马谡领兵从山上往下冲都打不过魏兵,平地筑城几天能挡住数十倍的魏国骑兵吗?
马谡领兵从山上往下冲都打不过魏兵,平地筑城几天能挡住数十倍的魏国骑兵吗?
-----
网友解答:
-----
这恐怕是马谡选择上山扎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平地驻守同样难以阻挡张郃。综合《三国志》和现代地图来看,诸葛亮设计的预伏地点极有可能是陇山而非街亭,但由于张郃率领的先头部队行军速度太快,双方在街亭遭遇,马谡在无法按计划进行设伏,且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为了给诸葛亮争取时间,无奈选择了驻扎南山。虽然马谡最终战败,但却一定程度避免了蜀军伤到元气,很难说马谡是功是过。
街亭之战背景,第一次北伐的关键之战
魏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驾崩,太子曹叡即位,任命夏侯楙驻守长安,关中空虚。
△魏明帝曹叡
魏太和元年(227年),孟达在和诸葛亮多次通信后,秘密答应归蜀,但由于魏兴太守申仪和孟达不合,于是秘密上表告发孟达。孟达听说后诚惶诚恐,企图立即举兵反叛,司马懿写信劝慰于他,孟达因而由于不决。司马懿则秘密发兵讨伐新城,诸葛亮见有机可乘,随即决定大举北伐,第一次北伐爆发。
魏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出兵伐魏,在拒绝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后,命令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出兵箕谷充当疑兵,果真吸引了曹真主力;诸葛亮则亲率大军进攻祁山。
△第一次北伐示意图
由于刘备去世,曹魏方面对于蜀汉防备松懈,在得知诸葛亮北伐后大惊,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等郡先后背叛曹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岌岌可危。
魏明帝曹叡则当机立断,令张郃率领骑兵五万支援陇右,自己则亲率步骑大军随后动身,同时移驾长安亲自督战。
魏蜀双方战略意图,街亭极可能是遭遇战
在得知曹魏出兵之后,诸葛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而是将马谡提拔为先锋,使其率军阻挡张郃大军。
当时从关中到陇右一共有五条,分别是瓦亭道、鸡头道、番须道、关陇古道和陈仓古栈道,但由于瓦亭道和鸡头道距离较远,而陈仓古道和关陇道又年久失修,无法容许大军通过,因此诸葛亮断定魏军必然会走番须道,而张郃也的确选择了番须道。(注意下图)
结合上图,我们来分析一下蜀魏双方在街亭之战中的战略意图:
1、蜀汉战略意图
:前文说过,诸葛亮北伐后,曹魏方面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有归属之意,而诸葛亮原本的北伐意图便是先占据陇西,然后在徐徐图之,而陇西五郡如今已有三郡意图归附,这使得诸葛亮占据陇西成为了可能。
因此,诸葛亮派遣马谡率军出征的意图就恨明显了,就是想要马谡阻挡住曹魏大军,给自己平定陇西地区争取时间。而结合地图来看,诸葛亮预计的设伏地点极有可能是陇山,而并非街亭,因为街亭地势较为平缓,很难阻挡曹魏大军。
△诸葛亮
2、曹魏战略意图
:曹魏对于诸葛亮的北伐是没有预计到的,应对有些慌乱,而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的叛乱则使得陇右岌岌可危,一旦陇右丢失,那么关中地区也就朝不保夕了,而以陇西的兵马想要抵挡诸葛亮显然不可能,因此曹魏方面必须赶在诸葛亮平定陇西之前支援。
因此,张郃率领五万骑兵疾驰,为的就是尽快赶往陇西,不给诸葛亮平定陇西的时间。张郃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因此率领的先锋部队日夜兼程,拼尽全力的疾行。
△张郃
诸葛亮可能也没有料到曹魏行军如此迅速,在马谡还未赶到陇山设伏之前,张郃的五万大军便已经穿过了陇山,双方在街亭遭遇。由此推断,街亭之战极有可能是一场遭遇战,而并非诸葛亮原本的设伏地点,从这一点来讲,从马谡和张郃相遇之刻起,诸葛亮的计划就已经落空了。
驻守南山乃是无奈选择,马谡的战略失误难以避免
马谡在担任先锋之前,长期担任参军一职,经常与诸葛亮探讨军事,因此对于诸葛亮的战略意图,马谡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如今与张郃在街亭遭遇,在原本计划已经落空的情况下,马谡该如何选择呢?
△王平、马谡
1、与张郃野战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一种比较激进的选择。马谡手中不过一万兵马,要与曹魏五万骑兵野战,无异于自杀,这点完全可以排除。
2、且战且退,缠住张郃
。这点也不可能,张郃兵力本就占优,加之全是骑兵,完全可以发挥机动优势,分出一部分兵力来和马谡纠缠,其余军队完全可以越过马谡支援陇西。而且后方就是曹军主力,一旦自己的兵力被缠住,那么曹魏大军便可源源不断通过番须道。
△王平
3、据城而守
。这正是副将王平的建议,奈何街亭此地虽有城池,却都是小城,且不说守不守得住,一旦被围困,不仅脱身困难,而且等于完全丢失了阻挡曹魏大军的战略目的,曹魏大军仍然可以源源不断的开进陇西。
4、据险而守迟滞魏军。
占据街亭附近高山,不仅可以从上而下威胁张郃大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蜀军的山地作战优势,同时由王平率军驻守山下城邑,互为犄角,封锁番须道,共同牵制张郃大军。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已失先手的情况下,第四种选择几乎是马谡可以做出的最优选择了。如果张郃想要彻底围困住王平和马谡军队,那么便无法分兵进入陇西,这等于是给诸葛亮争取了趁机平定陇西或收拢军队退回祁山的时间。
或许马谡没有考虑到水源问题,或许他此招乃是弃卒保车的无奈之举,水源问题的确成为了马谡最终战败的导火索。张郃毕竟也是驰骋沙场的老将,五子良将的名头毕竟不是白来的,他果断分兵分别围住王平和马谡,切断了双方联络,并断绝了马谡水源,最终使得马谡战败。
然而,马谡迟滞魏军的目的却也实现了,虽然第一次北伐最终失败,蜀军也损失了不少兵马,但毕竟没有伤到元气,这或许是马谡唯一的功劳了。
至于马谡为何最终被杀,一方面是其的确战败,且导致了第一次北伐失败,而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源自于门户之争,益州当地士族在马谡被杀中的作用恐怕并不小,或许正因如此,诸葛亮才会在杀了马谡之后表现的那么痛苦,想必他也知道马谡是被冤杀的。
-----
网友解答:
-----
枉费孔明器重幼常,纸上谈兵终失街亭。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蜀汉兵强马壮,又用马谡之谋反间曹魏君臣,冢虎司马懿被贬。值此天赐良机,诸葛亮乃上书后主刘禅《出师表》,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北伐曹魏,恢复汉室江山。自北伐以来进展颇为顺利,只因马谡在山上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大忌丢失街亭,诸葛亮不得不唱空城计,徐徐退回成都。
那么马谡领兵从山上往下冲都打不过魏兵,当道安营扎寨能挡住曹魏大军的进攻吗?能守住街亭吗?下面根据《三国演义》中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见解,简要分析如下。
蜀汉能否守得住街亭,保证粮道不失,关键在于两军主将,而这一点蜀军就不占优势。
蜀汉街亭主将:马谡、王平
马谡,字幼常,与诸葛亮同为荆州派系,深得诸葛亮的信任和器重。刘备临终前告诫诸葛亮,马谡纸上谈兵,言过其实,委以重任应慎重。诸葛亮不以为然,任用其为参军,于七擒孟获和反间曹魏君臣谋略颇多,常常与他的见解不谋而合。因此,他将粮道命脉街亭交给马谡,委以重任。
诸葛亮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马谡是参军,擅长参谋军机出谋划策,一直没独立带兵打战,缺乏实践。马谡和指挥长平之战损失45万赵国精锐的赵括没啥区别,都是兵书上的专家,战场上的雏鸟。马谡还自负甚高,不听从久经战阵的王平良策,在山上安营扎寨,分五千兵马给王平,让其下山安营扎寨。
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
曹魏攻取街亭主将:司马懿、司马昭、张郃
司马懿以“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为先锋,率军20万气势汹汹地杀向街亭。司马懿行军必先远远哨探,确认无伏兵才前行。 张郃乃久经战阵的当世良将,是和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一个级别的大将。就连司马昭也是虎父无犬子,虽未经征战,见蜀汉舍弃当道要塞,于山上安营扎寨乃兵家之大忌。司马懿笑话诸葛亮重用徒有虚名的庸才,焉能不败。
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
从蜀汉和曹魏在街亭的主将对比,可知蜀汉在街亭的主将比曹魏差的太多了,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马谡乃第一次独自领兵作战,而司马懿却是连诸葛亮也不得不慎重应对的对手,张郃乃“五子良将”之一。可笑的是,马谡自告奋勇守卫街亭之时,面对丞相的疑虑,说出了别说司马懿、张郃,即使是曹叡御驾亲征,我也不怕的狂言。
“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
至于蜀汉和曹魏两国在街亭军队数量对比,对战局胜败比主将的影响小多了。
蜀汉街亭军队构成
:马谡和王平率2.5万精兵守街亭,高翔率领1万军队守街亭东北的柳城,魏延率本部人马守街亭右边。
曹魏攻取街亭大军:司马懿为主帅,张郃为先锋的20万大军。
通过两军主将和军队数量对比,可知像马谡这样的战争雏鸟即使没有犯了兵家大忌,于街亭平地筑城,也挡不住司马懿和张郃的进攻,或许多坚持几天,迟早会丢掉街亭。除了上面分析的两军主帅和军队数量差距的原因之外,还有下列原因。
蜀汉军营主副将之间不和,而曹魏主将和先锋之间同仇敌忾。马谡仗着自己从小熟读兵书,深得诸葛亮的信任,瞧不起目不识丁的降将王平。在街亭怎么安营扎寨时,两人意见相左,互不退让,马谡又意气用事,给了王平五千兵马,将其赶走。主副将之间,如此不和,此战焉能不败,街亭怎能不失。
再根据《三国志》中相关内容,分析马谡于平地安营扎寨能否守住街亭。
正史中,此战没有司马懿,魏明帝曹叡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大军攻取马谡防守的街亭。这比《三国演义》中守街亭容易多了,由于马谡未采纳先锋王平的建议,犯了兵家大忌,放弃水源,南山上安营扎寨。张郃将马谡大军包围,断绝马谡取水之路,马谡军队因缺水无心恋战而败,四散逃亡。马谡因此丢失街亭。
《三国志》: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根据《三国演义》中相关叙述,马谡即使在街亭当道安营扎寨,不论是主帅素质,还是兵力差距,也是很难守住街亭的。而《三国志》中相关描述,没有冢虎司马懿,仅有“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马谡的胜算又多了那么一丁点,起码不会那么快失街亭。只要马谡坚持到诸葛亮派出得力干将来街亭替换他,就是胜利。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说明,第一,不是马谡主动往下冲,是张郃主动向上攻。此时蜀汉士兵粮水两缺,哪里力气和士气?居高临下的优势早失去作用。第二,兵力问题,马谡面对的应该没有数十倍的魏国骑兵那么夸张,甚至兵力对比上差不多,关键是曹魏确实有骑兵的优势。
当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关中三郡响应,根据《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略》记载,群臣一下没了主意,但是曹叡认为诸葛亮必败,乃部马步骑五万拒亮,还特进张郃,都督诸军。但是,根据街亭的地形,街亭口就像一条道,三郡反叛再加上兵贵神速,张郃到达街亭应该是曹魏军前部,以骑兵为主。因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记载,诸葛亮反思这一战原文:“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于兵少也,在于一人耳”。这个记载已经很明确了。那么,再顺着诸葛亮的话说,战争并非在于军队的数量多少,主要还是带兵之人。
所以,无论张郃带领的军队有多少,马谡如果能好好利用街亭的地形,要抵御张郃问题其实不大。街亭入口就是一条道,四周都是山,从抵御曹魏精锐骑兵的角度来说,把部队放上山也没有错。毕竟骑兵适合在平原冲击。所以,马谡放弃街亭相对平坦的市镇,这是避开对方之所长,还可以利用蜀汉军队善于山岭作战的优势,只是,马谡作为主帅经验毕竟是有限的(当然现代人,包括笔者也是“上帝视角”了)。因此,经验丰富的王平提醒了马谡,可惜王平目前只是裨将军,职务更高的黄袭等人都没有说话,马谡自然也听不进去。所以,张郃一来,就占领了街亭的街市,而且一看马谡军都在山上,楞是把正规军整得犹如山贼之众,与其上山攻打,不如断了他们食水,这招对付山贼叛逆屡见不鲜了。
(右边红圈内就是街亭口,街亭四周有很多险要的山地)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万夫莫开,马谡也忽视了街亭口的作用。如果他在街亭口部署兵力,修建堡垒工事,由于道口的狭窄,那么张郃兵力再多,也会失去作用,骑兵的机动性也失去优势,结果就是张郃军长驱直入,没有遭受多大的抵抗。那么再退一步说,万一街亭口在张郃猛烈的攻击下,守不住了,这时候居高临下的作用就可以发挥出来了。因为,张郃军一旦在街口击溃马谡军,必定追击并进入街亭,这个时候提前在山上的埋伏的蜀汉军,再从上往下出击,先前被击溃的士兵再反击,那么马谡的胜算还是要比张郃大很多。依照张郃的“尿性”,一旦受到夹击,可能会立马会安排撤军,这样街亭还是一样守住了。
所以,马谡如果充分利用街亭的地形,修建工事,全力守住街亭的道口,问题应该不大。而且马谡属于防守的一方,在兵力调整上有很好的主动权,哪怕只是派王平的千馀人埋伏山上,如有万一,擂鼓而下,那更是上了双保险。
-----
网友解答:
-----
正常来说,在山上居高临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山上没有水源。这也是为什么说马谡属于纸上谈兵的原因,因为他没有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分析,只是机械地认为居高临下是这不错的驻兵之所。
打个比方你应该会更清楚地了解到:如果山上有水源,我驻兵在山上,那我就不着急了。看你要不要绕过我向前进军,如果你敢绕过我,我就从后面打你;如果你不绕过我,你就上来打我,我就在山上呆着等你,要知道仰攻的代价有多大。
但是如果山上没水,就轮到司马懿不急了,我就不上去打你,看你没水喝能忍多久,你忍不了我就会下山,我就在山下列好阵势等你来。
平地筑城也是一样的道理,我在要道口筑城,你绕不过去,我就在城里等着你来打,攻城方往往都是要付出比守城方更大的代价才能占领城池的。
所有说,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宁愿选择平地筑城也不要上山。
-----
网友解答:
-----
首先要说一下,张郃所部魏军兵力有限,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马谡并不需要击败魏军,而是守住就是胜利,因此原本获胜并不难。但是他擅自带兵上山,被魏军切断水道,这就被逼得和魏军要对攻,自然不是对手。
街亭之战时,张郃的兵力不会太多,马谡在兵力上并不吃亏。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命赵云、邓芝率部分蜀军出斜谷,声称要攻打郿县,将曹真统帅的魏军主力吸引过去。自己则带着蜀军主力乘虚攻打陇右,夺取了天水、南安、安定等郡,一时形势大好。
不过诸葛亮出祁山以后,魏明帝曹叡已经发现中计,于是命曹真继续和赵云对峙,张郃率军经街亭增援陇右,自己则坐镇长安以便接应各处。
此时在关中的魏军包括原来留守关中的军队和曹叡所率的五万援兵两部分,相比之下,蜀汉实力有限,诸葛亮北伐的总兵力大约也就四五万的样子。就总兵力来说,肯定要多于蜀军北伐兵力。
然而郿县靠近长安,长安又是曹魏在关中的统治中心,这会又是曹叡驻跸所在,因此魏军显然在彻底解除赵云这一路蜀军前,不可能把主力派往陇右。这一点也可以从曹叡把地位更高的曹真留下,只派张郃前往街亭得到证明。
所以张郃所率应该只是魏军的偏师,兵力并不会太多。
而尽管此时陇右尚未完全平定,还有一些忠于曹魏的军队据守城池抵抗。比如说陇西郡、广魏郡就拒绝投降,还有雍州刺史郭淮率军据守上邽。加上凉州的魏军也正在南下,蜀军也只能以部分兵力扼守街亭,主力还是要用来扫清陇右残余魏军。
但是毕竟陇右魏军实力有限,除了郭淮外,只能困守各地,凉州南下的魏军兵力也不会太多,诸葛亮能调拨给马谡的兵力不会太少,至少也应该和张郃兵力相当。
当然,张郃长途奔袭,他统帅的部队可能以骑兵居多。而蜀军骑兵本来就没有魏军多,马谡手下的骑兵数量就更少了,因此如果两军野战的话,马谡会吃亏。但是按照诸葛亮的计划,马谡并不需要和张郃野战。
而诸葛亮命马谡守街亭,目的只是为了迟滞魏军增援陇右的速度,并不是击败魏军,难度不大。
在街亭之战前,对于诸葛亮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必须在魏军增援部队赶来前,平定陇右。这样他就可以利用陇右的资源和魏军打消耗战。而广魏郡是陇右东边的门户,连接关中和陇右,所以诸葛亮的第一要务是夺取广魏。
因此诸葛亮一面命马谡去街亭,阻挡关中赶来的魏军,自己则进驻靠近上邽的西县,其目的应该是攻击驻守上邽的郭淮,消灭魏军在陇右最后一支机动力量,然后再各个击破陇右其他魏军。
在这种情况下,马谡的任务其实并不是击败张郃,而是尽可能挡住张郃,为诸葛亮夺取陇右争取时间。
在三国时期,因为攻城手段有限,守城方有着很大的优势。很多名将像曹操、周瑜、诸葛亮等等,在面对坚守城池、营寨的对手时往往也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能攻克。所以如果马谡在路口下寨坚守的话,骑兵又不利于攻坚,那么张郃也很难得手。
实际上后来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卤城之战时,张郃攻击王平驻守的营寨时,就以失败告终。因此马谡的任务难度其实不大。
然而马谡上山据守的话,就改变了攻守之势。
马谡上山据守以后,张郃并没有冒险攻击,而是切断了蜀军的水道。这么一来马谡就无法在山上坚守,只能和魏军决战。
然而蜀军的精华在夷陵之战中损失殆尽,虽然诸葛亮接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精心训练蜀军,但是此时的蜀军和魏军精锐部队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魏军在骑兵方面又有优势,马谡野战打不过张郃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是马谡自己把一个比较容易的任务难度变高了,《三国志》里才会说他“违亮节度 ,举动失宜”,才招致失败。如果他老老实实守在路口,那么应该还是不难挡住张郃的。
-----
网友解答:
-----
马谡还真能挡住魏兵。
街亭之战,实在是马谡判断错误了。
马谡步兵一万,张郃骑兵五万,怎么阻拦?
马谡步兵,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刀盾兵,有很大一部分是专门用来对付曹魏骑兵的车兵,这个车兵和战车并不一样,而是大车和连弩兵。
也就是遇到北魏骑兵的时候,大车自己围上三圈,圈里面是不断发射的连弩兵,这时候的大车,堪比拒马,阻拦骑兵冲击,而自由的连弩兵在阵里面发射。简直就是一个长刺的乌龟阵,单凭骑兵是很难啃下来的,必须要大量刀盾兵配合才能攻击。
纯骑兵骑兵遇到这种阵型阵法倒也可以不怕,扬尘而去就是,这乌龟阵,追敌还真的不好使,一追,阵型就破裂了。
而这一次,来的恰好是纯骑兵,没有跟随的刀盾步兵,而且张郃的骑兵也不能扬尘而去,留下这一支不小的敌军放在自己的补给线路之后,(纯骑兵带的补给不多),只能强行啃下来。以张郃的能力来说,会不会强行进攻还两说。
那么,张郃会不会用五万骑兵包围一万车兵?很难,
兵法云,十则围之,
五倍的人数,包围未免薄弱了点。因为这车兵可以随时来开几个大车,出来突击几下子。而且这不是城墙,围城是围堵四个城门(大多数),而这随时可以开的无数个门,会让包围变成儿戏的。
那么马谡做了什么,他带兵上山了,车兵啊,连弩兵啊,他又没有炮火,抢制高点干嘛,就是为了从上往下冲击,势不可挡,悲剧啊。
不管是什么山,都是只有几条山路的,这就把自己的四处出击的自由封死了,于是乎,张郃派出少量兵兵,堵死下山的几条路,就算是把一万连弩兵包围了,包围以后,想怎么玩都行了......于是缺粮断水,把蜀军搞定了。
诸葛亮只是想要马谡堵住一下张郃,可是马谡还想进一步打败,击溃张郃,贪功了,所以悲剧啊。
-----
网友解答:
-----
马谡的失败不是战斗造成的。
他最致命的失误在于,被魏军切断了后路,截断了水源!
后路和水源,是军队生存的必备条件。
有后路,就有援军、就有粮草,即便打了败仗,也能从容不迫的撤退。有后路,军心是稳得。
一旦后路被切断,军队被四面包围,粮草难以维持,援军很难迅速增援,军队陷入恐慌,全军
将陷入极大的被动!
蜀军在街亭的表现,恰恰印证了这几点。被魏军包围以后,蜀军立即陷入恐慌之中,一战不胜,就丧失了信心,全军溃败。
水源也是极端重要的。
一个人没有食物,至少可以支撑七天。一个人没有谁,一天就会精神崩溃,三天必死无疑。
陷入包围的军队,如果补给充足,完全可以长期固守。
但是没有水,再强大的军队也会迅速崩溃!
愚蠢的马谡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他不知道北方甘肃的山与南方荆州的山完全不同,这里的山上是他娘的没水的!
同样的错误,张灵甫也犯了,带着他的美械装备74师,上了光秃秃的孟良崮,没有水啊。最后也落得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所以,马谡的失败,完全是他瞎指挥造成的!可怜数万蜀国将士跟着他赔了性命。
马谡为什么会被包围?
就是因为他自作聪明把蜀军带上了山,放弃了当道扎寨的正确战术。大家看地图
街亭这个地方是典型的
两山夹一谷
的地形,就像一个走廊,只要当道扎寨,堵住这个走廊,魏军插翅也难以通过。只能与蜀军正面硬碰硬,在地形不利的情况下攻城,显然很难成功。更别说迂回到蜀军后方,切断蜀军退路,包围蜀军了。
但是,愚蠢的马谡,还是把蜀军带上了山。
放弃了交通要道。任由魏军迂回包抄,切断退路、切断水源。
蜀军未战,而败局已定
!
最后,要说明的是。
街亭,是有城的
。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记载:“
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
拒亮将马谡於街亭
。谡依阻南山,
不下据城
。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
放着好好的城不守,非要上山去送死。我们只能理解为,马谡当时脑子真的被驴踢了。
而且,街亭蜀军的兵力也不少。
《三国志,蜀书,
杨洪马谡传
》记载:“亮违众拔
谡,统大众在前
,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亮使
马谡督诸军
在前,与邰战于街亭。”
一个“
大众
”,一个“
诸军
”,说明马谡带领的是蜀军的主力部队,他与张郃是在进行一场关乎国运的战略决战。可惜,马谡志大才疏。汉室复兴的大业彻底葬送在他的手里。
-----
网友解答:
-----
马谡的街亭之战,其实是完全可以打胜的。马谡的策略似乎也没有什么错,而且很符合古代名将用兵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马谡剧照)
一者,马谡必须“先声夺人”。
马谡指挥的是先锋军,他的任务不是牵制敌人。牵制敌人的任务,其实是守箕谷的赵云和邓芝在做。作为先锋,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先声夺人。也就是说,在和张郃交战的时候,一次性打败张郃。只有打败了张郃,才能提振蜀军的士气。在主力部队到达之前,占得先机。所以,马谡急于打胜这场仗,并没有什么错。
二者,马谡充分利用“地利之险”。
摆在马谡面前的地利之险有两个,一是山下的城市,二是山上。这两个对比,肯定选择依靠山上是明智的。因为山下的城市,本来就多年失修,城防各方面肯定都靠不住,根本无险可凭。而山上居高临下,无论射箭,冲杀,都很有优势。
三者,马谡“陷之死地而后生”。
有人说,马谡依靠山上地利之险没错,但是,山上没水啊。不错,山上是没水。但是,马谡又不打算在山上长久居住,只是想利用山川之险,打一场胜仗而已。有没有水,又有什么关系呢?再说了,兵法上讲“陷之死地而后生”,马谡正是想陷之死地而后生。士兵们没有水,他们想活命,就只得拼命打。就像韩信背水列阵一样。
所以说,马谡这个饱读古代兵书的人,其初期想法,其实是没错的。
(街亭之战)
可是,既然马谡的想法没错,为什么最终却没有把好的想法,转变为好的结果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马谡对“陷之死地而后生”没有完全搞明白。
我们分析一下韩信的“背水一战”。韩信最后之所以把“背水一战”打赢了,并不是只在水边布阵这么简单,而是还有一系列的配合行动。
第一个行动,是在山谷两边埋伏两队人马,等赵军出来后,对赵军进行夹攻。
第二个行动,是“拔旗易帜”。韩信另外还派了一队人马,等到赵军出城后,爬到城上,拔了赵军的旗帜,插上汉军的旗帜。
也就是说,实际上背水一战,目的只是要“引蛇出洞”,真正打,靠的是两边埋伏的士兵。同时再靠“拔旗易帜”给赵军带来的恐慌。如果没有这两步行动,光靠水边列阵的士兵,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马谡在把士兵布置在山上的时候,并没有其他配合性的排兵布阵。没有这样的排兵布阵,那就只有“陷之死地”,没有“后生”了。
(诸葛亮剧照)
二、马谡过高估计了蜀军的战斗能力。
马谡想先声夺人,一战而胜,壮蜀军声威。但是他显然过高估计了蜀军的战斗能力。
实际上,刘备入川后组建起来的蜀军,根本就没有打过什么大型的战役,没有得到过锻炼。唯一打的一次,就是夷陵之战。而夷陵之战,又是一次失败的惨痛记忆。而且,夷陵之战留下来的,也只有不足两万人。这两万人,还主要镇守在白帝城,并没有参加北伐行动。
诸葛亮组织的北伐战争,差不多是这批蜀军打的第一仗。
反而张郃的军队,是久经考验的,是多次在战场上历练过的。所以,马谡用新军打张郃的“熟军”,能力上显然是不足的。
能力不足,用来打马谡想象中的那种战争,如何打得赢呢?
三、马谡的部队缺乏执行力。
马谡的部队,明显缺乏执行力。缺乏的原因,是一开始大家都不服气马谡。当时大家推举魏延和吴懿统领先锋军,可是诸葛亮却派马谡带兵。马谡完全是个新兵蛋子,从来没有单独带过军,大家都不服他。不服他,自然对他的排兵布阵深为怀疑。,执行力便很成问题。
从王平反复规劝马谡,应该放弃在山上扎营,应该把军队拉进城中防守等等,就可以看出,整个部队有多么大的意见分歧。这样的意见分歧,肯定会影响到士兵。这样打起仗来,还打得赢吗?
所以,看起来马谡用兵之道,都符合古代兵法,实际上真的就是“纸上谈兵”。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
-----
网友解答:
-----
马谡失街亭,一直是后人热议的话题,不少朋友认为马谡死得很冤,为诸葛亮背了个大黑锅。想当年马谡依山而守,居高临下,有势如破竹之势,尚不能击败来犯的魏军,当道下寨,和数倍的魏军正面交锋,岂不败得更惨吗?真是这样的吗?马谡守街亭背后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战略要地——街亭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街亭,其又名街泉亭,地处于现今秦安县厅东北45公里的陇城镇一带,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在古代是兵家必争要地,进可攻关中,退可守陇右,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街亭一战,势均力敌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朋友一直认为当年街亭一战,魏军的兵力是蜀军的数倍,其实不然,当时双方的兵力应该是均势,或许蜀军在一定程度上,兵力还略多于当时的魏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从史料中找找蛛丝马迹。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时马谡到底有多少人马,关于马谡具体的兵力史料上并没有详细说明,但当时作为副将的王平因与主将马谡观点不一,从而独领一军当道驻防,这一军的人数是有记载的。据《三国志 王平传》记载:
“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
这里写到了王平所分的一军尚有一千人,加上街亭的重要战略意义,以诸葛亮用兵谨慎来看,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当时马谡和王平带过去守街亭的兵力应该在一万左右。
再看魏军,当年领军与马谡于街亭交战的是曹魏名将张郃,时抗拒诸葛亮北伐的魏军都督是曹魏名将曹真,话说当时曹真总共带了多少兵马阻挡诸葛亮呢?《三国志》注引《魏书》中明确记载:
“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
可见当时曹魏据敌的总兵力才5万,作为前锋的张郃难道将所有军队都带去打街亭了?那主帅曹真岂不是很尴尬?话说张郃到底能带多少人过去呢?据我估计,这个人数应该也在一万左右,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其一:当年张郃击败马谡后,由于有王平的一千兵马尚在,而担心中埋伏,不敢追击。已是击败了蜀军主力,若是在兵力绝对的优势情况下,张郃纵使谨慎,也没有不乘胜追击的理由,之所以不敢冒进,其兵力有限也是个原因。
其二:街亭是战略要地,魏国不可能不重视,所以张郃所领之兵不应该在一万之下。
其三:史料记载,诸葛亮曾对街亭一战发出了一番感慨:
“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按照诸葛亮所说,当时蜀军应该还略多于魏军的,而此战之所以大败,皆因马谡不听诸葛亮之言所造成。
所以当时魏蜀两国在街亭的兵力应该是个均势,假若当年马谡当道据守关口,凭借街亭的有利地势,分兵设伏于两山,阻挡魏军应该不成问题,那么马谡当年为何要执意依山扎营呢?最后为何终致惨败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马谡街亭战败,或许因急于立功
街亭其实是一条要道,那一带共有略阳、街亭、陇坻三个据点,而略阳、陇坻这前后两个据点是天然屏障,而街亭一处相对空旷,想当年马谡率先来到街亭,如果占领险要地点,修建工事,积极防御,张郃也是断然不可破街亭的。但马谡并没有这样做,他反而将军队驻扎山上,这在以守为前提的战略布局来说,马谡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当时副将王平也指出了马谡做法的不当之处,再三劝阻如此行事很危险,恐敌军切断水源,到时候不攻自破。后来也正如王平所言,张郃断了马谡水道,马谡以惨败收场。
但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考虑的话,马谡的做法或许也是可行的,那便是以攻为前提的战略布局,依山驻扎,有居高临下之势,若被敌切断水道,粮道,则正好可效仿当年西楚霸王破釜沉舟之法,置之死地而后生,凭借山势往下冲杀,势如破竹,可败魏军。这也是为什么马谡当年要选择在相对难守的街亭与魏军交战,其意不在防守,就是想与魏军正面来一场交锋。
那么为什么双方势均力敌,落败的却是马谡呢?
其一:这是马谡第一次领军作战,领军经验不足,而又立功心切,然破釜沉舟之计岂是随意可用?马谡不是项羽,没有那份魄力。
其二:马谡与王平不和,行军打仗,最忌讳的便是将帅不和,将帅不和也会导致军心不稳,所以未交战,已先败一招。
其三:对手强大,张郃乃曹魏名将,所领又是骑兵,正面交锋,肯定是吃亏的。
马谡失街亭,时也,命也!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
网友解答:
-----
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重中之重,诸葛亮安排赵云和邓芝担任疑兵,从箕谷出郿县吸引曹魏关中最高军事指挥官曹真的主力,然后诸葛亮出祁山,先围攻祁山堡,再兵分两路,一路由马谡率领镇守街亭,另一路由诸葛亮亲自率领,进入陇右,攻打陇右五郡。
因为曹魏关中主力被吸引在郿县附近,所以陇右及祁山道附近曹魏兵力空虚,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战略就是声东击西,攻其不备,最终目标就是夺取陇右五郡,而夺取陇右五郡的关键就是马谡守住街亭。
因为街亭是关中进入陇右的战略通道,马谡守住了街亭,魏军援兵就无法进入陇右,诸葛亮凭借蜀汉军主力就能轻易夺取陇右五郡,因为诸葛亮率领的是蜀汉主力,而陇右五郡只有当地的郡县兵,实力相差悬殊。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图
一切都按诸葛亮的计划在行事,只有一件事出了意外,就是马谡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在城池中镇守并且当道扎营,而是跑到了街亭附近的一座山上安营扎寨,当张郃大军到达时,发现了马谡的弱点,就是马谡驻守的山上没有水,于是张郃包围了马谡,围而不攻,几天以后,马谡由于缺水,全军溃败,导致整个街亭失守。
事实上,街亭并不是只有马谡一支军队,街亭左边的列柳城,高翔率领了一支军队驻扎接应马谡,街亭右边的山谷中,魏延率领一支军队接应马谡,蜀军在街亭一共有三支军队,此外马谡手下还有一个副将王平率领少量军队在街亭正面当道扎营,结果这几支军队都被张郃打败。
马谡是驻扎在山上的,居高临下,占据了制高点,为何会打不过张郃呢?当年刘备驻扎在定军山,就能打败山脚下的张郃和夏侯渊,为何马谡就打不过张郃呢?
街亭之战示意图
这应该跟马谡的能力有关。驻扎在山上却没有发现缺水这个严重问题,人在不喝水的情况下,只能生存3~7天,因人而异,项羽可以让士兵只带三天的口粮,然后把所有做饭的工具毁掉,这叫激发斗志,人在绝望的情况下,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拼命激发潜能,另一种就是坐以待毙。
马谡的能力只能让手下的士兵更加慌乱,他不能因为缺水而激发士兵生存的潜能,如果所有士兵拼起命来,魏军也是会害怕,没有人不怕死,如果蜀汉军连死都不怕,虽然不敢说取胜,但是突围应该可以是的,而马谡做不到这一点,所以才会失败。
诸葛亮与马谡
此外,蜀汉军大部分军队都是山地野战军,很少有骑兵,这也是诸葛亮北伐想要夺取陇右五郡的原因之一,想抢马,那个时候的山是完全没有路的,所有的路都是人工开发出来的,马谡军虽然占据了高山,就算是居高临下冲锋,也是步兵冲锋,没有骑兵的威力大,大打折扣,所以马谡会失败。
如果马谡在街亭平地筑城,或者当道扎营,能不能挡住魏军?需要多少天能筑出一座城呢?
首先得大概计算一下魏军从集结军队到到达街亭需要多少时间?诸葛亮先是出疑兵吸引曹真主力的,刚开始并不知道诸葛亮的主攻方向,直到诸葛亮进入陇右,马谡在街亭布防后,曹魏才知道诸葛亮的主攻方向,才做出安排。
马谡与王平
张郃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是在荆州的宛城驻守,诸葛亮北伐的消息传来,魏明帝就意识到需要调兵到关中,张郃在第一时间就被调动,前往陇右,从宛城到街亭有一千多公里,就算按快马每天行进80~100公里计算,再加上张郃的准备时间,张郃从接到命令到到达街亭的时间至少也要10~15天时间。
也就是说,马谡在街亭备战筑城的时间,最多也就是10~15天时间,古代两军对战时,通常都会修建防御设施,比如鹿角、土墙、楼橹、拒马等等,就拿修建土墙来说,马谡集中手下一万多军队只需要不到7天时间就能建成,再加上鹿角、楼橹等,最多七天时间就能筑起一座简单的防御工事,这对于古代军队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比如官渡之战时,袁绍和曹操对峙时,双方就各自在平地上建了营寨互相进攻,一方的箭都能射进另一方的营地中,但是一方就是不能攻破另一方的营寨,这就是因为有大量的防御工事,别把防御工事想得太复杂,这就跟我们现在建房子一样,比鹿角,其实就是把树枝一头削尖了,朝外摆外,防止敌军进攻的一排防御设施,夏侯渊就是因为修补这个而被杀的。
街亭地势
所以说马谡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修建防御设施,他只是把时间用在了在山上安营扎寨和开辟道路上,如果用在筑城上,10~15天时间足够了,此外,张郃虽然有5万大军,但并不是全部是骑兵,骑兵只有一部分,曹魏没有这么大的实力,能养得起5万骑兵,三国加起来都不能养活五万骑兵,张郃最多有五千到一万的骑兵,其他都是步兵。
所以首先赶到街亭的张郃手下最多也就是五千骑兵,其他的步兵都在后面源源不断地开过来,首战马谡对付的就是张郃的五千骑兵,马谡以逸待劳,再加上修建了如此多的防御工事,当然能防守住,要记住,马谡的任务是挡住张郃,拖延时间,不是要全歼张郃,也不是要打败张郃,只要拖延时间,不让张郃进入陇右五郡,只要能挡住张郃15天时间,诸葛亮就能拿下陇右五郡,因为曹魏在路上已经浪费了15天时间。
张郃
张郃即使有五万人,面对马谡的一万人再加上高翔与魏延的军队,张郃一时半会是拿不下的,因为需要攻城武器,或者足够的箭,张郃是急行军,不可能带这么多东西,想要攻破马谡的营寨,是没有这么容易的,只要马谡不瞎指挥,挡住张郃一个月时间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马谡一开始就弄错了诸葛亮的战略,放弃当道扎营选择上山,这是错误的战略,根本没有完全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战略错了,战术即使胜了,那也是败,所以马谡一开始就错了,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就能挡住张郃,那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能夺取陇右五郡,那样的话,历史将会改写。
-----
网友解答:
-----
这说法是错的!实际上守街亭守的不是山,而是一条路,这是从雍州通往天水郡的一个关键入口,这里有一条一里多远的路,这条道路最宽的地方有30来丈大约100多米,平均宽度大约10丈宽大约30~40米左右,最窄的地方只有3丈多宽大约10米多,只要卡住这么一条路,那么魏军就是有几十万人也通不过来。这就是王平所提出的当道当道扎寨的意思,王平提出在这条道路上设防,挖战壕,筑土城,建立防御工事。这样魏军要想通过就得先派人进攻这条道路,以这条路的地形,每次只能几百人上来进攻,那么蜀军完全可以凭借地形优势跟魏军交战,即便最后拼光了军队那么也是几十天以后的事了,任务完成了。
马谡的想法则是先放个一两千魏军进来再派兵冲击,从中间切断这条道路外守住,然后外面魏军进不来,蜀军有五千人,完全可以杀光这一两千魏军,挫其锐气。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由于蜀军没有在这条道路上设防,等魏军涌进来的时候想要重新堵住这个入口已经堵不住了,毕竟马谡不是张飞赵云或者魏延,要有这些人在倒是有可能用反冲锋切断这条进口。当几万魏兵通过这条道路以后,这时候蜀军就失去了地利优势,反而被几倍的魏军包围在山上。所以,街亭不是不可守只是马谡太想当然,然后贪功导致的。
------------------
推荐阅读:
我想知道CBA篮球各个篮球队靠什么挣钱?打赢了或者总冠军都是谁给球队钱?
本人30岁出头,在乡镇事业编,该选择去当乡镇办公室主任还是借调政府办县委办?
上一篇:圣人指的就是道德水平高的人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