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北伐为何会葬送刘宋王朝多年的发展成果?
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北伐为何会葬送刘宋王朝多年的发展成果?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北伐为何会葬送刘宋王朝多年的发展成果?宋文帝刘义隆的统治时期,出现过有名的“元嘉之治”,他在政治上,还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他在父亲刘裕改革的基础上,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多方面的改革,重视发展农业,鼓励农民开垦荒地,积极发展生产。从公元424年到公元453年,刘义隆统治的这30年间,国家的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南宋的繁荣。可是在军事上,刘义隆可是个糟糕的皇帝,他不会打仗,还要亲自遥控指挥。在他统治的期间,和北魏打了多年的仗,都是以失败而收场。
公元430年,北魏的太武帝拓跋涛,攻打柔然,宋文帝刘义隆感到这是收复失地的好机会,就封到彦之为主帅,带领5万人马北伐。可笑的是,到彦之是主帅,还不能擅自行动,没有刘义隆的号令是不许出击的,因此,部队前进迟缓,给拓跋焘以赢得战机,使南宋部队陷入北魏军队包围的困境。双方进行了多次激战,由于南宋军队粮草接济不上,只好向南败退。宋文帝刘义隆知道后,赶紧派檀道济率兵前往支援,等到檀道济赶到山东时,宋军已经败退无可挽回,檀道济也面临被包围的危险,加之粮草缺乏,只好撤退。为了阻止魏军的追击,檀道济让士兵把沙土堆在车上,上面用少量的米覆盖起来。北魏的探子望见车上有许多粮食,才不敢追击。这场战争,使南宋国力受损,不过,几年之后,国力又恢复起来。
在刘义隆死后,拓跋焘消灭了柔然、南燕等国,统一了北方,然后大举进攻南宋,多年对峙的南北两个王朝,开始了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以刘宋王朝的失败而告终。刘宋王朝丢失了淮北、河南等大片土地,北魏的政权逐渐强大,刘宋政权逐渐衰弱,逐渐走向灭亡。
-----
网友解答:
-----
元嘉北伐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430年。
当时北魏跟柔然杠上了,北魏太武帝拓拔焘像发了疯一样,深入大漠四千余里,对柔然人展开轰炸式攻击。待将柔然军击溃后,他又展开地毯式搜索。誓要把柔然部落连根拔除。宋文帝眼见魏军专攻柔然,大喜,他认为收复失地的时机成熟了,便封到彦之为北伐主帅,令他趁机收复七年前被北魏侵占的洛阳、虎牢、滑台、碻磝等地。
命令下达后,宋军开始整军。到彦之亲统五万重甲步兵先走,宋文帝的弟弟刘义欣带四万步兵和八千骑兵在后面监战。这总计十万人的大军,在那时不是个小数目。
可以说,宋文帝对收复失地是信心满满。
然而可惜的是,这一次北伐打得很失败。
因为宋文帝有很重的疑心病,总感觉前线将领不老实。他自己明明不懂打仗,却偏要像蒋介石一样,喜欢直接干涉前线战事。
比如到彦之接到出征命令后,很快就带队出发了。但宋文帝又派人跟他讲,你在前线不能自作主张,你一定要接到寡人的锦囊密令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行动。
在那个年代,没有无线电报,连沙盘地图也没有。宋文帝居然想遥控指挥前线,这岂不是儿戏?
到彦之知道这是儿戏,也知道自己如果不按文帝的意思办,打赢了也会受罚。于是他就每天只走十里地,部队走的跟乌龟一样慢。
北魏方面早就知道宋军要来打自己,他们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在这期间,北魏朝臣还开了会。并在会上达成共识:先不要跟宋军在河南死磕,把主力撤到黄河北岸,保存实力。待主力从漠北撤回后,再一齐反扑。
后来,宋军继续像乌龟爬一样,走了四个月才走到前线。而此时,魏军早已撤走,只留下洛阳、虎牢等几座空城给宋军。
空城,那自然是没打什么仗,宋军轻轻松松就收复了失地。然后向建康报捷。宋文帝得到捷报后,心里乐开了花,把所有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对大臣吹牛道:你们看,这都是寡人指挥得当吧?以后就得这么打,都得听寡人的锦囊妙计。
大臣们不敢扫文帝的兴,便纷纷拍马屁。把他吹上了天。
然而前面说了,魏军是有步骤撤退。宋军收复的几座城池,啥都没有,人没有,连粮草也没有。宋军从主帅到士兵,都在饿肚子。
都到了饿肚子的地步,这仗还怎么打?
所以当魏军主力南下,如猛虎下山一般冲过黄河后,宋军野战部队自然是一击即溃。守城的部队因为粮草不够吃,也是没有抵抗意志。最后,五万多宋军一败涂地,大部分被歼,一小部分固守待援。四万多负责督战的宋军闭门死守,都不愿意北上救援。
宋文帝看到这幅惨状,知道闹大了,就火速命令名将檀道济带兵北上增援。
檀道济是老北府兵出身,懂打仗。知道打仗不是儿戏。并且他也知道这次出征是九死一生的恶仗。所以临行前,他就跟宋文帝谈条件。表示:希望文帝不要遥控指挥,那样真的会害死人。并且他想稳扎稳打,不希望文帝催他。因为前线已经溃败了,魏军早已设好包围圈。他贸然突进,很容易就陷入魏军的包围圈里。
宋文帝听了檀道济的话,心里很不爽。尽管他最终同意了,但膈应还是产生了。这为他后来杀檀道济,埋下了伏笔。
檀道济北上后,稳扎稳打,一度遏制了魏军进一步南下的企图。但进展缓慢,最后没能救出被围的宋军,只能是无功退兵。
这一次北伐,宋军先胜后败,输得很窝囊。
宋文帝为了推卸责任,就杀了到彦之等几个北伐主帅。
这一战后,北魏与刘宋八年没打仗,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刘宋方面休养生息,开创了元嘉之治,无论是文治武功,都达到了南朝顶峰;北魏方面则专注于攻灭胡夏,北凉、北燕、西秦等国,一统北方。实力也有增强。
至此,南北朝对峙的格局最终形成。
当然,在这期间双方也不是完全没打仗。北魏时不时的会南侵,牵制宋军,不让宋军有偷鸡的机会。
公元435年,北魏的一次南下让宋文帝的疑心病又犯了。他认为檀道济故意在前线养寇自重,每次都跟魏军唱双簧骗他。于是就把他调回京城,说是找他有事,其实就是软禁。过了几个月,文帝见檀道济没有造反的想法,就把他放了。
但檀道济刚走没多远,文帝的弟弟刘义康就追上去逮捕了檀道济一家人,随后,发矫诏杀了檀道济和他的几个儿子。
檀道济在刘宋是什么地位,懂的都懂,不用多解释。刘义康下令杀他,相当于刘备下令杀关羽、张飞,等于自毁长城。昏了头了。
让人很不解的是。刘义康擅杀檀道济,可文帝并没有治他的罪,反而大赦天下,搞得好像这是一件喜事似的,还要庆祝一番。估计他心里并不觉得檀道济是冤死的。认为刘义康杀得没错。
从这就可以看出。文帝这个人,“文治”方面确实不错,对得起他的谥号。但“武功”方面是真不行。
公元440~449年,魏宋双方也没有战事。
双方都在继续积蓄实力。此前负责第一次北伐的监军刘义欣在这期间得到重用,被授予经营长江以北六州的大权。
江北的雍、徐、兖、豫、青、冀六州,在他治理下,欣欣向荣,一片繁荣。
这里插一句。元嘉之治时,江南经济得到了恢复。但恢复最好的,并不是江南,而是江北的雍、徐、兖、豫、青、冀六州。这六个州,可以说是是刘宋最繁华,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远比江南要强。
时间来到公元450年,狼烟骤起。南北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在这一年爆发了。
在这一年的三月,魏国十万大军南下,包围了刘宋的悬瓠(河南汝南县)。宋军起初被打蒙圈了,但后来坚决抵抗,打退了魏军。
到了四月,北魏爆发《国史》案,宰相崔浩被杀,引起了北方汉人的极大不满。刘宋方面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许多大臣纷纷请求宋文帝北伐。宋文帝当时也很高兴,就准奏,集中三十万人北伐攻魏。
至于北伐的先锋大将,宋文帝相中了吹牛数第一,本事却一点没有的王玄谟。
王玄谟这个人,不多介绍,他资历足,名气很大,嘴巴也很能说。但就是没啥本事。他有点像现在的键盘侠,什么事情都要发表看法,看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却是胸无点墨。宋文帝让这种人担任北伐先锋,简直是闹着玩。
其实对王玄谟担任先锋这件事,当时很多人都反对。比如后来给王玄谟当副将的沈庆之就坚决反对。但宋文帝不听,最后还是让王玄谟挂帅,并让沈庆之担任副将。
兵力集合完毕,先锋也挑好,三十万宋军就这么踏上了鬼门关。
第一战,宋军攻破碻磝,收复了山东黄河以南的土地。
第二战,宋军攻破长安,收复了关中平原一部分土地。
第三战,宋军直逼洛阳,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夹击洛阳,准备彻底把魏军赶到黄河以北。
面对宋军的三面齐上,魏军起初很头疼。因为当时是六、七月份,正好是中原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鲜卑人耐寒不耐热,便纷纷建议拓拔焘主动收缩,等待秋天再反击。拓拔焘深思熟虑后,便同意了,没有立即动员大军反扑。(古代打仗有个特点,南方北伐专挑夏季,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专挑冬天)
王玄谟见魏军不来,闲的没事,他就脑子里进了水,跟北方老百姓做生意。当时他觉得北方的梨子拉到南方卖,可以赚差价,就拿布帛跟老百姓换。但是他八百个大梨才换一匹布,百姓都不愿意跟他换,这让自认为解救了北方老百姓的他感到很生气。于是他干脆就派人挨家挨户去抢。
到最后,老百姓纷纷对王玄谟感到失望,四处逃亡,有的人甚至还渡过黄河,给北魏军通风报信,详细介绍河南的情况。
当时已经到了九月,天气转凉了。拓拔焘听说王玄谟在河南不得人心,就悄悄亲率五万先锋骑兵渡河,打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在惊慌失措之下,王玄谟带头逃跑,宋军群龙无首,瞬间被斩杀一万多人。
宋军先头部队全线崩溃后,北魏军顺势发动全线反击。到了十一月,西线的宋军被北魏军全歼。同一个月,中线的宋军也被全歼。
东线的宋军狂逃几百里,退过了淮河,倒是没被全歼。但淮河北岸的青、徐、冀、兖等六州就遭了殃。为了给宋军下马威,拓拔焘下令见人就杀。
一时之间,淮北的六州是千里白地,刘宋经济最繁华的地区被劫掠一空。
到了十二月,拓拔焘干脆越过淮河,杀到了长江北岸。把南兖州和南豫州也祸祸一空。
虽然后来因为粮草不足的问题,还因为不会水战的问题,拓拔焘没有过江。主动又退回了元嘉北伐前的防线。
但临走之前,北魏军再次地毯式搜索,一路回师,一路烧杀,把没有打过长江的愤怒全部发泄到路上碰到的百姓身上,把所有的房屋全部烧光,凡是碰到的男子一律杀死,女子一律掳掠到北方。以至于从黄河到长江方圆千里广大地区,包括整个的淮河流域,都变成绝对的无人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些春天北归的燕子都无法找到旧日的巢穴,只好将新巢建在原始树林里。连燕子都找不到人家筑巢,这到底是得有多惨?
一年后,拓拔焘被杀(被一个叫宗爱的太监杀了),宋文帝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动十几万大军第三次北伐。
不过这次北伐打得也很糟糕。宋军又是三路出动,又是三路无功而返。
总的来说。元嘉北伐之所以导致刘宋王朝多年的经济积累毁于一战,主要是因为刘宋每次发动北伐都是顾头不顾腚。以刘宋军的战斗力而言,往往防御就很吃力。却还要举倾国之兵出击。出击后又经常回不来,在野战当中被魏军歼灭。正规军被团灭了,防线漏洞百出,魏军当然就可以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把江北祸害一番了。
-----
网友解答:
-----
不放心的宋武帝
这次的故事需要从公元422年宋武帝刘裕驾崩说起,这位曾经独自追砍上千人的华夏第一高手终归难逃天命,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在晋末乱世中,刘裕是相当凶残的人物,弄死几个皇帝跟玩儿一样,两次北伐平燕灭秦,打得北方群雄骇然失色。
但刘裕也是个很悲剧的人物,出身寒微的他步步都比别人晚,建功立业已经近中年,篡位立国更是太迟,仅仅两年后就大限将至,太多事情没有做完。更要命的是这货连生儿子都比别人晚,44岁才有的长子刘义符,驾崩时长子才16岁。
于是从三国时期就开始的主幼臣强的局面再次上演,不放心的刘裕只能在病榻前对刘义符谆谆教导:“
檀道济这人有才干没野心,你可以用,徐羡之和傅亮也应该没啥异心,唯独谢晦这家伙心眼儿活泛,搞不好以后从他那出事儿。
”
没安全感的刘义隆
交待完后事刘裕忧心忡忡的死去,后面的事情却完全出乎他的预料,刘义符这孩子本性倒是不坏,但就是比较贪玩儿,一来二去的四个顾命大臣就觉得很不爽。那年月的人比较直接,既然不爽就废了他吧,四个大臣居然一起动手!
完全蒙圈的刘义符当了两年皇帝就被废掉,顺手还给宰了以绝后患,坑爹的是杀废帝这招还是刘裕发明的。本来废掉长子应该由次子继位,奈何次子刘义真跟徐羡之不和,于是他也被宰了,罪名是刘义真竟敢跟哥哥刘义符不合......
皇位就这样落在全程打酱油的三子刘义隆身上,对于当皇帝这件事儿刘义隆是抗拒的,他明显察觉出那张椅子更像一张催命符。但刘宋四大天王发话他又不敢不听,磨磨唧唧的到公元424年阴历八月初八才继位,一系列血腥杀戮让这个兄弟极度缺乏安全感,总觉得有刁民想害他。
权臣必须死
国内的事情已经让刘义隆够肝颤的了,国外的事也没消停,老对手北魏趁着宋武帝驾崩挥军南下,连续夺取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可怜的刘义隆觉得很抓狂,内有权臣外有强敌,还给不给人活路啦?
好在刘义隆颇有三国时期司马老贼的忍耐力,一直装孙子熬到第二年亲政,手里有了权力自然比较好办事。元嘉三年(426年),拉拢很多势力的小皇帝一举铲除掉徐羡之、傅亮及谢晦,只留下有才干没野心的檀道济领兵。
咱们讲道理哈,刘义隆虽然后来频繁北伐为人诟病,但他不算个没脑子的废物,拿回去权力后他又攒了四年家底才出兵,起码在后勤上做足了准备。可惜这货全然没继承老爹任何军事天赋,打仗确实稀烂。
元嘉确实草草
公元430年,刘义隆开始了第一次元嘉北伐,具体过程就不细说了,吐槽机毕竟不是军事写手,总之刘义隆一番遥控微操后不止损兵折将,还在撤退过程中把兵甲扔了满地,东阳城储备的物资也付之一炬,四年攒的家底基本败光。
把脸卡得稀碎的刘义隆依然坚持自己封狼居胥的梦想,依然深信自己有当世名将的潜力,这货有足足攒了二十年家底。要说他的内政属性确实满高,那段“元嘉之治”成为刘宋政权最幸福的时光。
公元450年,杀掉最后一个顾命大臣檀道济的刘义隆再次北伐,结果这次败的更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直接起兵南下反击,从黄河南岸打到长江北岸,把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打得稀烂,不止经济损失惨重,连人口都被大量消耗,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一朝全废。
公元452年,宋文帝趁着北魏太武帝驾崩进行了最后一次北伐,穷到发疯的刘宋这次只能拿出4万兵力,规模远逊前两次,依然无果而终。次年宋文帝也被太子刘劭弑杀,结束了苦逼的一生。
其实从当时的地理形势上看,宋文帝死磕河南也不能算错,毕竟那地方太过重要,但这货跟常凯申同样烦人的远程微操毁了收复失地的可能。更要命的是第二次北伐糜烂江北,彻底伤了元气,从此刘宋只能在下坡路上狂奔,扯淡完毕。
-----
网友解答:
-----
宋文帝刘义隆为宋武帝刘裕三子,刘宋第三任皇帝。宋文帝是位颇有作为的君主,勤政戒奢,励精图治,注重民生,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长江流域在文帝统治的近三十年中,呈现出东晋以来未曾有过的繁荣气象,国泰民安,人称小康,史称“元嘉之治”。
宋文帝志在恢复,欲凭借富强的国力,收复黄河以南土地,故其在位期间,前后组织了三次北伐(430年、450年、452年),均以失败告终。其中第二次北伐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损失亦最大,自此“元嘉之政衰矣”。
因战事发生于文帝元嘉年间(424—453),故史称“元嘉北伐”。
【第一次北伐】宋文帝元嘉七年(430)三月,文帝遣右将军到彦之北伐攻魏。宋军自淮入泗,从四月至七月,始进抵须昌县(治今山东东平县须城镇西北),再由黄河西进。北魏金墉、虎牢、滑台、碻磝(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东岸)四镇守军主动弃守,撤往黄河北岸以诱敌。宋军一度进至潼关。十月,北魏军渡过黄河南进,攻克洛阳、虎牢。十一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珪于陕北大破夏(铁弗匈奴建立的政权)帝赫连定后,腾出军力迅速东进增援。北魏军大举南下,到彦之撤兵,焚舟步行退向彭城,所得之地尽失。“彦之之北伐也,甲兵资实甚盛;及败还,委弃荡尽,府藏、武库为之空虚。”元嘉第一次北伐以失败收场。
【第二次北伐】经过二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刘宋国力大增,文帝遂重启北伐之心。元嘉二十七年(450)七月,宋文帝发动二次北伐,派遣宁朔将军王玄谟等将领分道北上攻魏。宋军连克碻磝、乐安、长社;王玄谟率领装备精良的主力攻打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滑县故城),围攻城池数月而未克。十月,北魏太武帝亲率号称百万的大军反击,渡过黄河南下,鼓鼙动天地。王玄谟闻风丧胆,仓皇率军夜遁,遭北魏军追杀,死者万余人,麾下将士散亡殆尽,丢失的军资器械多如山积。
十一月,宋西路军大破北魏军,攻入弘农(治今河南灵宝市北),克陕城,进据潼关。旋攻因东路军战败而成孤悬,只得退师。十二月,北魏太武帝率军南进至瓜步(今江苏南京市六合区东南瓜步山下,滨滁河东岸),沿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扬言将渡江南攻。京师建康(今南京市)大震戒严,人心惶惶。文帝登石头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烽火楼极目北望,面现忧惧之色。此即“赢得仓皇北顾”也。
翌年二月,太武帝因军中多疾疫,遂烧毁攻城器具撤兵。第二次北伐历时九个月,以魏胜宋败告终。文帝不但惨败,还差点儿引火烧身。
第三次北伐:452年二月,北魏太武帝被宦官宗爱弑杀;三月,文帝闻太武帝死,复萌趁隙北伐之意。五月,文帝派遣徐兖二州刺史萧思话等多道攻魏。八月,萧思话因军粮不继而退兵;十月,宋北伐军无功而返。兴师动众的第三次北伐草草收场。
元嘉三次北伐,无所得却损失惨重,尤以“二伐”为巨。二伐之役,宋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之地,皆遭受到巨大破坏,北魏军到处烧杀,所过城镇尽成赤地。原本富庶繁荣的六州城邑皆毁为废墟,赤地千里,“万户萧条鬼唱歌”。而为了筹措北伐军费,朝廷借富民、僧尼资,均四分借一;可见国库已匮竭,到了向民间借贷的地步了。自此,刘宋国力大减,小康不再,近三十年的积累几乎罄尽,“元嘉之政衰矣”!
宋文帝长于文治,短于武略,并不具备乃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才力。由于文帝轻启干戈又“遥制兵略”及用人不当,方才导致“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结果。
元嘉三十年(453)二月,四十七岁的宋文帝被其太子刘劭弑杀,刘劭篡立,引起宗室内斗。三月,武陵王江州刺史刘骏(文帝三子)于寻阳(治今江西九江市西南)起兵讨刘劭;四月,刘骏于京师南新亭称帝,是为孝武帝;五月破京师,杀刘劭。自刘骏始,宋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势走衰;479年四月被萧齐取代,凡八帝、六十年的刘宋亡。
-----
网友解答: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这里的元嘉指的就是南朝宋代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这句话的意思,大致就是刘义隆草率地发动了北伐,希望能够再次像霍去病一样,封狼居胥山,结果却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给揍了个鼻青脸肿。
刘裕一世英雄,一路北伐,打下了长安城。要不是自己的心腹刘穆之突然去世,他必须要回建康维稳的话,一统天下也是指日可待的。
刘裕错过了一统江山的机会,他儿子刘义隆登台以后,努力发展经济,使得南朝宋的国力日渐昌盛。这个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父亲的夙愿,打算北伐一统江山。
可是刘义隆在发展南朝宋的时候,北方的北魏王朝,也在逐个兼并各路诸侯,完成了北方的大一统工作。并且实力也是空前强大,历史就是这么巧合。
刘义隆三次北伐,前两次均惨败,使得拓跋焘饮马长江。
刘义隆聪明啊,南方人怕冷,所以每次北伐的时候,刘义隆都选择在春天水草丰茂,天气温暖的时候。恰逢北魏和北方的柔然在干架,他觉得有机可乘。
最早北伐十分顺利,因为天气暖和,有利于南方人作战,所以刘义隆的人马能够很快打到黄河岸边,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都被刘义隆给收复了。
可是一旦时间进入了秋天,北魏的反击战就开始了。
北方人不怕冷,他们在冰天雪地零下好几十度里冻惯了,个个都是战斗民族的好少年。一等到天冷以后,北魏便发起了反攻,刘义隆的人马压根就不是对手,手都冻得拿不起兵器了,只能是任人宰割。
所以说刘义隆的前两次北伐失败,全都是因为气候原因,加上刘义隆本人指挥失当导致的,到了冬天你不加固城墙,增派兵力,还想着正面对抗,想啥呢?
太武帝拓跋焘也毫不客气,带兵一路南下,一直打到了长江边上,数万马匹饮马长江。扬言刘义隆你要敢再闹事,我就跨过长江打你的屁股!
虏掠抄淮西六郡,杀戮甚多。攻围悬瓠城,城内战士不满千人。先是,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徐遵之去郡,南平王铄时镇寿阳,遣左军行参军陈宪行郡事。宪婴城固守,焘尽锐以攻之,宪自登郭城督战。起楼临城,飞矢雨集,冲车攻破南城,宪于内更筑捍城,立栅以补之。虏肉薄攻城,死者甚众,宪将士死伤亦过半。---《宋书》
拓跋焘活着的时候,刘义隆的确乖了很多,不敢跟太武帝正面较量了。可是等到太武帝拓跋焘挂了以后,刘义隆认为北魏朝局不稳,又是一个北伐的好机会,于是发动了第三次北伐。
第三次北伐,断送了刘宋的大好前程。
刘义隆发动第三次北伐,这件事,已经遭到了不少股东们的质疑。因为大家开始怀疑,咱们这个皇帝是不是脑子不好,接二连三的失败,难道没有给他一丁点教训吗?
可是大家也不敢说啊,再加上刘兴祖等主战派的支持,使得第三次北伐依旧毫无压力地开展了。刘兴祖是个人才,前两次北伐攻打河南容易,防守河南困难。
因此他建议刘义隆从山东绕道前往河北,占了河北以后,河南就成了北魏的一块飞地,唾手可得了。可惜刘义隆却拒绝了这一提议,依旧心心念念地想着霸占河南。
结果打下河南的确很容易,刘义隆这个时候做了一个愚蠢的事情,他让自己的数十万大军沿着黄河防守北方南下的北魏军。
大哥啊,你这是打仗还是看戏啊?生怕后面的士兵看不到戏吗?兵力分散十分严重,使得北魏大军一来,刘宋的人马就溃败了。
三次北伐全部以失败而告终,南朝宋的所有臣民们,都开始怀疑刘义隆的统治能力。这也为刘义隆后来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打仗要是没有收获,那就是亏本的买卖。
为什么刘宋王朝从刘义隆三次北伐以后,就衰败了呢?一来是因为刘义隆的儿子刘劭发动了弑君的政变,继而导致另一个儿子刘骏再次兵变,两次兵变使得刘宋元气大伤。
二来则是刘义隆的三次北伐,全都是无功而返。打仗是需要花钱的,而且是大把大把的钱,如果没有斩获,比如土地、人口或者直接的财产,那么就是亏本的买卖。
一家企业刚上市,就做了三笔亏本的大买卖,这让股民们对你还有什么信心呢?于是发行的国债没人买了,大家紧衣缩食,因为没了安全感所以必须要储蓄钞票给自己安全感。这么一来刘宋的经济自然是要倒退的。
商业活动少了,田地赋税就那么多,因此刘宋王朝的税收收入,实际上是不够他们的战争开销的,为此刘宋王朝要想坚持下去,就必须要加征税收。
过去都是给你们打折的,现在要恢复原价征税了,他们说得冠冕堂皇,可是老百姓们不买账啊。因此南朝宋国内的矛盾就日益突出了。
再加上上层的政变导致了国力衰败,以及政治上的不稳定,南朝宋的臣民们对老刘家已经逐渐失望了。刘骏上台后虽然努力维持,却依旧无法力挽狂澜。
宗室内斗,使得刘宋王朝彻底走向灭亡。
刘劭杀了父亲刘义隆以后,打算登基称帝,结果被弟弟刘骏带兵诛杀。刘骏登基以后,特别怀疑宗室有作乱的可能,为此各种打压自己的叔伯兄弟子侄,结果造成了子嗣间的兵祸。
明旦未开鼓,劭以朱服加戎服上,乘画轮车,与萧斌同载,卫从如常入朝之仪,守门开,从万春门入。旧制,东宫队不得入城,劭与门卫云:\"受敕,有所收讨。\"令后队速来,张超之等数十人驰入云龙、东中华门及斋阁,拔刀径上合殿。上其夜与尚书仆射徐湛之屏人语,至旦烛犹未灭,直卫兵尚寝。超之手行弑逆,并杀湛之。---《宋书》
这么一来刘宋王朝宗室之间的斗争,就这么展开了。一般内斗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外人渔翁得利的时候。
刘骏死了以后,他弟弟宋明帝刘彧继承皇位。这哥们比哥哥刘骏还要狠,直接对宗室们下杀手。刘彧诛杀了大量刘宋宗室,包括相关的外戚力量。
这使得刘宋皇室人丁单薄,而且支持皇室的贵族们,手握实权的也逐渐减少。因此寒门出身的武将萧道成才捡了个漏,取代了刘宋,建立了南齐。
总结:刘义隆北伐失败,使得经济倒退,这是刘宋衰败的根本。
赔本的买卖做了一次两次也就算了,可是接二连三地做赔本的买卖,这是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刘义隆显然就是这么做了。
因为战败后,所有的花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使得刘宋王朝发展了那么多年的经济,毁于一旦,这是刘宋衰败的根本原因。要是臣民们都很富有,刘宋要稳定得多。
参考资料:《南史》、《宋书》
-----
网友解答:
-----
刘义隆的北伐分别又有三次:分别是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先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刘义隆的北伐,其志只在收复河南,但河南是四站之地。宋军攻占河南后,沿千里黄河分兵戍守,兵力薄弱;黄河虽险,但并非不可涉渡,尤其是寒冬,河冰坚合,可以无船而渡。所以刘宋的北伐均以失败告终,还招致北魏的大举反击。尤其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那次北伐,北魏反攻河南后,大举南进,兵临瓜步,饮马长江,刘宋国力大损。所以辛弃疾在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写到: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所以,几次北伐给刘宋的国力经济造成可极大损失。
-----
网友解答:
-----
北伐准备不足,从军事主帅,到谋略策论,再到后勤保障都有问题!导致北伐失败!
-----
网友解答:
-----
为后面宋齐梁陈,朝代更替创造了条件[捂脸][捂脸][捂脸]
-----
网友解答:
-----
刘宋建国之初,北方除北魏外,还有北凉、西凉、西秦、夏、北燕五国;此外,阴山以北,还有强大的柔然部落。其中夏和柔然都是魏的劲敌。刘宋虽只有半壁江山,对外却可专注,形势比较有利。其时,宋在河南还占有洛阳、虎牢、滑台、碻礅(今山东茌平西南)四个重镇,往东包括今山东省的大部分,济南、酒博、青州等城市都在宋的境内,建康离北方边境较远,所以比起东晋初年,它的局势要安稳得多。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死后,魏明元帝(拓跋嗣)便命奚斤等攻陷滑台,进逼虎牢;另遣叔孙建等从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渡河,攻陷泰山(治今山东泰安东)、高平(治今巨野南)、金乡(治今山东嘉祥南)等郡,东进青州境内,东阳(今青州东)危急。
景平元年(423年)正月,魏于栗磾攻陷洛阳金墉城;叔孙建陷临淄。在魏军的攻勢下,宋只有东阳、虎牢两地的抵抗比较有效。在东阳,青州刺史丝夔动员居民尽量迁人东阳城,又使不进城的依山据险,实行坚壁清野。魏军攻城不下,又筹不到粮食,困难很大。
但是叔孙建车有三万之众,城中却只有一千五百人,又四重壕沟,已被魏军填没了三重,城墙也被冲年撞毁了多处,形勢很是危急。虎牢方面,毛德祖也领兵死守,他在城内掘地挖地道,直达魏军背后,用四百名敢死队掩袭魏军后方,焚毁攻城车具。然而,魏军毕竟勢大,尽管一时溃乱,很快又重新集合,攻打得更急。
宋檀道济从彭城(今江苏徐州)率军北上。他一支人马无法兼顾司、青二州(指虎牢方面和东阳方面),两准之下,遂因青州路近,东阳兵弱,便决定先救东阳。四月初,檀道济军进至临朐(今属山东),已距东阳不远。
其时,叔孙建因军中疾疫流行,病号占了半数以上,便主动烧营撤走。檀道济到了东阳,因粮食接济不上,不能追击。竺也因东阳城垣损坏得太厉害,就移屯至不其城(今山东青岛)。虎牢却没有得救。闰四月下旬,它在苦战两百天后终于陷落,守将毛德祖被俘。但魏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了十之二三的兵力。
战争结束后,南朝宋丧失了湖陆(今山东鱼台东南)、项城(今河南沈丘南)以北的土地。然须提及的是:在虎牢失守的前夕,湖陆的檀道济军、项城的刘粹军、高桥(今地不详)的沈叔狸军都不敢救援,可见此时刘宋的力量,与刘裕北伐时相比,已经差得多。
这年十一月,魏明元帝死,太子拓跋焘(字佛狸)嗣位,是为世祖太武帝。太武帝初年(即宋元嘉初年),魏与夏、与柔然的战争连绵不断,宋文帝利用这时机,于元嘉六年(魏神癌二年,429年)向魏要求归还河南各地,声称否则要用武力夺取。太武帝听了,付之一笑而已。
元嘉七年,宋文帝果然命到彦之率军北伐。四月,到彦之率五万之众,走水路由淮河人泗水,至七月オ到须昌(今山东东平东),然后溯黄河西进。魏因碎礅、滑台、虎牢、金墉四镇兵少,主动撤出。到彦之军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易收复四镇,又进屯灵昌津(在今河南延津县北)的南岸,使先头部队西进直抵潼关。宋军将土皆大欢喜,只有曾从檀道济作战的旧将王仲德不以为然,他料定魏军有计,一定是在等待冬季河上冰冻时反攻。
魏崔浩更看穿到彦之的弱点;把几万人排成东西二千里的一字长蛇阵,每一处只有几千人,力量非常薄弱。到彦之沿河布防后,就带着王仲德回东平须昌的大本营去了。到了冬天,十月,魏军渡河反攻,攻下洛阳、虎牢。
十ー月,宋文帝命檀道济率兵伐魏。但是到彦之失了洛阳、虎牢,先已胆怯,引军从水路撤退,到了历城(今山东济南),便烧掉船只,丢掉铠甲,徒步退往彭城。魏兵追到历城。济南太守萧承之只有几百个兵,他命部下大开城门,做出毫无戒备的样子。
魏军大队人马到了城下,见了这等模样,估计必有伏兵,不敢进城而去。这是真正的空城计。后来讲三国故事的人,说不定就是从这件实事得到启发,再拿去装在诸葛孔明身上的。宋车这次冬季失败,损失惨重,府武库为之一空。
檀道济略为挽回了一点颓势。元嘉八年(431年)正、二月间,他北上救滑台,进至历城,二十多天中,打了三十多仗,重创敌军。魏叔孙建用骑兵小部队袭击他的运输线,焚烧草谷。檀部缺粮,不能前进,滑台终于失守,守将朱翛之被俘。
檀道济粮尽退兵,部下有人叛逃,把虚实告诉魏军,魏再发兵追击,宋军恐惧,随时可能溃散。檀道济在夜间宿营时,唱筹量沙(筹是记数字和计算的工具),把剩下来的一点米铺在沙上,装出存粮极多的模样。魏军探知,以为降兵骗人,把他杀了。道济又故作镇静,命军土披甲,自己只穿便服,坐了轿子,慢乔吞地行走。
魏军见了,以为是诱敌之计,不敢再追,檀道济方得全军而归。宋军北伐至此完全失败。这次,魏同时还在与夏交战,仍绰有余力。宋的实力比魏弱得多,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以后宋魏之间平静无事了多年。到了宋元嘉二十六年(魏太平真君十年,49年),其时已在魏统一北方之后的好几年,
宋文帝却又想要北取中原。古人说得好,“上有好者,下必有甚也者”,于是,自有那些既不知彼、又不知己的群臣纷纷献计,其中最起劲的是王玄漠。王玄谟字彦德,出身著名大族太原祁县王氏。他倒并不是少不更事之流,当时年龄已在六十以上,可就是喜欢空谈兵事。
他喜欢谈,宋文帝喜欢听,听得人神时还对左右说:“听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汉霍去病大破匈奴军,封狼居胥山而还)。”御史中丞袁淑会拍马屁,便说:“陛下席卷赵魏之后,定要封禅泰山,臣逢千秋难得的机会,愿意写上一篇《封禅书》。”文帝听了大为高兴,似乎中原已经回到了宋朝的版图。
魏太武帝倒是给过宋文帝醒悟机会的。元嘉二十七年(魏太平真君十ー年,450年),从二月到四月,魏以十万之众,对南方发动了一次规模不大的战争。魏军围攻悬瓠(今河南汝南)四十二天,守将陈宪兵不满千,杀伤敌军在一万人以上,城池始终没有陷落。然而此外好几个地方的守臣都弃城逃走。宋人多有畏魏情绪,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宋文帝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一心一意要大举北伐。丹杨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彭城太守王玄谟支持文帝最积极。富有军事经验的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反对得最坚決。他说步兵难以抵敌骑兵,引檀道济无功、到彦之失利的先例为证。文帝却认为两将失利,各有原因,檀道济是不肯尽力,到彦之是中途患病。
今年夏季水大,河道畅通,便于用兵。沈庆之再三强调不可,文帝即命徐、江二臣和他辯论。庆之说:“治国譬如治家,种田该河家奴,织布该问婢女。现在陛下要出兵打仗,却和白面书生商议,如何办得好事情!”徐湛之是刘裕的外孙,是个生活奢华的文士,饮食服佈都极讲究,在建康很有名气。江湛家贫,生活俭约,为人公正,长于文辞。两人情况不同,然而都是文土,对军事窍不通,所以沈庆之说他们是自面书生。文帝不认真思考沈庆之说得是否有道理,见老将军(沈庆之时年六十五岁)讲得气咻咻的样子,倒哈哈大笑,不想再同他争辩。
七月,宋文帝下诏大举北伐。王玄谟率沈庆之、申坦等水军人黄河,受青冀二州刺史萧斌指挥。这一路是主力,也是最东面的一路。行军路线就是元嘉七年到彦之走的路。当年因水浅,通航困难,一天只能走十里路。二十七年水量充足,航行不会发生困难,进入黄河,可以直取碻礅。
雍州刺史随王刘诞(文帝子)指挥西面的一路,使柳元景等从襄阳北上,取弘农(今河南灵宝北)。东西两路之间,大体上相当于今江苏省徐州以西到河南省中部京汉线两侧地区,另有几支向北进攻的军队。
这次北伐需要庞大的人力、财力,人民负担很重。北伐开头似乎很顺利。魏碻礅、乐安(今山东博兴东北)守将都弃城而走。萧斌留沈庆之守碻磁,使王玄谟进兵围滑台。这支军队兵力充足,器械精良,但王玄谟是个庸オ,误了大事。
滑台城中,茅屋极多。部将建议用火箭,他怕烧了房屋,攻城后缴获不到多少东西,不肯使用。城中发觉了自已的弱点后,就自行拆掉了茅屋。中原人民见宋军来到,自行纠合,带了武器来投军,每天都有上千人。王玄漠不用义兵的首领,把义兵队伍拆散了分配给自己的亲信,还要他们每家缴纳一匹布、八百只大梨。
中原人民大失所望。他围攻滑台几个月,还打不下来。九月,天气转凉,魏太武帝亲自领兵南下救滑台。王玄谟军的先锋将垣护之驻兵滑台西南一百二十里的石济(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得到魏救兵将到的消息,急报王玄谟,劝他不惜代价,赶快拿下滑台。王玄漠大营里的众将也劝他赶紧建立车营,以作防御。王玄谟却一概不听。
十月,魏太武帝到达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即石济对岸),先派几个人利用夜色掩护,潜入滑台,安慰守军,并登城观察宋军营垒,然后回营报告。太武帝得报后,随即引兵渡河,来救滑台。魏军号称百万之众,击鼓之声震动天地。王玄漠急得六神无主,仓皇之中,只说得一个“走”字,顿时全军溃散。魏军追击,杀死将士一万余人,缴获的军资器械堆积如山。
王玄谟走后,魏军把缴获的船用三道铁锁联结起来,封锁河面,截断垣部退路。垣护之利用水大流急,行动迅速,每到铁锁面前,命兵上用长柄斧劈断通过。魏兵无法拦阻。他带的一百条船,只损失了一条,其余都安全撤回。
萧斌得到兵败消崽,派沈庆之带五千人去救王玄漠。沈庆之说:“玄谟所部已经疲劳,不堪战斗,敌军已近,没有几万人无法迎敌,派小部队去没有丝毫用处。”萧斌坚持要他去救,争执之间,王玄谟已经逃到碲。萧斌发火,要斩玄谟,沈庆之又劝他不必,说:“佛貍威震天下,岂是王玄谟所能抵敌,而且临阵新将,绝不是好办法。”
萧斌听谏,王玄谟才得保全性命。萧斌想坚守碚璈。沈庆之又劝他不要坐守穷城,以免蹈朱脩之守滑台的覆撤。萧斌想要依他,朝廷使者又到,传达文帝不准退兵的命令。萧斌再和众将商议。沈庆之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军有一个范增而不能用,空谈有何益处!”众将知道这个老头子是个文盲,见他引证史事,都笑起来说:“沈公现在大有学问!”
庆之厉声答道:“列位虽则通晓古今,其实还不如下官靠耳朵听来的有用!”萧斌接受他的意见,只留王玄漠守嘀,申坦、垣护之扼守清口(在今山东梁山县东南),自己率军还历城,以防魏军东进青州。后来因高做的位置过于突出,无法防守,又命王玄谟撤出 西面战斗中,雍州诸将打得有声有色,比王玄漠强多了。有个七十多岁的老将庞季明,出身关中土豪,他主动提出到关中去发动各族人民起兵。他从襄阳北上,穿过今豫西山区到卢氏县(今属河南)。卢氏人赵难起兵响应。安都等军利用这条件,通过卢氏以东的熊耳山北上,柳元景等军跟踪前进。十月,柳元景、庞法起等都到了卢氏。
接着,庞法起等进兵攻克弘农,留薛安都守弘农,法起等进攻潼关。十ー月,诸军攻陕城(今河南陕县西南),与魏授军激战。薛安都是员猛将,他打得性起,丢掉头盔,脱去铠甲,马也去掉护身的具装,怒目挺矛,单骑冲杀。矛断了,换根再打。两军恶战两天,宋军大胜,新援军主将洛州刺史张是连提等三千余人,俘降二千余人。柳元景到后,宣布:“今王旗北指,当使仁声先路。”
把俘降的兵士全部释放。宋军随即攻克陕城,又攻克潼关。关中豪杰闻风而起,山区的差、胡各族也派人与宋军接洽,愿意归降。在西路军的东面,宋梁坦、刘康祖等也攻克长社(今河南长葛东),进通虎牢,他们也打得很不错。然而王玄谟败了,魏兵南下,宋文帝认为柳元景等不宜单独进军,下诏班师。他们只得放弃所得各地,退回襄阳。
北伐失败了。魏太武帝大举南侵。魏军分成好几路,其中永昌王拓跋仁的一路从洛阳向寿阳进军,很快就攻占悬瓠、项城。宋文帝怕寿阳有失,赶紧召刘康祖军回寿阳。刘康祖军只有八千人,走到离寿阳只有几十里的尉武(在今安微寿县西),被拓跋仁军追上。拓跋仁有八万骑兵,人数为十与一之比,又有以骑兵对步兵的优势。
刘康祖的副将胡盛之主张绕道,走山路回寿阳。康祖不肯,还结车营前进,并下令:“回头看的斩首,改变走路方向的斩脚。”'魏军追到,四面围攻。刘部殊死苦战,杀敌一万余人,康祖身受十伤,仍坚持战斗。
魏军人多,一分为三,轮番作战。战斗打了整一天,最后,康祖颂部中箭,落马而死。其余部溃散,儿乎全被魏军所杀。这是异常惨烈的一战。拓跋仁军进抵寿阳,宋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文帝子)关上城门,不敢出战。魏兵也只在周围各地烧杀掳掠。魏太武帝亲自统率的主力军进迫彭城(今江苏徐州)。朱江夏王刘义恭(文帝弟)、武废王列骏(文帝子,即后来的孝武帝)都在城里。
刘义恭听见魏兵将到,想弃城逃走。长史张畅说一动脚军民便各自逃散,决不可行。刘骏也说叔父要走,只能听便自己决心与此城共存亡,义恭オ息了逃走一念。魏军打彭城,久攻不下,太武帝便主动歇手,于十二月初,引兵南下。宋文帝命臧质领兵一万人救彭城。他到旴(今江苏盱眙东北)时,魏军已经渡过了淮河,两军相遇,他这一万人怎能抵敌北魏大军,一交战即被歼灭,臧质只带了残部七百人进得旴哈城。盱眙太守沈璞是个有主见的人。
王玄谟在滑台时,他就修缮城垣,浚深壕沟,积储粮食矢石。魏兵南下时,地方官多弃城逃走。有人动他回建康,他却说:“敌人如果以为城小犯不着攻,当然不须忧虑,如果来攻,这是我报国之秋,诸君立封侯之功的机会,为什么要走?诸君见过几十万人聚在小城之下而不败的事例吗?昆阳(刘秀破王莽军)、合肥(张辽破孙权军)的战例可为明证。”
大家听了这一席话,情绪才比较稳定。他集结了两千精兵,威质来后,力量更加充实。臧质见城中粮食器械都很充足,大喜过望,便和沈璞词心协力,守卫城池。魏太武帝果然不攻盱眙,只留儿千人马监视,引大军继续南下。十二月十五日,到达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当时在江边),他下令拆民房,结筏子,扬音要渡长江。
建康顿时陷入空前紧张的状态,在丹杨尹管辖区域内征发全部丁男,王公以下的子弟一律不得免役,沿江水陆布防、宋文帝登石头城,对江叹道:“檀道济若在,怎么会使胡马到此!”
半个月很快过去了。元嘉二十八年正月初二,魏军烧毁房屋撤走,居民也尽被掳去。魏军转回到旴眙,太武帝向质索取美酒,质封了一瓶人尿给他。太武帝大怒,下令攻城。魏军从附近的山上运来泥土石块填塞壕沟,造浮桥截断水陆通道。太武帝为了泄怒,不惜断送大量兵士的生命,他在威吓臧质的信中说:“我用的兵不全是我国人(按指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人和匈奴人,南面是氏和羌。丁零人死了,正可减常山、赵郡贼;匈奴人死了,可减并州贼;氏、羌人死了,可减关中贼。你杀他们,对我并无不利!”
踱质绝不示弱,回信痛骂,并把朝廷所出赏格货给他看,内容是:“斩佛狸首,封万户侯,赐布、绢各一万匹。”魏太武帝更怒,令将土猛攻。魏军用钩车把钩子抛到城上,钓住城楼,想把它坂倒。守军用又粗又长的绳子缚住钩子,几百人用力把它往里面拉。钩车扳不倒城楼,也无法后退。
到了晚上,守车用绳子把木桶吊将下去,桶内藏人,到了下面,截断钩上的索子,让钩子落到城里。绳子一拉,藏人的木桶又到了城上。魏军又用冲车撞城。因城墙的垒土夯得坚实,撞击的力量虽大每一下只能撞落不多一点土。魏军不惜代价,驱使兵士禁登城墙,把死人的尸体当台阶,到了后来,尸体堆积得同城墙一般高低。到正月底,差不多一个月了,还是打不下来。太武帝说得嘴硬,不怕死人,但是死伤越来越多、病号也越来越多,加之彭城还在宋军手里,他不能不担心。
二月初一,他下令烧掉攻城器械解围撤走。盱眙保卫战是宋军大获全胜的战役。魏军经过彭城时,刘义恭不敢出击。等到建康使者赶到,送交追击的命令,魏军已经觉察,把走得慢的掳来的一万多人杀掉后,长驱而去。彭城的追兵白赶一阵,连敌兵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战争完全结束了。刘宋军民死伤被掳的不知有多少,魏军的人马也损失了一半以上,南朝和北朝其实都是输家。然而,南北对比,南朝宋愈弱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仓皇北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说的正是这段史事。
-----
网友解答:
-----
元嘉北伐实质上指的是南北朝时期宋文帝发动的三场北伐战争,都又宋文帝发动,在第一次北伐失利后,时隔二十年左右又连续发动了两次北伐,而北伐的目的都在于恢复中原统治局面,但是三场北伐最终的结果都是南方刘宋政权失败而告终,甚至在河南失守后,对刘宋原先的统治区域也受到很多影响,最终元气大伤,北强南弱的局面没有改观。
宋文帝之所以进行北伐战争,主要的基础在于元嘉时期南朝经济突飞猛进,国家实力上升,在有了充足的社会经济基础保障后,基于这种治世局面,刘宋政权意图北伐。加上此时期武将数量也较为可观,而宋文帝的北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刘裕北伐取得的辉煌战果,宋文帝意图将刘裕北伐的战果扩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北强南弱的政治局面。
但现实状况很明显并不理想,第一次北伐便由于布局太过松散而导致败北,第一次北伐导致元气大伤,之后二十年后才得以再次北伐,但第二次北伐,刘宋军队三路军队虽然在刚开始处于战略进攻态势,但配合不当,使得北魏军队全线反击,结果第二次北伐的战火反而烧到了刘宋的原先领地之上。
两次北伐失利后,宋文帝发动了最后一次北伐,这次北伐意图力挽狂澜,但目标大大缩小,由全力进攻,改为趁北魏国乱收复河南地区,于是双方展开了局部战争,刘宋军队北上后各个战线又陷入了僵局,结果第二次北伐也宣告失败。
宋文帝北伐失败的首要原因在于,虽然掌握着淮北地带,但这个前沿阵地并不稳固,在建康地区的出兵威胁不是特别大,主要的核心力量只在于荆州一代,多路军队配合不当,在一路败北的情况下,另外的军队也独木难撑,最终走向失败。
纵观宋文帝的北伐,虽然有檀道济这样的猛将存在,但是对于整个战线的规划有很多配合不当之处,缺乏战略统帅,宋文帝自己坐镇后方,根据战报进行指挥反而没有起到充分调配的作用。
北伐军的军事团队也有很大的责任,虽有檀道济与沈庆之等名将参加,但以到彦之为首的军事决策层却较为迟钝,错失很多略机会。
结果历史的最终结果就是刘宋王朝的北伐最终失败,此后北方政权步步崛起,南朝的势力越发衰弱,北强南弱的被动局面彻底成为常态,而元嘉之治的辉煌也随着北伐的失败沦为了过去。
-----
网友解答:
-----
辛弃疾有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是慨叹当年刘宋北伐中原的事情,词中的“寄奴”是宋武帝刘裕,元嘉是宋文帝,“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刘宋是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同时也是四个南朝中最强盛的一个。
刘宋的开国皇帝叫刘裕,据他所讲自己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不过他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后来他从戎参军,得到刘牢之的赏识,从此开启了他战神的征途。
在历代的开国皇帝之中,刘裕的武力值应该是最高的,他曾创下一人追着几千人狂砍的记录,把援军都给惊呆了。
刘裕一生灭南燕、灭后秦、灭谯蜀、灭仇池,收复了河南南部、山东大部、安徽北部和关中地区,将东晋的版图推至黄河一线,几乎拿下了半个中原。
若不是刘裕急着回建康称帝,以他的能力,光复中原完全不是问题,南北朝很可能提前三百年就结束了。
公元420年,刘裕在建康代晋称帝,建立宋朝,为了与日后的赵宋做区别,史称“刘宋”或者是“南朝宋”。
(刘宋早期局势,此时三分天下有其二)
刘宋建立后不久刘裕就病逝了,其长子刘义符继位。但刘义符沉迷享乐,不思理政,被徐羡之、檀道济等人废除,随后众大臣拥立刘裕第三子刘义隆继位,是为宋文帝。
宋文帝还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尤其是在治国方面很有才能,在他的统治时期,刘宋国力达到顶峰。
元嘉六年(公元429年),当时占据中原的北魏皇帝拓跋嗣去世,太子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
宋文帝眼见北魏新主继位,决定趁机北伐,于次年发动了首次元嘉北伐。此战宋文帝任命到彦之为右将军,出师五万进兵河南,后面再跟着大约五万援军,共计十万人。
(首次元嘉北伐)
在北伐之初,宋军迅速收复滑台、洛阳,军威大震。不过出于担心武将拥兵自重的原因,宋文帝在出兵之前反复叮嘱到彦之,要求前线的一切军事部署都要听从他的指挥。
到彦之知道宋文帝的脾气,不敢擅自决定军务,凡是都跟宋文帝汇报,但南北朝时期肯定不支持时事通信,前线的情况传递到建业是有时差的,再等到宋文帝下命令传回前线,黄花菜都凉了。
然而到彦之就是不敢违背宋文帝的命令,只能放慢行军速度,而魏军则在此期间将洛阳等地的物资全部运走,只留给了宋军一座座空城。
宋军迟缓的行动给了北魏充分的部署时间,太武帝拓跋焘也是一代雄主,在得知宋军北伐的消息后,拓跋焘决定暂避锋芒,等到冬季黄河结冰时再反击宋军。
而由于只得到一些空城,宋军没能得到就地补给,到彦之也不愿意待在洛阳前线,在草草布置防线后就跑到须昌大本营去了(今山东泰安境内,当时属于刘宋领土)。
主帅不再前线,前线又缺衣少粮,前线的士气可想而知。
等到了冬季,待黄河结冰后,北魏的骑兵得以轻松过河,宋军的苦日子就算来了。
在魏军的打击下,洛阳等地相继丢失,而主帅到彦之则啥也不管,将各种物资一律丢弃,赶紧逃到徐州躲起来。好在宋军将士拼死苦战,没有让魏军突然河南防线,魏军于是沿着黄河进攻山东。
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窝在后方的五万刘宋援军愣是不敢救援,宋文帝只得派老将檀道济救援山东、河南。
(在野战中鲜卑骑兵占有巨大优势)
檀道济是宋初名将,也是拥戴宋文帝刘义隆上台的主要人物,但是宋文帝非常忌惮檀道济的名望,一直在打压他,此番是万不得已才重新启用檀道济。
檀道济初到前线时确实稳住了局面,连败魏军,魏军于是避其锋芒,偷袭了焚毁了檀道济的补给,导致檀道济因补给问题而撤退,第一次元嘉北伐就此谢幕。
首次北伐便遭遇惨败,同时还损失了大量军械物资,宋文帝非常生气,免除了到彦之的职务。在此后二十年中,宋魏没有再爆发大规模战争,宋文帝专心休养生息,太武帝拓跋焘则抓紧时间统一北方,征西域,伐柔然。
元嘉二十七年,拓跋焘以巡猎为名在河南地区集结十万步骑,对刘宋发动闪电战,攻掠兖、青、冀三州。
但出乎意料的是,北魏大军在南下途中居然被一个小小的悬瓠城拦住去了路,魏军在此鏖战四十多天竟不能破城。
要知道悬瓠城内守军仅有不足千人,却愣是挡住了魏军的攻势,硬生生的等来了援军,逼迫拓跋焘撤军。
魏军这次南下彻底惹恼了宋文帝,宋文帝认为现在国库充盈,可以再度北伐了。不过宋文帝的想法并没有获得广泛的支持,其中沈庆之、刘康祖、萧思话都反对北伐。
但宋文帝显然听不进忠言逆耳,他力排众议,调集二十多万大军,分兵三路北伐中原,开启了第二次元嘉北伐。
为了此番北伐,宋文帝决心掏空所有家当,他下令征调青、冀、徐、豫、二兖六州民丁,三口之家征调一人参军,五口之家征调两人参军,又重金招募弓弩手和武艺、马术精湛者。
此外宋文帝还大举向江南富户寺庙借债,并许诺高息,以充军资。
然而此番北伐,宋文帝又是遇人不淑,找了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王玄谟当主帅,直接将几十万宋军送上了不归路。
与首次北伐的清形类似,宋军在第二次北伐初期同样是势如破竹,西陆军更是一举攻克陕城和潼关,关中汉人闻讯纷纷响应。
可就在关键时刻,大废柴王玄谟果不其然的拖了后腿,他所率领的宋军主力在滑台城止步不前,被魏军硬顶了三个多月,生生将战事拖入秋冬季节。
入秋之后天气凉爽,温度适合鲜卑人作战,拓跋焘见时机成熟,分五路南下反击,并亲自率军在滑台城外击溃宋军,王玄谟望风而逃,宋军被斩数万人,战局开始逆转。
此后魏军在野战中连败宋军,越过淮河直抵长江北岸,拓跋焘在瓜步遥望建康城,宋文帝急命王公以下子弟全部参军,要求各地驰援京都勤王。
随着宋军的汇集,拓跋焘自知无力过江,于是在抢掠一番后引兵北还,魏军在一路之上大肆屠戮江北百姓,刘宋在山东和河南的领土是一片焦土,宋文帝苦心经营二十多年的元嘉之治付之一炬。
(第二次元嘉北伐,刘宋最为富裕的青、徐、雍、豫等州惨遭魏军蹂躏,魏军所到之处屠杀男子,掠夺妇女,甚至将婴儿挑在长槊上为乐)
第二次元嘉北伐失败后,刘宋国力大损。但到元嘉二十九年,宋文帝闻拓跋焘被弑,居然又发动了第三次北伐,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后世对于元嘉北伐一直是评判态度,虽然刘宋国力强盛,但由于缺少骑兵,宋军在野战中很难打得过魏军。
而且南朝门阀势力强大,皇权受到严重威胁,宋文帝刘义隆始终还轻易放权,导致宋军总是由一些无能鼠辈统领。
最后,刘义隆也是生不逢时,他的对手拓跋焘是一代雄主,拓跋焘在位时期北魏权力高度集中,军队长期征战,训练有素,在武力上是一直压制刘宋的。
在如此情况下刘宋许多大臣都不支持与北魏开战,只是刘义隆还是太过自信,最终导致接连惨败。
------------------
推荐阅读:
女生,事业单位,刚刚毕业在二线城市工作,月工资4500左右。家里顶多能支援两三万,想要买房,可能吗?
为什么抗疫期间医护人员表现都很无私和崇高,没有发生医闹事件?
上一篇:儿子是中专毕业,到部队分到警勤专业,是干什么的?有前途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