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身份证、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你怎么看?
古代没有身份证、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你怎么看?
-----
网友解答:
-----
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搞清一点,那就是:古代基本不存在“诛九族”这种事。强调这一点,就是要说明,会被株连的人有限,很好控制。
(即使秦法严苛,商鞅虽然住店出境受阻,但还是成功回到了自己封地)
前面两个答案非要强调古代有户籍制度,还举了商鞅的例子,这个例子举得不对,因为秦法的严苛在后世比较少见,而商鞅最后也有能力回到自己封地发动叛乱,所以没那么不能逃。因此,真正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诛九族”包括哪些人。答案是,没多少人。
(九族是伦理概念,不是法律概念)
“九族”其实只是一个伦理概念,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三字经》里说“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也就是说九族就是自己这辈往上数四代往下数四代一共九代人。另一说法就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这就是一个横向很大的范围。简单来说,九族就是告诉你,哪些是你的亲戚。这些人是给你认的,但绝大多数你都不认识的,不是等你犯罪的时候拿来杀的。
(唯一在官方资料中被记载诛九族的仅杨玄感一人,且实际也只诛杀了兄弟子侄等)
那存不存在诛九族的事情呢?基本不存在。唯一官方记载被诛九族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隋朝杨玄感。他在隋炀帝在位期间发动叛乱,被族灭。但是“九族”一说也没有出现于正史《隋书》中,而是写在《唐六典注》里提了一句:“杨玄感反,诸九族”。这里的“九”更像是虚指实际上真实历史记载被杀的也就是杨玄感的兄弟子侄等,并没有特别多人。此外其他的所谓“诛九族”都是戏曲小说里的话,完全不足信。
(方孝孺被诛十族纯属野史杜撰)
古代株连一般都是“夷三族”也就是“父族、母族、妻族”。一般来说大多数的人也不是杀死而是发配、为奴等。我们就举大开杀戒的明朝朱元璋、朱棣父子来说。朱元璋用胡惟庸案、蓝玉案将一干功臣治罪,朱棣夺取皇位后诛杀了那些不服从他的大臣(必须强调诛方孝孺十族一说纯属野史杜撰)。基本每家都被株连了几百人,甚至有的上千。我们现在看,几百上千好多啊,处置了几百个亲戚呢。其实完全不是我们想的那样。这里面绝大多数的其实是下人。被株连的都是管家、家丁、护院、轿夫、马夫、丫鬟、厨子、老妈子等等。能被判处株连若干族的都是谋反等重罪,获罪之人都是达官贵人,所以一家都有几十个上百个下人不足为奇。而他们的兄弟子侄女婿等往往也都是官员,一家几十个上百个,那三五个兄弟、五六个儿子、三四个女婿,每家几十个人,那也轻轻松松成百上千了。而这些人难抓吗?很好抓。因为只要把这十几家府邸全都团团围住,一个人都逃不掉。
因此,基本不存在“诛九族”去抓一群八杆子打不着的外地亲戚。真的受到株连要被充军发配为奴的也就是关系最近的兄弟子侄女婿和他们的下人。这些人的府邸在朝廷准备对犯罪者动手的时候已经全部在军士或是衙役的控制之下了,里面的人插翅难逃。
-----
网友解答:
-----
实际上,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身份证,但是却又能够起到身份证作用的类似的“证件”,比如明朝的路引。
此外,中国早在商朝时期便已经产生了模糊的户籍制度,称之为“登人”,至汉朝的“编户齐民”则已经是一套相对完善的户籍制度了,此后再经历朝历代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也更加趋于完善。
当时的统治者之所以制定户籍制度,显然是出于政治原因,说白了是限制百姓的流动,只有百姓定居于一处,才能够更好的管理,才能够保证他们不会制造麻烦,即便制造了麻烦,统治者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他们的信息,从而解决麻烦。
所以,犯了事的人想要逃跑虽然不是不可以,但是会很麻烦,或者说很困难,因为官府不可能给罪犯发放能够让他离开所在地的“身份证”或者“通行证”。
我在这便以明朝为例,说一说为什么被诛九族的罪犯为什么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在家中坐以待毙。
《弘治大明会典》第一百二十三卷规定:“凡军民人等往来,但出百里即验文引。如无文引,必须擒拿送官,仍许诸人首告,得实者赏,纵容者同罪。天下要冲去处,设立巡捡司,专一盘诘往来奸细及贩卖私盐犯人逃囚,无引面生可疑之人。”
不管是军是民,只要离开户口所在地,便得需要查验文引,文引由官府发放,既能作为一个人的身份证,也能作为通行证。
可是,如果你没有文引的话,你会被抓。对于你有没有文引这事,除了官府的查验之外,还允许别人告发,一经查明你确实没有文引的话,告发者还能得赏钱。相反,如果有人明明知道你没有文引却不告发的话,和你同罪。
除此之外,明朝还在重要地段设立巡捡司,专门盘查陌生面孔又没有文引的人。
对于没有文引的人的处罚,《明律》也有明确的规定:“凡无文引私度关津者杖八十;若关不由门,津不由渡而越度者杖九十;若越度边缘关塞者,杖一百,徒三年;因而出外境者绞。”
没有文引想要偷偷过关口或者渡口的,一经发现则杖打八十;过关口不走规定的门的,过渡口不走规定的渡口的,杖打九十;偷渡边关的,没成功的杖打一百,判刑三年,已经偷渡出境的抓回来判处绞刑。
明朝已经用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百姓的流动,真想去哪的话,老老实实找官府申请文引,没有文引就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别出百里范围之内。
被判诛九族的罪犯,能有经得起盘查的文引吗?可能性很低。
除了制定出了文引这一政策由官府对百姓进行监督管理之外,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也给百姓规定了类似的“政治任务”。
朱元璋在洪武十九年颁布了一个律令:“凡民邻里互相知丁,互知务业,俱在里甲,县府州务必周知,市村绝不许有逸夫。”
这条规定的意思是老百姓自己一定要知道邻居家有多少口人,还要知道彼此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一家人全在里甲中,没有离开的话,必须报备给县、府、州三级政府知道,市集和村庄中绝不能出现游手好闲的人。
看看,游手好闲也是罪呀!因为游手好闲意味着没有收入,也就可能会干犯法的事,属于危险分子。
如果违反这条规定的话,将会受到惩罚,《大诰续诰》规定:“一里之间,百户之内,仍有逸夫,里甲坐视,邻里亲戚不拿,其逸夫或于公门中,或在市闾里,有犯非为,捕获到官,逸夫处死,里甲四邻化外之迁,的不虚示。”
如果存在逸夫,里甲中的人坐视不理的话,一旦逸夫犯了事,里甲之人连坐,逸夫砍头,逸夫的邻居统统送去鸟不拉屎的化外之地。
这样的政策法律,想逃?你能逃到哪里去?所以,被诛九族的话,还是老老实实在家等着吧,反正也跑不了。
此外,除了在法律上和制度上尽量堵住罪犯的逃亡之路以外,被诛九族之人自己本身的身份也注定他逃不了。
一个人能被皇帝叛诛九族,这个人得犯了多大的罪呀!换句话说,这个人非富即贵!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家族必然是一个地方的名门望族,一个名门望族根植于一个地方,他的底细哪能逃得过皇帝的调查?
这样一个罪犯,他家有多少地,有多少房产,又多少人口,这些信息,恐怕早在皇帝叛他诛九族之前已经摆在皇帝的案上了。
更何况,一个所谓的富家豪门,说白了他们一个家族的人基本是住在一起的,皇帝真要诛他九族的话,只要派兵将他的宅子围起来,想跑都跑不了,即便会有几条漏网之鱼也影响不了大局。
所以,古代那些被判了诛九族的人,除了尽量多弄走几条漏网之鱼以外,罪犯本人根本跑不了,也不敢跑,只能束手就擒。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问得挺好,
古代没有身份证、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
对于这一问题,其实有两点回答。
第一, 确实有人逃跑。第二,逃跑不是那么容易的。
古代能够被诛灭九族的,一般来说都是帝王发动国家力量来消灭的对象,比如明朝的方孝孺由于反对朱棣甚至疑似被诛灭十族。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人为数不少,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前朝的皇室,比如说刘裕屠杀司马家族,南齐的萧道成屠杀刘裕的刘宋家族,萧衍屠杀萧道成家族,侯景更是把整个南朝的士族高门一锅端,还有唐朝宗室被韩建,朱温屠杀,赵宋的皇室集体被元朝逼得跳海一样。这些都是王朝后人,因为新朝惧怕他们重新建立国家才予以屠杀,所以他们可以说是插翅难飞。由于他们都是有玉牒和各种身份证明的皇族,所以杀起来也是非常容易的,毕竟他们都是有身份证的人,还有对他们屠杀一般都会秘密而血腥的进行。比如说南齐的明帝萧鸾屠杀自己的宗室诸王,都是用典签半夜进行,行动迅速而诡异根本察觉不到。所以说想跑也跑不了。而且古代人口流动少,你跑到人多的地方,除非有人接应,否则生面孔,一定会被发现。要是跑到深山老林里,贝爷可不好当,弄不好就挂了……
至于说一般的普通人,基本上也享受不到彻彻底底的诛灭九族的“待遇”,最多也就是杀几个而已。要想诛灭九族这种“待遇”,至少也得谋反之类的罪名才行。而且其实真正的夷三族,即夫母妻三族。
所以他们的九族也大可放心,而真正被诛灭九族的也有不少逃跑的,比如司马氏被刘裕诛杀的时候,就有人逃到北方,再比如萧衍屠杀南齐也有一部分南齐宗室北逃。
所以说,能被杀的人很难跑,能跑的人一般也轮不到杀。
-----
网友解答:
-----
像我们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一张身份证可以办理很多业务,例如买火车票、存钱、办理结婚证等等。你离开了它真的是什么都办不了,没法坐火车,没法给自己孩子办理出生证明等等,因为它代表的就是你,只有他能证明你是本人。而在古代没有照相机没有摄像机他说如何确认每一个人的身份的呢?而古代在皇帝要灭人家九族时,他们为什么不逃跑呢?
在古代虽然没有像我们现在使用的身份证这样高级的东西来证明每一个人的身份,但是他们出门也是和我们一样必须带某样物件才能证明他们身份的,没有它,那时候的人们和我们现在一样没法住酒店,没法通关的,只是每个时代所用的物件不一样,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都是用什么来证明身份的 吧。
照身帖
“照身帖”它是由官府发放的,是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上面不但有相关籍贯信息也和我们身份证上一样有画像,只是没有我们的真实和清晰。在古代出门过关口、夜宿旅店都必须出示这个,例如商鞅试图逃出秦国时,被公子卬逼回,晚上想要在客栈先投宿一晚时,客栈老板就让其出示照身帖,但是商鞅没有,结果被老板赶出来了。这个算是古代最早的“身份证”了。
符牌
符牌它既象征着身份与地位,还代表着兵权和军权的大小。经过朝代的变换,它有虎符、鱼符、腰牌等等,而腰牌算是最像我们身份证的了,也是我们在电视里看到最多的了,它上面不仅仅有编号、年龄、相貌特征、发放牌子的时间、所属职业甚至有的还特别注明其用途。就像我们在各种武装剧里看到的拿到代表一个门派的令牌或者是一个信物一样,无论在哪里何时见到它就如这个领导本人在现场一样,就像尚方宝剑。
传言
传言只是是否通行的凭证,而且是一次性的。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介绍信、预付卡的混合体
还有像《西游记》里唐僧携带的“通关文牃”也是用以来证明他的身份的,所以说古代也是可以区分每一个人身份的,古代皇帝要真的想诛杀哪个人的九族还是可以区分的,甚至他的九族还可以包括师生朋友等等,只要皇帝真心想要治他,就可以什么都扒出来。
当然在古代真正被皇帝诛九族的还是少之又少的,这时可能就有人说像我们现代基本亲不过四代了,更何况九族了,应该大部分都互相不认识了,完全可以趁朝廷还没查出你们是亲戚赶紧逃跑。可是你要知道你想到了趁人家没查出来跑掉,那么朝廷实施抓捕前又怎么会让你知道呢。
而且诛九族基本都是皇帝直接给判的,不会给你时间和机会去通报家人逃跑的,就算你逃跑成功了,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因为古代有严格的保甲制度,意思就是十户人家为一保,互相监督,一旦有一户人犯罪逃跑了,那剩下的九族就得受罚了,再加上古代的交通不如现在的便利,官路只有几条,如果走官路迟早被抓回去,走山路,荒郊野岭的,又是野兽又是土匪的也是极不安全的,所以在古代就算被判诛九族,人们也基本不会逃跑。
-----
网友解答:
-----
再古再封建,也是有各级基层连带担保制。保长要对村民负责,亭长要对乡民负责,县令要对县民负责。因此,户籍登记在册,凡有户口的一个不漏。一人犯罪,殃及家族。而诛连九族的,必是犯了欺君或盗国等大罪的。
封建社会,各种管理也是严格到个人身上。凡是各郡太守和各县县尉,都有监督部门严密监视,一般公开身份的,都必知有其所。因此,有些成就很大的名臣和大官,会选择激流勇退。功成身退,就是远离权力中心,乐意半隐居生活。这样,偶尔泡个妞,金屋藏娇也无人可知。否则,一旦功高震主,惹毛皇上,皇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最怕还要一锅端,无一漏网。
三国孔融被杀前,有人教孔融两个幼子赶快逃跑,小儿子却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可见,封建社会株连裙带、株连九族是非常恐怖到了无孔不入之地。
-----
网友解答:
-----
或许太小瞧2000多年封建帝制的威力了,之所以能让当时罪犯乖乖就擒,也绝非一个简简单单的身份证,就能够将其束缚得了的
。
身份证也仅仅作为我们现如今特定的身份证明,而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环境下,想要逃跑,付出的代价极高。
被株连范围有限株连九族,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恐怖,按常理来说,株连九族是指除犯罪本人除外,往上倒数4代,往下倒数4代,一共9代,仅仅作为伦理界的概念,与严格的法律法律还是有差距。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父亲氏族四代,母亲是族三代,最后加上妻子世族两代。法律上并没有明确意义上的株连九族,大多都是史书典籍中,亦或者是戏曲小说中,有满门抄斩引申出的说法罢了。也没有哪个官吏非要按着族谱上来,非要因为一人之罪而让全家受难,历史上被株连九族的例子也并不多。
据隋书中记载,杨玄感因为造反被株连九族,但其实真正行刑之时,涉及的也仅仅只有他的兄弟子侄。 流动人口极易控制的我国封建帝制既然能存在2000多年,必然有其独特的等级管理制度,也有极为严格苛刻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古代人也有类似身份证的身份管理凭证,或许我们只曾听闻商鞅变法,他的最终死亡就以忘带身份凭证有关,当时他因为变法闻名于世。
但也因此惹了一大帮人,自然他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与众人抗衡,最终被告发造反,也只能默默承认,所以为了避免被诛杀的厄运,他选择了逃跑。
当然故事的结局也与他被抓而告终,当时商鞅变好不容易跑到了边关,就想找一家客舍落脚留宿,但在当时住店也是需要登记的,就在这个环节让店家感觉到他的可疑之处,不仅没有让他住店,还将其告发,扭送到官府。
出门办事都需要他人引荐,何况你是畏罪潜逃 由于当时交通条件有限,所以古人的活动范围也相当有限,如果要远离家乡,到外地办事,自然也需要寻求当地政府批准,有了介绍信方可通行。
毕竟每一座城池,为了防止形迹可疑之人潜逃,自然也会在城门口或者是主要干道上派重兵把守,没有引荐信是万万不能通过的。
何况逃亡的代价成本极高,前途未卜、生死不明,逃亡就意味着一场命运博弈,如果被因为株连九族,有可能只是流放,或者是降级贬官,亦或者是成为别人的奴隶丫鬟,但要是畏罪潜逃,被抓了就是死罪。
如若当时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岂不是就可以随意移民?那政府的作用何在?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能你还不知道已经被株连仅仅通过口头传递信息或书信来往,效率难免太低。当时被株连九族,当然首先受到牵连诛杀的自然是要犯一家人,政府执行人员提前肯定会进行消息封锁,他们也绝不会蠢到打草惊蛇的地步。
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官府手中,若不是有内部人员提前通风报信,一切都发生在始料未及之中。因此,比起逃跑所付出的代价成本,乖乖束手就擒,还有从轻发落的可能。
何况当时还有极其严重的思想压迫,许多人根本不可能有逃跑的意识,即使被抓或者被杀,也只能认为这是命运使然!
-----
网友解答:
-----
身份证并不是今天的新产物,在古代是有“身份证”的,谓之为照身贴。
照身贴就是在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上画上你的头像,写上你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等信息,并加盖有官府公章。出门办事都要随身携带照身贴、出远门还要有村里、乡里、县里的介绍信;官吏出行还要带上自己的官印凭信。住店都是要登记照身贴的,没有照身贴是住不成店的。
另外古代有严格的保甲制度,也就是乡里邻间每十户编成一个保,相互监督揭发,一人犯法,牵连九户。
保长是最基层的治安小吏,他们会密切注意自己保内的人员变迁情况,有变动就会及时去官府登记备案。一个人犯了法,官府抓不到本人就会将保甲内的人拘禁了,这些人说出犯人行踪则可免罪,说不出行踪就免不了吃一顿官司。因此在古代想穿州过县亡命江湖是有技术难度的,武林小说里的大侠们来去自由,水浒传里的好汉纵横四海,毕竟是小说不是现实。
古代交通条件不便利,来往只有那么几条官路可行,你要翻山越岭,则免不了被强盗结果了性命;你要是走官府大道,则免不了被沿途关卡守卫捕获。因此逃亡天涯的成功率极低,就算你侥幸逃得性命,要想自己养活自己还是十分有难度的,种地与打猎你得有工具、种子;衣食住行你得与外人交往。与人交往就免不了照身贴与编户入保,这样很容易查出你的来龙去脉。
《桃花源记》里的事毕竟是个例,人人都去桃花源了,国家管谁去?
最后诛九族这种事发生的概率极低,真正要是诛九族,那么杀伐过多,不利于政府统治。因此在执行诛九族的事情上,一般是将犯人本人的父母妻小斩决,关系近的亲属流放,关系远的亲属交钱赎罪。
纵观古代历史,各朝各代诛九族的案例并不多,在执行的时候也会大打折扣,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一般没有人来追究。方孝孺被明成祖诛了十族,也是后人编撰的,可以明确的是方孝孺本人及其父母妻小是被腰斩了,其它的亲属并没有被诛杀殆尽。
-----
网友解答:
-----
古代确实没有身份证和摄像头这东西,这些都是现当代才有的,如此正好给那些犯罪的人提供了逃跑的机会,天下那么大,随便跑到哪个地方隐姓埋名官府都很难找到,那么为什么古代被诛九族的人不选择逃跑而是老实受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诛九族在历史上很少出现
大家不要受电视剧蒙骗太深了,剧里面皇帝动不动就诛人家九族,这是很不真实的。实际上诛九族这个刑法在古代是不常用的,最多也就诛三族。诛九族即只要是沾点亲戚的人全部都要被牵连,古代又流行多生多育,这样一杀估计上百人都要命丧黄泉,这个罪孽是任何人都不能承担的,皇帝自称天选之子,自然也不想去承担罪责,再加上儒家治国的理念,所以诛九族这个刑法只是个摆设。
诛九族这样的事也确实发生过,比如在隋朝的时候,隋朝的政治环境本就复杂,世家大族有很大的影响力,其中的势力也是盘根错节。杨玄造反失败后就自杀了,让阳广很是憋屈,不能在本人身上泄愤就把怒火都发泄在有干系的人身上,于是就不断扩大株连的范围,开了诛九族的先河。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斩草除根,防止死灰复燃。
第二,被诛之人没有经验
能被诛九族都是犯了滔天大罪的人,换句话说都是个人物,对当事人来说已经见过大风大浪,对死早有准备。但是对于其他被牵连的亲属和仅仅有血缘关系的远方亲戚来说,他们对死亡是没有预见的。他们还在家里吃着饭或者睡着觉一切风平浪静的时候,可能官兵就突然冲进来将他们抓走,更残酷的还不是被抓走,更多时候是直接杀死,诛杀就是灭门,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你是什么身份,无论是否有防抗能力,只要是与被诛九族者有关系的全都逃不过。那些或无辜或不无辜的人,因为没有被抓的经验,想要逃跑简直是天方夜谭。
第三,跑也是跑不掉的
虽然古代没有身份证和监控系统,但是古人有古人的智慧,古代社会也是有一套对百姓懂得监管方式的。官府可不是吃白饭的,手段多了去了,什么古代户籍管理制度、住宿登记制度、保甲制度、连坐制度等等多了去了。其中户籍制度是最具代表的制度之一,也是控制百姓最有效的工具,类似于我们如今的户口。通过户籍制度官府可以掌握各个地方的人口和土地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税收等管理,当然也不只是在税收方面有用,在征兵上和追查逃犯上也起着大作用。
汉朝时期户籍制度就已经发展出了雏形,户籍簿上清除的记载了户主的居住地址、年龄、相貌、肤色、职业、财产、子女、所拥有土地等状况。在追查逃犯的时候,只要对比户籍上的人口和实际人口,就知道哪家有没有私藏逃犯,逃跑的人不管藏在哪户人家,只要没有户籍就会被揪出来,如果他跑去办理户籍那就更方便了,负责户籍的官员早就接到了命令,对那些版户籍的人严加查问,犯人直接就能被揪出来。
(古代户籍管理,保甲制度)
再加上朝廷律法和连坐制度,制度的严格让百姓们为了自保是不会去惹麻烦上身的,大家都知道私藏朝廷逃犯是死罪,所以百姓们也不会去触犯律法和制度。
以此看来,被诛九族的人和被牵连的人是逃也没用,就算逃了,也很可能会被抓回来,最后还是难逃一死。而大部分人遇到这种事早就吓破胆了,哪还有心思去逃跑啊,只好乖乖受死了。
-----
网友解答:
-----
被诛九族可以说是古代“最严酷的刑法”,由于它的牵连范围广,不仅仅给犯罪的人造成严厉的打击,而且会给广大民众产生强大的警示,提醒着人们“王法最大,不容诋毁”。被诛九族等同于死罪,我想几乎绝大多数人都怕死,因此古代被诛九族的人能逃跑肯定会逃跑,不逃跑的绝对是傻子,关键是能不能逃跑的问题
。
古代没有身份证、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什么不选择逃跑呢?你怎么看?
在现代社会网络非常发达,人一旦放罪几乎无法逃脱。古代人犯了死罪会选择逃跑,但是几乎逃不掉。
一、古代当你知道自己犯了死罪时,肯定是官兵上门捉拿你时,那时候想要逃跑已经太晚了
对于灭九族可是大罪,一般皇帝都会下发圣旨,因此当你知道时肯定已经被重兵包围了,可以说你根本逃不掉。除非你提前知道自己犯了死罪,但是你跑得再快,也没有通缉令快,但是普通人根本不能提前知道消息。
二、在古代人犯了重罪,人一旦逃脱,附近的每个村镇都会粘贴画有犯人头像的告示
粘贴了告示,如果有人看到你,你很容易被人认出来,而且官府还会重金悬赏,这样一来不仅仅官府会抓你,村民也会主动去找你。
三、古代交通闭塞,官府只要派兵在关键的路口堵住,人就不会逃脱
在古代重要的道路就那么几条,除了道路就是荒山野岭,
如果走树林就算不被饿死,也会被豺狼虎豹吃了。
就算躲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当地人查外来人口肯定也会被查到。
四、犯了重罪的人,逃跑一旦被抓住,临死前一定会遭受严厉的酷刑
在古代,人犯了重罪如果逃跑被抓住肯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各种酷刑都会往你身上使,那时候肯定是
求“死得痛快”。
总之,在古代虽然信息不发达,但是由于交通闭塞,人一般都逃脱不掉。只要把城池一关,就等于瓮中捉鳖,是很难逃脱的。逃跑一旦被捉住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惩罚,犯了死罪做再多也是无济于事,也仅仅是捶死挣扎。
-----
网友解答:
-----
我是梁一杂说,我来回答!
在演古代的电视剧,我们经常会听到皇帝对叛乱的人实行“株连九族”,但是,在古代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摄像头,仅凭一些关卡,怎么能判定能够“株连九族”呢?
顺便提醒一下题主,株连九族是“株”不是“诛”。
我们先得对“九族”有一个概念,“九族”到底指的是那些人:
真正“九族”的意思是:
上自高王母、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母、王母、曾王母、高王母;
但是,“株连九族”中的“九族”又有另外一种含义,这里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其中,父族四,母族三非常好理解。这里解释下妻族二,则指岳父一家、岳母的娘家。
“九族”一说,主要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更好地实施统治,在刑法制度中编入了“九族”,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古代人民,统治阶级往往实行“株连法”,即一人犯法,九族遭殃!
九族牵连甚广,如果一旦被遭“株连九族”,能逃的了吗?
普通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逃基本是逃不了的,如果只是一个平头百姓,或许可能成为落网之鱼,但凡是被“株连九族”的人,基本都是权贵之家,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的身份证电子信息化,但身份证也并非是现代一蹴而成,也是根据古代社会制度的管理方式演变而来的。
在古代,户部就是专门管理户籍制度的,虽然没有像现在一样如此严谨,但也足以有效地管理当时的民众,除了户籍制度外,也有一些类似与身份证的纸质版。
在秦代时期,这也叫保甲制度,是商鞅变法的产物。电视剧特意细演了关于商鞅住店,忘记带身份证,而拒绝其住店,商鞅也是微微一笑。这个环节也告诉我们,虽然古代没有像咱现在的电子化身份证,但是,你若想逃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当然,古代的户籍制度,并非是为了“株连九族”而产生的,户籍制度最大的作用是起到登记人口的作用,方便于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盘剥,收税。
那存不存在诛九族的事情呢?
答案:基本不存在!
皇帝也不傻,古代人口本来就不多,动不动就“株连九族”,不用多久就把人口给诛灭了,那到时候谁来耕田养活统治者们?所以“株连九族”不过是电视剧为了渲染,特意放大皇权的作用,这或许就叫艺术,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家里有孩子的家庭,看古装剧时,要教会让孩子看古装剧,而不是一味地不让其看电视,引导远远要比制止的作用更大!
古代有没有真正被株连九族的人?
答案:有!就是隋朝的杨玄感!
杨玄感在隋炀帝在位时期,曾经想发动推翻杨广的皇权,但最终失败了!隋炀帝杨广一怒之下,将杨玄感灭九族。但是,正史里并没有提到过,只是在《唐六典注》曾记载:“杨玄感反,诸九族”。
可是,从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杨玄感虽然被判“株连九族”,可被杀的人只记载了他的直系亲属,如兄弟子侄,甚至连他的妻子都没有记载被诛杀。
所以,这些被判株连九族的人基本都是权贵之人,亲戚朋友基本都是皇帝的公务员,如果真的做到“株连九族”,那很可能直接就将朝廷很多官员都拉下水了。古代讲究门当户对,这样往往就会出现官员之间很强的裙带关系,所以株连九族基本是不现实的。
电视剧上更有搞笑的地方,为了把明朝朱棣篡位搞黑点,直接创造出一个“诛灭方孝孺十族”,很多人也就一看而过,但却不知道增加的的一族是指什么。九族之外的十族则更广泛,包含同事,朋友,曾经的老师,学生等。
说真的,朱棣刚开始接管大明王朝,虽然有心杀他们这些顽固分子,但实力也允许,绝对不敢一上台就大肆杀人,而且一旦实施“株十族”,那基本就是整个朝廷班子都得换了。
像电视剧上一般出现“株连九族”的情景,都是男女老少排队等死,或流放,其实这些一部分人是罪犯的亲属,但更多的是他们的管家、家丁、丫鬟、佣人等,在古代人口不值钱,权贵家里有几百号佣人是很正常的,特别是皇亲国戚。
一般情况下,能受“株连九族”这样的刑罚的,不是皇亲国戚,就是朝廷顶梁柱。普通人,还真没资格受“株连九族”的处罚。
所以,“九族”之人根本就逃不了,因为“九族”之人基本都是朝廷公务员,花名册里记录的清清楚楚,不逃可能还能保住一条命,若逃,那就必死无疑了!
综上,在古代虽然没有身份证,摄像头之类的现代科技,若皇帝一旦实施“株连九族”,其九族者也必定不敢逃,不能逃,也逃不了。
您赞同我的观点吗?
请您点个赞,给我一点鼓励!谢谢!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你往哪里跑?
大家奇怪,为什么《水浒》员外不惜花费血本,也要为鲁智深洗白身份,让他成为合法的僧人鲁达?
大家别以为鲁智深洗白身份很容易。
他那个五花度牒就值很多两银子,还要员外这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搞到。
他还要罩着当地官员,将身为通缉犯的鲁智深当做他的表弟,变为鲁达这个僧人,这也要大笔行贿。
为啥这么大的动作?
在那个年代,通缉犯是很难逃走的。
为啥?说来说去,就是因为古人不流动。
古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农民,一般不会离开村子超过20里。
而剩下的主要是商人和官员。
官员上任在外乡,退休以后还是会回到故乡。
商人虽然去异乡做生意,但最终还是也会回家。
况且商人要带着货,官员一样就能看出来。
那么,古代人员流动就是很少的。
比较常见的就是僧人道士这些游走修行的了。
问题来了,你试图逃跑,在古代必须经过一些重要的关隘,渡口,城镇,都会有人盘查。
就比如你要进城,在古代都有兵丁在门口检查盘问。
遇到陌生人,立即重点排查。
而通缉令上通常写了年龄、籍贯、外貌特征等等。
一来,当年没有普通话,你的口音改不了,很容易辨认;
二来年龄、外貌特征还是能够大体锁定通缉犯的。
而且古代也没有人权一说,宁可错抓没有错放,抓住你错了就错了,总之宁枉勿纵。
正常来说,逃犯除非一头钻入深山老林,不然很难逃走。
大家注意那个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邱小乙,就很可能是躲藏在深山寺庙的强盗。
然而,崔道成这种人如果一再江湖上走动,很容易就被抓。
以上是第一,还有第二。
第二,古代实行连坐制度。
如果你跑到一家躲避起来,这家人不去举报,也要一起坐牢。
这种情况下,人家发现情况不对,肯定先去举报你。
所以,通缉犯很难逃走,也很难在很多地方隐居。
第三,古代还有很多识别方法。
比如脸上刺字,被打板子以后留下的伤疤等等。
这种很容易辨认,一样就能看出来。
就像武松这种人,脸上有金印。
如果不是装扮成头发下垂的行者,他早就被人抓住杀掉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