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上梁山起义军只有38个人而不是108个人是真的吗?38个人都是谁?
有人说历史上梁山起义军只有38个人而不是108个人是真的吗?38个人都是谁?
-----
网友解答:
-----
由于《水浒传》的原因,梁山108好汉已经深入人心,甚至使很多人认为梁山宋江起义乃是一次规模浩大的起义活动,实际上并非如此。历史上,北宋末年的确爆发过宋江起义,但由于规模较小因而史料记载较少,只提到宋江最初以36人聚众起义。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规模不大且持续时间较短
北宋末年,由于朝廷严重腐败,对外献币乞和,对内恣意搜刮,苦于严重的赋税盘剥,大量百姓纷纷破产,流离失所变成流民。朝廷为了剞劂财政困难,宣布将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百姓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收取重税,否则便以盗贼论处,导致当地百姓怨声载道。
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伯,招募当地百姓组成义军,利用当地地形,阻杀前来镇压的官兵,公开扯旗造反,并随即率军攻打河朔(今黄河下游一带),京东东路(今山东益都),随后转战于青、齐(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之间,先后攻陷十余郡城池,每破一城,义军都要杀富济贫、惩治贪官,因而声威日盛。
同年十二月初二,宋江起义的消息传至朝廷,知亳州侯蒙上书建议“赦过招降”,宋徽宗赵佶同意,并颁旨招安,但被宋江拒绝。朝廷随后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讨伐,宋江避敌锋芒,率领义军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与冠军周旋一年有余。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又攻取淮阳郡(今江苏睢宁西北),随后从沭阳(今属江苏)乘船进抵海州(今江苏连云港),知州张叔夜遣使探察义军动向,得知宋江以十余条船自趋海滨,于是招募数千敢死之士在近城设伏,并派轻兵前去诱敌。
同年五月,宋江率领义军登岸,随后遭遇伏击,船只也被焚毁,在退路断绝的情况下,宋江最终战败被俘,而其余部则被朝廷招安,成为官军的一部分,并随后参加了平定方腊起义的作战(有争议)。
从宣和元年(1119年)于梁山起义,至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彻底被平定,宋江起义满打满算也不过三年多时间,且军队数量并不多。
宋江义军的姓名不见于史料,三十六人姓名为民间版本
由于《水浒传》的影响,梁山108好汉已经深入人心,实际上并非如此。《宋史·侯蒙传》有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曰:“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由以上记载可知,宋江早期的起义队伍只有36人,但史料并未记载这些人的名字。不过,由于宋朝时说书伎艺兴盛,民间又广泛流传着宋江等36人的故事,因而很快便被说书人用来作为创作的素材,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便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是关于《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
关于这三十六人的名字,在《大宋宣和遗事》和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均有记载,不过两者略有不同,例如《大宋宣和遗事》中将卢俊义写成李进义,吴学究写成吴加亮,李俊写成李海,阮小二写成阮进等。
南宋末的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记载有这三十六人的名单: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赤发鬼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张顺,船火儿张横,立地太岁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鞭呼延灼,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锋索超,短命二郎阮小五,青面兽杨志,病关索杨雄,双枪将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弘,拚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晁天王晁盖,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
不过,龚开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中虽然记载了这三十六人的名字和诨号,但并未叙说故事内容。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记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它或出于元人,或为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它所记载的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现在的《水浒传》基本一致。
后来,由于元代杂剧盛行,已经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且已经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这应该就是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最早出处。
-----
网友解答:
-----
平阳狐狸 回答问题
既非三十八人,也非一百单八人。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到底有多少人,必须回到历史现场和史料中去。
「宋江三十六人」从何而来?
南宋龚开所著「宋江三十六人赞」,明确记载了宋江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并各赋赞诗一首。
宋江三十六人名单如下:
宋江 晁盖 吴用 卢俊义 关胜 秦明 呼延绰(呼延灼) 花荣 柴进 李英(李应) 朱仝 花和尚 武松 董平 张清 杨志 徐宁 索超 戴宗 刘唐 李逵 史进 穆横(穆弘) 雷横 李俊 阮小二 阮小五 阮小七 张横 张顺 杨雄 石秀 解珍 解宝 燕青 孙立
「水浒传」成书于「大宋宣和遗事」等,也必然参考了「宋江三十六人赞」,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加工再创作。水浒三十六天罡星基本以「宋江三十六人赞」为基础,做了小改动。
龚开在序中也提到,他在「东都事略」中看到有大臣的奏折说「宋江三十六人纵横河朔」。
可见宋江三十六人属实,那么这三十六人是全部还是头领呢?
历史上宋江起义的具体规模如何?
(晁盖 剧照)
宋江起义的规模大小一直众说纷纭,几百几千几万的都有。我们还是回到史书上并加以推测。
「东都事略」中所记载大臣给皇帝的奏折是这么说的,「宋江三十六人纵横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据此我们可以分析,如果只有三十六人谈不上「纵横河朔」,大臣也没必要为了三十多人向皇帝上书。
几万官军奈何不了的也不可能只有几百人,所以宋江起义军至少有几千人以上的规模,并非小打小闹。
史书为何语焉不详?
(宋徽宗)
有人质疑,如果规模大为何史书没有记载?道理其实很简单。
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内忧外患,民变四起。宋江还有一些记载,其他的一点信息都没有,找谁说理去?
期末农民大起义,楚地几千人的队伍有很多,我们除了知道项羽刘邦还知道几个?
再举个例子,高俅是宋徽宗的心腹,官居太尉,宋书对其的记载寥寥数笔。
-----
网友解答:
-----
【寻欢评断】可叹三六作三八,啸聚山林君莫夸!
宋江起义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变。其事迹被后世不断演绎,成为《水浒传》的历史原型素材。其实应该是36人,而非38人,寻欢贸然揣测应是输入手误。
小说家言,话本评书,本是乡村野史主要流传途径。施耐庵先生一番添油加醋,平添72名地煞作为酱油之用,而原本36条好汉则尊为天罡星三十六颗。
关于好汉,大家应该摈除一个认知——那就是好汉是好词。其实好汉绝不是什么好词,而是老百姓对强人的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试想下:“好汉爷爷饶命”这类的求饶像不像“太君饶命”?对百姓而言,打家劫舍,板刀面和馄饨之类的勾当绝不会是真正的杀富济贫,所以梁山一干人等,无论如何宣传,终究是一伙贼人罢了!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36人在梁山泊(梁山泺)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今山东临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南宋之后的一些野史,常记载宋江参与征方腊之事。但《东都事略·徽宗纪》将平宋江列在平方腊之后,《折可存墓志》也称折可存在平方腊之后,参与平宋江的战斗。
-----
网友解答:
-----
历史上宋江的梁山起义是真的。三十六位起义好汉也是真的。文革前期的三十六回本,和有名的巜水浒传》,由三十六位英雄演义到一百零八将,三十六天罡星,又增至七十二地煞星。虽版本失真,但三十六位主要人物仍在,有很多被改名换姓,增删出入很大。而历史真详,三十六位英雄也非三十六位天罡星,他们是:宋江,吴用,卢俊义,鲁智深,林冲,李逵,武松,呼延灼,关胜,秦明,张青,董平,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燕青,王昱淇,王鹏,王英,张横,张顺,刘唐,朱仙,朱贵,孙武,孙立,王昱皓,张航,晁错,朱荃,雷横,安道全,杨志,扈三娘,洪秀全,岳译,三十六人为首被逼上粱山。他们杀富济贫,为民除恶铲凶,在梁山起义。一一二三年义军灭方腊,杀高俅,为民除害。宋江的梁山起义虽己失败。但他们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为国为民灭恶除奸的英雄事迹,引起了中华儿女的共鸣,齐赞称好,永存青史,义留民间。粱山起义的结局同杨家将,岳家军,还有韩世忠,梁红玉,戚继光等大同小异。宋朝等忠勇之士都惨死在奸臣之手。中华儿女英雄辈出,他们灭敌有方有功。但结局极其相似。很少作战牺牲。在世界上真算是奇耻怪闻,让仇者快,亲者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江山多次被奸臣所卖,昏君所丢啊。
-----
网友解答:
-----
《水浒传》做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早己深入人心。
一百单八将梁山聚义,除暴安良,大口吃肉,小称分金,好不快活!
但这是传说、演义,毕竟不是史,若人们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评价是七分史三分演义的话,那么施耐庵的《水许传》可评为倒三七。
梁山好汉的形象和故事,从北宋末便由说书人及百姓间不断添枝加叶的扩展传颂,最后演绎成一百单八将的梁山聚义。
此书罗贯中参写了一部分,最后由明施耐庵执笔完成。精典的传说篇段说书在前,而成书在后。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林冲雪夜上梁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斗杀西门庆等章节多么的精彩!而其他章节平庸无咪咪,皆出自这原因。
宋江等三十六人梁山起义,历史上确有此事。但规模很小,包括喽啰也不过千把人而己。发生在北宋微宗年间。《宣和遗事》中记载了这件事。后很快被张叔夜招降,平方腊时也参与了其中。远没有《水浒传》描写的轰轰烈烈,还什么一百单八将等等。
巧妙的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三十六人,如宋江、吴用、阮氏三雄等,正是《水浒传》
中的三十六天罡星。而所谓的七十二地煞星则完全编造而成。
在不严重背离历史根本的基础上,小说本来就是艺术的再创作、再加工。为读者喜欢,能传续下去就行。
-----
网友解答:
-----
正说真实的梁山英雄和宋江起义「原创」
梁山泊,指的是今天山东省的东平湖南部一带,北宋时因为黄河的两次大决堤而造成梁山泊周围800里成为一个大的湖泊。这里之所以成为强人出没之地,是因为宋朝设置了“西城括田所”这样的税收机构,把渔民、农民逼上了绝路。啸聚在梁山泊的“强盗”,其实是一些抗租抗税的农民和渔民,从北宋到南宋,时断时续,一直就没有真正地断绝过。
宋江起义跟梁山好汉没有太大关系,这是一支北宋末年崛起于河北的流寇武装,规模不大却流窜于十个郡,让当时朝廷十分头疼。在宋江义军的旗号上写着“来时三十六,去后十八双。若还少一个,定是不还乡!”的字样。这种同生死、共患难的江湖义气,可能是它与啸聚在梁山水泊的那些农民唯一的共性吧,于是施耐庵妙笔生花,把二者糅杂在一起来创作,这是《水浒传》成书最合理的解释了。
今天的梁山已经是一个景点,那里的一切都是按《水浒传》里记载在弄,因此也有一种说法(不排除旅游开发的需要),宋江起义最初确实是以梁山泊作为斗争基地,宋江等人在梁山泊曾呆了四、五年的时间,于宣和元年(1119年)离开,转战于青州、齐州、濮州等地。
《水浒传》描写的水泊梁山宋江等一百零八将纵横在山东,驰骋于河北的英雄故事跟《三国演义》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以真实事件作为背景而艺术加工之作。在《大宋宣和遗事》里提到的宋江等三十六条好汉,应该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水浒传》的雏形。这个最早版本的三十六天煞星与我们现在看到的《水浒》版本是有着较大出入的。而且,在施耐庵动笔写作以前,民间就已经在流传关于宋江三十六人的故事、话本、戏剧和传说,《水浒传》最终的成书,还借鉴了杂剧戏曲的刻划。在此基础上,再对其人其事进行了全面的“包装”和“改写”。
关于“三十六”变成“一百零八”另外会有这么一种说法,牵涉到一个反盗版的故事在里面,据说施耐庵刚写出来书样就被人盗了版。施耐庵气愤之余就通过大量地加花,对作品进行重新修改,把三十六雄扩写成为一百单八将。
当时苏州有一个永庆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建于陈武帝永定年间。寺内有大雄宝殿、罗汉堂、天王殿、生死殿、文昌阁和金仙和尚塔等建筑。罗汉堂放置有一百零八个罗汉。施耐庵寄居于此寺写作,他反盗版而后创作的一百零八个好汉是否受到了永庆寺罗汉堂罗汉的影响呢?没有人说得清!改版刊印后的《水浒传》风靡各大书铺,盗施耐庵的奸商自然是赔惨了。
这么曲折的创作经历,《水浒传》所讲述的故事跟真正历史事件之间的是天壤之别了,很难说有多少的史学参考价值可言。
据学者们考证,《水浒传》中的某些虚构是非常离谱的。其中之一,宋江的招安虚假到子虚乌有了。当时确有一个叫侯蒙的地方官试图招降宋江去镇压方腊,但宋江被拒绝了。宋江义军因为规模不大,不断地被宋军袭击,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首先在伒州知州蒋园击败;然后在沭阳县被县尉王师心击败;接着,在海州(今天的连云港西南的海州镇)被海州知府张叔夜伏击,据《宋史·张叔夜传》称用“千名死士”伏击义军,烧掉十多条船,“擒其副贼,江乃降”。然后,关于宋江之事,史书上再无记载了,在某些不够权威的作品(如《东都事略》)里倒是有记载,讨贼立功这么大动静,必会封官加爵,正规史书不可能不记载的。
抗战时期的1939年,在陕西出土了北宋武将折可存的墓穴,有学者考证到折可存的墓铭志,称上面提到“折可存曾参与镇压方腊起义,然后又镇压了宋江起义”等的功绩。陕西的这一考古发现再次证明了宋江征方腊的故事是虚构的;而且也说明了,张叔夜在海州并没有完全地扑灭宋江的起义军。
【附录】
最早传出的梁山泊宋江等三十六雄的谱单如下:
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黄本作李)进义
智多星吴加亮入云龙公孤胜
青面兽杨志混江龙李海
九纹龙史进霹雳火秦明
浪里百跳(黄本作白条)张顺
短命二郎阮进大刀关必胜
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
小旋风柴进金枪手徐宁
扑天雕李应赤发鬼刘唐
一撞直董平插翅虎雷横
美髯公朱同神行太保戴宗
赛关索王雄病尉迟孙立
小李广花荣没羽箭张青
没遮拦穆横浪子燕青
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
铁鞭呼延绰急先锋索超
弃命二郎(黄本作三郎)石秀
火舡工张岑摸奓云杜千
铁天王晁盖
现在来看原版中的这些名字和绰号觉得有些搞笑,加花的新版才是能被人们所接受的,其实这份三十六人的名单也许是最接近事实的。
-----
网友解答:
-----
宋徽宗年间,朝政腐败,宋徽宗天天吃喝玩乐,把朝廷大权交给以蔡京、童贯为首的奸臣。
朝政腐败各级官员穷奢极欲、贪污成风,对百姓层层压榨,百姓忍无可忍,于是纷纷起义反抗。
这时南方的方腊起义正在进行,而北方也不甘人后以宋江为首的36名好汉在梁山打起了了“
替天行道
”的大旗。
说起宋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
水浒传
》中的一百零单八将,然而小说就是小说不同于历史,
宋江郓城人,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有经天纬地之才,满怀报国之志,但是生不逢时科考黑暗,连续几次考试失败彻底的对科考失去信心,于是在县衙谋取生计,做了个小吏。
宋江为人正如《水浒传》里一样,为人豪爽豁达,喜交好友,仗义疏财人送外号:及时雨。
由于宋江利用职务之便私放了犯人,于是被打入大牢并且择日砍头,由于平时宋江人缘好砍头之日被他的江湖好友给救了,于是大伙为了躲避官府追击一起在水泊梁山落草为寇。
北宋末年政府为了维持军费开支以及“岁币”加紧了对百姓的搜刮,那怕颗粒无收也要按人头交费,老百姓苦不堪言。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一旦突破了界限,所发挥的爆发力是无穷的,腐朽的北宋政府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于是由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开始了。
于是宋江同志打出了“
替天行道
”的大旗决意与宋朝势不两立。与方腊相比宋江的人数其实不多,根据史书记载:仅有三十六人,而且作战规模不大,这也是宋江失败的原因,前期宋朝根本没有拿宋江这波人当回事,于是宋江前期攻城掠地连续攻下
郓城县、兖州府、青州府。所到之处杀贪官污吏,开仓济民颇受老百姓爱戴。
随着起义军的胜利,宋徽宗开始害怕,方腊的事还没解决呢可不能让宋江在闹腾下去了,要不然宋朝就完了。于是调集兵力去对付宋江,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宋政府先是招降,然而此时宋江被暂时的优势地位冲昏头脑于是拒绝了,于是在公元1120年北宋政府派曾孝藴为青州知府镇压起义军。
起义军失败了无论从军队的数量、兵器、军事素质都不能与朝廷的正规军相提并论。
走投无路的宋江率余部投降了宋朝,接受了他们的招安,但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年打着“替天行道”大旗的宋江已经忘了当初的使命,被派到南方镇压方腊起义成为了朝廷的工具。
以上内容是我对问题的看法,路过的朋友希望点赞、关注以示鼓励谢谢大家支持。
-----
网友解答:
-----
首先,历史上有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但规模并不大,而且起义军最后因战败被朝廷诏安。
1119年,郓城发生了一件大事:朝廷要将郓城辖区的
梁山泊
收为“国有”。之后,在梁山泊打渔为采藕生的渔民,便要按照船只的多少向朝廷纳税。
船只越多,纳税约沉重。渔民们本来就生活得很是艰难,哪里还有余钱向朝廷纳税?此举根本就是断了渔民的生路嘛。
当年11月,
宋江揭竿而起,率领36名部属发动起义,并以易守难攻的梁山为根据地,抵抗官府进攻。
宋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山下的渔民、农民纷纷上山,拿着简陋的武器与官兵作战。
宋朝军队虽然外战不咋的,但是镇压内部叛乱还是比较轻松的,梁山起义最后被济州知州
张叔夜
率兵剿灭,起义被镇压。
因为规模不大,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据当时的民间笔记《大宋宣和遗事》记载,梁山好汉共36人:
他们是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水浒传》中为呼延灼)、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水浒传》为穆弘)、石秀、徐宁、李英(《水浒传》中为李应)、花和尚(《水浒传》有姓名为鲁达、鲁智深)、武松。
宋江起义军总人数由于史书也无记载,无法统计,估计有近万人。
宋朝三百多年,农民起义大大小小有数百次之多,宋江起义只是其中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一次。
但因南宋时编印出版了《宣和遗事》,把宋江起义史事演义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现《水浒传》,
“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
,将宋江起义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动感人,因而使这次本来规模与影响都较小的农民起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广泛流传于民间,以至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所以说《水浒传》写梁山好汉有一百零八将,兵力十多万人,那只是小说家的虚构而已,但他们反抗暴政,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义值得我们学习。
-----
网友解答:
-----
宋江起义在宋朝起义的时候,只能算是一个小的起义军。但是有施耐庵写绘却成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起义组织。
但小说就是小说,小说有108人,但历史上没那么多人。宋江起义真正的人员名单其实就是出自《大宋宣和遗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赞》。《水浒传》中天罡名单也是施耐庵根据这两个资料改编的。
而这两个版本中人物是有出入的。两个版本其实加在一起一共40人。除去晁盖,也有39人。
他们分别是:
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花荣、柴进、李应、朱仝、鲁智深、武松、董平、张清、杨志、徐宁、索超、戴宗、刘唐、李逵、史进、穆弘、雷横、李俊、阮小二、张横、阮小五、张顺、阮小七、杨雄、石秀、解珍、解宝、燕青、孙立、李横(扈三娘)、杜千。
是不是和现在《水浒传》里的天罡差不多?地煞里还有孙立、李横(扈三娘)、杜千也是原本就有的人物。这些人才是历史上真正参与宋江起义的人。
-----
网友解答:
-----
《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梁山有一共单八将,分为36天罡,72地煞。梁山的108位首领每个各有所长,从对抗朝廷到招安,再征讨四大寇,最后落得个凄惨结局。
宋江起义确实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是北宋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宋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手下一共有三十六个头领,曾经在山东境内纵横,数万官军都无法将他剿灭,这也是《水浒传》的历史原型素材。不过,宋江一伙没有书中那么厉害,也没有108个头领,远没有当时的方腊起义更加轰动。
《宋史》中记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可见宋江一伙只有36人,宋江也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当时在山东境内也是不小的势力。现在在梁山,郓城一带依然流传着关于宋江36人起义的歌谣,“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
《宋史》中没有36人的具体姓名,《水浒传》创作的蓝本《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中有36人名单,不过略有不同。
《宋江三十六人赞》36人
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
赤发鬼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条张顺,
船火儿张横,立地太岁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鞭呼延灼,
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
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锋索超,短命二郎阮小五,
青面兽杨志,病关索杨雄,双枪将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
没遮拦穆弘,拼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晁天王晁盖,
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
《大宋宣和遗事》36人(不包含宋江,是指宋江部下)
智多星吴加亮,玉麒麟卢进义,青面兽杨志,混江龙李海,九纹龙史进,
入云龙公孙胜,浪里百跳张顺,霹雳火秦明,活阎罗阮小七,立地太岁阮小五,
短命二郎阮进,大刀关必胜,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金枪手徐宁,
扑天雕李应,赤发鬼刘唐,一撞直董平,插翅虎雷横,美髯公朱同,神行太保戴宗,
赛关索王雄,病尉迟孙立,小李广花荣,没羽箭张青,没遮拦穆横,浪子燕青,
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鞭呼延绰,急先锋索超,拼命二郎石秀,火船工张岑,
摸着云杜千,铁天王晁盖
《水浒传》36天罡
及时雨宋江,玉麒麟卢俊义,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
霹雳火秦明,双鞭呼延灼,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扑天雕李应,美髯公朱仝,
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双枪将董平,没羽箭张清,青面兽杨志,金枪手徐宁,
急先锋索超,神行太保戴宗,赤发鬼刘唐,黑旋风李逵,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
插翅虎雷横,混江龙李俊,立地太岁阮小二,船火儿张横,短命二郎阮小五,
浪里白条张顺,活阎罗阮小七,病关索杨雄,拼命三郎石秀,两头蛇解珍,
双尾蝎解宝,浪子燕青
《水浒传》中的36天罡是融合了这两部书中的人物,尤其是《宋江36人赞》,人物基本绰号基本都没有变。不过这里没有林冲、朱仝,而两部书中都有的晁盖、孙立,一个早早去世,一个被赶到了地煞。
这些人大多没有记载,九纹龙史进的原型史斌就比较有魄力了,后来自称皇帝 ,公然与朝廷对抗,也是做了宋江一直以来不敢做的事了。
-----
网友解答:
-----
《水浒传》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笔者就大概整理一下整部小说的脉络。前面70回讲述的是包括林冲、武松、宋江等10几个主要人物的经历,中间又穿插着梁山几次跟外部势力群战的戏份。后50回,梁山英雄们汇聚到一起,对抗官府,后又受招安,为朝廷四处征战。
那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过梁山呢?正史上,梁山确实存在过,不过只有36人,这些人大部分就是三十六天罡,武功非常高,团队的凝聚力还很好,宋朝的官兵都奈何不了他们。
宋江团队纵横河北山东一带,影响力并不算大,但是在民间却深受好评,后来更是家喻户晓,慢慢就演变成108好汉。
但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这些好汉都有一个固定的身份,就是游民。游民是古代社会特有的,指的是那些失去土地和职业,然后四处流浪的人。中国历史上,凡是出现战争和饥荒,都会造成大量游民出现。
北宋的城市发达,到处是酒馆宿站,不过城市的管理就比较宽松,这导致就有很多没有房产的游民在街头行走。宋朝政府当然也注意到这种不安定因素的存在,将这些人称为“冗者”,意思是多余的人,要对他们进行管理。
《水浒传》小说里有个情节,官差追捕抢劫生辰纲的晁盖一伙,线索就是他们住店的登记簿,这就是当时控制流动人口的手段。另外,和尚、道士这些走江湖的人,也是官方的监控对象,梁山上就有不少和尚道士和医生术士。
《水浒传》的文本来源和人物原型都很复杂,这让它既有游民的草莽气,又有文人改造后的主流道德。这两套观点经常冲突,一个明显表现就是:梁山上的好汉座次,和民间评价不大一样。
在梁山中并不起眼的关胜,为何排在第五?比林冲、花荣、秦明等人还高,就是因为他是关羽的后代,又官居总兵,拥有身份和地位。还有柴进和李应,这两位是梁山前期的主要赞助人,所以即便没有上场杀敌,位置依然排在靠前。
那宋江长得不如卢俊义那般威仪,武功没有林冲高,凭什么成为梁山老大?因为在正史上,宋江真正是一位骁勇善战的领袖,言行像晁盖,身手像史进,手下是由一帮流民组成的精锐强盗,这样的人绝对是领袖的人选。
好汉和武侠的动机区别
既然《水浒传》里有这么多武功高强的好汉,为什么还不能说它是一部武侠小说?
主要是因为,梁山好汉们的动机、目标、行为和价值观,跟传统定义的武侠精神,有本质的区别。水浒里提到更多的字眼是好汉,而并非侠客。
首先看动机,武侠精神是义无反顾地实现争议,是一种立项后的利他主义。在梁山好汉中,真正算得上这种气质的,只有鲁智深、燕青、柴进、李俊等为数不多的人。更多的是一种江湖匪气,有很功利的现实目标。
水浒中的义气就非常世俗,纯粹是利益交换。比如宋江在小说里很有威望,英雄一见就“纳头便拜”。其实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对流浪汉管吃管喝,做到一视同仁。相反,柴进就怠慢了武松,所以武松只忠于宋江。宋江的这种慷慨,虽然算不上完整的侠义精神,却是贫困的游民最需要的帮助。
除了满足眼前利益,另一个特点就是遇到不满要立即发泄,结伙实施暴力,发泄性报复。而且《水浒传》里的故事往往是个人报复,而不是主持正义。比如江州劫法场之后,活刮了黄文炳;攻打祝家庄残忍杀了祝氏一族,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报复性发泄。
后来,梁山好汉的目标,变成了号召替天行道,但多数人的算盘,是发泄报复完了,等着朝廷来谈判,实现洗白当官,共享荣华富贵。
这种气质并不是文学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真实存在。
好汉和武侠的观念区别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武侠精神和好汉气质的观念区别。
武侠精神的特点是无视世俗名利,通过脱离社会来实现自由。水浒好汉的思想,是通过反社会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对名利的渴望。他们脱离了家庭和人际网络之后,就不被社会尊重,于是他们心底里,是特别希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成为被尊重的人群。
再者,武侠并不一定承认普遍的社会道德,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观念,甚至可以为这套观念放弃生命。而梁山好汉,多数人只是敌我之分,没有恒定的自我价值,以个人感情为道义,以利益为对错。
像武松醉打蒋门神,理由仅仅他和施恩是朋友,朋友被欺负他就要帮着出头,根本不算什么正义。梁山在和曾头市、祝家庄大规模冲突中的表现,道德说服力也不强。
所以,好汉结成团伙以后,个人原则常常被义气裹挟,逐渐看齐。这种江湖义气,在今天依然存在,最明显的就是校园暴力,学生难以分辨是非,只觉得同学被欺负,就要去找口气回来,从而引发了校园斗殴。
相反,侠客精神是有坚定原则的,绝对因为朋友被欺负,就不问是否去找对方要说法,更不会一言不合就开打。
水浒里武力争斗,实际上很多都是粗俗的暴力崇拜,就为了大碗喝酒和大块吃肉。这就是游民的思想,遇到不公平只能依靠武力解决,暴力出奇迹。
《水浒传》中有很多近乎变态的嗜杀,毫无必要性的暴力。梁山好汉进行的屠杀,常常是把别人都杀光当做发泄,手段很残酷。这种杀人如麻的残酷,也是历史上游民作乱的真实场景。
正是上面这些原因,所以才说水浒好汉跟武侠扯不上关系,侠客之道与江湖义气,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类型。
底层的好汉义气不同于理想化的侠客精神,这种气质真实但是有缺陷,立场是反社会而只追求小集团的利益。虽然这些因素都是负面的,但这不阻碍《水浒传》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小说。或许正是因为水浒传的写实,让读者们感受到好汉们的侠骨柔情,才使得这些有血有肉的英雄故事至今依然被传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