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楚灭越,秦灭周,韩灭郑,赵灭中山都没有引起列国干涉,而齐湣王灭宋就遭围殴?
为什么楚灭越,秦灭周,韩灭郑,赵灭中山都没有引起列国干涉,而齐湣王灭宋就遭围殴?
-----
网友解答:
-----
朝史暮想:
为什么齐国灭了宋国各国反应如此之大?甚至导致了五国伐齐之战?
第一,宋国不是小国,弱国
。客观地说,当时的宋国国力不在燕国之下。宋国要是晚几年被灭,战国的事情很可能就是“战国八雄”了。宋国人口多,国土面积大,粮产量高。且在诸侯国之中,有一定的政治外交影响力。如此之大国被齐国吞并,诸侯国的反应自然很大。
第二,宋是重要的商贸中心
。宋国的定陶是当时重要的商贸中心。在生产力还非常落后的当时,一个巨大的商贸中心就是一个完善的后勤保障中心。物资,军队可以在这里得到迅速的补充和配送,因为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第三,宋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地处河南腹地,大平原地形,是卡在楚国,魏国,韩国,齐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一旦齐国占据了此地,北胁赵魏,东迫韩国,南压楚国,齐国在战略上将会得到主动权。
第四,齐国当时已经是一个实力一流的国家
。吞并了宋国之后,很可能就会变成超一流的庞大帝国。其他国家将很难与其独立抗衡,甚至包括秦国。因此诸侯国们是不容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五,齐国一直以“套路”闻名,坑过很多诸侯国,犯众怒
。诸侯国们大大小小都吃过齐国的亏,之前甚至差点灭了燕国。这次齐国灭宋,诸侯国们顺势打起正义的名号,抢占道德制高点,对齐国进行反制。
为什么楚灭越,赵灭中山,韩灭政,秦灭周没有引起诸侯国的干涉?
赵灭中山
,是赵国在那个时候很低调,然后趁着诸侯国忙别的事情进行的。并且中山国地处北境,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相对来说,政治影响没这么大。
楚灭越
,楚国一直是南方大国,并且南方的事情,中原的诸侯国并不如何上心。楚国灭越国,越国在南,即使有心干涉也鞭长莫及。
韩灭郑
,严格说来,这属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事情。并且韩国对付郑国,是一个长期逐步蚕食的过程。
秦灭周
,当时秦国已经实力超群,没人敢轻易招惹。同时周天子徒有一个天下共主的虚名,在实力,地盘上都已经虚弱得没法看了,周天子被灭也是早晚的事情。秦灭周也引起过诸侯国的反应,不过是局部的,而且秦国实力放在那里,周的地盘又小,诸侯国犯不上出头。
以上是朝史暮想的个人见解,欢迎讨论补充。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
网友解答:
-----
公元前306年,楚国消灭越国,因为越国基本接壤的国家是楚国,并且处于偏远之地,对其他国家影响不大,其他国家除了外交上反对以外,没必要出兵干预;秦国灭东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逐渐蚕食,公元前249年,东周已经在秦国之中,为国中之国,且只有一城,灭亡他其他国家根本都没什么意见,可以借助东周王室的东西已经都不存在了;韩国灭郑国,时间也比较长,郑国长期依赖魏国,外交上非常失败,韩国和魏国达成协议,韩攻郑国,魏国攻击楚国,互不干涉,双方达成一致。被抛弃的郑国就在公元前375年被消灭,外交失败导致其败亡;中山国是赵国的国中之国,但面积不小。赵国消灭中山国用了12年,中山国这个时期的主要盟友齐国正和秦国打的精疲力尽,齐国对中山国擅自称王心里也不顺,不愿意帮助它。中山国外交支持的国家魏国也无暇出手相助,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力大增,瞅准时机五战而消灭中山国。(战国时期被灭掉的五个诸侯国,东周后来迁移到秦国内)
这些灭国之战,战胜国都经过政治外交努力,平衡各种力量后才动手消灭这些弱国,避免被其他国家所针对,功夫做到家了自然没有遭到其他国家的攻击。
齐湣王如何灭宋?
齐湣王于公元前301年即位,他继位后开始四处征伐,在
垂沙之战
击败楚国;
函谷关之战
,攻破函谷关,击败秦国,迫使秦国割地求和;趁燕国内乱,击败燕国。这时候的齐国风头正劲,出现了齐秦争霸的局面,其他国家根本上不了台面。处于顶峰时期的齐湣王自称
“东帝”
,俨然以帝王自居,此时秦昭襄王自称
“西帝
”,两国互相尊称。
燕国为了防止齐国灭掉燕国,派出了间谍
苏秦
,游说齐湣王转而攻打宋国。公元前295年,齐国进攻宋国,遭到列强的激烈干预,被迫中止灭宋。(苏秦剧照,他忽悠了齐湣王讨伐宋国,避免燕国灭亡)
宋国有天下陶城,是当时最大的陶瓷(山东定陶)和贸易集散地,粮食产量充足。各个国家都眼馋这块肥肉,谁也不可能独吞。齐国欲借助占领宋国进军中原,称霸诸侯,第一个反对齐国攻占宋国的就是秦国。
公元前287年,为此齐湣王把“东帝”的称号去了,联合韩国、魏国、赵国、燕国围攻秦国,秦国肯定无暇照顾到宋国,齐国趁机再出兵宋国,双管齐下。这时反对的秦国被控制,齐国放心大胆的于公元前286年第三次进攻宋国。
这时宋国向不牵扯战事的楚国求救,楚国明面上答应救助,但救兵却迟迟不发。楚国意图让宋国和齐国拼个你死我活,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可惜的是,宋王偃暴虐,民众不堪其苦,宋国都城很快被攻破,楚国的如意算盘破灭了,宋国这一块肥肉让齐国独吞了。(齐湣王剧照)
齐国为何遭到五国联合群殴?
齐国为了保住宋国这一肥肉,派遣了20万兵马驻守宋地,防止其他国家染指。韩赵魏三国一看,你齐国让我们对抗秦国,而自己轻易占领了宋国,一点好处也没有给他们,把三个国家当猴耍了。于是,魏韩两个国家,偷放秦军经过自己的国土,攻击齐国在宋的军队,秦军击败了齐国驻防的一部分。(乐毅剧照)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组成联军,以乐毅为统帅,在济西之战击败齐国主力。昔日傲慢的齐湣王狼狈逃窜,先后流亡卫国、邹国、鲁国,因为傲慢都被赶跑了,最后跑到了莒(山东日照莒县)。唯一未出兵的楚国这个时候也假惺惺的派军进入齐国,齐湣王幻想利用楚国军队打击联军,没想到楚国也是想分一杯齐国的土地,齐湣王稀里糊涂的就被楚国将领淖齿给杀了。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战国时期的几个主要国家通过发展已经泾渭分明,齐秦两个国家势力最雄厚,楚国其次,韩赵魏燕四国其次,为了生存,他们首先要联合遏制的国家是秦国和齐国。
齐国占领宋国之地,这里是战国时期的贸易主中心,粮食产量充足,钱粮具备,如果让齐国一直占据,不出几十年,齐国肯定将超过秦国,到时统一全国的将不是秦国而是齐国。战国诸强都是明眼人,齐国这种发展势头一定要遏制,群殴成为必然,六个国家齐聚灭齐也就不足为奇了
。
-----
网友解答:
-----
灭人之国,会不会遭到干预,取决于两个因素:1、敏感程度,会不会引起别国不安?2、别国干预能力。
如果衡量这两个因素,问题中所提到的前几次灭国,都没有遭到干预,唯齐灭宋遭到列国围殴,就不足为奇了。
敏感程度
吞并战争,引发列国不安的程度越高,他受到干涉的可能就越大。
这种不安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1、
你要拿的东西,人家眼红不眼红?
人人都费劲心思想要的东西,你直接拿下来,是很可能引发围殴的。
楚灭越、赵灭中山,没有遭到强烈反弹,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越、中山经济虽不乏亮点,但山越、胡人聚集,统治成本很高!列国都很忙,暂时也还顾不上去“维护秩序”。
可是,宋就不同了。
宋是当时经济最为富庶的地区。商丘、陶丘、彭城,都是当时最为富庶的商业中心。这里,哪一座城池,都是列国眼红的对象。
好家伙,你齐国一把全收了,一点也不分给人家,人家能不眼红么?
2、
你拿了东西,对大家的威胁大不大?
与宋比较类似的,是郑国。可是,韩灭郑,没有遭到围殴。
原因在于:郑位于魏、韩、楚三国之中。
既然郑国迟早要被灭,那么,与其让楚、魏两个更强大的诸侯吃掉,让韩国吃掉,对别国来说,也不算是件坏事。
韩灭郑后,依然是七雄中的小国。
正好,魏楚交战,韩国也就趁机拿走了郑国。
可齐灭宋就不同了。
“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有济西则赵之河东危,有阴(陶)、平陆则梁(魏)门不启”。--《战国策》
当然,这还没算上北面那个曾被他灭过一次国的,日夜想要复仇的燕国。
此时,对于诸侯们来说,齐已经成为比西面的秦更大的威胁!
为了自保,人家也要和你干呀!
干预能力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没有干预能力,再眼红,也只能干瞪眼了。
比如:秦灭周。
这是大逆不道了吧!那又怎么样?以当时秦的国力,他不来灭你,你就烧高香吧!我灭周,你管得着吗?
可是,齐灭宋的时候,问题就复杂多了。
首先,
是国力因素。
此时,战国这盘大棋,刚刚到中盘。
老牌强国:楚、魏,虽已渐显劣势,但仍有一定实力。至少,此时,他们都还有几十万大军等着白起去收拾。
新兴国家:赵国刚经过赵武灵王变法,蒸蒸日上;燕国经燕昭王励精图治,复仇心切;
当然,还有那位正与他东西相望的超级强国:秦国。
这些诸候,有的刚刚崛起,跃跃欲试,有的常年被秦欺负,有气没地撒。好嘛,齐国来了!
其次,
是地缘因素
。
要敢惹众怒,就要有“即使是列国一起来干,我也能撑得住”的底气。
秦国就是如此。
列国早就看秦不顺眼了,经常组队来围殴。可是,秦国回到函谷关把门一关,大家在门口转悠着没什么意思,也就散了。
问题是:齐国没这个福分。
齐国边境,无险。要揍人,你想揍谁就可以揍谁;要挨揍,谁想揍就可以揍。
我想:这便是其他几次灭国没人搭理,而齐灭宋就遭到围殴的原因。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呢?
-----
网友解答:
-----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回答问题,就要开门见山,不说废话。
秦灭周
秦灭周在公元前256年,离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只剩下35年。此前,秦国打赢了长平之战,击垮了赵国。
因此,这时的秦国已经是战国唯一的超级巨无霸,谁也没实力干涉其灭周,此其一。
其二,当时周王室领土只有一个县这么大,秦国占领周,其实对秦国国力的增长并不大,对诸侯的威胁其实不大,大家实在没必要为此去惹秦国。
楚灭越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秦国因争立君位发生内乱,无暇兼顾国外局势的变化。这时,齐国与楚国是联盟,自然支持楚国。赵国和燕国与楚国、越国都不接壤,楚灭越对他们影响不大,自然不会冒然得罪楚国。楚国就是趁这个难得的时机攻打越国的。另外,公元前306年,越国又发生内乱,楚国乘越内乱,轻松把越国灭掉。
韩灭郑
韩灭郑的时间在公元前375年。这一年,楚国正和魏国大战,无暇兼顾韩郑之间的战争。同年,赵敬侯去世,他的儿子公子种与公子胜争位,也没有时间顾及韩国灭郑国。燕国远在北方,与韩国、郑国不接壤,且国力不强,没必要干涉。秦国和齐国呢?这一年是秦献公十年,对于秦国来说,堵住他东出的国家是魏国,主要的对手也是魏国,且秦国此前多年内乱,国力不强。另外,当时最强的也是魏国,齐国是第二强国,齐的主要对手也是魏国。因此,当时的齐秦都在拉拢韩国,一起对付魏国。韩国正是乘着这个机会,把郑国灭掉的。
赵灭中山
赵灭中山发生在赵武灵王时期,灭中山并不是一两年的的事情。从公元前307年攻打中山国房子到公元前296年并吞中山国结束,共计12年的时间。采取的是蚕食的打法,开始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等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另外,中山的位置镶嵌在赵国里面,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不是很大,所以赵国灭中山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关注。
那么,齐国灭宋国为什么会引起各国围殴呢?
首先,宋国虽然不是战国七雄,但算是战国第八大国,国力强盛,尤其是经济十分发达,经济重镇陶邑是战国最发达的城市。齐国灭宋国后,齐国实力大大增强,对周边的燕国、赵国、魏国、楚国均造成很大威胁,且燕国与齐国有仇,他们不可能让齐国坐大。
其二,齐国灭宋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燕策二》说“三覆宋,宋遂举”,齐国是经过三番五次进攻,才灭掉宋国的,灭宋后,齐国损耗也非常大,此时攻打齐国,容易成功。
其三,齐国被秦国骗了。秦国本来是默许齐国灭宋的,作为交换条件,齐国允许秦国攻打安邑。但齐国攻宋时,秦王却反悔了,不仅不支持齐国攻打宋国,还参加了列国攻齐的队伍。秦国的反悔,是齐国没有想到的。
总的来说,齐国灭宋就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必将自食其果。
-----
网友解答:
-----
因为齐国背叛五国联盟,独吞宋国,犯了众怒!
公元前284年,秦国联合燕、赵、韩、魏四国,派秦将
白起
、赵将
廉颇
、韩将
暴鸢
、魏将
晋鄙
各率一军,由燕将
乐毅
统领,浩浩荡荡的杀向了齐国都城临淄。
直到伐齐联军兵临城下,齐国即将遭遇亡国之祸,
齐湣王
终于从五国霸主的美梦中清醒过来,他意识到,这一切都是
苏秦
设下的圈套。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他凭借着一张利嘴游走于各国之间,纵横捭阖,说服五国诸侯组成伐秦联盟,
将齐国推上了联盟长的位置。
然而,苏秦合纵伐秦不过是个幌子,
他是燕国的死间,最终目的是为了
灭齐
。那么,燕国与齐国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恩怨?苏秦又是如何诓骗齐湣王,给齐国带来灭顶之灾的?
这一切,还要从燕国的
子之之乱
开始说起。
01
子之之乱
公元前316年,年迈昏庸的燕王哙大集群臣,废除了太子姬平,并禅位于国相子之。
自己反而北面称臣,搬出了燕王宫,迁往别院居住。
不仅如此,
燕王哙还将俸禄在300石以上的官印全部收回,以便让子之重新任命各级官员,从而真正掌握君王的实权。
子之上位后,开始
大量启用新臣
,以此来不断
挤压前太子姬平与燕国旧贵族的权力空间
。仅仅三年时间,燕国内部分裂和内乱从无间断,燕国百姓朝不保夕,人心惶惶。
公元前314年,前太子姬平为夺回王位,与燕国将军
市被
起兵造反,将燕王宫团团围住。原以为王位唾手可得,却不想市被被子之策反,起兵反攻姬平。
于此同时,子之以平叛为由,率军攻打市被,两军厮杀,死伤数万,杀戮和血腥充斥着都城,给燕国带来了巨大的震荡和恐慌。
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
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这场内乱持续了数月,最终
市被被擒,斩杀于闹市口。子之下令捉拿前太子姬平,姬平为保命,逃往了无终山,其余庶弟公子则流亡于韩国。
南邻的齐国听说燕国大乱,齐国大臣纷纷奏请齐宣王趁此机会吞并燕国。
齐宣王采纳了众臣的意见,命匡章为将军,率军攻打燕国。
燕国的百姓终日生活在惶恐之中,对篡位的子之恨不能喝其血,啖其肉,
见齐军来攻,不仅不抵抗,还大开城门,夹道欢迎。
齐军因此顺利地占领了燕国的都城,
燕王哙见大势已去,自缢身亡,子之则被齐军擒获,押往齐国,被处以
醢(hǎi)刑
。
齐军只用了五十天,便占领了燕国全境。之后,
齐军在燕国大肆破坏宗庙,搜刮金银财宝。中山国见状,也乘机出兵攻打燕国,占领了数十座城池,燕国几乎被灭。
当时,赵国的
赵武灵王
想要吞并中山国,不愿中山国趁此机会扩充国力,于是,
将流亡在韩国的
公子职
立为燕王,派将军
乐池
护送其回燕国登基,史称
燕昭王
。
燕昭王继位后,在赵国的相助下,逼退了齐军和中山军,保住了燕国。然而,燕国虽然躲过了这场灭国之祸,但齐国趁虚而入,大肆破坏的行径,让燕国元气大伤,国力衰微。
君臣禅让,这在战国时期是绝无仅有的,况且,这个决策还引得燕国差点被灭,燕王哙为何会做出如此决定呢?
其实,这是子之策划的一场阴谋。为了能满足自己君临天下的野心,
他砸下重金买通了燕王近臣,诓骗燕王只要做出禅让的姿态来,燕国的百姓定会认为他是一位贤明的君主。
昏庸无道的燕王在近臣的极力劝说下,居然相信了这种说法。
他以为子之畏惧王权,是万不敢接受禅让的,
可他忽略了子之的心狠手辣,更忽略了一个阴谋家的野心。
在燕王的再三受让下,子之居然接受了王位,在南面称王,燕王见大局已定,无奈只能迁居别宫,在北面称臣。
子之以阴谋的手段夺取了王位,最终也难逃凄惨的下场。
燕昭王登基后,为了振兴上很累累的燕国,更为了报齐国的夺城之恨,他
广发求贤令,招贤纳士,筑起黄金台,以示对人才的尊重和关爱。
一时间,天下贤士纷至沓来,
苏秦
便是其中一个。
这日,燕昭王在燕王宫召见了苏秦,看着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怎么也无法将他与鬼谷子的徒弟联系起来。
只见苏秦拱手一拜,不卑不亢地说道:
“听闻大王是一位施政仁义的圣贤之君,苏秦因此前来拜见。”
燕昭王听罢,反问道:
“苏先生,你说寡人圣贤,那何为圣贤?”
苏秦回道:
“所谓圣贤,便是能听得好话,也能听得不好的话。”
燕昭王闻言,来了兴致,继续问道:
“那苏先生觉得本王哪里不好?”
苏秦见燕王毫不避讳,直言道:
“大王有伐齐之心,却不敢表露出来,是错的。”
燕昭王闻言,心内大惊,此人居然将他心中所想这么直白地说出来,可见有几分胆识。燕昭王上下地审视着苏秦,目光灼灼,似在思考。
随后,他试探道:
“苏先生,不是寡人不敢表露,只是我燕国如今太过弱小,根本无法撼动齐国,伐齐一事只是说笑罢了。”
苏秦看出了燕王的试探,于是朗声说道:
“大王若愿意相信苏秦,我愿出使齐国,拿回燕国的是座城池。”
苏秦话音刚落,大殿之上传来窃窃私语,大臣们都觉得苏秦太过狂妄,凭他一个白丁,也敢夸下如此海口,当真是不知者无畏。
可燕昭王却看中了苏秦的胆识,
当即封他为燕使,即刻出使齐国
。带着燕昭王的期盼,苏秦来到了齐国都城临淄,求见了齐国君主
齐湣王
。
面见齐湣王时,苏秦笑意盈盈地恭喜了齐王,拿下了燕国的十座城池。齐湣王正高兴时,苏秦又话头一转,对齐湣王表示了哀悼之情,齐湣王以为苏秦在戏耍自己,想要治罪于他。
可苏秦却不急不慢地对齐湣王说道:
“大王,你即将大祸临头了!”
齐湣王闻言,一头雾水,问道:
“先生,此话怎讲?”
苏秦回道:
“大王,饥饿的人不吃东西会死,吃了有毒的东西也会死,眼下齐国就是这个饥饿的人,而燕国的十座城便是那有毒的食物。”
苏秦见齐湣王疑惑不解,继续说道:
“燕国与秦国乃姻亲,秦国以公主至尊下嫁燕国,两国修好,难道您就不怕秦国问罪吗?”
齐湣王听罢,心下焦急,于是看向苏秦道:
“先生可有解法?”
苏秦见状,劝说道:
“您将这十座城池占了,就等于将燕国推向了秦国,若是您将燕国的这十座城池还给燕国,燕王会感激大王,秦国也会领您这份情的,你会获得更大的威望。”
齐湣王思虑再三,觉得苏秦说得有理,
他还不想与秦国为敌,于是大手一挥,将费尽心血得来的十座城池还给了燕国。
苏秦轻描淡写的几句话,
不费一兵一卒就说服了齐王拿回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既展现了自己非凡的才能,也初步赢得了燕王的信任。
于是,苏秦又开始鼓动燕昭王伐齐,可燕昭王还是以燕国国力太弱,不是齐国的对手为由,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
齐王对苏秦还抱有怀疑,他担心苏秦是齐国派来的间谍。
燕昭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当年,齐国举五都之兵进犯燕国,将士的鲜血染红了燕国的国都。齐国如此费尽心力得到的城池,怎会如此轻易地被苏秦讨了回来。
见燕昭王一再推脱,苏秦也明白了燕王的心意,他的内心有些挫败,他想,
要么说服燕王伐齐以示清白,要么就只能辞职,再去寻找其他机会。
02
死间齐国
这一日,燕国王宫的大殿之上,燕昭王再次召见了苏秦。
这次,燕昭王仍然拒绝了苏秦伐齐的建议,苏秦也逐渐失去了耐心,直言道:
“大王,我乃进取之臣,不事无为之主,苏秦就此告辞。”
燕昭王见苏秦动真格的了,连忙阻止道
:“苏先生,寡人却有伐齐之心,可也着实担心,燕国再也经不起风风风雨雨了。”
苏秦见状,反问道:
“大王可听说过乌获?”
秦昭王回道:
“寡人当然听过,当年乌获举鼎,勇冠诸国。”
苏秦点了点头说道:
“大王说得没错,如今,齐国就是那举鼎的乌获。当乌获老了时,力量就没了,一个小女孩就能将他打败,为今之计,我们是要想办法将齐国变成年老的乌获。”
据《战国策·燕二·客谓燕王》记载:
客谓燕王曰:\"齐南破楚,西屈秦,用韩、魏之兵,燕、赵之众,犹鞭策也。使齐北面伐燕,即虽五燕不能当。王何不阴出使,散游士,顿齐兵,弊其众,使世世无患。\"
苏秦的计策便是由他去齐国做间谍,让齐国的军队陷入困境,让齐国的百姓疲惫不堪,如此就能削弱齐国的国力,趁机壮大燕国,使燕国世代无忧。
苏秦深知,
单靠燕国的力量是无法抗衡国力强盛的齐国的
,他只能
借刀杀人
。就好比,在一群饥饿的猛兽中扔上一只猎物,最先抢到猎物的猛兽就会成为其余猛兽攻击的对象。
苏秦就是要扔出有足够诱惑力的猎物,
让齐国丢掉戒心,义无反顾地扑上去,到时候,齐国便会成为其他诸侯国猎杀的对象。
临行前,苏秦向燕昭王说道:
“曾经有个名叫尾生的男子与爱人约定,要在桥下相会,谁知女子失约了,尾生没等来爱人却等来了一场洪水,为了实践诺言,他死死地抱住柱子,直到大水将他淹死。大王,臣此去齐国,必定如尾生抱柱般,誓死实践诺言!”
身为间谍,完全是将自己置身于风暴之中,而苏秦此番前去,不是当普通的间谍,而是要做对敌人威胁最大的“死间”。
《孙子兵法》有云: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
所谓
“死间”
,
就是凭着自己的三寸之舌诓骗游说,取得敌国的信任,谋求敌国的高位,再施以阴谋,将敌国倾覆。
灭亡齐国
,就是苏秦此番的目的!
不久之后,苏秦就带着由150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和无数金银珠宝浩浩荡荡地离开了燕国,来到了齐国都城临淄,
被齐湣王封为客卿。
面见齐湣王时,苏秦便向齐湣王献上了
伐宋
的计划。
据《战国策·燕二·客谓燕王》记载:
且夫宋,中国膏腴之地,邻民之所处也。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伐之,名则义,实则利,王何为弗为?
苏秦之所以要说服齐湣王将对外扩张的目标定位宋国,是因为在地理位置上,
齐国西邻赵国,北接燕国,西南与鲁国、宋国邻近。
自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以来,赵国国力蒸蒸日上,齐国发兵攻打讨不到半点便宜,所以,
对外扩张的目标只能是北上进攻燕国,或者南下进犯宋国。
苏秦既然要保护燕国,那便只能
将宋国这块肥肉递到了齐湣王的嘴边。
当时的宋国是天下交通往来的中心国家,贸易十分发达。
尤其是宋国的国都
定陶
,是战国时期
最繁荣的商业城市
,光每年的
税收
就让各国诸侯垂涎三尺。
所以,苏秦让齐湣王明白了,
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
。不仅如此,苏秦还带来燕王的许诺,
若是齐国南下攻宋,燕国愿意出兵两万,协助齐军一起伐宋。
苏秦见齐王已经动摇,便展开了他的游说攻势,为齐王分析了当前的形势。
若是齐国吞并宋国,西面可以威胁魏国,北面可以威逼赵国,南面可以影响楚国,到那时齐国国重民尊,何愁不能称霸天下!
齐湣王听罢,不再犹豫:
“苏先生的想法真是与寡人不谋而合,寡人早就看宋王不顺眼了,他屠戮百姓,还将各国诸侯的塑像放在茅厕之中,人人得而诛之。”
公元前288年,齐国出兵攻打宋国,燕国也兑现承诺,派出了两万士兵随同齐军作战。
正所谓利令智昏,齐湣王只顾着眼前的利益,完全忘了,盯着宋国这块肥肉的可不止齐国。
当时,秦国和赵国都对宋国虎视眈眈,都在盘算着如何发兵攻宋,将都城定陶据为己有,可是,齐国居然率先出手了,秦国和赵国瞬间被激怒了。
而这正是苏秦想要的局面,此刻,燕国复仇的机会终于来了!然而,苏秦这个完美的计划却因为秦国的一个决定,差点落空!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在相国魏冉的建议下登基称帝,并派遣魏冉出使齐国,送上了“东帝”的称号,意为
“二帝并尊,共享天下”
。
而齐国接受二帝并尊的条件是,双方结成军事同盟,出兵伐赵,瓜分其领土。
当时,赵国是东方诸侯国合纵联盟的联盟长,有了赵国的撑腰,被秦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魏国居然又开始强硬起来,极大的阻碍了秦国东进扩张的步伐。
为了打破诸侯国之间的同盟,秦国采取了
远交近攻
的方式,
拉拢齐国合力灭赵,企图扫清东进的障碍。
若是齐国接受了秦国的示好,不仅苏秦的计划会落空,燕国也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当初,齐国企图吞并燕国,全赖赵武灵王护送燕昭王回国,才逼得齐国撤军。
若是赵国被灭,燕国失去了这个最强外援,恐怕是自身难保,齐国的铁蹄必定会再次踏入燕国。
为了防止齐国与秦国结盟,苏秦向齐湣王谏言道:
“若是天下由秦国和齐国共治,大王觉得,这天下百姓是会尊秦还是会尊齐?”
答案显而易见,齐湣王也不得不接受现实,回答道:
“自然是尊秦。”
世人尊秦便意味着一旦各诸侯国被灭,齐国就再也难以与秦国抗衡,到那时,秦国为了一统天下,齐国也许会成为秦国下一个吞并的目标。
可若是齐国能放弃“东帝”的称号,
以代周自立,擅自称帝为由,联合各国伐秦,到时候,局面就会大不相同。
在苏秦的一番极力游说之下,
齐湣王放弃了帝号,摒弃了与秦国的盟约。
之后,齐湣王更加坚定了伐宋的决心。为了向中原继续扩张,
齐国第二次率军攻打了宋国。面对齐国的背信弃义,秦国也不甘示弱,直接剑指齐国。
此时,齐湣王有些慌了神,连忙求助于苏秦。于是,苏秦向齐王建议,
联合各国抵制强秦
,并向齐王承诺定能说服各国诸侯。
苏秦的计划是以齐国为首,联合燕、赵、魏、韩,由五国组成联盟,共同抗击秦国。在当时,苏秦想凭借一己之力,将这些矛盾复杂的诸侯国组成统一战线,简直难如登天。
此时,
已经得到消息的燕昭王再次怀疑起了苏秦。
他认为,苏秦作为燕国派出的间谍,是为了弱齐强燕的,可如今,组成以齐国为首的联盟不是增加了齐国的力量吗?难道他已经投靠了齐国?
所以,当苏秦回到燕国王宫的时候,燕王对他是不冷不热,态度疏离。
苏秦见燕王如此态度,落寞地问道:
“难道忠诚也会获罪吗?”
燕昭王闻言,冷冷回道:
“忠诚如何会获罪,只怕是有人自己不忠罢了。”
苏秦摇了摇头,说道:
“大王,我听说有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做官,他的妻子在家不甘寂寞与人私通,那个人即将归家,妻子害怕私情暴露,就指使侍妾端毒酒给丈夫喝,那侍妾不想残害主人,也不想夫人被赶走,于是假装摔倒,将毒酒洒了,主人见状大怒,打了那侍妾五十竹板,那侍妾保全了所有人,却自己难免责罚,她难道不是因为忠诚获罪的?”
燕王听罢,叹了一口气,说道:
“苏秦,我知你此去齐国十死无生,但是燕国需要你,就让寡人看看你的忠心吧!”
苏秦离开燕国后,又先后去了魏国、韩国和赵国,
以土地、资源与军权为交换条件
,顺利说服赵韩魏三国加入了伐秦同盟。
公元前287年,苏秦凭着他的三寸之舌,成功凝聚了五国的力量,组建成伐秦同盟。
此时的苏秦,已然到达了他事业的巅峰,但是,他并不开心,因为他担心若是五国谋秦的计划真的成功了,齐国的国力就会大增,这与他弱齐强燕的意图背道而驰。
为了完成他的间谍任务,苏秦在促进五国谋秦计划的同时,开始挑拨其他四国与齐国的关系。为了能缓和与四国的关系,齐湣王暂停了第二次伐宋的计划,但是齐湣王仍贼心不死。
为了能尽早拿下宋国,齐湣王接受了苏秦的建议,
与秦国秘密交换条件,可任由秦国攻取魏国的安邑,齐国绝不插手。
此时的齐湣王早已沉浸在五国霸主的美梦中不可自拔,贪婪让他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错误决策,最终将他与齐国推向万劫不复之地。
03
五国伐齐
苏秦并不是真的为齐国考虑,可是齐湣王却当真了,他不明白,苏秦已然将齐国置于秦国和各诸侯国的对立面,也只有这样,燕国才有可能实现联合伐齐的目的。
公元前287年,齐国一遍联合各诸侯国西向伐秦,一边又牺牲了同盟国魏国的利益,笼络住了秦国,
发动了第三次攻宋战争,一举吞并了宋国。
齐国如此行事,简直是背信弃义的小人,齐国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最先感受到威胁的是韩、赵、魏三国,这三国
长期处于秦、齐两国的东西夹击之下,只有维持两国平衡,才能求得自保。
所以,
当秦国东进,想要蚕食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联合齐国对抗秦国。可当齐国吞并了宋国之后,迅速强大起来之后,他们也不会坐视齐国独大。
所以,当宋国被灭后不久,赵国便率先骑兵攻打了齐国,而后魏国也紧随其后,联合秦国策划伐齐。
而魏国此举正中了秦昭襄王的下怀。
齐国国力强盛,地处东海,与秦国又隔着赵、韩、魏三国。
多年来,
秦国很难对齐国进行军事制裁,
眼看着齐国日渐强盛,却无可奈何。
可如今,赵国已经充当了急先锋,魏国也准备起兵攻齐,一旦齐国灭亡,燕、赵、韩、魏四国呈孤弱之势,吞并便只是时间的问题。
于是,
秦昭王豪横地昭告天下,倾一国之力,起兵伐齐。
有齐无秦,有秦无齐,必伐之!必亡之!
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命
蒙骜
为将,率军攻打齐国河东地区,秦军长驱直入,一举夺下九座城池。
公元前285年,秦国将赵国推上了
伐齐联盟长
的位置,
赵国随即联络燕国加入了伐齐同盟。至此,五国伐齐的局面已经完全形成。
秦国联合燕、赵、韩、魏四国,派秦将白起、赵将廉颇、韩将暴鸢、魏将晋鄙各率一军,由燕将乐毅统领,浩浩荡荡的杀向了齐国。
一场轰轰烈烈的灭国之战就此打响!
乐毅率领燕赵联军从西南方向攻入齐国,夺取了灵丘,继而发兵攻打高唐。
为了守住高唐齐国举倾国之兵,命触子为将,在济西迎战乐毅。
为了尽快将联军赶出齐国境内,齐湣王向触子下了死令,若是不能打赢这场战争,就
灭其宗族,刨其祖坟。
得到命令的触子一时间心神大乱,
刚一开打,齐军就鸣金收兵,而燕赵联军则在秦军的配合下乘胜逐北,齐军在济西惨败。
齐湣王大败,连夜逃回了临淄。
他一面派遣使者向楚国求援,并允诺将淮北之地割让给楚国,一面检点军队,登城设守。
济西一战胜利后,秦军挥师南下,将齐国刚刚夺取的定陶收入囊中,韩、赵、魏三军各自分路收取边城。
而乐毅则率领联军一路西进,长驱深入,所过之处齐军皆溃败散逃。燕军势如破竹,
大军直逼临淄城下
乐毅出兵六个月,所攻下齐地共七十余城,皆编为燕之郡县,惟莒州与即墨坚守不下。
直到燕国的军队兵临城下,齐湣王才如梦初醒。眼见大好的江山即将逝去,他才悔不当初,为何当初会如此轻率就做出伐宋的决策呢?
齐湣王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头脑一下子清明起来,他终于明白,
这一切都是苏秦捣的鬼。是他蛊惑寡人伐宋,是他怂恿寡人与秦对立,是他授予寡人出卖盟友。
这一切的祸根都是苏秦,他居然敢欺骗我大齐!
可是,等齐湣王想明白一切的时候,五国的军队已经杀到了齐国国都的门口,
为了泄愤,齐湣王将苏秦杀死,尸体被五马分尸示众。
然而,苏秦的死并不能抵挡五国的铁蹄,
在燕国大将乐毅的带领下,燕国士兵冲锋陷阵,接连拿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差点将齐国灭国,一雪当年齐国进犯燕国之耻。
燕国终是完成了伐齐的心愿,苏秦虽然身死,但是他的谋划无疑是成功的。
04
最后
如果说这是一盘棋,那些各国的王侯将相,血洒疆场的各国将士,充其量都只是其中的棋子,这个操盘者苏秦实在是令人胆寒。
历史上对苏秦的评价非常复杂,
有人说他是奇才,
三寸不烂之舌,可倾城覆国,纵横捭阖间,可左右天下大势。
也有人说他是祸国殃民的小人,他的人生是间谍的一生,是阴谋的一生。春秋无义战,战国尚功利,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
但是,他刺股求学,百折不挠的上进精神,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却值得我们后世推崇,这就是一个纵横家的英雄本色,一个战国游士的精神风骨!
-----
网友解答:
-----
齐闵王灭宋是被苏秦处心积虑设计的,存在很多特定条件才会被围攻;而其他国家之间的战争只是普通的大鱼吃小鱼不存在威胁天下诸侯的情况。
楚灭越是南方诸侯的争霸,不会影响中原诸侯的利益。
秦灭周也许有些特殊,因为他是新旧势力的更迭;周朝作为旧统治者早就没有了威严与实力。秦作为当时最强的诸侯不是没有人反对他的行为,而是反对无效或敢怒不敢言。
在战国后期韩国在七雄中最为弱小,而郑国也不再是春秋初期的郑国。他们之间的战争对于其他诸侯来说也只能算是局部战争不会影响大局。
赵灭中山:通过不断的兼并赵国已经将中山包围;也就是说中山国已经成为赵国的国中之国所以赵灭中山是迟早的事,其他诸侯也早有准备不会干涉。
因为强大,所以容易被诸侯国敏感对待。
齐国地处最东方,在田氏伐齐之后被田家鸠占鹊巢而且发展的很好。他不像赵魏韩三家需要直接面对秦国的入侵,也不像燕国一样没有发展资源。
张仪为了缓解和齐国的矛盾,邀请齐闵王与秦国一起东西称帝(这说明了齐国当时的强大)。齐国是秦国统一路上的绊脚石,同时也是各诸侯国防范的强国;所以在齐国有所动作的时候,其他诸侯国容易敏感、冲动、联合。
宋国正好是一个敏感的国家。
宋国原来的商朝的后裔,齐桓公时期还出了一个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
宋国的国际关系是这样的:与赵国联盟(盟友)、与楚国接壤是齐国向南扩展的门户、与韩国接壤是齐国向西扩展的门户。
这样一来只要齐国攻打宋国就是攻打赵国的盟友,赵国必定出兵援救。韩国和楚国为了不给齐国直接入侵本土的机会不会允许宋国被灭;至于秦国巴不得天下诸侯内乱,特别是削弱齐国的实力所以不会错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
至于燕国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这一切都是燕昭王和苏秦的复仇计划。所以齐军开往宋国想要独吞宋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命运。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要从宋国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国家实力、人口规模、粮食产量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地理位置:宋国地处中原腹地,可以说是当时华夏的中心区域,是赵、魏、韩、齐、楚五个大国交界的中心地带,是五国的军事缓冲地带,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并且地域广大,周、郑国虽然也是处于华夏中心区域,但是面积太小,影响力不够,而越国则处于东南长江下游区域,远离华夏中心,在当时的华夏诸侯认识中,影响力并不大。
2.国家实力:当时的宋国,经过历代君主的经营,其国力绝对是中原一霸,实力不容小觑。春秋五霸有一种说法,宋襄公就位列其中。其国力是完全能与周围国家硬刚的存在。而周、郑在当时已经衰落,国家实力完全不可与宋国同日而语。越国则在越王勾践之后,内乱不断,国力衰落严重。
3.人口规模:虽然没有确切的人口数据,但是以史书记载的宋国的殷实程度,其人口规模应当是不少。而周、郑、越的人口不如宋国。
4.经济状况:宋国有陶丘、商丘、彭城等当时超一流的商贸中心,经济实力在中原诸侯中属于一流水准。
5.粮食产量:宋国地处华北平原南部,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黄河灌溉便利,粮食产量高,是当时中原地区的主要产量区之一。
所以,当时齐国吞并宋国之后,其国力会远超其他国家之上,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不安,才会导致被其他国家围攻。
-----
网友解答:
-----
为什么楚灭越、秦灭周、韩灭郑、赵灭中山都没有引起列国干涉,而齐湣王灭宋就遭围欧?
楚灭越无人管哪是因为楚国算是当时的强国,而越国只是东南一小国而已。
秦灭周无人管哪是因为周王朝早以名存实亡,而当时的秦国是非常强大的,所以也就没有哪个诸侯国愿意帮助以经没有任何意义的周王室而得罪日益强大的秦国。
韩灭郑就如同俩个小孩打架,是没有哪个诸侯国愿意操哪个咸心。
赵灭中山是不会引起其它诸侯国关注的,因为中山国太小了,更本无需理会。
而齐湣天灭宋就意义不同了:
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朝后,周武王为了稳定商朝遗民,就把商讨王的儿子武庚封于殷地(今河南商丘)以祀殷后。
但是武庚不愿臣服于周武王,于是武庚便联合了管、蔡二叔以及商的原属国奄、徐、楚等十几个诸侯国起兵反叛,当时的反叛政营声势是非常浩大的,一路向西逼近了周的领地。
于是周便发兵平叛,平叛大军一路向东势如破竹,灭了东方的50个小诸侯国,平定叛乱后,周公杀了武庚和管叔鲜,将蔡叔流放了,并把霍叔废为庶人。
事后周公把纣王的哥哥微子封于殷地,取代了武庚,爵位为宋公,后为宋国,立都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
因是商之后裔所以宋国的地位比较特殊,被周尊为贵客,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朝族先的宗祠,传承殷商文化,所以建立了宋国。
这就是为什么齐湣公攻打宋国时各诸侯国都来帮宋国的原因,因为大多数诸侯国都是前殷商的属国遗民,因此就造成了齐湣公攻打宋国遭到了各诸侯国联合围殴的情况。
谢谢你的邀答。祝你快乐。
-----
网友解答:
-----
只能说齐国命不好,偏偏在自己最虚弱的时候遇上了最倒霉的事情。好了
言归正传,其实是因为齐国在灭宋之战中耗尽了国力,所以才会遭到了五国伐齐的灭顶之灾。
其实,楚国灭越、秦国灭周、赵灭中山、韩国灭郑都不是没有其他诸侯干涉,只是没有起到作用,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六国合纵伐秦也一样,因为忌惮秦国所以抱团取暖,只是没有起到效果罢了。
在战国时期,只要任何一方诸侯国过于强大,都会遭到其他诸侯国的联合打击,魏国、齐国、楚国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魏国原是战国首霸,控制着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中原腹地。
在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时期东压强齐、西战锐秦、南攻劲楚。但魏国因为过于强大,树敌过多,所以在魏惠王时期因为战略失误遭到诸侯夹攻,魏国从战国第一强国沦落为二流国家。
楚国是南方列强,楚威王时期号称“车千乘,骑万匹,粟米支十年”,北上打败齐国,东面攻灭越国
。结果,楚怀王时期反被齐国、楚国、赵国、魏国联合打压,丧失了三分之一的国土。楚怀王也被抓到秦国,客死异乡。
齐国原本也是东方的霸主,曾在“桂陵之战”、“马陵道之战”重创强大的魏国,使魏国沦为二流国家。
不过,霸主齐威王后继无人,他的两任后继者齐宣王、齐闵王都是志大才疏的君王。到了齐闵王(齐湣王)时期,因盲目发动灭宋之战耗尽了国力,所以招来了诸侯围攻“五国伐齐”。
首先,齐国在灭宋之战中耗尽了国力
在齐国灭宋时,宋国的国力也强盛至顶峰,号称“
五千乘劲宋”、“战国第八雄”
。宋国的国力固然不如齐国强大,但也是一方偏霸,而且正处于军事巅峰时期。齐国贪图宋国的八百里土地,盲目发动了灭宋之战。
《史记》记载,宋国国君宋康王“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取二城,灭滕国,有其地。可见,宋国是军事力量很强的国家。
所以齐、宋两强相撞的结果就是齐国虽然赢了,但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处于强弩之末,而宋国虽然灭亡了,却给了齐国当头一棒。
其次,齐国的外交失误导致自己被诸侯孤立
自齐威王
重创魏国、称霸诸侯
以来,齐国的霸业已经延续了三代之久,与秦国并称“东、西二帝”,与楚国、秦国号称“战国三强”。可是,齐国君主仗着国力强大,四处树敌。
比如在公元前301年发动垂沙之战大败楚国;随后,齐国主导函谷关之战大败秦国。迫使秦昭王求和;齐闵王的父亲齐宣王在位时期,齐国也趁燕国内乱几乎将燕国灭掉,使得燕国怀恨在心。
至此,诸侯国中没有不怨恨齐国的,都盼望着齐国早点死,这就有了五国伐齐的动机。
最后,齐国的地理劣势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齐国自身地处山东平原,既没有秦国那样的函谷关之险,也没有赵国那样的太行山险要,国内多数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开阔地势,难以据守。
齐闵王(齐湣王)残暴不仁,对外开罪于诸侯,对内也得不到百姓的拥护。
因此,秦、燕、魏、韩、赵诸侯联军在济西之战后长驱直入,很快就攻陷了齐国的全境。楚国则以救援为名,勒索齐国的大片土地,并将齐闵王杀害。后来的齐国虽然侥幸复国,但已经完全掉出了强国的行列。
对于楚、秦、赵、魏、韩等国来说,已经达到了削弱齐国的目的,而真正想灭掉齐国的其实就只有燕国一家而已。可是,以燕国一家的实力又吞不下齐国。
-----
网友解答:
-----
燕国不久前差点被齐国所灭,魏赵楚和齐国存在领土发展方向上的冲突。韩国是魏赵小弟!更何况齐国国力昌盛本来就让列国自危,又吞并了富庶的宋国。宋国不但有钱还很大,其实力也一直很强甚至当时都连连打败齐楚魏,差点要称霸。齐国不动声色就把宋国灭了显然暴露了实力,同时也可能是大大消耗了国力。这个时候不打齐国就怪了!后来信陵君不也是五国合纵把秦国打回函谷关,商鞅变法之后近百年奋战毁于一旦!可见战国时代其实就是组团打击霸主的时代,后来放松了对秦国的打击,战国时代就结束了!
-----
网友解答:
-----
齐国灭宋遭到了列国干涉,而在战国时期,赵国灭掉中山国,楚国灭掉越国,秦国灭掉巴蜀都没有引起列强干涉。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涉及到国家实力,干涉的成本和干涉的时效性。
但是,这都不是主要原因。
个人认为,齐国在灭掉宋之后之所以遭到列强的干涉,是因为齐国得罪了一个不该得罪的国家,燕国。
说起来,燕国这个国家在早前和齐国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春秋初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帮助抵御了来自北方蛮族的入侵,并且协助燕国占领了位于今天冀东一带的孤竹国,让燕国的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冀东平原也成为燕国一个非常重要的产粮区,并且为燕国在将来夺取辽东一带打下了基础。
(红色为冀东地区)
但是,自从田氏代齐之后,燕国和齐国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张了。
从战国早期开始,齐国就经常派出军队攻打燕国,并且掳掠那里的人口,最终导致燕国和齐国反目成仇的则是爆发于公元前四世纪初的子之之乱。
这场内乱中,齐国以帮助燕国为借口,仅仅五十天的时间就占领燕国全境。
本来,如果齐国能够约束部下,这片土地大概率会被齐国据为己有,到那时不仅齐国的土地扩张了一倍,而且也给了齐国向东北地区扩张的条件,那么齐国将会成为和秦国国力相当的超级大国。
可是,齐国军队道行逆施,导致当地人的反抗,也给了各诸侯国干涉的借口,于是齐国被迫撤兵。
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燕国另立新君,就是著名的政治家燕昭王。
看到自己的国家被齐国人搞得一团糟,燕昭王非常生气,他发誓一定要报仇血恨,于是筑黄金台招揽天下英才。
以乐毅为代表的一大批精英纷纷前往燕国效力。
在大家的努力下,燕国国力大增,并且打败了东胡,占领了辽东,使国土面积扩大了一倍。
但是,相对于齐国,燕国的国力还是稍显不足,所以燕昭王一直在等机会。
很快机会来了,齐国竟然出兵攻打宋国,于是燕昭王以此为借口联络各诸侯国,共同讨伐齐国。
各诸侯国本来就不希望看到齐国灭掉宋国增强自己的国力,当燕国联络各诸侯国的时候,绝大多数都同意派出军队一起为宋国讨回公道。
于是,赵国、魏国、韩国、燕国、秦国5个大的诸侯国发动了对齐国的战争。
这场战争虽然最终以五国联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是,由于战争主要发生于齐国的境内,导致整个齐国生灵涂炭元气大伤,从此之后再也没有能力对外扩张了。
这场战争应该说有三个受益者:
第1个受益者就是宋国,没有五国伐齐,就没有宋国这个国家了;
第2个受益者是燕国,如果没有这场大战,燕国能否位列战国七雄之一都是一个未知数,而且五国伐齐虽然失败,但是大大削弱了齐国的国力,燕国也算是报仇雪恨成功;
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秦国,经过五国伐齐之后,等于让秦国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者,为他最后统一天下扫清了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
推荐阅读:
如果地球突然冒出一块新大陆,资源丰富,面积庞大,那么 世界格局会怎样?
日本刀刀身那么长,看着就唬人,我们有什么冷兵器对上它不会吃亏?
上一篇:还有4个月,“养老储蓄”存款产品来了,你有考虑入手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