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吕不韦努力一生,为何因为秦始皇短短30个字的信,而饮鸩酒自尽?
网友解答:
吕不韦选择自尽,为自己留个全尸,这是吕的聪明之处。秦始皇给吕不韦的信,这只是秦王烧向吕不韦的一把火而已,他还有好多把没来得及烧,吕不韦便受不了,选择自尽了。他的一生都在追名逐利中生活,当那样的生活戛然而止时,他的生命也就生无可恋了。
吕不韦辅佐了两代秦王,帮助秦庄襄王登上太子位,在秦始皇的日志里,作为一国之相叱咤风云了十二年。他的死不是表面看上去的30个字可以结束的。
吕不韦的丧钟:嫪毐集团的覆灭
不得不说,秦始皇能在那个纷乱的年月存活下来,接管秦国,创建秦朝,似乎少不了老天对他的眷顾。但是在秦王朝的字典里,每个政客几乎都呈现出一个特点,即“短暂”,包括秦始皇,包括吕不韦。
在中国古代的后宫中,嫔妃们对政治一般呈现出两种态度:一种为主动选择登上政治舞台,图谋使自己成为权力中心人物,比如吕后、武则天。另一种为自身并不想成为政治中心的人物,而是被迫陷入政治风暴中。比如嬴政的母亲赵姬。
赵姬作为吕不韦政治投资的筹码,为吕不韦成功上位的确立下了汉马功劳,但也为吕不韦下台埋下了隐患,更何况吕不韦还给自己加了点慢性毒药--嫪毐。
嫪毐对于吕不韦而言,只不过是赵姬的一个男宠,但对于赵姬而言,嫪毐几乎主宰了她的生活,是她最值得信任的生活伴侣和政治伴侣。赵姬不仅让嫪毐苟富贵,而且还让他干预朝政,这是吕不韦没有料到的。所谓失策,也正于此。
赵姬对嫪毐宠爱有加,赏赐无数,封其为长信候,甚至把整个太原郡都赐给了嫪毐,更要命的是染指政权,“事无大小,皆决于毐”,以致于嫪毐炮制出了一个自己的集团。也就是说,秦国政坛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正统嬴政集团、太后嫪毐集团、吕不韦集团。而在这三个集团中,吕不韦并不占优势。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嬴政加冠礼,按照秦法规定,秦王举行加冠礼之后,就可以收回太后、相国手中的权力,全面行使王权。嫪毐坐不住了,他率先发动了叛乱,假借秦王玉玺和太后玉玺调军,试图攻打秦王。
嬴政很快给予了回击,命吕不韦前往镇压,嫪毐战败,被活捉后施以车裂,并夷其三族,而且还杀了他与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同时把太后赵姬迁到雍地监管了起来,就连嫪毐的门客也被罚没家产迁往蜀地。
秦王这一系列的操作,处事果断、手腕强硬,这对于吕不韦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嫪毐集团的崛起与他有着脱不了干系,秦王容不下嫪毐集团,难道就能容下吕不韦集团与他分庭抗礼?这对于嬴政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嫪毐集团的覆灭已为吕不韦的死敲响了丧钟。
但嬴政并没有像对待嫪毐那样立马将吕不韦拿下,也没有像对待自己的母亲赵姬那样将其软禁,嬴政首先考虑的是,作为两臣老臣,如何处理他才是上策,因为他的影响力太大了。
秦王嬴政:气死人要偿命吗?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王朗,王朗竟当下被活活气死。嬴政给吕不韦的信也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且看这30个字: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意思很明了,其一,否定了吕不韦所有的功劳;其二,否定了自己与吕不韦的关系。这对于吕不韦来说是致命一击。
论功劳论能力,吕不韦都不在秦王之下。吕不韦在位期间,为秦国开疆拓土。
在靠近齐国的魏地设立东郡,让秦国和齐国变成了邻居,将六国一切为二,这让六国合纵抗秦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还施展外交手段,利用六国的矛盾为秦国谋福利,如他的门客甘罗游说赵王,轻松拿下赵国五城。
他还为秦国网罗人才立下了汗马功劳
。战国时期,有著名的四公子: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赵国平原君和魏国信陵君。他们争相养士,互相竞争。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自己手下的门客竟然没有四公子多,于是他自觉的加入了这场人才竞争。
《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其门下有三千食客,这些宾客还写了一本书,叫做《吕氏春秋》。这部书虽历来被称为“杂家”之作,但实际上,它吸收了先秦诸子百家的精华,称得上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
《吕氏春秋》编成后,吕不韦在咸阳城上悬挂此书,并重金悬赏,说如能有人改其中一字,便赏千金。事实上,天下哪有不能改一字的书,这分明就是吕不韦在作吗?
吕不韦如此张扬的为自己的大作打广告,进行自我炒作,显摆的就是自己的势力。那时嬴政还没有加冠,他的势力也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但他的确为秦国输送了人才,比如李斯便是其中一位,吕不韦下马后,李斯凭借《谏逐客书》一跃成为秦国的又一个丞相,再次改写了秦朝的历史。你就说吕不韦的影响力大不大吧?
而更让嬴政不能放心的是,吕不韦都解甲归田了,想返聘他为相的国家络绎不绝的上门,这是吕不韦不自知的表现。如若吕不韦真的去了其他国家为相,这对于嬴政来说是不能发生更是不能容忍的事情。
面对一个如此出类拔萃的人才,秦王嬴政有什么理由留下他呢?从对嫪毐集团的处理上,就能看出嬴政天生就是一个残酷无情的铁腕政治人物。秦王短短几十个字,就把吕不韦一生的功劳给轻轻的抹去了,并且把吕不韦与秦国,与秦王自己的缘份断得干干净净。
这对于吕不韦来说,秦王实际上已经砍了他的“头”了,他已被贬为庶人,已无铠甲护身,他的人生还能走多远,已经可以望到边了。
嬴政对于吕不韦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先把你的相位剥了,将你打发回食邑之地洛阳,再将你迁往蜀地,接下来只要你活着,我有的是办法对付你。
吕不韦读到秦王的信时,可能的心理上有这么几层变化,其一,气愤到吐血,怎么我一世的清明,竞得如此之下场,心有不甘。其二,一盆冷水寒彻骨,自觉人生走到了尽头。其三,尽管秦王剥夺了他的尊严,但自己总得留几分气节。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
对此,《史记·吕不韦列传》给出的答案是: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由于吕不韦是自杀而死,秦国并没有为其举行国葬。吕不韦的门客私下用民间的丧仪安葬了他,但即使如此,嬴政也不能容忍,重罚了吕不韦的门客。
凡是吕不韦的门客,不论参与吊丧与否一律流放。凡是像嫪毐、吕不韦这样操纵国家权力的人,罚他们家人一律为犯人。由此可见,嬴政是有多么憎恨吕不韦。
你说,吕不韦选择自尽,不是明智之举吗?总比像嫪毐一样遭受车裂之刑强,总比到最后被逼得无路可退痛苦挣扎而死要强。那么像吕不韦这样的辅佐重臣,有没有存活的可能性呢?也有。
吕不韦有存活的可能性吗?
在《雍正王朝》中,辅佐雍正登上帝王之位 的邬思道,他就是一个懂得进退的人。在雍正即位后选择了隐退,这就是一种智者之举。此举既打消了雍正的忧虑,不对君权造成威胁,又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机会。
吕不韦精于获得权力,但却不懂得什么时候要放弃权力。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行政环境 决定了中国的政治逐步走向中央集权的统治模式,由此产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国君成为唯一的最高统治者。
在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下,不管是谁,也不论你与国君是什么关系,你的权力都不可能长期超越君权。吕不韦的不自知就在于,长期越位侵占君权,且影响力巨大,秦王是看在眼里的。从父亲子楚即位,再到他十三岁继位以来的九年执政,吕不韦的才能和声望,他看得清清楚楚。
如若一味的纵容吕不韦,只会引火烧身,最终将自己沦为吕不韦案板上的鱼肉,任其宰割。特别是吕编撰的那本《吕氏春秋》,实际上就是吕治国蓝图的全面反映,这让嬴政如何放心得下?
如果吕不韦在秦王加冠之后,立即选择隐退江湖,从此不问世事,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他被剥相后,回到洛阳,整日闭门思过,再也不见外客,或许还可以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这么做,与其说是在秦王的逼迫之下自杀,倒不如说是自己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可惜呀,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商人还是没有占到优势,之后的商人更不好混了,士农工商排在老末。
-----
网友解答:
不管哪个时代,和聪明的人过招,是根本不需要太多废话的。秦始皇写给流放途中吕不韦的信,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个字,问了两个问题,但吕不韦一看就秒懂。
有些问题永远不能回答,有些事必须带进坟墓,只有让秦始皇放心了,吕不韦努力一生的积累才不会彻底灰飞烟灭。
所以当秦始皇对他发出灵魂之问的时候,吕不韦瞬间就醒悟过来,如梦方醒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份和处境。
既然没能提前全身而退,那此刻及时舍车保帅,是对大家都好的结果。
所以吕不韦看完信就饮鸩自尽,说明他比李斯更聪明一点,没有完全在功名利禄中迷失,忘了自己是谁。
秦始皇希望吕不韦永远闭嘴的事,其实是他自己的身世之谜;
秦始皇最不想看到的,是吕不韦与日俱增的势力与声望。
而这一切,都绕不开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吕不韦的一生,从飞黄腾达到死于非命,都和这个女人密不可分,真可谓“成也赵姬,败也赵姬”。
作为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吕不韦的一生,绝对称得上是功成名就。他两次跨界,从经商到政治,再到思想界,不仅干一行精一行,还在每一跨界中都成就斐然,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年轻时,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头脑活络,在各地之间低买高卖,富甲一方声名显赫。
吕不韦第一次跨界是在邯郸,发生在他第一次见到秦始皇的父亲赢异人之后。
那时苦逼的异人还在赵国当人质,生活不自由,经济很窘迫。但
眼光独到的吕不韦一见到异人,就认为他“奇货可居”
,回家后和他老爹围绕异人进行了一场旷世经典对话:
吕不韦:“种地最多有多大收益?”
吕父:“十倍。”
吕不韦:“做珠宝生意最多有多大收益?”
吕父:“百倍。”
吕不韦:“那皇帝背后的财团呢?”
吕父:“无数。”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战国策·秦五》
吕不韦用金钱开道,利用秦国内部的矛盾,纵横捭阖,不仅很快和赢异人称兄道弟,还成功拿下最受秦始皇的爷爷宠爱但没有继承人的华阳夫人。
赢异人是人质,前途未卜;华阳夫人没有继承人,也意味着没有未来。吕不韦正是死死拿捏住这两点,来回“贩卖焦虑”,使得连归国希望都十分渺茫的异人子楚竟然被立为王位继承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东风便是吕不韦最宠爱的侍妾赵姬。很快赵姬便在吕不韦的安排之下成了异人的宠爱。秦始皇便是在这双重的宠爱之下,出生在赵国。
秦始皇后来最忌讳的身世问题也在此埋下伏笔。
公元前250年,几经波折九死一生的赢异人在吕不韦帮助下逃回秦国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吕不韦居功至伟,被封为丞相,正式走入政界。只是苦尽甘来的异人只执政三年便撒手人寰,留下赵姬孤儿寡母。
刚刚十三岁的太子嬴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商人吕不韦通过这个叫赵姬的女人,步步为营,一点点走向权力中心,登上人生巅峰。
而吕不韦的失败隐患,也是从赵姬守寡开始一点点种下。因为当时秦王嬴政年纪还小,太后赵姬常常和吕不韦私通。
一边享受着相邦至高无上的权力,一边享受着“仲父”“隐秘的快乐”,此时的吕不韦开始膨胀了。
为了不输给“战国四公子”礼贤下士的声望,吕不韦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他还主持编写了一本号称一字千金的煌煌巨著《吕氏春秋》,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出吕不韦此时的野心已经爆棚:我老吕写的,堪比《春秋》。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长大后,赵太后仍
“淫(乱)不止”
。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便向赵姬献上嫪毐。
吕不韦过人之处在于,即使膨胀他也没有完全迷失,还是能够意识到危险。进献特殊人才嫪毐这件事情的初衷,他原本想有了替身,自己便全身而退了。但聪明一世的吕不韦,做梦也没想到,他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巨型炸弹!
没有了身份的顾虑,赵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贵为太后的赵姬对嫪毐爱不释手,他们还接连生下两个儿子。在太后的不断关照下,嫪毐获得了一路晋升,被封为长信侯,成功培植起来一股强大的势力,和嬴政、吕不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
纸终究包不住火,忍无可忍的嬴政正式出手了。
嫪毐被车裂,和太后的两个儿子被活活摔死,从这些霹雳手段上,可见嬴政的愤恨有多大,而他注定要成为千古一帝狠辣果决也可见一斑。
随着赵姬的丑事一点点被揭露,吕不韦的那点往事也昭然若揭。按照嬴政的指令吕不韦亲手剿灭赵姬嫪毐集团后,他自己内心又是怎么想的?
是面对昔日盟友灭亡时兔死狐悲的惶恐?还是心腹大患终于清除后的如释重负?或许二者兼而有之。
此时的吕不韦一定是极其矛盾的,他预感到了自己在劫难逃,但依然心怀一丝侥幸。毕竟,没有他吕不韦,就不可能有赢异人和嬴政的归秦执政,甚至从某种不可言传的意义上说,根本不可能有嬴政的存在。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後”。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史记》
嬴政几次想痛下杀手,但也是投鼠忌器。既是恩重如山的“仲父”,又有大批门客说情。杀嫪毐易,动吕不韦一时有点难。
这时,齐国一个愣头青的出现,给吕不韦之死烧了最旺盛的一把火。这个愣头青就是名垂青史的“亢直之士”、“敢谏之臣”茅焦。
嫪毐之乱平定后,秦始皇车裂嫪毐,扑杀两弟,并把母亲赵姬迁出咸阳,囚禁在雍棫阳宫。许多臣工认为嬴政对待母亲的处置既有悖孝道,又影响自己名声有损秦国形象,先后进谏。
嬴政大怒,他下令说:
“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
但谏臣依然前仆后继,被处死者达二十七人之多。
茅焦不顾生死,执意进谏,直至嬴政幡然醒悟纠正错误。
赵姬一回来,吕不韦日子就不好过了。寡妇门前是非多,况且还是两个有前科的人。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太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於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史记》
公元前249年,吕不韦因赵姬上位,位极人臣;公元前237年,吕不韦因赵姬被放逐,大势已去。
12年,在人的一生中正好是一轮,命运的这种轮回,让人惊奇。
而在这一轮回中,千古一帝秦始皇真正成长起来了。
他早已学会了用成熟的政治手段去处理混乱棘手的名誉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吕不韦留给我嬴政的痛苦与屈辱,让他自己料理干净,是为上策。
嬴政出手了,短短30个字的信,两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不亚于万箭穿心,字字都刺在吕不韦内心最隐秘的角落。而那个角落,正是吕不韦在秦国这一生命轮回中,最初的投资、最大的资本和最深的依靠。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史记》
你对我大秦有什么功劳?我们给你封地进爵?
你和我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我要叫你仲父?
吕不韦何其聪明,经商起家洞悉人心的他,怎能看不懂这三十个字的背后意思?我有什么功劳,你嬴政自己不清楚吗?你为什么叫我仲父,你嬴政自己不明白吗?
可是,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嬴政全盘否认和抹杀了,吕不韦敢说一个不字吗?事关嬴政的身世出身、帝王家里最深的秘密,吕不韦即使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还有一个潜在的意思,那些龌龊的事,你不提我不提,大家相互将就。现在我要提起来了,你明白我是什么意思。
吕不韦惨然一笑,如今的秦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亲热地叫着“仲父”的“政儿”了,他终究非池中之物碌碌之辈。是啊,
千古一帝秦始皇,怎么可以有龌龊的过往呢?怎么可以被人威胁呢?
吕不韦既悲凉又欣慰地上路了,他安心了,嬴政也就放心了。
两个聪明的人过招,无须多言。
被后世史学家尊为“商圣”的吕不韦,开创性地把政治当生意,用几代人的时间,跨越几个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下了一盘空前绝后的大棋。
吕不韦是成功的,但也是失败的,毕竟人不是棋子,人心也不是棋谱,终究无章可循。
-----
网友解答:
吕不韦通过一生努力,从一介商人成功逆袭为秦国重臣,不仅有功于秦国,更有功于秦始皇父子。然而,自秦始皇九年(前238年)“蕲年宫之变”后,吕不韦的处境却急转直下,最终因为秦始皇一封短短的书信,最终饮鸩自尽。那么,吕不韦为何因为一封短短三十字的信,就甘愿赴死呢?
吕不韦虽有功于秦始皇父子,但决定其命运的隐患已经埋下
吕不韦本为商人出身,后于邯郸见秦公子异人“奇货可居”,遂倾尽所有将异人扶上国君之位,而作为自己投资的回报,吕不韦先于秦庄襄王即位后被任命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后于秦始皇即位后被尊为相邦,称为“仲父”,地位一时无两。
对于曾在邯郸为质的异人来说,秦国的王位本与其无缘,正是在吕不韦的帮助之下,这才得以回国顺利即位,而如果不是吕不韦成功将异人扶上王位,那么秦始皇也根本不会有成为秦王的那一天。因此,
作为辅佐了秦庄襄王和秦始皇两任秦始皇的重臣,吕不韦即使无功于秦国,也绝对有功于秦始皇父子。
秦始皇即位之初,由于年仅12岁,因此朝政几乎全部掌握在吕不韦手中,而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又原本是吕不韦府上的姬妾。因此,
在秦始皇即位最初的几年,吕不韦不仅大权在握,而且长期霍乱宫闱,与赵姬时常私通。
后随着秦始皇的逐渐长大,吕不韦害怕自己与太后赵姬之间事发,这才费尽心思的将嫪毐引荐给赵姬,从而使得自己趁机脱身。嫪毐入宫之后,凭借着“极为出色的本钱”,很快便得到了赵姬的宠爱,而吕不韦则趁机抽身而退。
此后,嫪毐凭借着赵姬的宠信,开始逐步将触手从后宫伸向朝堂,赵姬以太后寝宫风水不好为由,与嫪毐搬至秦国旧都雍城居住。此后,嫪毐以雍城为据点,势力迅速扩大,不仅被封为长信侯,获封大片封地,而且宫中大小事务完全取决于他,其家中的童仆宾客更是多至数千人,就连投奔嫪毐求官求仕的宾客舍人也多达一千余人。
此时,吕不韦虽然已经成功从后宫抽身而退,但随着嫪毐的权势高涨和日渐嚣张,作为引荐人的吕不韦,其实已经相当于为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更何况,他与赵姬那一段丑闻,又岂能真的瞒天过海。
秦始皇亲政“蕲年宫之变”爆发,吕不韦此后处境日渐尴尬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极为嚣张的嫪毐在一次与大臣的酒宴上,想着自己与赵姬的关系,嫪毐竟然以秦始皇“假父”自居,并将该大臣训斥了一顿,结果却被此人直接在秦始皇面前告发,不仅说嫪毐并非宦官,且表示嫪毐与赵太后生有两个儿子。
此时的秦始皇已经21岁,闻听此事之后大怒,立即命人彻查此事,嫪毐得知消息后,则准备拼死一搏发动叛乱。秦始皇知道此时的嫪毐已经不可小觑,也生怕对方狗急跳墙,于是便宣布将在嫪毐和赵姬居住的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此举果然迷惑了嫪毐,嫪毐以为自己的罪行尚未暴露,再加上叛乱需要时间准备,于是便将叛乱的时间选定在了秦始皇举行冠礼之时。
由于秦始皇早已暗中布置妥当,因此嫪毐的叛乱并未掀起什么大的波澜便被迅速扑灭了,嫪毐最终被处以车裂,并曝尸示众、夷灭三族,嫪毐与赵姬所生的两个孩子也被处死,赵姬则被囚禁于雍城。
“蕲年宫之变”爆发之后,秦始皇本想趁机处死吕不韦,奈何大量宾客辩士为其说情,再加上吕不韦的确于秦国有功,于是最终只是罢免了他的相位,
并在将赵姬接回咸阳后,将其遣出京城,令其前往河南的封地、
在此时的吕不韦看来,自己虽然已被罢免,但也算是有惊无险,毕竟霍乱宫闱这种罪行,不被处死已经算是极为幸运了。而且,凭借着自己的功绩和多年来培植的势力,将来未必便没有东山再起之日,而山东列国更是认为吕不韦只是因为举荐嫪毐而获罪,因此拜访吕不韦的使者仍然络绎不绝,而吕不韦也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
只是,吕不韦怎么也没有想到,他虽然凭借多年培植的势力以及积攒的功劳,成功保住了性命,但同样由于这股庞大的势力,让秦始皇对其产生了更浓的杀意,毕竟对于秦始皇这样强势的君王来讲,是绝不允许吕不韦这样的权臣存在的。
一封信抹杀吕不韦功绩,自尽已是最好的选择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时的秦始皇想要亲政掌权,就必须清除吕不韦对朝廷的影响,曾经大权在握的吕不韦,无疑已经成为了秦始皇掌权的绊脚石。如今,吕不韦虽然被罢官免职,但却依然门庭若市,这岂能不让秦始皇忌惮?
事实上,此时秦始皇要杀吕不韦,与其霍乱宫闱和引荐嫪毐关系已经不大,最根本的原因已经变成了吕不韦对秦始皇权力的威胁
。不过,吕不韦毕竟有功于秦国,有功于秦始皇父子,因此要杀吕不韦,还需要一个能够堵住天下人之口的理由。
于是,秦始皇的一纸书信便从咸阳宫送到了吕不韦手中,信中写道,“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意思是说,你吕不韦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可以让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与秦国有什么血缘关系?竟然敢号称仲父。并命令其与家属迁居蜀地。
这封信看似只是对吕不韦行事作风的指责,但却堪称杀人诛心
。秦始皇寥寥数语,便等于将吕不韦对于秦国、对于秦始皇父子的功劳抹杀的干干净净,潜在台词就是,你不要再想着凭借曾经的功绩便能够安身立命了。
毫无疑问,吕不韦极为聪明,看到这封信之后,他便明白了自己已经难逃此劫,此时的他除了一死之外,已经别无他途可走。吕不韦很清楚,秦始皇此时不杀自己,除了自己的功劳之外,更是源于自己还没有足以致死的罪名,但同时也是给他一个保全家人,保全自己声誉的机会,如果真要让秦始皇狠下手来杀人,那么恐怕就不是他吕不韦一条命了。
既然已无其他路可走,吕不韦便也只能饮鸩自尽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吕不韦死后,秦始皇未再追究其任何责任,不但没有为难其家人和族人,甚至连已经迁徙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准许回到京城。
-----
网友解答:
历史上,弃商从政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够达到吕不韦这样的高度的人不多,吕不韦可谓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吕不韦是秦始皇嬴政的恩人,没有他嬴政就没有办法当上皇帝,统一六国。吕不韦,卫国人,早期是个商人,在市面上低价买取货物,囤积起来,然后高价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他天生慧眼,一眼就可以分辨出货物的好坏。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卓越的才能,识人用人方便尤为突出。异人是秦昭襄王的孙儿,非嫡非长,母亲还是个不受宠的妾室,在皇室既不被人重视更不受宠,从小就被爷爷秦昭襄王送到赵国当人质。吕不韦认为异人是个奇才,不可多得,认为他是一个好的“货物”,可以囤积起来,然后高价卖出,日后必有大的作为。所以布下周密的计划,帮助异人成为秦王。秦昭襄王去世后,安国君继位,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吕不韦便说通华阳夫人的姐姐,让她说服华阳夫人听从吕不韦的建议,收异人为养子,后来两个人相处下来,母子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异人改名为子楚。后来安国君去世之后,子楚顺利升级为秦王。相传,子楚的妻子原本是吕不韦的宠妾,但是子楚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便无法自拔,吕不韦便将送她给子楚,也就是后来的赵太后。
子楚继位后,吕不韦担任宰相,被封为文信侯,总管秦国的国政,国富力强,战斗力直线上升,而且也继续向外扩张,为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子楚仅仅在位三年便去世,嬴政继位,只有13岁,还不能亲政,吕不韦继续担任宰相,所有的政务都落到吕不韦身上,可以说他的权利更大了,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他的手里。
赵太后之前是吕不韦的宠妾,据传,子楚去世后,吕不韦与赵太后旧情复燃,但是嬴政一天天长大,吕不韦内心惧怕,所以给赵太后介绍了一个假的宦官名叫嫪毐,代替他与赵太后私通,嫪毐还自称是嬴政的“干爹”。而且还与太后私生了两个孩子,太后让嬴政给他封侯,赐封地。经过几年后,这家伙门下居然也有众多门客,在朝中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势力。秦始皇看到这种场面自然是特别生气的,他知道自己母亲的丑闻后,很快就把嫪毐一党全部清除。嫪毐被秦始皇处以极刑,车裂而死。吕不韦作为举荐人自然也脱不了干系,同时秦始皇已经长大,想要亲政,那么吕不韦就是最大的障碍。吕不韦门下宾客众多,而且手握军政大权,熟悉整个朝野的运行机制,而且吕不韦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错,也不可贸然剥夺他的权利。所以嬴政想要亲政的两个方法是,吕不韦有重大失误,犯下大错,顺理成章剥夺权利;二是吕不韦自己交出权利。经过嫪毐之事之后便将他革职,让他离开咸阳,回到自己的河南封地。这块封地本来是周天子的天下,后来被秦国消灭,就成了吕不韦的封地,此地非常富庶,确实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最可怕的是,吕不韦内心可能觉得,秦始皇只是一时生气,将他革职而已,秦国还是需要他的,相信过不了多久秦始皇就会让他官复原职。吕不韦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养门客的习惯,而且掌政多年,势力极大,回到封地后吕也不安分,联络大臣,就连其他六国的人也都派人跟他走动,他离开一年多以后,还有“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的话,他恰恰触碰了一个君王的最大底线。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练,秦国的实力增长,统一六国指日可待,秦始皇也内心也渐渐变得狠心起来,因为自己母亲的丑闻,本来就对吕不韦有很有恨意,吕不韦在回到自己的封地后还不收敛自己的锋芒,让秦始皇杀他的心更加坚定。
于是嬴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字数很少,大概30来字,大概的意思是:你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功劳,给你那么多封地还不够吗?你跟我有什么关系,自称是我仲父。你一家都搬到蜀地去住吧。吕不韦何其聪明,不可能不明白嬴政的意思,以前再大的功劳跟关系他都不在乎了,让他搬到蜀地去也就是客套话罢了,这封信的实际意思就是让他自杀。吕不韦怎么能不明白呢。
其实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为了震慑百姓,秦国的刑法十分严苛和残忍,实行连坐制和什伍制,吕不韦饮鸩酒自尽,也是保护家人的一种行为,按照秦始皇给他的信来看,秦始皇对他已经是一点信任都没有了,他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秦始皇除掉他只是时间长短的事儿罢了,与其让秦始皇对他忍无可忍的时候杀掉他,不如自己自尽,还可以保全家人。
其实我认为,吕不韦的一生是个传奇,从默默无闻的小商人,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多年掌握大权,秦国不断发展强大,对于秦国和秦始皇来说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奈何他被政治和权力蒙蔽了双眼,影响了他对整个政局的分析,而且在他与赵太后,嬴政的关系中没有处理妥当。嬴政作为一国之王内心是非常介意血统问题的,除掉吕不韦也是向世人证明他是皇室血统,不可侵犯。吕不韦还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权力太大,喧宾夺主,威胁到了秦始皇的地位,不懂得收敛锋芒。在他被革职,回到自己河南封地的时候,就应该有所察觉,但是他仍继续与大臣们联络,引起秦始皇的严重不满。如果他在自己的封地,懂得收敛,低调做人,让秦始皇放松警惕,可能还能保住性命,不至于让秦始皇铁了心要除掉他。
-----
网友解答:
杀人诛心,秦王嬴政虽然只是给吕不韦写了一句话,但却在不经意间把后者奋斗一生所做的努力、贡献,以及所秉承的理念全部否定了。吕不韦虽出身商人,但也算得上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自然明白,面对这种局面只有一条路可走。
我们先看看嬴政这句话的涵义: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竟然享受秦国封给你的食邑十万户;你跟秦王家族又有什么血缘关系?竟然敢号称仲父。你们全家都到蜀地去住吧!
即:你吕不韦,对秦国、对我本人都没立下什么功劳,凭啥敢享受眼前的荣华富贵?
那么,吕不韦真的没立下什么功劳吗?
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受传统道德观念影响极深的司马迁,对于吕不韦这位战国史上的风云人物几乎没什么好脸色,通篇充斥着负面评价。从这篇列传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对吕不韦形成如下脸谱化的印象:
毫无廉耻、唯利是图,为了攫取个人的荣华富贵,不惜使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比如他包藏祸心、把曾跟自己同居的女子送给嬴异人;后来自己身为相国,却与太后不清不楚,甚至还举荐了嫪毐入宫;
阴险狡诈、卑鄙的投机分子,为了攫取机会,不惜砸重金包装默默无闻的嬴异人,并买通华阳夫人,这些手段与儒家传统理念格格不入;
厚颜无耻、欺世盗名,组织大批文人编写《吕氏春秋》,给自己脸上贴金......
根据《吕不韦列传》来看,他就是个大忽悠,靠着坑蒙拐骗,把钱、权、地位、名声全部搞到手,对于传统士大夫而言,就是个政坛中的耻辱。
但我们如果抛开个人观念影响、以结果为导向的话,就会发现吕不韦其实挺有价值。
他是嬴政家的恩人。如果没有他,世上只有嬴异人、而没有嬴楚,更不会有嬴政。用“再生父母”来形容他对嬴异人父子的恩情,并不为过。
当初的嬴异人被塞往赵国当人质,“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物资不足、生活窘困,处境非常尴尬,以致于当时邯郸城内其他诸侯国的人质都看他的笑话。
要知道,秦国可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强国,堂堂王孙为啥如此窘迫?身份决定一切。嬴异人虽是秦昭襄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问题在于,他是庶出的,而且兄弟一共有20多人,在他前面的都有将近十个。按照常理而言,他以后不大可能在秦国政坛有太大的发展,秦王之位就更别想了。在秦、赵关系越来越僵的大势下,搞不好他分分钟成为肉票。
因此,不仅邯郸人不怎么待见他,即使秦国的自己人,也没把他当回事,这才出现了“居住困”的可怜待遇。
而当吕不韦出现后,不惜砸下血本改善嬴异人的生活,帮他在邯郸人质圈收买人心、营造舆论;替他在秦国打通华阳夫人的关系,使其由“嬴异人”变成了“嬴楚”,一步步把其推向了储君之位;帮他在千钧一发之际逃出邯郸、回到秦国......甚至还连嬴异人的对象都给安排好了,这才有了嬴政的出生。
因此,我们不管吕不韦而目的是什么,但他确确实实改变了嬴异人的人生轨迹,也客观上促成嬴政来到人世(并且几乎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他与嬴氏父子之间虽没有血缘关系,但提供的帮助却远远超过了血亲。
所以,嬴政说他“何亲於秦”,显然是不合适的。
我们在看吕不韦是否对秦国没有功劳。
《史记·吕不韦列传》基本讲的是八卦,但在《秦始皇本纪》中,嬴政亲政前的所有大事,几乎都有吕不韦的影子。
公元前250年嬴异人继位(即秦庄襄王);下一年,他立即回馈自己的恩人吕不韦,将其封为相国。紧接着,“东周君为诸侯谋伐秦,王使相国帅师讨灭之”,吕不韦率领秦军灭掉了东周君,立下了大功,随后被封为文信侯、食邑洛阳十万户。
公元前247年,嬴异人去世,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位,“国事皆委于文信侯,号称仲父。”即,接下来的八年内,秦国的大权是掌握在吕不韦之手的。
吕不韦大权在握后,有这么几个动作:“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他大肆收拢人才,积极为秦国吞并天下搭建人事班子,李斯进入历史舞台,蒙氏、王氏两大名将家族都受他重用。
而在这八年里吕不韦以及他举荐的人才,具体干了些啥?秦国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元年,晋阳反叛秦国,蒙骜前去摆平;
二年,麃公率军攻打卷邑(楚国领土),斩首三万人;
三年,蒙骜攻取韩国的十三个城邑,不久后前去攻打魏国的篸邑、有诡;
四年,拿下篸邑、有诡;
五年,蒙骜率军攻打魏国,一共夺下二十座城池;
六年,秦军逼退韩、魏、赵、卫、楚五国联军,其后反击卫国,逼迫对方退守野王;
七年,将军蒙骜在征战途中死去;
八年,嬴政的弟弟长安君成蟜反叛。
可见,这八年里,吕不韦举荐的将领蒙骜、麃公东征西讨,延续了秦昭襄王时期的强势扩张步伐;蒙、王两家,更是继承了白起的衣钵,成了后来嬴政一统天下的领军人物。
因此,说吕不韦“何功於秦”,显然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那么,嬴政为啥要“睁眼说瞎话”呢?他这纯粹是故意的,吕不韦在两方面触犯了禁忌。
其一,路线问题。吕不韦豢养食客三千人,大多来自东方各诸侯国。在吕不韦的命令下,这些人编成了《吕氏春秋》一书,“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馀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
这部巨著,包含了儒、墨、道、法等各家各派的思想,被后世称为“杂”家,这与秦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商鞅法家治国之道并不完全吻合,极有可能与上百年军功爵制体系下的既得利益集团产生了不和谐因素。后来在吕不韦死后,秦国人之所以大肆驱逐吕府门客,不仅仅只是因为利益的冲突,更有发展理念的考虑。
而对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的嬴政而言,显然很有必要对吕不韦“除其人,去其言”,首先对这个人进行否定,才能拨乱反正。
其二,权力问题。
关于嬴政为何写信给吕不韦,史书中是这样说的:“诸侯宾客使者相望於道,请文信侯”。吕不韦被赶回封地带了一年多,这期间,各诸侯国前来拜访的人员络绎不绝,“秦王恐其为变”,嬴政担心他反叛,于是来信一封加以逼迫。
担心吕不韦反叛,这几乎是子虚乌有。如果真的有这个担心,嬴政送给吕不韦的,就不可能是信件了。嬴政13岁开始,吕不韦开始专权;一直到八年后,他仍然没有还政的意思;然而,当面临嫪毐反叛这种可能危机政权大事的时候,我们几乎没看到吕不韦出力,何况这事还有他的责任。
专权,却没在关键时刻为主上分忧,吕不韦这是犯了封建时代臣子的大忌。在历朝历代的权臣中,说到对君主忠诚度以及立下的功劳,也许没人比得过霍光;但在霍光死后,他的全家却惨遭灭门。汉宣帝之所以如此残忍,正是由于不能容忍任何人长期染指本属于自己的最高权力。
因此,以上才是嬴政逼死吕不韦的原因。吕不韦本身并没有什么罪过,否则的话,嬴政不可能等了一年多才决心动手;吕不韦的最大罪过,就在于践踏了至高无上的封建王权(皇权)。
-----
网友解答:
吕不韦一代名相,晚年的时候被秦始皇活活逼死,也许他到死才明白,自己一辈子下的最大的一盘棋,最后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结束了!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的老爹赢异人在赵国娶赵姬的时候,赵姬那时已经怀孕,吕不韦和赵姬都隐瞒了怀孕这个事实,所以赢政其实是吕不韦的儿子,而他的这一生从最开始的为了自己的社会地位而努力到后来为了自己的儿子能成为秦王而努力!
投资潜力股,希望入主强秦
吕不韦当年投资赢异人只是发现了一个潜力股,想借他的身份改变自己商人的地位,所以他也不掩饰自己帮助异人的目的,他告诉异人,要光大他的门楣,异人也承诺如果成为秦国国君,必定与吕不韦共享秦国。
为了这个目的,吕不韦多方奔走,散尽千万家产,为异人赢得了华阳夫人的信任,让华阳夫人收他为养子,从20几个王孙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继承人的身份。
一个孕妇,改变所有初衷
如果说吕不韦作为一个商人,投资赢异人来换取回报,这是一个商人的本份,在商言商,绝不做赔本的买卖,但是当异人看上了吕不韦初怀有孕的小妾时,这一切的性质都变了,这就从一个利益交换到偷天换日了。吕不韦将自己的女人和未出生的孩子一起嫁给了异人,这自己的儿子成为了秦王孙的儿子,神不知道鬼不觉。
自从将自己的儿子变成了秦王孙的儿子后,他要让异人当秦王的目的就更强烈了,他为的不再是自己了,而了自己的儿子。
逃离赵国,抛妻弃子
3年后,赵国与秦军在长平展开生死之战,赵国完败,40万赵军投降,秦将白起坑杀40万降兵,此事在六国之间影响轩然大波,赵国决定要杀异人泄恨。吕不韦得知这一消息后,花重金买通看守,带着异人逃回秦国,在逃跑的途中遇到赵国的追兵,异人便狠心舍下了赵姬母子,自己独自逃回秦国了。
6年后,秦孝文王去世,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做了53年的太子,当了3天的大王也去世了,异人成了 秦国的国王,封吕不韦为丞相,同年从赵国救回了赵姬母子。
3年后,庄襄王赢异人去世,赢政继位。此时的赢政13岁,由于年龄小,不能亲政,所以由吕不韦代为处理朝政。此时的吕不韦名义上作为丞相、大王仲父在为秦始皇铺平道路,实行的强秦富国的政策,在天下人看来,或许他要的就是权倾天下,而实际上他所做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在铺平一切。
他付出了自己一辈子的心血,却不敢公诸于天下,天天守在自己的儿子身边,却不敢让自己的儿子知道有他这样的一个父亲,从来没有听到自己的孩子叫自己一声爹,这对于一个为孩子付出了一辈子 的父亲来讲,心里是多么大的煎熬,特别是当一个人的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更渴望儿孙绕膝,但是吕不韦却见儿不敢认。
秦始皇渐渐疏离,不再信任,让父爱寒心
秦始皇亲政后,便不再重用吕不韦,开始削弱他手中的权力,这对于一个一心为儿的父亲而言是多么令人伤心,特别是秦始皇的30字书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短短的三十个字,君何功于秦,君何亲于秦,这是从根本上否认了吕不韦做的一切,这让吕不韦为此付出了近30年心血的目标瞬间被全盘否认,这对于一个重臣来讲,是对能力的否认,对一个父亲来讲,是从亲情否认。
试想,一个父亲花了30年时间,将自己的孩子扶为一国之君,却在孩子亲政后被孩子一脚踢天,这样的打击,让吕不韦心如死灰,顷刻间选择了饮毒酒自杀。
当然,这对于一个吕不韦来讲,是从亲情上的打击,让他的心理防线被击溃了。
对于吕不韦是秦始皇生父这个传言,由来已久,只是由于庄襄王在世时进行滴血认清,并为能够证实吕不韦不是赢政生父这个疑惑,所以这个传言便一直存丰,而对于 这个上传言,秦始皇本人也是深知的,所以他杀吕不韦也是为了击碎这个传言,来保证自己王族血脉不受百姓诟病。
作为父亲,因为自己儿子将自己付出了一生结果进行全盘抹杀,作为儿子,为了大权独揽而不惜杀了于自己于秦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
网友解答:
吕不韦,这位可以说是成功商人的典范。别人都是通过低买高卖、囤积居奇,或通过信息差异,利用有形的或者无形的资源为工具获利,得利润50%就是一门很好的生意;获利100%的话这门生意就值得商人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利润达到了300%,那么他们就敢犯下任何罪行。而吕不韦玩得比较高端,人家通过投资秦国未来国君,用一个“奇货可居”的异人,封侯拜相,获利千百倍不止。虽然他最后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这笔生意他还是血赚的,起码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是卫国濮阳人,为姜子牙第23世孙。在战国末年,他在阳翟经商,时常往来于各地低买高卖,利用各国的地域差别,贩卖各地稀缺物资售卖,赚取高额差价。由于他为人诚信,广交朋友,又眼光奇准,善于发现,总能找到各国紧俏的货物,加上家族的资金支持,他很快在经商途中积累了巨额财富,成为了声名远扬的商人。
他与秦国公子异人的结识充满着传奇。
公元前267年,秦国悼太子死在魏国,二儿子安阳君被立为新的太子,这就是以后短命的孝文王。当时的秦国还不是以后的7国霸主,为了维护那脆弱的“和平”,各国之间派遣王族子嗣互为质子是惯例,秦国也不例外。在安阳君成为太子以后,预示着他以后就是国君,所以必须从他的二十多个儿子中挑选去各国为质。而母亲不受宠爱,本身才学又不算突出,排行又在中间的
异人
被选中,去往赵国做质子。但是,秦国三番五次地攻打赵国,占领了诸多城池,双方早已结下了死仇。来到赵国的异人也因此受到了很多刁难,连日常的开销都不足以应付,生活窘迫。
也就是在这时候,大商人吕不韦来到赵国邯郸做生意,偶然的一次机会,在街上遇到了郁郁不得志的异人,并相互结识成为了朋友。吕不韦对异人很看重,认为他
“奇货可居”,可以先投资,囤积居奇,以待往后“高价售出”。
他回去对他的父亲说:
“如今努力耕田劳作,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拥君建国则可泽被后世。我决定去做这笔买卖。\"
于是,他经过周密的计划思考后开始了行动。吕不韦先是找到了异人,用助他“光大门楣”为由,成功勾起了他的“雄心壮志”,献计让他认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为养母,然后又赠与他一大笔金子,给他生活和结交赵国官员所用。为此,因华阳夫人为楚人,异人还取了个“子楚”的名字,且许诺“
如果他日得登登王位,愿把秦国土地与你共享”。
接着吕不韦携带大量金钱去秦国,通过游说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得以见到了华阳夫人。吕不韦对华阳夫人说:“异人颇有贤能,在赵国结交了很多诸侯宾客。但他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把夫人看成亲母一般爱戴。”这使得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很是感动。
后来吕不韦又找到华阳夫人的姐姐,赠与了厚礼,让她也帮忙劝说华阳夫人,让她趁现在得宠趁早找一个养子相认,把养子捧成太子,方能保证她的地位不会随着“年老色衰”而下降。最终华阳夫人同意了这个互赢的建议,同意把异人认为继承人,并在安阳君方便的时候,先说了异人的贤能,后又委婉地提出了要求:
\"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
安阳君对华阳夫人宠爱异常,觉得她说得有理,就同意了这个请求,并且刻下玉符为证。
自此,异人的名声越来越大,吕不韦也成了异人的“老师”。回到邯郸后,吕不韦将异人接到了家中居住,并且开始谋划归国事宜。吕不韦有一个非常漂亮且善舞的姬妾赵氏,在一次筵席上出来为宾客献舞,异人也在场,并且喝了不少酒。此时的他已经有点春风得意的感觉,看见赵氏美貌异常,遂起了喜爱之心,直接站起来向吕不韦敬酒后,开口讨要赵氏。吕不韦心下大怒,刚想翻脸,但是想到为了异人付出如此之多,现在翻脸的话恐怕前功尽弃。于是就忍下了脾气,并忍疼将赵氏赐给了异人,这个赵氏就是往后鼎鼎大名的“
赵姬
”。
异人得到赵氏十个月(有史书记载是十二个月)后,生下一名男婴,名
政,
赵氏也因此被立为夫人,而这名男婴就是以后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57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一路打到了赵国国都邯郸,吕不韦与异人趁机花重金贿赂了守门官,得以逃回秦国军营,而赵姬和嬴政则继续藏在了赵国。回到秦国后,异人穿着楚人服装,以儿子之礼拜见了华阳夫人,并且以子楚自称,令得华阳夫人非常开心。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被立为了太子。赵国得到消息不久后,为了示好,也将赵姬和嬴政送回了秦国。
而安阳君在守孝一年后,才加冕三天就暴毙而亡,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子楚也因此得以快速地继承了王位,是为
秦庄襄王
。庄襄王尊养母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吕不韦也迎来了他收获的时刻:
公元前249年,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吕不韦家有奴仆万人,一举成为了秦国除王族外的第一豪富之家。
庄襄王也是一个短命的,继位后仅三年就病死了,留下了年轻的赵姬和太子嬴政。后在吕不韦和赢氏王族的支持下,13岁的太子嬴政继承了王位。但由于嬴政还年幼,所以要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
仲父
”,赵姬被尊为赵太后。从此吕不韦在秦国可以说是大权在握,朝中大小事情都是他“一言而决”,无有不从。
在此期间,他招揽了大批门客,为他著书,令他们将各自的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号称《吕氏春秋》。他还把这部书悬挂在城头,放出消息,若是能修改上面的一个字,就奖赏一千金,以示自己招揽贤才的决心。此举也令得吕不韦再次名声大噪,从者如云。
由于嬴政还年少,吕不韦经常出入宫闱,而赵太后以前又是吕不韦的姬妾,现在没有了约束,两人又死灰复燃,很快私通在了一起,常常私下相会,视秦国王室脸面于无物。嬴政虽年少,但是却很早慧,对于吕不韦与赵太后的龌龊事都知晓得清清楚楚。奈何自身还年少,手中没有掌握势力,无法与一手遮天的吕不韦和赵太后对抗,只能默默隐忍,记下仇恨,积蓄力量,等到正式加冕掌权的那一天,再跟他们好好算账。
随着时间的逝去,秦王政也慢慢长大,赵太后已经离不开吕不韦,依旧索求无度。吕不韦作为一名出色的商人、政治家,他对时机和危险是非常敏锐的,眼看着嬴政在秦王室的保护下长大成人,偶尔与他接触都能感觉到对方对他的恨意,恐怕到他正式掌权后,自己会有祸事降临。于是,吕不韦开始未雨绸缪。他先是找到了一个相貌英俊,男人能力又强大的人做门客,然后把这个人透露给了赵太后知道。赵姬果然为此人所吸引,向吕不韦索要,并且要求他想办法送到宫中给他,这个男人就是
嫪毐。
赵姬的要求正中吕不韦下怀,于是他假借送嫪毐进宫做太监,又买通了实施腐刑的人,只给嫪毐拔掉胡须、剃掉眉毛就让他进宫了。赵姬得到嫪毐后,欢喜异常,对他宠爱有加,大肆赏赐,两人经常在宫中厮混。吕不韦也因此得以脱离了赵太后。
嫪毐跟赵姬日久后,赵太后竟然怀孕了,为了隐瞒此事,他们以太后宫中风水不好为由,搬到了雍地的宫殿中居住,并在此生下了两个儿子。而嫪毐一直跟随左右,赵太后对他赏赐丰厚,帮助他完成了晋升,被封为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而嫪毐仗着赵太后的信任,长期经营雍城一带,广收门客数千人,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政治势力。使得秦王朝庭呈三足鼎立的态势,一方是秦王室,一方是吕不韦的势力,剩下的就是嫪毐的新势力。而嫪毐是吕不韦引进的,所以始终对他保持着尊敬,双方可谓天然的盟友。
随着赵太后的宠信越深,嫪毐越发嚣张跋扈起来,常常以嬴政的假父自居,吕不韦对此只是冷眼旁观。有一次酒后,居然公然训斥一位朝廷重臣:
“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
这位大臣很是恼怒,就找机会向秦王嬴政揭发了嫪毐和赵太后私通生子的事情。
此时的秦王政,已经21岁,表现出了非常强的理政能力,手中也掌握了很多势力。他对嫪毐与赵太后之事早已知晓,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下手,这次有人告发,正好被他所利用。于是,他开始筹划怎样剿灭嫪毐势力。
公元前238年,嬴政举行冠礼,他特意选择了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嫪毐情知与赵太后的事情已经败露,所以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带领门客与军队攻向蕲年宫。谁知叛乱才发动,叛军就被秦王政预先埋伏好的精兵给击溃了,嫪毐也被抓捕。不久后,秦王政亲自下令,
将嫪毐车裂而死,曝尸示众,并且诛其三族。同时还把母亲赵姬关进了雍城的萯阳宫;杀死了嫪毐与赵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
自此后,秦王嬴政以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洗,向天下昭告了他做主的时代已经到来。而随着嬴政举行冠礼,按照秦国规定,所有人必须还政于王,吕不韦这个丞相也一样。凭借着嬴政对他的仇恨,加上秦国有很多人在传言:嬴政乃是吕不韦的亲生儿子,并非是异人与赵姬所生,吕不韦想通过嬴政来控制秦国。
这些事情都给了秦王嬴政必须处置吕不韦的理由。
于是,在清理掉嫪毐不久后,嬴政直接免除了吕不韦的相位,并且把他谴出了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去。吕不韦知道大势已去,不能改变下,只好收拾家当,带着家人去了封地。他虽是没有了权势,但是他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又是一方巨富,麾下门客众多,交友广泛。因此他回到封地一年多后,各国的诸侯、巨富,很多都络绎不绝地前去慰问吕不韦,比以前做丞相时还要显得威势。
对于此,是秦王嬴政所不容忍的,几次三番想下令杀了吕不韦,但是又怕他影响力大,引起叛乱,国内动荡。此时见那么多人前去慰问他,又开始担心他勾连众人突然发起叛乱,祸害秦国,于是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意思就是说,你吕不韦对秦国有什么功劳,可以领河南封地,拥有十万户食邑;你与我嬴政有什么血亲,居然敢号称仲父?最后一句是将吕不韦与全家流放到了巴蜀之地。
吕不韦看到这封信后,终于明白,他与嬴政的关系已经无可挽回,且嬴政为了证明身世的清白,必然会找他清算,要不然嬴政是无法坐稳秦国国王的位置的。现在是流放巴蜀,如果不从的话,就是抗旨不遵,给了嬴政出兵的借口。而且现在嬴政大势已成,造反的话胜算不大,还会连累家属。吕不韦认为他是必死之人,为了保全家人,也为了自己免遭折磨,悍然在家中饮下毒酒而亡。
而秦王嬴政见吕不韦服毒酒自杀,遂将其大部分家产抄没,消减了封地。但却放过了他的家人,让他们从巴蜀回到河南,继续生活。
吕不韦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取死之道,一是与赵太后私通;二是他与秦王嬴政的关系解释不清。嬴政为了秦国的江山,必须除掉他,要不然流言蜚语很不利于他的统治。另外,对于秦始皇嬴政这般雄才伟略,千古一帝般的人物,对权力的看重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吕不韦势力如此之大,足以威胁他的统治地位,肯定是不能被容忍的。吕不韦的自杀,消除了嬴政对他的大半仇恨,虽然家产被抄没了,但家人却保住了,不失为一个英明的抉择,毕竟他已经到了不得不死的地步。
-----
网友解答:
吕不韦这个人很不简单,一生可谓风光无限,虽然最后黯然落幕,但因他创造的典故与词汇依然流传后世。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字千金\"\"奇货可居\"等等都是出自吕不韦,大名鼎鼎的《吕氏春秋》,更是集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精华于一体。
在政治上,吕不韦更是两代秦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的大功臣。
那么,如此优秀的吕不韦,又为何因为秦始皇一封只有短短30字的信而饮鸩自杀呢?故事说来话长,对吕不韦来说,说多了更是泪。
吕不韦是个成功的投资商人,一眼就看出了潜在的机会
吕不韦首先是个商人,商人是要投资的,投资的目的就是要获利。这个利是什么,就看他投资的是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利益了,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至于如何投资,向谁投资,就与他的眼光有关了。
而吕不韦恰恰是一个眼光独到而又善于投资之人。
作为战国末年最成功的商人,这个姜子牙的23代孙吕不韦,当年在赵国都城邯郸做生意时,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安国君嬴柱的儿子异人。
当时因为秦赵两国之间战争不断,作为人质的异人也因此被赵王迁怒,被拘禁在丛台之上,并由大夫公孙乾昼夜监守,情状看起来十分可怜。
不知道是不是异人身上真的出现了异象还是其它什么非常人之处,反正吕不韦是被其惊了,当时吕不韦说了这样一句话:此奇货可居。
既然吕不韦认为秦异人是奇货可居,那自然是要进行长期投资的。吕不韦是个成功的商人,经常在多国之间游走,不但结交了不少达官贵人,也对各国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吕不韦把对秦异人的投资点,就放在了安国君嬴柱最挚爱的姬妾华阳夫人身上了。
彼时的安国君嬴柱还是太子身份,一旦秦昭襄王去世,他就是秦国的接班人了,自然也会为自己立一个太子。但他最喜欢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子嗣,所以这个太子之位只能给别的姬妾生的儿子,而华阳夫人最多也就是在秦孝文王嬴柱选太子的时候参谋一下,谁让自己没有儿子呢,这是华阳夫人感觉不舒服的地方,但也是吕不韦的机会。
助异人送钱送姬妾,巧周旋,华阳夫人认嫡子
华阳夫人不是没有子嗣不能立太子吗?俺就送给你一个儿子,就看你要不要了。当然,首先得有人愿意给华阳夫人当儿子才行,而且还得是嬴柱的子嗣,否则那肯定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行不通的。
吕不韦办法很简单,也很好用。
先是对异人晓之以理,把他的处境与解决办法和盘端出,那就是让他做华阳夫人的干儿子,也就是嫡子的身份,毕竟华阳夫人本身没有子嗣,如果异人做了嫡子,那么按照安国君对华阳夫人的宠爱程度,异人当太子是大概率事件。
当然,秦异人也清楚自己的情况,他的亲生母亲夏姬并不讨安国君喜欢,这也是让他来赵国做人质的原因。
吕不韦的建议对他来说,无异于一个咸鱼翻身的好机会,自然是答应了。
当然,吕不韦也不是简单的嘴上功夫,对秦异人那是实实在在地,不但资助他金钱,更是将自己喜爱的女人,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赵姬献给了异人。
秦异人答应了,剩下的事情就做华阳夫人的工作了。这个难不倒吕不韦,他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和姐姐,终于见到了华阳夫人。按照一样的套路,很快就说服了华阳夫人。
这安国君对华阳夫人的好,还真不是盖的,听了她的枕头风以后,就同意把异人当做华阳夫人的嫡子,当然也就是秦国的继承人身份了,反正对安国君来说,异人本来就是自己的儿子。
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也算有了子嗣,不至于以后孤孤单单的没有人照顾。
异人回秦楚服认子,嬴政母子受磨难
这个时候,吕不韦的投资,算是成功了一半。为什么说是一半呢,因为现在的异人还在赵国做质子,因为秦赵两国战争不断,异人的生命安全的没有保障的,需要赶紧让其回秦国。
对安国君和华阳夫人来说,既然有了让异人做继承人的打算,就得赶快让他回国,免得夜长梦多出点什么意外,当然这项工作就交给了吕不韦。
吕不韦自然是尽心尽力地去说服赵王,说这个异人以后可能就是秦国的国君了,您现在让他回去了,还可以结个善缘,以后两国能够交好的。
本来嘛,吕不韦已经把工作做好了,异人也就等着被批准回国了。但这个时候秦昭襄王却发动了围困赵国邯郸的战役。这下子赵国就不乐意了,我这边准备放人,你那边却派兵打我,那不行,要杀了异人出口气。
情况危急,秦异人和吕不韦二人一合计,拿出大把的金子贿赂了城门的守卒,急急忙忙地逃到了秦军的大营里。
因为事发突然走得又急,倒是把赵姬和嬴政撇在了赵国。气在头上的赵国一看异人跑了,就想拿赵姬和她的儿子出气。好在赵姬的娘家也是富豪之家,想方设法把她们母子藏了起来,才躲过一劫。要不然,哪有后来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呢。
异人一回到秦国,就先去看望新认的母亲华阳夫人,而且还是穿着楚人的服饰,这让出身于楚国的华阳夫人很是感动,同时还把异人的名字改为子楚,那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继位,子楚承大业,吕不韦投资大放异彩
公元前251年,在位56年,时年75岁的秦昭襄王死了,此时已经53岁的安国君也终于从老太子熬成了秦王,也就是秦孝文王。
不久,因为发现子楚表现不错,的确有做君王的潜质,就把他立为太子。这个时候,赵国也把赵姬和嬴政送了回来。
至此,吕不韦的长期投资目标,完成了一大半。
有时候,还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这秦孝文王嬴柱在守孝期满一年后正式登基,谁知道刚刚三天就突然去世了。
新晋太子子楚,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秦王之位,是为秦庄襄王。
这下子,吕不韦的大胆投资,变成了超级版的跳跃式收获。这相当于一下子投资了前后两代秦王啊,放眼当时,谁有这样的眼光,谁又有这样的能力与魄力?
说实话,人的确是需要讲运气,但运气是什么?那就是你的眼光,你的投资价值。
投资价值显现,封侯拜相,吕不韦风头一时无两
这子楚继位以后,果然没有辜负华阳夫人和吕不韦的期望。华阳夫人成了华阳太后,而吕不韦呢,则被任命为丞相,封为文信侯,以洛阳为封地,食邑十万户。这下子吕不韦可大发了,抖起来的吕不韦,光家仆就上万人,可见其富足程度。
但又不巧的是,这个秦庄襄王子楚也是个短命鬼,刚刚当了三年秦王就死了,才35岁。
就这样,才13岁的嬴政,继承其父子楚的事业,当了秦王,但因为年纪太小,就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
旧情复燃祸乱宫闱,势力嚣张盖秦王
本来嘛,赵姬可以和秦庄襄王子楚亲亲爱爱过下去的,但秦庄襄王太短命了,这下子赵姬又成了孤寡女人,一个人的日子是很难熬的。
巧的是,这赵姬本来就是吕不韦的姬妾,没有了忌讳的二人,旧情复燃,就又勾搭在一起了。
这个时候的赵姬,正是虎狼之年,吕不韦招架不住啊。加上嬴政一天天地长大,这些事情如果让嬴政知道了,结果会很不妙的。
于是,吕不韦就想方设法脱身了。
如果只是吕不韦自己离开赵姬就算了,以后赵姬爱找谁找谁和他无关,这样本来挺好的。吕不韦这个人有些妖孽的是,他居然为赵姬找了个天赋异禀的男人,以假宦官的身份送到了赵姬那里,并且一下子就把赵姬迷得颠三倒四、魂不守舍的。
这个男人就是嫪毐,在《大秦赋》里面可是个吃重的角色。
本来嘛,赵姬和嫪毐玩玩也就算了,但二人玩大发了,赵姬怀上孩子,这下子就很难掩人耳目了。
但这难不倒赵姬,为了方便二人苟且,赵姬就以自己的寝宫风水不好为由,搬到了远离咸阳的雍城居住了,雍城可是秦国的旧都。
远离了咸阳,二人在雍城玩得不亦乐乎,而且越发大胆,连着生了两个儿子。
赵姬利用自己太后的身份,还把嫪毐封为长信侯,把山阳、太原等地都作为嫪毐的封地了。
不光如此,大小事赵姬都让嫪毐做主,只要他把自己伺候好就行了。这下子嫪毐老膨胀了,不但有数千的奴仆,而且还招来了许多食客,并对他们封官许愿,场面是越来越大了。
这个嫪毐不知低调,居然还以嬴政的假父自居。
这个时候的吕不韦在干嘛呢,他也没闲着。自己也养了许多门客,而且还著书立说,这就是《吕氏春秋》。
吕不韦还把《吕氏春秋》写在布上,张贴在咸阳的城墙上,让人找错,如果有人能删减一个字,就赏赐千金,当然没有一个人成功,这就是一字千金的来历。
这个时候的秦国,除了还没有亲政的嬴政,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嫪毐和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了,而是俨然有盖过正统力量嬴政的势头。
这让嬴政看在眼里,筹划在心里。
嬴政亲政除隐患,嫪毐叛乱不韦遭殃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嫪毐的做派被人告到了嬴政那里。而此时的嬴政,也到了亲政的年纪,本来就对此有看法的嬴政,立马下令严查,并且掌握了嫪毐和赵太后秽乱雍城的证据。
别看嬴政那个时候年轻,心思却很老到,就放出风声,将自己举办亲政冠礼仪式的地点定在了雍城的蕲年宫,就是赵太后和嫪毐居住的地方,实际上他是想借机除掉嫪毐。
在仪式举行前,担心自己罪行败露的嫪毐,盗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调兵遣将,伺机进行叛乱,意图杀掉嬴政。但对此嬴政本有预料,三千精兵早就在蕲年宫埋伏好了。
嫪毐叛军一到,就被伏兵杀了个一败涂地,被俘地嫪毐也落了个车裂灭三族的下场。嬴政的母亲赵姬也被幽禁了起来,她和嫪毐的两个儿子也被嬴政摔死。
至此,嫪毐集团彻底覆灭。剩下的,就是吕不韦集团了,因为嬴政已经知道嫪毐是吕不韦推荐安排的了,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呢?
撤职发配,还有要命的一封信,30个字,字字诛心
嬴政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而且处事非常果断狠辣。但吕不韦毕竟为他父子和秦国付出了很多,父子二人能当上秦国国君,吕不韦当居首功。而且,吕不韦当丞相期间还为秦国开疆拓土做了不少贡献。
但一码归一码,错就是错了,必须要惩罚。于是,吕不韦被罢去了丞相职务,发配到封地洛阳了。
吕不韦到了封地以后,其余六国得到了吕不韦被罢相以后,就争先恐后地派人去看望吕不韦,实际上也就是想让吕不韦为他们出力,毕竟,吕不韦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但这就让嬴政非常的不爽了,我让你去封地不杀你,就已经格外开恩了,你居然还不知进退,妄想去其它国家,这是要和我作对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就有了那封著名的30字信。信中嬴政是这样说的:\"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看来洛阳这个地方太好了,那就给我去蜀地吧,那里可是天府之国。于是,吕不韦一家人就又被发配到了蜀地。
那吕不韦为什么要自杀呢?因为嬴政并没有说要杀他啊,这就是吕不韦的与众不同之处了。
实际上,嬴政在心里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吕不韦,你对大秦有啥功劳啊?居然把河南封给你,还食邑十万户,你好意思吗?你和我大秦有啥亲密关系?居然敢号称仲父?
嬴政的这些话,实际上就是彻底与吕不韦切割的断交信,吕不韦你应该如何做,不用我嬴政教你了吧?
想通了里面的关节,骄傲了一辈子的吕不韦,唯有饮鸩自杀一条路可走了。
果不其然,吕不韦自杀以后,嬴政再也没有追究他的亲属,不像嫪毐那样三族皆灭。
而且,吕不韦和嫪毐死后,那些被迁徙到蜀地的嫪毐门客,也被允许回来了。
自古以来,在王权社会里,任何可能威胁到王权地位的人,都会被帝王们毫不留情地清除,无论你以前为这些帝王做了多少贡献。
不知进退,威胁到王权,这是吕不韦被迫自杀根本原因,一辈子再努力,再有成就,有些坎,是不能逾越的。
激流勇退,永远是善始善终的不二法门,但纵观数千年的历史,能这样做到的又有几人?
-----
网友解答: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全国统一前夕,当秦国同东方各诸侯国激战方酣之际,秦国内部统治阶级中间爆发了一场剧烈的斗争。
这场斗争不仅是地主阶级内部争夺对劳动人民统治权力的厮杀,而且它关系到统一后,采用什么方针、策略对全国实行统治的问题。斗争的结局,对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吕不韦怎样当上秦国的丞相?
公元前二五〇年,秦昭襄王死后,由太子柱继位,是为孝文王。昭襄王统治达五十六年之久,所以当孝文王登上王位的时候,已经是五十三岁的人了。早在继位以前,孝文王就奄奄一息,登上国王宝座刚刚三天,就离开人世。孝文王死后,太子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
庄襄王(公元前二四九年至前二四七年)在位时, 秦国军政大权均操在丞相(又称相国)吕不韦手中。日不韦原是卫国濮阳(河南濮阳西南)人,后在韩国经商,是“家累千金”的大商人(见《战国策·秦策五》。
这样一个人是怎样在秦国当上相国的呢?
原来,公元前二六五年(秦昭王四十二年)左右,当吕不韦经商来至赵国首都邯郸的时候,遇到了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昭王之孙,当时为安国君的秦太子柱(即后来的孝文王)之子。异人的兄弟有二十几个,他自己又非长子,其亲生母夏姬并不受宠,所以被秦王送至赵国来为\"质”。所谓“质”,就是诸侯国之间结盟时相互送的人质,他们虽系各国的公子、王孙,但其安危吉凶,则“托于不可知之国”,若本国一旦背约,质就立刻“身为粪土”(《战国策·秦策五》)。
所以,异人在赵境遇不佳“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史记·吕不韦列传》)这个落难王孙,归国的希望非常渺茫,继承王位的可能性根本没有,只有客死他乡的前途在等着他。
正在这时,大商人吕不韦在邯郸遇到公子异人,立刻看出“此奇货可居*(《史记·吕不韦列传》),用他可以做一笔一本万利的生意。于是决定在异人身上搞一次政治投机。
吕不韦决定这样做,是从对秦国的内部形势分析出发的:在
秦国,当时即将登上王位的太子柱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之弟被封为阳泉君,他们在秦国拥有相当大的权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华阳夫人虽位尊势隆,但自己却无子,在当时,“有承国之业”(《战国策·秦策五》)希望的,乃是太子柱的另一儿子子傒。
而子傒既不是华阳夫人所生之子,又不受到她的宠爱。这样,在太子柱以后,王位究由谁来继承,在秦国上家内部,还大有争夺的余地。
此时,正值战国末期,秦国最终消灭各国、统一中国的形势业已形成。因此,秦国内部争夺王位的斗争,实质上也是争夺未来的全国最高统治地位的一场斗争。
正当公子异人郁郁不得志的时刻,吕不韦来了。吕不韦对异人分析了秦国王室内部矛盾形势,并表示愿帮异人争取适嗣的地位,异人听后当然求之不得,对吕不韦感激零涕,顿首许诺:
若能取得秦国王位,“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史记·吕不韦列传》),一场政治交易拍板成交。
吕不韦先送给异人五百金,让他在邯郸广为结交,又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己携这些物品去秦进行活动。至秦后,他找到华阳夫人之弟阳泉君,对他说:
你们(指阳泉君和华阳夫人)已经犯下死罪难道还不知道吗? 你们一家现在均居高位,而子傒的门下却无贵者;你们家藏有无数珍宝、美女、骏马,这些都靠华阳夫人受宠,才保得住。然而,华阳夫人无子,子傒为适嗣,将来一旦子傒登上王位,恐怕你们的地位和生命都要发生危险了。
阳泉君听后,忙向吕不韦请教办法。吕不韦告诉他:
现在有异人在赵为质,“贤”且极想归秦,并愿为华阳夫人之子。华阳夫人若能将其认为己子,并设法立为适酮,将来由他来继承王位,这样“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指华阳夫人)无子而有子”(《战国策·秦策五》)。
对于华阳夫人来说,这样做就能永保权势:“
夫在则重尊,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也。
”(《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的游说果然打动阳泉君,阳泉君“入说王后(指华阳夫人)”(《战国策·秦策五》),华阳夫人听从吕不韦之计,愿认异人为子,并劝安国君以异人代替子傒为适嗣。
在此前后,异人在邯郸结交的宾客,都纷纷称赞异人。这样,安国君终于同意将异人立为适嗣,异人从赵归秦。当孝文王(即安国君、太子柱)死后,就由异人继承王位,是为庄襄王。
庄襄王上台后,按照原来的约定,就让吕不韦担任相国。这样,秦国内外大权就操在吕不韦手中了。
二、吕不韦当政时秦国的成就
公元前二四九年,庄襄王即位,吕不韦为相国,被封为“文信侯”,以蓝田(陕西蓝田县西)十二个县为其食邑(见《战国策·秦策》),后来又改封至三川郡的河南雒阳(洛阳附近)食邑十万户。
庄襄王在位三年即死去,接着便由庄襄王之子政继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但刚继位的秦始皇只有十三岁。吕不韦继续任相,并以“仲父”的身份辅政,所以一直到始皇九年,即公元前二三八年秦始皇二十二岁亲自执政以前,秦国的军政大权一直操在吕不韦的手中。他在秦国执政达十二年之久。
在吕不韦当政期间,秦国在对外的发展方面取得很重要的成就:
公元前二四九年(庄襄王元年)灭东周君。
原来,自公元前二五六年,秦昭王灭掉周王赧以后,挂名的周天子虽然不存在了,但还遗留下一个东周君。这个东周君又称周公。此周公并非周公旦之后,乃是周王室的另外一支:考烈王封其弟揭于王城(洛阳西宫)。是为周桓公,于威公,孙惠公,惠公徙居于巩(河南巩县),惠公之子武公,武公之子咎,称为东周君。
这时咎虽然在在巩不称“天子”,但总是周王室的残余。
在庄襄王元年,吕不韦便亲自率兵消灭了它,将其地并入秦国,令东周君迁往阳人(河南临安西)。从此,周王室最后的一支也被清除了。
同年,秦国派大将蒙骜率兵伐韩,取得通向东方的重要城市:成皋和荥阳,建立三川郡。成皋和荥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国取得它们,并设郡管理,不论在经济上和战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时秦的国界已接近魏的国都大梁。
公元前二四八年(庄襄王二年),秦国的蒙骜继续率兵向东进攻,先后取得魏国的高都、波,以及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公元前二四七年,秦又派大将王龁攻韩之上党,同时,蒙骜又率兵攻晋阳,并以狼孟等三十七城和太原、晋阳等地建立太原郡。
太原郡最初为赵国所建,公元前二五九年(秦昭王四十八年),秦将司马梗曾攻取太原。
次年,秦被魏、楚联军所败,太原复归赵。这一次秦在这里重建太原郡,表明形势发生根本变化,此地已牢固为秦所控制。
秦国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使魏、赵等国感到极大威胁,公元前二四七年,赵、魏、韩、楚、燕五国又一次联合起来,五国军队在魏信陵君无忌的率领下向秦进攻。秦军出兵迎击,大战于河外。由于秦军寡不敌众被联军打败,秦将蒙骜逃走,五国联军取得一次胜利。
从庄襄王死后至秦始皇八年(公元前二三九年)以前的这段时间内,秦的主攻目标仍是韩、赵、魏三国:公元前二四五年,秦攻取魏国的卷(河南原武城北),公元前二四四年又取得魏的噪、有诡。同年,秦将蒙骜率兵攻占韩国十三座城。
在秦军进攻面前,三晋已无力抵抗,公元前二四二年,秦又攻占魏的酸枣、长平、雍丘、山阳等二十城,并在这里设立东郡。次年(公元前二四一年),秦攻占魏的朝歌。魏有一个附庸小国——卫,也已被灭掉。秦将卫君角从濮阳迁至野王(河南沁阳),让他在那里继续维持着有名无实的君位。
秦国对卫君和东周君的处理方法,实际是一种“恩”“威”并施的统治策略,同过去一味以杀戮为能事的做法略有不同。
在秦国节节进逼的形势下,赵、楚、魏、韩、燕五国又一次联合起来。
公元前二四一年,五国之师在赵将庞焌的统率下,向秦国的蕞地进攻。
但此时五国联军已经不堪一击,遭秦反击后,只好移师东向,攻秦之举毫无所获,反而向齐进攻。秦国趁各国自相残杀之际,继续向三晋进攻,公元前二四O年攻取赵国的龙、孤、庆都和魏国的汲。
公元前二三八年,秦将杨端和又占领魏的首垣、蒲和衍氏。至此,秦国取得的土地,至少有十五个郡以上,占统一以后全国总郡数近二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在秦国的打击下,东方诸国被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再也联合不起来,只有在那里等待着被秦一个个地消灭。
三、吕不韦同秦王政矛盾的不可调和
虽然在公元前二二九年以公布《吕氏春秋》的方式,吕不韦才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公之于众,但在此之前,他在秦国施政,就已“杂”用各家的主张了。
如这一时期秦国继续鼓励耕战,实行严刑酷法,而又有时“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史记·秦本纪》),还第一次给一个亡国的国君一一东周君赐以阳人地,以“不绝其祀”(《史记·秦本纪》),拔卫后,又将卫君角安置于野王(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种“刑”、德”并用的作法, 很难说是“儒”还是“法”家的主张,它们正是战国末期各派思想互相渗透,百家合流的结果。而“怀柔”和“镇压”的两手并用政策,正是以后历代统治者认为最妥善的统治术。
它虽然与秦国历来的传统有矛盾,但是在秦国统治阶级内部并无根本分歧。所以在庄襄王统治时期(公元前二四九年至前二四七年),吕不韦能顺利地推行他的主张,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庄襄王死后,由他的儿子赢政(又称赵政)继位。公元前二四六年(秦王政元年),赢政即王位时年仅十三岁,不能亲政,吕不韦则以“仲父”的身份辅政,实际上,秦国的大权皆操在吕不韦一人手中,这时他的权势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但是秦王政一天天长大起来,他那种专权、独断和不愿倾听别人劝谏的性格当然也日益鲜明地表现出来。而长期以来习惯于独揽秦国政事的吕不韦却不愿政变这种状况。
总之,统治阶级中间固有的权势欲,埋下了吕不韦同秦王政势不两立冲突的种子。
公元前二三九年(秦王政八年),秦王赢政二十一岁。次年,在举行加冕礼以后他就要开始亲政。这时,吕不韦可能察觉出秦王嬴政对自己的潜在威胁,因此在这一年将《吕氏春秋》这部早已开始编纂的著作,公布于咸阳市门,并宣布:“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史记·吕不韦列传》)。
据说当时竟“无能增损者”(高诱《吕氏春秋序》),观《吕氏春秋》一书的内容和文字并非上乘,绝非无可增损,其所以当时无人改动,
其真实原因前人早就指出:“时人非不能也,盖惮相国畏其势耳。”(同上)因害怕吕不韦而无人敢改动《吕氏春秋》。
而这也正是吕不韦在此时公布此书的目的:他
不过是借此机会向秦王政示威,要他看看相国的势力究竟有多大。不仅如此,他公布《吕氏春秋》还为了要秦王嬴政从行动上到思想上都接受他的控制,在《吕氏春秋》全书的总序《序意》篇中,把这个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圈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
这里吕不韦把《吕氏春秋》同黄帝教导颛顼联系在一起,无异于明确告诉秦王政要象颛顼对待黄帝那样,接受吕不韦的教导。
为此,吕不韦甚至还可能有意散布出舆论,说秦王政是他亲生的儿子,他才是赢政真正的父亲。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要赢政亲政以后,依旧接受他的控制。
但是,秦王赢政恰恰不是吕不韦希望的那样的君主,从他以后的作为来看,秦王政专断而骄横的性格,是决不愿受制于人的。他不仅不能接受吕不韦的摆布,而且要“独制其民”,不能“与人共治之”(曹元首《六代论》)。
他不仅不能容忍象吕不韦这样热中权势的、以“仲父”自居的人,而且同儒家宣扬的“重民”思想根本格格不入,所以他对于《吕氏春秋》宣扬的观点,有很大一部分是抵触的;虽然他并不一定反对儒生——这从统一后秦始皇左右还有不少“皆诵法孔子”的“诸生”博士”(《史记·秦始皇本纪》)可以证明——但无论是谁妨碍他独断专行,都是他所不能允许的。
在这一点上,法家绝对的君主极权的主张,倒是颇合他的口味。
这样,秦王政二十二岁亲政以后,同吕不韦的矛盾公开爆发,乃是势所必然的了。
四、吕不韦同秦王政冲突的导火线——“宫闱秽事”
但这一冲突的爆发,其表面原因和导火线却是从“宫闱秽事”开始的。
据文献记载:
吕不韦早就和秦王政的母亲,即庄襄王的夫人私通。后来,秦王政年纪稍长,但太后仍“淫不止”,吕不韦怕被秦王政发觉,而另外找来“大阴人”嫪毒(牢哀)代替自己,“太后私与通,绝爱之”。嫪毒因此而得宠,“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毒”(《史记·吕不韦列传》)。
后嫪毒在秦国的权势竟发展到与吕不韦不相上下,以至国内人们常嫪氏、吕氏并提:“与嫪氏乎? 与吕氏乎?”(《战国策·魏策》“嫪毒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毒舍人千余人”(《史记·吕不韦列传》)。
当公元前二三八年(秦始皇九年),秦始皇二十二岁,在雍蕲年宫举行加冕礼时,嫪毒“矫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兵作乱,秦王政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率兵镇压。结果,嫪毒兵败,参与叛乱的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并车裂示众,灭其宗。
嫪毒家的舍人,轻者罚为鬼薪(从事官府杂役、手工业生产劳动以及其它各种重体力劳动等),并有夺爵迁蜀者四千余家。而嫪毒自己则流放至蜀。
因嫪毒事连吕不韦,次年,秦王政免去吕不韦相国职,后又令其迁蜀,事后,秦王政又给吕不韦一封短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显然这是暗示吕不韦你有何面目苟活世间?吕不韦知道自己难免一死,就选择了饮鸩自杀,也算是死得体面了。
吕不韦死后,有些门客为其送葬,秦王政又下令:
凡临丧者,原是三晋来秦之人一律逐出国;原为秦人者,禄至六百石以上免爵流放,五百石以下者,可不免爵,但不临丧者也要迁走。并申明:以后若有人做类似于嫪毒、吕不韦这样事的“籍其门”,并和此次事件作同样处理。秋天,又下令“复嫪毒舍人迁蜀者”(《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事件的真实原因决不是什么“宫闱秽事”秦王政所镇压的,以及参加嫪、吕一派活动的牵涉到数千人,说明这次斗争乃是以秦王政为首的一派势力,同嫪、吕为首的一派势力争夺统治权力的斗争。
结果,是以赢政的胜利而告终。从此,秦国就在赢政“独治其民”的方式统治之下,而《吕氏春秋》所设计的统治方案,则付诸东流。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
网友解答:
简单来说,此时的吕不韦已经没有太大的反抗能力了。
吕不韦是卫国人,对秦国影响极大,在他之前,也有一个卫国人对秦国影响很大,那就是商鞅。二人最后的结局都是被新任国君卸磨杀驴,不过商鞅反抗了一把,“
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
”,战败后被杀于郑黾池。吕不韦则是饮毒酒自杀而死。
为何吕不韦不像商鞅一样反抗一把呢?估计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不能,秦王政也防着他呢。
吕不韦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出色的商人之一,一眼看出异人是个奇货,并借之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的丞相,政治眼光非常老道。
异人是秦昭襄王太子
安国君二十余个儿子中的一个,非嫡非长,是个不受宠妾室所生的中子(
排行居中
),被爷爷安排到赵国当人质,至于秦昭襄王还记不记得自己有这个孙子,那可真不好说,因为异人在赵国的那几年,秦赵打得相当激烈。
吕不韦却看出异人的价值,秦昭襄王年迈,他一去世就是安国君继位,而安国君的宠妃兼夫人华阳夫人无子,把异人变成华阳夫人的儿子继承君位,则他就有不世奇功,政治地位将迅速上涨。
吕不韦为了这个计划付出了非常多,他先改善异人在邯郸的生活品质,获得异人的信任,接着异人
拿着吕不韦给的钱,在邯郸结交宾客;吕不韦则带着大量的珠宝去秦国疏通关系。
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表达了自己让华阳夫人收个养子的建议,聪明的华阳夫人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对异人还有疑虑。
接下来吕不韦的工作就是消除华阳夫人的疑虑,让她对异人的印象越来越好,同时疏通关系让异人回国。
异人回到秦国后,认华阳夫人为母,改名子楚(华阳夫人是楚人)。
六年后,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在位三天去世,子楚直接升级秦王,赵国为了跟秦国讲和,派人护送子楚留在秦国的老婆孩子,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和赵太后。
赵太后还是吕不韦送给子楚的,算是当初改善生活那个步骤,而秦始皇是不是吕不韦儿子这个千古谜题,这没法解释,避开不谈。
子楚继位后,
吕不韦担任宰相,
封
文信侯,总览秦国国政,秦国的国力继续上升,向东持续扩张,继续为秦灭六国打基础。
子楚在位
三年去世,年仅
十三岁的秦王政继位,年轻的秦王尚不能亲政,吕不韦处理国政的权力应该说是更大了,秦国仍然在向前走,但国内的政治局势却不再平稳。
在子楚去世后,吕不韦跟赵太后两人旧情复燃,不过后来吕不韦看秦王政一天天长大,怕了,给赵太后
介绍了个假宦官嫪毐。
嫪毐不但与皇太后私生二子,还涉嫌叛乱,被秦王政直接搞掉。
消灭嫪毐集团,吕不韦也是出了力的,但这时候的吕不韦,权势过于大了,对于刚刚秦政而想把政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的秦王政而言,他同样是要搞掉的对象。
我们不清楚秦王政是怎么消除吕不韦势力的,根据《史记》记载,似乎秦王政一下令,吕不韦就乖乖地离开了咸阳,很难想象他是个这么乖巧的人,难道是他觉得自己于秦王有功,可以像当年的魏冉一样安享晚年?
吕不韦离开咸阳,前往封地河南,这是原来周天子的地盘,被秦国灭了,成了吕不韦的封地,非常富庶,如果在这里养老,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可秦王政不想让吕不韦养老,因为他的威胁太大了。
早在执政时期,吕不韦就有养门客的习惯,他又掌权多年,以至于他离开一年多,“
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
”
秦王政狐疑了,这老家伙不会想造反吧,干脆弄死他算了,于是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
吕不韦收到信后,觉得自己就算去蜀地也是个死,干脆自我了断,喝毒酒算了。
吕不韦当时就在封地,如果以封地起兵自然可以,但秦王政不可能没有防备,吕不韦造反的结果无非就算商鞅2.0,搞不好车裂也一块上了,想想还是留个全尸吧。
-----
网友解答:
有些事,不上秤没四两重,一旦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秦始皇的信虽短却字字诛心,吕不韦惟有选择自尽才最体面,不然他将会更惨。
秦始皇写给吕不韦的信中,问了吕不韦两个问题。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这两个问题,每一个都充满杀机,吕不韦是聪明人,他当然明白秦始皇是什么意思,更明白这两个问题背后代表的含义。
吕不韦对秦国有没有功劳?坦白来说,他可居不世之功。
当初,他靠着眼光独到,看出秦异人(秦始皇他爹)“奇货可居”,因此就不计成本,在秦异人身上押上了高额筹码。
而当时的秦异人是个什么状态呢?经济窘迫,生活不自由,要多落魄有多落魄。
但吕不韦却看到了机会,不仅对其大撒金钱,并用金钱开路,帮助异人疏通了与华阳夫人的关系。
同时,靠着“贩卖焦虑”,让渴望回国的秦异人,与担心无子嗣未来没保障的华阳夫人,拉到了同一阵营。
最终,又历经千辛万苦,帮助秦异人回国登上王位。
可以说,秦异人能成为秦王,离不开吕不韦,如果当初没有吕不韦的出手相助,秦异人不仅无法回国,更别谈什么继承王位了。
没有了秦异人继承王位,自然也不会有嬴政的将来了。
并且,在吕不韦担任相邦期间,他为秦国的发展,同样也做出了很多贡献。
在嬴政他爹秦异人登基时,秦国已经成了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秦异人的爷爷秦昭襄王连年的征战,导致秦国内部民生凋敝,各种农业生产几乎停滞,所有的一切都在为战争服务。
因此,在秦异人继位后,秦国虽说依然号称头号大国,但实际上,已经有走下坡路的趋势。
而在这种局势下,吕不韦被委任为丞相,他的一系列政策,给秦国带来了回血的机会。
吕不韦颁布了什么政策呢?很简单,就是“无为而治,抚民为静”。
众所周知,秦国自打立国开始,就奉行“铁血”两个字,尤其是商鞅变法之后,这种“铁血”氛围被进一步强化。
毕竟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以杀敌来换取爵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上下,都处于一种极为“亢奋”的状态。
百姓们除了玩命儿种地,就是盼望出去打仗,因为只有打仗,才有机会立功。
但这种状态,到秦昭襄王死之后,就体现出了巨大弊端,百姓们因为连年的战争苦不堪言,同时秦国民生方面的发展也几乎停滞。
当时的秦国,就像一台连续高速运转了上百年的机器,虽说还能运行,但各种矛盾和毛病已经暴露无疑,再不休整,恐就崩溃。
而吕不韦上任后采取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字,不折腾。
他降低了税收,同时颁布措施,让国家上层不再过多干涉民间事务,促使民间用自发的动力来创造财富。
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汉朝时的“文景之治”,总之,通过该方式,秦国z之前被透支的国力,得到慢慢恢复,而经济也得到了快速补充。
除此之外,在嬴政亲政的前九年,吕不韦一手主持了秦国的对外战争,并且,机会都取得了胜利,沉重打击了各国的军事力量。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国得以在濮阳建立东郡,东郡的建立,不仅割断了楚国与北方各国的联系,同时也让秦国建立起横贯东西,且直抵齐国的军事走廊,这样一来,秦国就达到了北震三晋、南压荆楚、东联齐国的战略目的。
可以说,东郡就好比一把锋利的刀剑,直插在六国中央,借助于此,秦国能对任何国家直接发动攻击。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后来的秦始皇能发动灭六国之战,也是吕不韦的这种政策,为其攒下了殷实的家底。
所以说,吕不韦对秦国,确实有不世之功。
但秦始皇写给吕不韦的信中,全面否定了吕不韦的功劳和付出,他难道不知道吕不韦曾经为秦国做出的贡献吗?
秦始皇当然知道吕不韦的功劳,扶持秦异人登基,教导嬴政长大,任职期间对外战争节节胜利,国家内部政务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些嬴政都十分清楚。
而嬴政之所以会全盘否定吕不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和嫪毐集团的覆灭有关。
嫪毐是吕不韦送给赵姬的男宠,吕不韦最开始的想法,是想让自己从赵姬这里脱离出来,以免引祸上身,毕竟嬴政在一天天长大。
从这一点来看,说明吕不韦还是有危机意识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赵姬对嫪毐陷得太深,不仅对他宠爱有加,并且赏赐无数,封其为长信侯,又把整个太原郡都赐给了嫪毐,更要命的是,赵姬还让嫪毐染指政权。
史料记载,当时的赵姬,“事无大小,皆决于毐”。
在这种情况下,嫪毐的野心与日俱增,而到了嬴政加冠礼时,嫪毐坐不住了,因为按照秦法规定,一旦嬴政举行加冠礼,那么就可以收回太后,全面行使王权。
这对于嫪毐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他出于不愿放弃手中权力的想法,率先发动叛乱,假借秦王玉玺和太后玉玺,调军攻打秦王。
其实在嫪毐叛乱之初,嬴政并没有对吕不韦有太多猜疑,甚至他还任命吕不韦担任评判嫪毐的统帅。
而事情坏就坏在,嫪毐被活捉了。
如果嫪毐战死,那么吕不韦也许还能在朝堂上稳稳当当好几年,但被活捉的嫪毐,回来之后必定接受了严格细致的审讯。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嫪毐供出了当初吕不韦是如何费尽心机,将他这个假宦官送进太后宫内,以供赵姬取乐的细节。
而这问题的性质就严重了,吕不韦虽说治国安邦有功,但为了一己之私,弄虚作假欺瞒国君,并送男宠献媚太后,导致祸乱后宫的罪名是没跑了。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嬴政必定会认为,如果没有吕不韦送嫪毐进宫,那么就不会有这次嫪毐叛乱。
也就是说,吕不韦对嫪毐的这次叛乱难辞其咎。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这个人做事一向以“严酷”闻名,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他为“刚毅戾深”,意思就是性格刚毅,做事暴戾,虽说有一定抹黑成分,但基本上也八九不离十。
这样的秦始皇,怎么能放过吕不韦呢?
不过,在嫪毐事件后,秦始皇并没有对吕不韦马上下手,而只是将嫪毐车裂,并诛其三族,为什么不对吕不韦下手呢?
很简单,吕不韦当时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
史载,在秦始皇释放出要惩治吕不韦的信号后,大批的宾客名士都前来为吕不韦说情,而秦始皇虽说独断,但也不能不考虑这种情况。
因此,他最终仅仅是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让其回洛阳封邑养老。
这个处理结果,对于当时的吕不韦来说,可以说是给他了天大的面子,最起码算是保全性命,并平安着陆了。
但这并不代表秦始皇就对吕不韦没有怨恨,而吕不韦在回洛阳的发生的事情,最终让秦始皇彻底爆发。
回到洛阳后,吕不韦迅速成为了六国政界关注的焦点,毕竟大家都知道,秦国是在他的手里变得日渐强盛,而今这么一个难得的人才卸任,必然就成了六国的抢手货。
一时间,六国前去拜访吕不韦的使者络绎不绝,这些使者,无一例外地提出,请吕不韦出任本国丞相。
而六国争抢吕不韦的消息,不出意外地传到了嬴政的耳朵里。
本身,吕不韦能保全性命,就已经是秦始皇宽大处理了,秦始皇自始至终对吕不韦仍有怨恨,而今,又要担心吕不韦会不会被他国所用,会不会成为秦国将来的对手。
于是,秦始皇决定,再给吕不韦一次惩处。
他写了一封信,信中用严厉的措辞去责备吕不韦,他问道,你吕不韦对秦国有什么功劳?能受封洛阳食邑十万户?你又和我有什么亲缘,值得号称“仲父”?
最后,秦始皇通知吕不韦,让他不要再洛阳了,带着家人迁徙到蜀地去吧。
蜀地,在当时属于流放罪犯的地方,对此,吕不韦心痛不已,他二十多年来呕心沥血,为嬴政父子上位,也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许许多多工作,但却被秦始皇嬴政一句话全盘抹杀。
心痛倒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吕不韦知道,以嬴政的性格,即便是自己迁徙到蜀地,嬴政也不会对此善罢甘休,或许自己也会像嫪毐那样,在残酷的刑罚中屈辱的死去。
这一点,让曾经位极人臣的吕不韦,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而这还不算完,自己的家人,也有可能因为自己受到牵连。
考虑至此,吕不韦惟有饮鸠自尽,才能让自己死后不受辱,才能保全家人。
就这样,吕不韦用自尽的方式,把权力平稳地交给了一手带大的嬴政,而他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此谢幕离场。
那么,吕不韦这般凄惨的收场,究竟错在哪里呢?
首先,他亲手培养了秦国的不稳定因素“嫪毐集团”
嫪毐能平步青云,不是他有什么才干,其身居高位,完全是靠着吕不韦的安排,而在后期,嫪毐集团已经成了秦国内部一个极为不稳定的因素。
当初,嫪毐势大后,六国中就有人提出,联络和支持嫪毐集团,让其与强悍的吕不韦争权夺利,如此一来,就可以扰乱秦国内政,让秦国陷入内耗之中。
并且,已经有诸侯国针对这一政策开始行动,当时秦国攻打魏国,魏国的谋臣就提出,与其战后失败割地给秦国,倒不如在未开战前就主动割地。
为什么呢?因为战败后割地,那就是吕不韦用兵的功劳,而战前联系嫪毐,通过他割地,那功劳就成了嫪毐的,这样一来,就能够从侧面引起吕不韦集团和嫪毐集团的矛盾。
这就说明,当时在秦国的朝堂上,嫪毐集团和吕不韦集团的争权夺利,已经到了公开化和白热化的程度,甚至已经让六国利用这种矛盾,来从中渔翁得利。
而这种局势,根源还是吕不韦一手造成的,如果他没有向赵姬进献嫪毐,哪里会有这种事情?
因此,嬴政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嫪毐集团肯定要诛灭,而给秦国制造这种危机的“罪魁祸首”吕不韦,同样也逃脱不了被制裁的命运。
其次,嬴政与吕不韦之间的权力博弈
吕不韦确实对秦国贡献很大,也因此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却不懂得该何时离开权力,而正是因为他长时间占据本应是嬴政的权力,才造成了他凄惨的收场。
虽说,吕不韦以嬴政的“仲父”自居,并且事实上他也的确是嬴政父母之外最亲近的人,但这一切,在嬴政心里却是另一个样子。
嬴政认为,吕不韦这是挟权自重,尤其是在他亲政之后,发现吕不韦的权力,已经将自己君王的权力压缩至可怜无几。
在这种情况下,嬴政如何树立自己的权威?他可不愿意当一个吉祥物摆设。
如果在这个时候,也就是嬴政刚亲政时,吕不韦能及时隐退,交权放手,那么他有很大可能会平稳落地,安度晚年,但是他没有。
并且,在他被嬴政勒令回到洛阳后,要是他能隐居乡里不问世事,也不至于落个如此下场,但是他依然没有。
我们可以相信,吕不韦即便是见了六国使者,未必会答应他们出山,但他答应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旦见面,就已经错了。
正是因为他与敌国使者见面这种不检点的做法,成功激发了嬴政对他的怨恨。
所以,嬴政才会给他下最后通牒,用短短30个字,不仅否定了吕不韦的一切,更抹灭了他对吕不韦仅有的情分,而吕不韦也是看明白了这一点,同时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这才选择了自尽。
-----
------------------
推荐阅读:
农村自建房阳台外飘1.5米,现在二楼墙体开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该如何修复?
一般都认为盘古开天地是神话的开始,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