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他真的去当和尚了吗?
顺治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他真的去当和尚了吗?
-----
网友解答:
-----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只活了二十四年,可是,他的经历却是非常曲折而丰富的,是清朝皇帝中很有故事的一位帝王。
福临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清军入关后迁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
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他的亲生母亲是清朝著名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福临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在盛京(沈阳)笃恭殿即位,称年号为顺治。
顺治皇帝(剧照)
福临是幸运的,他本来没有继位的资格,但在皇太极驾崩后,却因为满清皇族中两派力量的争斗而侥幸得以继位。
当时,在继位争斗中,一派是以福临的叔父、睿亲王多尔衮为代表的实力派,另一派是以皇太极的长子、肃武亲王爱新觉罗·豪格为代表的先皇嫡系派,两派争斗激烈,难分胜负,为了避免清朝皇室内耗,最终,六岁的福临被推为继位皇帝,多尔衮为摄政王。
福临又是不幸的,他的婚姻使他很不满意,对别人硬是让他聘娶的皇后非常反感,而他所钟情的妃子却很快死了。
福临的第一位皇后是他生母的娘家侄女、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福临的这位皇后是由多尔衮为他选定和安排迎娶的,他对她一直很厌烦,因而,不久,福临便将其废去皇后位,降为侧妃;福临的第二位皇后虽然温柔贤惠,地位也很高贵,她是镇国公绰尔济的女儿、孝庄文皇后的侄孙女博尔济吉特氏,但是,福临对她根本一点爱意也没有,一直不喜欢她,要不是因为有孝庄皇后庇护,加上这第二位皇后很能委屈圆通,恐怕也会被福临废了。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福临所宠爱、钟情的是董鄂妃,他对董鄂妃一见钟情。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之女,自幼天资聪慧,好读史书,她年少时即受到江南汉文化的影响和熏染,风韵温柔、娴静优美,善解人意,悟性极高,很得福临的宠爱,只可惜,他年仅22岁便香消玉殒了。此前,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福临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非常罕见。十二月初六日,福临还专门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
福临对董鄂妃如此重视,足见他对董氏的无比钟爱,而董鄂妃的早逝,给福临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这是福临后来走向信佛之路的重要原因。
董鄂妃画像
福临自幼在孝庄皇后的培养下,加上因有满人的尚武精神的影响,他有一种好胜性格和桀骜不逊的心态。
因而,他虽冲龄嗣统,掌控不了朝权,朝中有多尔衮、豪格等把持朝政;后宫,有他母亲孝庄皇后的督促和教育,但他有一种反抗心理,对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等一直有逆反心理。他颇有主见,敢作敢为,经常顺着自己的爱好做事,是一位不愿听权臣摆布的年轻皇帝。
福临的这种好胜、执着和傲气是他后来坚持礼佛、信佛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外出狩猎的摄政王多尔衮在喀喇城突然逝世,这使得顺治帝福临得到了提前亲政的机会。福临亲政后,在孝庄太后的支持下,他逐渐控制了朝局,并不久即能乾纲独断,他虽然亲政时才十四岁,但却干了不少大事。
顺治皇帝画像
亲政时的福临,很想有一番大作为,而且,他在皇位上也干得不错。
多尔衮的病逝使顺治帝摆脱了被压制的地位,他再也不想当傀儡皇帝了。
而他亲政不久所干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对多尔衮进行清算。
他不惧朝臣的反对,削除多尔衮的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并籍没其家财,对他的这位原来的“皇父摄政王”进行大肆报复。而此举大大加强了福临掌控朝权的气势,对他往后的施政措施带来了重要影响。
为了强化皇权专制,顺治帝还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并采取措施,停止了满清贵族的圈地行为。此外,他还放宽“逃人法”,
他试图通过对一系列政治措施的改革来缓和满汉的民族矛盾。
他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想采取更多汉人的管理方式来治理朝政,但是,当时满清贵族刚刚入关,他们对汉人的警惕心态和防备措施非常强,顺治帝身边尚缺乏能赞同吸取汉人管理方式的重臣,因而,福临的管理革新并不顺利,这让他感到很苦恼。
顺治九年(1652年)二月,
顺治帝着力改变朝中的政治结构,通过改变人事来加强君主的集权统治。
他加封郑亲王济尔哈朗为叔和硕郑亲王;一个月后,他取消了诸王、贝勒、贝子管理六部事务的权力; 四月,顺治帝采纳了礼部的建议,规定皇帝一月三朝,而春秋两季各举行一次经筵,并设置宗人府官员。
他重新制定了一系列新礼制,将治政活动纳入了礼制之中,强化统治秩序,这实际上是将治政机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汉化“。
他还为满人的每旗设置宗学,让未受封的宗室之子十岁以上均可入学,以加强对满族子弟进行包括汉文化科目在内的新教育。
顺治十年(1653年)正月,顺治帝下令对仅有满臣奏事的上奏程序进行改革,规定此后凡章奏,令满汉侍郎、卿以上官员会同奏进,这是清王朝重用汉臣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
顺治帝因其年轻时受汉文化的影响,他当亲政后,很重视对历史上汉族皇帝的治政经验进行探研,他在汉臣的指引下,认真阅读《资治通鉴》,他曾向朝中大臣询问,要求从汉高祖、汉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等皇帝中选出最杰出的帝王,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对福临说唐太宗最优,而福临却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很出色,他的各种立法能利于后世。其实,
福临是以此来表明,入住中原的清廷,将延循明朝制度和管理措施。
福临的这一主张非常重要,大大有助于化解汉臣与满臣、汉人与入关后的满人的矛盾关系,而且,使清王朝能具有承继”法统“的合理理由。
此外,顺治帝还赐太常卿汤若望号为“通玄教师”,接受汤若望的一些积极建议,并开阔了眼界。此后,虽遇陈名夏案发生,陈被指责为汉臣“南党“首领,勾结朋党,擅权乱政,因而有二十八名汉官遭到训斥,但是,顺治帝并没有以此来限制汉臣,他随后即增置内三院汉大学士,每院各二人。同时,他设立十三衙门,并下旨严禁宦官干政,规定所设太监品级不得超过四品。还有,顺治帝还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笼络汉臣,拉近与汉臣的距离,比如,他令清太宗皇太极的第十四女和硕公主,下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为妻。
为了稳定后宫,顺治帝废除之前多尔衮为他迎娶的皇后为静妃,不久,立科尔沁镇国公绰尔济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顺治帝下旨修《顺治大训》,并且编纂《资政要览》;四月,顺治帝又下诏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他特命大学士冯铨为总裁官编《孝经衍义》;特命大学士巴哈纳、刘正宗等为总裁官编《通鉴全书》;他还大力提倡忠孝节义,比汉臣提倡得还要卖力。其实,他这都是为了加强满清皇权的统治意识,以皇权专制和忠孝节义理念来教化满汉大臣。六月,顺治帝将宫禁命名为紫禁城,将后山命名为景山,将西苑南台命名为瀛台,并命内十三衙门立起铁牌,严禁内监干政。这一系列的命名、立牌,是想从规划的建筑文化上来加强统治秩序。
清军入关以后,不久就进入北京,而满清统治集团目睹明王朝的灭亡,顺治帝作为第一位进入北京的皇城,他对明朝灭亡的教训十分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清朝重蹈其覆辙。
首先,福临十分重视整肃吏治,他对官吏队伍推行甄别之法,重视擢优汰劣。
其一,他要求各地督抚对所属官员严加甄别,对有德有才兼通文义的人要及时报奏,而对不能称职的要立即参劾。其二,为了选拔好知府人选,福临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正月下令在京各衙门三品以上官员,及在外督抚,各推举才行兼优堪任知府者各一人,并要求其备上履历事迹具奏,令吏部再加察议,以奏请定夺,将所选中人才以备前三十处知府之用。其三,福临严格加强对官员的督控,绝不允许朝中官员结党结社,更不许太监干预朝政,他通过严禁官员私交、私宴来杜绝朋党的形成,想以此来根除朋党之患。
其次,福临通过一系列革新措施,努力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针对明末战乱所余留下来的地荒丁逃、税赋难收的状况,为了改变福临亲政时各直省钱粮缺额达四百余万两的赋亏状况,他积极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为稳定好社会经济,他采取了一些措施,着力鼓励垦荒。比如,他采纳了大学士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于顺治十年(1653年)推行屯田垦荒;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秋下令鼓励富人垦荒;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夏,公布督垦荒地劝惩则例;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冬,又实行捐资开垦法。其中,“劝惩则例”的作用很大,则例中规定:督抚按及道府、州县、卫所等各级官员在一年内,按垦荒数量给以记录或加升一级的奖励;对文武乡绅及贡监生民人等规定了垦荒的具体奖励办法;而且,如果开垦不实或者开过复荒者,无论新旧官员,一律应被治罪。
可是,后来福临却倾心于僧禅,成了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内心深处信仰佛学的皇帝。
福临亲政初期,他认识了天主教耶稣会教士汤若望,福临亲政后,汤若望因为与福临谈得很投缘,屡次被提升,分别被封为通议大夫、太常寺卿,并赐名“通玄教师”,提为通政使等,并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被诰封为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而孝庄文皇后对福临提拔汤若望很支持,她对汤若望也很尊重,甚至称他为义父,而福临因此而曾称孝庄皇后为“玛法”(慈爱的女神)。
福临与汤若望的密切交往,显然对福临信仰宗教有一定的影响。
顺治十四年(1657年),福临开始接触僧人,并很快成为佛教信徒。
这一年深秋,福临在太监的带领下到了海会寺,见到了临济宗龙池派和尚、性聪禅师憨璞,福临与憨璞交谈默契,很是投缘,这使他对佛教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不久,福临在南苑万善殿召见了憨璞,之后,他还多次召见憨璞,请憨璞介绍佛教界有名望、修养高的僧人。
玉林琇画像
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福临特意派遣使臣,赴江南湖州报恩寺,召名僧玉林琇来京,玉林琇清高自持,多次辞谢,婉拒召见,但使臣不答应。次年二月,玉林琇只好入京觐见福临。福临一见玉林琇,十分高兴,当即封他为“大觉禅师”,并以禅门师长之礼款待玉林琇,福临谦虚地自称弟子。此时,福临请求玉林琇为他起个法名。玉林琇再三推辞,认为不便为福临起法名。但是,福临一再要求,并请求以一些“丑”的字眼来为他起法名,玉林琇只好写了几个字,福临选了一个“痴”字,起法名为“行痴”。至四月,玉林琇请求回湖州报恩寺,福临赐给他黄衣、金印,派遣官员送他回去,并令官员召玉林琇的弟子茆溪行森到京师。
此外,福临还封憨璞为明觉禅师,憨璞向福临推荐了浙江宁波天童寺的名僧木陈道忞,福临召其进京。不久,对福临有非常重要影响的和尚进京了,这位和尚就是玉林琇的徒弟茆溪行森。福临在万善殿接见茆溪行森,他向其请问佛法,茆溪行森的解答使福临连连赞许。
茆溪行森画像
福临开始信佛,而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福临所宠爱的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顺治帝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后宫的混乱,钟爱的妃子突然去世,加上朝局纷争让他厌烦,满族大臣对他重用汉臣不满等,给他带来的压力、烦闷,这使他很难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只有潜心修佛才能让他有所解脱,渐渐地,他感到寄托于佛法才是宁静的,于是,逐渐加强了他出家的念头。
顺治十七年(1660年)九月至十月之交,即在董鄂妃去世的近两个月之后,福临决心出家,他请茆溪行森禅师为他剃度,福临成了“光头天子”。
同年十月十五日,茆溪行森的师父玉林琇禅师奉诏到京,据说是孝庄太后和朝中老臣令人召其入京的。玉林琇得知他的徒弟茆溪行森已为皇帝剃发,知道惹了大祸了,他比他的徒弟想得更远,感到为皇帝剃发,这不但将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而且还有可能为佛教界带来灾祸。
玉林琇禅师非常愤怒,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采取极端措施了,他下令属下僧人堆积柴火,欲将茆溪行森焚死。放火前,玉林琇劝福临说:“若以尘世之法论,皇上应永久坐于皇位之上,上可安圣母之心,下可使万民安居乐业;若是以出世之法论,皇上也该永久为君王,对外可保持佛法信徒,对内可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之处。”(《顺治的贵妃和太监偷情的故事》.中国历史故事网[引用日期2015-01-25])当然,福临是不会让茆溪行森被烧死的,同时,福临也觉得玉林琇说得有道理,于是,他便接受了玉林琇的劝谏,答应蓄发但是,暂时不出家。之后,茆溪行森被他师父带回南方,福临继续当皇帝。可是,福临虽然蓄发而不出家,但他的心早已“出家”了,福临对笃信佛法的执念一直没有改变。
福临(剧照)
顺治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顺治帝去世,清官方史书《清世祖实录》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皇帝驾崩是一件天大的事,官方如此简略的记载,易于引起猜疑。
于是,关于顺治帝是怎样死的,后来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一种猜测是,因董鄂妃年轻轻地突然病死,钟爱董鄂妃的顺治帝伤心过度,郁闷忧虑,寝食难安,体弱染病,在董妃去世不到半年,福临便随他的爱妃而去了。
另一种猜测是,顺治帝历来很固执,他厌烦纷乱朝局,思念董妃,心无法安定,只有崇信佛法,才能心安,于是,执意出家去了,而孝庄皇太后无法将他拉回来,为掩人耳目,便对外称顺治帝病死,以此来掩盖皇室的丑闻。后来,出家的福临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有人还为这一说法找到了证据,比如,康熙《起居注》中有记载,康熙即位不久,孝庄皇太后多次带玄烨去五台山礼佛,以此推测,玄烨大概是悄悄去见他的父亲福临;再如,另一证据是,1900年庚子之变,慈禧太后西逃时经过山西,当地官员从五台山借了一些餐具,而这些餐具很像是紫禁城里皇家用的餐具,因此而怀疑福临就在五台山修佛。
顺治帝与董鄂妃(剧照)
还有一种说法,说是郑成功与清军在厦门牛家村发生了战争,郑成功看到对面有异物闪闪发光,于是,便命令士兵将大炮对准亮光发射,而那删发亮光的正是顺治帝头上的夜明珠,因而,顺治帝被炮火炸死在牛家村。不过,有专家考证,认为这一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这只是痛恨清军平台杀了郑成功后代,一些恨清者编出来表达反清情绪的。
此外,还有一种相对比较可信的说法,即认为顺治帝是因为染上了天花而死的。
这一说法有一定的根据,其一,替顺治帝起草诏书的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在顺治帝临终前一直在他身边,而《王熙自定年谱》中记载: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皇帝突然病倒,病情日益加重。初五日,顺治将他(王熙)招到养心殿,对他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依顺治帝之意,王熙撰写了诏书,一天一夜,三次修改,三蒙钦定。
其二,传教士汤若望也有类似的记载,据《汤若望传》,有过对顺治帝染上天花的记载:
“顺治对于痘症有一种极大的恐惧……或许是因他对于这种病症的恐惧,而竟使他真正传染上了这种病症。”
其三,还有人认为,玄烨被选中继位皇帝是因为他已染过天花并已痊愈,有抵抗力,不再怕天花了,由此来推断,顺治帝一定是染上天花而死的。顺治驾崩前有八位皇子,长子夭折,二子九岁,三子玄烨八岁,其他皇子尚年幼,依理,当是皇二子即位,可却选中了玄烨,因为玄烨有对天花的抵抗力。当然,这种推论逻辑不太严密,只是一种猜测。
但是,对于顺治帝染上天花有史书记载,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此外,董鄂妃的早逝使福临十分伤心,这也是事实,所以,顺治帝的去世,与染上天花病有关,也与董鄂妃的去世而伤心过度有关,他是病死的。
顺治帝去世时的大致过程应该这样的: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内官吴良辅因以权谋私、交结外官、纳贿作弊等,被大臣上奏该处死,而福临安担心株连太多,同时也同情吴良辅,便安排他出家为僧。当天,福临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的出家仪式。回来时,福临染上了天花,便发起了高烧。他预感病体沉重,很难再支持。初六,他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在病榻上口授遗诏。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于初七日撰拟诏书,曾三次将拟稿上呈福临预览,皇帝亲自批改,那天晚上,顺治帝去世,终年24岁。
福临晏驾之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捧着皇帝遗诏去奏知孝庄皇太后,孝庄太后向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人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根据遗诏,扶立八岁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为皇太子,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为辅政大臣。
“罪己诏”
顺治帝的遗诏实际上是一篇“罪己诏”,在诏书中,他为自己列了十四条罪过,如“未能遵守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等,其实,所谓的“罪己”,说的却是他在位是做得最好最正确的事,是政绩的亮点。只是,从满臣皇室贵族的角度看,或许是不乐意接受的。因而,有人怀疑,顺治帝的这一篇“罪己诏”, 并非是福临的本意,也不一定是福临清醒时看过的。遗诏先奏知皇太后,而后才公布,而起草遗诏的王熙、麻勒吉,却一直守口如瓶。这或许是孝庄太后的一种策略,她为了保证她的皇孙爱新觉罗·玄烨能顺利即位,便授意为福临起草此遗诏,她利用责备她儿子来保证她孙子成功即皇帝位。顺治帝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重用汉臣的措施,这让满清皇室贵族很不满,而孝庄太后为了玄烨继位,需要当时的满族权臣的支持。
福临崩后,梓宫放在了景山寿皇殿,四月十七日,由茆溪行森执行火化仪式,火化后,宝宫(骨灰罐)安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孝陵。福临的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乾隆元年(1736年),尊谥加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李尚英于《清代皇帝传略》中评价说:“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他亲政以后不过10年。一方面革除了明朝末年的许多弊政,另一方面又克服了满族统治者自身的某些落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以笼络汉族士大夫洗刷关外伧荒,从而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除台湾以外的中国领土的统一。这就为康雍乾时期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福临是清朝开国时的关键君主,在中国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
-----
网友解答:
-----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孝庄改嫁、顺治出家、雍正夺位,被称为清朝三大悬案。那么,顺治到底是怎么死的?有没有出家当和尚?今天我们就来破破案。
(顺治帝 剧照)
清朝盛产小皇帝,十一位皇帝中便有五位是幼年登基,溥仪三岁,光绪四岁,康熙七岁,同治和顺治都是五岁。
幼年登基,英年早逝,加之“顺治”这个极具迷惑性的年号,很多人以为顺治帝顺从优柔,其实不然。贵为一代天子,哪有这么简单?
顺治登基时,需乘车前往登基地点举行庆典仪式,乳母因其年幼欲同车陪护,顺治不许,小手一挥,这不是你该坐的车!果然是天生的优越感,骨子里的皇家气质!想想此时的顺治不过六七岁而已。
(孝庄文皇后)
满蒙联姻向来是满清的基本国策,在孝庄和多尔衮的安排下,孝庄将自己的亲侄女博尔济吉特氏嫁与顺治为后。顺治对这位姑娘并不感冒,经过几年的争斗,母子隔阂,终将其废掉。
为了维系满蒙之间的关系,孝庄又从娘家娶了一位女子过来。凑巧的是,顺治对这位蒙古包里走出来的姑娘又不感冒。孝庄太后一生精明强干,但在儿子的婚姻问题上却屡屡受挫,毫无办法。
在政治上实行满蒙联姻,在意识形态上倾向于藏传佛教,以巩固与西藏之间的关系。所以满蒙王公贵族大多有崇佛的基因和心态,顺治当然也不例外,曾经高规格的接待西藏喇嘛入京朝贺。
顺治亲政之时,他又认识了一位重要人物,这个人便是汤若望。汤若望是德国人,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生活 46 年,最终死在中国,葬在中国。
汤若望是继利玛窦之后最重要的来华传教士,凭借出色而渊博的才学,受到明崇祯和顺治帝的青睐,最终官至正一品,封光禄大夫,任太常寺卿,钦天监监正。
汤若望是一位出色的神父,他当然没有忘记自己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目的,自然也在与顺治的交往过程中向其灌输天主教的一些宗教思想,这对本已有藏传佛教根基的顺治来说并不冲突。高峰时期,中国当时有 15 万天主教徒。
1657 年,顺治帝对宗教特别是佛教有了很深的认识,这一年他亲至北京南郊的海会寺与龙池派高僧憨璞性聪禅师长谈,相谈甚欢。后又邀其至皇宫谈论佛家之事,相互十分契合。
16598年,顺治又派人去南京召报恩寺玉林秀禅师进京,但被婉拒。第二年玉林秀进京,顺治欣喜若狂。
顺治以禅门师长之礼待玉林秀,并自称弟子,要求玉林秀赐法号玉林秀不肯。顺治再三要求下,得“行痴”之法名。记住,此时的顺治已经有了法名!
(董鄂妃 剧照)
顺治与僧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与各种大禅师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同时从玉林秀的语录中,他也得知玉林秀有一个弟子,名行森禅师,十分有道,邀请行森入京,这一来便出了一件大事。
前文说过,顺治对从蒙古包里走出来的两位皇后十分不感冒,但对董鄂氏却情深意笃,十分恩爱。 1660 年,董鄂妃为顺治诞下一子,三月夭折,不久董鄂妃也撒手西去。先失爱子又失爱妻,连遭打击的顺治十分悲痛。
这里插一句,董鄂妃并非汉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正白旗满人。“董”者,只是满语的音译,而非汉之“董”姓。
于是在这一年的九十月间,玉林秀的弟子行森禅师为顺治帝剃度,让顺治成为了光头天子,离出家只差一步,当然也遭到了两股势力的强烈反对。
第一股势力是以孝庄皇太后为首的满清王公贵族,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皇帝要出家,这是什么事儿呀?自然坚决反对!
第二股反对势力或者说第二个强烈反对的人,居然是玉林秀!他来到北京,得知弟子为顺治剃度,便召集众人烧起柴火,准备烧死徒弟行森禅师,并规劝顺治帝放弃出家的念想。最终顺治在这两拨人的劝说下放弃了出家的念想。
玉林秀的做法是十分高明的,毕竟顺治这尊佛是哪座大庙都供不起的!顺治出家对佛家而言并非幸事,源源不断的灾难和麻烦到时会接踵而至,这也是玉林秀比其弟子高明的地方,师傅还是师傅!
顺治剃度几个月后,即 1661 年初,顺治得天花而死,时年 23 岁。
天花对于当时的人来讲就是绝症,顺治的叔叔、多尔衮的弟弟多铎便是得天花而死,据说董鄂妃也是得天花而死。而康熙之所以能在诸皇子中胜出,除了其母家的势力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康熙得过天花而痊愈。虽然留下了一脸的麻子,但对孝庄和顺治而言,这却是天大的好事。
总结而言,顺治有佛根,对佛心向往之,有法名,曾剃度,但最终没有真正出家而死于天花。
假若顺治能够延续生命,那么他接下来的选择到值得期待,但至死他并没有真正出家。如果你非要说在家修行也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网友解答:
-----
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爱情估计是帝王家里少见的,可惜啊,董妃年纪轻轻就走了,而没过多久,顺治伤心欲绝,也“走”了。
而关于顺治皇帝是怎么“走”的,历史上有很多说法,不过从现在的记载来看,他的死和当和尚没关系。
咱们先来看看官方记载,在《清实录》里这样写道:
顺治“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
寥寥数语,就跟记述后宫妃嫔去世一样。
难道。。。其中有啥隐情不好说的?!
正因为记载过于简单,所以给了民间百姓瞎想的空间。
有人说顺治皇帝因董鄂妃去世伤心的去当和尚,最后病死五台山。
还有说他是在厦门思明港被炮击而亡。
不过据另一些资料的记载,顺治是死于当时的一种可怕的传染病——
天花
。
我们来看这段记录:
“初六日,三鼓,奉召入养心殿,谕‘
朕患痘势将不起
,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
据此,再加上当时突然禁止民间“炒豆”吃豆,禁止沿街泼水等,可以判断,顺治皇帝确实患了天花,年仅24岁就走了,最后实行的是火葬。(“火浴”)。
哎,24岁,正是一个人最年富力强的时候,也许董鄂妃的死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致使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心情又抑郁,最后染上了天花。
-----
网友解答:
-----
作为大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其短短的一生,也算是个传奇了。今天咱就扒一扒这位传奇皇帝的一生,顺便揭秘一下他的死因。
顺治只是他的年号,他的本名是爱新觉罗福临,其父是大名鼎鼎的皇太极,其母是坊间热议的风流人物孝庄(坊间和电视剧中纷纷议论,孝庄曾经在皇太极死后,和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有那么一腿,而且福临能成为皇帝,也全是其皇叔多尔衮的支持才得以实现,换句话说,孝庄用身子作为儿子福临登上帝位的条件)就这样,福临在几岁的时候便登上了皇位,自然权利还是归属于多尔衮代为行使的。就这样,年少的福临一直在“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的阴影下生长,终于有一天,紫禁城外传来一个巨大的好消息,他头上的这片乌云,多尔衮在打猎的途中突然挂了,死因不明,估计是急性脑淤血什么的家族病,自此,福临终于可以得以亲政,成为实实在在的皇帝了。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遗传了爱新觉罗家族多情爱妻的“毛病”,他挚爱的董鄂妃竟然病倒了,这让刚刚二十多岁的顺治焦急万分,终于,他最深爱的女人还是离他而去了,顺治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接连几天不吃不喝,身体的免疫力急剧下降,在当时有一种让人们惧怕的疾病“天花”,因为当时医疗水平非常有限,基本得了这种病就是绝症,顺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过度悲伤,他被天花病毒感染了,自此,年仅23岁的福临也追随心爱的女人而去了,所以说,顺治皇帝是死于天花疾病。并没有像坊间传说的那样遁入空门当和尚去了。
-----
网友解答:
-----
朕乃是大清帝国第三任皇帝顺治帝,朕的名字叫爱新觉罗·福临,这个名字只能我皇阿爸皇太极和我额娘孝庄文皇后才能叫,其他人敢叫朕的名字,都会犯下大不敬的大罪,是要杀头的。
朕排行第九,出生于盛京故宫的永福宫内,朕的童年非常快乐,每天一群人围着朕,逗朕开心,每天就是请安、看书、看摔跤、看骑马射箭,日子过得别提有多开心了,我皇阿爸也非常喜欢我,可是我却不能经常见到他,他实在是太忙了,不是打仗,就是上朝,现在我都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印象里他身材非常魁梧,看上去很严厉。
朕的快乐童年结束的太早了,朕六岁的时候,一天晚上额娘突然哭着告诉我说,我皇阿爸驾崩了,接着,故宫里到处都是一片哭声,皇阿爸的葬礼刚刚结束,我就感觉到宫里和以前不一样了,人们都神神秘秘的,到处都是侍卫,好像要出什么事情。
一天早上,额娘突然领了一群人过来,这些人都跪在我面前叫我皇上,额娘告诉我,皇阿爸驾崩了,以后我就是皇上了,我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抱到笃恭殿的鹿角宝座上,下面跪了黑压压一群人,高声叫着皇上万岁,都向我叩头,差点把我吓哭,幸亏有额娘在身边,只有三个人没有下跪,一个是我额娘,另外一个是个老头,后来太监告诉我他就是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还有一个壮汉,高高大大,看上去非常魁梧,气势逼人,这个人我认识,他是我叔叔多尔衮,我从小就怕他。
人们都认为皇帝是九五之尊,天底下权力最大的人,但是,朕的皇帝当的非常不开心,莫名其妙的被推到皇帝的宝座上,每天一大早就要上朝,接受一群人的叩拜,听他们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经常吵的面红耳赤,听得我发困,刚想打瞌睡,旁边的太监就提醒我:陛下,注意你的言行举止。有一次,我坐在龙椅上,不听太监的话,玩我的金铃,结果被叔叔多尔衮狠狠训斥了一顿,晚上回宫,金铃就被额娘没收了。
皇帝?难道这就是皇帝吗?后来,我慢慢长大了,逐渐明白一些事理,其实,朕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说话一点都不好使,多尔衮这个家伙,处处和我作对,经常教训我,有几件事我都记在心里,以后一定给他算账:一是他逼死我哥哥豪格,还把我嫂子纳为他的福晋;二是非要逼着我封他为皇父摄政王,这是对我最大的侮辱;三是朝鲜把一个公主献给朕,多尔衮却把她娶回家了;四是当年我皇阿爸为了防止多尔衮的额娘阿巴亥扶持多尔衮当皇上,赐阿巴亥自杀殉葬,现在多尔衮非要把这个以罪人处死的女人封为皇后,进入祖庙,这不是打我皇阿爸的脸吗;五是每次多尔衮训斥我,额娘都支持多尔衮,不给我出气,我总感觉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正常。
朕13岁那年冬天,有一天,太监们突然飞奔进来,告诉我,多尔衮死了,把我高兴的差点从床上掉下来,这是朕即位6年来听到的第一个好消息。
迫于多尔衮余党的压力,我装模作样的给多尔衮办了隆重的葬礼,并追封他为“清成宗”,两个月后,他的政敌们就开始揭发多尔衮的罪行,利用这个机会,我宣布了他的十四条罪状,剥夺了他的一切封号,抄了他的家,把他的党羽杀得死、流放的流放,这还不过瘾,我还掘了他的墓,挖出来鞭尸,以解我多年的仇恨。
现在我总算可以自己说了算了,尽情发挥我的才能,可是,事事处处都不顺心,多尔衮的余党一直和我作对,朝里的大臣总给我出难题,自入关以来,那些明朝的遗民也处处和我作对,到处都是反清复明,我就不明白,明朝有什么好的,如果明朝好,为什么明末那多么人造反。嗨!皇上真不是个好活,太累了,朕的理想抱负都被磨没了!
多尔衮去世后的第二年,朕14岁,在额娘的主持下,第一次结婚了,后来,朕陆续娶了19个妻子,直到遇到我的一生所爱董鄂妃,那一年她18岁,朕19岁,她亭亭玉立,识大体、重仁义,性格多愁善感,身上独有的气质和美貌深深的吸引了我,我知道,我终于遇到我的红颜知己了,她让朕神魂颠倒,觉得此生足矣,至死不渝。
为了表达我对她的宠爱,我给了她我所能给她的一切。一年之内,我给她连升两级,一跃成为皇贵妃,这个升迁速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并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典礼,昭告全国,大赦天下,为一个妃子而大赦天下的,朕还是第一个,后来,我们的儿子出生了,朕祭告天地,接受群臣朝贺,举行隆重庆典,大赦天下,所有这一切,无不显示朕对董鄂妃的宠爱,我们的爱将会流传百世,成为美谈。这段时间,是朕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朕干什么事情都充满精气神。
但好日子总是短暂的。我们的孩子百日而殇,这个打击对朕和爱妃实在是太大了,她身体本来就弱,这件事后便一病不起,朕日夜守着她,怕她想不开,但她最终还是死在朕的怀里,朕作为一国之君,天命所归,却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这个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生,我给她荣华富贵,殁,我让她轰轰烈烈,这样才能不负我们的爱情。
朕要举全国之力为爱妃办一场盛大葬礼,满朝文武和他们的家人都要参加,他们的哭声要响彻云天,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员要来抬棺,她的墓穴中要放满金银财宝、绫罗绸缎,本来我还打算让侍奉她的三十个宫女一起殉葬,到另一个世界侍奉她,可爱妃生前常给我说要常怀仁慈之心,这个想法我后来放弃了。
爱妃的离世,让朕万念俱灰,此生再无知音,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朕无心上朝,就去海会寺找憨璞聪主持排解忧愁,寺内钟声悠扬、香烟缭绕,朝拜者络绎不绝,和憨璞聪主持的一番佛法交流,让朕对佛学更加感兴趣,后来,憨璞聪又给朕邀请了玉林琇、茚溪森、木陈忞、玄水呆等佛学大师,朕在宫内设立法坛,和大师们谈经论道,尤其是玉林琇大师,无论是佛学经典、天文地理、诗词书画、时政人物无所不精,倍受朕的推崇,朕还特地请他给朕取法号“行痴”,拜在他的门下。通过和大师们坐而论道,朕感到耳聪目明,心情好多了,我的前身应该就是僧人,只有到寺里才能让朕感到身心放松,久久不愿离去,而金银财宝、妻儿子女都如天上浮云一般,聚散自有天命,如今朕最爱的女人离我而去,心力交瘁、万念俱灰,更没有什么让朕留恋的了,唯有佛门才能让朕解脱。
在朕的不断劝说下,茚溪森大师终于答应为朕剃度了,这一天,在西苑万善殿,朕跪在佛前,接受
茚溪森大师的梯度,刚剃度到一半,玉林琇大师和皇太后、皇后,乌压压一群大臣赶来了,他们劝朕回心转意,可是朕心意已决,看到无法劝动我,他们就搬来柴草围住茚溪森大师,如果朕不立即结束剃度,随他们回宫,他们就烧死茚溪森,虽然从茚溪森大师的眼神中我看到他并不畏死,但朕不能为一己私利害死他人,这与我要投身的佛法要义也不相符,无奈之下,朕只有随他们回宫,继续作我的皇帝。
第二天,玉林琇大师进宫规劝朕,看到朕的光头无法,我们相视而笑,朕求大师剃度,大师却说朕做帝王,更能保护天下寺院,这也是弘扬佛法,朕知道,玉林琇大师绝不可能为朕剃度,如果强行剃度,必将为天下寺院带来灾难,额娘是绝不会放过剃度她儿子的人的。
既然朕不能剃度出家,朕只有让心腹内监吴良辅代朕出家,了却朕的心意。顺治十八年的正月初二,朕到悯忠寺看望出家的吴良辅,顺便和诸位大师们谈经论道,排解忧愁。群臣规劝朕,说此时天花肆虐,不宜出宫,朕还有什么惧怕的吗?回宫之后,朕就感到四肢酸痛,头晕目眩,身上出现皮疹,太医诊断后说是天花,他们不敢告诉朕,可是,朕知道只有天花才有这样的症状。
朕知道命不久矣,立即传召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到养心殿,速速起草诏书,诸皇子之中,三子玄烨已经出过天花,且天生好学、文思聪慧,颇有帝王之气,可以继承大统,朕又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朕终于离开这个让朕既伤心又欢乐的帝国,追随皇阿爸皇太极和爱妃董鄂妃而去。
朕六岁登基纯属机缘巧合,这不是朕的本意,十四岁亲政,一生碌碌无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遇到朕的爱妃董鄂妃,那是朕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爱妃殁后,朕最大的愿望就是剃度出家,可身不由己,今日,朕既然撒手而去,再无牵挂,唯一心愿就是生不能为僧,死能为朕办一场法会,让朕用佛家的方式,火浴而去。
(我是热爱历史故事的葛大小姐,如果你也喜欢探讨历史的话,那就算找对人了,关注我,每天都有精彩的历史故事看!)
-----
网友解答:
-----
对于顺治的死,有很多种说法。在《清实录》中只留下了
“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丁巳,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
这样的敷衍之词,使得对于顺治最后的归宿很难进行系统的考证。
不过,在许多民间传说中,有下面这么几种说法。
一,被郑成功炮轰于厦门
在手抄本《延平王起义实录》中有这么一段话。
“有人密启藩主:以高崎之战,伪虏顺治实在在思明(即厦门)港被炮击殁”
这本典籍是所记录郑成功一生,对于郑成功的研究有很大的考证价值。据这本书所描述的及民间的说法,顺治在厦门督战的时候被郑成功方面的大炮给轰死的。
二,得天花病死
因天花而死是很多人所认同的一个观点,并且尽管《清实录》中对顺治的死仅仅就寥寥数笔,好像不愿意多谈这个事情,但是其中还是隐隐约约透露一个顺治病死的信息。当然,有人还说是因为顺治的爱妃董鄂妃得了天花,传染给了顺治,所以董鄂妃病逝不久后顺治也撒手人寰了。
三,五台山出家
也有人说顺治并没有死,而是遁入空门上五台山出家去了。其中《鹿鼎记》中就沿用了这一说法,然后才有康熙派韦小宝五台山出家并且亲自上五台山看望父亲的情节。对于顺治为什么出家,民间所给出的说法就是顺治是一个痴情的男人,在爱妃董鄂妃去世之后就看破红尘了。而且,在顺治生前就透露出了自己向往青灯黄卷的佛门生活,并且还说自己前世就是佛门子弟的一些话。
当然,对于顺治的死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而且历史上所留下来的典籍也寥寥无几,在考证方面也有着很大的阻碍。所以,顺治的死因也就留成了一个历史八卦,成为民众在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
-----
网友解答:
-----
爱新觉罗福临,作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前有先祖打下的大好江山,后有忠于职守的辅佐大臣,本可以稳坐江山,享一世太平。然而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连死亡都变得扑朔迷离。
民间对于顺治皇帝的死,也是众说纷纭,无外乎这几种说法:一是被郑成功炮击死于厦门;二是自幼信奉佛教,出家为僧;三是得天花而死。
然而议论最多的就是顺治出家当和尚的说法。顺治帝是一位鲜有的痴情皇帝,董鄂氏就是他最深爱的妃子,两人相濡以沫,后来董鄂妃为其生下了皇子,顺治帝内定这位皇子为皇储。可世事总是如此难料,皇子刚出生几个月就夭折,这让董鄂妃一下接受不了,最终抑郁而终。顺治帝看到爱妃和爱子相继离自己而去,觉得已经看破了红尘,脑袋一热,便去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
但是这种猜测一度遭到质疑。据王熙《自传年谱》里记载: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从中可知,顺治帝确是得天花而死。
岁月变换,顺治帝的死,我们已无从考证。不过他的子孙却帮他完成了他未完成的事,开创了康乾盛世,让大清朝在历史上留下最光辉的一笔。
-----
网友解答:
-----
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在一番激烈的政治斗争后,被多尔衮拥立称帝的,登基时才六岁。顺治皇帝
十
四岁亲政,虽然年轻却很有作为,亲政之后开始整顿吏治,重用汉臣,没过几年社会逐渐稳定了下来。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历史上对于顺治皇帝的死因也是众说纷纭,那么顺治帝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顺治皇帝画像
野史,小说中,出家终老的顺治皇帝。
在《康熙王朝》,《鹿鼎记》等小说中,对于顺治皇帝的归宿,都是说他最后出家当和尚了,《鹿鼎记》中顺治皇帝是在五台山出家,这也是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真实的顺治皇帝,佛教对他的影响的确是非常深远的,早期的顺治皇帝励精图治,在顺治十四年他开始接触到了佛教,引他入门的是憨璞性聪禅师。
达赖朝觐顺治皇帝图
也从南海子一见之后,顺治皇帝开始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多次请憨璞性聪禅师给他说法。之后又在名僧玉林琇讲法后,更加沉迷于佛学研究,他将玉林琇封为“
大觉禅师
”,在其面前自称弟子。经过憨璞性聪禅师引荐,顺治皇帝召见了名僧木陈道,木陈道知识渊博,深深折服了顺治皇帝,顺治皇帝经常请他进入内廷讲法。
顺治皇帝十分宠爱董鄂妃,据说董鄂妃也是佛教信徒,在她生病去世时,还端坐口呼佛号,顺治皇帝因为董鄂妃病逝,很受打击,心灰意冷中产生了出家的念头,玉林琇的弟子茆溪森为他剃度,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后和大臣们无法劝阻顺治皇帝,于是太后只得宣称顺治帝病逝,立玄烨登基继位。
影视剧中一心出家的顺治皇帝
正史中因病早逝的顺治皇帝
清朝官方给出的说法,顺治皇帝是因为患上天花而病逝的,这也是比较靠谱的一种说法,在医疗条件很差的古代,天花除了少数幸运的人,其他的天花患病者几乎等于得了绝症,只能等死。
顺治皇帝登基时,清朝才建立不久,政权也不稳定,为了处理好政务,搞好国家建设,顺治皇帝励精图治,这消耗了他大量的精力。但是好在还能在后宫寻求一些安慰,但是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在精神上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身心疲惫的顺治皇帝想要借佛教寻求解脱,但是皇帝的身份又不允许他这样做。
影视剧中顺治皇帝和董鄂妃
所以他安排了自己宠幸的太监吴良辅剃度,代自己修行。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当时京城很多人患上了天花病,但是顺治皇帝还是去看了吴良辅的剃度仪式,结果回宫后也染上了天花病,本来身体就不怎么好的顺治皇帝预感自己时间不多了,于是召见了王熙、麻勒吉两人,口授遗照,立玄烨为皇太子,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四大辅臣,没过几天顺治皇帝就病逝了。
结语
顺治皇帝沉迷佛法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也曾经一度想要出家当和尚,但是这是在他身心都受到打击之后产生的念头,不论是皇室,还是顺治皇帝信任的几位高僧,都不可能真的允许他出家。顺治皇帝励精图治,也不是那种能彻底摒弃红尘的人,所以他因为患上天花病英年早逝,可信度更高一些。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
网友解答:
-----
作者:金满楼
顺治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不过他这皇帝也是从小干起,靠着孝庄太后和皇叔多尔衮的帮衬,这才坐稳了大清的江山。
等到成年后,顺治脾气还挺大。先是把皇叔多尔衮给掘坟了,接着又和老妈孝庄闹矛盾,要把之前包办的媳妇给休了,总之不消停。
为什么要这么闹腾呢?认真说也不能怪顺治。因为孝庄给他找的皇后都是自己母族的女人,你想,孝庄太后是科尔沁草原来的,那蒙古姑娘这么彪悍,顺治他受得了吗?
所以顺治要找漂亮一点的,温顺一点的,最好是江南女子那种,但很快被孝庄太后给叫停了。
后来,顺治又和弟媳闹起啦绯闻,这就是传说中的董鄂妃。
这个董鄂妃真是不简单啊,她本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15岁那年入选秀女,一年后被指配给了顺治同父异母的弟弟襄亲王。
据传教士汤若望说:“顺治对一位满籍军人的夫人起了火热的爱恋,当后者申斥其夫人时,竟被顺治打了一耳光,这位军人于是因愤致死,这位夫人被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据考证,这位就是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其夫人即为董鄂妃,而按《玉牒》的记载,襄亲王死时为16岁,董鄂妃是18岁进的宫,就是其丈夫死后不久。
所以,很难说董鄂妃是在其丈夫死前与顺治发生恋情的,而很可能是其丈夫死后,因为经常入宫侍候孝庄太后这才和顺治发生火花的吧?
不管怎么说,董鄂妃是被收入宫中了,而且很让顺治为之迷恋。而这也引起了宫中群芳的极大嫉妒,并引起了孝庄的极大不满。
最终,董鄂妃因为幼子夭折而哀伤过度,结果香消玉损,很快也去世了。
董鄂妃的死对顺治打击极大,最后令其萌生了出家的念头。以上所说,请重点参考陈道明和斯琴高娃老师的著名电视剧《康熙王朝》,他们演得比我写的好看。
不过,笔者要告诉大家一个真相,那就是:顺治皇帝其实并没有出家,所谓顺治“不爱江山爱美人”、为了爱情而出家,不过是一个神话和传说罢了!
真正的事实是,顺治其实是得了天花,死了。满人乃至关外,对天花极其畏惧,事实上出天花而死的也不至顺治一个,包括多尔衮、包括同治皇帝,都是得天花死的。
就是一代圣君康熙皇帝,他老人家能得到皇位,也是因为出过天花才被选中呢?
为什么呢,因为顺治皇帝驾崩时,孝庄和其他皇族都吓傻了,一看就康熙已经出过天花了(出过一次,终身有效),好了,就你了!
出过天花,脸上就会有麻麻点点,所以康熙也被称为康麻子,就是这个道理啊。
-----
网友解答:
-----
关于清朝顺治皇帝是否出家一事,虽然数年来一直很有争议,并因此名列清宫疑案之一,但有书君认为,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顺治皇帝并没有出家。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民间这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因何而来:
一、野史传闻。
一些野史和民间流传,历来认为顺治当时没死,而是出家当了和尚。至于为什么要出家,据说跟董小宛有关。董小宛是明末秦淮名妓,后来为江南名士冒辟疆之妾。
传说清兵入关后,豫亲王多铎攻下南京,将董小宛掠到北京献给了顺治皇帝。于是董小宛被赐姓董鄂氏,并且得到了顺治帝极度宠爱,被立为皇贵妃。后来董鄂氏病死,顺治悲痛万分,无心朝政,整日闷闷不乐,最终弃皇帝位,到五台山出家为僧了。
由于当时顺治皇帝与孝惠皇后的确不合,也确实曾想废孝惠皇后改立董鄂妃为皇后,后因孝庄太后的极力反对而作罢。加之后来康熙皇帝曾多次去五台山,并且每次都要摒退侍从,独上高峰叩谒。这些便成了顺治已出家的佐证。
其实,顺治宠爱的董鄂妃并非董小宛。董小宛也根本没进过清宫,更没有见过顺治。
董小宛生于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1638年顺治出生时,董小宛已经15岁并且已经是秦淮名妓了。豫亲王多铎攻占南京时是顺治二年(1645年),当时董小宛已经23岁,而顺治只有八岁,八岁的顺治怎能宠幸23岁的董小宛呢?
另外,皇贵妃董鄂氏确系内大臣鄂硕的女儿,是旗人之女。顺治十三年,十八岁进的宫。由此可见,董鄂妃与董小宛根本毫不相干。而且,董鄂原是地名,是满语的音译,满洲八大姓之一,与姓董的汉人风马牛不相及。
二、墓穴疑云。
清东陵的第一座陵——孝陵,埋葬的是清朝入关后第一任皇帝顺治。但其他帝陵中葬的都是尸体,唯独这孝陵中葬入的却是个骨灰罐。这一违反常规的现象引来了众说纷纭,也给“顺治出家说”观点支持者们提供了又一条证据。
其实这件事很好解释。首先,顺治帝死后,紫禁城为他举办了很隆重的丧葬仪式,这在清宫档案中都是有明确记录的。
顺治帝灵柩停放百日后,由与顺治帝生前关系密切的僧人蹄溪森主持,在寿皇殿前焚烧火化。并于第二年五月,与董鄂妃一同葬入了遵化清孝陵。
至于顺治皇帝为什么特立独行非要火化,原因是,他生前爱佛,信佛。顺治皇帝常常把僧人请入皇宫,并给以很高的礼遇。他曾拜过两个师傅,并且确实也有过削发为僧的想法。顺治十六年,他还让玉林禅师按照佛界起法名的规矩为自己起了法名“行痴”。
顺治皇帝爱佛入迷,后来还真的净了发。当然最后,在各方面劝阻下,终未能如愿以偿。但他至死都相信佛教的灵魂升天说,并留下驾崩后火葬归天的遗愿。于是,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死后,便举行了火葬,痛痛快快升了天。这应该就是顺治皇帝墓穴中只有骨灰罐的谜底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证实,顺治肯定是没有出家。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答案是:清世祖顺治帝死于天花。
据说,顺治帝福临是一位多愁善感,身体羸弱的皇帝。他平时“若早睡则终宵反侧,愈觉不安,必谯四鼓,倦极而眠,始得安枕”。他常常自哀自叹“骨已瘦如柴,似此病躯,如何挨得长久。”
患天花前,他精神上遭受了两次重创:顺治十五年,他最宠爱的董鄂妃之子夭亡,顺治十七年董鄂妃本人之死。
心爱之人的死,使福临终日郁郁寡欢,身体越来越弱,在董鄂妃死后半年,福临终于也染上了天花。
天花俗称“痘症”,在当时属于不治之症。加上清朝又是建国之初,国力尚不稳定。年仅24岁的年轻皇帝得了绝症,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当时正值顺治十七年底。为庆贺元旦,紫禁城中早已张灯结彩。但皇帝患病,把节日气氛一扫而光。
宫中先撤去了才挂上的全部门神,彩带,彩灯。接着,礼部奉旨宣布免去一年一度的元旦大朝贺。准备进宫参加元旦大宴的诸臣,听到这个消息,人人都忐忑不安。
正月初四,朝廷正式向文武大臣宣布皇帝患病,接着又传喻全国“勿炒豆,勿点灯,勿泼水”。并下令除了十恶不赦外,释放所有在牢囚犯,以祈祝皇帝康复。
正月初六夜半,福临预感到自己生命垂危,急命太监传谕王熙和麻吉勒赶到养心殿记录遗诏。遗诏由顺治亲自修改三遍,直到初七早晨才算定稿。
正月初七夜半,24岁的顺治皇帝死在了养心殿。
正月初九,朝廷宣召,要求百官各退本衙门守制,头九日每天到乾清门外哭丧。治丧期内27天,都不准私自回家。
正月十四日,宫中为顺治皇帝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丧葬仪式。
根据这些细节判断,清朝顺治帝死因就是病故无疑。年轻的顺治帝因为董鄂妃的亡故致其精神抑郁,加之本来体质虚弱,免疫力差,感染了天花而终致英年早逝。至于民间广为流传的皇帝为了宠妃之死出家一说,纯属捕风捉影,子虚乌有!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
网友解答:
-----
关于顺治帝的下落有三种说法最为流传,一是他死于天花,二是去当和尚了,三是被郑成功炮击而死,这其中流传最广的肯定是去当和尚了,因为这个说法才更具有趣味性,另外,一部《康熙王朝》,也使这个说法广为人知。
关于顺治帝的下落,《清实录》只有寥寥几笔:
“十八年春,正月壬子,上不豫,丁巳已刻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
正是因为记载的太简单,才引起了人们对他死因的怀疑
一、出家为僧
据记载,顺治帝自小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14岁那年打猎时偶遇了一位高僧,相谈甚欢,从此他便开始迷恋佛法,与当时有名的高僧玉林、木陈、䒢溪森都交往甚密。
后来,董鄂妃的突然死亡,让顺治帝几乎失去了理智,他不但杀了承乾宫30余人为董鄂妃殉葬,而且再无心世事,一心想要出家。
所以,说顺治帝出家为僧的说法也多出自僧侣书籍,说顺治帝在董鄂妃去世2个月后,命令䒢溪森为他进行梯度,这可急坏了孝庄太后,火速召来䒢溪森的师傅玉林,玉林对䒢溪森极为恼火,准备烧死䒢溪森。同时,他还对顺治进行了一番劝说,正是在玉林的劝说和䒢溪森被烧死的压力下,顺治才回心转意,蓄发还俗。
但是,事后不久,顺治便在慈寿寺出家,成为唯一一个公开归入佛门的皇帝。
䒢溪森的塔铭:人人道你大清国里渡天子,金銮殿上说禅道,哈哈,总是一场好笑。也印证了这件事。
二、死于天花
顺治帝死于天花的说法主要来自王熙的一本《自传年谱》里,详细记载了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一至初八这几日顺治帝及其本人的活动。
“辛丑三十四岁,元因不行庆贺礼,黎明人内,恭请圣安,人养心赐座、赐茶而退。日,入内请安,晚始出。初三日,召入养心殿,上坐御,圣射少安,命至御前讲论移时。初六日,三鼓,奉诏人养心股,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塌前书写,······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至夜,圣驾宾天,血泣哀恸。
明确说了:
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
王熙作为顺治帝的宠臣,而且在顺治帝病亡之前一直侍奉左右,而且《年谱》也不是官方史书,没有必要避讳隐瞒,所以这个说法是可信的。
三、郑成功炮击而死
2004年4月,某报上刊登出了“顺治被郑成功毙于厦门”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报道主要源于手抄本的《延平王起义实录》一书。这本书是郑成功的后人郑万龄在整理祖上的遗书时发现的。
全书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郑成功戎马倥偬的一生。其中,有一段记载说:
有人密报郑成功,高崎之战中,顺治皇帝在厦门思明港被炮击中,清军将领达素不敢对外公布这个消息。
另外,书上还有一段披露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被害内幕的文字,其中再次提到顺治帝死因:
太师郑芝龙降清后,屡次写信劝儿子郑成功投降清朝都以失败告终,但顺治帝并未加罪于他。而顺治帝被炮毙于厦门后,辅臣苏克萨哈与郑芝龙有仇,向康熙帝建议:郑成功可以用炮击死我们的先皇,皇上难道就不能处死他的父亲吗?”康熙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顺治皇帝的下落迷雾重重,一层一层的拨开,或许结果是那么令人可悲,但这却是历史,容不得我们的想像!
------------------
推荐阅读:
如果补交4.5万元养老保险,下个月就能领1523元?消息是真是假?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