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会有太监?
古代为什么会有太监?
网友解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全世界很多文明都有太监,今天的印度还有太监。
太监的存在,基本就是下面的意义:
第一,避免后宫出现淫乱现象。
众所周知,无论哪国的后宫,哪怕是穆斯林君主,都存在淫乱。
这主要是君主的妻子众多,而且基本都是年轻美貌的女性。
男人只有一个,妻子又有很多,很多女人其实常年处于性饥渴状态。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淫乱现象。
比如著名的小说《一千零一夜》国王就是因为皇后和男仆通奸,迁怒于所有女人,下令每晚和一个女孩过夜后就将她杀死。
君主戴绿帽,可是贻笑大方的事情。
所以,太监也就是必须的。
第二,避免出现别人后代继承王位。
古代没有DNA技术,即便偷人的妻子也不知道孩子究竟是谁的。
而皇室不同于其他,继承人是要继承整个国家的。
如果这个孩子根本不是君主的儿子,等于君主把自己的国家送给了别人,这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太监的存在是必须的。
第三,太监可以做重活。
男女的体力有差距,这是客观事实。
在今天的妇产科医院中,有的很胖的孕妇,4个小护士都抬不动。
相反,交给男性护工(即便岁数较大),往往2个人就可以抬着走了。
以紫禁城为例,规模庞大,如果单一使用宫女不用太监,就还要多用至少一倍的宫女。
这也是很大的开销,而且多出来的人要住在哪里?
第四,太监性格比宫女要好。
很多人说,太监是变态,宫女是正常人。
但在后宫的太子和其他皇子,仍然比较适合接触太监。
太监虽不是男人,但性格仍然以男人的为主,对皇子有相对较好的正面影响。
如果没有太监,皇子等于生活在女人堆中。
而宫女本来就是最难缠的女人,小心眼、互相踩、嫉妒心重、利欲熏心等等。
长期在宫女中长大,等于把皇子提前阉割了,长大估计也是贾宝玉这种娘炮。
所以,太子伴读的只能是太监,不能是宫女。
第五,太监相对值得信任。
为什么皇帝相信太监?
因为太监篡权的可能性极低。
为啥?太监没有后代,为什么要篡权?篡位以后传给谁?
太监一般就为捞一些钱,这对于皇帝来说没什么威胁。
所以,皇帝一般对身边的太监比较信任。
-----
网友解答:
太监在古时候也称宦官,是一群特殊人,他们像牲口一样被阉割,成为男不男、女不女的阴阳人,他们忍受着世人的歧视,他们的内心是痛苦的,但也有的人痛苦并快乐着。
古代帝王的皇宫超级庞大,光后宫就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佳丽三千,这么多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贵人需要大量的人来伺候,仅仅靠宫女来干还远远不够,有些重力活或者适合男人来干的活,就必须要男人来做。可是后宫佳丽个个漂亮,让男人直接去伺候她们,皇帝老儿那是绝对不放心的,万一弄出个小妖孽出来,那岂不乱了皇室的血统,他宁可空着也不能让他人染指。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男人阉掉,使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从此后宫就安全了。这些太监们微微若若,言听命从,绝无二心,皇帝老儿那是非常喜欢,表现好的还封点小官给他们当。这些太监们大多来自贫苦家庭,为了活命,被迫进宫当差,他们大多是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渐渐的在宫中人多势众,就形成了一股势力,遇到年老昏庸的皇帝,他们就可以趁机干预朝政,架空皇帝,从而形成了太监专权。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是秦朝的赵高、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李莲英,他们臭名昭著,骄横跋扈,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
太监是封建王朝历史的产物,他们的存在另人心嘘,产生的手段令人发指,在那个泯灭人性,毫无人权可言的社会,底层人生存的辛酸难以言表,我们废除了旧王朝,从此天下无太监。
-----
网友解答:
太监通常指的是被阉割生殖器后入宫为皇族成员服务的男性。
为了避免与后宫女人发生不正当关系,为了避免君王“戴绿帽”,那些在后宫服务的男性必须不具备性能力。
有人说那干脆不用男人不就好了!可是有些活儿女人做不了必须得男人来做(比如抬轿子这类的重活),太监也算半个男人!
太监可谓是伴随着封建后宫制度而存在的!在此之前,太监并非是一种“职业”,而是作为一种惩戒手段而存在!
最早的时候阉割是作为一种惩罚手段,用于惩戒战争中俘获的俘虏或是用于惩罚奴隶。
最早相关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
当时的商朝人抓获羌人(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后,会将其阉割后作为祭祀用的祭品。在一夫一妻制度诞生后,阉割也用于惩戒发生不正当关系的男性。
阉割作为一种惩罚手段,并没有随着文明的发展而废除!直到明清时期,这种残酷的惩罚手段也依旧存在着!
清末太监照片
咱举个最著名的例子,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出生在云南,他的家庭是元朝云南王麾下的贵族。后来朱元璋为了一统中国,下令明军进攻云南。
在此役中,年仅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并遭到了阉割,被留在军中当秀童。这个秀童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男军妓!
好在郑和之后遇到了燕王朱棣,悲惨的命运这才发生了转变!
咱再说回太监!
在帝王后宫服务的男人都是阉割过的太监也要等到东汉时期!在此之前,在帝王后宫服务的男人们有的是阉人,有的不是阉人,但自从东汉以后,在后宫当差的男人就都是阉割过的阉人了!
在古代,太监制度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也被邻国有样学样地学去了!朝鲜、越南等国家都和中国一样实行了后宫太监制度。然而曾经学习中国最为积极的日本却没有学去太监制度,天皇和幕府将军都由女官服侍。
除了中国和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邻国外,古代的罗马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都具有完善的太监制度。其中阿拉伯帝国更是对太监进行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将其训练成一名英勇善战的战士。
可以说,太监制度并非是中国独有的!但受太监制度影响最深的是中国!
最明显的一个体现就是太监干涉政治!
汉末的十常侍乱政,唐末的太监权利大到甚至直接敢杀害皇帝,明末的阉党,太监干政在中国封建时代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就连对太监干政百般限制的清朝也出现了李莲英那样权倾朝野的大太监。
纵观古代历史,虽然也有郑和这样的“好”太监,但更多的都是像魏忠贤那样坏太监!
-----
网友解答:
古代有太监,那是因为古代皇宫里的需求。太监在皇宫里方方面面的作用,不容小觑。
首先太监能够胜任宫女不能够干的一些重活粗活。在偌大的一个皇宫当中太监宫女不下几千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子,他们的分工也不同。宫女体质比较弱,只能够分配一些轻快的活。宫中那些繁重的活必须由男人来做。但是皇宫当中只能允许有皇帝一个男人。如果说皇宫当中到处是乱七八糟的男人。而且又到处都是貌美如花的宫女宫妃。他们很容易发生奸情。这样也就使皇室的血脉,变得不纯。
为了解决这两个矛盾。既能够有人干一些繁重的活。又能够防止宫中奸情的乱发生。所以古代太监这一职业就应运而生。他们主要是为皇宫服务。
被阉割以后的男人就成为了太监。太监没有了生殖器官。所以说它们也就没有七情六欲。所以它们的体力精力都非常的旺盛。他们在宫中办事的效率也非常的高。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他们在皇室贵族的日常生活当中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太监被阉割以后,体内的雄性激素分泌就会减少。所以它们的性格就像女人一样,非常的温柔。但是她们又有男人一样强壮的体魄。办事的能力又高。古代无数的太监,在皇宫当中,就像默默无闻的老牛一样。温顺而又能干。这也是古代皇室贵族喜欢太监的一个原因。
太监在皇室当中受到欢迎,所以它们在皇宫中的待遇非常的好。很多的太监还位居高职。所以古代很多穷人家的孩子,看到没有什么出路,也娶不上媳妇。所以就干脆把自己卖了,然后到皇宫当中当太监。争取有一天也在皇宫当中,混得风生水起。说实话,要是生活实在过不下去,谁愿意当太监呀?当太监的人心里肯定都是泪。谢谢!
-----
网友解答:
“太监”是一个古老的职业,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消失于民国初年。早期的太监被称为“宦官”。太监的定义是:被阉割而失去生育功能的一类人。
关于太监到底自何时候出现,由于没有相关的文献记载,已无从考证。目前有关太监的最早记载文献是《周礼》,此时的太监被称为阉人或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监的名称也在不停的变化,隋唐之后就开始称太监了。早期的太监的主要工作就是看门。汉代的时候,太监常被任命为黄门令,就是看守宫门。
早期的太监不但职责单一,而且人数也相当少,基本不足百人。到了后世各朝,随着宫室的逐渐庞大,太监的工作也越来越繁杂,人数也有突飞猛进。
早期太监的来源主要有两种:其一是通过战争掠夺而来。那些被俘虏的幼童基本都被充当了太监,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明清。其二是一些人自宫求职。
隋唐之后的太监都从事些什么工作呢?与早期相比,此时的太监工作很繁杂。首先是替皇帝跑腿宣读圣旨或诏书,还有口头传到一些皇帝口谕。在皇宫中能将这些事做的完美的只有太监,因为宫女是不许识字的。
其次就是包揽宫中所有的体力活。皇宫中有许多的脏活累活,这些活都得太监去做,宫女是没有能力完成的。比如搬运大的物件,上墙头屋顶,执行家法等,都要太监们来完成。还有在各宫中行走的轿子也由他们来抬。
最后就是应付突发事件以及辅助皇帝。类似于明朝的“壬寅宫变”,最终还得太监出手解决问题,关键时候太监的力量还是能派得上用场。还有皇帝经常批阅奏折,有时处理政务到很晚,太监的服侍不会影响皇帝,而且次日精力充沛。
太监为何需要净身才能进宫?其实这个原因很单一,就是为了维护皇宫中的正常伦理秩序。封建社会,皇室的血脉必须纯正,宫中只能有皇帝一个男性,太监进宫前必须要净身。这样既能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又能拥有宫女所没有的特性。
大多做太监的人都是为了生计,基本上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往往也有个别为了自己理想而自宫或者甘愿成为太监的,比如魏忠贤等人。清朝时期,宫中每年大约需要一百多个太监,年年如此。
既然有需求,有人就会为了生计去净身。古代净身后的存活率仅有一半,许多人为了进宫当太监而失去了生命。净身前,需要与净身师傅签合约。目的有二,一是告诉你不能保证存活率,二是希望与你共享荣华。
净身的人最痛苦的阶段就是做完手术的几天,至少要二天都不能正常小解,通常是通过一个自制的玉米骨软进行导尿。更悲惨的是,没有插管导尿的,尿水喷出来,溅到伤口处,那真是一种痛不欲生。
净身的人往往是被五花大绑,因为这项手术极为痛苦,脚和手必须要绑紧。防止手术前后手乱动,否则手上的细菌会使伤口感染,甚至会因此丧命。用来止血和止痛的东西就是石灰水熬,一般都是一刀下去,立即晕厥。
净身后的伤口是用苦猪胆糊起来的,主要用来消炎。能熬过一星期的,基本上就没有大的问题了。净身后的东西会被留在净身师傅处,赎回这些东西就成了太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这还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赎兰”。
太监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也有可能因此飞黄腾达,但净身期间所受的痛苦和所冒的风险,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
网友解答:
在古代中国,人权的概念十分模糊同时也不被重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制度下人权以其所在等级作为前提,甚至在元朝时,杀死一名“南人”,还需要赔偿一定数量的财物,有时甚至是一头驴,所以在古代社会太监的产生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条件与土壤。
然而最早的太监却非是被阉割,而是自宫,春秋时齐国有一人名作竖刀,为了博取齐桓公的欢心,于是挥刀自宫,而后也的确得宠只是得宠之后做尽坏事,甚至最后将齐桓公饿死,不久之后东窗事发,被砍了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古时人们甚至将头发都看的如此宝贵,何况是男子的生殖器官,肯以此为代价换得权位荣华,也是令人啧啧称奇的。
后来阉刑普遍适用于战俘以及被征服部落的男童青年,阉割之后送进宫中做太监,明代初期,元朝势力继续割据云南,朱元璋派大将蓝玉南下征讨,战后11岁的马和被俘虏,而后被阉割作为秀童在宫中留用,这就是之后闻名天下的名宦三宝太监郑和。而为何要在宫中使用太监,这就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在古代宫廷生活中,许多体力工作宫女无法完成,皇帝妃嫔众多无法雨露均沾使用健全男性有着极大的风险,同时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定防止谋朝篡位,使用不可能拥有子嗣的太监作为宫中的服务人员更是上上之选,故宫中使用太监作为劳力选择,不但对敌对势力有着震慑的作用,同时也对政权的稳固和后宫生活的便利提供了保障。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
网友解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古代为什么会用太监?这说的,十个人有九个半都能答上来,不就是害怕给皇上戴一顶小绿帽吗?
这答案不能说不对,但也仅仅说对了一半,不是全部,有兴趣的小伙伴听俺给大家伙唠叨唠叨。
其实太监这个职业,不仅仅在咱地盘上有,全地球很多地方都是有的,据说到了现在,咱家隔壁阿三哥他们还有保留。
咱也不说别人,就说咱家里的,因为这道理搁那都一样。
太监
咋说呢?咱地盘上的太监,先秦时期就有了,就是比秦朝较远的年代,夏商周时期,那么出现的具体时间,这个到没有确切的说法。
这里头最出名的太监,那太多了,最早出名的有赵高,中行说,就这俩没一个好东西。
赵高,秦始皇死了之后,联合丞相李斯坑死了扶苏,扶持上一个正事干不了,坏事干一堆的胡亥,把一个好端端的秦朝直接就给坑没了。
有人说秦朝毁于刘邦和项羽,其实不然,整个秦朝毁就毁在了赵高的手里。因为秦二世胡亥一死,赵高扶上位的子婴在赵高的授意下当的是秦国的王,而不是秦朝的皇帝。
赵高自己先把台给拆了。
再说那中行说,中国历史有算是头一个汉奸吧!胡子没一根,全长脑子上了,帮着匈奴把汉朝坑了不少。
所以大家伙一提到太监,没多大好印象,这帮家伙似乎都是坏蛋一样。
搁现代写小说,写一半不写了,就让人说这书太监了,有那么一丝丝的怨恨在里头。
想当年俺在一个平台写了一个盗墓类的小说,兴高采烈的发布了一小半,感觉写的太累,就想缓缓,这好么,一缓没下文了,让大家伙骂了老半天,配图一溜的太监图片。
最后有一哥们,愣是冒充是俺的朋友,说俺出了车祸,打进了医院没出来,就那意思俺已经搁太平间里头早凉透了。
俺都郁闷死了,慌忙出来澄清,结果大家伙照着大脸蛋子又痛骂了一顿。
想捡起笔头,在写上一写,感觉没有激情,小心培养了一下,就没有以后了。
现在想起了那些个掉坑里的兄弟,感觉挺对不起他们的!
这一扯,就扯俺身上了,咱接着聊。
确实做太监的人比正常人缺那么一点东西,所以心里阴暗那是很正常的,但也有一些太监还是有正义感的。
那么为嘛这个世界上会出现太监呢?
皇帝吗?家里头不仅有三妻四妾,这要是一多了的话,还得论堆数,太多了。
伺候这么一个老婆,不能像地主一样的伺候吧,他也不应该太差劲。
几个老婆一处院子,平时你来个打扫啥的,宫女能干,但上房揭瓦,顺道抬东西,这事宫女真心干不了。
有些粗苯的活,四个宫女都顶不上俩老头。
所以伺候的人里头,这就必须有男的。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
皇帝就一个人,老婆都论堆数了,他就照顾不过来,说好的雨露君恩,其实有些还沾不上。
这一不小心,脑瓜顶上来顶小绿帽,这好说他也不好听不是。
这到也不算啥,要命的是,这要是整出个娃娃,那就不好了,指不定这江山社稷姓没换,人换了,这就要贻笑大方了。
所以这太监就出现了。
最开始的时候,这太监还是比较人道的,做太监的人,其实就是把俩轱辘给卸了,上个厕所啥的不受太大影响,这到了后来整部水车都不给你留。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太监,穿的裤子总是鼓鼓囊囊的,就算是到了大夏天,就像穿了一条大棉裤一样,其实里头兜着大毛巾,就是为了防漏。
过去老是说臭太监,臭太监,还真就是,身份在高的太监,都是这毛病。
皇帝为了自己后代的血统,这就出现了太监的职业。
而且后宫这块算是皇帝的后花园,这后花园不仅有他的老婆,还有大大小小的宫女,要是没有太监的话,您可以现象的到会咋样的。
这要是君王一怒,不仅仅是血流成河就完事的,天下都要跟着乱的。
所以太监这个职业一直到封建王朝结束之后,才没了。
因为谁家也没有那么多的老婆让人伺候了,三五个就算多的了,当然咱大华夏只能有一个,这都用不着什么雨露君恩的说法。
现在都流行天大地大老婆最大,一个个爷们过的跟过去小媳妇似的,让睡沙发不敢睡地上,让跪搓衣板不敢跪洗衣机,为了实现财务自由,藏点零花钱,跟做贼似的胆战心惊,就怕老婆没事打扫卫生,那点私房钱全的露光了。
憋屈死了。
还有一点,很多时候太监比宫女要好一点。
毕竟后宫这块住的不仅有皇帝的老婆,还有皇帝的娃娃。
你说皇帝的娃娃天天生活在一堆女人当中,他也不像回事,成长于妇人之手,总是缺点什么?
当然太监虽然不算一个完整的男人的,至少不是女人。
毕竟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过去陪着皇子们上课,溜达,玩耍这基本上都是太监,没听说过跟着一帮子宫女。
而且对于皇帝来说也是好的,毕竟皇帝跟前全都是女人的话,这让皇帝也集中不了精神,这不好。
所以过去给皇帝穿衣服,吃饭啥的,这都是太监上手,宫女是不允许靠近的。
再有一点就是,太监在跟前,皇帝还是皇子们可以放心的使唤,他们可以成为弄臣,权臣,但绝对不会成为篡权者。
太监是无根无萍的,他们的权势都是依附在皇权之上的,如果有一天皇权不需要他们了,再狂妄,再有权势的太监,仅仅一道圣旨就可以将他们办了,不存在太多的勾心斗角。
毕竟太监没有后代,没有太多的沟沟坎坎的联系,他们更多的是捞钱,这一点对于皇帝来说,不叫个事,他们最为在意的是皇权被人碰了。
这个才是他们无法容忍的事。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
网友解答:
我认为:古代只所以有太监存在不外乎以下原因!
古代的皇帝老儿,风流成性,又小肚鸡肠: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宫女成百上千美女如云,皇帝怎么会放心健全的男人在宫里宫外出人呢?
宫里宫外又需要人打理,请男人又怕男人见空扎针,所以才把进入宫里健全的男人标志部件给物理处理掉,变成了无根之人,也就是所谓的太监后才能在宫里出入,出入于美女如云的宫中。这样皇帝老儿才放心,才安下心来处理国家大事。不必担心后院起火,更不必担心后宫妃子给自己戴绿色皇冠!
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自己太忙或者忙不过来,可又怕出人宫里的男人帮忙,所以才把出入宫里的男人,必须给物理处理后变为太监后,才能出入宫里,才能在宫里侍候皇帝的老婆,皇帝的妃子!
这也不能全怨皇帝小心眼,任何男人,面对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宫女美女如云的环境下,除了太监谁又不会动歪脑筋呢?太监则不同了:面对美女如云,也只能望尘莫及,饱饱眼福,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
网友解答:
中国史上哪个职业是,爸爸听了会生气,自己听了会哭泣,女人听了会嫌弃?
你了解太监吗?很多人觉得,男当太监就和女混青楼差不多,都是因为迫于生计,才沦落到割丁丁的地步。
如果你也认为,太监是个遭人唾弃的职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明明在古代,太监这个职业,真的是火火火火火爆了好么!
太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按理说中国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为什么会有这种断子绝孙的买卖呢?都说古代帝王都有后宫三千佳丽,其中这里面不只有娘娘小主,还包括了照顾她们起居饮食的宫女。
皇宫这么大,住的人也多,什么洗碗,做饭,洗衣服,陪睡觉…的简单琐碎活宫女还做得来,但是粗重体力活没人干啊?于是就有了“太监”的诞生。
最重要的是,皇帝嘛,除了钱多就是老婆多,太监的出现可以,有效防止让皇帝戴绿帽子。
“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周礼》
唐朝以后,才有了太监这一称呼,唐朝以前统称宦官,又称寺人、阉人等,据说太监被割掉的小宝贝,要油炸保存,然后用净身契约包好,最后再用大红布包好扎紧,挂到房梁上,这叫做红布(步)高升,预祝太监以后福气一直来,步步高升!
太监不是你想当,想当就能当
在明朝和清朝,太监是一门相当抢手的职业,不仅包吃包住,五险一金,还能升官发财,相当于拿到了24K金饭碗啊,比如说王振、魏忠贤、冯保等,哪个不是位高权重,权倾朝野。
太监得势的时代,民间往往相应掀起“自宫潮”每年都会有上千人排队切丁丁,许多有钱人家的儿子也忍痛自宫,以图仕进。
一般来说,人民币玩家都是请医生切,普通玩家就只能自己动手。根据史册记载,曾经有个村庄,有少年不到1200人,其中970多个人都被父母阉割了,准备进宫为皇家服务。
“南海户净身男九百七十余人复乞收入。”——《中官考十》
那是不是只要切掉丁丁,就能当太监?想得美!太监行业竞争之激烈,100个阉人里,也就只有几个能当上太监,录取率仅达3%-5%,而且太监职位和现在公务员一样,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能等上一任退休,才会招下一个太监。
太监到底有没有性生活?
对于太监而言,不管是成年后阉割,还是从小就净身,即使没了工具,欲望也不会说没就没,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太监体内依然可以产生性激素,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就曾自述。
那问题来了,太监是怎么解决欲望的呢?
最常见的办法,就是和普通男人一样:上青楼,明代八卦杂志曾报道过一个事件:某太监因拖欠妓女嫖资,企图一躲了之,逼得妓女女扮男装闯进府邸追债,何其不要脸!
“比来宦寺,多蓄姬妾。以余所识三数人,至纳平康歌妓。今京师坊曲,所谓西院者,专作宦者外宅。”——《万历野获编·宦寺宣淫》
当然除了爱情买卖以外,太监也有真感情,他们会和宫女处对象,彼此照应,排遣寂寞。
另外在避孕措施有限的年代,除了妓女和宫女,有些没有净身干净的太监,还格外受到后妃们欢迎。
“太监在宫闱中,常与嫔妃相通,其阉割未尽者,尤能欢娱,嫔妃争相罗致。”——《河间见闻录》
由于人们对于太监行业趋之如骛,导致越来越多人“无鸟一身轻”,朝廷不得不明令禁止私自阉割。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代,从明朝到清朝,走向辉煌时期,直到辛亥革命,皇朝覆灭,太监这一荒唐的职业,才终于彻底废除。
【喜欢作者的清奇文风和脑洞漫画,欢迎关注:朕说】
-----
网友解答:
说点猎奇的,太监不只是中国独有,但凡是历史悠久文明发达的地区,都有阉割传统。
全世界关于阉人最早的文字记录来自中国。在商朝,有一个叫武丁的国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使商朝的国力得到空前发展,特别是通过对土方、舌方和羌人等部落的一系列战争,开拓了一大片疆土。在甲骨文中,就有这样一条记录:
翻译过来就是:庚辰日,商王卜了一卦,割了羌人的小鸡鸡,会不会死?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阉割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大家不要觉得残忍,商朝时期,中国还处在奴隶社会时期,除了阉割羌人,商朝还会将俘虏的羌人用于活人祭祀,在同时期的其他文明中,奴隶都没什么好下场的,比如古埃及。
古埃及也有阉割的传统,根据历史学家推测,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6世纪左右)时期。
古埃及第六王朝时期壁画上,描绘的“割礼”场面,这里的“割礼”不是割小鸡鸡,而是割baopi
图特摩斯三世也是一个战争狂,为了激励士兵,让士兵割下敌人的手来领军功,但时间一长就出现了问题,有的士兵会滥杀无辜,割女人的手来冒领军功。所以后来规定,以后统一采用小鸡鸡的来算军功,这个东西,女人没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也容易区别。而且还发现了一个意外的好处,那就是割了小鸡鸡的男人并不会像割手脚那样影响劳动,这样在战场上抓到了俘虏,不仅可以领军功,还可以当奴隶卖钱。
与埃及紧邻的亚述帝国也有阉割的传统,目前还不知道是自然产生的,还是受到埃及的影响。波斯统一中东后,继承并将亚述的阉割文化发扬光大,每每征服一地,波斯皇帝就从当地的男人中挑选一批美男子,阉割了养在宫廷里,或作为仆人服侍皇室成员,或纳为男宠进行负距离亲密接触。古希腊有一个历史学家叫希罗多德,他写了一本叫《历史》的书,里面就有记录说,波斯帝国要求巴比伦和亚述每年提供500个太监。
波斯远征希腊后,将阉割文化也带到了希腊。宦官的英文“enunch”就来源于古希腊语,原意为“寝室保护人”,用来指那些没有生育能力的人,以及失去了男性气质,娘们唧唧的人。不过,在城邦时期,除了少部分希腊人被波斯奴役阉割外,大部分希腊人都厌恶阉割,认为这是不文明的体现,但是并不反对阉割异族人,毕竟那些人都是野蛮人。
罗马崛起后,见识了埃及、波斯、希腊的太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仅豢养了大量太监,“左右为男”,“男上加男”运动,也是搞得十分热闹。在古罗马,征服一个人的象征,就是插入一个人,不管这个人是男是女。比如我们的凯撒大帝,在没发达前,就曾被比提尼亚国王给后入了。
不过在罗马,基督教不允许奴役自己的教民,所以当时的太监大多是外族人。到了拜占庭帝国时期,贵族们就彻底放飞自我了。不仅平民会阉割自己的孩子,送进宫廷,以获得更高的地位和生活水平,就连贵族也会阉割进行自我阉割,以接近权力中心,谋取私利。当然,也有一些贵族,为了打击政敌或消除继承者中的隐患,也会选择将其阉割。
在欧洲中世纪,除了世俗社会中的太监,还存在许多的宗教阉人。这些人是狂热的宗教信徒,为了侍奉神灵,摆脱世俗的烦恼,进行自我阉割,这可比佛教的戒律狠多了。
奥斯曼帝国作为拜占庭的继任者,完美继承了阉割传统,但稍有区别的是,因为伊斯兰教禁止阉割,所以奥斯曼的太监也大多是外族人,最开始主要是巴尔干地区的白人,后随着帝国版图的扩张,奥斯曼的贵族们从非洲埃塞高原上搞来了黑人太监,老实听话,非常“好用”,就此打开了非洲黑叔叔的“大门”。另外,变态的奥斯曼苏丹还喜欢男童。
最后再说一个神奇的国家,印度,可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还保留阉割传统的国家。
印度的阉割传统来自于宗教,被阉割后的人称为“海吉拉斯”,意思是“性无能的人”。印度婆罗门教有一本叫《摩诃婆罗多》的巨著,书中记载着一个叫阿拉万的人的故事,印度的阉割传统就来源于此。
相传古印度时期,有一个部落要干仗,这个部落的首领是兄弟五人,为了讨个好兆头,这五个兄弟决定在开战前杀个人搞一场祭祀,而且还一定要杀自己人,还是那种聪明的,长得好看的,有地位的人,这样才能显得有诚意。那么杀谁呢,谁也不想死,选来选去一直选不出个结果。
五兄弟中有一个叫阿拉万的人就站出来了,说我来祭天,你们打胜仗去。但他提了一个条件,说自己还是处男,想在临死和一个漂亮的姑娘睡一觉,这样也就无憾了。但问题来了,如果有哪个女人和阿拉万睡觉,就意味着嫁给了阿拉万,可阿拉万第二天就要祭天了,没有哪个女人愿意守寡。这时候,一个叫奎师那的男人被阿拉万的精神所感动,变成了妙龄少女,自称摩西妮,陪阿拉万睡了一觉。第二天,阿拉万慷慨赴死,他的部落也打了大胜仗。这个奎师那是毗湿奴的第八化身,意为黑天,世界之神。
阿拉万死后,灵魂进入天堂,遇到了女神杜尔加,杜尔加就问阿拉万是怎么死的。阿拉万说了自己的事迹后,杜尔加十分感动,然后就用神力把他复活了。阿拉万回到了人间,成了神。
因为阿拉万的经历,很多男人也想陪他睡觉,然后得到机缘化身为神。但是奎师那是神,可以自由变换性别,普通人想要和阿拉万睡觉,那只有挥刀自宫了。因为奎师那变的女人名叫摩西妮,摩西妮也就成了这些变性人的守护神。
至今,印度还有很多地方保留着阉割传统,被阉割成“海拉吉斯”的男人有百万之多,虽然在2014年,海拉吉斯获得了印度的官方承认,但这群变性人依然遭受排斥和歧视,甚至还会被拐骗卖淫。
总的来说,太监这一群体,各个古文明都有。第一,阉割男性,是对敌国俘虏、奴隶的一种控制手段,以此来展现自己的支配力。第二,被阉割后的男人,其男性气质会减弱,变得更容易控制,是很好的仆人,成为宫廷里的太监,一些文明认为,阉人不受性欲的玷污,其实更加纯洁,不容易扰乱后宫,更能服侍有神性的君主。第三,一些奇怪的宗教因素。
-----
网友解答:
从欧亚大陆西端的埃及、希腊、罗马、土耳其,到欧亚大陆中部的波斯,再到欧亚大陆东端的朝鲜半岛,都曾出现过宦官和宦官制度。
西方观点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宦官出现在亚述女王时期的新巴比伦亡国,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相当于中国的西周时期。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宦官,有人考证出现在商王武丁时期,大约是公元前14世纪。但宦官活跃于历史舞台,则应在春秋时期。
但是,论剑谁家先“整”出宦官这个品类,没啥意思。所以,知道宦官自古有之就行了。
我们更应该关心宦官的普遍性,即为什么欧亚大陆几乎都曾用过宦官?
各大文明肯定不能开会商量,要在男女之外另造一个新“性别”。既然普遍性这么大,这会不会是人类“通病”或文明“ 标配”?
但也有反例,日本历史从未有过宦官。基督教在欧洲占据统治地位后,欧洲的宦官也消失了。
当时的教会唱诗班还会存在被阉割的男童,因为教会要留住男童的特有声色。但到19世纪后半叶,这种行为也被禁止了。同时,唱诗班被阉割的男童,肯定不能说是宦官。
宦官之所以成为宦官,必须与宫廷和权力联系在一起。与宫廷和权力联系这个社会性,才是宦官的本质;被阉割的生物性,只是宦官的前提。甚至,这个前提越来越不重要。
所以,这又看似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历史问题。而从文化历史角度来解释日本为何没有宦官,就特别清楚。
日本被接受中国影响,主要是从唐朝开始。唐朝有五刑,即笞、杖、徒、流、死,没有宫刑。因为隋朝废了宫刑。所以,在日本,宦官就没有登场的机会。同时期以及再之后,日本又被中国的佛教文化强势输出一波。佛教对于阉割行为极不赞成。于是,日本历史就与宦官彻底绝缘了。
但是,对于宦官的溯源,你无论怎么探究都探究不明白,最后都是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关键是所有的溯源解释,都能从事实和逻辑上证否。
说是为了防止秽乱后宫的情况,但可以用女人啊?三国时期的公孙瓒,就干过这事,“斥去左右,男人七岁以上不得入易门。专侍姬妾,其文簿书记皆汲而上之”。此外,洪秀全的后宫,也是只用女人,不用宦官。
说是因为女人干不了体力活儿,这更没啥道理。皇帝家里根本不操心没人给干活。这就相当于说皇帝一定用金锄头锄地一样荒唐。
说是与君主专制制度相伴相随,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宦官活动时期都开始于公元前8世纪。看来是专制制度开发了“宦官”这个新品类,而且还跟君主联系上了。但是,欧洲王权做大而王权专制的时候,却没有积极发挥宦官的作用。
在宫中服侍国王的是贵族,不是宦官。英国亨利八世宫廷中,最让人羡慕的职位是马桶侍卫,职责是专门伺候国王大便。要做马桶侍卫,必须是根正苗红的贵族。
之所以各种解释都会找到反证,首先是因为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或共识认识;二是因为溯因推理本就不严密;三是各种倒因为果占了主流,也就是把宦官的结果功能当成了产生原因。
其中,倒因为果最严重。
因为先有了宦官或被阉割的人,所以君主才发现这些人不会秽乱后宫、不会“污染”血统。宦官的功能,值得好好用一用。后者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更不能拿来做溯源推理。同理,宦官的体力优势、配合君主专制的作用,以及保密的功能、服侍的功能,都是结果,不是原因。
既然找不到宦官为何产生的原因,那索性不要找了。因为宦官在政治和历史上的作用,更值得深入探讨。
虽然很多人讨厌太监这个群体,但这伙人却不能被忽视。特别是在古代中国,王侯将相的明争暗斗,是被太阳照到的连绵山脉;而没被太阳照到的山脉背阴处,恰是宦官的属地。
所以,太监这个群体很重要。而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与皇帝、与君主的联系最为紧密。中国历史上,受宦官影响最大的时期,主要有三个,首先是汉代,主要是东汉;其次是唐朝;第三是明朝。
在这个三个时期,太监发挥的作用以及所处的地位,并不完全一样。不同时期的太监,可以说各有各的“使命”、各有各的“位置”。
首先说汉朝,重点是东汉。
东汉的宦官专权,与东汉的外戚专权,互为表里,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甚至,都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外戚专权才会有宦官专权。
如果没有外戚专权呢?
东汉末年,外戚大将军何进被杀,标志外戚专权结束。而随后,杀掉何进的宦官一伙,就被血洗了,宦官专权也结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要从西汉说起。西汉是一个平民政府。皇帝是平民,大臣是平民。贵族要么被始皇帝干死,要么被楚汉战争干死,剩下的只有平民。
这一点,我们看汉朝皇后就会更清楚。汉武帝母亲王娡,本是平民金王孙的妻子;汉武帝皇后卫子夫,本是平阳侯府歌姬。汉朝皇后和明朝皇后,多是平民出身。但汉朝皇后的出身更丰富多彩。
这个平民政府,首先遭遇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应该听谁的?
国家听皇帝的、政府听丞相的,这还有啥说的?但这是静态着看。老皇帝会死、小皇帝会立,新老皇帝会更替。在这个动态演进的过程中,你就没法这么笼统作答。
同时,皇帝要跟丞相斗、丞相跟大臣斗,朝廷还要跟地方斗,权力场是个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大舞台。听谁的与不听谁的,就一定是模糊的趋势问题,而不是清晰的制度问题。
最要命的就是当时的官僚制不够严密。因为没有科举制,所以官员的来源没法保证。于是,外戚这伙人必然站上前台。大汉帝国,从第二代开始,就出现了外戚专权。这在别的朝代是难以想象的。
皇帝要用皇帝自己信得过的人,忠诚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信得过的人自然是血亲和姻亲。但父系一脉的血亲,都不是信不信得过的问题,而是防不防得住的问题。因为这伙人天然具备篡位的资本。于是,只有母系一脉的姻亲才能信得过。
所以,两汉之时,多是外戚建功立业。不是因为这伙人恰是当时精英,而是这伙人总被摆在精英位置。
尤其是出现小皇帝的情况下,太后和外戚一定会专权。汉武帝不信邪,把钩弋夫人拉着陪葬了。但继位的刘弗陵还要仰仗上官桀和霍光这两位太老丈人。
小皇帝是会长大的。长大的小皇帝,一定要抓权。但是,专权的外戚肯定控制了官僚集团。这时候,皇帝还能靠谁来抓权?宦官。皇帝加持宦官,然后让宦官去抓权、去对付外戚。
甚至,不止皇帝会这么干,皇帝他妈、皇太后也会这么干。
外戚大将军何进打算解决东汉的宦官问题。这时候,老皇帝刚死、小皇帝刚立,皇帝肯定拦不住。但是,何进的亲妹妹、何太后却不答应了,说“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
为什么“不可废也”?
跟所谓“汉家故事”的传统没一毛钱关系,真正的问题就是权力。除掉宦官之后,都不是皇帝坐不稳位置的问题,是皇太后也坐不稳了。你何进清除宦官,不止从皇帝手中抢权力,还是从太后手中抢权力。
这就是东汉的宦官。
他们的“使命”是帮皇帝抓权,具体就是从外戚手中抢权力。而他们的位置也就堪比官僚制了。官僚的位置有多高,宦官的位置就要有多高。官僚手中拥有什么权力,宦官手中也要有什么权力,甚至还要更多。没有这个权力配置,宦官一出门就会被外戚干死。
所以,汉朝宦官非常彪悍。但,这只是跟明朝比,跟唐朝还没法比。唐朝宦官都不是在朝堂呼风唤雨的问题,而且能直接左右皇帝废立,甚至杀掉不听话的皇帝。
大唐帝国光芒万丈,但大唐皇帝真心说不上万丈光芒。大唐皇帝不仅权力太小,而且逐渐沦为了傀儡。
皇权和相权之争,应该从汉武帝时期正式开始,到唐朝博弈出了一个均衡点。
汉武帝之前,相权碾压皇权。汉文帝宠臣邓通,因为没向丞相申屠嘉行礼,就差点儿被丞相杀死。汉景帝的宠臣晁错因为得罪丞相申屠嘉,也差点儿被丞相杀死。虽然最后都没杀成,但汉初丞相有这个权力,也有这个能力。皇帝的宠臣,甚至位居高官的宠臣,丞相想杀就能杀,而且是批了手令、直接就杀。
汉武帝一上来,就从丞相手中抢权力。武帝朝最危险的职业就是丞相。因为汉武帝必须通过打击丞相才能抢到权力。后来,汉武帝专设内朝。皇帝领着一群将军、侍中在内朝决定国策,丞相带着一众九卿在外朝执行国策。这时候的局面是:皇帝领导的内朝班子,彻底碾压了丞相领导的外朝官僚。而汉朝宦官之所以那么嚣张,就是因为权力在内朝、在宫廷,而不在外朝、不在三公。
内朝、外朝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主发令,门下省主复核,尚书省及所属六部主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后以左右仆射代之(因为李世民做过尚书令,所以这个职位就空置了)。
你不用看别的,单看三省名称和长官称谓,就知道它们统统都是内朝官或宫廷官。尚书,这个官职比较明确,曾隶属九卿中的少府,是朝廷派给皇帝的内廷秘书。中书,本意是在宫中掌理文件书记之意;侍中,本意是在宫中侍奉皇帝之意。这两个是纯粹的宫廷官,都不能说是朝廷(政府)派给皇帝的。
凡是官职里面有“中”字的,肯定跟皇宫、跟皇帝有关。御史大夫是三公高官,御史大夫的副手御史中丞,官职里有“中”字。所以,御史中丞一定跟皇宫、跟皇帝有关,他就是御史大夫派到皇宫服务皇帝的联络秘书。皇帝给政府下令,要通过御史中丞来完成。
到了唐朝,内朝正式成精,这三个宫廷官也成精了。本来都是皇帝的私人,现在不仅外派到了朝廷,而且还当了朝廷领袖。汉朝丞相是独任制或领袖制,丞相一个人领导政府。唐朝的宰相是委员会制,宰相一群人领导政府。
这时候,皇权专制肯定达到顶点了吧?
你皇帝的“奴才”都当了宰相,肯定是皇帝说啥是啥。但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立场。这些个所谓的宫廷官一旦管了政府,那就没时间“伺候”皇帝,接下来也不会再对皇帝唯命是从。
于是,变到最后,皇帝还是孤家寡人。甚至,三省宰相还要反制皇帝。
“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敕是圣旨诏令的意思,凤阁、鸾台,一个是中书省、一个是门下省。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下的诏令,必须经过中书省发令、门下省复核,如果没完成这套程序,或者这两个省不同意,那就不叫圣旨。
唐中宗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员,但不敢堂而皇之地直接发令,所以把装放诏敕的封袋改为斜封,所写的“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用墨笔,即“斜封墨敕”。这么做的意思就是说:朕的旨意的确没有经过中书省和门下省,但毕竟是朕的旨意啊,你们这些个办事机关也别深究了,勉力执行吧,求你们了!这么封的官,被称为“斜封官”。但因为未经正式的敕封手续,所以“斜封官”就一直被人看不起,比买来的官都猥琐。
唐朝皇帝这副惨德性,比那个贿赂宰相的宋真宗,还惨不忍睹。起码赵家官人还能买通宰相,而唐朝皇帝连买通宰相都不敢。
皇帝当然不能这么一直窝囊下去。之前的宫廷骨干全都出去当宰相了,之后就只能再培养一批宫廷骨干。
于是,唐朝宦官崛起了。
唐朝皇帝重用宦官,这个趋势主要是从唐玄宗开始的。在玄宗皇帝抢班夺位的过程中,宦官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宦官成了唐朝皇帝最可依赖的帮手。
除了三省之外,唐朝还有一个内侍省,主要由宦官充任,最高官阶四品。四品放在明朝和清朝,不算啥。但在唐朝就一定要算啥。因为一品、二品少之又少,甚至仅是死后褒衔,而宰相也才三品。所以,做到四品的宦官,绝对是高级干部。
同时,唐朝宦官,还可以突破内侍省的四品限制,继续往上升。帮助玄宗皇帝夺位的高力士,最后竟做到了一品骠骑大将军。宰相才到三品,宦官能到一品。于是,唐朝宰相向宦官行礼,那不是丢脸的事儿,而是正常程序。
所以,唐朝宦官,都不是能与官员一争高下的问题,而是长期压着官员一头。在大宦官面前,宰相都不算啥。这种情况下,宦官搞个政变、废个皇帝,甚至杀个皇帝,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大臣做大,可以这么干;宦官做大,当然也可以这么干。而李唐王朝,也没有宦官不得干政的意识形态教育,那宦官还有什么不能干的?
关键是唐朝皇帝的位置太不稳定,而且一直不稳定。咱们可以历数一下:
李渊的皇位,抢来的,抢得是隋朝;李世民的皇位,抢来的,抢得是自己老爹李渊。好不容易挨到了高宗,算是正常继位。结果自家媳妇武则天又出来抢,接下来还有太平公主和韦皇后。
比起宦官,唐朝女人才是真生猛,她们直接上手抢皇帝,而且个个巾帼不让须眉。
大唐皇位成了橄榄球,无论老少、无论男女,只要够硬够狠就能抢。皇位继承自然没有一点儿严肃性和敬畏感。后来,终于算是落到到了一个“天命所归”的主儿,即唐玄宗。
那唐玄宗会怎么办?他肯定担心自己的皇位被抢。帮自己上位的是宦官,那也让宦官帮自己守位吧。所以,重用宦官就这么开始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肃宗李亨直接在灵武继位,又抢了老爹的皇位,玄宗被逼无奈、当了太上皇。太上皇唐玄宗身边,也就一个宦官高力士还算忠心护住,官员和军队全跟了肃宗皇帝。
肃宗之后是代宗,代宗这个位置又差点儿被张皇后抢走,还好有一批宦官忠心护驾,这才给看住了。此后,宦官天然就成了大唐皇帝的“贴心人”和“保护人”。
李渊不算,从李世民开始,大唐皇帝有哪个是正常上位的?看似正常交班的唐高宗,其上位过程也是一番曲折,宫廷内斗也是相当激烈。
到这个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说大唐皇帝就是一个傀儡橄榄球。皇帝和皇位是各方势力独占鳌头的战利品。谁有本事谁就能抢,抢到之后,要么自己当皇帝、要么找个傀儡当皇帝。
于是,唐朝宦官的“使命”就是“保护”皇帝,不让其他势力抢走皇位。皇帝不听话、不让“保护”,怎么办?那就换掉,再不成就杀掉。那大唐宦官的位置或地位呢?他们俨然就是大唐皇帝的“监护人”,不仅要在大臣之上,而且还要在武将节度使之上。
朱温是先灭了宦官集团,才导演了篡位剧集。没有宦官“保护”,大唐皇帝说被换掉就被换掉。
最后说明朝宦官。
明朝宦官应该是最怂的一波宦官,甚至比宋朝还怂。赫赫有名的明朝太监,有四大权阉,即汪直、王振、刘瑾、魏忠贤。但是,这些宦官也就领了厂卫机构,即东厂、锦衣卫,再大一点儿顺便监管一下京城禁军。但他们能当封疆大吏、能领导大明朝廷吗?
宋朝宦官李宪,俨然兰州边帅,而且还要带兵打仗、拓土开疆。这在汉朝,可是外戚才能干的工作。所以,李宪必须是封疆大吏。
李宪之后的宦官童贯,在外挂帅出征、四方征伐,在内领枢密院事、掌大宋兵权,时称“媪相”。所以,童贯完全有权力领导大宋政府。
明朝宦官,什么时候有过李宪和童贯的威风?
既然是这样,那明朝宦官为什么能“彪炳史册”、为什么能干出那么多坏事?
实际上,很多坏事是大明皇帝要干和想干的,而明朝宦官只能算帮凶。而且,这个帮凶能力有限、权力有限,帮不了太大的忙。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权力运行的角度来拆解。
到了明朝,皇权专制达到巅峰。
汉朝丞相,妥妥的政府领袖。唐朝宰相,相当于决策委员会。明朝则干脆废了丞相和宰相。但明朝不是有内阁吗?汉朝丞相,既管决策又管执行,丞相的一张手令就能杀大臣。明朝内阁行吗?唐朝宰相,只管决策不管执行,但牢牢抓住决策权,甚至皇帝决策也要经中书门下两省同意。明朝内阁行吗?明朝内阁不仅没有执行权而且没有决策权,只有建议咨询权。
所以,到了明朝,皇权才算彻底碾压相权。但问题也要分两面看:权力不在丞相和宰相手中,那就一定流转到皇帝手中吗?
之前的权力运作流程是:官员听宰相的、宰相听皇帝的。但没了宰相,官员就一定听皇帝的吗?即便官员想听,皇帝也招呼不过来。甚至,还有可能是官员集体跟皇帝对着干。而这恰是明朝的政治生态。
汉武帝为什么死命折腾丞相?因为丞相不听话、不放权。他要打匈奴、丞相不给钱,那怎么办?换个听话的丞相,这就行了。再不行,那就再换,总能换个听话的。
大唐玄宗朝有两拨宰相,一拨是贤相集团、一拨是聚敛集团,二者泾渭分明、互为仇雠。这时候,玄宗皇帝就有的选,一拨人不听话了,那就换另一拨人。不需大费周章,换拨宰相就行。
但明朝皇帝就尴尬了,他没法换。要么把不听话的官僚集团全部换掉,要么自己躲在宫里生闷气。宋真宗要封禅泰山、搞国家级形象工程,他用一壶珍珠买通宰相王旦,这就行了,封禅泰山这事就能干成。但明朝皇帝能去买通谁?买通内阁没用,因为内阁镇不住六部官员。所以,到最后只能自己亲自干。
那带着谁去干“坏事”?带着宦官干。明英宗要出征瓦剌,但大臣们都不同意,那就交由大太监王振操作。万历皇帝要收工商税,但大臣们不同意,那就让太监去收。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大臣反对的事,大明皇帝就只能自己带着宦官去干。
所以,皇帝一定要把权力交给宦官。宦官没有权力,就没法帮着皇帝去做“自己想干而大臣不让干”的坏事或好事。
但是,明朝宦官也帮不了太大的忙。
明朝宦官主要干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帮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具体是由负责文字工作的司礼监来完成。所以,正德皇帝四处乱晃荡、嘉靖皇帝多年不上朝,大明不会出事。因为诏令批复的文字工作有人干。一个是为皇帝提供“情感服务”,具体由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来完成。所以,大明皇帝没必要跟大臣推心置腹、你侬我侬,也没必要像汉朝皇帝那样寻摸宠臣,用太监就够了。
然而,无论是政务处理还是“情感服务”,大明宦官仅是做了一些秘书性工作。这些工作本该由皇帝亲自去做,是实现皇帝权力的必然程序。但皇帝不干了,都让宦官去干。但这些都是程序性权力。而真正的实质性权力,宦官却一点儿都没有。所以,只要大明皇帝不满意,只需翻个手掌就能灭掉或换掉宦官。大明的宦官当不了权臣,甚至都不是臣。他们只是大明皇帝权力的衍生品。
所以,明朝宦官虽然戏份最多,而实际却最怂。戏份多,是因为皇帝权力大;却最怂,还是因为皇帝权力大。明朝严密的官僚制保证了制度性皇权稳如泰山。大臣换不了皇帝,武将也换不了皇帝,一群充当秘书和心理咨询师的宦官更换不了皇帝。
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太监,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古代为什么会一直存在太监、一直存在宦官专权,这个问题反倒清晰了:皇帝在与官僚集团的权力互动中,需要宦官这伙最体贴的仆人和最忠诚的帮手。没有宦官和太监,皇权专制中的皇帝就是孤家寡人。
同时,我们也能理解元朝和清朝的宦官为何没能做大做强。蒙元皇帝有奴才、满清皇帝有旗人,这些都是妥妥的自己人,自然不需要宦官参与互动。
-----
------------------
推荐阅读:
69式40㎜火箭筒为何时至今日还在我军服役?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上一篇:民国时期各军阀的军费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