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是没人继承皇位,大家为何要推荐才6岁的小孩子福临?
又不是没人继承皇位,大家为何要推荐才6岁的小孩子福临?
-----
网友解答:
-----
这是一个妥协。
什么福临是嫡长子?
笑死我了。当时,孝庄布木布泰只是妃,而且是五宫中最低的,怎么个嫡?
皇太极妻妾15人,原配钮钴禄氏无子。继妻哲哲无子。所以,皇太极儿子都是庶子。
皇太极死亡时,两黄旗及正蓝旗是皇太极与长子豪格拥有,三旗有117牛录,是坚决拥护皇子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拥有两白旗98牛录,中立派两红及镶蓝旗属于打酱油,但基本支持皇子。
所以,皇太极死亡后主要就是两黄正蓝与两白争夺大汗继承权。但是在这里,豪格并没得到其他五旗的全力支持,问题在于,两黄支持皇子与支持豪格有不相同的涵义。
豪格是皇子,但本身有正蓝旗。如果豪格当大汗,必定提拔正蓝旗,两黄旗独有的皇帝亲军与近卫身份当然会受到损伤。因此,两黄只是在反多尔衮当大汗、拥护皇太极儿子的条件下与正蓝、两红、镶蓝是一致的。
正因为如此,多尔衮明白自己不可能获得大汗继承权,只能另辟蹊径。而皇太极儿子中真正具备继承权的实际只长子豪格、九子福临、11子博穆博果尔。多尔衮也就公开做出退让,提议九子福临继承汗位,自己与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如此,两黄旗的根本利益得到保证,两红旗希望立皇子的愿望得到满足,镶蓝旗与两白旗的利益得到扩张,皇太级正妻哲哲与孝庄布木布泰的利益得最大化。
七旗与后宫都满意了,唯一受到损失的当然就是豪格与博穆博果尔两兄弟。豪格过后被多尔衮杀掉,正蓝旗被吞并,老婆都被阿济格多尔衮分掉了。博穆博果尔不仅丢失皇位,最后被福临逼死,老婆董鄂氏被福临收入皇宫。
-----
网友解答:
-----
福临有三个优势,这三个优势使他成为必选。
第一个优势,福临的母亲孝庄的娘家地位高
皇太极的皇后和四位大妃都姓博尔齐吉特,四大妃分别是宸妃、贵妃、淑妃和庄妃,皇后哲哲、宸妃和庄妃来自一个家族,皇后哲哲是宸妃和庄妃的姑姑,宸妃是庄妃的姐姐。贵妃和淑妃来自一个家族。这两个家族的不同是,哲哲皇后、宸妃、庄妃蒙古部落是后金的盟友,后金娶这个部落的女子是为了加强联盟。贵妃、淑妃的蒙古部落首领是林丹汗,贵妃和淑妃原是林丹汗的妻妾,林丹汗和后金作对被打败逃跑病死。林丹汗死后该部落投降后金,贵妃和淑妃被收入皇太极后宫。显然两个部落在后金的地位不同,后金需要拉拢的是皇后的蒙古部落,选接班人也自然要从皇后的蒙古部落选。
第二个优势,福临是嫡长子,身份贵重
皇后的蒙古部落嫁给皇太极的三个人,皇后无子,宸妃的儿子死了,活着的只有庄妃的儿子福临。于是福临便成了最佳人选。
福临实际上是皇太极的嫡长子。皇太极一共十一个儿子,皇后和四个大妃一共有两个儿子,庄妃生的福临和贵妃生的博穆博果尔。福临比博穆博果尔大四岁。
第三个优势,福临年龄小,需要有人摄政
福临只有六岁,必须有摄政王,这就为多尔衮摄政提供了条件。另外,孝庄和多尔衮青梅竹马,关系密切,更中多尔衮心意。
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为了避免兵戎相见,双方各自让步,多尔衮退出当了摄政王,豪格是庶长子,他的退出相当于庶子们全部退出。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
网友解答:
-----
豪格要是政治水平高一点,是能拿到皇位的,毕竟他是先帝长子,又是正蓝旗旗主,这个优势谁有他大?
豪格的主要反对者是两白旗(曾经的两黄旗)的多尔衮兄弟,但是皇太极功勋卓著,威望还在,原来提拔的索尼鳌拜(两黄旗)等人很坚定必须让皇太极的儿子继位,要不然就开战。保持中立的两红旗只要不内战,谁上位都行。但由于两黄旗的强硬表态,所以他必须支持皇太极的后人继位。
镶蓝旗旗主是皇太极堂弟济尔哈朗也是皇太极嫡系,他自己不可能当皇帝,拥护皇太极的儿子也就利益最大化。所以如果豪格运用得当,他就能拿到六个旗的支持,实力碾压两白旗。
两白旗原本是努尔哈赤时期的两黄旗,皇太极上位后旗色对调,地位下降,所以两白两黄基本上都是对立状态,要不然两黄旗索尼等人不会做那样的表态,因为多尔衮登基就意味着两黄旗地位没了。豪格当时第一要务是抓住两黄旗这种心态,让他们全力支持自己。毕竟皇太极成年的儿子里只有豪格,而且他还做过镶黄旗旗主,但是他没有抓住机会。
总的来说还是政治水平不行,从后面发展的趋势看,多尔衮的水平无疑比他高太多。豪格在关键时刻表态自己德薄,这就是完全的自断后路。皇帝都是在大权在握了表示谦让做做样子,哪有刚开始就退让的。多尔衮则果断抓住机会,知道自己不可能拉拢两黄旗,推出福临。一来他是皇太极的儿子,两黄旗地位不变。二来他年纪小,自己以后有机会图谋。这才是政治水平。
总而言之,豪格的确是最有机会,但是自己能力不足被多尔衮抓住了机会,怪不得别人。最后的结局避免了满清分裂,维护了共同利益,基本上也都能接受。
-----
网友解答:
-----
公元1643年9月,大清国的皇帝皇太极突然去世。关于皇太极去世的原因,目前存在好几种说法,其中最可信的说法就是中风。关于皇太极的死因,作者以后会和大家慢慢聊。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只有6岁的皇九子福临继承了皇位,也就是顺治皇帝。皇太极去世的时候,有8个儿子可以选择,为何选择了不高不低的福临呢?其实,这是从各方面进行考虑的。
公元1643年9月,51岁的皇太极去世。由于这件事非常的突然,皇太极关于继承人的问题,没有留下任何的遗嘱。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内部出现了关于皇位继承人的内斗。当时,最有利的继承人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多尔衮在皇太极时期屡立战功,得到了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拥戴。皇太极去世以后,一部分人建议兄终弟及,由多尔衮继承皇位。但代表皇族的正黄旗和镶黄旗不同意,两旗官兵要求必须拥立皇太极的儿子继位。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是最大的竞争者,当时,豪格已经34岁了,比多尔衮的年龄还大。
但多尔衮不同意豪格继位,因为豪格和多尔衮存在很大的矛盾,豪格也是战功赫赫。如果豪格上台,多尔衮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因此,多尔衮以豪格的母亲出身太低为理由,坚决反对豪格继承皇位。双方发生了争吵,两白旗和两黄旗有发生火拼的可能。此时,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由皇太极的其他儿子继承皇位,多尔衮负责辅政。对于两黄旗来说,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就行,具体是不是豪格无所谓。这样一来,豪格失去了两黄旗的支持,说话不再那么底气十足。至于多尔衮,辅政的实权很大,对于多尔衮来说足够了。
最关键的问题出现了,皇太极有8个儿子,即使排除了长子豪格,还有其他7个儿子。分别是:叶布舒、硕塞、常舒、福临等人,其中,福临不是嫡子,仅仅排行第九,上边有好几个哥哥,下边还有两个弟弟。但是,最终为何选择了福临呢?这和福临的出身有关,福临的母亲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是蒙古贵族出身。清朝建立以后一直非常注重满蒙联姻,拥立一位有蒙古血统的皇帝,有利于团结蒙古各个部落。从母亲的出身来说,庄妃是五大福晋之一。而福临则是五大福晋所生的孩子中,唯一带有蒙古血统的孩子。
依靠母亲的地位和自身的血统,只有6岁的福临继承了皇位,年号为顺治。由于小皇帝只有6岁,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负责辅政。从表面上来看,清朝的皇位问题已经完成了平稳的过渡。其实,清朝的根本国策发生了变化。在皇太极时期,清朝的贵族们虽然屡屡南下,但并没有入关的想法。因为中原的人口太多,包括皇太极在内,大部分清朝贵族都担心自己统治不了人口众多的中原地区。反倒是那些投降的明朝官员们积极怂恿南下,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在皇太极去世以后,多尔衮掌握了实际权力,多尔衮是明显偏向于南下的。
第二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了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杀。此时的多尔衮认为这是绝佳的机会,集结了几乎所有能够集结的部队南下。在著名的山海关大战中,多尔衮联合吴三桂击败了李自成的大军。随后,多尔衮进入了紫禁城,清朝军队成功入关。顺治皇帝从沈阳迁都到了北京,清朝开始了逐步统一全国的步伐。当时,李自成还控制着陕西、甘肃等地,而张献忠控制了四川地区。明朝的残余势力仍旧控制着南方的半壁江山,而且拥立了福王为新皇帝。对于刚刚入关的清朝来说,问题还有很多。
-----
网友解答:
-----
这是多尔衮的谋略,已经平衡的结果[赞][赞][赞]
-----
网友解答:
-----
为平衡求团结[作揖]
-----
网友解答:
-----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确实,本来这个皇位如果是皇太极来考虑的话,是怎么也轮不到福临的。毕竟那时候福临年仅6岁,非嫡非长,怎么算都轮不到他。但在各方面的情势权衡下,他却意外成为了最合适继承的人。
福临是皇太极第九子,皇太极第二、三、八子夭折,剩余的皇子中,排除几位庶妃所生的皇子,皇五子硕塞的生母早年间被皇太极赐给大臣为妻,被排除的可能性极大。皇位可能的继承人就集中皇长子豪格、皇九子福临、皇十一子博果尔。
原本豪格是最符合资格的继承人,首先豪格已经成年,且跟着皇太极征战有军功的积累,生母乌拉那拉氏虽被休弃,但他曾经也是嫡子,名份上更是长子,身后更有两黄旗大臣的拥戴,实力强劲。
只不过他还有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当年坐上汗位时,多尔衮实力根基浅;皇太极驾崩时,多尔衮实力已经强大起来。对于这个当初与自己失之交臂的位置,他也有势在必得的心。于是豪格与多尔衮双方陷入僵持,皇位人选迟迟未定。
在这个背景下,不得已提出了由皇太极其他皇子继承,以缓解这个局面。合适的人选有福临和博果尔。于福临而言,他有几个优势,也是他最后胜出的主要原因:
1、背靠优势的母族势力。福临的生母庄妃(孝庄太后)出身蒙古科尔沁部,与后金、清朝关系匪浅,实力较强,庄妃的姑姑正是皇太极的皇后孝端文皇后;
2、从后期孝庄太后的一系列举动来看,这是个有智慧的女人,在儿子成为继承人这件事上,她肯定没少操作,毕竟儿子身上流着科尔沁部的血,成为了大清的皇帝,会让双方的关系更进一步,科尔沁的势力更强大。
-----
网友解答:
-----
嫡长子继承制
如果是皇室之家的嫡长子,那么他将在皇帝百年之后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成为新君。而除他之外的其他皇子,则将会因不同顺序的继承权而被赋予不同的政治地位,通常情况下会成为亲王。
加强自己统治。
大清朝都危在旦夕了,还要选一个二岁的娃来当君王其实就是为了继续把权力掌握在慈禧的手里。因为由谁继位在当时还是慈禧说了算,而一个年幼的孩子因为没有任何处理朝政的能力,那么慈禧就可以继续打着垂帘听政的名号独揽朝权,对于一个十分有野心的人来讲,找一个小孩子来当自己的傀儡是最佳的选择。
如果当时为了重振清朝,而选择了一个成年并且有才华的皇家子弟来继位,那么很显然慈禧就要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大权要转交到别人的手里。就算慈禧愿意把权力交出去,那么这也代表慈禧不想活了。慈禧独揽朝政多年,在朝廷上树立了不少的敌人,这些人都盼望着慈禧早早下台。,当时慈禧还有话语权,选一个小孩当皇帝,对自己没有压力,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旦慈禧无法继续拥有朝权的话,那么不管是谁上位,第一个要处置的就是慈禧,因此慈禧为了保命势必不能把权力交到其他人的手里。但是慈禧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称帝,所以说只能找一个年幼的人当作自己的傀儡,自己依然可以在背后拥有大权。
所以当时对于慈禧来讲最重要的已经不是拯救大清了,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慈禧这个人本来就不是一个会考虑民族大义的人,她的胸怀没有那么大,她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且慈禧当时的年纪也比较大了,她也知道自己的寿命快要到头了,所以在自己去世之前还能够牢牢的掌控朝政,也算是给自己求了一个晚年的安稳。
-----
网友解答:
-----
因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14弟多尔衮,因为皇位之争闹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把皇位拱手让出去。最后大家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就选择了年仅六岁的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孝庄皇后,是福临的生母,也是皇太极宠幸的妃子,福临自然也就会成为继承人。还有一层关系,也就是曾经孝庄皇后和多尔衮是青梅竹马的关系,多尔衮自然也就同意孝庄皇后的儿子来当皇上。豪格则是因为反正都是自己父亲的儿子,谁继位不一样?总之不让多尔衮继位就行。这样双方就达成了共识。所以,由年仅六岁的福临来继承皇位。
-----
网友解答:
-----
多尔衮护持福临才能顺利上皇位,这是各有各的算盘。 多尔衮三次错过皇位, 这个就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
网友解答:
-----
这是个权力平衡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单位在评职称的时候,频频出现“上告”的现象,结果是屡次浪费指标:你不让我评,我也不让你评,大家一拍两散。
是的,当两个、或者更多实力相当的人,去争夺同一项权力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相持不下的局面。当事人往往会意气用事:你不让我得到,我也不让你得到。
但是权力、皇位或者其他利益,总是要有个人来占据的。于是有时会出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情况:本来实力较弱的一方,反而最大的利益。
年幼的福临,就是那个渔翁。
多尔衮和豪格的竞争,已经到了意气用事的程度:我不当皇帝没关系,只要你也别当,我就满意!于是找一个法理上说得过去的第三者来继位,就成了最好的解决办法。
皇太极死的时候,他还活着的儿子不止福临一个(还有好几个夭折的)。说实话,每一个儿子都有可能继位。福临能够上位,他那才干过人的母亲功不可没,但仍然有相当大的偶然因素。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现实中,小孩子才会互删微信,成年人只是不再讲话”你怎么看?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