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曹操爱财如命,那为何有人说他一生都没有向诸葛亮抛过橄榄枝?
传说曹操爱财如命,那为何有人说他一生都没有向诸葛亮抛过橄榄枝?
网友解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相信许多友友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
好多人说曹操是奸臣,诸葛亮是忠臣,诸葛亮是不会去伺候曹操的。甚至有人会说诸葛亮出山就是为了消灭曹操,匡扶汉室的。
没有史料记载究竟为何曹操没有去聘请诸葛亮,或者说有人向曹操举荐过诸葛亮,但我想问题可能没有上面说得那么简单。
01
汉代察举制度
汉末时期选人用人采用察举制,地方官吏发现人才,层层上报,朝廷集中考核任用。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父母早亡,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诸葛玄病逝;诸葛亮躬耕陇亩 , 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从陈寿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亮虽然自负才高,却没有人赏识,这里主要是指有资格举荐的人不认可。像徐庶,崔州平以及向刘备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的司马徽,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等等,虽然知道其才能,是没有资格举荐的。
02
曹操的唯才是举
曹操爱惜人才,打破了察举制的选人用人方式,让出身寒微的戏志才,郭嘉等人才有了出仕的机会。
前期,主要是通过荀彧等人的转介绍,招揽了大量人才。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许县,其人才的范围局限在许都及周围,曹操手下的谋士和战将多来自许都,颖川郡,南阳郡,亳州,温县,清丰与陈留等地。当时的曹操初露头角,尚未得到天下人的认可,主动投奔的人并不是很多。
从年龄上看,196年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许县,诸葛亮(181--234年)此时仅仅十六岁。
从地域来看,究竟南阳卧龙岗在历史上是属于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有争议。但从其依附荆州刘表来看,当时属于襄阳的可能性大一些。不是曹操控制的势力范围,因而能被转介绍给曹操的几率很小。
到了曹操下令“唯才是举”的时候,已经是赤壁大战之后的事啦。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出山,跟随刘备开始闯荡江湖啦。
刘备也是因为依附刘表,屯军新野,通过徐庶的举荐才知道诸葛亮的。新野距离隆中大约二十多里。
诸葛亮出山时,仅仅二十六岁。
此时的曹操,已经是第一大佬啦,战将如云,谋士如雨,牛叉的很。许多有想法的人,都是来抱大腿的。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又不屑于毛遂自荐。
因而,就没有机会一起共事啦。
03
三分天下的战略
我在回答别的问题时有个臆断,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其下策。
我分析其上策是追随曹操,平定江南孙权,一统天下,即便是曹操做了皇帝,也可以实现一统中国,稳定社会,结束民不聊生的混乱状况。
中策是依附孙权,像其兄诸葛瑾一样辅佐东吴,取荆州,益州,占据南方,与曹操对峙,静观其变,然后逐鹿中原,统一中国。
下策才是《隆中对》说的三分天下。这样成就了刘备的霸业,但中国一统的步伐就延迟啦。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仅仅是曹操孙权不姓刘而已,就是刘备想啥,诸葛亮难道不清楚吗?
真有那一天,刘备会把皇帝的机会还给献帝吗?如果不能,跟曹操,孙权又有啥区别,就因为姓刘吗?
遗憾的是,曹操,孙权都没有及时与诸葛亮沟通,失去了这一历史机遇,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不可否认,诸葛亮是扭转乾坤的历史人物。
至于说三顾茅庐是诸葛亮想抬高自己的身价,这不无可能。但可能考虑更多的是“三分天下”的后果。
诸葛亮是期望成就一番历史事业的,他清楚再不出山就没有他的机会啦。一旦曹操攻占了荆州,顺势东下江南,那就是“Game over\"啦!
这可能是诸葛亮三顾茅庐才出山的原因吧。
诸葛亮也是品行高尚的人,从一而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当之无愧的。
六出祁山是“不可为而为之”,恐怕诸葛亮最大的遗恨不一定是没有剿除汉贼曹操,而可能是三国鼎立导致了中国长久的动乱吧。
曹操与诸葛亮之所以一生不能共事,是前期没有机会结识,后期作为对手,都清楚不可能妥协吧。
-----
网友解答:
因为诸葛亮是曹操永远都得不到的那个人,既然得不到,曹操也不想别人得到,更不想因此而栽在诸葛亮手里,因此只能骂诸葛亮为诸葛村夫了。
曹操是豫州沛国谯郡人,今天的安徽毫州人,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郡阳都人,今天的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两地相距并不是很远,约有400公里左右。
公元189年,8岁的诸葛亮父亲去世
,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家乡阳都去投靠荆州牧刘表,
5年以后,身为兖州刺史的曹操,因为自已的父亲被徐州牧陶谦手下人所害,因此兵发徐州,一路攻打徐州,一路屠城,弄得整个徐州鸡犬不宁
。
远在荆州的诸葛亮听闻自已的家乡被曹操屠城,出于对家乡亲人的担心,
13岁的诸葛亮心中泛起一股对曹操莫名其妙的恨,至少在当时,曹操在少年诸葛亮心中就是一个残暴的刽子手
。
三年之后,叔父诸葛玄去世,
16岁的诸葛亮一下子就成了孤儿
,诸葛亮承担起家族的责任,在襄阳隆中一边耕读,一边结交豪杰,诸葛亮虽父母早亡,家道中落,但是仍然没放弃救国救民、建功立业的雄心。
而公元197年的曹操时任兖州牧,刚刚从洛阳将大汉天子汉献帝迎立到许昌不久,以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姿态,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
,这一年,曹操已经有了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谋士,而且此时曹操的脚步最远也就是到达荆州最北边的南阳郡攻打张绣而已,并因为自已的好色而折损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
而公元197年的刘备,正因为在前线与袁术对峙,导致后方的吕布偷袭了下邳城,刚刚接手徐州牧没多久的刘备,厚着脸皮投降了夺取他城池的吕布,并被吕布安置在小沛,很难想像刘备与吕布,位置来了个大颠倒。
十年后,
27岁的诸葛亮已经荆州本地小有名气,不仅熟读经书,而且交际广范,与荆州本地大大小小的士族豪强都插上了一点点亲戚关系
,比如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越和蒯良的兄长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长子庞山民,自已娶了黄承彥的女儿黄月英。
诸葛亮不仅自比管仲、乐毅,而且还在襄阳隆中勾画出他未来主公的三十年战略规划《隆中对》,并且如愿以偿的选择了刘备作为主公,并以三顾茅庐的方式正式出山辅佐刘备。
而207年的曹操正忙着收拾北方的袁家残余势力,并且长途跋涉,不远千里对北方的乌桓进行最后的打击,
本来曹操北伐还担心南方的刘表刘备等人攻击后方,在郭嘉神一样的判断力及劝说下,曹操放心北伐,终于在当年年底彻底平定北方势力,曹操终于雄据天下十三州中的八州。
可惜的是,
最懂曹操的谋士郭嘉在回军的路上染病身亡,曹操失去了他一生中最懂他心性的谋士
,也同样是在这一年回军的路上,曹操挥笔写下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龟虽寿》,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个时候的曹操,雄心万丈,拿下整个北方,接下来就是南方,然后就是统一中国了,不过曹操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
这一年,曹操已经52岁,他压根就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会在南方一个叫赤壁的地方大败,更没有想到南方还有一个叫诸葛亮的卧龙,将来会成为他最大的对手之一
。
曹操第一次听到诸葛亮这个名字,估计是在赤壁之战,刘备征服荆南四郡后,按照历史来说,赤壁之战中压根就没有诸葛亮多大的事,唯一有关的就是在赤壁之战前,是诸葛亮代表刘备到东吴与孙权谈联盟的事。
不过当时的曹操心中装的是整个天下,他压根就看不到诸葛亮的存在,即使他在收降荆州后,听蔡瑁等人提起诸葛亮,也不过就是打个哈哈而已,毕竟当时的曹丞相,征服北方,拿下荆州,只要再进一步打败刘备和孙权,天下就收入囊中。
而对于诸葛亮来说,曹操就是另一个世界的恶人,从诸葛亮记事起,曹操就是个屠城的恶人,与诸葛亮这个正人君子的楷模相差甚远,诸葛亮敬佩的是管仲、乐毅这样的将相,而不是曹操那样的真小人。
所以,
诸葛亮与曹操两人,既是落花无意,又是流水无情,相当于一个世界的两条平等线,永远也没有相交的可能。
-----
网友解答:
曹操创业的时候,诸葛亮还是个孩子。曹操闻名天下的时候,诸葛亮还在种地呢!等到诸葛亮打算出来找工作的时候,曹操那儿已经挤不下诸葛亮的位置了。
曹操挖了那么多汉朝大墓,财大气粗,招揽了一大帮子文臣武将给他打天下。说他是汉贼不仅仅是因为他杀了汉献帝的老婆孩子,夺取了他的权力,还因为他是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的鼻祖级人物。
而且曹操小墓不感兴趣,专门挑汉墓盗掘。为什么?汉朝人讲究举孝廉入官,谁越孝顺,谁当官的几率就大。为此大伙儿拼了命比赛孝顺,直接评判标准就是陪葬品的多少。下面人都这么做了,那么那些王公贵族们自然也不能落后,陪葬品就更多了。
因此找工作时期的诸葛亮,一直都很瞧不起曹操,
他始终认为曹操是汉贼,偷了四百年汉朝贵族们的陪葬品,才让自己做大的。拿了人家祖先的东西,又来欺负人家的子孙,这货真会玩。
而曹操那边,在诸葛亮找工作期间,已经相当强大了,他不需要再像刘备三顾茅庐那样请人才了,他只需要在网上发布一个公告:此地有事儿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立刻就有大把人才冲过来抢工作,所以两者一直没有处在同一个平台之上。
不是曹操瞧不起诸葛亮,而是曹操悔恨没有招揽到诸葛亮。
曹操何许人也?唯才是举的人,他就是想要打破举孝廉制度,毕竟挖了那么多汉朝祖先的墓,再跟手下人谈什么孝廉简直就是个笑话。
因此曹操选择了唯才是举的方针,只要你有才华,哪怕是下九流的人物,我都收了你。比如说曹操的卞夫人,后来的卞太后,其实就是倡优出身。
而曹操手下的大将,也有大量寒族出身,因此曹操不可能瞧不起诸葛亮。好歹诸葛亮家族也是世代做官的,所谓有教无类,其实在曹操这儿算是实现了。
1、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声称诸葛亮为诸葛村夫呢?
诸葛亮被称为村夫,其实这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事实上诸葛亮和曹操压根就没有交过手。诸葛亮是典型的内政外交人才,最初并不适合带兵打仗。
而曹操也是个内政外交的高手,此外他还带兵打仗。所以诸葛亮在战场上,和曹操并没有交集。
我们可以推测,曹操肯定知道刘备集团有诸葛亮这么优秀的人才,他很悔恨自己没有把诸葛亮笼络到自己的身边来,绝对不会说瞧不起诸葛亮的话来。
毕竟瞧不起人才,那他手下那帮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荀彧、荀攸、贾诩、程昱这些人,岂不都是人才嘛!
2、曹操为啥不招揽诸葛亮?
诸葛亮从小就跟着叔叔诸葛玄避难到了荆州,那个时候曹操在北方打仗,而诸葛亮在南方避难,所以两人不可能有交集。
后来诸葛亮长大了在南阳种地,这个地方按道理应该已经属于曹操了,毕竟当年盘踞南阳的张绣已经投降了曹操。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诸葛亮不是在南阳种地,他跟着叔叔到了江西南昌,后来又跑到了荆州刘表那边,在荆州种地。
而刘表和曹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集团,所以曹操去哪儿招揽诸葛亮呢?刘表在网上搞了个防火墙,屏蔽了曹操集团。你的所有招聘公告我们都看不见,你月薪再高,我们这边的人才都觉得自己这儿才是最好的,傻眼了吧?
3、曹操也没有必要招揽诸葛亮。
说实话,诸葛亮后期带兵,那是赶鸭子上架,真的属于被逼上梁山。诸葛亮很聪明,属于绝顶聪明的那种人,学什么都很快。
可是他最擅长的,还是内政外交工作,他就是总理级别的人物。你非要让总理做三军总司令,这不是为难人嘛!
好在诸葛亮比较聪明,学军事也很快,这才勉为其难地担当了大任。我认为他六出祁山打成那样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属于野路子那种。
因此诸葛亮和曹操集团的荀彧就非常相似了,这个类型的顶尖人才,有一个其实就可以了,毕竟总理也只有一个。就算有类似的人才,到了曹操那儿也得论资排辈才行。因此曹操也没有必要刻意去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为啥不主动找曹操求职呢?
1、年轻时信息闭塞。
诸葛亮虽然号称卧龙,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其实这是故弄玄虚,他还不是每天从那些朋友嘴里得知了这些消息嘛!
可是朋友们的消息,很难做到全面。当时也没有报纸等传媒手段,所以诸葛亮能够看到的招聘信息,基本上没有曹操集团的。
这么大的集团,居然不招人?诸葛亮可能认为曹操集团人才太多了,坐冷板凳的还有一大帮呢,他又何必去凑热闹呢?
2、成熟后的诸葛亮,在观念上讨厌曹操。
诸葛亮自从跟了刘备以后,深受刘备思想观念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家世代都是汉臣,所以他也树立了一个扶持汉室江山的目标。
这么一来他自然就很讨厌汉贼曹操,曹操虽说没有篡位,但是他做的事情是人做的吗?诛杀了一大批忠于汉朝的大臣,诛杀了汉献帝伏皇后、董贵妃,还诛杀了汉献帝的儿子们。
这种人臣,不是汉贼是什么呢?因此成熟起来的诸葛亮,逐渐形成了对曹操的反感,自然就更加不可能去他那边应聘了。再说了,你知道了我刘备这么多秘密,想跳槽?没那么容易吧?
总结:诸葛亮和曹操有一点其实是共通的。
这两个人都是依法治国的典型拥护者,很多人想不到,其实在三国乱世中,看似死对头的两个人,在治国理念上,居然是同道中人。
两个人都坚定支持依法治国,不能以人治取代法治,只有这样才能稳住天下局面。可惜曹操的儿子曹丕做出了妥协,而诸葛亮执政蜀汉12年的时间里,依法治国卓有成效,因此蜀汉是三国唯一一个没有大规模内乱的国家,因为不管是否是政敌,大家都很佩服这种观点,至少做到了相对公平和公正。
参考资料:《三国志》
-----
网友解答:
应该可以理解为:从前的年代,贤臣不保二主,诸葛亮既然保了刘备,并且屡建奇功,曹操再抛橄榄枝,遭到婉言谢绝岂不觉脸上无光,若天下尽知脸上更觉无面。
-----
网友解答:
谢谢邀请。
曹操爱才,这是出了名的。陈琳那样骂了他祖宗三代的人,作为俘虏,他都没杀,留在身边重用。还千方百计地把徐庶揽到营中。
武将就更多了,潼关、渭河差点要了他老命的庞德,也在汉中被设计抓住招降。庞德最后以死效忠。
诸葛亮,天下传闻: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如此大的名头,为何曹操不想办法弄到手呢?
阿呆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诸葛亮居住的地方是荆州地界,属于刘表辖区。曹操不好下手。
第二,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不缺。曹操是饱汉,不稀罕一块肉骨头。从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毛玠、陈群、钟繇、满宠、刘晔、华谙、崔琰……太多了。
第三,诸葛亮一直居住民间,未曾有过实际业绩。文士之间相互吹捧的嫌疑很重。
第四,荆州刘表是诸葛亮的姨夫,刘表为啥不招诸葛亮?这是个迷。刘表都不用,曹操就当然怀疑了。
其实,阿呆认为,诸葛亮出山之前,同崔州平等人到处造声势,让“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类的话流传出去,目的就是想引来个大鱼。
其姨夫刘表没心动,其哥哥也没向孙权推荐他,曹操也没有表示。
刘备是个饿汉啊,好不容易有了徐庶,一战之后被曹操看上,逼走了。徐庶临走时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就扑过去了。
诸葛亮无奈,没等来大买主,有人拿他当个宝,已经很不错了。
诸葛亮确实有才,但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但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是用毕生报答的,也算是鞠躬尽瘁了。
曹操自己就是个军事家、文学家,出身官宦,接受传统教育的。所以曹操对文人谋士,更看重世家出身的名士,他手下的谋士几乎都是如此。对于出身于乡村田野的,他是鄙视的,瞧不起的。这也是个重要原因。
-----
网友解答:
许多人都喜欢三国,诸葛亮文韬武略更是深入人心,曹操奸相也是人人皆知。这有夸大的成份,都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陈寿的巜三国志》更接近真实的历史,我大胆回答此问题,不当之处共勉之。
一、曹操极藐视诸葛亮。曹操势力强大时,麾下谋士众多,有荀彧、贾诩、郭嘉、程昱、徐庶、陈林、荀攸等,这些人的谋略不比诸葛亮差,可能有人还要高些。你可以不认同,但别忘了诸葛亮是被神化了的人物,巜三国志》讲的火烧赤壁就与他关系不大,曹操并不认可诸葛亮,也就是说瞧不起诸葛村夫。
二、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姑且不说曹操有没有抛橄榄枝,假如俩人共事那麻烦来了,他们都是顶级谋略家、权术家,都想独揽大独,互不相让怎么处,看看曹操麾下的文臣武将,就知道诸葛亮的将来了,他无论如何是不会投奔曹操的。
三、诸葛亮隐居没名气。曹操做大做强时,诸葛亮还悠闲隐居于隆中茅庐,没有名气,要不是徐庶引荐给刘备,历史上也许都没人知道他,更谈不到三国鼎立了。
四、诸葛亮不会入曹营。首先是诸葛亮忠君,他的理想是匡扶汉室,辅佐刘备是正统。其次是他只有在刘备集团才能大有作为,刘备信任他,能给他调动指挥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权利,诸葛一定清楚这些。
需要说明的是,历史毕竟不能假设。曹操虽为奸相,但他为加速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得后人称颂。总之,三国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很多人很多事值得学习和借鉴。
由于本人受邀回答问题,才学浅薄,不当之处,请指教。
-----
网友解答:
因为直到曹操逝世,诸葛亮还没机会真正在三国人才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出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曹操看得到的
在曹操眼里,能看到的督守后方能力诸葛亮未必赶得上荀彧、程昱等。治国能力别说王朗、华歆、董昭级别的,就说毛玠、贾逵、吕虔等一大批良臣也未必比诸葛亮差。诸葛亮游说东吴,合纵连横外交能力上荀彧、钟繇等人也都有上佳表现。
曹操看不到的
隆中对这样的谋略自然不会公开,那么诸葛亮决胜千里能力在曹操眼里自然不如荀攸、郭嘉等。战场机变能力曹操也没看到,自然觉得不可与贾诩等人可比,甚至比徐庶都不如。
所以在曹操眼里,诸葛亮未必是超一流人才。而且当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时人皆笑之。可知大多数人都觉得他是个吹牛的水货,也没什么人敢举荐他。
这个问题认真分析起来提得很有水平,提示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个历史人物。
不能从他一出场就自带全部成就,甚至全部能力。很多人物都是能力在不断提高发展,应该和他们的天份、学习能力和艰辛的付出分不开
,而这个活成史书一般少有记载,比较出名的有吴下阿蒙。
曹操本身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就不是天生的,初期他打过很多败仗,总结经验加上他的军事天份所以能成一代战神。
而诸葛亮敢自比乐毅,说明他兵法学得是很不错的,但庞统前车之鉴,让他明白了战争并非只是兵书那么简单,所以他后来用兵求稳,而且能潜心观察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汉中之战刘备带上的是法正,诸葛亮也未觉得屈才。直到南征南蛮,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得到实践的正式检验,他才开始正式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
诸葛亮确实位优秀的军事家,但他打仗确实有短板。他擅长大兵团作战,却不擅于打逆风战。我们难找到他指挥下的蜀军打出反败为胜的战例,这大概也与他的指挥风格求稳有关。
所以陈寿说他“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也是中肯。从这点看他和善打硬仗、逆风仗的曹操比军事才能确实差点。
但依然掩盖不了他是优秀的军事家的事实,而且更擅长治理国家,是个所有才能都在一流水准的全才。
-----
网友解答:
曹操爱才不错,但曹操爱的才一定要为己用,否则免谈。曹操选择人才一定要忠于自己,而不是皇上。诸葛亮选择君主要符合诸葛亮的志向,否则,宁愿待在卧龙岗终老山林。当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之初,他极力推辞不愿出山。刘备道:\"大丈夫抱经世之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此时,诸葛亮问道:\"愿闻将军之志。\"刘备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诸葛亮由此一问看出刘备的志向及人品,庆幸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主人。所以诸葛亮才和盘端出,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战略目标,使刘备茅塞大开,终于找到了自己终身奋斗的目标。如果换了曹操铭志,实打实说,\"迁都于许昌,把持汉帝,罢黜三公,自任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家龙兴开创基业,最终做个周文王。当诸葛亮听了会怎么样?肯定不会助曹操谋取汉家天下。由此可以说,曹操用不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不会投曹,这是大义所至。
-----
网友解答:
有一本小说叫《诸葛亮少年在阳都》,现在估计都买不到了,我20年前看的。
这里面讲了小时候诸葛亮和水镜先生,以及曹操爹曹嵩之间的各种cp互动,还挺好玩的。如果按照这本书的视角看,曹操是见过诸葛亮的,甚至还很喜欢这个小家伙。
但是:诸葛家人才济济,比如诸葛亮有个叔叔叫:诸葛玄。
在今天看,他最大的贡献是抚养诸葛亮等人长大,但在当时,他可是豫章太守,也是一时风云人物。
除了诸葛玄外,还有诸葛珪。总之,诸葛家人才济济,纵横江湖的时候,诸葛亮还在曹操家里光屁股跑,蹭肉串吃呢。
==================================================================
说回历史。对曹操来说,最完美的状态是,来一个谋士就是荀彧、贾诩、郭嘉,来了就能用,而且是大牛;
差一点的,陈琳。虽然不见得厉害,但名气大。
这种制度可以笼络牛人,但是培养不出来天才。
而诸葛亮,就是个天才。
诸葛亮27岁出山的时候,刘备还是丧家之犬呢。结果十年后,刘备已经入主四川了,诸葛亮位极人臣,曹操想挖也就没机会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以诸葛亮、庞统、徐庶为代表的荆州士人集团,多少还是有点看不起曹操那个没下限的求贤令的。所以不投奔曹操才是正常的。
-----
网友解答:
我是小司马讲史,为您解答。
曹操知人善用,但他从没有向诸葛亮抛出橄榄枝的缘由有以下几点:
一、从年龄来说,曹操比诸葛亮大二十六岁。曹操率军逐鹿中原时,诸葛亮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学业未成,也就谈不上为曹操效力。
二、诸葛亮学业有成时,隐居在隆中,他一点名气也没有,小白一个,久居中原的曹操压根就没有听说过他。
三、从没有人向曹操推荐过诸葛亮,诸葛亮也没有跑到曹操那里毛遂自荐过。两个人从未谋过面,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交集。
四、曹操帐下谋士如云,对诸葛亮谈不上渴求。
五、诸葛亮所居的隆中位于荆州刘表的地盘上,曹操不可能越界“取人”。
六、等曹操知晓诸葛亮有大才时,诸葛亮已被刘备所得。
上述几点是曹操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原因。可诸葛亮学业有成后,缘何没有主动去投曹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虽然诸葛亮与曹操从未见过面,但曹操的大名诸葛亮肯定早有耳闻。诸葛亮并非两耳不闻天下事的迂腐书生,对于曹操的为人处事他也是有一定的了解。曹操挟天子亦令诸侯的政治主张深为诸葛亮所反感。二人算是政见不同。
二、曹操帐下谋士众多,诸葛亮惟恐去了得不到重用。
三、诸葛亮早已心有所属,非刘备莫属。
四、诸葛亮忠君思想浓厚,对大汉王朝还有一丝留恋。
-----
网友解答:
东汉末年是个豪强争霸的时代,也是一个士大夫崛起的时代。卧龙凤雏得一便可安天下,这样的传闻估计曹操也有所耳闻,不过处在北方地区的他,就算能够尽缆天下之才,也不见得人人都能效命于他,比如徐庶,发誓终身不为曹操献一策,得到了又有何用?
橘生南则为橘,生北则为枳。
也并非有了诸葛亮便能一统天下,刘备得了诸葛亮,得了庞统,最终也只能占据汉中,称霸一方而已。说到底,天下之事浩浩汤汤,历史大势,并非几个谋臣就能左右,曹操看得透,想的明。
这些只是作为曹操主观上的意愿,并非是他不向诸葛亮抛橄榄枝的主因。谋士与将帅本就是个双向选择的事情,但是在东汉末年,这样的选择最终取决于政治和经济基础。
前面说了,东汉末年,是个豪强争霸的年代,也是士大夫崛起的年代,这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现状,说得更明了一点就是:“
世族官僚+地方豪强
”是政权的基础,而士大夫要想崛起,就必须依附世族官僚或者地方豪强,否则,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这个公式用在刘备身上十分准确,刘备虽然号称自己是皇室宗亲,其实到底是不是,谁也说不清。当初搞死吕布之后,刘备随着曹操到许都,和汉献帝攀亲才真正落实自己皇叔的身份,其实用脚指头想一下就知道,这不过是刘备和汉献帝之间的一种默契,刘备需要借名号壮大自己,汉献帝希望利用刘备抗拒曹操。
也就是说,刘备、关羽和张飞不过是草根出身的“流氓打手”而已,他如果不依附“世族官僚”或者“地方豪强”,在东汉那个时代,就没法混。刘备占据荆州之后,有了一定的基础,才真正开始与地方豪强加强合作,西凉马超,乃世族大宦之后,可谓绝对的豪强,这也是为何刘备陈表献帝封汉中王时,马超位列举荐者第一位的原因。
诸葛氏本是琅琊望族,诸葛亮的父母早逝,幼年的时候与弟弟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投奔刘表,后来诸葛玄去世,诸葛亮没有了依靠,只好在隆中躬耕,成为没落士族的一份子。士族不同于“世族”,世族是具有大地主大官僚背景的仕宦阶层,士族则是读书人出身的普通阶层。在一个以士族大家和地方豪强为主流的社会里,诸葛亮那点名气不过也就限于南阳片区而已,相比于具有仕宦大族背景的郭嘉、荀攸等,不可同日而语。
《三国演义》固然是夸大了诸葛亮的作用,而现实中的诸葛亮,即或是生在曹操的团队,也并不见得就强于郭嘉、荀攸程昱等谋士。曹操左一个“诸葛村夫”,右一个“诸葛村夫”的蔑视无不折射出对诸葛亮出身的蔑视。
什么是“村夫”?
不过是小有名气的山村读书人或没落士子罢了,并不是这个社会的主流阶层人士。
既然诸葛亮并非主流阶层人士,曹操不向他伸去橄榄枝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相反,对于一直求生存,求立锥之地的刘备来说,诸葛亮的身份反而更具有诱惑力,因为他们在那个年代并非都是社会的主流阶层人士,他们是正在突破阶层桎梏,走向主流阶层的那一拨人。
曹操乃是东汉末年“举孝廉”而出仕的官宦大家子弟,按照现代人的说法,他是社会正统官僚,在科举制还没有建立的东汉末年,像刘备、诸葛亮这样背景根基不深的读书人,想要出仕是很难的,难得乱世造英雄,给了他们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
士人地位最突出的社会乃是宋朝,可惜,离东汉末年还有上千年,向没落士人诸葛亮伸去橄榄枝,在曹操的意识形态里,还不具有这样的“细胞”。
-----
------------------
推荐阅读:
2022年,农村60岁老人一次性补缴4.5万元,次月起可领1623元吗?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
上一篇:为什么东北的城镇化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