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名将如云,为何偏偏错看于禁,葬送七军?
曹操手下名将如云,为何偏偏错看于禁,葬送七军?
-----
网友解答:
-----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值得好好品味。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
于禁与张辽、徐晃等人被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深得曹操信任,跟随曹操东征西讨也屡立战功。于禁治军严肃庄重,被曹操授以假节钺,可见曹操对于禁的信任程度。
这些就不必详细介绍了,说一下为何对于禁失望吧。
01
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攻吕常于襄阳、围攻曹仁于樊城。曹仁命令庞德驻守樊城北面,同时向曹操求援。
曹操本来打算让曹植带兵解救曹仁,但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于是,曹操反悔,不再以曹植督领援军。曹操让于禁督领七军,共三万人,前往樊城协助曹仁。
时值秋季,关羽利用秋雨过多,汉水大涨的机会,水淹于禁七军。于禁与庞德全军覆没,于禁举军投降,庞德宁死不屈,最后被斩杀。
曹操得知于禁兵败投降后,哀叹良久,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能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这的确让曹操大跌眼界,是没有想到的事。
张辽曾经是属于丁原、董卓、吕布的部将,吕布投降曹操后,张辽投降曹操;张郃是袁绍的部将,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张郃投降了曹操;庞德是马腾的部将,后来跟从马超投降了张鲁,张鲁归顺曹操后,庞德也跟从了曹操。
张辽、张郃、庞德都是敌人的战将,后来投降了曹操,而且得到曹操的重用。
难道仅仅是曹操只允许别人的部将投降他,而不允许他的部将投降别人吗?
并非如此。
关羽也是投降了曹操,最后关羽离开曹操,还得到曹操更加的尊重。
为何就于禁投降,而令曹操大失过望呢?
02
于禁临阵溃逃,为为将者所不齿。
于禁以治军严格为曹操所赏识,恐怕临阵溃逃者无不被其处死。但轮到自己却是临阵溃逃,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但这个事情哪,的确说不清楚。从道理上讲,一个武将只有战死才是最大的荣誉。但也不是只有战死这唯一的结局,许多名将就如张郃、张辽、庞德、关羽,都曾经有投降的记录。他们的投降也是情有可原,既然主公袁绍、刘备、马超都跑了,也就没有必要战死到底。于禁也是战败被俘,投降也在情理之中。
但不同的是,于禁投降的人,最终成为了失败者,而背叛的人却是最后的胜利者。
这个就说不清了。
失败投降也是常事,但于禁就成为了例外,为人所不齿,的确是于禁造化不够。
03
于禁最终的结局
投降后的于禁,被关羽押送到了南郡。吕蒙攻破江陵后,于禁获释到了东吴。
于禁与孙权一同骑马外出,被虞翻看到大为不满,大骂于禁是俘虏,没有资格与孙权并行;虞翻手持马鞭要打于禁,被孙权禁止。
随后,孙权在楼船上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乐曲伤心流泪,虞翻又指着于禁说这是在假装可怜。于禁虽然被他人厌恶,但孙权还是赞叹他的忠义。
曹丕继位后,孙权称臣。黄初二年(221年),孙权派遣于禁回到了魏国。
于禁遭受到了别人的嘲笑,当时于禁胡须、头发都白了,脸很消瘦。曹丕表面对于禁示以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
但于禁拜谒曹操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觉得丢脸,羞愧得病而死,被恶谥为厉侯。
的确如题主所说,曹操手下战将如云,像于禁这样受到信任,但在最危难时刻投降的人,实在是很少。曹操爱惜人才,并且知人善用,没想到载在于禁手里。
这让曹操颇感失望,也让世人对于禁不啻一鼻,实在是于禁自己作下的,也怨不得别人。
曹操也算是老狐狸,没想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像于禁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只是于禁运气不好,但也是咎由自取,没有地方说理去。
求生是大多数人的本能,同时被俘的庞德也不想死。这就是各有各的选择,但选择是自己的决定,就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否则也就没有公理了。
-----
网友解答:
-----
于禁是曹操从创立青州兵团,专业作战队伍提拨起来将军,一直领导青州兵团跟随曹操长期征战将领。
攻徐州首先破城,陈宫联合吕布叛乱兖州,又是他率军赶走叛军,首先在濮阳打破僵局。赶跑吕布投奔刘备,为曹操收复高雅,寿张,定陶,离狐等地,平定兖州立下战功,打败张超于雍丘,青州兵在曹操平叛反攻中,下定大功。随后曹操战东黄巾军,他杀刘辟,黄邵,斩袁术大将桥甤于若县。
在张绣复叛,曹操大败队伍兵败混乱,只有于禁的青州兵队伍严整,且战且退,为曹操打阻击。保证曹操兵败还能东山再起反败为胜。他领军进攻徐州下邳,大水淹城,逼吕布投降。
官渡战前己是前线主将,守延津黄河渡口。在刘备叛变 ,曹操率军东征刘备时。袁绍领军攻渡口,他坚守不退,还主动出击,袁绍的边远营寨,占据汲县。与乐进渡河北进攻夺取嘉县。把前线推到河北境内,斩首,俘获敌军各有数干人,招降袁将何茂王摩等大小军官二十余人。回军官渡打阻击战,血战袁军,挡在土山之外,袁军箭如雨,弓似林,曹军死伤残重,军中大惧要退,于禁督师力战,士气大振反败为胜。夺取官渡大捷,于禁也成偏将军。领军深入河北,征昌豨。在昌豨复叛降于禁,还与他有旧情,他毅然杀之,为了军令毫不徇私枉法。曹操为有于禁卓越能力优秀品质封为虎威将军,与臧霸,张辽,张郃,乐进成为国家名将。
他在战争出征中不是先锋就是后拒。可惜在曹仁镇压关羽联合江淮十万人家反叛,被困在樊城,曹操用青州兵大量去救援曹仁,令于禁率重兵解围。却被关羽水淹七军,他屈节而降。让曹操大失所望,”于禁跟从我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
统治者对部下都认为是自己走狗,要赴汤导滔火,绝对忠诚,失败自尽要死。于禁为救七军三万五干多生命,投降关羽,本是无奈之举牺牲名节,成全多数无辜,成为干古争议名将。
他领导青州兵,是曹操立国成就霸业的基础在水淹七军损失巨大,曹操死后,于禁和囚禁江陵的战士。东吴接管江陵后被放回,对于当了皇帝也曹丕。己经不能对放回青州兵,有所行继续重用,于禁和军队都被辱污地步。
被孙权遣送还魏,于禁己经愁得须发皓白,形容焦悴。曹丕还令去拜曹操陵,陵屋中画着关羽战胜,庞德愤奋杀敌被杀,于禁降服之状,于禁羞愧而自杀。青州兵因此鼓噪闹事。但最后青州兵还是被曹丕遣散了,贾逗建议给这些放回青州兵复员费提供钱粮,让他们自行解散。青州兵拿安家费种田去了。也成为历史上青州军击鼓事件倍受关注。
-----
网友解答:
-----
于禁是曹操帐下名将,官至左将军,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是曹操最为欣赏的将领之一。在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中,被曹操委以重任,率领七军救援曹仁。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打得全军覆没并投降关羽,他的投降让曹操非常不解和痛苦。但是曹操是否错看了于禁让其统领七军呢?从结果论来看,全军覆灭加上失节投降当然可以算曹操错看了于禁,但是结合当时的形势和于禁之前的表现,曹操的选择并无不妥!
被低估的名将
因为《三国演义》中尊刘抑曹的影响,加上成为武圣关羽“水淹七军”的背景板,于禁在世人眼中似乎是一个能力不强而且没有气节的将领。其实于禁是曹操最器重的外姓将领之一,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并称“五子良将”,他的能力正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三国志》中写到
“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
曹操帐下的武将,主要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以曹姓和夏侯姓为主的曹氏宗亲将领;另一派则是外姓将领。在这些外姓将领中,以张辽、于禁等五子良将能力最强,地位最高。于禁能位列其中,足见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在襄樊之战中选择于禁统领七军,从能力上看,应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另外,于禁在曹操帐下的诸多将领中,他还具有资格老、战功高、威信高等多重特质,因此格外受到曹操的信任。
于禁早年虽然是鲍信的部下,但是因为鲍信与曹操的良好关系,特别是鲍信迎曹操担任兖州牧,让曹操拥有了第一块地盘和根据地,因此鲍信所部与曹操的关系一直比较亲密。在鲍信为救曹操而战死之后,于禁经由王郎推荐加入曹操阵营。因此可以说,于禁是最早一批进入曹操阵营的外姓将领,因此自然深受曹操器重。
自于禁进入曹操帐下之后,曹操对外的所有战争于禁几乎都全部参与。无论是剿灭黄巾残余,还是与张绣、吕布、袁术、袁绍等军阀的兼并战争。而且在这些战争中,于禁颇有功绩,特别是曹操平定北方群雄的几次关键战役中,于禁都表现突出。
在曹操一生中,在宛城之战中被张绣突袭一事教训最为惨痛,不仅损失了爱将典韦,而且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也都被杀死。当时曹军众将都一片混乱,唯独于禁统领的军队能够保持建制和军纪的严整,且战且退。而且在撤退途中,看到乘机劫掠的青州兵,于禁敢于出手惩治,要知道当时青州兵是曹操崛起的资本,连曹操本人都礼让三分。由此可知于禁带兵和治军的能力不俗,而且事后曹操表示,在当时的情形下,曹操本人都慌乱不已,而于禁能够整顿军队,惩治败兵的劫掠,的确有名将之风。
从至宛,降张绣。绣复叛,太祖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是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禁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太祖所,道见十馀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初,黄巾降,号青州兵,太祖宽之,故敢因缘为略。禁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数之以罪。
《三国志魏书于禁列传》
太祖悦,谓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三国志魏书于禁列传》
在曹操帐下诸将中,因为于禁治军最严,虽然使他不受军士爱戴,但是他的威信确实很高。在曹操征讨汉中之时,因为不满朱灵拥兵自重,想要夺取朱灵的兵权,又担心朱灵不听命令,因此派遣在军中威信颇高的于禁前去夺权,于禁只带了几十个人到了朱灵所部命令他交出兵权,结果朱灵军中没有一人敢有异议。足见于禁在曹操军中的威信。
太祖常恨硃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三国志魏书于禁列传》
综上,于禁在曹操帐下诸将中,不仅资历深且能力出众,有古之良将之风。同时还能治军以严,在军中颇有威信。因此曹操对于禁非常信任和器重,不仅任命他为左将军,而且让他享有“假节钺”的权力,这是所有曹操帐下外姓将领中唯一的一位。在襄樊之战,曹仁被围,中原震动的混乱局势之下,曹操怎么能不想起那位在宛城临危不乱的于禁呢?
襄樊之战的局势,于禁是最直接也是最可能的选择
前面说了于禁的能力和过往的表现足以让曹操对他委以重任。接下来结合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之战的局势,我们就可以知道,于禁是当时最直接也最可能的选择。
建安二十四年对曹操阵营而言是一个多事之秋,先是在汉中刘备和曹操大战一场,曹操丢掉了汉中,继而上庸又被刘备的义子刘封所占。随后孙权又出兵攻击合肥,曹操调集兵力进行防御,而此时,关羽乘机发起襄樊之战,向驻扎樊城的曹仁进攻。
面对关羽的进攻,曹仁不敢正面迎战,只好固守待援。于是曹操必须作出抉择,由谁领兵救援曹仁?
当时曹氏宗亲将领中,夏侯渊刚刚在这一年年初被黄忠阵斩,夏侯惇则在扬州一线防御孙权,曹仁本就被困在樊城求援,曹休和曹真还是在汉中之战中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将领,而曹洪则难堪大用。因此曹氏宗亲将领无人可选!
再来看外姓将领,张辽一直是合肥一线防御孙权的重要将领,他无法抽身。乐进在前一年已经去世,张郃则因为夏侯渊的阵亡必须留在西线镇守。剩下可以选择的五子良将中就只有徐晃和于禁了,因此曹操实际上只是在徐晃和于禁两人中二选一而已,而从过往的经历来看,曹操显然更倾向有良将之风的于禁。
因此,从建安二十四年的整体战局来看,曹操帐下虽然猛将如云,但是却因为漫长的战线导致三线作战。西线要防止刘备夺取关中,东线又怕孙权攻取合肥,因此不得不安排名将坐镇,襄樊一带本来有曹仁坐镇,但是关羽势大,不得不增兵救援。此时曹操帐下可以调遣的名将也就只有于禁和徐晃了。而事实上曹操也把两员大将都派出去了,只不过于禁是统领七军救援樊城,而徐晃则驻扎宛城作为后备而已。于禁全军覆灭之后,也正是徐晃继续救援樊城。
-----
网友解答:
-----
关羽发起襄樊之战后,曹操以于禁为将,率军救援襄樊。
以于禁为将,可能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只有于禁赶得及
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时,襄樊一带的曹军实力非常薄弱。
曹仁守樊城、曹仁的部将吕常守襄阳,兵力不过数千。
襄樊危急,必须有人尽快领军抵达。
可是,曹操却只能选择于禁。
因为:其他人赶不及。
诸夏侯曹:夏侯渊前一年已经扑街了;夏侯惇在东线;曹洪、曹真、曹休都刚退到关中;曹仁嘛···正在樊城等人来救呢。
五子良将:乐进在前一年已经死了;张辽在合肥;张郃、徐晃都在长安、陈仓。
所以,除非于禁特别被曹操鄙视,否则,只有派于禁可以尽快领军抵达襄樊战场了。
于禁可担大任
于禁,没有被曹操特别鄙视,相反,曹操对他还特别看重。
于禁当时为左将军,假节钺。
在武职中,左将军于禁仅次于前将军夏侯惇(当然,与诸夏侯曹合作时,还是要听人家调遣的)。他是异姓将领中职务最高的,也是唯一一位假节钺的,
就过往表现来说:于禁办事,曹操是非常放心的。
于禁一路走来的丰功伟绩就不赘述了,我们只说一件事。
官渡之战前,面对袁绍十万大军,于禁仅率数千兵马在延津、广武阻击袁绍大军,为曹操官渡战场的准备争取时间。
当年,于禁数千人,在十万袁绍军面前来去自如,这是何等的将才!
如今,他领兵三万,对阵兵力差不太多的关羽,要说打不过,有可能,但要说全军覆没,估计狂傲如关羽都不敢相信。
于禁对“水淹七军”不负主要责任
于禁抵达前线后,与关羽大战。
交战之初,各有胜负,庞德还曾射中关羽。
可是,八月时,洪水猛涨,曹军全部被淹,于禁只得带军逃到高地避水。
关羽率水军来攻,曹军拥挤一处,施展不开,毫无抵抗之力。
无奈之下,于禁只得率军投降。
此次战败,曹军之败,在于扎营地被突如其来的洪水所淹。
那么,于禁应不应负“选址失误”之责呢?
不负!
选址,是曹仁选的!
《三国志.庞德传》、《资治通鉴》都记载:曹仁下令于禁、庞德驻于樊北十里处。
所以,“水淹七军”主要是天灾,如果非要追究人祸的话,主要责任人是曹仁。
后来,司马懿、蒋济说:于禁被水淹,不是战守上的失误。
夏侯渊被杀时,曹操连骂夏侯渊不知兵,是“白地将军”。但这次,曹操所感慨的,只是于禁为何临事会投降,并没有指责于禁在战术上的问题。
所以,“水淹七军”的惨败,并非于禁指挥失误,当然也就不是曹操择将失误了。
降敌,令曹公失望
于禁虽对战败不负责,但临阵投降却不能令曹魏接受。
于禁投降后,被关在江陵监狱。
东吴袭取江陵后,于禁又成了东吴的俘虏。
于禁的余生,充满耻辱。
东吴的虞翻对他多番羞辱,甚至建议孙权杀掉他,以警示大家:不要心怀二心。
于禁被放回魏国后,曹丕以春秋时期的荀林父、孟视明安慰于禁。
荀林父、孟视明,都曾战败。曹丕以此安慰于禁,看得出:于禁战败之罪曹丕能接受。
但是,曹丕令于禁前往曹操陵墓时,以于禁投降的壁画羞辱,可见:于禁投降之事,曹丕终究不能谅解。
通过行伍间奋战出人头地的于禁,应当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在军队失去抵抗力时,放下武器,或许是因为于禁有爱护士兵之心。
不过,
将军投降,至少在东方文化中,无论何时,都难免被人诟病!
总的来说,曹操选择于禁,在当时是合理的抉择。
战败之罪,曹魏并未苛责于于禁。
但是,于禁作为当时级别最高的异姓将领,居然举军降敌,这一点,曹操是不可能谅解他的。
-----
网友解答:
-----
曹操为什么要让于禁统领七军,其实曹操他是有知人之明的,在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中,于禁的智勇谋胜于其它四人,所以曹操要于禁统领七军。
-----
网友解答:
-----
要知道,襄樊大战时,于禁位居左将军,假节钺。在当时曹操的麾下,除了夏侯惇,就数他。完全是曹操极为倚重的将帅。所以,听到于禁降给关羽,
曹操怎么也相信自己的耳朵,悲叹了许久,说:“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在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其实,在三国乱世,城头变幻大王旗,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更何况还有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说。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的一场秋雨,汉水暴涨。于禁败给了天时,而不是败给统军作战。
于禁之罪,非战之罪。
于禁的统帅能力,个人能力在曹操的屡次军事行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其战绩累累,战功显赫,在整个曹操阵营无人能及。
于禁是最早加入曹操阵营的,在镇压黄巾起义中,受王朗的推荐认识了曹操。曹操与之交谈发现了于禁特有的才能,被任命为军司马,让他带兵作战。
攻武威时候,于禁首战告捷,被提拔为陷阵都尉。
曹操讨伐吕布,堪为棘手。吕布的骁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于禁随同作战,冲锋陷阵,无惧吕威。击破了吕布的两座营寨,又率兵在须昌打败吕布手下大将高雅。建安三年(公元168年)在下邳生擒吕布。
于禁帮助曹操灭了北方第一枭雄,功不可没。
于禁在曹操对张超的战斗中,取得了雍丘大胜,打的张超满地找牙。在历次对外作战中,有于禁的地方总能逢凶化吉,转败为胜。曹操征讨黄巾军刘辟、黄邵时,在版梁黄邵夜袭曹操大营,于禁率军反攻,阵斩黄邵,
此一战黄巾军全线投降,结束了困扰东汉王朝的农民起义。于禁被封为讨虏校尉。
也是在这一年,于禁围困袁术的大将桥蕤,斩杀了手下四员勇将,威震淮南,
粉碎了袁术的称帝之春秋大梦。
在宛城之战时,曹操染指降将张绣的婶娘。张绣恼羞成怒,突然发起叛乱。张绣号称“北地枪王”,是蜀汉大将赵云的师兄,也不是笨蛋,把曹操打的落花流水。曹操此一战,折了一个儿子,赔了勇将典韦,部队溃不成军,将领措手不及。只有于禁的部队,且战且退,英勇无畏地抵抗张绣的进攻。
在混战中,于禁惩戒了趁火打劫的部分青州兵。而这些青州兵却先向曹操告于禁的状,说于禁要造反。于禁没有急于向曹操解释,而是做好本职工作,安定军心,为曹操的断后竭尽所能。于禁说,谣言止于智者,曹公那么聪明,不用担心。
于禁表现了一个良将应有素质,堪称楷模。后来曹操了解了实情,非常赞誉于禁,说于禁可以与古代名将相比
。
在官渡大战中,于禁冲锋在前,顶住了袁绍强悍的进攻,为曹操调兵遣将,运筹帷幄争取了宝贵时间。战争中曹操处于四面作战,兵少将稀,于禁作为先锋,仅两千人,驻守延津,打的袁绍寸步难行。于禁抓住有利战机,侧面攻打袁绍阵营,焚烧袁营三十多座,斩首数千,俘虏袁将何茂、王摩等大将。又
取得原武大胜,扰乱了袁绍的军心,迟滞了袁绍的进攻步伐。官渡之战后,于禁被封裨将军。
平定冀州后,昌豨反叛,曹操派于禁前去平叛,昌豨和于禁有过命交情,投降了于禁。但于禁谨遵曹操“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令,斩首昌豨。
于禁的铁面无私,不念旧情,让曹操更加器重。因此曹操封于禁为虎威将军。
在跟随曹操的屡次作战中,于禁无论行军先锋,还是殿军断后,无不军威肃整,所得钱粮,全部交公,
深得曹操的敬畏。
在处理朱灵的紧急状态下,曹操利用于禁的威信,让于禁仅带数十人夺了朱灵的兵权,收归于于禁的部下。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于禁被封为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子列候,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位居曹操五子良将之首,在姓武将第一人。联曹氏宗族大将曹仁、曹洪和两夏侯都敬而远之。
总结一下:如此战功,如此勇力,如此威望,如此资历,如此才能,如此如此,让一代奸雄曹操看错也不是不可能!
-----
网友解答:
-----
不是“名将如云却错信于禁”,于禁是曹营外姓武将中地位最高的一个,换句话说,于禁差不多是曹操能用的最厉害的将领了。
然而还是打不赢,没办法。
-----
网友解答:
-----
曹操并没有错看于禁,于禁是曹魏武将之首,与关羽在蜀国的地位相当。曹操派他迎战关羽,再正常不过。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提起于禁,大部分人都会把他视为一个平庸之辈。《三国演义》中,于禁的主要战绩有两次,第一次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中了离间计诛杀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后,让毛玠、于禁继任掌管水师,结果被孙刘联军杀得大败而逃。
于禁的第二次战绩,是在关羽北伐荆襄时,他带兵迎战,结果在樊城下被“水淹七军”,全军覆没。有此两个败仗,于禁沦为世人眼中的庸才之将。
但真实历史中的于禁,却与《三国演义》迥然不同。
一、于禁是曹操起家时的从龙之臣,是曹军中资历最老的武将之一,他与曹操相知多年,是曹操的核心圈子人物。
早在公元192年,曹操的队伍还是个兵微将寡的游击队,于禁就归顺曹操,从此鞍前马后效力近30年。讨黄巾,战吕布,斗袁绍,平张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于禁无役不予,效力良多,是曹操最信任的核心圈子人物之一。
曹操对于禁深为倚重,公元209年,于禁已经获得“假节”特权,成为曹魏军中首批获此殊荣的武将之一。公元216年,曹操再度授予于禁“假节钺”大权,是三国时期为数不多获此特权的武将。
二、于禁的军事才能并不弱,被“水淹七军”是吃了自然灾害的亏。
于禁在曹魏武将中,以“威严毅重”闻名,作战风格稳健持重,行军布阵严谨整肃,曹操每次出征,进攻时让他当前锋,撤退时让他当后卫,于禁也每每能做到滴水不漏,万无一失。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于禁的魄力与能力。黄巾起义失败后,三十多万黄巾军余部归顺曹操,被整编为“青州兵”。“青州兵”虽然实力雄厚,但军纪涣散,野性难驯,哗变、扰民之事层出不穷,让曹操很是头痛。
公元197年的平定张绣之战中,“青州兵”再次聚众作乱。于禁奉命整顿“青州兵”,他带领十余个护卫直入“青州兵”大营,抓起一批聚众作乱的头子,当场数说他们的罪过,并明正典刑,震慑住了骄横不法的“青州兵”,曹操大喜,当即封他为益寿亭侯。
“水淹七军”之战,于禁作战指挥也并未有任何失误,仅仅是运气不好,劈头遇上汉水洪灾,导致失败。就是不派于禁去,换成其他任何一个大将,面对滔天洪水也没有办法获胜。
-----
网友解答:
-----
于禁算是一个很优秀的将领,也是著名的曹魏“五子良将”之一,于禁是典型的晚节不保,他最大的污点并不是兵败,胜败兵家事不期,于禁关键是最后骨头软投降了,于禁的投降连曹操都始料不及,很是不解和伤感。
襄樊之战前五子地位第一的于禁
于禁,字文则,早年为济北相鲍信的部将,鲍信和黄巾军作战战死后被王朗引荐给曹操,之后便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战功,于禁因为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且为了维护军法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被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于禁带军严肃庄重,战斗中所缴获的财物从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麾下外姓将领中唯一一个假节钺的人。但同时于禁常以军法处理下属,不得士卒欢心。后世将于禁与张辽、徐晃、张郃、乐进五人合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于禁是曹操的老班底之一,早在公元192年就加入曹操集团,被曹操任命为军司马。
于禁的资历在五子中仅次于乐进,比张辽、张郃、徐晃加入曹魏阵营要早的多,于禁跟随曹操攻灭吕布,败高雅,围张超,定黄军,立下了很大的战功,于禁的军事能力其实很强,曹操出征,经常以于禁为先锋,每次撤退,都令他断后。
于禁在襄樊之战前地位、官职是“五子良将”中最高的,曹操授予了于禁左将军衔,同时还赋予了他一项特权就是假节钺,这个职务和假节钺的权力是五子中其他四人无可比拟的,即使是合肥大战中战功赫赫的官职仅次于于禁的张辽当时也才是镇东将军和假节的权力,一个假节的镇东将军加上都亭侯的张辽和一个假节钺的左将军加上食邑1200户的益寿亭侯的于禁相比,无论职位权力还是爵位张辽都不如于禁,而且差距还有点大。
襄樊之战于禁是最佳人选
刘备取下益州后,公元219年春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曹操集团经过内忧外患,进入守势。
公元219年夏,为策应刘备,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负责荆州地区防御的征南将军曹仁向曹操告急,于是曹操令于禁督领精锐七军,共三万人 ,去樊城协助曹仁。
有人因为于禁最后战败所以诟病说曹操当时不应该派于禁去,这是典型的时候诸葛亮。
当时曹魏这些大将里面,夏侯渊战死,夏侯惇当时病重,张辽镇守合肥,张郃才在汉中战败,乐进也已经病死,宗室大将曹仁被关羽围困在樊城生死一线,算来算去也只有左将军于禁地位高能力强了,你说曹操再派谁去?
有人说应该派徐晃,实质上徐晃后来去也只是拉锯相持等到东吴在关羽背后动手徐晃才敢出战而且这个还有曹操亲率大军在后方给徐晃做后盾,徐晃的表现并不比于禁强,更何况徐晃只是平寇将军而已,当时的于禁就是第一人选。
襄樊战败就是技不如人
襄樊之战于禁战败就是技不如人,行军打仗不如关羽,于禁随强但是和古代六十四名将,“万人敌”的关羽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陈寿写三国志对于关羽用了“威震华夏”四个字,这是极高的评价。
现在一些人将关羽黑的太过,比如斩颜良是马快,水淹七军和关羽无关是发大水了天气灾害。
襄樊之战,关羽确实没有决堤,水势蔓延是天气造成的,但是史书明确记载,于禁将部队屯驻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也就汉水河道的改道处,当时明明下着暴雨而且暴雨下了十天,在这十天于禁不为所动依然将部队驻扎在低洼处,这难道不是愚蠢?
而关羽看到曹军秋季错误地驻扎在低洼地区,于是就命令荆州军造大船,并调水军集结待命,也就是说关羽预测到了发大水,所以提前准备好了水军。
阴雨连续下了10多天,汉水暴涨溢岸,大水沿着汉江故道河床低洼地冲击下来,于禁等七军皆被大水淹没,于禁与诸将登高望水,一片汪洋,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这时,关羽命令他的水军乘船猛烈攻击被大水所围困的曹军,并在大船上向曹军避水的堤上射箭,曹军死伤落水被俘者甚多。在全军覆没的窘迫情况下,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终被擒住,拒不投降,遂为关羽所杀。
演义中写的是关羽决堤这个反而让于禁洗白了毕竟是中了计谋,而历史上大雨下了十天在发大水前关羽提前准备水师,而于禁却将部队驻扎在低洼处身处危险而不自知,这真的是大失名将水准,历史上于禁的表现比演义还不如。
虎头蛇尾的于禁
于禁在关羽水军攻击下军心大乱,于禁带领部队投降,注意三万大军有二万多当了关羽的俘虏,也就是说此时的于禁吓破了胆毫无斗志。于禁投降,而以前是西凉马超旧将的庞德却不屈被杀,曹操得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孙权偷袭荆州后,做了俘虏的于禁被孙吴营救,孙权将于禁送回魏国,此时曹操已死继位的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心中却很是不耻,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得病死去,被追谥为厉侯。
于禁一生典型的虎头蛇尾,本来是五子第一,结果襄樊战败骨头软投降关羽,其实若是于禁在这里不屈战死的话绝对可以入太庙,于禁死后,五子中的尚存张辽、徐晃、张郃不断升官,最终官位都超过了于禁,张辽也成为五子之首,古代六十四名将之一,真是可叹啊。
-----
网友解答:
-----
首先于禁能成为五子良将,绝非浪得虚名,他以治军严禁闻名!为曹操立下了汗马之功!
关羽率军猛攻樊城需要一员上将前去救援,曹操问众人谁愿担当重任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只有当时资历还不深的庞德敢于挑战。曹操可能也是担心庞德不能服众,又点了于禁的将。就这样于禁领兵出战关羽,后来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被降!
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于禁输给关羽只是一场战争的失败而已。强如关羽这样的人后来不也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吗!关羽当时利用地势上的优势水淹七军,换作其他将领估计也是这个结局!于禁比起其他的五子良将并不差!
-----
网友解答:
-----
为什么派于禁统领七军?
首先要说明曹操并没有错看,要知道于禁可也是曹魏的大将呀,五子良将之一的高手。不能因为于禁战败投降,就否定于禁。先不说于禁到底行不行,我们用历史资料来分下:
先看下于禁的简历:
于禁字文则,官至:安远将军 益寿亭侯 谥曰厉侯。
于禁跟随曹操,胜仗多如牛毛,那么大伙一起打的咱们先不看。就看于禁单独办事的记录。
1.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使于禁攻徐州广戚,拔之,拜陷陈都尉。
2.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跟从曹操至宛,招降张绣。张绣复叛,曹操与战不利,军败,还舞阴。这时军乱,各间行求太祖,于禁独领所属数百人,且战且退,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于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未至曹操所,道见十余人被创裸走,禁问其故,曰:“为青州兵所劫。”当初黄巾降后精锐被编成青州兵,曹操宽之,故敢因缘为略。于禁大怒,令其众曰:“青州兵同属曹公,而还为贼乎!”乃讨之。青州兵逃走向曹操告发。于禁见敌兵将至,先立营垒,没有时间见曹操。有的人对于禁说:“青州兵已告状,你赶快去申辩吧。”于禁曰:“今贼在后,快已追击至此,不先做准备,何以待敌?且主公聪明,何必申辩!”后来见了曹操,具陈其状。曹操很高兴,对于禁曰:“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於是录于禁前后功,封益寿亭侯。
3.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初征袁绍,袁绍兵盛,于禁愿为先锋。曹操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于禁为大将,守延津以拒袁绍,曹操引军还官渡。
4.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昌豨复叛,遣于禁征之。于禁急进攻昌豨;昌豨与于禁有旧,降于禁。于禁曰:“诸君不知主公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我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昌豨虽我旧友,但我可失节乎!”自临与昌豨决,陨涕而斩之。
5. 曹操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而于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
6.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看了上述的记录,可见于禁有勇有谋,并且忠义无二,处事方式也纪律严明,乃至被封候。所以于禁可是有两把刷子的一员大将,绝非泛泛之辈。
再看看历史对于禁的评价
曹操:“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淯水之难,吾其急也,将军在乱能整,讨暴坚垒,有不可动之节,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陈寿:“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
综上所属,于禁是可以值得重用的高手,只是在大家心理的名气不如徐晃张辽等,但是其实力绝对不差,所以曹操令于禁统领七军,毫无问题。
只可惜襄樊战役中,兵败被擒,丧失英明。但是要知道,当时关羽如日中天,威震华夏,当时天下无敌,要不是孙权偷袭,胜负未可知。
当时曹操问谁可战关羽,没人敢去。曹操也深知关羽的厉害,当年关羽在曹营里,也是众将都不如,大家都怕。危难之际只有于禁挺身而出,可惜对手太强,败了,并且投降了。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曹操用错于禁,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所以于禁统领七军并没有问题。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历史上咸阳和西安到底谁是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