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合肥之战,张辽800死士破孙权10万大军是否真实发生过?有什么依据?
三国合肥之战,张辽800死士破孙权10万大军是否真实发生过?有什么依据?
-----
网友解答:
-----
逍遥津一战,当然是真的。
按《张辽传》本传的记载,建安二十年(215年),张辽在逍遥津打得很英勇是真的,但也绝对不是800破10万这样夸张。
例如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就曾抵达过逍遥津,观看张辽奋战的地方,感慨了很久。
《三国志·张辽传》: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张)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战争中的对手——孙权对张辽也是非常畏惧,多年后,孙权率军又与张辽对抗,当时张辽生病,消息传到孙权耳中,孙权仍然对下属诸将劝诫:
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在魏人鱼豢所著的《魏略》中,写道:
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江东小儿啼,恐之曰:‘辽来,辽来!’无不止矣。
可见张辽的威名在江东深入人心。
但是张辽以“800人破10万”的梗,是出自曹丕诏书。
时间是黄初六年(225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两人在合肥逍遥津之战的战功,下诏褒扬两位,并给他们的子嗣封侯。
《三国志·张辽传》:(黄初)六年(225年),帝(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
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
当然这诏书的内容,对张辽的褒扬,是有水分的,没有交待逍遥津之战的种种细节。
“800人破10万”的具体情形是:
孙权率十万大军包围合肥城,乐进、李典、张辽等人只有3000人守城,形势危急。
张辽招募了800人的敢死队,在第二天清晨和自己一同出城冲击孙权的军营。张辽身先士卒,勇猛非凡,吴军将士根本无法抵挡张辽的攻势,张辽在此战中斩杀数十人,包括两名吴军将领(其中一人可能是陈武)。
张辽甚至冲杀到孙权的麾下前,孙权吓得带着众人登上高地,让士兵举着长戟防守。
张辽在高地之下,挑衅孙权,让他下来交手,孙权根本不敢动。等到孙权其他军营的援军赶到,便把张辽的800勇士严严实实地包围几层,张辽率亲兵数十人冲杀吴军,杀出一条血路,得以脱身。
然而剩下没有脱身的将士在后面高呼:“将军不管我们了吗?”
张辽听到后,转身又杀回去,把剩余的士兵救出来,这场恶战才结束。
张辽等人是从早上开始,一直杀到中午,孙权的军队无人能敌,士气全无。所以孙权在合肥城下呆了十多天后,觉得没意思,才宣布撤军。
综上
曹丕诏书夸赞张辽,
并不是说800人能杀退10万人
,实际情况是:
张辽率800人的敢死队杀得孙权等人丧失斗志,无奈撤军。
-----
网友解答:
-----
谈古论今说历史,历来的战争胜利者,都是在最艰苦,最恶劣的形势下,通过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获得战役的胜利。那么,今天谈论起张辽破孙权十万大军,无可非议,这是事实。是不可否认的一段历史,这里充分表现出了张辽率领800将士们,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大力宣传鼓舞士气。在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经过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最终以少胜多的获得了,这场生死攸关的战争胜利。
-----
网友解答:
-----
看三国志
有没这样大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历史上没这种事,小说夸大而已。
历史上,215年曹操赶赴汉中讨伐张鲁,孙权乘机北上攻打重镇合肥。
合肥有曹操约1万精兵,张辽、李典、乐进为大将。
见曹军兵力有限,孙权亲自率领号称10万的大军(其实只有几万人),围攻合肥。
然而张辽防御策略正确,早已囤积大量粮食做持久战。
孙权大军久攻不克,打了十多天,后勤跟不上,加上瘟疫肆虐,士兵病死很多,最终只能放弃进攻。
期间,张辽还不断派出小股部队,比如一夜出动800人,不断偷袭吴军,搞得吴军日夜不得安宁。
东吴大军撤退,孙权亲自率领1000多精兵,与凌统、甘宁、吕蒙、蒋钦等殿后。
然而,张辽判断东吴见曹军兵少,肯定认为曹军不敢追击,果断派出几千精兵尾追。
在逍遥津,张辽的几千精兵和孙权1000多亲兵发生遭遇战,将措手不及的吴军包围,孙权也在包围圈内。
吴军大惊,被包围的甘宁严厉的要捶响战鼓,增强士气,凌统亲率三百近兵冲入重围,甘宁则引弓掩护,吕蒙、蒋钦死战拒敌。
张辽一时吃不掉这1000多人,加上吴军主力贺齐的3000多人回援,也只得撤退。
诚然,孙权被包围,还是吓得够呛的。
说白了,张辽用兵得法,合肥战役打的非常好。
但不存在800对10万,张辽最后也是用几千人包围孙权殿后的1000多人而已。经过此役,张辽威震江东,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了
-----
网友解答:
-----
问下罗惯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
网友解答:
-----
这里要修正的就是这个800和十万二个数字。
吴魏逍遥津之战,孙权本来以为胜券在握,因为魏国一方只有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位将军,而吴国孙权亲自阵,兵多将广。
张辽营中本来也有怯战情绪,手下只有数千人马,这个合肥城恐怕守不住。不料,张辽力排众议,说丞相把我们放在这里,那我们当以死战而报之。
逍遥津一战,张辽巧布伏兵,前后夹击,孙权差一点没有逃脱,被帐下将军死命救出。张辽在逍遥津一战中杀出了威风,连东吴当时小儿啼哭,都要用张辽来了来吓唬孩子,可见逍遥津一战东吴败得之惨。
-----
网友解答:
-----
在三国异彩纷呈的诸多战役中,合肥之战是很出名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那么,张辽以八百死士大破孙权十万大军是真的吗?是真的,而且依据很多。但这个真,不是大家所想的那个真。但的确是真的。
建安四年,江东小霸王孙策攻取合肥,以顾雍为合肥长。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合肥便成了一个烂摊子,后来曹操上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后,刘馥占领了合肥。自此之后,孙权曾多次攻打合肥,但都无功而返。这座城市是曹操命刘馥建设的一座东南方的重要、繁荣的城市(后再增筑,命为合肥新城)。
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对于曹魏和东吴,合肥的战略意义都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围绕这座城,魏、吴双方展开五次争夺交战。其中第二次,魏国大胜、吴国打败。也就是这一次,孙权得名孙十万,成了一千多年的笑柄;张辽则成了张八百,威名远扬,甚至能止小儿夜啼。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向汉中调兵遣将之时,亲率十万大军攻向合肥。《三国志·卷十七·张辽传》: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这场战役所跟随的将领们除了吕蒙、陈武、甘宁、凌统、潘璋、宋谦、徐盛、丁奉、贺齐、蒋钦等东吴虎将明确参战之外,由于在建安二十年(215年),曹魏因西征汉中的张鲁而在江淮地区的兵力极其空虚、形同虚设,所以,当时驻守于江淮附近的东吴将领孙皎、周泰、朱然、朱桓、全琮等人,应该也参与了此役。
并且在演义中,太史慈、董袭等人也参与了此役,这阵容可以称得上全明星了。包围合肥的吴军可谓是准备充分、蓄谋已久、兵精粮足。此时,合肥的曹军只有七千人《资治通鉴》:
八月,孙权率众十万围合肥。时张辽、李典、乐进将七千馀人屯合肥。
主力又在关中和刘皇叔僵持,断然不可能赴援,在各方面来说,这场战役东吴在此刻是占据绝对优势的。
吴军集结完成,准备包围合肥的那天夜晚,张辽也很清楚当前的情况有多么严峻。他与李典不计前嫌据资治通鉴记载:
李典素与辽不睦,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请从君而出。
提出了城下突围的方案,也就是趁东吴立足未稳,率领死士发动决死突围,在万军之中撕开一个逃生的口子。于是在当天夜里,张辽从七千守军中挑选了八百人作为第二天的突击敢死队。资治通鉴: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这是八百人的出处之一。
第二天,张辽仅仅率领八百人冲破孙权十万人,杀的东吴军丢盔弃甲。《三国志·张辽传》:
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
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我们能明确看到张辽的确是率领了八百死士突围,而孙权也是提了十万大军来攻合肥。别的史书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人数,但是张辽威镇逍遥津的突围战是有记载的。《太平御览》卷279引《魏略》云:
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
那么,为什么前面我说此真非彼真呢?哪里不真呢?张辽以少胜多,这里没问题。张辽成功突围,战功卓著,威名大震,这也没问题。孙权提十万大军,有问题。
这个十万不是十万个身强力壮的士兵,而是个虚数。也就是说围攻合肥的军队,并不是有十万个人。古代一般号称多少多少的大军,是把作战部队与后勤部队一起算上了。考虑到主场作战,并非大军远征,后勤人员大概能有三万人左右。所以这十万大军不是真就是十万个作战人员。
但是古代都这么多,所以说张辽以八百破十万也没错。只是话没说全,全句应该是张辽以八百破了号称十万的大军。
你是如何看待张辽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
网友解答:
-----
只要人不傻,就不会相信。
如果你一个人,给你冷兵器,你武力值再高,能打得过一百多人?
小说有虚构情节,就是有些史书,很多也是道听途说记录下来的,真实的历史,早就被淹没在岁月长河了。
-----
网友解答:
-----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任何时候800人都不可能破10万。提问者所说的事情发生在公元215八月孙权趁曹军主力远在汉中,集结了十万人马围合肥。东吴参战将领有:吕蒙、偏将军陈武、折冲将军甘宁、凌统、孙皎、凌统、武潘璋、宋谦、徐盛、贺齐、蒋钦等。东吴能打的将军几乎都上了。而合肥守军只有七千人,守将张辽、李典、乐进、薛悌等人。
曹操征张鲁的时候就预料孙权会趁机进攻合肥。曹操给了护军薛悌一封密函,等到孙权到时再打开。于是张辽、李典、乐进、薛悌一起打开密函。内容:当孙权来了,张辽和李典率军出战。乐进和薛悌守合肥城。当时诸将感到疑惑。张辽知到曹操的心思对诸将讲:主公率主力远在汉中,等到援军到达合肥城也许破了。主公让我们出战就是为了挫吴军锐气,然后就可以坚守。李典表示认同。
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三国志张辽传》
张辽夜募集敢死队八百人,杀牛慰劳将士。张辽李典突然率八百人袭击,当时吴军仗着人多势众都没有防各。张辽亲自杀数十人和斩二将,并大呼张辽来了,一直冲到孙权大营。孙权和诸将大惊,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魏军多少人。诸将保着孙权退到山顶,张辽在山下大呼让孙权下来大战。孙权不敢动,但看见张辽所部人马并不多。于是聚集吴军围住张辽。张辽率部下数十人冲出重围。盖被围魏军大呼:将军要抛弃我们吗!张辽返回冲击打开缺口,救出其余魏军。此战中陈武战死。宋谦徐盛大败,其兵溃逃。潘璋斩杀两个逃兵受伤,宋徐部下才返回继续作战。徐盛当时受伤连武器都丢了,还好贺齐率军赶到救援。此战吴军的损失来说并不大,但锐气大大受挫。吴军士气低下,魏军士气大振。
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三国志张辽传》
孙权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十多天后就退军了。历代的围城之战很少是围十来天就退的。偏偏孙权就是如此。孙权每次征战都是在敌人援军到达前就会退军。本来大军安然退军最多是无功而返,偏偏退军时出来问题了。合肥城坚,十几天当然不可能城破。其实此次打合肥是孙权作秀给刘备看,并没有真心想打的意思。因为之前东吴讨要荆州三郡,刘备不给。孙权派吕蒙、鲁肃用武力争夺,刘备也从蜀地率军五万到荆州。因为曹操攻入汉中,刘备不得以跟孙权议和,双方瓜分荆州。加上军中又发生疫情,所以退军。
(孙)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三国志张辽传》
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刘)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孙)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刘)备归,而曹公已还。(孙)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
—《三国志吴主传》
孙权的十万大军大部分已退军,只有孙权亲兵虎士千人最后从逍遥津北撤退。
三国志: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馀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孙)权逍遥津北。
张辽得知孙权如此嚣张立马从城中率步骑追击。孙权立马派人让撤退的军队回来。但是已经走了很远了,一时间并不能赶回来。甘宁、凌统、吕蒙等率军死战,凌统率三百人保着孙权撤退。甘宁当时大声责问负责击鼓的人为何不击鼓。逍遥津北桥已经损坏,缺口有一丈宽孙权在侍从谷利帮助下,纵马跃过断处,才得免难。贺齐率军三千赶到津南迎接孙权。
时(孙)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孙)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孙)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孙)权策马驱驰,(凌)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孙)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凌)统被甲潜行。(孙)权既御船,见之惊喜。—
《三国志凌统传》
此战东吴仗着人马众多,过于轻视张辽等人。张辽率八百骑袭营打击了吴军士气。逍遥津之战又再次打击了吴军的士气。此战吴军损失虽然不多,但对东吴士气打击非常之大。据《魏略》记载此次合肥之战对影响江东影响非常大。江东小孩哭个不停时,父母就吓他们讲张辽,小孩就会停止哭。
张辽为孙权所围,辽溃围出,复入,(孙)权众破走。由是威震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张)辽恐之。
—《魏略》
-----
网友解答:
-----
无从回答,无依据。
-----
网友解答:
-----
谢邀!
从《三国演义》说部写到公元2l5年合肥之战,书中《张辽传》800死士破孙权1O万大軍,事情是真的。曹丕下诏书赐张辽李典后代的恩赐书上说辽以8O0死士攻破孙权10万大军的诏书所言是有夸张的。但孙权攻打合肥也自号称过十万大軍,其实是虚数。总的说来说部赞颂了张辽英勇善战,以少胜多的战朮战绩,也是令后代读者为此而赞叹,更有不人弄笔评述三国的历史故事。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