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元帅能救出第六集团军吗?
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元帅能救出第六集团军吗?
-----
网友解答:
-----
保卢斯如果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还是无法救出第六集团军。
保卢斯的33万大军在被苏军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时,他曾经请示希特勒是否可以放弃斯大林格勒独自突围。而希特勒的指示是要求其继续坚守在斯大林格勒北郊,科特卢班,137高地,高地,马里诺夫卡,齐边科以及南郊地区。甚至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希特勒还是要求保卢斯的突围要在坚守阵地的原则上进行,这也就出现了第6集团军一边突围,一边坚守阵地的奇葩现象。
物资限制
希特勒对斯大林格勒的固执,最终葬送了保卢斯突围的最佳时机。希特勒的坚持,很大原因是曼施坦因和戈林的拍胸脯保证能够成功解救保卢斯让其信以为真。然而在战后,曼施坦因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却把黑锅都丢给了希特勒和保卢斯的犹豫不决,为自己辩解他其实是一早就提出要保卢斯尽快突围。而保卢斯在被苏联释放后,在1957年就病逝,没来得及为自己辩解。保卢斯的儿子也一直在维护父亲的声誉,然而却因承受的压力过大而在1970年开枪自杀。这其中的真相究竟是如何也就永远无法解开。
对于斯大林格勒是否坚守的问题,德军高层就一直出现分歧。德军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就曾劝告希特勒要尽早放弃被炸成废墟的斯大林格勒,然而却遭到希特勒的解职。接替他的是蔡茨勒上将。蔡茨勒按照33万第六集团军的最低消耗标准计算,要每天给第6集团军起码提供的给养要达到500吨的物资,而且在被苏军围困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空投来实现。
在空军当时的力量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戈林却对此非常有把握,蔡茨勒为此与戈林其了争执。希特勒为了保住自己曾在德国议会许诺会夺取斯大林格勒的面子,也不得不站在戈林这一边,这无非是利用戈林的保证来堵住蔡茨勒的嘴。
戈林整编了一组巨大的运输机群投入到空运中,但无奈天工不作美,冰天雪地再加上浓雾弥漫的恶劣天气使得从1942年11月24日开始的空运行动每天只能运去50多吨的物资,这和之前所允诺的每天500吨物资相距甚远。过度的饥饿让第6集团军只能宰杀战马充饥。
随着德军在皮特姆尼克机场失守后,德军的飞机曾经试图在古姆拉克的备用机场上临时着陆。可是那里很快也成为了苏军重点打击的又一目标。在猛烈的炮火下,别说是飞机,就连苍蝇也无法顺利在这片陆地上着陆。第6剧团军的物资运输更加举步维艰。
第六集团军缺少燃料,弹药和粮食,坦克也只够行驶几十公里,凭着这样的资本想要冲出苏军严密的包围圈,突围后还要在茫茫草原上行军100多公里才能到达顿河,这无异于自取灭亡。就算突围成功了,也违背了希特勒的命令,到时也是第六集团军的军官也是难逃被撤职查办的命运,这也打击了第六集团军突围的积极性。
树大招风
曼施坦因临危受命,制订了解救第六集团军的冬季风暴行动。在这份作战计划里,德军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下奇尔斯卡亚附近的奇尔河一岸出击,另一路由科捷利尼科沃实施突击,但实际上确是一个佯攻,一个助攻。担任下奇尔斯卡亚一线佯攻任务的德军,被困部队的距离只有40公里,而担任科捷利尼科沃主攻任务的德军,则距离保卢斯军团达120公里之遥。
在常人的判断中,距离进的方向应该是主要的突击,但曼施坦因却反其道而行,舍近求远肯定是考虑到苏军在这一带会设下重兵,所以才故意派遣少量的德军只要对其完成牵制即可。而主攻一线看似远离了目标,表面上是增加作战的难度,但却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等到德军第四坦克集团军在冲破苏军防线长驱直入之时,必然会导致苏军陷于混乱,而被围困的第六集团军可以在这个时候向外突围,形成里外夹击之势,最终实现突围。
然而这只是曼施坦因的一厢情愿。苏军得知曼施坦因赶来驰援后,如临大敌,不敢有所怠慢。华西列夫斯基在遭遇第6集团军的顽强抵抗后,苏军选择放弃正在筹备中的土星计划以及指环计划,集中力量对付曼施坦因,而对保卢斯选择围而不歼。
刚开始苏军高层也认为曼施坦因会在距离最近的下奇尔斯卡亚为突破口,而把15个师的苏军布置在这一带,而在顿河东南的科捷利尼科沃只设置了5个师的单薄兵力。如果苏军照这一计划进行,那么必将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怀。
然而到了12月份,苏军上将叶廖缅科却发现德军在科捷利尼科沃调动频繁。这让他变得不安起来,因为此时下奇卡亚一带已经成为双方的焦点,而且德军的霍利特战役集群已经受到苏军牵制。如果德军再从这一带发起进攻,无疑是飞蛾扑火,而如果曼施坦因选择在科捷利尼科沃进攻,却会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叶廖缅科将担忧告诉了华西列夫斯基,两人达成共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把第51集团军调往科捷利尼科沃,以加强那里的防御力量。
(叶廖缅科)
苏军的第51集团军总共只有3.4万人,坦克77辆,火炮147门的单薄兵力,然而他们面对的是德军在兵力和火炮数量上都要高出1倍以上的火力,尤其是德军投入战斗的500多辆坦克,更是让苏军措不及手。起初斯大林还对在这里的战斗并不在意,但是当他在第二天就发现,再不进行增援,德军很快就突破苏军的包围圈,于是调集苏军第2近卫集团军前往增援。 在经历了3个昼夜的恶战后,第51集团军等到了援军的到来,此时曼施坦因的突袭计划已经完全破产,只能硬碰硬了,而德军是无法打持久战的,注定会失败。
曼施坦因的名声在外让苏军时刻保持警惕,多次更改作战计划。从这方面来说,曼施坦因既是德军的定心丸,也会为德军招来更多的苏军兵力,是双刃剑的效果。
意大利不给力
曼施坦因的增援部队只有9万人,要想面对增援的苏军,必须得靠防守在顿河中游的意大利军团堵住增援的苏军。然而那里的意大利军队不仅力量单薄,还缺少纵深防御设置。此时霍顿的装甲车队距离被围困的保卢斯军段已经只剩下48公里的距离。一旦让其运载着3000吨军需物资的车队驶入斯大林格勒。得到补给的第六集团军就有可能突围,消失在顿河的草原。
斯大林决定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决定用重兵去攻打顿河中游的意大利军队,进而威胁霍特军团的后方。这个计划目的是击溃意大利军团,然后再截断曼施坦因一部后路的作战计划。苏军以将近500辆苏制T-34坦克的冲击,使得意大利第八军团无法招架,全线溃败。这使得苏军就像一个巨大的楔子般插进了德军的后方。
在沃罗涅诶以及下奇尔斯卡亚等地区,德军的阵地被苏军蚕食。随着德军在顿河和奇尔河长达340公里的阵线全部沦陷后,为止住颓势,德军的第48装甲军不得不被调动去堵住这一缺口,而原定让其协同霍特进攻斯大林的计划也只能作罢。苏军不仅击溃了意大利军团,而且实现了对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左翼纵深的成功包围。意大利军队的羸弱也让第六集团军的突围彻底化成了泡影,曼施坦因先前的战果付之东流,别说解救保卢斯了,就连应付苏军都是疲于奔命。
(意大利军队)
希特勒的既定目标过于不切实际,既想曼施坦因要用这点可怜的兵力去解救保卢斯,而且还要求保卢斯继续坚守斯大林格勒地区,直到来年春天作为新一轮攻势的桥头堡。然而随着苏军击溃意大利军团并使霍特后方受到严重威胁后,冬季风暴行动注定已经走向了尽头。统帅无能,累死三军也就不过如此。
-----
网友解答:
-----
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那么他早在被包围前已经突围,根本不需要曼斯坦因去解救!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第六集团军在赖歇瑙元帅的指挥下,于南方战线上屡立奇功,成为希特勒眼中的德国王牌军之一。1941年,赖歇瑙接替龙德施泰特成为南方集团军的总司令,此时的德军正在面临苏联境内严寒天气的冲击,赖歇瑙为了保住南方集团军的阵地殚精竭虑,最后突发心脏病而死。莫斯科战役后,希特勒自己当上了德军陆军总司令,保卢斯成为第六军团的新指挥官。
1941年夏天,希特勒刚成为德国陆军总司令,他立刻策划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保卢斯的第六军团奉命攻击斯大林格勒,以确保德军在高加索作战的A集团军的侧翼安全。希特勒对于斯大林格勒周边的高加索油区早就惦记了很久,他一直想要解决德军石油匮乏而不能持久战的问题,以致于保卢斯在斯大林格勒被围困的时候,希特勒依然不允许保卢斯撤出已占有的阵地,最后保卢斯不得已向苏军投降。希特勒的偏执是第六军团覆灭的主要原因,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的话,那么他们根本不会被围得全军覆灭。实际上,早在苏联对保卢斯的第六军团进行合围前,保卢斯已经撤出了包围圈,只是他听了希特勒的命令,再次返回包围圈内送死,试问在这种保卢斯回去送死的情况下,曼斯坦因还怎么救得成功?
1942年11月19日,斯大林格勒城北的苏军攻陷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的阵地,而第二天城南的苏军也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这让一直心神不宁的保卢斯终于发现了问题,苏军准备南北合围第六集团军。苏联的坦克正在向第六集团军的司令部推进,司令部内已经是人心惶惶,保卢斯下令司令部人员分成五路纵队撤退到下奇尔斯卡亚。11月22日,保卢斯的司令部刚到达下奇尔斯卡亚,他就接到希特勒的命令,命令中要求他返回斯大林格勒,并让第六集团军以环形防御阵型原地待命,保卢斯只好原路返回苏军正在合拢的大包围圈内。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他就在下奇尔斯卡亚呆着,那么他至少可以带领一部队军队撤离,而不是落得个不得已投降的下场。
“冬季风暴”援救计划中,曼斯坦因的计划中,他的部队将分为两路行动,一路是从下奇尔斯卡亚附近的奇尔河一岸出击,另一路是从科捷利尼科沃实施突击。曼斯坦因的一路部队正是从下奇尔斯卡亚附近的奇尔河出击,如果保卢斯呆在那里的话,曼斯坦因很容易就能够解救出第六集团军的司令部,而那里离被围困的德军仅仅40千米,解救出部分第六集团军并不是困难的事情。
保卢斯遵守希特勒的命令返回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已经注定了第六集团军的命运只有被消灭或者投降。曼斯坦因奉命解救包围圈内的保卢斯和第六集团军,他的主攻部队从科捷利尼科沃沿着铁路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直线突击,并成功在苏军包围圈外围突破。苏军合围中的部队向曼斯坦因的部队发动了猛烈的反击,曼斯坦因要求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从内部配合突围出包围圈,但是此时的第六集团军已经不具备突围的能力了。
德军空军司令戈林最初向希特勒保证每天能为第六集团军空运至少500吨物资,但是自从11月19日空运以来,实际上每天只能空运十分之一左右,这远远不够第六集团军的需求。当第六集团军与外界的联系被切断后,士兵每天只能分发到100克的面包片,士兵们处于极度的饥饿状态之中,所有能吃的东西全部都会被他们往肚子里填。这样的第六集团军根本无力再进行突围行动,曼斯坦因也感觉到回天乏术,他在苏联的猛烈反击下,被迫向西撤退。
从保卢斯回到包围圈内开始,他和第六集团军就已经无人能救!服从命令是作为军人的天职,保卢斯没有错,错的是希特勒对于斯大林格勒的执着!
【我期待着你点击关注,欢迎留言交流】
-----
网友解答:
-----
1942年7开始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红军异乎寻常的英勇,一次次收复失地,把德军死死的拖住,为朱可夫将军调动兵力组织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42年11月,苏联的严冬提前来临,苏联红军百万大军兵分两路从德军侧翼防守薄弱环节发起反击。23日,苏联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卡拉奇会师,完成对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的包围。
攻打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主力是第六集团军。该集团军司令去世后,保卢斯大将接替指挥。1935年后,保卢斯曾在很多集团军担任过参谋长,曾参与计划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他的上司评价他非常聪明,很有天赋,但他常常优柔寡断。他的士兵们对他不像对他们以前的那个司令那么崇拜。
在包围圈还没有完全形成时,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就劝说希特勒让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马上撤出斯大林格勒。但希特勒十分固执,从入侵苏联开始,希特勒就一直低估苏军的力量,苏军抵抗侵略的意志力。攻打莫斯科时,就因为低估苏军力量,以为几个月就能速战速决,所以就没有给德军准备冬装。而这次攻打莫斯科,希特勒再一次犯同样的错误,又没给德军准备冬装,以为在冬季来临前就能结束战斗。希特勒也不相信屡战屡败的苏军能有力量进行大规模反击,能包围歼灭其强大的第六集团军。而且斯大林格勒在希特勒眼里意义实在太大了,已经远不止是个有主要战略地位的军事重镇,它以斯大林命名,意味着如果拿下这个城市,苏联人民的意志将被彻底摧垮。 此时如果撤军,苏军将会重新加固其城防。
不过假设此时保卢斯选择突围,其实胜算也很小。德军第六军团进军斯大林格勒是从是6月28日开始,到11月底已经十分疲惫,坦克燃料极其缺乏。德军第六军团在抵达斯大林格勒时,由于苏军顽强的抵抗,已经遭受了重创。其最精锐的部队也折损大半。在进入斯大林格勒后,德军的空军,坦克又几乎不能发挥作用, 残酷的肉搏巷战不但给德军带来巨大伤亡,在心里上,精神上都给了他们巨大的打击。由于严冬到来,大量润滑油被冻住了,缺少润滑油使得大量车辆的发动机损毁。实际上在10月中旬时候,德军就几乎没有机动作战的能力了。如果撤离,很多重型武器只能被丢掉,这也是希特勒坚决不同意撤退的一个原因。
而苏军都是精力旺盛的新进战场的援军,苏军的飞机在德军刚刚入侵苏联时,虽然折损大半,不能投入战场,现在也都已经恢复过来,可以投入战斗了。此外,如果突围,从开始到抵达最近的德军控制点有35公里。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时,一个全新装备的步兵师一天可以推进30公里。算上重型武器,装甲车等,最乐观估计,德军也需要3-4天时间才能到达安全地带。因此突围成功概率非常小,而保卢斯本身就比较保守,不愿意承担风险,加上希特勒的反对,所以更不会选择突围了。
11月20日,希特勒在讨论‘解救德军行动中空军所能发挥的作用’的会议上问空军总参谋长汉斯·耶顺内克:“德军空军能不能给第六军足够的空中补给,让他们可以短暂的坚守一下,直到曼斯坦因元帅的援军解救他们。”耶顺内克回答说只要能控制住机场,空中支援是可以保障补给的。但之后,德军第四航空队的指挥官说服了耶顺内克空军根本不可能保证足够的补给。然而耶顺内克想再劝说希特勒改变注意时,希特勒直接就把他推开了。11月22日,德军空军元帅格林到达时,他还没来得及对德军空中运输能力实际测试,而看到希特勒已经完全接受了耶顺内克最初的提议,他也就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
希特勒的援救计划完全基于德军空军可以给第六军足够的补给这一先决条件。然后派出曼斯坦因进行援救。
11月23日,27万纳粹军队被全部包围。格林在进行了精确计算后,发现德军空军根本不能保证补给,但当时希特勒主意已决,他也就大胆的做了一个保证,宣布德军空军可以保证最低的补给要求。当时第六军提出如果每天补给750顿,保证可以正常作战,如果每天500顿,可以勉强,但最低补给为每天300顿。300顿意味着部队可以勉强存活,不包括维持部队持续作战的所需的装备保养。
理论上当时德军的飞机数量可以保证每天最低的300顿补给。但实际德军每天飞机起飞的数量远远低于德军实际拥有的飞机数量。德军的空军没有一天满足300顿的最低补给。
第一天德军只有47架飞机可以使用,他们实际派出了29架飞机提供补给。第二天他们有了200架飞机,但因为天气原因,一架都没派出去。第三天,派出去85架飞机。12月8日时,德军有了300架飞机,但只派出了43架。到了12月中旬的时候,德军已经有了500架飞机,理论上应该可以达到最低补给标准了,但最后运送的货物还是没到300顿。即使他们有500架飞机的时候,每天派出补给的飞机都是在50到100架左右。
当时德军的战场,不只是缺少运输的飞机,更是因为他们缺少地面操作人员,缺少燃料,取暖设施,加上恶劣的天气。
同时,苏军在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的战机,在沿线布置了大量的防空炮。JU52是二战时期德军最著名的运输机,在该战役中就有266架被苏军击落。
大多数的时候,空军每天提供的补给在50顿左右。初期补给基本都是弹药和燃油,因为德军还有一定的存粮,而且实在不行,他们可以杀马吃。
12月18日,保卢斯手下再次建议突围,和曼斯坦因汇合。并建议了三个突围方案。保卢斯和手下进行了商讨,但发现如果突围,部队所需要的食物已经不足了,存粮早已用完,马也基本杀光了。
12月21日,德军部队出现第一个因饥饿死亡的案例。
这个时候,德军军营里还开始流行瘟疫。一名德军士兵腿被冻僵了,一只老鼠在他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他的腿啃断了,而他因为腿已经被冻僵了,自己根本就不知道!
而曼斯坦因元帅的援军也迟迟没有进展。
1月28日以后,德军甚至下令不提供食品给伤员和病员,保证健康的士兵可以继续作战。
保卢斯投降前,曾给希特勒发电报,询问是否可以投降。希特勒回电提升保卢斯为陆军元帅,手下所有军官各晋升一级。按照普鲁士陆军的传统,元帅是不可以投降的。这意味着希特勒要求其战死疆场,但保卢斯只是苦笑,还是选择了投降。当苏军进入他的屋子时,说:大将先生,你被俘虏了。”他回答说:“你们搞错了,我刚被升职为元帅了,J肩章还在路上,没有到!”
保卢斯后来定居在了东德。德军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90000多人成为战俘。苏联人让他们徒步走到遥远的,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
网友解答:
-----
如果保卢斯不听命令的话,与救援部队回应外合的话,确实有希望打开包围圈,但是对德军来说,也许将是另一场灾难的开始,由于打开包围圈到底撤不撤?
如果不撤的话,只是打开包围圈让增援部队到达,可是苏军正在周围围攻,只是改善了一下子不给情况,还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德军已经攻不动了,没有继续再把胜利的可能性,没有力量扩大战事,否则救援部队自己能突进去了,后果可能会让更多的部队掉入到斯大林格勒这个陷阱当中,也许就是打的时间更长一点,德军损失的更惨一点。
如果德军在打开同胞突破口之后,从斯大林格勒撤退,那么撤退很可能变成一场大规模的崩溃,包围圈内的德军数量可不少,想要在短时间内通过突破口撤走几乎是办不到的,不止要把大量的伤员以及装备等丢掉,还会带动整个德军的大规模溃退,有包围圈内的德军牵制苏军,苏军还不能把所有的兵力都抽出来,可是德军全军撤退,苏军可以趁势追击,几乎就不会存在被拖后腿的问题。
如此一来,德军把一场有序的撤退变成崩溃,也不算什么意外,历史上发生过这种事情,也许没有后面的科哈尔科夫反击战的问题,到那个时候德军就没有机会了,一路退下去,很难顺利停下来了。
-----
网友解答:
-----
第六集团军的坚守,拖住了苏军主力,才使得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能胜利从高加索经罗斯托夫撤回,即使这样,撤退过程依然惊险。实际上A集团军群的两个集团军还是被迫分两路撤回的,说是突围也可以。
假如第六集团军早早突围,也许它能和顿河集团军群汇合,但是突围途中必然损失大量人员和重武器(之后的几次胜利突围无不如此)。汇合后全军并未脱离险境,而更有可能拖累整个顿河集团军群陷入包围。于此同时,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也会陷入包围。
当然苏军实力可能一口吃不掉两个集团军群,但可以先阻截A集团军群不让逃走,先集中力量消灭残破的顿河集团军群,再回头收拾A集团军群。这样整个南线德军会被一扫而光。
-----
网友解答:
-----
曼施坦因营救第六集团军的行动——代号“暴雪”,最初的设想是在苏军包围圈上打开一个缺口,造就一条能够输送补给和增援的渠道,目的是为了让第六集团军能够继续守卫斯大林格勒这个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据点,“以便为1943年的新攻势做好准备”。当然这是希特勒在司令部里好高骛远,一厢情愿的计划,曼施坦因深知第六集团军肯定熬不过这个冬天,于是秘密命令他的参谋人员制定第二套作战计划,即一旦打通这个渠道,第六集团军必须向西南方向突围,并入顿河集团军群,然后同时面陈希特勒,说服他采纳这个替代性方案“霹雳行动”。
根据计算,一个集团军需要维持日常生存与作战需要,每天至少需要空运三百吨物资,但是在整个冬季围困期间,德国空军充其量只有一天达到这个目标。根据第六集团军装甲兵参谋冯.梅林津的回忆录,进入1942年12月,第六集团军每个士兵每天只能领到五十克的口粮,圣诞节那一天,德军被迫一次性杀掉了4000匹战马,由于缺乏燃料,第六集团军所有的坦克都必须紧贴前沿步兵阵地布置,以至于俄军突破第一道战线后,根本无力做出有效的反击来堵住缺口。
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此时既要完成援救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还要顶住周围其他苏军的压力,其实兵力非常单薄。能投入战斗的不过是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和第57装甲军,后者的可动战车只有30辆,后来补充了从法国赶来的第六装甲师,包括160辆装备长身管75毫米坦克炮的IV型坦克以及40辆突击炮
12月12日,攻势正式开始,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面对正面瓦杜丁的苏军展开了攻势,力图从科捷里尼克沃突破至阿克塞河,苏军则急调第四机械化军和第13坦克军前来增援,数日后强大得第二近卫集团军也加入战斗,而德军这边,已经耽误几天宝贵的时间,原本用于正面突击的主力,装备了强大虎式重型坦克的第17装甲师居然被希特勒抽调前往意大利,在曼施坦因的强烈抗议下,在攻势开始后四天,才回到了顿河集团军群的战斗序列中。
在斯大林格勒,远方的炮声让第六集团军的士兵欢欣鼓舞,如同”东正教徒听到了复活节的钟声”,战斗开始后第二天,德军就突入了上库姆斯基,迫近梅什科瓦河沿岸,距离第六集团军包围圈不到40公里。然而苏军的兵力优势这时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顿河集团军群为了此次攻势,左翼异常空虚,斯大林命令苏军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发动“小土星”攻势,迅速粉碎了担任侧翼防守的意大利部队,直插顿河集团军群的后方,迫使曼施坦因不得不做出一个痛苦的抉择,命令突破的主力第六装甲师改向西北前进。
第六集团军的命运最终在12月19日被决定,曼施坦因一边向统帅部拍发急电,要求同意他的“霹雳行动”,一方面派遣自己的情报官飞入包围圈,要求保卢斯将军做好突围的准备。然而第六集团军所剩的70量坦克,平均只有行驶20公里的燃料,无法在冰天雪地寒冷的草原上完成40公里的跋涉。
只能说,如果希特勒在十一月初,苏军包围圈刚形成,立足不稳之时就命令第六集团军火速从斯大林格勒撤出,那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第六集团军最后几个月的斗争,对于德军唯一的价值在于它牵制了大量的苏军兵力,至少三个集团军,从而分担了顿河集团军前线的压力。
-----
网友解答:
-----
我认为「能」
保卢斯对曼施坦因明显不够信任,曼施坦因是个擅长因地制宜出奇制胜的将军,比如塞瓦斯托波尔要塞那一仗,曼施坦因不就是让突击队员通过要塞背后的悬崖绝壁偷偷潜入要塞,最后成功吃鸡嘛!在漫长的包围圈打开一道缺口,对曼施坦因来说完全就是小case。
然而保卢斯此时的第六集团军,对战局过于悲观,虽说第六集团军物资短缺,每天都有非战斗减员,但是德军的战斗素养还是在的。要分析一下苏联军队的优势在人数,部队之间协同作战能力明显不如德军。德军不妨采用化妆侦查的套路,第六集团军里肯定能找出几个会说哈拉少的人。偷渡出封锁圈,引着曼施坦因的军队来袭。暴雪行动就是包围圈内部与外部一起对包围圈的苏军发难,成功几率非常大,只要打开缺口,把战场物资送到第六集团军手里,那么至少保证第六集团军整建制撤退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北方集团军群列宁格勒突围时,骷髅师就曾经依靠着空投得到的stg44突击步枪杀出了包围圈。
再者,就算苏军提前侦知曼施坦因意图,那么还可以通过德国作战部调动空军对苏军后方阵地进行战略轰炸,搅乱朱可夫的军队部署。纳粹德国将军们只要读一点孙子兵法或者三十六计,基本上对付只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苏军那根本不在话下。因为这种以少胜多的仗,德军没少打过。
所以,保卢斯的确是一个庸才,希特勒更是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斯大林格勒巷战本该避免,不应该在苏军放弃这座城市以前就进驻城区,被苏军渗透、偷袭直至最后被围歼。保卢斯的中央集团军最精锐的第六集团军投降以后,纳粹德国再没有能力组织起这样强大的陆军与苏联继续对抗。之后的库尔斯克会战,虽然曼施坦因极大的杀伤了苏军,但是对整个战局的优劣态势真的是于事无补了。
-----
网友解答:
-----
如果保卢斯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元帅完全有能力救出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保卢斯是德军最精锐第六集团军司令有近30多万精锐部队,斯大林格勒是当时苏联的重工业基地特别是重要的军工基地,为了争夺斯大林格勒苏德双方的军方最高层都把目光投放到了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最精锐的保卢斯第六集团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占领斯大林格勒彻底摧毁苏联的军工企业《特别是T一34坦克工厂》,同时斯大林也看到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命令朱可夫元帅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斯大林格勒并围歼德军第六集团军,双方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空前残烈,由于第六集团军三面包围并进攻斯大林格勒,但唯独没有控制住伏尔加运河渡口,使得苏联红军源源不断的通过伏尔加运河渡口增援斯大林格勒,在这高强度的拉距战中,由于气候异常的寒冷在加上油料、食品、各种弹药缺乏,迫使德军第六集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当时德军最高参谋部同希特勒在进攻斯大林格勒意见不统一,总参谋长建议放弃进攻斯大林格勒已便保存实力,遭到希特勒的解职,想靠空投的方式支援第六集团军,但在当时是根本就做不到每天500架飞机空投物质,同时保卢斯也看到攻打斯大林格勒没有什么胜算于是发报给希特勒希望撤出斯大林格勒保存实力,但遭到希特勒的拒绝,并且希特勒命令曼斯坦因元帅率兵解救保卢斯,但为时已晚,在朱可夫元帅指挥下苏联红军巳从斯大林格勒外围牢牢地包围住了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并且派出重兵彻底阻击住了曼斯坦因元帅的德军不能前进一步,最终保卢斯在弹尽粮绝的斯大林格勒只有投降一条生路,近20多万德军被俘。斯大林格勒这场战役如果不是希特勒的瞎指挥错过了最佳的撤退时机,曼斯坦因完全有能力同保卢斯第六集团军汇和,一旦汇和就会形成非常强大的力量甚至会改变德军在战场上的不利局面。
-----
网友解答:
-----
保卢斯如果突围,也会遇到大问题,第六集团军在劫难逃。
第一,保卢斯第六集团军突围,意味着苏联红军很快封闭攻入高加索的德国克莱斯特集团,德军损失更大。
第二,苏联红军在向掩护保卢斯侧翼的罗马尼亚军团发动进攻,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如果撤退则罗马尼亚军团直接面临苏联红军主力打击,顿河方面基本全线崩溃。
第三,寒冬中德军撤离斯大林格勒阵地,路上根本来不及修筑工事,而且德军在冰雪中丧失机动性,失去工事掩护损失更大。
第四,苏联红军很容易立即发起反击,在夏天到来前夺取哈尔科夫,整个南方战线可能全面崩溃。
-----
网友解答:
-----
我认为「能」,霍特将军的装甲集群冲入重围,和第六集团军相距二十千米,双方能够听到对方的炮声。此时第六集团军还有二十多万战斗员和大量伤员。可惜保卢斯面对的友军的竭尽全力救援,他竟然消极对待,甚至无动于衷。二十多个小时后,一百多万苏军包围过来,没办法,霍特只好退出包围圈,至此第六集团军彻底兵临绝境,几天后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被俘虏13.5万人。多年后只有5千人活着回到了家乡。第六集团军满编是30多万。
-----
网友解答:
-----
战场局势风云突变,不可能时刻按照自己意愿行事,希特勒确实想救出保卢斯,可因战局突变,让他不得不二选一,最终,保卢斯第六集团军折戟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战役末期,保卢斯第六集团军陷入生死存亡之际,德军统帅部也在积极筹划营救保卢斯第六集团军,希特勒本想换下这支部队,空军元帅戈林认为之际能给第六集团军空投足够物资,第六集团军坚守前线不是问题,希特勒认为戈林建议可行便下令保卢斯坚守。
这时候,保卢斯必然对戈林十分痛恨,是他让自己和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戈林让空军积极投下战略物资,可因包围圈缩小,苏军炮火又猛烈,这让包围圈内德军没有足够物资,逐步让保卢斯和第六集团军陷入绝望之中。
队友不给力,让保卢斯彻底陷入绝望,他深知第六集团军已无足够家底能保证其顺利突围,这让他纠结万分,他深知就算突出重围,可他回到德国也只有一个下场,包括自己在内全部人员会被处罚或者裁撤,这让保卢斯只能选择继续坚守。
希特勒见保卢斯第六集团军陷入绝境中,派出曼斯坦因前去营救第六集团军,曼斯坦因接到命令,立马制定冬季风暴行动,打算解救保卢斯第六集团军。曼斯坦因本就威名在外,他一行动起来,苏军不敢大意立马出动优势兵力阻挡曼斯坦因,同时继续执行对保卢斯包围策略,苏军经过一番交战后,彻底击碎了曼斯坦因解救保卢斯第六集团军企图。
曼斯坦因之所以无力营救保卢斯,根本原因在于战局变化,迫使德军统帅部保全A集团军放弃保卢斯第六集团军。
保卢斯是位出色的策划大师,著名巴巴罗萨计划便出自于起手,可他有致命缺点便是未指挥过大集团军作战,以至于他不是苏联元帅朱可夫对手。可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在于希特勒选帅失败,让没有足够指挥经验保卢斯应对朱可夫,以至于德军输掉这场关键战役,葬送保卢斯和他的第六集团军。
保卢斯选择投降根本原因,在于突围无望,缺兵少粮,伤亡惨重,保卢斯见部队已陷入如此绝境,不愿意士兵不远无畏伤亡,保卢斯将一切希望寄托于曼斯坦因援军,当援军被击溃消息传来,保卢斯最后希望被切断,保卢斯本想突围,可希特勒拒绝了他的请求,同时晋升他为元帅,保卢斯并没有一丝喜悦,他深知希特勒想让他死,他平静说了一句:“元首真是慷慨。随着第六集团军崩溃,保卢斯选择了投降。
综合所述
保卢斯就算逃出斯大林格勒,他的下场也不会太好,有可能他会被派往其他地区防护,可他最终下场还是失败,从中能看出,保卢斯就是个悲剧人员,无论如何他都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希特勒,他不切实际的战略计划,以至于这次救援计划失败,可以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四十六岁的女人算进入老年了吗?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