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后裔寿山为何会成为满族人,还加入了正白旗?
袁崇焕的后裔寿山为何会成为满族人,还加入了正白旗?
-----
网友解答:
-----
清末的黑龙江将军寿山确实是明朝名将袁崇焕的后裔,而且寿山和弟弟永山都在清末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牺牲。
明代抗清名将袁崇焕被明王朝处死后,其家族流落到河南汝宁府一带,清军入关之后,袁崇焕家族被清廷照顾,袁崇焕之子(一说为妾生,一说为过继的嗣子)袁文弼加入清军,因作战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正白旗,从此袁崇焕家族就成为旗人。
清末的黑龙江将军寿山是袁崇焕第七代孙,其父亲富明阿(汉名袁世福)是清王朝的吉林将军,曾参加剿灭太平天国的战争。富明阿1892年去世后,长子寿山袭骑都尉职,在北京任官,寿山的弟弟永山袭三等侍卫,在东北镇边军任职,历任营官、马队统领等职务。
甲午战争爆发后,作为袁崇焕子孙的寿山、永山均投身前敌,在黑龙江将军伊克唐阿麾下,参加了1894年末至1895年初东北战场上的鸭绿江战役、千山战役等战斗。千山战役期间,寿山、永山领军反攻日军占领的凤凰城,兵败后,永山力战捐躯,阵亡时年仅27岁,死后清廷谥壮愍,在奉天设专祠祭祀。
寿山在甲午战争后任镇边军统领,驻扎瑷珲。1899年任瑷珲都统,帮办黑龙江军务。1900年,署理黑龙江将军,同年俄国利用中国发生庚子之变的机会,出兵侵入中国东北,占领了哈尔滨等城市,寿山调动黑龙江清军,于入侵的俄军据战。齐齐哈尔失守后,寿山拒绝俄国的劝降,以手枪自杀,壮烈殉国。
-----
网友解答:
-----
满清之友袁崇焕。后金入关,袁崇焕立了三大盖世之功。一是擅杀死后金最大患毛文龙将军。二是违抗命令把觉华岛拱手送后金,明帝国北伐囤积30年之军用物资尽归后金。三是违抗皇命私下与后金贸易,提供铜铁等军用物资。
-----
网友解答:
-----
袁崇焕作为明末的抗清名将和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历来为人所敬仰和叹息。
他以文韬武略之资抗击后金的入侵,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等战役的胜利,阻挡了清军入侵的步伐,让人心生敬仰。却因后金的反间计,奸臣的攀诬和崇祯皇帝的昏庸,最终以奸细罪被论处至死,死后骨肉俱尽,仅余一首,结局之悲惨,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袁崇焕本是万历十七年(1619年)的进士,被授予邵武知县的职位。此时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后金势力日渐强盛,并开始向明王朝发起了挑战,后金主努尔哈赤率领的军队势如破竹,无人可挡,先后占领了黑龙江、吉林、开原和广宁等关外之地。
由于御史侯恂的推荐,袁崇焕被明熹宗破格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后来又历任山海关监军、山石兵备道、辽东巡抚和蓟辽督师等职位,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和保卫京师大捷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给了当时的后金沉重的打击。
然而当时的崇祯帝刚愎自用,又生性多疑,中了皇太极所设的反间计,相信袁崇焕和后金暗中订有“城下之盟”,朝廷中又有温体仁等阉党的诬陷,遂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并在1630年在北京西市处以凌迟至死。
根据《明季北略》记载,在凌迟之时,人们争相以钱买肉,并生食其肉,“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以至于“骨肉俱尽,只剩一首,传视九边”,一代爱国名将,遭此厄运,让人深感同情。 有关袁崇焕的家族来源,历来说法不一,按《明史》中记载,他是东莞人;《广西通志》说他是平南人;《藤县志》中记载他是藤县人。
据袁崇焕的祖父袁西堂原来在广西苍梧经商,后来迁居并落籍到藤县莲塘村,现在当地仍有其祖父的墓地和袁崇焕的故居遗址,可见袁崇焕是广西藤县人的可能性较大。
关于袁崇焕的后裔,乾隆皇帝在四十七年(1782年)时曾下令查找袁崇焕的后裔,选才任用。后来查无子嗣,只查到了袁崇焕二弟袁崇煜的后人袁炳,于是任用袁炳为峡江县令。
然而据《东莞县志》的记载,袁崇焕是有直系后代的,袁崇焕被捕入狱后,他的妾生下一子,格于当时的环境,藏匿于民间,后来清军入关,入了旗籍,取了满氏的名字。
据载,袁崇焕的遗腹子名叫文弼,年少入伍,被编入正白旗,后来立有军功,被派驻守宁古塔,由此传下袁崇焕的直系后裔。 寿山和永山是袁崇焕的八世孙,其父富明阿,因屡建军功而得到升迁,直做到江宁将军,时人称之为“袁富将军”。
他的两个儿子寿山和永山,有乃父遗风,也因战功成名,永山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殉难,寿山则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后,沙俄的强侵之下,愤而自杀。
袁崇焕在明末清初的民族斗争中,愤起反抗,最终却屈死于佞臣昏君之手。
两百多年后,他的后世子孙,虽然“泪尽胡尘里”,流离而入满族,却暗承乃祖遗志,在对抗外来侵略者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真应了他写的临刑诗“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用将,忠魂依旧守辽东。”一门数杰,忠魂傲骨,让人可敬可叹。
-----
网友解答:
-----
寿山是汉军正白旗,属于汉八旗,不是满八旗。寿山这个袁崇焕后裔的身份,多半是攀附。
满族这个民族概念其实比较混乱,寿山被定义被满族是当代民族政策下满族概念不断演化的结果。辛亥革命时代汉军旗纷纷自称是汉人,49年后政策演变,做少数民族在中国有更多优势,有条件的人尽量会把民族身份弄成少数民族。汉八旗出身的人现在基本也都成了满族,说寿山是满族也说得过去。
寿山家族是其父亲富明阿那一辈才发迹的,此前几辈人籍籍无名,地位不高。富明阿本人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发迹,家族才自此兴盛。富明阿官做大以后,自称是袁崇焕六世孙。具体的说法是袁崇焕死后有个儿子袁文弼在袁崇焕死后加入清军后成为汉军旗人,做了清廷的奴才,传了五代人后到富明阿这一辈靠在镇压太平天国中的残酷屠戮出了个大官。
(富明阿)
富明阿自称袁崇焕后裔,基本可以确定是发迹后找个名人做祖宗的攀附,这在明清时代是个很常见的现象。明清时代,甚至有专门帮人修家谱时攀附个名人的谱师。
乾隆时代最终定稿的《明史》,记载的也是袁崇焕无子。袁崇焕的现象,很大程度是被乾隆皇帝鼓吹上去的。乾隆皇帝曾经还专门找过袁崇焕的后代,这时候富明阿的祖辈可没站出来宣称自己是袁崇焕后裔。袁崇焕后裔之说,只能是富明阿发迹后才攀附上去的。
-----
网友解答:
-----
有网友问:袁崇焕的后裔寿山为何会成为满族人,还加入了正白旗? 但是就有记载清朝建立以后,袁崇焕的儿子袁文弼就参加了清军,因为战功被编入汉军正白旗。但是袁文弼有人说是遗腹子,也有人说是袁崇焕堂弟的儿子。
毕竟袁崇焕有1个妻子和2个小妾,有遗腹子也是很有可能的。袁崇焕的后代继承了祖先的风采,在军事上都比较有才华,屡次建立功勋。到了太平天国时代,袁崇焕的五世孙富明阿先是在喀什屡建战功。
随后又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战争当中屡建功勋,最后成为宁古塔副都统的官衔,最后在与太平军的战争当中身负重伤,以吉林将军退役。
寿山和永山都是富明阿的儿子,都属于依克唐阿的东北新练八旗军。这个部队是甲午战争表现最突出的我国地面部队,依克唐阿虽然不出名,但却是清末最能打的八旗军将领,在1875年还抗拒俄罗斯保住了苏中阿地区。
在甲午战争当中,依克唐阿、永山、寿山的部队在摩天岭大战日本第5师团,最终阻止了日军企图攻占奉天的企图。随后,大军立刻发动反攻,但是在凤凰城反攻当中失败,袁崇焕后代永山也真阵亡了。
随后依克唐阿、寿山参加了5次海城反攻,还有保卫辽阳的战斗。1899年依克唐阿去世,袁崇焕的后代寿山成为黑龙江将军。1900年俄罗斯出动17万大军入侵东北,寿山兵败以后,与妻子儿媳等人一起自杀。
后来,寿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张作霖,成为了张作霖的五姨太。寿山的一个族孙瑞昌,很快也在黑河随同八旗统领崇玉一起战死。
寿山的儿子庆恩,后来继续在八旗军当兵,后来担任了东北军的旅长参加了东北抗战最出名的战斗,江桥抗战。寿山的次子庆琪很年轻就病死了,寿山的2个儿子都没有后人,袁崇焕家族到此结束。
-----
网友解答:
-----
关于袁崇焕后裔的问题,也是学术界和民间长久以来一直争论的焦点之一。
现在关于袁崇焕的后裔有三种主流说法,第一种是有子说,第二种是可能有子说,第三种是无子说。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史料资料依据,但是从整体来看,学术界大多数还是比较认可无子说这个说法。
当时明朝人的记载、明朝的官方材料还是清朝初期的官方材料也是多持有无子说。
清末的时候,开始流传袁崇焕督师有子嗣传承下来的说法。发其端者为屠寄《袁富将军战略》一书。
屠寄在书中认为,袁崇焕被杀之后,他的妻子流寓汝宁,明清鼎革之后,袁崇焕之子以从征有功,被编入宁古塔正白旗汉军,黑龙江将军富明阿 (?-1882)是他的六世孙。
无独有偶,陈伯陶修《东莞县志》则记载袁崇焕死后,他的小妾生一子藏匿都城民间,清兵入关被某位将军掳走,得以隶籍于旗。
而且在清朝未灭亡的时候,旗人富明阿和其儿子寿山都已经向世人宣称自己是袁崇焕督师的后裔。
对此,清朝官方史料《清史稿》记载:
“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朝兵部尚书崇焕裔孙。袁崇焕裔死,家流寓汝宁,有子文弼,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五传至富明阿。”
这段官方史料记载明确认为:袁崇焕死后,后裔被明朝流放,寓居在汝宁。袁崇焕的儿子袁文弼最后加入清朝八旗军,因获得较大的军功而被编入宁古塔的八旗汉军序列中。袁文弼的五世孙叫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是清朝八旗汉军正白旗人。至于为什么要叫富明阿这种满洲旗人的名字,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张江裁据此还写了一篇文章《东莞袁督师后裔考》,
认为袁崇焕督师有后,且说袁崇焕被逮捕之后,其小妾带着儿子赶往依靠祖大寿,祖大寿念袁崇焕督师恩义,私自收养其子,后来祖大寿降清,袁崇焕儿子和祖大寿一起入了清朝旗籍。
张江裁又说乾隆时期曾经寻找过袁崇焕后裔,没有结果,原因可能有几个:
袁崇焕督师抗清,担心清朝出尔反尔,害怕有所不测;其子嗣远窜边疆,不及见此诏书;子孙孤弱,不审世系而没有应征。
其文之后叙述督师后裔流徙本末与世系沿承。
孟森教授的《袁督师后裔考序》则辩驳了袁崇焕小妾和儿子前往依靠祖大寿而入清朝旗籍的错误猜测,但是也主张有子说,认为《袁富将军战略》一书所言并非附会,并用《东莞县志》来证明自己的说法。
章炳麟《记袁督师家系》这篇文章则对寿山自称是袁崇焕七世孙的说法表示质疑,认为可能是袁崇焕近属族人投降清朝而传至寿山,袁崇焕可能有遗腹子,也可能没有儿子。与章炳麟意见相近,光绪年间《重修吉林通志》的无名作者对此也表示存疑。
现代几十年随着资料的翔实,关于袁崇焕是否有儿子的说法大概有四种意见。
第一种、坚持《明史》等明朝官方史书的记载,认为其没有儿子,这是通行的说法。
第二种、则继承了张江裁的说法,认为袁崇焕有直系后裔,是他的小妾的遗腹子所传,其代表是王钟翰《论袁崇焕与皇太极》。
薛衔天《名将筹边继祖风:从袁崇焕到寿山》则在江、王两位学者的基础上对袁崇焕有子嗣做出讨论,并对有人所说的从袁崇焕到九世孙庆恩只有三百年的说法不对做出解释。
吴雪娟《寿山家族世系研究》这篇文章则通过对黑龙江满文档案的翻译,获取关于寿山家族的人口资料。
第三种、认为袁崇焕无子,富明阿有可能只是袁崇焕的过继子的后裔。比如闻衡《寿山是否为袁崇焕裔孙》。
袁家村
而李向辰《黑龙江将军寿山研究点墨》则延续之前传疑的说法,认为寿山既有可能是袁崇焕过继子的后裔,也可能是遗腹子的后裔。
通过上面这么多学者的探究,我们会发现袁崇焕无子是主流观点。
但是袁崇焕遗腹子或过继子的观点在民间影响很大。
金庸小说中的袁承志属于袁崇焕遗腹子就是这种观点在民间的发展。
不过即便是袁承志的原型存在,那不可能去参加农民军,而是投靠了清朝,成为八旗军的一员。
所以袁崇焕的后裔寿山为何会成为满族人,还加入了正白旗?这是一个伪命题,袁崇焕可能只有两个女儿活下来了。
不过出于对民族英雄被杀也能有传承的子嗣的美好愿望,而将抗俄英雄袁寿山强行变成袁崇焕的后裔而已。
-----
网友解答:
-----
以往的观点,多认为袁崇焕没有儿子,只有嗣子,也就是过继的儿子。但近年来有说其遗落的有儿子,并且成为满族子弟,著名的晚清将领寿山、永山就是其后裔。
对于其编入正白旗的事迹,屠寄的《袁富将军战略》记载“崇焕见法,前史以为冤,妻子流寓汝宁。
明鼎既革,有子曰文弼,从征有功,编入宁古塔正白旗汉军。
生尔汉。康熙二十三年从征雅克萨,留防黑龙江城。”
通常的说法是其妾有遗腹子文弼,在清代有军功,所以被编入了正白旗汉军。
不过这种说法存在太多疑问,
因为相应的史料,如《清史稿·富明阿传》、《黑龙江志稿》、民国《东莞县志》、《袁富将军战略》等成书时间大多都是在晚清及以后,而明末清初的史料多说明其无子,即使清中期所修的《明史·袁崇焕传》,
也记载:“(崇祯)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
多认为袁崇焕是无子。
姑且不说疑问,对于其后裔,有学者也进行了详细考证,以袁崇焕为一世,二世文弼,三世尔汉,至四世有三子,
其七世孙为富明阿,谱名袁世福,世福二子即为寿山和永山。
其主要世系见下图:
图片来自《寿山家族世系研究》
而
从族谱的角度看,其世系名称确实混乱,而且富明阿之前的世系,大多保留汉族命名的传统,但从富明阿开始,又多为满族命名,这很容易造成一种之前的世系是伪造的假象。
参考文献:吴雪娟、杨静华《寿山家族世系研究》
-----
网友解答:
-----
袁崇焕的后裔不但有袁世福(寿山),还有大名鼎鼎的袁世凯。袁世凯称帝时,模仿清朝对待明初的祖宗蒙哥帖木尔,追封自己祖宗袁崇焕为肇祖原皇帝。
-----
网友解答:
-----
近日,有网友提问:明朝抗清名将袁崇焕的后代袁寿山为何会成为满族人?还加入了正白旗,成为清军的黑龙江将军。作为抗清名将的后人怎么能加入满族呢?
1、袁崇焕有后人留存于世吗
袁崇焕究竟有没有留下后人?对于这个问题,来看看《明史》是怎么记载的:
“三年八月,遂磔崇焕于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在闹市凌迟而死。其兄弟、妻子被流放3000里,抄没他的家。袁崇焕无子,家中无多余钱财,天下人都认为他死得很冤。
《明史》明确指出“袁崇焕无子”。那么,自称袁崇焕后人的清将袁寿山的来历是什么?对此《清史稿》有记载:
“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崇焕裔孙。崇焕裔死,家流寓汝宁,有子文弼,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五传至富明阿。”
这段记载同样明确指出:袁崇焕死后,族人流放,寓居在汝宁。袁崇焕儿子袁文弼加入清军,因军功被编入满军宁古塔的汉军队伍中。其五世孙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是清八旗中汉军正白旗人。
对于《清史稿》的记载有学者提出过质疑,认为乾隆曾感叹袁崇焕的忠义,让人寻访他的后人。只找到其堂弟的五世孙袁文柄,并选补为八九品小官。这意味着袁崇焕已断绝子嗣,清朝出现的袁家后人只是他的近亲而已。
2、袁文弼、富明阿经历了什么
根据《清史稿》说法,一切都是从袁文弼开始的。而《明史》说袁崇焕无子,这个袁文弼何来?现代学者研究认为,袁崇焕出任辽东巡抚后,曾在宁远纳二妾,其中一妾在袁崇焕死时已怀有身孕,也就是说袁文弼是袁崇焕的遗腹子。
袁文弼是如何加入父亲死敌清军阵营的?史料没有记载,《清史稿》记载了其五世孙富明阿的事迹:最初出征喀什噶尔,因功屡获升迁。咸丰三年,与钦差大臣琦善征扬州,受枪伤,裹伤战斗。咸丰四年,因功被赐花翎。
此后,直到咸丰十一年,富明阿年年征战,年年立功,授副都统、加头品顶戴、授宁古塔副都统……咸丰九年,富明阿被太平天国军偷袭,身受12处创伤,医治后身残。同治五年被授予吉林将军,光绪八年病死,谥号“威勤”。
3、袁寿山因抗俄失败自杀
袁寿山是富明阿的儿子。光绪二十年日军兵犯奉天,他主动要求上前线,与其弟袁永山先后收复草河岭,攻下连山关。后被日军援兵截杀,袁永山阵亡,袁寿山受重伤。伤好后统领镇边军马队。
次年攻打海城时率70名骑兵侦察,在汤冈子遇日军,双方激战,子弹打进右腹,从左臀穿出,奋力死战,最终返回部队,浑身鲜血缕缕。因功升知府,赏花翎。光绪二十三年,任镇边军左路统领,改迁到黑龙江城,后为黑龙江副都统。
光绪二十四年募兵15营,从上海购来武器,在长崎、海参崴、伯利循沿海守卫备战。操练新军成功后,奉命统率。光绪二十六年夏,义和拳事起,俄军数千人声称保护哈尔滨铁道,集兵在海兰泡,要求借道入境。
袁寿山说,我如果答应借道,是没有民族大义!于是拒绝,同时命各部严阵以待,通告俄军不要进军,说自己可承担保护哈尔滨铁路的责任。而俄军已分兵前进,哈尔滨铁路中国工人倡议罢工,抗议俄军入境。
袁寿山下令“保铁路,护难民,全睦谊,违者杀无赦!”并约见富拉尔基的监工盖尔肖甫与其面谈,但盖尔肖甫击杀工人趁夜逃走。袁寿山于是加强出境俄民的盘查,而俄军继续进兵,先后攻入爱珲、黑河屯,华人渡水而逃,尸横江面。
此后呼伦贝尔告急,袁寿山令吉林将军长顺共同守卫哈尔滨,并给哈尔滨铁路俄方的总监工说,如果俄军罢兵,愿以全家作人质担保。当时各路守军都战败,北路统领崇玉,营官德春、瑞昌;西路统领保全,东路营官保林都阵亡,俄军逼进齐齐哈尔。
袁寿山派程德全和议,自已遵守“军覆则死”诺言,先让妻子、儿媳自杀,写下遗书并致书俄军将领,劝说对方攻下城市后不要杀戮中国民众。随后穿好衣冠,吞金自杀,主动躺进棺材里。
但过了许久,袁寿山仍有意识。发现自己没死,他大呼属下用枪打死自己,属下不忍下手,扣动扳机时手指颤抖,子弹击中他的左肋部。发现自己还没死,袁寿山大呼属于枪击自己的小腹,仍旧不死。再次大呼,属下只好又一次扣动扳机,终于把他打死。
4、袁寿山的后人去了哪里?
袁寿山死后,最初认为他“妄开边衅”而被剥夺生前待遇。后来总督徐世昌请求恢复袁寿山的职务,最终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可以世袭,并建祠纪念。史载,袁寿山育有两子一女,长子袁庆恩。
据传,袁寿山的外室育有一女名叫袁寿懿,后来成为张作霖的第五房姨太。袁庆恩,字少峰,1927年被北洋政府授予陆军少将。1928年任东北处所保安委员会委员、黑龙江马队第一旅旅长。后任东北盟旗处处长、暂编黑龙江陆军骑兵第一旅旅长。1947年病逝于齐齐哈尔市,终年62岁。
袁崇焕作为抗清名将,最终被崇祯凌迟处死,历来对他的评价都不一致,尤其是他杀毛文龙之举更是倍受争议。不过有一个事实却是令人深思:毛文龙的后人在清朝立国后归隐民间,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袁崇焕后人成为清朝的大臣……
但是,袁寿山抗日抗俄的英勇故事,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万千。袁崇焕如果地下有知,应该可以心安了,不管后人的身份如何变化,忠勇护国的心志一直都在。
这就足够了!
图据网络,文为指动济南原创,转载请注明
-----
网友解答:
-----
网上有段文字流传甚广,是这么写的,“富明阿的身世来由,绝不是孤证,也不是重复引证、互相转录。除《清史稿》及张江裁编纂的《袁督师遗事汇辑》外,在不同地区的地方志以及当时人笔记中,都有着差不多的记载。记载富明阿身世的地方志,至少有一北一南两种,如光绪年重修的《吉林通志》和康熙年间广东编修的《东挽(莞)县志》,其他笔记如杨钟羲的《雪桥诗话余集》,魏毓兰的《龙城旧闻》,还有黑龙江省至今尚在的《江宁将军富明阿去思碑》、缪荃荪《艺风堂文集外篇》中《吉林将军富明阿碑》、缪荃荪辑《续碑传集》中屠寄所撰的《袁富将军战略》、齐齐哈尔市的《御赐富将军碑》等碑文、拓片中,均记有此事。而这些天南海北的记载中,都一致说富明阿是袁督师的六世孙,来由也都说是出自督师遗腹子袁文弼”。
乍一看,文献颇多,但细究一下就有点似是而非了。《江宁将军富明阿去思碑》,《吉林将军富明阿碑》,《御赐富将军碑》等等碑文,显然是为纪念富明阿所作。富明阿同治三年署江宁将军(1864年),五年(1866年)起授吉林将军,光绪八年(1882年),卒,这些碑文自然不可能早于1864年,从习惯上讲,甚至要晚于1882年,那么从时间来看,这些碑文简直可以说根本就是当代人的作品,地点又全在东北富明阿的家乡或驻地,自然要尊重、甚至宣扬其本人的意愿,这样的碑文能证明什么呢?
杨钟羲的《雪桥诗话余集》又是怎么记录的呢,“富治庵将军明阿,汉军袁氏,籍黑龙江,为明督师崇焕六世孙。”完了,无凭无据,多一句话都没有。倒是文中提到富明阿“庚午归田,年届八十”,庚午年是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这样倒推富明阿大约生于1790年,如此他1882年卒, 享年92岁?还真是高寿。要特别说明的是, 杨钟羲、魏毓兰并非古人,都是清朝遗老,也是近代人。
那所谓一南一北两种地方志呢?先看《吉林通志》,其人物志里根本没有富明阿的传,全本共有35处提到富明阿,基本都是他任职期间的政绩,练兵、剿匪、办学、修庙,富大人确是好官,但是没有一处提到他与袁督师有何关系,不知为何拿来举证。康熙年的《东挽(莞)县志》呢?遗憾,没找到,找到一本嘉庆三年的《东莞县志》,人物志里有袁崇焕,完全照抄《明史·袁崇焕传》,没有提到有遗腹子入汉军旗的事。推想起来,康熙年间的《东挽(莞)县志》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记录,否则乾隆年间寻找督师后裔时,这种白纸黑字的记录,怎么可能不去查证呢?若是真有袁氏后人入了汉军旗,势必大书特书才对,哪有提也不提的道理。民国时的《东莞县志》倒是讲“袁督师无子,相传下狱定罪后,其妾生一子,匿都城民间,大兵入关,为满洲某所得,隶籍于旗”,并没讲此子叫做袁文弼,而袁崇焕的妾在袁死后,既不南下托庇于袁氏宗族,也不出关投奔祖大寿,居然藏匿督师血脉于“都城”,难道真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简直不可思议!
影响最大的,是民国时张江裁辑录的《袁督师遗事汇辑》卷五《袁督师后裔考》,此文被反复引用、转发。但我估计,实际上有耐心真读一读原文的很少,甚至也没人注意到该文是张江裁“辑录”,并不是张江裁著,其实文章是一位叫张次溪的后辈所写,张江裁只是为其作序。
序,又是怎么作的呢?开篇先讲由来,说袁督师的同乡张篁溪深感督师之冤,其子张次溪(不知这爷俩名字是怎么起得,跟哥俩似的)继承父志,近来得到屠君敬山(屠寄)写的《袁富将军战略》一文,大喜,他认为屠敬山曾经与富明阿之子寿山共事,必定是寿山亲口讲述的,所以肯定真实,特做《督师后裔考》一文,请张江裁做序。
那么作者张次溪仔细考证过吗?文章前半篇同样是《剖肝录》、《崇祯长编》、《明史》、《东华录》、《清高宗实录》这些大家常见的内容,后半篇开始讲述富明阿。首先讲《东莞县志》里记载,新安陈国泰听富明阿亲口说过他是督师之后,粤东驻防崔永安也听寿山自己讲过家史,这些都与屠寄讲的可以相互验证,所以不是孤证!这叫不是孤证吗?张次溪明知屠寄和寿山是同僚啊,他自己都说过屠寄也是听寿山自己讲的,既然都是寿山自己讲的,怎么能互相验证呢?
然后张次溪就完全站在富明阿即是督师后裔的立场上进行推论,得出袁文弼是康熙三年(1664)抵达古宁塔,袁氏是康熙二十三年从征雅克萨后,移居黑龙江的,然后列出了富明阿家传顺序为:袁文弼--袁尔汉--袁贵--袁常在--袁赶,袁赶有三子:袁世有、袁世宽、袁世福。袁世福就是富明阿。全文就是这么验证的。不过,最后该文也提到,“以上事迹,只一见诸屠寄《袁富将军战略》,它书未及。”也就是说,事实上,这种说法就是寿山自己传出来的,没有其他记载。
那么张江裁为其做序,他是表示赞同吗?张江裁在序里说“余于此有愿商榷者焉。”张老先生愿意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张举例说,屠寄在文章提到讲督师死后,家属流寓汝宁,而次溪你还曾经听到伦哲如转述过另一种说法,就是屠寄还曾听寿山亲口讲督师死后,妻子亡命依于祖大寿,降清入旗。那这两种入旗说,屠寄著书时为什么只选第一种呢?是因为祖大寿及其部属皆编入正黄旗汉军,如果督师遗属真是随祖大寿降清的,怎么可能编入正白旗汉军?由此可见,屠寄写书是很认真的。好像话里有话啊,张老先生是在夸屠寄吗?还是在怀疑寿山讲的话靠不靠谱?
然后张老先生又举例,《明史》以前,世人极少知道皇太极设反间计之说,但是黄宗羲的《大学士机山钱公神道碑》里却早就讲过,说是范文程献计与努尔哈赤,行反间计,随后又赶上阉党余孽为了置钱龙锡于之死地,才构陷袁,钱二人,导致袁督师身亡。黄宗羲此文,时间、人物错乱,完全没有道理,而且此文写在康熙三十年,此时《明史》开馆已愈十年,只是因为还未彻底定稿,所以有些似是而非的传闻也不奇怪,好像很真实,其实呢,不可随便相信。这是在说以黄梨洲此等大学问家尚且犯此等错误,其他人的文章就那么可信吗?
张江裁最后又讲,明清之际的仇恨毕竟已经久远,富明阿家族保家卫国无愧家风,如果能仔细考察一下富明阿家的族谱牒,那就真的没有遗憾了。《清史稿》就是取材于屠寄的《袁富将军战略》,张在“叙”里讲过,他正在校刻清史稿,所以屠寄这篇文章,他肯定比张次溪读过的早)。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反正我读完序后,觉得张江裁对此文的态度其实是大不以为然的。可笑还有人居然口口声声,经张江裁考据,如何如何……
最后补上《清史稿》,“富明阿,字治安,袁氏,汉军正白旗人,明兵部尚书崇焕裔孙。崇焕冤死,家流寓汝宁,有子文弼,从军有功,编入宁古塔汉军。五传至富明阿,以马甲从征喀什噶尔,授骁骑校,洊升参领。”也就是张江裁说的,出于屠寄文。
既然文献不是那么可靠,那么我们简单的来推测一下,有没有可能存在袁文弼这么个遗腹子呢?崇祯二年十月二十九,袁崇焕自宁远往山海关,于中夜所(大概是指中后所,因为周文郁讲十一月朔,督师过前屯)得知后金绕道入关,立即火速赶往山海关召集军事会议,十一月初四发兵入关赴援,一路急行军,于初十至蓟州,堵截失利,再急趋京师,十七日抵左安门,二十日于广渠门与后金激战,后于十二月初一,被崇祯当庭下锦衣卫狱,至第二年(崇祯三年)八月十六凌迟处死,前后九个半月,共计284天,刚好一个完整的孕期。如此紧张的军事行动,督师断不会携小妾随军(连步军都没及时赶到,行军速度可见一般),所以既然是遗腹子,只能在督师离宁远前受孕,那么出生日期最迟就在督师受刑后几日。
余大成在《剖肝录》里讲,“家口在辽者,徒流浙,复改黔;在籍者流闽。”督师有家人在辽吗?其母、弟、妻、女(子?)此时皆在广东,有据可查,好像没有人在辽啊,但是先“流浙,复改黔”,分明有人被流放了,难道就是这个妾?如果这个妾真是督师受刑后几日产子,甚至是之前,此时被流放,她哪有机会“流寓汝宁”?孩子更加不可能有机会去“匿都城民间”?余大成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有这么个遗腹子?
如果袁文弼真的是督师的遗腹子,那他必定生于1630年,而富明阿生于1790年,两者相距160年,只传了5代人,每代人平均都要32岁以后生子,放在今天也绝对是晚育模范,在古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而且袁家下一辈中字是“兆”,而那个“嫡堂弟”中字是“文”,即使督师的遗腹子使为掩人耳目不叫兆,也不该跟其叔同字辈,岂有叫袁“文”弼的道理?
如此看来,富明阿虽然不敢说绝对不是,但是基本也可以断定不是督师的后裔。真是可惜,十分可惜。
-----
网友解答:
-----
所谓八期并不一定是满人,就如现在你加入一个组织一样。说白了好多人自豪称自己八旗后代的实际他祖上就汉奸。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