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怎么来的?
太监是怎么来的?
网友解答:
一说到太监,在人们心目中或是在影视屏幕上出现的,都是大白脸、没胡子、说话娘娘腔的,一看就知道是被阉割了的男人。给人的感觉都是魏忠贤、李莲英这样的,都不是啥好东西。年龄大、主事的称大太监;年龄小、跑腿的叫小太监。
其实不然,太监本是官名,虽说后世一般是指被割了命根子送入宫去,伺候皇帝、宫妃以及在一些王侯府中做事的阉人,但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称呼的,这个说起来还相当复杂。
皇帝的名称还没有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已经存在了。《礼记》、《诗经》中对这个事都有记载,但那时候一般称作宦官。周王朝和各诸侯王都设置了宦官,建立了宦官制度。但宦官并非都是阉割了以后才能从事这个工作,最初没有阉割的人也可以从事。到了东汉以后,才完全由阉人专门从事这个工作。
之后,又称作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等。但不管叫啥名堂,想要应聘这个工作,不看文凭、不看学历,但必须是阉割了的男人。这是硬指标,像吕不韦那样,弄一个假的去糊弄秦赵太后的情况,比较特殊,但也不是唯一的个例。或许是没有嫪毐本事大,整得动静比较小,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罢了。
之所以需要阉割的宦官充实内宫,一般是因为深宫内除了帝王,全是女人,也毫无生趣。弄些男人出出进进,难免会出现暗度陈仓的情况,帝王宁肯让自己的女人闲着,也不能便宜了别人。于是就想到了把男人全部阉割了才能充任的想法,虽说不很完整,但还能凑合着使用。再说,皇宫内院有些粗活、重活,也不适合女人从事。搞一些五大三粗的女人,在眼前晃来晃去,也大煞风景。为了让女人们袅袅婷婷,还把小脚丫给缠起来,就更没法干活了。
要不说老祖宗聪明呢,就想到了这个好办法。
一般情况下,男人不太会愿意随便割掉了命根子,去从事这个工作的。尽管周围都是美女,但只能看不能用,更是悲催的事。因此,给宦官们的待遇都比较好,还允许他们与宫女们结对过家家,一般称作对食。这个名字也很有趣,就是相互陪着吃饭。至于睡觉的事,纯粹就是睡觉了,也整不出啥名堂来。
宦官仅仅是负责宫廷杂务,不得干预朝政。但在内宫混久了,这群人精力过剩,既不能生儿育女,也不需要养家糊口,自然就多事了。特别是遇到小皇帝的时候,太后喜欢干政,不适合出头露面,就依仗宦官们通风报信。一来二去,就掌控了大权。
这些是宦官们从事这个工种的基本情况。
但宦官称作太监,那是唐朝以后的事。
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让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宦官才称作太监。而且并不是只有被阉割的人才称作太监,如巡、元官署称其主官为大监,这个”大“就是”太“,这与宦官毫无瓜葛。
唐太宗时规定,宦官最高为三品,数额也有限制;唐中宗时,被授予七品以上的宦官多达千人,县太爷一般才是七品,这可比十年寒窗弄个县太爷要轻松得多。安史之乱后,有的宦官甚至被封为王爵,位列三公。
到了明朝,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但主官以下的宦官,则没有太监之名。
明朝宫廷外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如国子监设置祭酒、司业、监丞、博士等职,主官就不称太监或大监。钦天监的主管称作主薄,设监副辅佐,有时主官直接称作钦天监,也不叫太监。因此,这些事务也不是全部由宦官担任。
在明朝时期,只有内十二监,全部事务都由宦官管理。所谓的监就是相当于具体的政府部门及职责,只有总领事才称作提督太监,太监位居四品。
到了明朝中后期,宦官的权势日益膨胀,人们才把宦官都尊称为太监,太监就成了宦官的专有名词。
宦官们听了倒很高兴,可把一个好端端的名字搞臭了,以后除了宦官,再也没人愿意被称作太监了哈。
到了清朝,就延续了把所有宦官称作太监的习惯,一说宦官就以为是太监的,这就是太监的由来。
-----
网友解答:
那就扯淡一下这群引刀成一快的勇者们吧,其实太监这个词有三层意义,并非完全是彻底毁掉烦恼根的猛士。而且这个词出现的比很多人想的晚,如果我们在历史电视剧里看到汉朝有人喊太监,你大可喷编剧傻X的。
太监的原意
在朱元璋定都南京称帝后,这个历史上出身最惨的皇帝开始设计自己帝国的制度,关于皇室的内务,他在洪武十七年设计了十二个部门,统称为十二监,之下又四个司与八个局,加在一起统称二十四衙门。
这十二监的一把手被称为太监,为正四品官,下边还有少监和中监帮衬,主要负责皇室的各种服务工作,大抵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物业公司。需要指出的是明朝并没有规定十二监首必须割了才能当,洪武和永乐年间像都知监这类下下衙门的太监是没割的。
另外太监这个词也并非明朝首创,大抵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最初是女官职位,叫大监,可能经常被写白成太监。大监到了唐朝时期根本就是外朝官职,和内宫无关,宋朝时则又恢复成女官职位。所以太监的原意就是一个官职名称而已。
太监的广义
后来明朝皇室大抵是为了贪方便,十二监的头目习惯性的都指派被割了的担任,时间长了,人们也就习惯性的把高级割鸡分子称作太监。尤其是明成祖得到很多割鸡分子帮助抢下皇位后给了他们不少权利,司礼监的三大高手都能称为太监。
又过了漫长的时间,尤其是在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超级割鸡分子的带领下,这个自残运动得到长足的发展,拥有了特殊的社会地位。人们又开始把所有割鸡分子统称为太监,但这是不对的,没有四品官还敢叫太监?这是对高级割鸡分子的侮辱。
另外再给明朝辟个谣,很多野史里说明朝太监泛滥,从洪武时期就有十万割鸡分子,这其实算个误会。二十四衙门里不全是被割的,里面有大量从各地征调的工匠,这些人不进皇宫,所以压根没割。朱元璋又没疯,拢共就那么点人口,再割掉十万人,还要不要帝国人口兴旺了?
割鸡分子的来历
大抵上我国割鸡活动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专门的“阉”字,但目前没证据显示那时代的阉人从事过皇家物业服务。吐槽机估计在那时候割鸡活动应该是一种刑罚,目的是为了剥夺生育权。
到了西周,人们显然已经发现阉人的物业服务功能,《周礼》中已经有了“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的记载。只是那阵子他们并非公务人员,只能算贵族家中地位低下的家臣或者奴隶。
这帮人正式进入政坛应该是王权强化的战国时期,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在赵国举荐蔺相如的就是宦官缪贤。能够为国推举人才,足见那时候的阉人已经掌握了一定政治权利,大抵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有宦官的称呼。
大体上太监的来历也就这样了,在西方割鸡文化也源远流长,目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而且他们搞物业服务比咱们还早,最初就是“卧室服务员”的意思,只是后来到了中世纪因为技术流失,割鸡死亡率太高,所以才较早停止使用了。扯淡完毕。
-----
网友解答:
太监是一类特殊的人群,就像金庸笔下的门派一样,根据来源大体上分为五种流派:
出现最早的流派祭祀和奴隶,这两个流派谁出现得更早,由于年代久远就很难考证考证了。
一、祭祀派,该流派源于原始宗教里的生殖崇拜。
弗里吉亚宗教的赛比勒女神,被人们供奉为大母神和众神之母,主要的职责就是掌管繁殖。
赛比勒女神的情人阿提斯,为了要侍奉赛比勒女神,就自阉成为了赛比勒女神庙的祭司。赛比勒女神庙的祭司,从此就全部由阉人来担任。阿提斯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留下名字的阉人。
阿提斯派之后又分裂成两宗。
一个就是南汉,要想当官就要先当太监。就南汉那么小的一个国家,竟然能有两万多太监官员。
另一个就是春秋时期的竖刁。竖刁为了侍奉齐桓公,就采用了自宫的方法。这一宗比较有名的传人就是魏忠贤。
二、奴隶派,该流派是太监最初的主要来源。
奴隶的地位其实就和家畜一样。人们为了使家畜更加得驯服,往往会对一些雄性家畜进行阉割。
最初奴隶的来源,有很多就是战俘。为了使这些战俘的性格温顺一些,更便于对他们进行奴役。所以往往会把战俘进行阉割。
在这两种流派之后,相继又出现了宫刑、招募和卧底三个流派。
三、宫刑派,取消奴隶之后这就成为太监的主要来源。
宫刑也就是阉割,在当时也是刑罚的一种。接受了宫刑之后,自然也就成为了阉人。尤其是以宫刑替代死刑之后,又有更多犯了死刑的人选择接受宫刑,从而成为了太监。
四、招募派,这是最后太监的主要来源。
皇宫里面需要太监这种职业,所以也就对外进行招募。在经过专业的净身师傅给净身之后,再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上岗。
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就被送进皇宫当了太监。
五、卧底派,这是太监里面的另类。
很多宗族世家,为了保证自己宗族的最大利益,都会选出一些宗族的子弟,送到宫里去当太监。
这些进宫当太监的子弟,时刻和自己的宗族保持联系,及时地向自己的宗族传递最重要的信息。从而使自己的宗族能够做出最重要的决策。
另一种卧底就是敌对势力派遣到皇宫里的。比如八卦掌的宗师董海川,就有种传说,说是捻军或太平天国派去当卧底的。
此外还有一种天阉,就是一出生就有残疾,所以也就选择去当太监了。由于人数很少,谈不上是一个流派。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
-----
网友解答:
大家好,我是炒米,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太监起源的故事。
太监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实不太可考,应该是有人类的时候就可能已经有了。因为在甲骨文里就有关于阉人的记录。
(甲骨文是不是很形象?)
而且太监在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里都有记载,虽然最初的目的或许未必是为了服务皇宫,但是基本个战争有关。
一直到明朝我们的先人还在延续着一个传统,那就是把战争俘获的幼年男孩进行阉割,然后在分配到皇宫和王府。下西洋的郑和就是明军在攻伐云南时俘虏以后阉割分配到燕王府的。
历史记录最早主动阉割的是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狠下心不但把儿子烹了,给齐桓公吃;为了能够留在齐桓公身边,还一狠心把自己割了。真是个狠人啊!
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亦有宠,桓公许之立无诡。
历史上最后一个有名的主动自宫的太监,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李莲英,不过李莲英完全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
网友解答:
太监这个职业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皇宫里有女人,而且有很多女人。
皇帝嘛,老婆太多,又得让人照料,但是毕竟皇帝只有一个,万一哪个嫔妃红杏出墙怎么办?为了不让皇帝戴绿帽子,除了皇帝以外,宫里不能有其他男人。
可是问题来了,宫里太大,成百上千的人住在里面,什么洗碗、吃饭、穿衣、睡觉……各种重活得有人干,女的体力跟不上,男的又不保险,所以,只好不男不女了。
-----
网友解答:
谢谢小悟空的邀请,水煮汗青为您解答。
太监这个官职最早并不是指宦官(阉人),比如在元朝的时候就设有
太府监、少府监
等职位,这里的“监”属于官职,而太监在所有监里算是二级官。一直到明清时期,太监与宦官才划上了等号。
最早的宦官我们很难查证到,但从史料上的记载来看,齐桓公的宠臣竖刁应该是第一个。
竖刁为了得到齐桓公的宠信,
亲自挥刀自宫,以此换来荣华富贵
。齐桓公被他的行为所感动,不但给了他权力和财富,还过继一个儿子给他,称为
公子刁
。
齐桓公的这些举动让管仲担忧,在管仲临终的时候告诫齐桓公,不要宠信三个人,分别是
易牙、开方和竖刁
。但齐桓公没有听,最后这三人策谋造反,把身患重病的齐桓公关了起来不给饭吃,还另外立公子无诡为齐国的国君。
最后齐桓公饿死在宫中
,六十七天都没人来看,尸虫都爬到门外去了。
太监的自宫行为是自愿的
从竖刁自宫可以看出,他是自愿的。包括后来的太监也是如此,特别是明朝时期,通过自宫来应聘太监的人越来越多,
朝廷也立法禁止这种行为
,但收效不是很大。
明朝著名大太监
魏忠贤
,原本是一名市井无赖,平时就是玩耍赌博,
最后穷得没办法了就挥刀自宫
,到皇宫里去寻个前程。结果他的这一刀还真没有白挨,进宫后飞黄腾达,最后成为权倾朝野的太大监,把大明朝搞得是乌烟瘴气。
清朝满人入关后继续沿用明朝的太监制度,这时候太监的自宫依然是自愿的。有部电影叫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
,讲述的就是穷人为了能够摆脱贫穷的生活,把儿子阉割后送到宫里去做太监,结果满清被推翻,帝制被废除,这位太监就成了牺牲品。
结束语
太监从竖刁自宫换来权利开始,就不断有后来人跟随着他的脚步走,通过自宫取得皇帝的信任,换来荣华富贵。
随着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就开始有了太监的机构和管理他们的制度,太监就开始逐渐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实际上太监这种行为又与中国传统的“孝道”是相矛盾的
。
《孝经》有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但在历史中,太监的阉割行为几乎都是自愿,这一点确实让人费解。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
网友解答:
太监本来代指的是一种官位,后来逐渐演化为广义的形容丧失男性功能的,在皇宫之中负责大小事物的男性官员,其最早的起源要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起初的太监并非是简简单单,何人都能够担任的存在!
历史上真有未阉割的太监
在我国的先秦时期,当时的太监也就是宦官,并非完完全全由丧失男性特征的男子担任,本来就是专门供皇帝差使的京城内府官员,而且就连西汉时期也并非完全如此,但在当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个皇宫之中的男性官员,如果有正常能力的前提下,极易与深宫之中的皇帝嫔妃发生关系,这哪里能使皇帝受得了,所以为了使得自己不再被绿,到东汉时期,皇帝们就下定决心,对整个宦官制度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要在皇宫中工作的男性官员,皆会进行阉割处理。
世界范围内阉割制度都广泛存在
关于太监这一职务,其实纵观整个世界范围内,也并非只有我国独创,毕竟在那个生产资料不足的年代,男性之间对于繁殖后代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也并非有现如今的一夫一妻制,这样协同稳定发展,中国皇室用这样的制度,保证了皇族血脉的纯正,就拿深受我国文化影响的朝鲜和越南地区,也经常会采用这种方式,来对皇宫之中的内部侍卫进行处理。而且就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埃及,以及现如今的人口大国印度,他们也都会采用此种方式。整个世界范围内,当然也包括白人太监,只不过数量相对稀少而已。
身为太监也是好处颇多
这个世界本就该如此,有得自然有失,尽管宦官们失去了作为男人的基本权利,但同样他们也不可能不被重视,历史上我国就存在很多宦官干政的例子,本来在当初的设立初衷上,并不允许宦官的权力过大,也并不希望他们染指政治,但是宦官的特殊职位与作用,也让他们在整个朝廷之中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所以逐渐的宦官们在整个朝廷之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拥有大量的财富,而且地位也是达到了许多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总体而言,太监就是在宫廷中当差,而且拥有一定实权,在皇宫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却丧失了男性生殖能力,不能够继续繁衍后代的一种皇宫御用内侍群体。
-----
网友解答:
太监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制度的产物,最初起始于奴隶社会,兴胜巅峰期在封建社会,最后又消亡在封建社会末期。
太监也叫宦官,幼小孩童时,家境贫寒,为了生计,被自己的家人叫专门从事阄摘术的阄人,残酷的摘除了男性的睪丸,使之成为无性功能的人,而后通过关糸进入皇宫高墙里面,从事伺候皇上和后宫大小嫔妃的差使。
这一庞大群体伴随华夏几千年文明混迹在皇宫朝廷各个角落,吃香的喝辣的,挣着银两资助老家父老,这是绝大部分走太监之路的由衷。
太监在宫庭也分着三六九等,经历着勾心斗角,大部分仍过着任人宰割的生活,小太监受着大太监唤使,只有极个别资历深的头脑灵醒的太监活跃在皇上身边。
太监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太监群体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是残酷的人生,用今天时尚的话说,是反人类的。
-----
网友解答:
太监也称宦官,作为封建王朝特有的产物,起源于先秦时期,在《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有关宦官的记载,周朝开始正式有了宦官制度,古代的一些奴隶主、君王及贵族,为了使自己的妻妾忠诚于他,为了保护后宫的贞洁、皇族的血统,不准她们和一般男子接触,而后宫又需要男子服役,所以就大量使用阉割的人,即太监。
阉割也称“去势”“宫刑”,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最初是用来惩罚犯人的,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惩罚,古代人很重视老大老二,因此惩罚犯人时排第一的就是砍头,第二就是割掉老二;殷商时期,士兵们就将抓来的羌人阉割后变成宦官来祭神。
至于说历史上的第一个太监是谁就无从考证了,但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太监还是有的,他就是春秋时期的竖刁。
竖刁是齐国人,此人身无长技,但他聪明机灵,脑瓜来得快,善于揣摩人的心理,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他本是一介平民,为了能接近齐桓公,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自个儿就将自个儿给阉了,这得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
但有志者事竟成,他就进宫成了齐桓公的贴身宦官,整天围着齐桓公的屁股转,把他侍候得服服帖帖、舒舒服服的,对他言听计从。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有名的霸主,齐桓公原名叫姜小白,是姜太公的十二代孙,后来因为齐僖公的死去,齐国处于混乱之中,姜小白也加入了王位之争,他最终继承了王位。
齐桓公当年称霸各诸侯,晚年时期就有点膨胀了,当时,竖刁长得美貌非凡,就连后宫的女子都自叹不如。
齐桓公对竖刁也是另眼相看,让他做了自己的贴身陪伺,整天跟随左右,美貌如花的竖刁不仅能让齐桓公欢心,更能懂得用自己取悦齐桓公,让齐桓公玩得虚脱,玩得尽兴。
可能也是觉得太过新鲜,毕竟竖刁开创了一个新职业,觉得他是个人才,就重用了他,还非常的信任他。
齐桓公到了晚年也是体弱多病,此时的竖刁羽翼已经丰满,就趁机作乱,不给齐桓公饭食,齐桓公得知竖刁的本来面目和狼子野心后,以无能为力了,后悔是没有用的,于是就用衣袖蒙脸活活饿死自己。
这时间宫中大乱一片,没有人顾及齐桓公,直到齐桓公死后的七十多天才下葬,据史书记载,齐桓公的寝宫里蛆虫遍地,臭气熏天,一代霸主最后落得如此结局,令人唏嘘。
在中国历史中,太监是一种畸形的存在,然而他们的出现,既可以满足王室中重大体力劳动的需要,又可以避免在三千佳丽的后宫出现丑闻,所以不得不说太监是君主专制下的一种必然。
-----
网友解答:
但凡世界上每一种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尽管有些是不合理的,比如太监。太监是一种职业,也算是一种文化,不过比较残酷与黑暗,甚至难以接受。因为我们很难想像一个正常的男人为什么不去做一个正常的男人,而是把自己弄得残缺不全,让人都觉得他“不正常”。
太监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群体。说熟悉,是因为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鼎鼎大名的太监,比如乱秦的赵高;东汉与外戚及士大夫斗的你死我活的典型代表张让、赵忠等人;唐朝以“定策国老”自诩,蔑视皇帝为“门生天子”的李辅国、鱼朝恩之流;明朝将帝王“家务”大包大揽的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滚滚诸公。可以说,差不多每个朝代都有太监们赫炟登台,大舞特舞的机会。而且,在我们观赏历史剧的时候,总能看到往来于宫廷之中那些垂手而立、低眉顺眼或衔枚疾走的身影;让人感觉陌生甚至费解的是,很少人知道太监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人,是怎么产生的,及有那些历史渊源。接下来,我们就对“太监”进行一个而全面剖析。
太监的起源
太监又称宦官,雅称“寺人”或“宦人”等,“太监”一词的使用始于隋唐时期,此后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结束。宦官可归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最初并不是土生土长于中原,而是源自于生活在渭水西部农业社会多妻制度的周部落。
(秦宦官赵高剧照)
公元前十二世纪时,周部落开始东扩。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率众诸侯联军灭商建周,专门滋生太监的宦官制度也随之进入中原。宦官制度本质上是残酷的,但它是封建王权社会的必然产物,而且在世界史上随处可见他们的事例。
就其范围而言,西方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代希腊、罗马帝国及伊斯兰诸国;南方有印度、越南等国;北方有俄罗斯;东方的中国及朝鲜半岛。差不多都是延续了数千年,随着奴隶或封建帝王制度的消灭而中止。世界上唯一没有受宦官文化洗礼的国家,恐怕只有日本。
太监产生的缘由
帝王是一夫多妻制的倡导者,更是践行者,当他们拥有宠大数量的妻妾(妃嫔)后,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比如玄宗皇帝坐拥近四万佳丽。帝王分身乏术,不可能面面俱到、雨露均沾,所以他们会担心众妃嫔有不轨的行为与想法。为了防止她们“以身试险”,于是帝王们想出了两个办法:
一、修建高墙深院,将其隔离,也就是住进所谓的宫殿。
二、杜绝她们与别的男人接触,斩断出现意外的可能。
这样一来,旧的问题虽然解决,但又会滋生新的问题。因为宫廷中总有些抛头露面的事情需要去做,比如采购东西、为皇帝办一些私事儿,或是传达一些口谕,甚至是到臣下府邸宣读圣旨等等。如果将这类事情由女人去做,且不论合适与否,势必又给了一个女人接触外界的机会。长此下去,必生事端。
如果由男人负责所有的宫廷琐事杂务,在个别事情上又不可避免地给了他们深入后宫的机会。这样,帝王照样不能安心。最终,帝王们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将这部分男人阉割,变为“废人”,以供差遣。因此,太监也成为多妻制度下,男人(帝王贵胄)与他们的女人之间最理想的媒介。
太监的来源
世界上还没有男人喜欢阉割自己,某小说中的情节,不过是位为练就旷世神功而误入歧途的“武痴”。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太监的来源只能有两种:
一、为金钱所诱惑。
二、受到生活所逼迫。
然而,宫廷中并不接受成年太监,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又不懂“舍身取才”。所以,最终还是收买了那些因穷苦而无法过活的父母,孩子们被连哄带骗,带入宫中。
太监的命运
作为太监坯子的孩子们被阉割之后,有生之年是不能再与父母相见的,宫廷就是他们的生老病死的第二故乡。然而,太监们的命运很悲催,因为他们面对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无依无靠,举目无亲。宫廷生活的黑暗,远超世人的想像,如果没有足够的谄媚和机警,他们连自保都做不到。
如果想拥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需得到资深大太监的庇佑,被其收为养子,近而得到接近皇帝的机会。因为皇帝是权力的魔杖,只有接近了皇帝,才可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因此一位资深的老太监,身边必有一群前呼后拥的“儿子”。
然而,按惯例来说,往往幸运者寥寥无几,不幸者熙熙攘攘,大部分孩子会悲惨的死去,少部分继续忍辱偷生,极少部分受到命运的眷顾。所以,特殊的生存环境,惨痛的生活经历,也养成了太监们别致、难以置信的性情。
太监的性格
到此为止,可为太监归纳出几个特点:
一、自卑。因为他们没有生育能力,算不正常人,更羡慕正常人。
二、目不识丁,才学匮乏。因为他们幼年入宫,生存下去才是最迫在眉睫的事情,根本不会得到接受高深教育的机会。
三、仇视常人,极具报复。因为他们因贫穷而变为“不正常”的男人,而这一切并非自愿,在他们心底有一种歇斯底里的绝望,一旦遇有机会,必然会释放。
四、目光短浅,麻木苟且。因为宫廷生活极度狭窄和现实,活下去,活得滋润虚荣,是他们永远且唯一的追求。
五、浑浑噩噩,没有节操。因为宫廷物欲横流,轻视节操,如果太监想做君子,那么更是一种不幸,因为他们来错了地方,投错了胎。
总结:
太监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始终是皇帝手中的工具,只有被利用、发挥作用的同时,才会体现出昙花一现般的价值。如果失去利用价值,等于重新回到生命原点,但唐朝的部分太监却是个例外,因为手中他们掌握了军权。中国的太监有三个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三个“宦官时代”,即东汉、唐朝、明朝,而且都处于朝代的中末期。
事实上,从太监诞生之日起,他们也被富人当作奴隶买卖和使用。宋朝时,政府下令禁止民间蓄养阉奴,从此太监才被贴上了专门服务于皇家的标签。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
网友解答:
太监一词,现在一般是指古代被阉割了的在宫中奴役当差的男性。历史上太监这一职位,是父亲听了会生气,自己听了会哭泣,女人听了会嫌弃。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对太监这词有点误解。太监本为官名,古代太监原本指的是宦官中的高级官员。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
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宦官又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成为宦官的代名词。
太监又叫宦官、阉人、寺人等,当然叫的最多的是宦官。
为何叫宦官,其实宦就是养的意思,所以古人云,养阉人而守宫使,翻译过来就是养几个阉人在宫里听候使唤。
要说到历史上太监的最早起源,应该是在
殷代
,据专家考证,甲骨文中已有相关的记载。
阉割本质上和宫刑差不多。但是两者目的是不同的,古代宫刑最早用于男女通奸犯罪的刑罚,如女子淫,执置宫中不得出,丈夫淫,割其势也。在古代出轨被抓到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关于宦官太监的诞生,皇帝需要太监,当太监的人有生存需要,太监自然就产生了。
一方面,封建专制权力的需要,宫女只能做饭洗衣服等轻体力活,宫中自然也是很多需要男性的重体力活,皇帝后宫那么多女的,皇帝又只有一个,皇帝雨露均沾,也沾不过来啊。想要用男人又担心给皇帝戴绿帽子,就只能对男性进行阉割了,一劳永逸。
另一方面,人需要填饱肚子才能生存下来。在封建社会中若想出人头地,就是读书当官,并不说科举制度是后面隋唐才有的,之前都没有,科举这条路能成功仅仅是极少数人。寒窗十年苦,不如一刀赌,努力不一定成功,一刀切就比较容易。这时候进宫当太监也可以说是一种出路,至少可以温饱问题。
一般来说,男的混太监,跟女混的青楼,都是迫于生计,无路可走,无奈之选。
古籍《列子·说符篇》中有一段,说一个人劝秦王要以仁义治国,秦王直接将这些进言的全部拉去做了外科局部手术,变成了阉人。
汉武帝时期规定了一项刑罚,就是某些已经定了死罪的人可以用宫刑来替代,就是说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然对于要命还是要小弟弟,这是一个问题,如正史中记载的大臣就有司马迁,张贺,李延年等等都被他只一刀,便被去了势!
自秦汉以来,宦官大多是一些身份卑贱的人,其来源由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这决定了宦官群体的文化水平有限,宦官质量的参差不齐。
一些动物,如马,驴,骡,猫等。这些动物遭到去势割蛋之后会变得老实温和,没有脾气。可是人和动物不一样的,没有一个男人会在被割掉命根子后,还能保持不变,沉默也是表面的隐忍沉默;所以在历史上许多太监等待翻身的机会,一旦让太监拥有权力,参与政治,有时候朝代就会因为一两太监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纵观历史,从秦朝官至宰相的赵高开始,为祸江山的宦官数不胜数,再到三国时期敢杀大将军的张让,明朝出名的太监最多,并且个个心狠手辣,一朝登天,都快把天下翻个跟头,如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清朝当权太监有安德海,李莲英。
尤其是在东汉,唐朝,明朝这三个朝代太监乱权专政尤为明显。虽然有些人仅仅是为了自保和私欲,但不可否认就是这些出生于市井的太监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当然宦官也有好有坏,既然有祸乱后宫,指点天下的,也有积极向上,改变社会的。比如改造造纸术的蔡伦和七次下西洋的郑和。
其实大多数太监的成功都脱离不了女人。比如高力士与杨贵妃,魏忠贤与客氏,李莲英与慈禧等。
顺便提一下,对于太监而言,不管是成年还是从小就净身,欲望其实还是有的,不可能说没就没了。因为在肾上腺素的作用下,太监体内依然会产生性激素,中国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就说过:虽然我8岁就没有小宝贝,但是我90岁还有欲望啊。当然我也不知道是真的假的,学理科的应该知道吧。
-----
------------------
推荐阅读:
詹姆斯职业生涯约4万分与库里职业生涯四千个三分球,哪个含金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