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时期的“息壤”是什么?
大禹治水时期的“息壤”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息壤或是西壤,帝西方的土地,鲧用帝西方的土地泄洪,鲧的罪因之一。
-----
网友解答:
-----
单说“息壤”这个词,与大禹没关系,而与他的爸爸鯀有关。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鯀于羽郊。”
就此看,“息壤”,当为天帝所掌管的“神物”。郭璞《注》云:“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这是说,“息壤”,是一种可以“生生不息”生长的“神土”,因此能够堵塞洪水。
可是,问题来了,既然如此,大禹他爹鯀为何没能把洪水治好呢?只是因为他没得到天帝的允许便偷走“息壤”而违反、犯了“天条”?
至少,鯀要治水的“出发点”是好的。若真如此,天帝也太没水平。
不妨把“息壤”拆开来解读。
“息”,《说文》曰:“喘也。”这个“喘”,不是病态之状,而是“喘气儿”的“喘”,是生命的第一体征。
所以,有“生息”一词,亦有“生生不息”一词。
“息壤”之“息”,一定不是“休息”“了结”“终止”的含义,而应该是前面说到的“生息”或“生生不息”之义。
“壤”,《说文》云:“柔土也。”
何为“柔土”?《释名·释地》说得好:“壤,䑋也,肥䑋意也。”
“柔土”,就是“肥沃的土壤”。
《释文》引郑玄《周礼注》说:“壤亦土也,变言耳。以万物自生焉则言土,土犹吐也;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言壤,壤,和缓之貌。”
郑玄不愧是大学问家。他说,“壤”就是“土”,“土”就是“壤”,不过是不同说法而已。说可以生长出万物的时候,就说“土”;为了夸赞某某的农耕技艺高明,则说“壤”,说“壤”,显得文绉绉有修养。
即然“壤”就是“土”,便不得不说到另一个词汇了——“息土”。
《大戴礼记·易本命》:“是故……息土之人美。”《注》曰:“息土,沃衍之田。……。地有美恶,姑生人有好丑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息土,是肥沃的土地,就像众人中长得好一样。
这么说,“息土”和“息壤”,都是指“肥沃的土壤”,含义是一样的。
古文献中,没说大禹和“息壤”有关,但是与“土”和“息土”有关。
《尚书·禹贡》开篇即说:“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敷”,与“尃、傅、旉”皆为“古今字”,含义相同——俱为“布也”。所以,一些古文献中,就说大禹“布土治水”。
当然,还有说“填”的。
《淮南子·地形》云:“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
那么,大禹的爸爸鯀以“息壤堙水”而被杀,大禹以“息土填水”则流芳百世。结局“天壤之别”,何也?
明万历、天启年间的国子监祭酒、文渊阁大学士朱国祯在他的《涌幢小品》卷十五《息壤辩》中的见解很值得参考——
《山海经》所云“鲧窃帝之息壤”。盖指桑土稻田,可以生息,故曰息壤。土田皆君所授于民,故曰“帝之息壤”。鲧之治水,不顺水性,而力与水争,决耕桑之畎亩以堙汹潦之洪流,故曰“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其义岂不昭然矣哉。古书、传之言本自明且昭。而解者翳且晦。此类多矣。
他说,古书和传,本来都讲清楚了,而后来的解释者“眼神不好脑子还不灵光”,越解释越乱。这一类的事例太多了。
可知,“息壤”就是“息土”。
不过,用现在的话说,鲧,是通过破坏“山水林田湖草沙”来治水,所以被杀了。大禹则不同,采用“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的方法,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如《山海经·海内经》所言:“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使人民得以生生不息。
-----
网友解答:
-----
前几天看了一个汉江枯水裸露出来了部分河床岩石裸露,沟壑纵横的视频,居解说,河床中那些冲不走的河道岩石,其实根本就不是岩石,而是胶泥固化,不亚于岩石。我觉得这就应该是,静止不动(息),可抗洪水的“息壤”,还有都江堰分流河水的燕子矶,就是息壤可抗洪水的成功范例!是“鲧”的发现和创造性应用。
-----
网友解答:
-----
在中国历史上,舜帝在位时期,曾有一场大洪水,因此鲧和大禹父子二人治水的故事也为人所熟知,但是鲧和大禹的结束却截然不同,前者被处决,后者则位列上古贤明三帝之一。原因与一个神奇的物品相关,那就是息壤,那么息壤到底代表什么呢?
鲧取息壤图
《山海经》中还记载“禹以息壤堙洪水。”当时长江泛滥,经常出现管涌的现象,大禹采取堵水眼的办法治理水患,终于成功。王仁裕在《玉堂闲话》记载大禹用石头凿了一只龙宫的模型,投入管涌中。这个石制龙宫的模型,就叫做息壤。为什么同样使用息壤,鲧与禹的结局却不同?那是因为鲧不仅没有及时上报,反而采用的方法失当,围堵洪水失败,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而禹结合了堵和疏的方法,治理好了大水,得到了赞誉。
鲧禹治水图
在后世的记载中,息壤也常常被当作神奇的事物来对待。柳宗元在《永州龙兴寺息壤记》写到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锸者尽死。“这里的息壤也指会自然生长的土地。经常出现在在洪荒小说系中的九天息壤,被为设定为女娲宫藏宝之一,也有大小随意变化的特性。
九天息壤图
息壤虽然一直被当神物,但是其实际与上古原始的农业生产技术相关,上古农业因为缺乏施肥的概念,所以需要靠休耕维持土壤肥沃,尧舜时期,牛耕,锄头和铲子还没有使用,松土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鲧要在短期内兴建大量土堤封堵洪水,必然只能取用正准备播种的休耕土地上之前翻松好的土,也就是息壤,但是这样会严重影响接下来的农业生产。鲧在没有及时上报的情况下,破坏珍贵的耕地,再加上封堵洪水失败,洪水破口,导致灾情更加严重,所以舜才杀鲧以谢天下。
参考文献:
吴晓东撰:《鲧窃息壤神话考》,《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
周延良撰:《鲧禹治水与息壤的原始文化基型》,《文艺研究》 ,1998年.
-----
网友解答:
-----
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远古神话中,都有关于上古出现大洪水的传说,古代希伯莱,波斯文明的琐罗亚斯特教,印地安地区,圣经也有这种记载,尧帝时华夏大地也出现大洪水,生灵涂炭,尧的几个大臣推荐了鲧。
《山海经·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红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鱼渊”。鲧偷取了尧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可惜还是失败,二罪并罚,尧帝派祝融杀死了鲧。
关于鲧和禹治水用的息壤,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东晋郭璞认为是一种能无限生长的东西,五代时人认为是一种石制龙宫的模型。也有人认为,息,是平息的意思,壤,指用来治理管涌的沙石填充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鲧取用正准备播种的休耕土地上翻松好的土堵塞洪水,上古时代无耕牛无铁器,翻松土壤是一项大工程,须集中大量人力,鲧盗取松好的待耕土封堵洪水,误了农时又治水失败才被杀。
但《山海经》又说“禹以息壤堙洪水”而成功,可能是禹经过申请得到允许使用松土治水,以松土混合沙石做成填充物,疏堵结合,平息了水患。
以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
网友解答:
-----
上古时期,洪水滔天,息壤十分珍贵。古人对息壤的理解,千差万别。而汉语言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许多古语,在现代方言中还存有蛛丝马迹。此处发表一下拙见,仅供参考!
解释(一)
息:生息;指有火有肉的部落驻地。息是个会意字。心,指火。目,指肉。
息壤,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壤。 比如:被洪水包围的岛屿,可以称之为息壤。(窃以为四川三星堆以西10里的高坪,就是息壤湮水之高地,是三星堆的屏障,也是鲧被杀之地。)
解释(二)
息,也通湿;古汉语中,只有发音,而无字形,即使到今天,客家语和方言也有将“湿”读作“息”的。
息壤,指疏浚河道之后堆放成丘的土壤砂石,往往用作河堤筑坝和栽种作物使用。
解释(三)
息,安宁;古语曰,息事宁人,即有此意。
息壤,可能是城垛围护结构,同时还具有防猛兽的功能!
鲧取息壤为何会被杀?
极有可能息壤有比阻挡洪水更重要的功能——种植,防猛兽。古语云:洪水猛兽,二者均是原始部落面临的两大祸害!
可见,息壤应该是一种堤防,既可防洪,又能抵御猛兽侵入的土质构筑物!
我是奔向地球d赛恩思,欢迎关注,并请回复发表你的观点!
-----
网友解答:
-----
息壤,读xie ra,xie指社峁(今称石峁),ra指进攻。息壤指进攻社峁。鯀窃指夏启,鯀窃息壤指夏启进攻社峁。这是一个历史事件,社峁原是炎帝的北朝歌,汉语译为羽郊,后来被胡族侵占,夏启北上攻伐北朝歌,自此社峁被毁,胡族溃逃,北朝歌地区被划给叔周管辖。
-----
网友解答:
-----
在我写的《舜王天下》里,息壤指的是天鹅大雁休息的土地。
大禹治水中如何对待息壤成为大禹父子方法的不同。
鲧是用填平的方式治理沟壑,先不说效果如何,一定是劳动强度大,人们怨声再道。
大禹治水是把莲藕种在息壤附近的水面下。
洪水不仅到了了灾难,也摧毁了群体的粮食资源。
大禹种的莲藕就是这群人保命的食物来源。
人们挖开息壤获得莲藕。间接的把河岸拓宽挖深了。
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如何让部落里的人心甘情愿的去治水,而且是多年,一定是一个无法抗拒的理由。
大禹先是大量的种植,后期在秋冬季节采挖。可以保证全年的饮食,在大洪水期间,唯有莲藕和鱼才能保证群体不被饿死。
大禹手里的工具干什么好用?
治水为什么用这杨的工具。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一边挖莲藕一边治水。
莲藕春天种,秋天收,只有夏天可以休息。
间接的为夏朝的由来提供了证明。
-----
网友解答:
-----
息壤,应该是类似于今天的三合土之类!今石灰岩山中有白色的松软物,有石灰的作用,杂之以土和沙之类物质,久而久之,便会凝结成固体物,能起到堤坝作用。详见《山海经易读》,上海古籍出版,各大网店书店有售,国家图书馆,同济大学等大学图书馆有收藏。
-----
网友解答:
-----
在神话传说中对于息壤的描述是这样的,息壤是先天的神奇天地的宝物之一,这是一种是自己生长不息的神奇土壤。
息壤小小的一块只有几寸大小,但是它的重量却不一般,据说只需要将其中的一点点投向大地的话,它就会自动堆积成山,可以自己进行无限的分化,从一块泥土就能够变成一座高山。
传说里面是这样的,因为共工撞坏了不周山能够预测天气的宝贝最后导致天降大雨,女娲也没能发现,结果在人间发起了洪水,雨越下越大,水越来越多,人间死伤无数。
鲧看见了这样的场景,觉得于心不忍就想拯救人间,他想找玉帝借点息壤丢到人间让息壤长成一座大山应该就可以阻挡住洪水了,但是天帝不打算借给他,天帝认为天之所以突然降下这样大的灾祸,一定是因为人间的人们作恶太多,所以才会天降正义,不用管就好。
而鲧还是不忍,于是他悄悄地从天帝那里把息壤偷了出来,带到了人间想要去治理洪水,的确,将息壤丢到了人间,息壤就立刻长成了一座大山,但是这时候人间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了,一味的堵住也是于事无补,即使在堵住的时候能够坚持一会,在大水的冲刷下,山也抵御不住这水了。
随之,天帝也知道了鲧悄悄偷了息壤的事情,他觉得很生气,并且,人间的洪水也没能治理好。便派了火神祝融治鲧死罪,并把息壤夺回来。
而鲧的儿子大禹,在到了父亲的遭遇之后,决定帮父亲完成遗愿,并且吸取父亲的教训,他不在一味使用堵塞洪水的方法,更多的想方设法将洪水疏通出去,从源头上消灭了水灾,过了许久经过大禹努力之后,洪水终于被治理好了。
-----
网友解答:
-----
《山海经·海内经》说:“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云:“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能长息无限的土,只宜生长在神话中,置身于现实生活,未免太过神奇。那么,息壤究竟是什么东西?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息,是长大的意思,息壤就是会自己高胀起来的土。
又有人说,息壤是膨润土,是一种遇水膨胀的物质。
再有人说,息壤是用竹、木、草、石等制成的加筋土。
还有人说,息壤是装载有沙袋、泥包、石块的木筏。
甚至有人说,息壤不是土,是金,即当时开始出现的青铜。金,确是土壤生生不息而长成的。而且,说息壤是青铜,还可以较好的解释《史记·夏本纪》中“(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这句话。鲧治水据说是取得很大成功的,如《国语·鲁语》便认为著名的大禹治水能“修鲧之功”,可见,鲧为禹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既如此,那为什么舜认为鲧“治水无状”呢?原因在于,青铜在远古时期只用来铸造祭天祀祖的礼器,极其贵重,而鲧在治水时,未经尧的批准,擅用神庙中的大量礼器销熔后锻铸成治水所需的各种工具。这简直就是欺天灭祖、大逆不道!也许,这不是鲧被杀的根本原因,但确是一个很好的杀人借口。
鲧被杀后,他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淮南子》说“禹乃以息土填洪水。”看来,不管息土或息壤具体是何物,毫无疑问,它是治水的“神器”。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