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士”著称的齐国公子孟尝君为何落了个被灭族的下场?
以养“士”著称的齐国公子孟尝君为何落了个被灭族的下场?
-----
网友解答:
-----
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最终下场其实都不怎么好,成名最早的孟尝君田文尤其惨烈:晚年的他孤立于众诸侯之间,毫无依靠;在他死后,子孙被屠戮殆尽、惨遭灭族。
但他之所以落得这种下场,罪魁祸首正是他自己。成也养士、败也养士,他是被门下的几千食客给坑了,但说到底也是被他自己给玩死。
孟尝君田文的人生轨迹:从一位“食客数千、名重天下”的贵公子,变成一个危害祖国、祸及家族、被后世鄙夷的奸雄
。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第一个大规模养士的公子,也是“战国四公子”中的前辈。而且他出身最为卑微,原本是一个极具励志色彩的积极人物。
田文的父亲名叫田婴,是齐宣王的同父异母弟弟,同时也是齐国的相、掌握朝政十余年,拥有富庶的封地薛邑。作为齐国的头号权贵,田婴妻妾成群,膝下生了40多个儿子,而田文只是其贱妾所生。
按理说,田文原本是没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的。但他天性聪慧绝顶,为人能言善辩、思维敏捷,逐渐引起了父亲的重视。后来,他建议父亲散财养士、扩张家族势力,获得了首肯,并且全权负责接待宾客这一任务。
这几乎是一项为田文量身打造的工作,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天赋展现无遗:凡是田文接待的宾客,无不对其赞不绝口,纷纷推荐他当薛邑的继承人。
为了维持家族的号召力及长远利益,田婴接受了这一建议。在他死后,田文继承了薛公的爵位及其领地薛邑。自此之后,他得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招贤纳士,门下食客时常保持在数千人,开创了战国时期大规模养士的先河。在这些人的帮助下,“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孟尝君田文的巨大影响力,让各国诸侯都对他敬畏有加。他出使楚国期间,楚王为了示好,送其价值连城的象牙床;秦昭襄王仰慕他的威名,请他去秦国做相。
但物极必反,此后的田文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他应邀前往秦国时,起初曾被秦昭襄王青眼有加。但不久后,考虑到他是齐国人、可能会对秦国不尽心,秦昭襄王又改变主意将其囚禁。但最终在“鸡鸣狗盗之辈”的帮助下,田文逃离秦国,当了齐国的相。
后来,为了报复秦国当初的羞辱,他曾联合各国攻秦。但齐湣王即位后,担心田文有谋反之心,于是对其严加提防,最终田文回到了薛邑。
但即使待在自己的封地,田文仍对自己在齐国权力念念不忘,甚至不惜危害齐国的利益。
比如他得知秦国人吕礼担任齐国的相后,为了避免自己的地位下降,他竟然写信给秦相魏冉,鼓动秦国攻齐,活生生逼走吕礼。
还有更严重的。齐湣王灭掉宋国之后,想起田文长期以来弄权的所作所为,心里越发不踏实,因此想彻底除掉他。田文获悉后逃到魏国为相,其后趁机联合秦、燕、赵、韩等国一起攻打自己的母国。
经此浩劫,齐国几乎灭亡,齐湣王本人也被残酷虐待而死,曾经强盛的齐国从此奄奄一息,彻底退出了大国博弈的舞台。
而当齐国侥幸复国后,身份尴尬的田文只能守着自己的薛邑,无所归属。当他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权大打出手,身旁的齐、魏一同出手攻下薛邑,田文一族被悉数诛灭,没有留下一丝的血脉。
为了一己之私不惜勾结外敌灭自己的母国,整个战国时期几乎也只有田文一人干出过这种事。因此,他在后世也最受鄙夷,司马光甚至评价他:“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
为什么拥有门客数千、能量惊动天下的孟尝君,会落得此等田地呢?关键就在“养士”这一关键词上。
田文作为一个贱妾之子,却能从40个兄弟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替父亲招贤纳士积攒下的良好口碑。战国初期,虽然也出现过魏文侯养士的先例,但那时的“士”门槛极高、人数极少,除非确实有经天纬地之大才,否则压根不可能进入魏国朝廷的法眼。
但田文这里不一样,他对天下敞开大门,任何人若满足他的标准,都有可能进入堂堂齐国贵公子的门下,混得差的可以讨口饭吃,不至于沦落街头;表现突出的,甚至可能飞黄腾达、改变人生;
对于齐国而言,靠着孟尝君这样名动天下的公子,汇集全天下的人才,让各国对齐国的能耐不敢等闲视之,将极大提高齐国的外交优势。利国、利人、利民,这正是各国纷纷兴起公子养士之风的主要考虑。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问题就出在田文的选人标准、养士动机上。
田文为什么要开创大规模养士之风,真的是为了齐国吗?
对此他曾亲口进行过说明:“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只要能让他出名的就可以,不论任何出身、任何来历,“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他对门客的收取标准几乎毫无下限、来者不拒,鸡鸣狗盗、违法犯罪分子比比皆是,用我们今天的概念来看,薛邑纯粹就是一个专门吸纳逃犯的法外之地。
劣币驱逐良币,但一大批这样的“坏人”在孟尝君门下受到青睐时,那些真正的人才会愿意待在这里、同流合污吗?
答案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帮到田文的,全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门客,干的也是上不了台面的龌龊之事。
比如,当初他被秦昭襄王囚禁时,靠着那些被豢养的鸡鸣狗盗之徒才得以逃出生天;
田文经过赵国时,蜂拥而来围观的赵国人戏言他身材瘦小。见主公生气,那些门客不仅不替他解围、劝解,反而跟随他屠杀了一个县的无辜百姓来发泄。
相反,真心实意帮助田文的门客却往往得不到欢迎。
帮他收租税的魏子因为擅自做主免除了一位贤人的税,被恼怒的田文辞退。
然而在几年后,当齐湣王听信谣言、以为田文要谋反时,正是当初那位被魏子免税的贤人上书齐湣王,以自己的生命担保孟尝君不会作乱,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其后他在宫殿门口自刎而死。
齐湣王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他亲自追查此事,发现孟尝君确实是被冤枉的。
这件极具讽刺意味的事件证明,田文门客虽多,但大多只是些处理小问题、插科打诨的小聪明;像魏子这样有眼光、有眼界、善于拉拢人心的智者,在只关注眼前利益的田文身前毫无市场。
最终,由于人才的缺乏,孟尝君田文在遇到关键事务时,身边从来没人给出过积极、正面的建议。
比如,当他想去秦国做相时,身边数千门客,没有一个人点出背后的利害关系,反而是周天子的使者苏代用“土偶、木偶”的比喻(暗示他不能背井离乡、当一个经不起雨淋的土偶)一语惊醒梦中人,使其放弃了仕秦的念头。
然而在多年之后,由于没有苏代的阻止,田文还是在众多门客的前呼后拥下来到秦国,果不其然,他差点把小命丢在这里,险象环生侥幸逃回了齐国;
后来,当田文出于对秦国的怨恨,计划联合韩国、魏国攻打秦国时,没有一个门客指出这种方案的不可行,反而是再次是苏代前来成功说服了他;
当田文悍然组织五国伐齐时,没有一个门客指出这一举动的荒唐与无耻,难道他们不知道,田文在诸侯间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齐国做后盾吗?
与此作为鲜明对比的是,后来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由于身边的门客不同,结果天差地别。
魏无忌由于窃符救赵得罪了哥哥魏安釐王,在赵国一待就是十年。后来魏国被秦国攻打,魏王派人前来求救,但魏无忌担心哥哥仍生自己的气不敢答应。此时他的门客毛公、薛公说了一句话:
公子所以重於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公子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作为后盾;如今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岌岌可危,但公子却毫不顾念。一旦秦国攻破大梁、夷平公子先祖的宗庙,您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
对方的话还没说完,魏无忌勃然变色,立即跳起来备车回魏国。各诸侯国闻讯,纷纷派兵救援,此战秦国大败而退,甚至被一股脑追到了函谷关。
与魏国一样,田文和齐国之间,其实也是毛和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道理不难理解,但数千门客竟然没一个人替田文出谋划策、协调关系,更没人出面阻止他联合各国伐齐的愚蠢行为。这只能说明,他的那些门客都只是些趋炎附势、围绕利益的之徒而已。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当初田文被齐湣王免去官职时,而那些门客几乎跑了个光,这让他不禁发出了哀叹:“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馀人......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
可惜这次教训并没有惊醒他。最终,被一群小人围绕的孟尝君田文逐渐在背国、弃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无可避免的步入身败名裂、全家被诛的绝境。相比较之下,信陵君魏无忌才是真正求贤若渴的公子;而当他遇到危难时,手下的那些人才无不积极献计献策,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也许这就是汉高祖刘邦对他无比崇敬的原因。
朋友们,交友要谨慎啊。
-----
网友解答:
-----
死有余辜!死得太晚了!
孟尝君以“战国四公子”之一而闻名。所谓“战国四公子”实际上是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的残余。
时代发展到战国,政治制度的进步大趋势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战国四公子”却凭借传统血缘贵族势力与君主抗衡,达到分庭抗礼的地步,这是历史的反动、倒退。
相比之下,四君子中数孟尝君的权势最为煊赫,对君主权力的威胁也最大。
四公子都以养士而闻名。这一点恰恰也是与历史发展背道相驰的。
在养士方面,孟尝君又独占鳌头,人数之众,达到3000多人。
这对于国家来讲,不仅政出多门、机构人员叠床架屋,而且靡费耗烦、加重了财政负担,实际上是赘疣、是毒瘤。
秦国就没有像“战国四公子”这样的人物。这是因为秦国商鞅变法改革彻底,大大削弱了传统血缘贵族势力。
因而君主才能够集权,也才能够凭品德能力选拔人才,才能够做到政令统一,上下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
反观六国,不同程度都存在血缘贵族干政的现象,其中以齐国为最甚。
孟尝君的父亲靖郭君田婴,在齐宣王时代就长期把持朝政。孟尝君则在齐湣王一代大权独揽。
任哪个君主也不会甘心大权旁落的,齐湣王和孟尝君的矛盾就极为尖锐。
两人都是齐威王的孙子,是堂兄弟关系,一君一相,君相不和。
齐湣王想夺回独属于自己的权力,多次对孟尝君下手。派他到秦国去,就是想借刀杀人。
但是孟尝君也不是吃素的,凭借手下“鸡鸣狗盗”之徒,顺利从秦国逃回。
孟尝君不惜血本,甚至穿的和吃的都和门客一样,刚见面和门客谈话,背地里就让手下打听好他的至亲好友把厚礼就送过去了;而且招揽门客来者不拒、不问品行能力,因此聚拢了大批为他卖命的私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和君王做斗争,好保住自己的地位、权力、利益。
所以齐湣王尽管从内心里恨透了孟尝君,但一时也难以撼动他在齐国的地位。
在本质上,孟尝君是一个极其自私自利的人。他表面上的喜宾客,完全是从功利主义出发。
他精心培植起来的私人势力,一不是为国家,二不是为王族,只是为了自己,而且也只是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曾经对他的父亲说过:你的孙子是谁?你的孙子的孙子又是谁?你把这些钱财攒下来打算传给你压根儿不认识的人吗?
后来齐国发生了“田甲劫王”事件,齐湣王终于找到了一个借口、一个机会,立即罢免了孟尝君。
孟尝君没有办法,只好逃到魏国去。孟尝君平时利用齐相的权势,没少结交各国诸侯、权臣,早已营造好了“狡兔三窟”,所以到了魏国,也就能当上魏国的相国。
孟尝君对于齐湣王的驱逐自己,岂能善罢甘休,他立即四处奔走,积极联络,倡导魏、燕、韩、赵等国合纵攻齐。
对于这一点,孟尝君比起其他三公子来,只能说是等而下之。
平原君赵胜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求魏联楚,为了保卫邯郸,让自己的妻妾编入行伍;
信陵君魏无忌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免遭秦国进攻,合纵五国攻秦;
春申君黄歇为了使楚考烈王能够顺利回国即位,自己甘愿一身留在虎狼之秦而善后;
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做出过贡献。
唯独孟尝君,没有对齐国做出过任何贡献。不但如此,反而勾结外国势力差一点灭掉了祖国,说他是齐奸一点儿也不过分。
为了报复齐湣王,孟尝君置民族与国家不顾,公元前284年,他勾结五国攻齐,济西一战,齐国大败,燕将乐毅率军长驱直入,攻下齐国70多城,只剩两城未破,齐湣王被杀。
在这场灭国之战中,孟尝君“功不可没”,说他是齐民族的罪人,也不为过。
后来齐国有赖田单而复国,齐襄王即位,可想而知齐襄王对这个伯父(孟尝君)是如何看待的,只不过由于孟尝君确实厉害,一时也拿他没办法。
孟尝君之后从魏回到自己的封地薛,自立为国,不属于任何一个诸侯国。
由于孟尝君自己一辈子的苦心经营,终其一生,纵横捭阖,俨然能够自立于诸侯之林。
但随着孟尝君的去世,薛国也就不保了。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继承权而打得头破血流。
趁此机会,齐国联合魏国,一举攻灭薛国,将孟尝君一族满门杀戮殆尽!
时人荀子就很看不上孟尝君,说他“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
-----
网友解答:
-----
孟尝君养士三千,曾为秦、齐、魏国的宰相,在七雄并立的战国形成中立之势,死后却绝嗣灭族,究其根本,不过是因为孟尝君自私自利,睚眦必报,心胸狭窄又目光短浅。
脱颖而出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贵族,妫姓,田氏,田文的早年颇为励志,他出生在五月初五,不吉利,是个本应该被遗弃了的孩子,只是他的母亲不舍得,偷偷抚养长大,后来田文得到了父亲田婴的认可,并指出父亲的目光短浅,不能取信于士族,于是得到了父亲的重用,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很快名声显于外,就这样,在田婴死后,田文以庶子的身份在兄弟四十多人中脱颖而出,袭田婴的爵位,继承了薛邑。
养士三千
田文在薛邑养士三千,准确点说是食客,真正的士占不到百分之一,这都是些什么人呢,被各诸侯国驱逐的,犯了罪的,有一技之能的,还有混饭吃的,田文一视同仁,反正他有的是钱财养这些人,况且他在薛邑设上重税。
他曾依靠鸡鸣狗盗之辈逃离秦国,也依靠冯谖收买人心,巩固势力,但他目光短浅,当初冯谖为他收买人心,他还不高兴,后来见到了实际利益才开始重用冯谖,而魏子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替田文收买人心,田文却将他赶走。大部分的食客不过是趋炎附势,他被辞官的时候,基本上跑了个干净。
出任秦相
然而礼贤下士的好名声让他在列国间赢得了广泛的贤名,随之而来的就是官职,秦昭襄王听说了孟尝君的大名,让弟弟泾阳君来到齐国做质子,换取田文去秦国做宰相,在齐闵王的要求下,田文去了。做了秦国的宰相,然而不久,有人对秦昭襄王分析:田文做为齐国的贵族,做起决策来必然先考虑齐国的利益,这样一来必然对秦国不利。
于是秦昭襄王罢免了田文,又囚禁了他,这时候田文养的食客发挥了作用,在鸡鸣狗盗之人的帮助下,田文顺利逃回了齐国。
在回国途中,经过赵国,赵国的平原君招待了他,结果因为有人对孟尝君的相貌好奇,一看之下,大失所望,本以为是个翩翩公子,却是个短小精悍之辈,不免口出轻蔑,孟尝君一怒之下,令食客屠了一个县。
出任齐相
回到齐国的田文受到了齐闵王的重用,再次出任宰相,掌齐国国政,睚眦必报的田文欲联合韩魏攻打秦国,大军压境,兵至函谷关,秦国示弱。
秦国逃来的吕礼做了齐国宰相,为了排挤出吕礼,田文不惜和秦国的魏冉勾结,让秦国攻打齐国。
孟尝君的名号越来越大,甚至盖过了齐闵王,齐闵王一直寻找机会收拾田文,齐国的田甲作乱,齐闵王借机大做文章,田文遂称病辞官回了薛邑。
出任魏相
回到薛邑的田文又去了魏国,做了魏国的宰相,田文联合秦赵,协助燕国攻打齐国,齐国战败,齐闵王逃跑,后被杀,齐襄王继位,此时的田文不属于任何一个诸侯国,中立于列国之间。
绝嗣灭族
然而他死后,儿子们为争爵位大打出手,而魏齐联手灭掉了薛邑,孟尝君绝嗣灭族。
两百多年前,田乞和田常为了控制齐国政权,收买人心,国家的粮食大斗出小斗进,严明法纪,一代代下来,终于田氏代齐,而到了田文这里,田文有大志,却没有实现大志的能力和胸襟。
他养士不过是沽名钓誉,况且三千食客里面也找不出几个真正的士,他睚眦必报,小到屠县,大到灭国,以一己之私置齐国于水火之中。他死后绝嗣灭族不能不说是咎由自取。
-----
网友解答:
-----
公元前299年,孟尝君田文遭秦王追捕,其门客利用鸡鸣狗盗的招数帮其逃出函谷关。路过赵国时,因赵国百姓嘲笑其身材矮小,田文将整个县的百姓屠戮殆尽,而后扬长而去。
此时已经是战国后期,战国七雄的局面早已被打乱,秦国可谓是一家独大。
为了对抗强秦,各诸侯贵族都开始竭力网罗人才,招揽门客,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时间,
养士之风
大盛。
而这这群养士的贵族中,名声最显得当属齐国的
孟尝君田文
,赵国的
平原君赵胜
,魏国的
信陵君魏无忌
和楚国的
春申君黄歇
,后世将他们称为
战国四公子
。
其中,孟尝君田文更是
养士三千
,贤名远播,引得各国君主求贤若渴,
秦昭襄王更是想拜他为相。可秦王却翻脸无情,想要将田文杀了。
那么,秦昭襄王为何要对赏识已久的田文下杀手呢?他回到齐国后,为何又狡兔三窟夺回相位?官拜相国的他为何难逃全族被灭的下场呢?
这一切都要从
田文的身世
开始说起。
01
养士三千
孟尝君田文是齐王
田辟疆
的侄子,父亲是
靖郭君田婴
,
母亲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小妾
。
田文出生在五月初五
,因为田婴听信术士的话,
认为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会和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所以田文一出生,田婴便不允许其母抚养田文,要将他扔了。
但是,田文的母亲不忍伤其性命,便瞒着田婴偷偷将其抚养长大,后又
通过田文的兄弟将其引见给田婴。
和谁知,田婴见田文还活在世上,不禁大怒,将田文的母亲斥责了一番。田文见此情形,大着胆子反问田婴道:
“人的命运是靠上天授予还是靠门户授予的?”
田婴一时语塞,只好沉默不语。
田文见状,接着说道:
“如果人的命运靠上天授予,那您何必如此忧虑。若是命运是由门户授予的,那您加高门户便是,谁还能长得比门户高呢?”
田婴见田文年纪小小便敢反驳他,对他的厌恶更甚。对于田婴而言,
他有四十多个儿子
,田文只是一个小妾生的庶子,有或没有,于他而言,并无差别。
可是,对于田文来说,他虽然出生于贵族世家,但是不得家族宠爱,想要出人头地,除了自身的努力之
外,还要得父亲的看重。
一日,田文
趁着田婴空闲,问田婴道:
“父亲,请问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爽快地答道:
“叫孙子。”
田文又问道:
“那孙子的孙子叫什么呢?”
田婴又答道:
“叫玄孙。”
田文再问道:
“那玄孙的孙子叫什么?”
这个问题瞬间将田婴难住了,他只悻悻地说:
“我不知道!”
田文见父亲被难住了,于是将准备已久的话说了出来:
“父亲,您执掌齐国国政多年,官拜相国,如今已经历经三代君王了,可是,您在位期间,齐国的领土没有扩张,反而是您的财富却越存越多了,可您的门下连一位贤士都没有。我听说,将军的门庭必出将军,相国的门庭必出相国。可如今,您的姬妾奢靡浪费,绫罗绸缎取之不尽,而贤能之士却连粗布短衣都穿不上;您的仆从侍女有饭吃,有肉汤喝,而贤能之士却连吃糠咽菜的机会都没有。您的财富越来越多,却想将它们留给那些无名之辈,而让国家在各诸侯国之中逐渐失势,我想不通这是为何?”
田文的一番话让田婴醍醐灌顶,从此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开始逐渐重用他。
不仅让他打理家政,还让他接待宾客。宾客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也逐渐传播到各诸侯国之中。
不久之后,在各诸侯国的请求下,
田婴将田文立为世子
。
田婴去世后,田文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封地薛邑,于是,世人皆称其为薛公。
田文上位后,最大的爱好就是
收养门客
,而且是
来者不拒
。
一日,田文的府上来了三个人,他们慕名而来,
想要凭借自己的本事,拜在田文门下
,田文为此十分高兴,于是大宴宾客,让他们使出看家本领来。
谁知,来人中一个是
屠夫
,他的看家本领是
杀牛宰羊
,而另外两人
一个擅长鸡叫
,可以假乱真,一个
擅长扮狗,偷盗东西
。
田文见此三人本事平平,可秉持着
多多益善
的想法,还是将他们留了下来,并且一律厚待他们。
田文门下食客三千,形形色色,不仅有鸡鸣狗盗之徒,更甚者,还
“有与君夫人相爱者”
,当然,也不乏真正有才能之人,齐人
冯谖
就是其中一个。
冯谖见田文来者不拒,收留这些鸡鸣狗盗之徒,还奉为上宾,供给用度,有些不满
,认为田文是在花冤枉钱,拉低了门客的水平,会引起众人不满。
可田文认为,这些人听闻他的贤明,一心来投奔于他,他更要接纳并厚待他们,如此,
才能引得更多能者归附
。再者,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不能忽略每个人的用处
。
正是由于
孟尝君对天下贤士的包容和礼遇
,天下人无不倾心向往,就连
秦昭襄王
听闻田文的贤明,
遣来使者想要请田文入秦为相。
得到消息后,孟尝君的门客中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他认为,
秦国乃虎狼之国,诸事难料,田文一个齐国人,到了秦国肯定会受到猜忌,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丢了性命。
田文虽然对秦国相国之位心动不已,可是门客的劝谏也十分有理,最后,他还是
委婉地拒绝了秦王的邀请。
可是,秦王却对田文入秦为相这件事颇为执著,
为了得到田文,他不惜向齐王施压,要求齐王将田文送入秦国。
齐国势弱,齐王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命田文前往秦国。
可令田文没想到的是,
他千里迢迢来到秦国,入朝为相仅仅两天,就遭到了秦国大臣的极力反对,并向秦昭襄王谏言。
而之前对田文赏识有加的秦昭襄王也突然变了个态度,
不但罢免了他的相国之位,还将田文囚禁起来,
田文因此差点客死异乡。
可让秦王没想到的是,田文的门客可不是白养的,关键时刻,竟靠着
鸡鸣狗盗
的招数,从秦国逃出升天。
02
鸡鸣狗盗
公元前299年,田文带着他的门客来到了秦国,并向秦王献上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世间只此一件的白狐皮裘。
秦昭襄王非常高兴,亲自为田文开府。
没过多久,
秦王就任命田文为秦国相国
,这让田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是,
田文在相国之位上只呆了两天,就引起了秦国大臣们的反对。
他们认为,
田文和齐王乃是同宗,如果任秦国相国,定会处处为齐国考虑
,到时候,反而会将秦国陷入险境。
秦王采纳了群臣的谏言,态度大变,随即
将田文的相国之位罢免。
可秦王担心,田文会因此离开秦国,为别国所用,
为永绝后患,秦王决定痛下杀手。
而田文也感觉到了秦王的变化,
他察觉到自己已经被监视了起来,预感性命即将受到威胁,
他必须采取行动,在秦王动手之前先一步逃出秦国。
可是,没有得到秦王的命令,想要离开秦国难如登天,可要坐以待毙,他也决不甘心,思来想去,他想到了一个人也许可以助他逃出秦国,这个人便是
秦王的宠妾
。
一天深夜,田文乔装打扮来到了秦王后宫,求见了这位秦王宠妾。
宠妾见田文说明了来意后答应帮忙,可唯一的条件是想要一件一模一样的白狐皮裘。
面对秦王宠妾提出的条件,
田文自知无法满足,只得无功而返。
此时,随他来秦国的门客中有一人提出,
他可以找来白狐皮裘,而方法便是
装扮成狗的模样去偷。
此人便是当初被田文收入门下,擅长扮狗偷盗的那个人。这天夜里,这个门客披上了狗皮,钻进了秦王宫的仓库,将已经献给秦王的白狐皮裘给偷了出来。
第二天,田文连忙进宫,将这件宝贝送给了秦王宠妾。
一日,秦王召宠妾侍奉,酒酣耳热之际,宠妾便向秦王劝说道:
“大王,听闻您想要杀了田文,可您刚立他为相,转眼又要杀了他,如此出尔反尔,会令天下贤士寒心,对大秦望而却步啊!”
此时的秦王已经有了些醉意,宠妾见状,便继续劝说道:
“依妾身愚见,您不如放了田文,如此,天下归心,也能彰显您的气度和秦国的大国风范。”
秦王已经醉意上涌,听了宠妾的奉承不禁有些得意,于是大手一挥,下令将田文放了。
得到释令的田文怕突生变故,连夜驾车逃出了咸阳,一路疾驰到了函谷关。
另一边,秦王的醉意正慢慢退去,回想起自己在醉酒中做出的决定,突然如梦初醒,
随即派出大队人马连夜抓捕田文。
此刻的田文正在函谷关门口焦急万分,他知道,只要秦王后悔,追兵很快就会赶到。
可此时的函谷关关门紧闭,纵使有秦王的释令也无济于事。
在当时,函谷关开关门的时辰有严格的规定,
守关的士兵只有在听到鸡鸣的时候才可以开关放行。
可此时天还未亮,紧闭的关门挡住了去路,追兵很快就会赶来。
就在此时,田文的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响亮的鸡鸣,随后,附近所有的鸡也开始跟着打鸣。
听到鸡叫的守关士兵虽然心生疑惑,但还是按照规定打开了关门,放田文一行离去。
想当初,
田文将擅长鸡鸣狗盗的两人收入门下,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可任谁都没想到,当田文在秦国遭逢劫难时,正是这两个人救了他。
而这也是成语
鸡鸣狗盗
的由来。
回齐国的路上,田文经过赵国,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听闻田文的贤名已久,于是
以贵宾之礼相待,赵国百姓也听说田文贤能,于是都想一睹孟尝君的风采。
他们原以为田文是个魁梧的大丈夫,如今看到,居然是个身材瘦小的男人
,见此情形,赵国百姓议论纷纷。
田文听了百姓们议论他的话,大为恼火,
立刻派遣身边的侍卫,将议论他的百姓全部斩杀,
直到将一个县的百姓屠戮殆尽
,田文才带着自己的门客扬长而去。
回到齐国后,齐湣王见田文死里逃生,心生愧疚,便
将他任命为齐国相国,执掌军政大权。
得到高位后,
田文对内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对外则凭借齐国的强大,率军东征西讨。
田文一直记着自己在秦国受到的耻辱,一直想要报复回去。
公元前298年,田文联合韩、魏两国,合纵伐秦。
命匡章为将,攻破函谷关,率军攻至盐氏,
逼迫秦国割地求和。
之后,秦国的
吕礼
逃到了齐国,
齐王将其任命为宰相,田文为破坏吕礼主张的秦齐联盟,转而促成了魏、赵与秦的联合。
在两人争夺齐国权力的过程中,田文甚至给秦相
魏冉
写信,
让魏冉劝说秦王出兵攻打齐国,再把占领的齐国土地作为魏冉的封地。
魏冉果然听从了田文的建议,劝说秦王出兵攻打齐国,将攻占的陶邑作为了魏冉的封地。
之后,魏冉为了扩大自己的封地,不断派兵攻打齐国。
田文作为齐国的相国,
为了一己私欲,置国家利益而不顾,一再背叛自己的国家,堪称是
齐国的罪人!
03
背叛齐国
任齐国国相期间,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众多,即便有封地薛邑所收的税金,却依旧无法供养这些人,
为了获取更多的钱财,田派人到薛邑放债。
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各诸侯国连年征战,民不聊生,百姓无以为继,
放出去的债不仅收不回利息,连本金都难以收回,
可是养门客需要钱,为此,田文整日焦虑不安。
思来想去,他决定派遣冯谖去薛邑收债。
临行前,冯谖问田文:
“薛公,收了债需要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
田文顺口回道:
“家里缺什么你就买什么吧!”
很快,冯谖便驱车来都了薛邑,他派人将所有欠债的人都聚集到一起,对完账目后,
他假传了孟尝君的命令,免去了所有的欠款,还当众将契据焚毁,
薛邑百姓都感激不已。
冯谖回到都城后立马就求见了田文,田文见他回来得如此之快,半信半疑地问道:
“先生,债都收完了吗?”
冯谖斩钉截铁地说:
“收完了!”
田文又问道:
“那钱呢?是给家里买了什么东西吗?”
冯谖不慌不忙地答道:
“薛公当初说缺什么就买什么,我看您珍宝无数,美女环伺,于是就做主,买回了您唯独缺少的义。”
田文不知所云,忙问道:
“这义该怎么买?”
于是,冯谖便将自己烧毁契据的事情和盘托出,田文听罢,怒上心头,可是,
契据已经没了,多说无益,便只能挥挥手让冯谖退下,没再给他解释的机会。
可是,冯谖“
焚券市义
”的举动的确给田文带来了更高的声望,以至于齐国出现了
“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
的说法。
俗话说,出名有风险,一年后,
齐王便以田文独揽大权,独断专行为由,罢免了他的官
。迫于无奈,田文只好回到薛邑,
而他的门客们见田文落魄便纷纷离开,只有冯谖不离不弃。
当田文回到薛邑时,只见道路两旁,众多百姓扶老携幼,夹道欢迎,
此时的田文才明白何为买的义,这是冯谖为他铺就的后路。
而后,冯谖更是向田文谏言,
狡兔有三窟
,才能免遭一死,如今只得一窟,当再凿两窟,才可高枕无忧,
田文欣然应允。
很快,冯谖便到他国进行游说,他去见了
梁惠王
,劝说梁惠王请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于是,
梁惠王便派遣使者带着千两黄金和车辆百乘来请田文为相。
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让孟尝君不要答应。说白了,
冯谖是用此举提高了田文的身价和重要性,要让齐王明白田文对齐国的重要性。
果不其然,齐王在听到他国用尊贵的礼节来请田文为相后,开始惊慌起来。
他害怕田文到他国就任,从而削弱齐国,于是连夜派人给田文送来了厚礼,并恢复了他的相国之位。
目的达到后,冯谖又向田文献策,
让其向齐王请来先王传下的祭器,在薛邑建立宗庙,这样薛邑便可后顾于忧。
如此三窟已就,田文便可高枕无忧了!
冯谖给田文献上的保命之策便是
狡兔三窟
典故的由来。
而田文也正是因为冯谖的计谋,在齐国安安稳稳地做了几年相国。
公元前294年,齐国贵族
田甲
发动政变,
率军攻入齐王宫,并劫持了齐王
。闻讯赶来的勤王军队随即将齐王宫包围,围攻之下,田甲很快就放弃了抵抗,被齐王杀死。
这场宫廷政变很快就被平息了,但是齐王却将这件事嫁祸给了田文,田文被逼无奈,以养病为由,辞去了齐国国相一职,逃到了魏国。
魏昭王听闻田文的盛名,
将他任命为丞相。
公元前284年,齐湣王在苏秦的怂恿下攻灭了宋国,犯下众怒。
田文见复仇的机会来了,在他的联络下,
以秦为首,联合燕、赵、韩、魏四国组成伐齐联盟,攻打齐国。
乐毅
率领燕赵联军从西南方向攻入齐国,夺取了灵丘,继而发兵攻打高唐。
为了守住高唐齐国举倾国之兵,命触子为将,在济西迎战乐毅。
齐军在济西惨败,
齐湣王连夜逃回了临淄。
他一面派遣使者向楚国求援,并允诺将淮北之地割让给楚国,一面检点军队,登城设守。
而乐毅则率领联军一路西进,长驱深入,所过之处齐军皆溃败散逃。燕军势如破竹,
大军直逼临淄城下。
乐毅出兵六个月,所攻下齐地共七十余城,皆编为燕之郡县,惟莒州与即墨坚守不下。
这场战役,齐国大举溃败,濒临灭亡,而孟尝君作为齐国宗室,在其中功不可没。
04
最后
晚年的田文回到了封地薛邑,他统领的薛邑在诸侯国中持中立态度。
当时,齐襄王刚刚继位,齐国不复当初的强大,无法令田文臣服。
为此,
齐襄王选择与田文交好,让薛邑获得了独立性
。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田文此处树敌,最终都报应在了他的子孙身上。
田文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了继承爵位,争得你死我活。齐国眼见机会到了,便联合魏国一举攻灭了薛邑,田文的子孙也被杀戮殆尽。
孟尝君以养士出名,其中也不乏
黑社会的作风
。
他凭借鸡鸣狗盗的招数保住性命,又以狡兔三窟恢复了相国之位,
这些都是他收养的门客带给他的。
可他也因为养士,受到了后世之人的诟病。
司马光
曾在《资治通鉴》中评价他:
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而孟尝君养士不分聪明愚笨,无论好人坏人一概收留,用国库的薪俸结营私党,还有沽名钓鱼之嫌,算是一个奸雄。
孟尝君虽然贤明远播,但是他
四处结怨,与君王不和
也是不争的事实。
他为了一己私欲,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更是为了复仇,联合他国攻打自己的国家,说他
叛国
其实也不冤!
孟尝君的一生很难被定义,
他拥有兼容并包的雅度,也具有极强的报复心理,他落得如此下场,只能说善恶到头终有报!
-----
网友解答:
-----
孟尝君这个人,堪称是战国的平头哥,谁得罪了他,他都得咬一口。孟尝君田文是一个自私自利,而又睚眦必报的人。
因此得罪了很多国家,在他势力强大时,大家自然不敢动他,等他落魄以后,自然算账的人就纷纷都来了。
鸡鸣狗盗逃离秦国,怨恨秦国,联合韩国、魏国合纵攻秦
孟尝君田文,是齐威王的孙子,田婴的儿子,关于他前期的记载,《史记》中孟尝君的本传中记载不详。
其实在公孙衍和张仪的传记中,有过田文出任齐相和魏相的记载。另外,齐湣王继位的时候,田文就已经是齐国的权臣,齐王十分忌惮他。
因此可以说,田文在前往秦国为相的时候,其在山东六国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了。秦昭襄王听说田文的贤能,就邀请他到秦国担任相国。
结果田文在秦国没当两天相国,就被人进言,认为他是齐国宗室,做事情肯定先考虑齐国,而后考虑秦国的。这个人真是太不了解田文了,他做事一定是先考虑他自己的。
秦昭襄王听了大臣的建议,将田文罢相,并囚禁起来,意图将其杀掉。但是田文养了数千门客,可不是吃干饭的,以“鸡鸣狗盗”的技能,帮助田文逃离秦国。
田文回到齐国之后,齐湣王因为派他到秦国,差点丢了性命,对田文感到十分愧疚。就任命田文为齐相,执掌齐国的国政。
田文一直记恨在秦国受到的羞辱,没过几年,就联合韩国、魏国,合纵伐秦。以匡章为将,攻破函谷关,联军进至盐氏,逼迫秦国割地求和。
虽然担任齐相,却不思为齐国着想,一心只在乎自己的权势
田文在齐国担任相国期间,吕礼从秦国逃到了齐国,齐王任命吕礼为宰相。田文听从苏代的建议,破坏吕礼主张的齐国与秦国联合的主张,促成了魏国、赵国与秦国的联合。
在田文和吕礼争夺齐国权力的过程中,田文甚至给秦相魏冉写信,让魏冉促使秦国出兵攻打齐国,把占领的齐地作为魏冉的封邑。
最终魏冉果然让秦昭王下令秦军攻打齐国,攻占齐国陶邑地区,成为了魏冉的封地。之后魏冉未来扩大自己的封地,多次派秦军侵占齐国土地,田文虽是齐相,但也堪称齐国的罪人。
乐毅伐齐,田文也是功不可没
田文在齐国多年担任相国,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这就造成了一种结果,天下只知孟尝君,而不知有齐王啊!
齐湣王深刻感受到了来自田文的威胁,齐湣王七年,齐国贵族田甲挟持齐王,不久虽然被平息。但是齐王借着这件事,嫁祸给了田文。
田文十分害怕,就跑到了魏国,魏昭王任用田文为丞相。公元284年,在田文的联络下,魏国与燕国、秦国、赵国、韩国联合,发兵攻打齐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乐毅伐齐”,齐国大举溃败,被乐毅攻占七十二城,濒临灭亡。所幸在田单的反间计和火牛阵之下,齐国得以复国。
可以说,齐国濒临灭亡,孟尝君田文虽是齐国宗室,但他却也是功不可没的。如果他信念齐国,在五国联合的时候,从中阻挠,或者让齐王造作准备,恐怕齐国也不至于仅剩两城吧!
田文虽然善养宾客,但是对待平民百姓却并不友好
荀子评价田文说:“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第一个故事,冯谖的“焚券市义”,田文派冯谖到封邑为他去收债,冯谖问收完债,要买点什么东西回来吗?田文说你看家里缺啥就买啥吧。
冯谖到了薛邑就假传田文的命令,把债券合同都烧毁了。冯谖回来告诉田文给他买了“义”,获得了群众高呼万岁的“义”。
其实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田文的豢养门客,锦衣玉食的生活,大部分都来自于对封邑百姓的盘剥,以及放高利贷所得。
这恐怕不是其对普通百姓友好的表现吧,终归来说,他还是一个榨取劳苦大众民脂民膏的贵族奴隶主罢了。
第二个故事,是田文从秦国逃出的时候,途经赵国,平原君热情地招待了他。赵国人听说田文贤能,都争相来看他,看到他身材矮小之后,就有人出言嘲笑。
田文大怒,率领门客一起跳下车,接连砍杀几百人,摧毁了一个县才离去,这就是他回应主人热情招待的态度吗?
善恶到头终有报,田文死后,齐国与魏国联合攻灭薛邑
晚年的田文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此时他统领薛邑在诸侯中持中立态度。齐襄王刚刚继位,齐国不复当初的强大,难以令其臣服。
所以齐襄王采取友好亲近的策略,与田文交好,使薛邑获得了独立性。四处树敌,好日子总有到头的时候。
田文去世后,薛邑失去了强势人物的庇护,他的几个儿子也为争夺继承爵位而相互拆台。趁此机会,齐国联合魏国,一举攻灭薛邑,田文的子孙被杀戮殆尽!
所以说,孟尝君田文虽然在很多传说中被塑造成了“乐善好施,广结宾客”的形象。但是掩盖不住他四处结怨,与君王不和的现实,在他为相的国家,对他的评价都不怎么样,否则也不会是齐、魏联合屠灭薛邑了。
另外,结怨于外不说,田文家族在他死后也开始四分五裂,给予了本就对他怨恨很深的齐国可乘之机。可谓是,自作孽,不可活啊,自取死路,老天也帮不了啊!
-----
网友解答:
-----
孟尝君田文,战国中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齐宣王田辟疆之侄,齐闵王田地堂兄弟。战国四公子之一,因承袭其父爵位于薛地,又称薛公。
孟尝君曾先后任秦国、齐国、魏国相国,也名列战国四公子之位,可见他也是一个极有能力的人。至于他为何死后被灭族,我们可以从相关史书中一窥究竟。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田文出生时是五月,在他父亲田婴认为五月出生的男孩会害了父亲,所以一直不受待见。
但为何田婴死后他能承袭爵位,史记中记载的是他与父亲的一段对话,彻底改变了田婴对他的态度,从而开始器重他。
田文承袭了封地后,广养食客,无论是罪人逃亡,还是鸡鸣狗盗之人,他都一并收之,来者不拒,扩大自己的实力。
田文从秦国出逃经过赵国,因为赵人以他的形象而讥笑他,他大怒之下带领随行人员大肆杀戮,足足毁了一个县才离开,可以田文心胸之狭窄,为人之狠毒。
为了消灭自己的敌人,不惜联合秦国欲灭掉自己的母国齐国。看来家国情怀,忠君思想在他这里是一文不值。这换作哪个齐国国君,搁这事也必定心怀不满。
田文在薛地时,为了增加收入,不仅收田租,还向别人放高利贷,这真是生财有道,不择手段呀。
太史公司马迁曾到过薛地,查验知道薛地民风败坏,田文破坏了当地的风气。
在荀子《臣道》里面认为田文是篡臣,何为篡臣?就是篡夺君权之臣。可见在荀子眼中,田文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贰臣。
虽然田文任齐相时,也为齐国做了几件有益的事情,为齐国的强盛贡献了力量。
但他一旦碰到涉及到自己利益的事情便见风使舵,不择手段,即使对于自己的母国也如此。唯利是图,毫无底线,虽然贵为战国四公子,但与其他三位相比真心差远了。在世的时候还能功高盖主,骄奢淫逸,篡臣全相,死后却不能荫庇子孙,所以被灭族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
网友解答:
-----
我们先来看下二位先哲对其评价:
“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旬子
“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司马光
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因为好养“士”被后世称为“战国四君子”,孟尝君的名声最大。
孟尝君本名田文(孟尝君是他的谥号),其父田婴是齐威王之子,齐宣王之弟,任齐国宰相11年。
孟尝君生母仅是田婴的小妾,地位卑微,孟尝君因出生日期不吉险被遗弃。但因幼时即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机智,长大后逐渐掌家事,广纳能人,声名渐显,田婴死后,田文在40多兄弟中脱颖而出,袭田婴位,继承薛邑。
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三千,但这三千多为鸡鸣狗盗之辈,危害薛邑一方,但也有个别能人,
其中冯谖就是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冯谖焚契”流方千古。
孟尝君因对自己权柄太小不满,及秦昭襄王盛邀,齐湣王派遣,不顾众食客劝阻去秦国任宰相。后任秦王唯恐他做事偏袒齐国被囚。
孟尝君以“白色狐皮裘”为代价买通昭王爱妃燕姬,遂得以脱离虎口,离开咸阳。秦昭王事后竟反悔,派人引军追杀孟尝君。孟尝君的门客学鸡叫骗开函谷关门,逃回齐国。
在回国途经赵国,赵国平原君盛情款待,因一赵国人嘲笑他瘦小,孟尝君一怒之下,令食客屠杀一县。
齐湣王因内疚再次任其为宰相,掌齐国大政,睚眦必报的田文为报前仇竟联合韩魏攻打秦国,韩、魏合纵结盟一举击败了楚国和秦国。
公元前294年,齐国贵族田甲兴兵作乱,湣王猜忌田文参与其中,秦昭襄王又乘机派人去齐国大肆造谣,说孟尝君在朝中遍树党羽,正偷偷与秦、楚联系,想合兵攻齐秦,取代湣王,湣王将孟尝君罢免。
孟尝君唯恐久居齐国会招来不测之祸,于是就率领众门客投奔了信陵君魏无忌(魏国公子),魏王拜田文为相。
孟尝君任魏相时,身为齐国贵族的孟尝君丧心病狂,联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孟尝君倚仗自己在封地薛邑的28里防御工事,竟然宣布中立。坐视燕国军队屠杀故乡人民,在祖国齐国最危难的时刻抛弃了祖国,成为齐国的罪人。
田文死后,几个儿子争抢爵位和封地,并大打出手,而魏齐联手灭掉了薛邑,孟尝君绝嗣灭族。
纵观孟尝君的一生,并无远大抱负和坚定的立场,以一己之私置齐国于水火之中。正如王安石所评价:“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这样的人死后绝嗣灭族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
网友解答:
-----
荀子在《臣道》中早就把孟尝君的本质说尽了,此等篡臣不灭天地不容。
《臣道》:“上不忠君乎,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尝君,可谓篡臣也。 ”
孟尝君被灭族是他和父亲田婴,一起努力的结果
先来说说孟尝君其父靖郭君田婴的为人。
齐威王晚年,邹忌与田忌争权,两败俱伤,田忌被驱逐楚国,邹忌相国之位给了田婴。田婴为人仗势弄权,营私舞弊,竟将“终岁之计”揽于手中,囤积万金,令齐国产生祸乱。但他懂得溜须拍马,蒙蔽君主,所以威王封了块地给他“薛国”。齐威王死后,齐宣王差点杀了他,他吓得灰溜溜逃回薛国。田婴能养士,门客众多,所以公孙闬、齐貌辫、张丑等人能解救他于危难。
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但孟尝君比其父更加不堪。
孟尝君继承了田婴的封地后,广养门客,招揽诸侯宾客及犯人逃亡者、鸡鸣狗盗之辈,成为一方恶霸。
孟尝君极度败坏当地风气,到西汉司马迁查访薛地民风仍旧败坏。
他广养食客,开销巨大,但从不差钱,因为在他掌管薛国时,不仅收地租,还在民间放高利贷。
齐湣王任他为齐相时,他专制弄国,纵容官员贪污,导致齐国大乱。
虽然孟尝君在担任齐相时,也为齐国做过几件大事。
一.齐、秦、魏、韩联合攻楚的垂沙之战,打垮了楚国,让楚国脱离了强国的队伍。
二.齐、韩、魏合纵攻秦,突破函谷关,逼迫秦国求和。
虽然他为齐相时虽然也做了极大的贡献,但一旦涉及个人利益时,他立马调转枪头,即便是自己的国家也是如此。
因田甲劫持了齐愍王,孟尝君被迫辞去齐相之位。齐湣王封吕礼为相,孟尝君心里不甘,竟写信给秦相魏冉,请他攻打齐国,只是为了驱逐吕礼。
齐湣王想驱逐孟尝君,收回薛国。他身为齐国王亲,却马上调头攻打自己的祖国。家国情怀在这种人眼里时一文不值,有的只是个人的荣华富贵。
乐毅五国综合攻打齐国,这时孟尝君时魏相,此战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齐湣王之死,外敌是乐毅,内奸为苏秦,但反贼却是孟尝君。
燕国接连攻下齐国七十几座城池,可孟尝君却保持中立,其行为让天下人都看不起他,最终老无所归。
齐襄王刚即位不敢动他,让他在薛地老死。但他一死,齐、魏两国的杀伐令就来了,导致他全族被灭。
孟尝君虽为战国四公子,但眼里只有荣华富贵,做人唯利是图且做人毫无底线,在政治道德上与其他三位相差甚远。这样一个篡臣、恶霸、卖国贼死后被灭族令天下人大快人心。
-----
网友解答:
-----
孟尝君,名田文,齐国人,战国四公子之一,因出生于五月初五,其父田婴命其母不要养大他,其母私下偷偷将他养大。
其父不想将他养大的理由也很奇葩,“五月里生的孩子,长到和门户一样高的时候,将对他的父母不利。”
田文长大后就这个问题深深的怼了他父亲:“人的命运是受之于天还是受之于门户呢?,如果受命于天,那您就没有什么好忧虑的了,如果受之于门户,那您可以把门户增高,谁能长到那么高!”,怼的他父亲终于承认他,最后因为他出色的表现,让他主持家事,接待门客,逐渐的田文的名声传扬到诸侯中去了。
说起孟尝君,最让我们熟悉的是那个成语“鸡鸣狗盗”,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贵族流行养士之风,孟尝君更是因门客三千而名扬天下,其中有两人叫作鸡鸣和狗盗,这两个人平时人们都很瞧不起,但是却在关键时刻救下了孟尝君。
齐湣王二十五年,孟尝君被秦昭王拜为秦相,然因孟尝君为齐国王族,万事都先想着自己祖国的利益,最终被囚禁起来。孟尝君派人向秦昭王的宠姬求救,宠姬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狐白裘作为交换条件,然而孟尝君已经将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孟尝君十分为难,问遍宾客,无人有对策,这时狗盗站出来了,他可以将狐白裘偷出来,果然,没过多久他就将狐白裘偷出来了,孟尝君很快便将它献给了秦昭王的宠姬,宠姬向秦昭王说情,秦昭王释放了孟尝君。
于是孟尝君便快马加鞭的离开,以防秦昭王后悔,很快便来到了函谷关,不料函谷关规定,只有鸡鸣之后才可以开关放人出去,再次万分紧急的情况下,鸡鸣站了出来,他会学鸡叫,而且非常像,他一叫,所有的鸡都叫了起来,于是孟尝君一行便顺利出关,在他们出关后一顿饭的时间,秦国追兵果然来到了函谷关,原来秦昭王果然后悔释放孟尝君了。从此以后,宾客们都对鸡鸣、狗盗另眼相看。
孟尝君世袭他父亲田婴于薛,可以说是家大业大,然而在其去世后,没有多久,薛便被灭族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一、趋权附势,三国为相
孟尝君一生对权力极度渴望,先后在秦、齐、魏三国为相,为了成为秦相,背叛了自己的祖国,然而内心又离不开自己的祖国,回到齐国后,又被立为齐相,在齐湣王灭了宋国后,骄傲自大,不把孟尝君放在眼里,孟尝君又跑到了魏国,成为了魏相,如果说孟尝君到魏国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到秦国便是他个人主观意识,究其原因,于国不忠,在他死后,灭他薛国的又恰恰是他曾经为相的齐国和魏国。
二、外表仁慈,实则残忍
孟尝君以门客多著称,曾经孟尝君招待门客,古人都是分餐而食,因为火光较暗,门客以为孟尝君和自己吃的不一样,放下不吃,告辞要走,孟尝君赶紧将自己的饭拿给客人看,客人一看是一样的,竟羞愧难当,自尽而死,从此孟尝君养客的贤明越发传的远了。
然而这些只不过是作秀收买人心的手段,孟尝君曾经经过赵国,赵国人都听说孟尝君贤能,都出来观看,看到真人后却不禁笑道:“原来以为薛公身材魁梧伟岸,没想到却是个矮小汉子。”,孟尝君听到后非常愤怒,和他一起到赵国的宾客砍杀了数百人,直到灭了一县才离去。
外人看到的只是外表,自己家人看到的才是内心,越熟悉的人越了解自己,也许是他的以身作则给孩子们做了榜样,待到他死后,孩子们互相争夺家产,都想立为薛公,所以才引得齐、魏联手灭了薛。
孟尝君英明一世,最终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几个儿子。
-----
网友解答:
-----
孟尝君叫田文,是战国四公之一,另外三位是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分别属于齐、魏、楚、赵四个诸侯国。
孟尝君是齐国的贵族,他是齐威王的孙子,齐宣王的侄子,那孟尝君为什么会被灭族呢?被谁灭族呢?
孟尝君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而田文是一个小妾所生,而且是生于端午,当时生于端午的人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所以田婴让孟尝君的生母将他扔掉,可是毕竟是自己的骨肉,他的生母还是舍不得扔掉的,就偷偷的把孟尝君抚养成人。
当孟尝君长大后,被带到了田婴的面前,田婴是很讨厌孟尝君的,因为觉得他是不吉利的人,但是孟尝君去跟田婴说:你做为齐国的宰相,拥有很多财富,但是齐国的疆域却没有增加,我觉得咱们家很危险了。
田婴就问他要怎么办,孟尝君说要招贤纳士,田婴觉得很有道理,很多宾客就来拜访田婴,而孟尝君的名气越来越大,各个诸侯国都来跟田婴说,要立孟尝君为世子,最终孟尝君继承了田婴的爵位,封地在薛邑。
孟尝君养了很多的宾客,高达数千人。秦昭王听说孟尝君十分贤能,就让人请孟尝君入秦地,而苏代却跟他说秦国是虎狼之国,怎么能去呢?孟尝君就打消了去秦国的想法。
公元前299年,齐湣王派孟尝君入秦,而秦昭王任命孟尝君为秦相,但是有人又跟秦昭王说,孟尝君确实是有才,可是他是齐国的贵族,做什么事情肯定先想到齐国的立场,那秦国就不妙了,秦昭王觉得有道理,就将孟尝君给关了起来。
孟尝君在一位门客的帮助下,向秦昭王求情,最终被放了出来,又在另外一位门客的帮助下,成功的过了函谷关,回到了齐国,这个就是著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
孟尝君路过赵国的时候,平原君赵胜款待孟尝君,而赵国人都听说孟尝君的大名,就争相观看,可是看完之后,哈哈大笑:我们以为孟尝君是一个大丈夫,没想到竟然,这般矮小呀。孟尝君十分生气,随行的人就下了车,杀了几百人,毁了一个县才离开。
孟尝君回到齐国,齐湣王拜孟尝君为齐相,几年之后,有人向齐湣王告发,说孟尝君谋反,但是孟尝君有一个门客叫魏子,向齐湣王上书,然后在齐王宫门口自刎,以证孟尝君的清白,齐王派人去查,孟尝君确实没有造反。因为这个事情孟尝君辞官回薛邑。
孟尝君在齐国的声望越来越高,天下只知道齐国有个孟尝君,而不知道有齐湣王,齐湣王很嫉恨孟尝君,孟尝君就跑到了魏国,魏王任命他为魏相。在公元前284年,孟尝君带着魏、秦、赵三国联军,帮助燕国打败了齐国,齐湣王跑出临淄,跑到了莒,然后死了。
齐襄王继位,他与孟尝君打好关系,但是孟尝君死后,齐、魏国联合起来灭掉了孟尝君的封地薛邑。我们从孟尝君的经历可以看出,之所以会被灭族,是因为孟尝君的功高震主,而且还率军攻打齐国。
-----
网友解答:
-----
《史记》记载:
“文卒,谥为孟尝君。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孟尝君田文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继承人位置打得头破血流,齐国和魏国乘机发兵讨伐灭了其封邑薛邑,昔日风光无限的战国四公子之一被灭族绝嗣了!
这很奇怪,孟尝君是齐国人,魏国人趁火打劫,齐国人为何对本族子弟下黑手呢?以孟尝君的江湖地位,战国七雄谁不给他田文几分面子,咋就混得这么惨呢?
孟尝君出身于公室之家,其父田婴是齐威王的幼子,齐国宰相,实力派人物。不过他的出生没有让父亲高兴,相反却被父亲下令扔掉!母亲心疼,悄悄地瞒着父亲把他养在外室。一直等到孟尝君长大后,母亲才让他跟父亲见面。
田婴为何对亲儿子这么冷漠?原来他的出生日期有问题——五月初五。民间认为,端午节出生的孩子对父母不利,不过那时候还没有端午节,田婴的解释是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会长得跟门一样高。
孩子长得太高是有点麻烦,可也不至于剥夺他的生命吧?我觉得田婴这话有点欲盖弥彰,说白了他是儿子太多(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小田文又是卑微的庶子,田婴根本没拿他当回事。
我敢说,这件事影响了孟尝君的一生,当然我不是说他因此对父亲嫉恨一辈子,而是让他意识到嫡庶身份的差异,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战国四公子都喜欢养门客,孟尝君尤甚,门下食客三千。但是千万别以为谁都有资格当食客,史书上说当食客的门票是“才能”,胡扯蛋,鸡鸣狗盗也叫“才能”?虽然这些食客中很多人确实有才能,但他们吃白食的入场券靠的是身份——士,平民是进不了公子们的大门的!
春秋战国是宗法制社会,等级社会,分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等级,贵族又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等级,等级之间戒备森严。贵族的等级由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其余儿子们降一两个等级,比如天子的庶子们降为诸侯,诸侯的庶子降为卿,卿的庶子降为大夫,大夫的庶子降为士。
那么士怎么办?士很尴尬,没地方降了,所以他们就是一群挂着贵族空头衔,没有任何政治待遇的贵族弃儿!更可悲的是,根据宗法制,这个群体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多,形成庞大的士族。也为了前途,让这群人不得不靠本事依附于上层权贵,企图靠功业回到上层。
孟尝君养食客的劲头,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人才的渴求,他对自己的食客大多数一无所知,分明是对士族“变态”的情感投入。
联想到孟尝君的出身,就很容易理解了。齐威王是诸侯,田婴降为卿,按宗法制,孟尝君非嫡非长,上限就是个大夫,混不好就是士。
公卿之家,还缺一个士吗?丢人,还是五月初五生的,不要也罢!所以出身问题给孟尝君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让他一辈子介怀,也让他对士族集团格外同情。
所以所谓孟尝君手下人才济济,那纯粹是歪打正着的副产品!
有了这些人才的孟尝君做了什么呢?跟食客们一样往上爬!孟尝君从一件事上认识到,宗法制是死的,人是活的,身份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
这件事就是他居然越过一众哥哥们,以非嫡非长的身份继承了本不该属于他的爵位。为什么会这样呢?春秋就已经礼坏乐崩了,宗法制也早就摇摇欲坠了,像孟尝君这样,光门下食客就达到三千人,你可以想象一下他的势力有多大?难听一点说,他孟尝君就是江湖老大,宗法制也要对实力低头!
其实从田婴身上就能看出这个苗头,他以卿室身份反制公室(齐宣王),曾经差一点把齐宣王轰下台。聪明的孟尝君从老爸身上早就悟出了道:倘若一个人没有实力反制上一个阶层,你只能接受宗法制降级的安排,相反宗法制会对你开小灶。
怎么样能让自己拥有江湖地位呢?养士啊,这群人再惨也是贵族,不缺政治头脑和根脉,又具备奋斗的动力和做事的能力。他曾经对父亲说:你担任齐国宰相多年,把家里搞得家财万贯,连妻妾都是绫罗绸缎,奴仆都对肉羹看不上眼,怎么就没多看一眼士族呢?他们才是对您有用的人呐!
应该说孟尝君很聪明了,他一眼看穿了宗法制社会的弊端,并意识到了士族集团的价值。他的一番话让田婴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儿子不是常人呐!所以面对诸侯国要求田婴立孟尝君为世子时,他不得不,也乐于接受。
孟尝君拥有了卿的身份后,基本上只做两件事:一是游走于诸侯国,继续提高江湖地位;二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反制齐王。
史书上记载了许多孟尝君与诸侯各国之间的交往,咱不需要了解太多细节,只需要知道一点:与诸侯国的交往,其实都是为了强化他在齐国的地位。比如那位烧了他借据的冯谖,曾经假借魏国聘请孟尝君为相,迫使齐缗王不得不低头把相印交给孟尝君。
还有一次孟尝君被齐缗王排挤,想留在秦国效劳,苏代以“木偶”和“土偶”的故事告诉他:土偶哪怕被雨淋成了土,它还能留在泥地里,木偶恐怕不知道被谁水到哪儿去了。意思是,齐国是你的根,你哪怕烂在了齐国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到秦国就是没根的木偶啦!
好通透的话!
对齐缗王来说,这个堂兄弟孟尝君就是个招惹不起的大麻烦,不用他,他就会跑到别国反过来打齐国,用他,朝堂上他就得当一大半的家!所以史学家一针见血地说:田文专权,弄得天下只知齐国有田文,不知有齐王。
齐缗王头疼啊,数次罢免孟尝君,可是新宰相总能被孟尝君挑动国际关系搞下台,回过头来还得求孟尝君出面解决问题。可如果我们看过程,孟尝君的手段大多上不了台面,甚至是靠出卖齐国利益作价码。
所以别听史书光是吹捧孟尝君礼贤下士的一面,他本质上就是个自私的政客!
这种人活着的时候别人不得不忌惮三分,但死了呢?不被掘墓鞭尸就是造化了!他自己为身份奋斗了一辈子,到头来他的儿子们还是栽在了身份上,为了争夺他留下来的政治遗产,兄弟阋墙给齐襄王找到了复仇的机会。
薛地紧邻魏国,那还客气啥,不抢白不抢!
------------------
推荐阅读:
如果地球突然冒出一块新大陆,资源丰富,面积庞大,那么 世界格局会怎样?
日本刀刀身那么长,看着就唬人,我们有什么冷兵器对上它不会吃亏?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