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的家乡,在你小时候回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说说你的家乡,在你小时候回忆最深刻的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说到家乡,小时候还真有些回忆,我从小生在农村,那时的乡村和现在的乡村不一样,以工分分粮食过生活。一个村的庄稼大家一起去做,比如播种、除草、施肥、收割都一起。有时农忙季节赶时间,还请敲鼓队在前面敲鼓,场面非常热闹,进度非常快,不几个钟就把一整片庄稼地里的草除完了,很是有责任心。
那时的乡村并不l富裕,人们心中装着的是互助互帮,没有攀比,分配制大都相等,住的是瓦房,生活过得非常惬意。就像现在景点打造的田园景那样富有乡村诗意!人们在劳动中欢天喜地,有说有笑的干着农活,过着没压力没烦恼的生活!
那时农村的环境并不像现在这样好,不要说没汽车,就连自行车都很少,要是去镇上买日常生活用品或把东西拿到镇上去卖,得靠挑担或背篓背到镇上去,换取几元或几十元钱的零用钱,乐得不得了。
上学:那时的学校离乡村都很远,化分以“大队制”,也就有十几个生产队,才一所公立学校,(那时没私立)学生小小就从很远的地方来上学,没父母陪伴,从小就养成自立的好习惯,学校中餐没饭供应,而是啃几个红薯充饥,他们对学习非常用功,都想为自己的将来幸福创造条件!
说实在的,我们的小时候并不是很幸福!
因为条件不允许你吃好、玩好、从小就懂得怎样去劳动,怎样勤奋去学习,懂得生活不易,只想发奋读书,走出农门。为自己的幸福创造条件!
虽然我现在住在城市,但还是时常勾起家乡小时候那种回忆,虽那个年代没华丽,没富足,一起劳动,一起收获播种后的丰收,到了傍晚,一个大院子住着十几户人家在一起聊天,相互尊重,和和美美的生活在院子里,是那么和谐而幸福,没有纷争,没有攀比,过得像神仙似的日子,多留恋!
-----
网友解答:
-----
谢邀:小时侯回忆最深刻的是盼望着过年,每到农历腊月二十后人们都忙碌起来,打扫家里卫生,我就先给父亲要钱买些鞭炮过年放。
同时,在三十日晚上,母亲就把过年穿的新衣服从柜子拿出来放好,再给碟子里放水果糖,核挑(哪时侯都是用旧衣服在街道换的)…。
最喜欢过年,和大人走戚,会有人给糖,枣,核桃这些好吃的。
记的有一次去了舅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破四旧,不许走亲戚磕头。在舅家门口,我和婊哥在一块,碰到了班主任老师,老师笑着问:今天来给你舅磕头了没有?
哪时见到老师不敢撒谎,就给老师说:磕了头…。
婊哥回到家给我说:以后再有人问,你就说没磕头。不敢说磕头…。
还有一次过年,哥哥带我去舅爷家,也是给糖,核桃,当然高兴。但是在吃饭时,猪肉上毛没刮净,我不吃,硬要回家,闹的没办法,哥哥只好中午带我回家。在路上说了不吃肉的原因…。
哥哥说,你把糖吃了,就要回家,咱连中午饭都没吃…。回家后父母还把我骂了一顿,“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你还嫌弃\"。
-----
网友解答:
-----
在童年的记忆中,我家门前有一棵李子树,一棵有脸盆大的果树。小时候我经常爬上去摘李子吃,有时果子还没成熟的时候,就被我摘了,味道酸酸甜甜的。当气候不好的年份,一棵李子树上也纠结了几十个果子,父亲说那是李子树老了,就像人一样老了。童年时候怎么会知道树也会老了?总认为这棵果树会无穷无尽的长出果子吃。现在都还能回味起童年时候果子的味道,酸酸甜甜中夹着点点的苦涩,因为果子还没成熟。
-----
网友解答:
-----
回答了!我谈谈这个话题。这是个人生回忆录的话题。
每个人出生年代不同,家乡环境也不同,所遇,所记忆事实也不一样。
我说说我童年记忆最深刻的故事吧!
我是1933年8月生人,3岁家乡辽宁省海城县,我的出生地,发大水,闹胡子,无法生存下去。1935年,全家逃难来到吉林省怀德县我的一个远方老爷爷家求生。可是,由于没有房子,没有土地,农民还是无法生活下去。我们哥三个,大哥20多岁,可以给地主抗大活。二哥,17.8岁,也可以给地主抗半拉子,我12.3岁,只能在家给别人放猪,一年一口猪,给一斗粮,母亲常年有病,父亲在家,照顾母亲,就这样,母亲的病,也没治好。终于由于穷,我的童年,就丧失母亲了。哪年,我7岁,记忆中,母亲死亡时,装在一口破櫃里…!至今我忘记不了!
还有一件事,1947年,我的家乡来了共产党,来了八路军,解放了!穷人在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下,翻身了,从此,我的童年,我的家乡,一天天好起来了。我记忆中,农村,农民,有土地了,农民,生活有保障了,我一边上小学,放学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我记得,用小镐头刨查子,高粮查子,有尖,我小,一不小心,手被查子扎伤了,留下的伤口,至今还可以见到。
回忆我的童年故事,多着呢,家乡故事多着呢!老牛拉黎耙,毛驴拉磨,农民用石头磙子打场,生活可有奔头了。
今天,家乡大变样了,不用牛马,毛驴子了,全是机械化种地,收割,农业生产,科学管理,原来一垧玉米,只能打8000斤,大豆打6000斤。现在科学种地,良种,一垧玉米,可产20000斤。过去生活艰苦,现在生活,富裕了。不愁吃,不愁喝,过的是快乐生活。
回忆我的人生,回忆我的家乡,变化太大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什么原因呢?
根本原因是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人民当家做主人了。…。
这些回忆,我是永远留在记忆中!今天,幸福不忘共产党!今天,幸福不忘社会主义制度!今天,幸福,不忘新时代,感谢党!感谢毛主席!感谢新中国!
-----
网友解答:
-----
俺回忆小时候即六十年年代,肚子整天感觉饿(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加上苏联催債我国粮油困难)。刚刚吃过饭一会又觉得饿。主要无油水存肚内一一一俺知道与我同时刻人居多和我同感一一。而今是整天不觉得饿,因为肚内油水足够。
-----
网友解答:
-----
小时候的很多事都记不清了,但家里有些事,我记忆中还是很深刻的:
那时候,妈妈做衣服的手艺远近闻名,因买不起缝纫机,我们的衣服都是拿到别人家,借他们的缝纫机做。每次去,他们都缠着妈妈给他们先做,一忙就是一两天,哪怕弟弟才三个月,妈妈还是委曲求全早出晚归。
有时候妈妈回来晚了,外婆就用糖水给弟弟先垫一下。
有一天好冷,妈妈吃过早饭,给弟弟喂饱了奶就出门了,一直到下午还没回来,外婆去干活,吩咐姐姐和我看弟弟,发小也过来了,看到摇篮里的弟弟醒了,就抱起来,一会儿姐姐要抱,一会儿我要抱,后来不知怎的,弟弟一下子掉到火炉里,幸亏外公坐在火炉旁一下子把弟弟抓起来,只见弟弟嘴巴鼻子眼睛全都是灰,还哇哇大哭,这下可不得了,发小吓的一溜烟跑了。
外婆听到哭声跑进来,抱过弟弟一边使劲的吹,一边埋怨我和姐姐,我们吓得一句话不敢说。
这时天快黑了,我在门口看到妈妈从对面的路上飞快的地往回跑,她可能也听到了家里的哭声。
妈妈一进门,接过弟弟看到它的眼睛睁不开,就用舌头舔,就这样妈妈用舌头把弟弟眼睛鼻子里面的灰都舔干净了,弟弟还在哭,也不好好吃奶,妈妈气不打一处来,拿起火炉边上的火钳就开始打姐姐,姐姐边哭边躲,外婆护着姐姐,还被妈妈打了一下,姐姐躲起来了,妈妈这才抱着弟弟去看医生。
还好我们当地有一个好医生,就两三天,弟弟的脸就好的差不多了,但眼睛一直没睁开,妈妈就一直舔,弟弟终于睁开了眼睛,医生检查了说没事,妈妈这才放下心来。
后来弟弟的脸好了,一点伤疤都没有,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
要知道我们一连三个都是姑娘,父亲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盼来了儿子,要是脸上烫一大伤疤,那岂不是要害他一辈子,也幸亏那天火炉的火快熄灭了,但是火灰还是很烫的,几个月的孩子皮肤娇嫩,还是烫伤了,所幸外公抓得快,烫的不是很厉害,不然,还不知道后果是什么样子……
从那以后,妈妈就不敢出去久了,后来又借钱买了缝纫机,事情过去了,妈妈还在自责:如果自家有缝纫机,她也不会抛下弟弟去给别人做衣服,弟弟也不会烫着了,唉,只怪那时太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即删)
-----
网友解答:
-----
和小伙伴一起在河边摸鱼,捉螃蟹,戏水玩耍
和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
网友解答:
-----
回忆一:
大概10岁左右,在我们山西南方的小村庄里,下了晚自习回家的路上,大雪纷飞,晚上和白天一样明朗,踩在厚厚的雪地里的感觉美滋滋。
回忆二:
小时候,我家住在108国道不远处,每年除夕后到正月十五,尤其除夕后半天108国道一辆车也没有,静悄悄的,仿佛世界静止在了那一刻的感觉,心也停止了跳动,舒服的感觉。
回忆三:爸爸妈妈花高价学费送我去了县城读书,爸爸每周三或者周四会带着好吃的来看我,顺便带我在县城的绛州小吃吃小吃,醪糟、鸡蛋旋子、炒锅、小笼包子…而爸爸却舍不得吃,在旁边等着我,现在想起来记忆中幸福的味道很浓但是却充满着心酸,爸妈爱您们,也欠您们的太多…爸妈的爱我也延续在了我的孩子身上。
-----
网友解答:
-----
我的家乡是小山沟,那时交通不便,因为我九岁,姐十二岁,大哥十五岁父亲病逝,在那生产队时期,所以生活水平是村里的倒数第一,母亲用她瘦弱的肩膀,撑起来了这个家,白天出工分,早晚靠挑些木柴出来五、六公里外卖供我上学乃至高中毕业,没钱交学费,就经常挑木柴来学校食堂抵,母亲抚养我们成长成家,她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历程!
后来分田到户,我姐嫁镇上,哥也迁来镇上,我也在哥、姐以及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于09年镇上有了自己的安身之所,老母亲看到我们也终于发展起来了!只是在我这只住到14年,她又撒手离我们去了!
所以,平生最忘不了的,是母亲抚养我们以及经历过的苦难历程!
-----
网友解答:
-----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的南边有个鱼塘,放学了几个小伙伴去那里玩耍,去摸鱼,玩的很开心。
-----
网友解答:
-----
人生匆匆,不觉成年在望。
一旦回首,岁月虽不峥嵘,但激情是燃烧的。
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家乡多么贫脊、落后,那,永远是自己的根。
三望脊道远,四回忆朦胧。
是啊,从呱呱坠地到邯郸举步,荒原几十几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深耕细作,随着源源不断日子的轮回,终将是一路艰辛一程愿,甘心于那一日三餐的奔悉与缠绵。
许多人,特别是在穷乡僻壤奔出来的人,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是深根在骨髓里的。有句话很经典:乡音难改鬓毛催。
每当夜深人静,万家灯火阑珊处,翘首远盼,还不是希望自己的家乡随着改革的春风去改变其落后的面貌。不过,时代在变,前不久回趟家乡,虽说十几年由于工作的缘故没能探望过,但这一次省亲,说句不该说的话: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玩足彩中你最遗憾的是什么单?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