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希特勒,苏联会不会取代纳粹德国的位置发动二战?
如果没有希特勒,苏联会不会取代纳粹德国的位置发动二战?
-----
网友解答:
-----
青言论史祝您新春愉快,猪年大吉
!
这一点可以确定——苏联主观上不太能成为全世界战争的策源地,但是他们也确实在希特勒发动的战争之中分了一杯羹。
二战的两大策源地——日本和德国,之所以会发动战争,其背后都有着很深刻的原因,那就是经济问题。这和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干系甚大。
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且在《凡尔赛和约》上吃了不少亏。面对新一轮经济危机,德国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只有一条路——否认《凡尔赛和约》,并寻找新的经济突破口。
这个经济突破口其实很简单——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复苏经济。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甚至是苏联都是如此。但是只有德国走上了纳粹的道路,原因很简单——在民意凋敝了二十年以后,能最大程度团结德国民意的武器就是民粹主义。而民粹主义很容易地就演变成了纳粹主义。
在这种条件下,德国通过政府干预,催生出了大批的军械,这些武器成为了日后二战中的中坚力量。而拉动德国国内经济、转移国内矛盾的,也正是大规模的武器订单。
但是苏联不存在这个问题。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苏联的经济模式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体制,对世界全球化的依赖性不强,因此他们的经济模式虽然也是大规模国家干预经济、甚至是国家直接掌控经济,却没有那么迫切地发动战争的想法,因为彼时苏联国内的矛盾还不明显。甚至,由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苏联模式反而被认为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这并不代表苏联就对土地没有渴望。在德国入侵波兰之后,苏联也迅速出兵,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的土地;不久,苏联又出兵芬兰,展现了他们对北欧土地的诉求。
说到底,苏联这个国家,虽然没有短时间内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欲望,却有逐步蚕食整个世界的野心。有关这一点,我们早就领教过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
网友解答:
-----
不可能。
几十年来,斯大林的名声不是很好。被很多人骂残暴、没人性、恶毒,杀了很多人。但这事咱们还得拆开了看。斯大林的凶狠绝大多数的时候,是用在自己人身上。他搞肃反,清除竞争对手,搞特务统治,在乌克兰搞饥荒,逼农民交出粮食,镇压反抗......直接或者间接的害死了很多人。但他害的绝大多数都是自己人,自己家的同志,自己家的将士,自己家的人民。
仔细的看一下斯大林的作为,我们会发现,他对外是很软的。
他跟德国打过,也跟日本打过。但他都是被侵略的一方。只不过他后来赢了,又打到了人家家里。苏德战争之前,斯大林对德国是极其的敬畏,一直在配合希特勒。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的同时,苏联履行合同,卖给德国的各种战略物资依然在火车上,在向德国运送。
斯大林一直在极力避免刺激德国,避免两国开战。而且战前他也做了一些准备,把前沿的一些工厂向后方搬,采取的是一种防御,被动挨打的态度。
远东在诺门坎和日本打了一仗。也是日本先惹事,先打的苏联。苏军打败日军以后,没有继续扩大战果,见好就收,没有对日本进行反击。
二战之前,列宁的时期,苏联就和波兰打过。也是波兰先动手,后来苏军反击到波兰境内。最后波兰在首都城下绝地反击,又打跑了苏军。这场战争斯大林也参与了,甚至是导致苏军失败的主要领导人。
很多时候,苏联、斯大林都是被逼还手的。
他主动去“侵略”别人的时候不多,只打了一次芬兰。斯大林亲自指导了入侵芬兰战争,苏军损失100万。
这是当时苏联难得的一次侵略其他国家,兵对兵,将对将,1国对1国的那种。问题是当时苏联是2亿人口的大国,芬兰是人口300万的小国。芬兰伤亡2万5千人,苏联100万。
之后,德国伙同苏联前后夹击,瓜分了波兰。斯大林依旧是联手强国,俩大国打一个小国,才有勇气对外国发动入侵。
一个打芬兰都要死伤100多万人的苏联,他敢单枪匹马,主动挑起战争,入侵波兰甚至德国,挑战英国、法国、美国吗?不可能的。
二战结束,苏联占领柏林,斯大林手下几百万铁甲雄狮,那时候,是苏联实力的巅峰。但是,朝鲜战争开始,美军直接仁川登陆,打了进来。即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在地面跟美军交手的时候,斯大林依然没有勇气站出来,光明正大的直接跟美国为敌。哪怕他只出空军,也不敢。
他只能派飞机过来,冒充中朝部队,在鸭绿江附近打一下。
斯大林对外胆子很小。
对内狠的,对外一定会软。欺软的一定是怕硬。对自己人下手越重的,对外人下手就越轻。对好人下手越狠的,对无赖暴徒流氓就越宽容。这是铁律。
斯大林、苏联是怎样对自己老百姓的,怎样对自己将军的,怎样对不同意见的......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希特勒,德国横踢乱咬,总是侵略别的国家,那也得有前提:他自己的族群足够团结。不管怎样,他们对自己人还是不错的。希特勒那么热衷的为德国效力,那么热爱他的德意志民族,那也得是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这个民族的:善待。
如果他从小被德国官员欺负,被德意志商人诈骗,被德意志老板克扣工资,被德意志老师谩骂,被德意志警察栽赃陷害......那他还会爱他的德意志吗?当然不会了。再执着的人,再忠诚的人,再耿直的人也不会爱了。对不对?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的情势极其危险。为了挡住德军的进攻,斯大林启用朱可夫,让他来指挥部队。这就是个例子。如果打仗,想打胜仗,斯大林,乃至我国古代,就像宋朝,统治者都得把权利、军队交给将军。
而这对斯大林而言,对于赵构而言,都是极其危险的事。
怎样才能把权利、军队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里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不打仗。给德国输送资源,给金国进贡是小事。把权利给大将,把军队给别人,这是要命的大事。
德国闪击法国,发动不列颠战役,当时德军的主力全在法国西边。苏联就在德国背后,而当时德国在苏联方向基本上就是敞开门户。苏联在这个方向有300万的部队,但他不敢打。把部队给将军,万一谁心怀不满,带两个师回头杀进莫斯科,这是斯大林不敢冒的险。肃反得罪多少人自己心里没数吗?
斯大林,苏联,当时的主要任务还是维护自己政权的稳定。没有对外发动侵略,跟强国硬刚的勇气。斯大林也比较聪明,发展其他国家,然后让这些国家在外围,保护苏联。即便是打起来,也让这些国家先在一线抵抗一下,为他做缓冲。
-----
网友解答:
-----
我的观点是不会,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一,苏联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不可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二,条件不具备,苏联尽管兵力人数不少,但装备落后,而且更重要的是军事科学理论落后。
三,牵涉面广,不敢冒然行动。苏联知道,如果他发动对波兰等国的战争,德国,英国和法国必然会采取行动,对苏宣战,这样,弄不好几条战线作战,苏军会很被动。
四,苏联经济实力不允许,当时的苏联在欧洲不属于先进发达的国家,对开战,国家的承担力度不够,经不起长期作战的负担。
-----
网友解答:
-----
会。因为他那时处于经济落后的壮观,越是贫穷落越想打人。正如蒙古人他经济落后就更想去夺取他国的财富而去发动战争。
就象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时时刻刻都会打富人的主意。
-----
网友解答:
-----
不会。首先苏联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几乎处在全世界的敌视中。而且苏维埃政府从上一任政权接手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其现代化程度在欧洲几乎处于末流水平,列宁为了尽快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解决国内堆集如山的各项问题,不得不向周边国家如德国,波兰等割让领土。自从斯大林从列宁手中接过政权后,苏联开启了斯大林模式以取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并利用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收购了大量西方国家的工业设施,大量引进西方国家尤其是德国的科技人才,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产业,为苏联从农业国迅速转变为工业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三十年代末,苏联经过了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其工业产值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至少在这段时期内,斯大林并没有对外扩张的想法。
斯大林在巩固政权期间,于30年代中期至苏德战争暴发初期因列宁格勒州党委第一书记谢尔盖.基洛夫遇刺案而发动了著名的大清洗运动,在此期间,共有130万人被判刑,其中超过68万人被枪决,大批苏联党政军及科技领域的精英人物被清除,以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布留赫尔元帅(加仑将军)为首的苏联军官团有4万余人被清洗,其中1万5千人被枪决,苏军各级指挥人员的损失远远地超过了历史上和后来发生的任何一场战争,这直接导致了苏军在整场苏德战争期间伤亡极其惨烈的严重后果。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段时期内斯大林正忙于内部的整肃,并没有对外部事务过多地关注,否则对军事并不外行的他不可能自毁长城。
即使斯大林在如愿以偿地确立了其新沙皇的地位之后,在面对几乎全世界的敌视之下,也根本不敢对外用兵,更不用说发动世界大战。此时的苏联帝国在以英法美为首的西方社会的全面制裁和封锁下,己经在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拉开了距离,即使在俄国人引以为傲的军工产业领域也是如此,从后来的西方援苏项目中可以看出,苏联在先进机床和高辛烷值航空燃料还有电解铝等项目中存在着严重的短板,这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机床产业,苏联正是在二战中得到三万多台西方援助的先进机床后才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了T一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波波莎冲锋枪和米格及伊尔系列战斗机的。在纳粹德国入侵苏联之前,斯大林一直在出口矿产品和农产品以换取西方国家尤其是德国的先进工业品及其先进的科学技术,还有外汇资金。如果不是希特勒打断了这一进程,这一过程将是极其漫长的。就以机床产业为例,二战结束后在该领域内又一次与西方先进水平拉开了差距,现在俄国军工产业中使用的是他们之前根本看不上的日本马扎克机床。更何况当时斯大林要面对拥有欧洲第一陆军和世界第四海军的法国,拥有世界第二海军的英国,更不用说综合国力遥遥领先的美国!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整体战略方针是防御型的,即使在后来的冷战期间也是如此。事实上,正是希特勒发动的二战使得斯大林产生了警觉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国家主要工业体系迁往乌拉尔山脉以东,在军内逐步减小肃反力度,将军队沿西部边界地区梯次部署以警戒风头正旺的德国,等等。斯大林开疆拓土的野心正是被希特勒的积极进取和西方的隔岸观火所激发出来的,他在二战前夕要求和英法组成防御同盟,遭冷遇后又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在副署密约中取得了波兰,芬兰,罗马尼亚及波罗的海三国的部分领土作为战略缓冲,其实质仍是战略防御型的。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当时并不具备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的动机和必要条件。令纳粹耿耿于怀的是《凡尔赛和约》几乎剥夺了德国作为世界强国的一切条件,而苏联在海外既无殖民地损失,且列宁时代所废除的沙俄外债也被西方所默认。更何况苏联与德国不同,苏联拥有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资源。尽管俄国有部分领土于一战后被割让给邻国,但斯大林面对整个西方社会的敌视也断不敢更无必要以发动世界大战的方式来夺回这些故土。还有,希特勒发动二战所依仗的是英法美出于祸水东引为目的的纵容和怂勇以及自身强大的工业和科技实力,而这两样正是斯大林所缺乏的。事实上,苏联在冷战期间的咄咄逼人正是在享受了二战胜利的巨大战争红利之后才形成的,然而又是这一点最终拖垮了整个赤色帝国,可以说苏联从她成立到灭亡的七十年岁月里,既无必要更无实力来发动世界大战。
-----
网友解答:
-----
完全没可能!
题主怕是还有一点不明白,德国发动二战是必然的,而希特勒只是一个代言人,没有希特勒,或许就会出现“东特勒”、“南特勒”、“北特勒”,这一些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就像晚晴政府的倒台,很多人把这件事归根于慈禧腐朽统治,大谬。就算不是慈禧执政,清政府也必亡,这就是历史发展与历史选择。
德国必定会成为二战发起者
一战结束后的德国魏玛政府接受了《凡尔赛和约》,一度强盛的军事强国瞬间沦为阶下囚,经济重点区域被占领,军事权利被限制,还要赔偿天价的战争赔款。国外商品蜂拥而入,国内制造业却满目疮痍。德国的经济被国外把控着,利益被国外分割着,民族尊严被国外践踏着。此时,聪明的犹太财团还变着法儿的压榨着德国人民,火上浇油。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德国物价居高不下,收入却低的可怜,民怨沸腾。魏玛政府采取了向国外贷款额方式,勉强支撑着经济运作,德国的经济却没有全方位的增长。尤其是魏玛政府向战胜国卑躬屈膝的态度,使得德意志民族自尊被踩在了脚底下。
这也就是希特勒能够带领着纳粹党上台的根本原因。此时的德国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希特勒与他的纳粹党 带来的军国主义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对外态度的强硬使得德国民众重拾希望,对内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与措施使得失业率大幅下跌,经济开始复苏。可以说,当时的德国需要的不是希特勒,而是希特勒这一类人。
在多种因素以及经济大萧条的刺激之下,大量产品无法销售,经济泡沫严重。应对国际性的金融危机,能走的路有两条,一是对内改革,二是对外扩张。希特勒利用德意志的民族情绪,选择了后者,发动了二战。
所以说,不管当时是谁执政,对外扩张的条件是绝对成熟的。强大的军工、民族情绪、军国主义,这就是培养侵略者的温床。
苏联或许会掠夺领土,但是没有必要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苏联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由一个全新的阶级领导的。在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陷入金融危机恐慌时,苏联凭借着其独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平稳的运行着经济,机会没有收到影响。这也使得西方国家开始考虑国家管控的好处,后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而出现的凯恩斯主义就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这就是得益于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此时的苏联成为了西方饥民眼中的天堂,几乎是全世界都在痛苦煎熬,只有苏联能独善其身。苏联将社会主义推向了全世界,成为了最杰出的代言人。此时树立一个完美的形象,让“万国来朝”岂不美哉?为什么要发动战争让全世界同仇敌忾?再者说,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是供严重大于需,供销脱节。苏联又不是傻,自己发动战争让资本主义国家消耗过剩商品,帮他们渡过难关自己还要背骂名。看着他们在痛苦中挣扎,它不香嘛?
因为这个题目,有人就开始对斯大林本人评头论足。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无知的表现,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政治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走向。不像是我们,做错事道歉就完事了。领导人做错事,造成的可是不可逆伤害。斯大林不主动发起战争,是他那时候的领导班子共同的决定,是深思熟虑过后的抉择。
结束语:对待历史一定要擦亮眼睛,要时时刻刻明白,你能想到的,领导人肯定能想到,但是你想不到的,他们也必须想到。这就是为什么“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身居高位,如履薄冰,稍有不慎,是难挽回。所以千万不要把无知当作真理,那样只会闹笑话。
【文 楚南青史君】
【若有观点,欢迎评论!】
-----
网友解答:
-----
苏联成为二战的发动国的可能性比较小,但的确是有这种可能性。因为虽然苏联有对外扩张的意识和对外扩张的实力,甚至当时的国际环境相对有利于苏联,但相比德国来说苏联缺乏对外扩张的经济动力。战争会首先从哪里发动呢?从经济状况最恶劣的强国开始发动。二战之前,纳粹德国和社会主义苏联两国中哪一国所面临的经济状况更为恶劣一些?当然是纳粹德国。所以,纳粹德国就算没有希特勒,也会出现类似于希特勒的领导人物,最终首先发动战争的仍然会是纳粹德国。从大概率上讲,苏联不会取代纳粹德国二战的发动国的位置。不是领导人选择国家的道路,而是国家利益选择国家的道路;不是人决定历史的发展,而是历史的发展选择人。
如果没有希特勒或希特勒式的人物晚一些出现在纳粹德国,那么苏联的确有发动战争的微小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苏联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其文化传统决定了其有发动战争的意识。
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在苏俄的基础上建立了苏联。苏联是许多国家的联合,其中以俄罗斯为主;也就是说苏联的主流文化就是俄罗斯文化,确切的说是沙俄文化。
沙俄统治文化的主体是什么?大国沙文主义。
沙俄有强烈的对外扩张的欲望和传统,苏俄和苏联也继承了沙俄时期强烈的对外扩张的欲望和传统。这从沙俄强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就可以看出,这从苏联建立后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归还中国的领土就可以看出。所以,苏联虽然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但并没有和平的传统。因此,发动扩张式的战争对斯大林和苏联来说是没有什么心理障碍的。
从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就可以看出,苏联并不在乎正义与否,
苏联觉得对自己有利就会发生战争。
第二,苏联有发动对外扩张式的战争的能力,苏联当时的工业生产能力为其扩张式的战争提供了底气。
战争打的是工业生产能力,工业生产能力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战争潜力巨大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必然有发动战争且胜利信心。苏联是这样的国家吗?当然是的。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极其强大,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强大的机械化军队。
据资料记载,苏联当时能够每月生产坦克1500辆还多,而当时的德国每月只能生产坦克300多辆。仅从坦克的生产能力上讲,苏联发动对外战争的底气就比德国要充足。
欧洲局势甚至世界局势如何才能保持平衡呢?当苏联强大的时候,欧洲也应该保持强大。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强大起来了,欧洲却陷入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泥潭之中。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欧洲强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就加大了苏联对外进行战争的可能性。或者有人会说,强大并不等于战争,苏联强大了也不会进攻欧洲。实际上,苏联强大了一定会进攻欧洲。
为什么苏联强大了一定会进攻欧洲?因为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一直想灭亡苏联,欧洲让苏联有一种朝生夕死的不安全感。面临着危险的国际环境的苏联会怎么办?当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所谓一切的办法当然包括战争。
从国际局势上讲,二战前的苏联的确具备发动战争的良好时机。当苏联具备了强大的工业实力,并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以后,毫无疑问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动针对力量削弱的欧洲的战争。
苏联有发动战争的实力和意识,但实力没有发动战争的根本动力,苏联发动二战的机率非常小。
苏联的确有发动战争的意识和实力,但苏联缺乏发动战争的经济动力和经济压力。所以,首先发动战争的仍然会是纳粹德国,因为纳粹德国具备发动战争的根本性的经济因素。
纵观两次世界大战,我们推知战争发生的根本因素在于经济。当世界经济发展处于良好状态时,世界格局就是和平的;当世界经济发展处于混乱状态时,世界就会陷入战争之中。二战前,纳粹德国的经济陷入了混乱之中,所以纳粹德国发动了二战。
二战前,社会主义苏联的经济有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呢?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因为苏联实行的是完全区别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
二战开始之前,在斯大林模式的引导下,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在短短的十年间变成了世界第二。然而,苏联的发展时间毕竟太短,不可能解决经济发展的所有问题。实际上,重工业发达的苏联在农业和轻农业方面是比较落后的。所以,
苏联当时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发展经济,而要发展经济就必须具备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说到底,苏联经济的发展不允许其发动对外的侵略战争,斯大林也绝不愿意人为地争断第三个五年计划。
德国发动二战的目的是掠夺资金原料和市场,是为了转移德国国内的经济矛盾。苏联呢?苏联想不想对外进行掠夺?苏联当时的确有资金的压力,
但斯大林的权力斗争导致的国内环境的不稳定使其不能对外扩张。斯大林的大清洗运动固然加强了其权威,但也的确削弱了军队的实力。
苏芬战争的巨大损失绝对会让斯大林慎重考虑对外扩张的问题。
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走向,无意识的历史潮流会为国家利益选择符合当时国家国情的领导人。
纳粹德国发动战争是为了德国国家的利益,苏联的反纳粹战争是为了保护苏联的国家利益。
就算纳粹德国当时没有出现希特勒,德国的国家利益也会推动德国的历史选择一个类似于希特勒的领导人。所以,纳粹德国首先发动二战是必然的,是纳粹德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历史的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网友解答:
-----
如果没有希特勒,苏联会不会取代纳粹德国的位置发动二战?这个问题要从二战的起算点来分析,实际上,二战的真正起算时间应该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之所以没有将日本侵占东北亚作为二战的爆发点,这是西方国家认识上的错误。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1938和1939年苏日之间在边境进行的两场作战,可以说,即使第三帝国不发动二战,苏联是没有精力向西扩张,也没有必要展开两线作战,毕竟日本关东军北上的威胁以及苏联与周边的紧张关系已经够斯大林应付的了。
首先,苏联没有做好向西扩张的准备,也没有必要对德国动手。
之所以一些人信誓旦旦说苏联会取代德国发动二战,都是道听途说甚至拿一份并没有实质意义的“大雷雨计划”说事,实际上,作为十月革命后新成立的国家,西方一直将红色苏联视为猛兽,苏军作出一些必要的军事设计是无可厚非的,就算是和平时期,任何一支军队也会规划一些必要的战争准备计划。
而从苏联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来看,他既没有发动战争的条件,也没有向西展开作战的必要。一方面,从沙俄时期遗留的殖民地问题,沙俄甚至苏联都会把远东作为一个支点,而日本关东军染指东北,无异是对苏俄势力范围的挑战,甚至一度威胁到苏联的本土安全,所以,苏联在二战爆发之前的重点方向都放在西伯利亚和远东,这是其客观条件决定的。
另一方面,苏联想要西进,必然会优先解决波罗的海三国和西乌克兰以及西白俄罗斯的关系问题,而一战后在英法扶持下新组建的波兰,又与苏联保持着水火不容的关系。苏联如果发动战争,面临的有两大困难,一是进攻波兰,就是与整个西方势力为敌,包括德国在内,都会拧成一股绳,苏联不会自找苦吃;二是苏联周边关系非常复杂,十月革命后遗留下的诸多边界纠纷问题都没完全解决,苏联与芬兰、与罗马尼亚与波兰以及与东北亚各国的边界问题都没解决好,根本没有精力向外扩张。
从这个层面讲,二战爆发前,苏军和斯大林最想解决的问题就是巩固政权,以及优先解决好内部问题,不然的话,斯大林也不会在1938年对苏军展开一系列的运动改革,更不会在1939年2月份主动邀请英法波三国特使到莫斯科商量阻止德军闪击波兰,说明苏军并不想打仗,其主要任务是完成第三个五年规划,先把经济搞上去。
其次,苏联参与瓜分波兰是各取所需,如果想打仗,德国闪击苏联就不会成功。
从历史上看,斯大林之所以答应与德国合作瓜分波兰,其中有几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波兰立场不坚定。历史上波兰曾经被老沙俄以及奥匈帝国瓜分过3次,苏德瓜分波兰算第4次,但波兰在一战重新建国后,选择了单方面与英法为伍,认为英法是他们宗主,却对苏联抛来的橄榄枝置若旁闻,尤其在1920年苏波之间打了一仗,波罗的海三国以及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全部成了波兰的控制范围,明显加大了苏波之间的分歧。
另一个就是苏联公开选择与英法为敌的时机并不适合。严格意义上讲,1939年苏联面临的困难非常大,一个是军队经过大清洗没有可用之才,苏军急需加强训练和提高作战人才,这是苏军对外作战的需要。另一个就是周边小仗不断,苏军没有精力打大仗。历史上,1938年苏日在张鼓峰打了一仗,1939年苏军又先后与日本关东军以及芬兰打了两仗,这三场作战对苏军来说,既是练兵也是检验苏军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能力。
但从战争结果来看,与日军的两次交锋,苏军表面上看是占了上风,但诺门罕一战,日军并没服输,双方最后也是签订中立条约结束;而苏军在与芬兰的冬季作战中表现却很一般,除了装甲坦克损失重大以外,苏军在冬季作战中的战略战术也有问题,虽然结果打赢了,但赢得非常勉强。
从这个层面讲,1939年8月苏联之所以选择与德国妥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也是看德国出让东欧利益作交换,其中苏联优先接收了波罗的海三国,解决了西白俄罗斯以及西乌克兰的问题,还能从瓜分波兰过程中边境线向西移动,苏联为什么不能同意呢?但说苏联在没有解决以上问题之前,会向西发动二战,是没有道理也是没有可能的,毕竟日本关东军北上作战迫在眉睫。
第三,德国发动二战是多种因素的累积结果,并非阿道夫一人之能。
事实上,把发动二战的罪责全部推到阿道夫身上是不可取的,毕竟他也是人体凡胎,更没有三头六臂,如果没有英法的绥靖政策扶持,没有德国国防军的精英们推波助澜,其中也有苏联或明或暗地帮助德军重新武装起来,德国是发动不起战争的。
实际上,在德国重新崛起之前,日军已经向东北亚发动了进攻,欧洲的意大利也在墨索里尼的扩张野心驱使下对外在做战争准备,严格意义上讲,墨索里尼还是阿道夫的老师,是他带领阿道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所以,说二战德军的闪击战所向披靡,只是在其它军队没有完全掌握以装甲快速进攻理论的基础上,德军的军事理论优先一些罢了,但阿道夫过于着急,在闪击战理论还没有完全消化的基础上就展开了两线作战,所以苏德战争只打了几个月,闪击战就在莫斯科战役中失灵了,说明德军这时候进攻苏联并不合适,起码在进攻部署上是有问题的。
反过来讲,是否德军不进攻苏联,斯大林就会向西进攻呢?肯定不会,因为德军自闪击波兰到发动苏德战争,期间足有21个月的时间,足够苏军研究德军的闪击战打法,但苏军并没研究。除了1940年12月朱可夫和巴甫洛夫在苏军首长机关演习上提出过加强机械化部队建设以外,其它人并没想到要打仗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德国不可能进攻苏联,苏联也不会主动进攻他国。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在提出苏联可能发动战争的问题上,必须要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苏联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因为他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向外扩张,起码在时间和战争准备上是做不到的。另一个是苏联的进攻对象是谁?就当时战场环境,除了东北亚极具吸引力外,苏联向西扩张有什么意义呢?
-----
网友解答:
-----
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其特定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如果把二战的发起全部归罪于希特勒。那么也证明你对历史根本不了解,没错德国确实是二战的发动国。但是二战的发动并非因为德国,而是根源于国家博弈。
二战爆发,根源不在德国
如果根源在德国那么假设德国消失,二战便不会爆发。如果根源不在德国,而在于当时的国家博弈,那么即便没有德国,战争迟早也会打起来的,或者说各国的扩张不会因为德国的存在与否,而存在和消失。实际上后者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二战的爆发是必然的,并非因为德国的存在与否,而是否发动,只不过对于我们这一条历史线索而言是德国率先发动的战争。
其实在当时各国对世界的瓜分,才是二战爆发的根源。老牌帝国主义与新兴的帝国主义之间对世界利益的分配不平衡,导致双方甚至多方之间的矛盾纠纷日益深入。再加上金融危机,再加上各国都存在着民族矛盾问题,只不过历史和时代选择了德国这个具体的国家拉开了二战的序幕而已。对于法西斯的历史定性是后世和战争结束以后的事。在当时德国的这一套路,受到了很多国家的模仿,并不是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因为德国的这一些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的政策确实比原有的西方自由主义政策更有效,更能在金融危机之中稳定国家财政和社会问题,只不过德国做的最彻底。因此也最具实力发动这场战争。
苏联与其相似性
那么把视觉放大,我们就会发现在战争爆发之前,其实各国都在极力争夺世界领导权,地区霸权以及殖民地,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它看来自己确实是维护世界和平。只要所有的国家都加入社会主义大阵营,那么就算是红色政权走遍天下,也就消除了战争。但是这在别人看来,与西方国家的侵略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当时主张侵略扩张的国家也都是这一套说辞,八九不离十。最终也并没有解放人类,并没有解放被收编的那些国家,反而造成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种族问题导致了大分裂。
虽然不能以事后诸葛亮的方式去解读历史,但是这也证明了苏联模式无法使被收编的国家获得解放。那么在收编东欧各国的过程中苏联就真的理直气壮吗?
最关键的就是没有德国,苏联能不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不知道,甚至认为不可能。但是苏联的扩张一定不会比现有的我们所知道的更文明保守。
在德国发动二战以后,苏联就紧追着德国的步伐,与德国瓜分整个东欧,苏联在这其实早有准备。一直在等德国动手,以谋取自己向欧洲扩张的国家利益,这不仅仅是苏联包括之前的沙俄和现在的俄罗斯都是如此。俄国的扩张首要便是欧洲,只有扩张不了才会向东看,所以不论苏联是否能够解放全人类,欧洲都一直对这个东欧大陆国家保持警惕。
不论你是否解放全人类,不论你是扩张还是解放,当你的军队以及政治外交,全部倾注于欧洲的时候,必然引起盟友非盟友,帝国非帝国的联合抵抗和阻击。在这种大环境之下,要想不发生战略误判,不发生战争,其实很困难。而且苏联在当时已经形成个人崇拜,斯大林对内部的清洗丝毫不亚于希特勒对德国内部的清洗。在这种变了质的社会之下巅峰时期的斯大林在国内的地位和权利与希特勒在德国国内的地位和权利究竟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吗?
只有专制和独裁国家才有领袖,民主和法治的国家只有领导人。
如果这句话没有问题的话。德国和苏联虽不能说其核心思想是相同的,但至少对于周边国家而言,并没有什么两样,尤其是东欧系列国家跟谁都是被吞并,跟谁都是被瓜分。最终总结一句话就是即便没有德国二战也会爆发,苏联倒不一定是发动二战的国家,但至少苏联的对外扩张以及所谓的对外解放,一定会造成其它国家的战略误判,导致矛盾升级。而战争的导火索,依然也会使巴尔干半岛,大战的主战场也依然会在欧洲。
只不过法西斯会被另一个名词所代替,而在战后世界又会有另一套说辞去概括这段历史的特定时间。而且二战的性质是分阶段的,在二战筹备时期,西欧国家祸水东引,东欧国家被苏德瓜分,完全是帝国主义的一场分赃和重新划分实力范围。在爆发之初是赤裸裸的帝国主义战争,没有谁是正义的。只是到了战争后期在筹备了联合军,其中的胜利者自然也是正义的。
而加入正义的一方,这会极力的掩饰自己当初与法西斯的种种交易,不论是苏联美国还是欧洲,其他国家都是如此。说起来这只不过是国家利益问题。在当初都与法西斯国家进行或多或少的合作。后来发现利益相违背而反目成仇而已,这种反目成仇各个大国依然维护的是自己的利益。
-----
网友解答:
-----
如果从本质上来说其实苏联和德国是一样的,入侵性很强的国家。
其实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进而表现出来的就是掠夺,从而爆发战争。德国发起二战的直接原因就是一战的结果,导致德国失去了太多的东西,领土,尊严。根本原因还是前面说的经济,其实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都已经是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也只有战争才能解救德国,希特勒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机会上台。希特勒的上台也正迎合了德国人的心理。
德国发起战争目的就是要重新洗牌,其实战争的本质本来就是掠夺资源。德国发起二战就是要重新洗牌,瓜分世界。
其实苏联和德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苏联人的侵略性,扩张性不言而喻。德国当时在入侵西欧,而苏联呢?几乎是占领了整个东欧,中欧部分地区,还有半尔干半岛,比德国来说更加的贪婪,如果从侵略,战争的角度来说,那么德国和苏联没什么区别,当时苏联入侵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并协助侵略波兰之后为了保证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的安全而对芬兰宣战(苏芬战争),又占领了罗马利亚,保加利亚等等,直接导致这些国家倒向了法西斯阵营。
从这里可以看到如果德国不进攻苏联的话,其实苏联也不会放过德国的。当时欧洲大陆上也就只有德国和苏联两个了,其他的要么实力太弱小保持中立,要么就是被他们两个侵占了。
但是如果没有德国的话,苏联也是很难引起全球范围内的战争的,苏联的入侵战争其实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大的,这个对于苏联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苏芬战争期间,苏联派出了120万军队,当时芬兰所有的军队加起来还不够苏联的零头,但是苏联阵亡了37万人,芬兰只有两万人的代价,虽然结果是苏联获胜了,但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其实苏联每一次的进攻,付出的代价都太大了,所以说苏联很难像德国那样发起全面的入侵战争,毕竟实力不够。
虽然说苏联没有发起二战的实力,但是苏联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和二战时期德国一样的。
-----
网友解答:
-----
以武装力量进攻他国,这种事情说好难听点叫侵略,说好听点呢?可以叫解放。
对于以“全世界无产阶级”为己任的苏联政府,他们当然不会坐视西欧国家与他的人民被资本家们盘剥。20世纪30年代苏联大规模扩军加速完成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不言而喻。
一方面,自苏联诞生开始,欧洲国家就试图通过武力介入的方式将这个政权扼杀在萌芽之中,所以苏联为了保护自己当然需要扩军。
另一方面,当资本家统治的西欧地区虚弱的时候,苏联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自己的威胁,当然也会对欧洲国家动武。
但是要注意,
苏联不会急于动武!
与德国那种债券随便发,骗钱造坦克,需要以战养战的情况不同。苏联当时正处于一个国家实力的稳步上升期。由于20世纪20年代末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欧美地区也有不少资本和人才流向苏联,经历了数个五年计划的苏联,建立起了全面的工业体系。而乌克兰饥荒结束之后,通过集体农庄苏联终于解决了周期性的饥荒问题。
更重要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把目光聚焦在了苏联身上。
1935年,甚至美国共产党人都走上游行庆祝劳动节。
20世纪30年代末的苏联以及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正是一副兴兴向荣的样子。
而此时的德国呢?
希特勒上台之后的德国一直都在扩军!要知道,虽然苏联也在扩军,但是多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经济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发展速度。而德国可不是!希特勒上台以后的德国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升级与调整,但是德国军队的军费却水涨船高。
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我举个例子,二战前德国曾发行过一种债券,叫做“梅福券”。
这种债券由政府作为军费支付给军火商,然后军火商拿着这个券去银行换钱,最后不计入国家财政支出。
简单地说:“军队的军费凭空印,通货膨胀不要怕!”
截止1938年,德国军费的45%,都是靠梅福券给的。
不仅如此,国家主导的,以吸收民间资本补充军费为目的的各种债券在德国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所以如果你把德国看做一台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已经无法独立运转了,它必须要吸入战争的润滑油才可以运转下去。因为在入侵波兰前夕,德国政府已经付不起利息了。德国政府即将破产而国家信用将随之崩溃,就像后来苏联解体后一段时间里的俄罗斯一样。
换而言之,如果德国不发起二战,紧接着就是德国马克全面贬值,然后德国进出口企业大批倒闭,德国经济全面崩溃。
此时的苏联,绝对不会放过那个摁死德国的机会。
毕竟早在希特勒上台的时候,他就鼓吹要向东抢夺苏联的土地。
1936年德,日,意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消息苏共高层人尽皆知,希特勒带领下的德国早就把自己推到了苏联的对立面。苏德之间这一战不可避免,只是说在现实世界中,德国先对英法开战才让苏联成为了同盟国,从而引发了世界大战。
------------------
推荐阅读:
上一篇:能否规定战争期间禁止对平民攻击?
下一篇: “说曹操,曹操就到”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