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马王堆版《道德经》与通行版《道德经》不同的现象?
怎样看待马王堆版《道德经》与通行版《道德经》不同的现象?
-----
网友解答:
-----
要说差别不大那是假的,帛书版更接近老子的原意,而通行版是王弼修改版,王弼虽然是大才,但年仅24岁就陨落了,也着实可惜,但要说王弼的见解比老子高,这点肯定不可能。
先从字面修改谈,一是通行版省略了很多语气用词,比如“也”字,这让通行版读起来更押韵,更便于记诵。二是在当时那个时代为了规避皇讳,与多位皇帝同音同字的文字都得修改,虽然现在不重要,可在那个年代这是天大的事。三是修改后的道德经更接近儒家思想,而文中关于修行的内容很多都直接摒弃了。甚至直接篡改原意,借助其做为统治人心的工具。比如帛书版的上善治水,被修改成了上善若水,原版更符合帝王之道,为帝王之学,而修改版的则提倡修身养性,与世不争,说白了就是要让读者听话,以便于皇权的统治,例如帛书版中“水善利万物而有争”,通行版则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而且从作者的角度看,个人还是更倾向于帛书版的,《道德经》也名《老子五千言》,老子被道教尊为道祖,道德天尊,在神话体系里那是顶级的神仙,其关于对修行的见解可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后世之人不管如何篡改,几乎都没什么可能再达到其高度了。当然,即便不信鬼神,也当对事物有敬畏之心。神话体系的文明历程远远比当下科学的历史久远的多,这点就见仁见智了。
-----
网友解答:
-----
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古代帛书,其中的《老子》有两个写本分别被称为甲本和乙本。甲本字近篆体,文字未避汉高祖刘邦讳,因此推算其抄写年代应在刘邦建国前,即早于公元前195年;乙本为隶体,文字避刘邦讳,但未避汉惠帝刘盈讳,因此推算抄写年代在惠帝登基前,即早于公元前180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距今已两千多年。
在将帛书《老子》与诸本研究比较后,感觉它对我们研究《道德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与郭店楚简以及其他各版本一道,使我们依稀看到《道德经》形成的足迹。比如,它与楚简对我们正确理解通行本第十八章的“案”字,大有帮助。但同其他版本一样,帛书本依然是辗转的传抄本,与“原著”仍有较大距离,如第一章的“同谓玄之又玄”,第七章的“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可以明显看出抄写者依据的原始资料与流传下来的版本有差异;而第十九章的“绝圣弃智”同样渗透着道家后学篡改的思想。
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郭店竹简《老子》是“地下资源”,是本不流传东西,它未能流传下来自然有未流传的原因。以考据、训诂为基础的校堪工作虽然可以以帛书《老子》、郭店竹简《老子》为重要参考,但不能把它们作为绝对的依据,因为它们本身也不是“正版”,它们还有自相矛盾的问题。
-----
网友解答:
-----
据我所知,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 甲、乙本,书名不是《道德经》而是叫《老子》,这本《老子》是1976年3月 中国文物出版社刊行的首版。把《老子》这本书的书名改成《道德经》是在公元前179~前157 年的汉文帝时代,《老子》原文只分上.下篇,上篇 道经,下篇 德经。汉文帝时代以后的版本《道德经》才分为九九八十一章,而且,因汉文帝姓刘 名恒,封建时代的文人墨客著书立说都避讳当今皇帝的名字,因为汉文帝 名“恒”所以《道德经》的第一章中就把“恒”字换成了“常”字。
.中国文物出版社刊行的《老子》版本,上篇 道经 第一章“道可道也 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 非恒名也……”即是依据汉墓帛书《老子》的甲本 底本。
把《老子》的原文再一次的修改者是“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鲁,道徒们尊称他为“张道陵”,张鲁把《老子》版本内的 之、乎、者、也、矣、焉,大部都删掉后,定《道德经》为五千字,张鲁 修改《老子》原文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徒们诵经时 顺畅且便于记忆。我们阅读《道德经》时,确实比阅读《老子》要容易背诵和记牢。
《老子》原文与通行版《道德经》确实是有诸多的不同,阅读《老子》原文,与阅读《道德经》在理解经文的内涵上是有很大不同之处的。但是,语义还未到被破坏得体无完肤的程度。汉文帝时代把“恒”字换成“常”字;为避讳汉高祖刘邦的“邦”字,把《老子》原文里的“邦”字改成“国”字,这些改动只是体现了封建君主的威势而已,还不致于成为专权者的一种治国手段。
老聃的学说,据《汉书-艺文志》说,是“出于史官”。就是说老聃作为周朝的史官,著书立说的思想来源是从历史上的“成败、存亡、祸福”之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总结出来的哲学理论。
老聃书中所提倡的柔弱、谦下、不争、无为 等概念,对于我们着眼于“修身养性”的有识之士来说,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的。
《老子》与《道德经》虽然字数不同,理解老聃学说的内涵也会不同。但是,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阅读《道德经》比较容易理解、容易背诵和记忆。若是想进一步全面了解和理解老聃学说的深刻内涵,还是以《老子》版本为好,因为《老子》版本是以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 甲本 为底本的,比较接近于老聃学说的原貌。
以上所述,是我阅读《道德经》后的一点粗浅心得体会,若有不当之处,诚望道友们不吝赐教。[作揖]
-----
网友解答:
-----
道,不在文本之中,语言只是引字,或称名子,死盯住文字名可名非常名,名常,非名可名,道恒,非道可道。道是,无,因。德是,有,果。经是,体现。老子五千言就解释,道,经,德,三个字。道存在与无的空间里。而人人都争执在有的世界里,进了有意心念里。世人多数被过之先已早矣过矣。和妄想,也就是,妄想的不及和过去过之所累所害所盗寿命而不知。板本之争更愚蠢,把人拉进了死胡洞。
-----
网友解答:
-----
知识传承在经历时间的考验的时候确实会出现一些断层,这是无可避免的。
而传授知识的人不同,理解的意思也会有误差,积累的久了之后意义也会逐渐偏离。
另外关于当权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强制修改其中的某些含义,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很多知识和书籍流传至今,已经跟原本的大相径庭,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比如古人说月亮,可能有很多意思,甚至能理解出一首诗。
而我们现在可能更多的想到的是外星人和月饼······。
至于说会不会成为专权者治国的手段,这本来就是一种治人的手段。
如果一本书籍创造出来没有任何价值的话,那么创造来干什么呢?
-----
网友解答:
-----
自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出土,引起学界乃至社会的强烈反响,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帛书老子的出土,对老子道德学学术的研究肯定是具有巨大的价值与意义的,但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个不太好的现象,那就是有很多专业学者,以及很多未经深入思考便跟风这些专业学者人云亦云的大众们,由此而对帛书老子奉为无上圭臬大加推崇,而对已经流行近2000年的通行版《道德经》“嗤之以鼻”起来了……,这种不好的现象此地就不赘述了!
这里,本人只想提一点,即便是帛书《老子》,乃至湖北郭店出土的时间更早的竹简,甚至哪天考古还有更早版本的发现也未可知……,所有这些都无不说明,即便是帛书老子,也绝非唯一版本,至于是否《老子》正本,一时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大家可以自行思考……!
-----
网友解答:
-----
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是甲乙两个版本,它们都出土自马王堆汉墓的3号墓。
也就是长沙国的丞相利苍之子,利豨。他的母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千年不腐女尸辛追夫人。
从他的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竹简和帛书,轰动了当时的考古界和史学界。从墓主人下葬的年代,和乙本在传抄时所开始避讳的“邦”字来看,甲本的传抄时间应在汉高祖刘邦登基之前。因为其中是有“邦”字存在的。而乙本的传抄时间则是在刘邦登基之后。因为里面的“邦”字都改为了“国”字。
再从经文内容文字的很多差别来看,这两个版本所抄录的经文原本。也是有着明显区别的。也就是说它们抄录自两个不同的流传版本。
那么显然,由于传抄时代的不同,传抄组织者的不同等诸多原因,致使在王弼传世版 统一天下之前,应该是多版本经文并存流传于世间的。其中内容的变动,包含了个人臆改和组织者的官改,官改中又包含避讳,还有题主说到的统治需要等问题。
同时,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背诵式记录,也是很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同音不同义,方言造成怪异文字等等现象。
而我们现在通常使用的通行版道德经,就是以王弼版,和楼观台版的《道德经》为蓝本的,结合参考的同时,改动调整非常非常的小。
目前有明确传承或者考古佐证的版本是五个,而基于王弼和楼观台版本的“通行版”,虽然时间最晚,但是建立在王弼对三国末期之前各版本的考量和分析的。有一定的综合性在里面。
而马王堆的两个版本,相对来说比较孤立,虽然也是有传抄传承的,但是我们知道,他是利豨的私人收藏,且流源并不明确。但毕竟却早于王弼注释老子四五百年,所以,具有非常重要的补充和修订作用!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刘邦的“邦”字。还有最经典的“道可道非常道”中,刘恒的“恒”字。等等等等。希望我的回答对您能有所帮助。
-----
网友解答:
-----
我不是考古学家,但我觉得一马王堆汉墓出土比较久远墓主人辛追应该是长沙顶级的皇后也是那个时候捍卫道德的帝王的顶级水平正能量王道威权二越久远道德经应该越正宗因为更接近老子的原道思想越到后来越背,后来帝王修改所用例如孔子佛家的参与
-----
网友解答:
-----
毛泽东的很多诗词作品早期版本和最后的定稿版本就有很多不同之处。说明什么?文章是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的。
《道德经》也是一样的,早期版本文字不够优美的地方,行文不押韵的地方,后期得到完善,这个很正常的。
另外,《道德经》在流行过程中也会有以讹传讹的地方,还会有个别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为准则、思想意思篡改原文的可能。
第三种可能,统治阶级根据统治者的需要,更改了个别词句,都是有可能的。
-----
网友解答:
-----
中国文化出道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各种文化璀璨发光,其中由道家思想衍生出来的要占据不小的份额,也可以说核心就是出自道德经。
道德经两千年来分出了不少版本,各有各的争论,大部分只是在小范围传播,能影响比较大的,以目前来看,只有三个版本。
一个是现在的通行版,王弼本。
王弼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哲学家,是三国时期道学的代表人物,对于魏晋玄学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王弼出身于官僚世家,从小就很聪明,这从他短暂的寿命就可以看出来,虽然他仅仅只活了二十三岁,但留下的作品却不少,基本都是道家典籍,其中尤以解老为主。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道德经,已有上千年历史,其版本就是出自王弼之手。
帛书甲乙本
也就是1973年在马王堆出土的那个版本,当时出土的时候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它让人意识到了,现在的通行本跟古本有不少差异,也就是说现在看到的版本是被人修改过的。
帛书甲乙本是汉朝时候的版本,甲本出于汉高祖时期,而乙本则是汉文帝时期的抄本。
二者略有些差异,但不是太大,毕竟间隔没多少年。
楚简本
在马王堆之后二十年,也就是1993年出土的,出土于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往前推两千年,正是楚国国土领地。按照时间推算,这个版本是最接近原本的。
楚简本原文跟现在的版本也有些不同,甚至有些字句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
比如执古之道与执今之道,祸莫大于轻敌与祸莫大于无敌。
不过可惜的是楚简本有残缺,并不完整。
以上三个版本,在排版字句上不一致,略微影响阅读,不过整体来看,影响不是太大,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并不会因此改变,毕竟道还是那个道,无论你用红布盖着,或是拿笼子装着,对它都是没有影响的。
-----
网友解答:
-----
亲们:不妨还是先看看《论语》中,227.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418).自古人类文明文化从语言交流到画图文字刻石,至竹简木牍丝帛纸张印刷传世.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因自然人为口授抄袭保管兵燹等等主客事故,难辩口误随笔增删缺失错简版本正伪优劣?但也只能让考古学家逐渐解密.故此就《道德经》的各种版本来说,大同小异仅是少数章句前后排次及个别改字少字多字,因此各有异议各执一词而已,虽如此也不伤大雅不违背道德经根本宗旨意义!且不论《道德经》即便是《论语》虽仅有古本齐论鲁论,但保不齐经秦汉后从孔子住宅隔墙发现至今的《论语》就是原著古版呢?为此老朽自新编译《论语》就怀疑门弟子是否符合随时随地随事,并且为什么也没有注明或缺失遗漏而记录的章句,随意凑合成十卷二十篇的章句?好像不大符合孔子老师修订六经注译易经春秋,那样治学严谨的风格!或是后人随便故意错乱而为?
------------------
推荐阅读:
三体中每个面壁者都有破壁人,那隐藏面壁者章北海的破壁人是谁?
联通提供的电视机顶盒与光猫连接是有线的,想把它改成无线的与路由器连接,请问咋改?
上一篇:退休返聘之后是什么个工作状态呢?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