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为普通人如何努力指明了方向?
为什么说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为普通人如何努力指明了方向?
-----
网友解答:
-----
崂山有道法术仙,
要啥有啥随时宣,
请得嫦娥翩翩舞,
壶中不尽酒肉鲜。
花花公子世无双,
吃苦难耐时日艰,
习得一技好身手,
穿墙越壁破头皮。
人活世间苦作舟,
他山之石可攻玉,
吃得今日苦中苦,
来年方为人上人。
谢谢悟空,
邀请问题。
-----
网友解答:
-----
县里有一位姓王的读书人,出生在豪门望族,因为在兄弟中排名第七位,于是好友们称他为王老七。
王老七不喜读书,整日沉迷于道学,因为家中兄弟颇多,父母对他也并无多大的期望,便由着他的性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一天,王老七听说崂山这地方有很多神仙,于是专程去这里游学,希望能够碰到仙人,教自己一些仙术,也好在朋友中炫耀。
王老七背着书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崂山的山顶。他发现这里有一座道观,格外幽静,来访者也颇少。道观里有一个道士,盘腿坐在蒲团上,那道士鹤发童颜,白发披肩,精神焕发,气度豪迈,一看就颇有些道行。
王老七来到他的面前,叩拜行礼道:“我看此地风水颇好,您定是这崂山上的仙人吧,我希望拜您为师,跟随您学习仙术。”
那道士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看你这娇生惯养的样子,就知你受不了这等辛苦。”王老七此时一心向道便自信的说:“只要师父肯收我为徒,我保证能吃苦。”那道士沉吟了片刻,也就答应了。
道士的门徒非常多,傍晚时分聚集在了一起,王老七对他们很恭敬,便一个一个行礼。从此在观中留了下来,整天盼望能够学习道术。
第二天一大清早,道士就将王老七叫去,给了他一把斧子,让他跟着那些师兄们一起上山砍柴,王老七很恭敬地接受了道士的安排,就这样,这柴一砍就是一个多月,王老七手脚因此磨出了厚厚的茧。内心想道:这砍柴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便暗生了回家的念头。
这天晚上,他回道观里,看见师父和两位客人在喝酒,这时道观里的四周已是一片黑暗了,也没有灯盏和蜡烛。
一位客人说道:“此时天已黑,不如我们就此告辞,那道士说:“今日未喝尽兴,怎肯就此分别呢?”
只见他拿出一张纸剪出圆镜的形状,将它粘接在墙壁上,顷刻间道观内便生出光亮,就如圆月照了进来一样,亮的连那道士的头发都看得一清二楚。
道士的门徒在旁边恭敬的伺候着师父和客人,不停来回奔走,非常殷勤,王老七自然也赫然在列。
这时,一位客人又说道:“今夜如此美好,大家饮酒作乐,岂不快哉?”那道士将酒壶放在桌子中央,说道:“即是客人提议,那我的这些徒儿们自当遵从。”于是向门徒们招了招手,示意他们坐下来一起喝。
王老七犹豫不决的坐了下来,心想道:这桌上只有一壶酒,又怎够大家一起来共饮呢?他还在纳闷时,只见大家各自寻找酒具争相喝酒,仿佛怕自己喝不到那酒壶的酒一样。
说来也奇怪,那小小的一壶酒,道观十几个人你来我去,争相斟酌,可却源源不断,并不见有所减少,王老七感到十分惊讶。
这时一位客人说道:“我们与明月相照,大家又一同饮酒,可却有些寂寞了,为何不把嫦娥请来为我们起舞助兴呢?”
客人说完便把一根筷子,扔上了月亮,于是便看到一个美女风度翩翩的从月亮中走了出来,刚开始只有一尺来长,等落在地上就和常人无异。
只见那美女体态轻盈,纤娇柔细,长袖善舞,在地上向大家款款行礼。礼毕便跳起了霓裳羽衣舞,随后又唱道:“我翩翩起舞,这是回到了人间吗?可又怎感觉自己囚禁在月宫中呢?”
那歌声清丽典雅,就如同箫管吹奏,又仿佛珠玉落盘,清脆悦耳。唱完舞毕,那女子在空中盘旋了一圈,登上了桌子,而那仙女一下又变成了筷子,大家看得惊掉了下巴,那道士和客人们则开怀大笑。
这时一位客人又说:“今夜真是潇洒快乐无比,我喝的有些醉了,你们在月宫为我饯行如何?”随后道士和两位客人便离开宴席,慢慢的进入了月亮,大家抬头一看,只见他们坐在月亮里继续开怀畅饮,三个人的胡子眉毛清清楚楚,就如同倒映在明镜里一样。
过了一会儿,那月光渐渐暗淡了下来直到完全消失,有一个门徒这才点亮了蜡烛,这时大家再看,只见道观里只有道士一人独坐,哪还有那两位客人的踪影,只是桌上吃剩的饭菜依然在那里,墙壁上的那轮明月,只不过是一张圆镜一样的白纸罢了。
道士又问:大家都喝好了吗?大家回答:喝好了,道士又说:“喝好就趁早去睡,不要误了明天的砍柴。”
大家答了一个“诺”便散去了,王老七看到此情此景非常羡慕,便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个月,王老七仍然在不停的砍柴,从未得到那道士一点道法传授,王老七怎么也不愿意再待下去了,于是便向师父告辞。
王老七说道:“弟子不辞辛苦,跋涉几百里的路程来向您学习,即使得不到长生不老之术,但哪怕一点点小小的道术,也可慰藉我的求教之心,可是我来此地两三个月,每天干的都是些砍柴的活计,实在是辛苦,在家里也未遭受过如此煎熬啊。”
道士听完哈哈大笑道:“我一开始就说过,你恐怕受不了这份苦,怎么样?今天果真应验了,明天一大清早就送你回去。”
王老七又说道:“弟子毕竟在观里劳作多日,还请师父略教我一点小道术,也不免我来一趟。”
道士又问:“你想学什么道术呢?”王老七回答道:“每次看见师父行走时能够穿墙越壁而过,什么也不能阻挡,我只请求能够学到这样的本领就足够了。”
道士笑着答应,便教他一段口诀,让他自己默念一遍,然后喊道:“进吧!”指着墙壁,可是王老七走到墙壁边上却不敢演释道法,那道士又说了一遍:“试着进去,你此时已经学会了这门道术。”王老七小心翼翼的往前走,碰到墙面却被挡住了。
道士在旁提醒:“低着头就可以穿墙而过,不要犹豫。”王老七后退几步然后跑过去,等触到墙壁时就感觉到什么阻碍也没有,再一看自己已在墙壁另一边,顿时欣喜若狂,连忙向道士致谢。
道士又告诫他说:“回家以后一定要洁持操守,否则法术就不灵了。”于是给了他一些路费让他回家。
王老七回家后,便向家人自夸说遇到了神仙,学到了道术,再坚硬的墙壁也阻挡不了。王老七的妻子不相信他的话,在旁笑着摇了摇头。
王老七见妻子竟是这种表情,顿时急了,便按照道士教的法术,在离他几步远的地方向前狂奔了过去,结果撞在了墙上,顿时脑袋肿了个大包,一下跌倒在地,妻子将他扶起,笑得合不拢嘴,说他吹牛。王老七又羞愧又气愤,骂道士没安好心,竟然欺骗自己。
王老七经过此事以后,也不再相信这世间有什么道术了。也打消了学习道术的念头。从此好好过日子,开始一心学习,求取功名,寒窗苦读10年之后,竟让他考中了一个进士。家里人高兴异常,张灯结彩,摆满宴席邀请四方宾客饮酒庆祝。
只是王老七看不到的是,那道士此时正坐在道观中,面朝着王老吉家住的方向,摸了摸胡子笑着道:“看来我教的道术,你真的学会了。”
暮有话说
王老七一心求道可却害怕辛苦,只是砍柴了两三个月便受不了回家了,临走前那道士教他了一门道术,叮嘱他保持本心,不然道术就不灵了,谁知他不听道士的话,在家人面前为了炫耀而演示,自然无法施展,撞的头破血流。可因祸得福的是,王老七放下了求道之心,一心学习,最终考取功名,这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种成功。
我们就仿佛生活在房子内,想要出人头地,想要鲤鱼跳龙门,便要学习穿墙而过的道术。这种道术只能通过自己刻苦努力而学习到,不会因为一些小小的口诀便能够成功施展。
很显然,王老七虽然没有学会穿墙的本事,可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打破了墙壁的束缚,最终出人头地,这又何尝不是掌握了一门道术呢?
这篇文章也告诫我们:做人应该脚踏实地,不应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想要获得成功,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才是可行的,一味的去追求虚无缥缈,最终只会头破血流,满头是包。
倘若有一天,我们能从以往的经历中获得一些做人的启示,最终下定决心去努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对于本文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去留言。
我是北暮,喜欢我的文章,就点赞关注吧。
-----
网友解答:
-----
蒲松龄的《崂山道士》,很多人都看过,讲了一个叫王老七的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故事,其实我觉得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也很多,所谓修行唐玄奘取经之路才是真正的修炼,设定目标就要一无反顾,排除万难,最后取得成功;还有一个真正的道士出山,丘处机不远万里劝说成吉思汗戒杀行善,他以74岁高龄行程35000里,公元1220年—1223年完成使命,他止杀救民,功德无量;再说现在的人绝对没有五六十年代人的体质,志愿军一小时跑三十多里山路,没吃没喝,还要挖战壕;劳动者过去肩扛二三百斤很轻松,我觉得这也算是修炼吧!
-----
网友解答:
-----
问题很好,恰好周末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牛市,还记得五六年前看的一篇文章,“有一个亿的野心,却没有三天的耐心”,我觉得这类型的文章,总的思想就是从蒲松龄的《崂山道士》出发。
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以下我把他称王七,不称王生,免得牵涉太广。这个王七,官宦子弟,从小羡慕道术。听说崂山上仙人很多,就前去寻仙访道。
到了崂山一座山顶,碰到一个道士,一看就是很有修行,讲的道理十分玄妙,于是请求道士收他为徒。道士说:“恐怕你娇气懒惰惯了,不能吃苦。”王七表示自己能吃苦,就留了下来。
第二天凌晨,道士把王七叫去,给他斧头,让他随众道徒去砍柴。王七恭恭敬敬地答应了。过一个月,王七的手脚都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觉得自己忍受不了这样的苦累,暗暗产生了回家的念头。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打消了回家的念头。一天傍晚,他看见两个客人与师傅共坐饮酒,师傅剪了一张纸变成一轮明月照亮室内,又有一壶倒不完的酒,甚至把筷子向月亮中扔去,变出嫦娥,翩翩地跳起“霓裳舞”。师傅和客人又到月宫里喝酒。这样一番美景奇遇,让王七很是惊叹羡慕,于是他决定继续留下来。
再过了一个月,王七再也受不了这种苦累,只是道士连一个法术也还未传授给他。实在憋不住,王七就向道士辞行说:“弟子跋涉数百里来拜师傅学习,即使不能得到长生不老的法术。师傅若能教我哪怕一点点的小法术,也可宽慰我求教之心。在这里两三个月,每天早上就出去打柴,到了晚上才回来。弟子在家中,从没吃过这种苦。”道士笑着说:“早就说你不能吃苦,果然如此。明天你就回去吧。”王七又说自己在此劳作了一段时间,求师傅教他一点小法术,让他不虚此行。最终,他央得道士教他穿墙之术,道士告诫他说:“回去后要洁持自爱,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于是就给他路费,打发他回去了。
王七回家,炫耀自己遇到了神仙道士,会穿墙之术。在妻子面前演示,头却撞到坚硬的墙壁上,跌了一跤,额头上鼓起大包。他的妻子讥笑他,王七又惭愧,又气愤,怀疑道士捉弄自己,于是大骂道士没安好心。
文后,异史氏,也就是蒲松龄说:听到王七学道术这个故事,没有人不大笑的,只是大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王七”还真不少。
老实说,回答这个问题,我才又搜索学习了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不由感叹,古人诚不我欺也!也不用一定去读多少鸡汤文,就学习古人的优秀篇章即可。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关键还是认准方向后能否好好努力。
很多人有一亿的野心,却只有一天的耐心;就比如这个王七,想学长生不死之术,或别的神奇的法术,上山砍柴两三个月就受不了了。
还是那句鸡汤,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作为普通人,要在工作、生活中取得一点稍伟大些的成绩,都要付出很多辛劳,无论是体力、脑力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行不通的。
《崂山道士》中所讲的道理,其实可以用荀子的《劝学篇》中的话来总结,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个故事为什么可以广为流传,我想这是因为心浮气躁的王七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学习、工作、生活,因为一时兴起,就立下目标的人很多,但能够彻底改掉自己的娇气和懒惰,坚持下去的人却寥寥无几。
道士对王七说的那句话,一语中的,“恐怕你娇气懒惰惯了,不能吃苦”。现代社会中,物质文化比之前丰富多了,很多东西不用再去辛苦劳作就能获得,吸引我们的注意力的东西也更多了。所以人们已经比之前很少吃苦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很多时候也只是说说而已。
比如,在头条,悟空问答,要能坚持,肯定必有收获。那我们肯付出多少呢,能否做到几天一个图文,一天两个微头条,一天五六个回答,这是我的目标。但要花的心思时间很多,我就感觉自己现在还未能做到。
要先吃苦,先付出,才能谈收获啊 !
-----
网友解答:
-----
回答问题之前,我先把这个故事简要复述一下:
蒲松龄家乡有个叫王老七的人,年纪轻轻就想求道家修炼之术,一心想成仙。听说崂山仙人很多,他便背起行囊去拜师修炼。
道士打量他许久说:“我担心你娇气懒散吃不了苦啊!”他说我能吃苦,能吃苦!
道士便给他一把斧头和那些求道之人每天早上一起去砍柴,王老七恭敬从命。一个月后,手脚都起了老茧,苦不堪言,他不免起了回家的念头。
一天傍晚打柴归来,看见师父和七八个人在一起喝酒,小小壶中酒总也倒不干。更神奇的是师父用筷子只一指就请来嫦娥歌舞助兴。王老七在门外偷偷看着这一幕,就把回家的念头给掐灭了。
就这样又熬了一个月,苦得忍无可忍,而道士什么也不教。他去意已决,就去向师父告辞。道士笑了,当初我就说怕你吃不了这个苦嘛。王老七求道士说,我在这儿当牛做马两三个月,在家何尝做过这些粗活重活?师父就看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分上教我一样雕虫小技,也不枉我来此一趟了啊!
道士问他那要学啥呢?王老七说穿墙术。道士便教他口诀,还让他当场试验了一下,果然神奇。王老七喜滋滋就走,道士在他身后嘱咐道:“不能有邪念,否则就不灵了。”
回到家,他逢人就炫耀说他遇到仙人了,学会了穿墙术。他的老婆不相信,他就按照师父教的方法,退后离墙数尺,急跑来,头撞墙而倒地,额头上立马起了一个硕大的鹅蛋。他坐在地上骂道士不道德。
读完故事,我们知道王老七做事急于求成,是一个心浮气躁、怕苦怕累、不碰南墙不回头的人。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没有呢?
我们的教育中存在这样的问题没有呢?先说个古时候的故事:有个财主送儿去学堂,第一天学了“一”,第二天学了“二”,第三天学了“三”,财主儿便说不用再学了,“四”便是四横而已。
如今呢?为什么会有教育内卷?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许多人都想走捷径,比如说让孩子去学作文,只想学习写作方法、让老师改作文,而把让孩子吟诵古诗词,看好书、读美文这一重要环节给省了,看起来最平常最不起眼的一项。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可不能做这样的人啊?你说呢?
聪明的你,留下您的真知灼见吧!
我是热爱古典文学、喜欢讲故事的艾采懿,有缘来相会[作揖][作揖]
-----
网友解答:
-----
蒲松龄的《崂山道士》主要讲了碰壁的故事,用两句话概括主人公就是:窥小道即语天者,必触硬壁不止。
首先来看看《崂山道士》讲了个什么故事:
话说这崂山地处东海之滨,是海上的一处仙山,山高林密,郁郁葱葱,常年云雾缭绕,自古以来就是洞天福地,群仙修行之处。
城里有一王姓书生,排行第七,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吃穿无忧,渐渐养出了好逸恶劳的性子,不想着怎么考取功名,一心想着修道成仙,位列仙班。自幼被崂山仙人传说勾着心,王七成家后终于不再受父母管束,在这天毅然辞别了家中妻子往崂山求仙问道而去。
历经辛苦,王七终于来到崂山脚下,向人打听了登山之路后,便顺着蜿蜒崎岖的山路一路登高前行,但见碧海蓝天,海面是波光粼粼,金光闪耀,山路两边是奇峰突起,重峦叠嶂,蔚为壮观。登山不久,他就无心欣赏美景,只觉越走越累,双腿如同灌铅,便停下脚步仰天叹道:“求仙难,求仙真难呐!”好在信念还算坚定,咬紧牙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日落之前登上了山顶。
王七饥肠辘辘正愁无处投宿, 举目四顾,忽见树林深处有座道观,这道观隐于苍松翠柏之间,红墙绿瓦,玉柱飞檐,仿似仙境一般。王七看罢,顿觉精神倍增,早忘了两腿酸痛。他一口气爬上道观前的石阶,来到道观门口,也顾不得通报姓名,便径直而入。王七在外还只觉环境通幽,谁知内里更有乾坤。只见道观占地极广,古树参天, 绿荫蔽日,树下麋鹿成群,观内引山泉之水,自汇成池,有仙鹤起舞,景致十分美妙,果然是神仙居所。
王七看得入神,边走边看,心内激荡不已,不觉又来到一进更加幽静的院落。只见后堂之中,蒲团上盘坐一位鹤发童颜的老道士,仙风道骨,神态超然。王七慌忙走上前去,毕恭毕敬地向老道士作揖问候。那老道士既不抬头,也不睁眼,依然闭目打坐。王七再次作揖施礼,那道士方用拂尘指点王七坐下。那道士问王七所为何来?王七便把自幼想得道成仙的愿望说了一遍,并叩头希望拜老道士为师。
那道士轻瞄王七一眼说:“拜师本也不难,只恐你自幼娇生惯养,吃不消修行之苦,你还是回家去吧。”王七一听,心中顿凉半截。他连忙双膝跪倒在地,苦苦哀求说:“请师父放心,弟子什么苦都吃得消。”那道士默然不语,只是摇头。正在这时,老道士的众徒弟们都收工回来, 王七趁此一一向前施礼,并请求众道士为自己求情, 声泪俱下,态度十分诚恳。众道士见王七求师心切,态度又诚恳,便纷纷在老道士面前给他说好话。老道士无奈, 只好收留了王七,王七喜出望外,纳头便拜了师徒之礼。
第二天一早,老道士将王七叫来,把一把大斧交给他说:“从今天起,你就跟师兄们一起上山砍柴、釆药,不许偷懒耍滑。”王七恭恭敬敬地接过斧头,说:“师父放心,弟子一定谨遵师父教诲。”从此,王七天天起早贪黑,翻山越岭,跟着师兄们一起是又砍柴,又采药。
不出一个月,王七的手上就磨起厚厚的老茧,脚上也磨出了一个个血泡。他整天累得精疲力尽,腰酸背痛。躺在床上就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这一个多月都过去了,每天不是砍柴,就是采药,一点法术也没学会,我是上山修道的,也不是来给你当苦工的。”怨念渐起,便生了下山回家之心。
又苦苦撑过几日,这天傍晚,王七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道观,本欲去找师父辞行。谁知一进门,就看见师父和两个客人正在兴致勃勃的饮酒,辞行的话就咽回去了。天色渐晚,大厅里逐渐变暗,却没人点蜡烛,王七正自纳闷,就见老道士让人取来一张纸,顺手剪了个像镜子一样的圆纸片贴到了墙上。也不见如何动作,转眼间,那圆纸片竟然发出亮光,由弱变强,光芒四射,就如同明月一般,照得室内通明如同白昼。王七惊得目瞪口呆。
这时,只见众道士们来来往往,端菜倒酒忙着招呼客人,王七也赶忙上前,刚刚站定,只听其中一位客人对老道士说道:“今夜良辰美景, 清空月朗,咱们就来个师徒同乐,让徒弟们也都上前来喝上几杯。”说着,举起酒壶就要为众人斟酒,嘴里还说着今日敞开痛饮,不醉不归。王七看那小小的酒壶,最多也就装下二两酒, 一人一杯都不够,何来畅饮一说?他唯恐喝不到,急忙找来酒杯往前凑。说来奇怪,只见这小小酒壶倒出了一杯又一杯,众人都有了几分醉意,那酒壶竟仍然倒酒不止,丝毫没有倒尽之势,王七盯着那酒壶大奇。
又喝了一会儿,大家酒意薰薰,又听另外一位客人对老道士说:“今夜明月当空,美酒佳肴,但总觉得有些寂寞,何不请嫦娥来歌舞一曲,以助酒兴呢?\" 说着就将手中的筷子向墙上悬挂的月亮掷过去。刹那间,只见一位美貌少女自月光中盈盈而出,初始只有一尺多高,边歌边舞,从月亮上驾云飘然而下,及至落地,便于常人一般大小。只见那嫦娥轻舒广袖,蹁跹起舞,舞名“霓裳”,轻启檀口:“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歌声清越入云,清脆动人。众徒弟们一个个都瞧得痴了,个个呆若木鸡。一曲舞罢,仙女蓦地腾空而起,衣袂飘飘,渐渐变小向月宫中飞去,随即消失。这时掷向月宫的筷子在众人未回神之前又嘎然跌落在桌子上。
老道士与老友二人抚须大笑,快乐不已。另一位客人又向老道提议道:“今夜故友相逢,又有美酒佳人,甚是痛快,可惜我不胜酒力,两位陪我到月宫中喝杯践行酒如何?”老道士连连点头,说一声“好!”顿时只见三人连同满桌酒菜,平地腾空而起,轻轻地向月宫中飘去,酒未洒,椅未坠,三人仍谈笑风生。不一忽儿,老道士和两位客人都坐在月宫之中畅饮。徒弟们纷纷上前仰望老道士和两位客人,只见在巍峨清冷月宫掩映下,桌上的美酒佳肴和三个人的胡须、眉毛都纤毫毕现,就如同人在照镜子一般清楚分明。
又过片刻,只见月色逐渐暗淡下来,室内顿时又漆黑一片,一个小道士赶忙用火折子点起蜡烛。烛光渐亮,只见老道士一人独坐, 两位客人踪影不见,满桌残羹果核一片狼藉,众人往月亮瞧去,也只是圆纸一张,毫无一点奇怪之处。
王七越发感到奇妙无穷。那老道士问众徒弟:“今夜你们酒可喝足?”众人齐声应道:“多谢师父,我们都喝足了。”老道士说:“既然喝足,就快去歇息,明天早起不要耽误了上山砍柴、采药。”王七随众人回到房中,翻来覆去无法入睡,刚才酒席上发生的一幕幕又在眼前不断浮现:那纸剪的明月、酒壶倒之不尽的美酒、嫦娥的仙姿美态,实在令人陶醉,欲罢不能。他暗暗发誓必要学到此等法术,享齐人之福,便暂时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王七为着法术又耐着性子苦熬了整整一个月,老道士仍然一点法术 也没有传授给他。王七心想:“在这荒山老林里整天砍柴、釆药,何时才是出头之日?师父他老人家还有美酒佳人,他却只能每日劳累不堪。”再加上思念家中妻子,再也不愿忍受,便下定决心要回家去。
次日一早,他便找到老道士说:“徒弟千里迢迢来投奔师父,纵然不能教我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法术,总也该传授我点小法术傍身吧,但至今已过去三个月了,我每天只是砍柴、采药,连个法术的毛都没见到。”老道士听罢,哈哈大笑道:“我早就说过,你吃不了苦嘛!既然如此,也罢,明天你就回家去吧。”王七急忙跪倒:“徒弟在山中做了数月苦工,师父总该授点小本领,才不枉我一番劳苦。”老道士沉思片刻, 问道:“你想学什么法术?”王七想了想说:“我常见师父每天出观入观,墙壁都不能阻挡, 求师父教给我这穿墙无阻的本领,徒弟就心满意足了。”老道拈须笑道:“好,就传你此本领!”
当即将口诀传授给了王七,并说:“你自己默诵一遍,我让你过你再穿墙而过。”王七十分高兴,又默诵了良久,将口诀背熟。老道士让他默念口诀,猛然喝到:“过墙去!”王七面站墙前却不敢再进一步。老道士对王七说: “不要害怕,不要犹豫, 低头直管往前冲,不要迟疑不决,要猛且快!你看我!”说着,老道士又示范一遍,穿墙而去,转眼间又穿墙而回。
王七学着老道士的样子,默默念了咒语,又给自己壮了壮胆子,喊了声“过!”,低头猛向墙壁撞去,果然当他身体触到墙壁时,好像没有什么东西阻挡一样,轻飘飘地就穿墙而出,到了观外。王七回头看墙,无缝无洞,这一下可把他乐坏了,纳头便向老道士拜倒。老道士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回家后要好好修身养性,万万不可借此法术行伤天害理之事。否则法术就不灵验了。”王七满口不迭答应。
第二天,王七辞别了师父和众师兄,拿着老道士资助的盘缠,高高兴兴地回家而去。王七回到家乡,城里的人听说他从崂山学艺归来,纷纷向他询问求仙问道的情况。王七记着老道士的教导,一五一十地向父老乡亲讲述了拜师的经过,独独没有谈到传授法术一事。回家后,妻子见他粗壮结实了不少,以为他艺成归家,痛改前非,非常高兴。
过了几天,王七便故态复萌,心痒难耐,逐渐把老道士的嘱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向妻子吹嘘道在崂山学了诸多法术,可以穿墙过屋而不受阻挡。妻子起初不信,王七便有意显摆,默念咒语使用穿墙术到了隔壁房间,妻子惊奇不已。王七对妻子夸耀说:“想我王七学了这等高超法术,以后发财还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轻松?”妻子怕他做那不良之事,正色道:“仙人传你法术,让你修身养性,且不可行那不法之事,面遭报应。”王七却甚是不屑,对妻子嗤之以鼻。
这天夜里,王七躺在床上自己合计:我已经学了穿墙过屋之术,却无用武之地,不用来发财岂不是白学了,再说有这本领,谁人能发觉?想隔壁邻居最近生意兴隆,必有不少金银,何不取些来用,神不知鬼不觉。越想越是憋屈,越想越是胆大,于是趁夜色起来到隔壁邻居墙前,默念咒语轻松穿墙而入。王七进入邻居室内,翻箱倒柜终于找到金元宝,顿时高兴得眉飞色舞,便胡乱塞了几锭入怀,想顺原路返回,默念咒语,说声:“过!”便低头猛向墙壁撞去,只听“咚”的一声,墙没过去,王七头上却起了个大如鸡蛋的疙瘩,顿时疼的他昏了过去。响声惊醒了主人,翻身下床并大喊“抓贼,抓贼!”到书房点灯一看,原来是王七。
等到天色大亮, 街坊邻居都听说了王七偷元宝被当场抓住,人赃并获,纷纷赶来围观。妻子脸面难看,大骂王七丢人现眼。王七在众目睽睽之下,龟缩在地上不敢抬头,又羞愧又气愤,暗骂老道士没安好心,使他丢人出丑。众人纷纷议论道:“不安好心,就算学了神仙教的法术,依然会遭受报应,活该碰壁!”
《崂山道士》给我们的启示:
蒲松龄在本篇文章最后,以异史氏的身份评价道:
人听到王七的故事,都当一乐子,岂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像王七这样的大有人在。忠言逆耳,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只爱听阿谀奉承,不爱听忠言劝谏。被这些阿谀奉承的言语哄骗得以为自己多了不起,横行霸道,最后只落得个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下场,非得是受大难不可。
1、王七是典型的眼高手低,馋懒奸猾之徒,总想着不劳而获,成道修仙。真找到了神仙,又时刻萌生退意,想学仙法还不想吃苦。
总想要好的结果,却不想经历奋斗的过程,岂不是痴人说梦?
2、如王七之人还总是被幻想蒙蔽双眼,看到老道变出来的美酒、美女,就想据为己有,却不想受苦受累学习法术。
贪图富贵,但是又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容易步入邪途。
3、王七学了一招半式,就以为自己尽得所传,到家跟媳妇显摆,后又不听师父教诲,贪念既起,就用穿墙术行偷窃之事,最后只能成为头撞南墙之人。
做人不谦虚,既眼高手低,又学艺不精,明明是井底之蛙,却把自己当成展翅大鹏,焉有不碰壁之说?
总结: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其中很多故事都很有警示意义,值得我们好好总结和学习。《崂山道士》借王七上山修仙然后碰壁的故事,警示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能坐井观天,要能听得进忠言,而不能被阿谀奉承的话所迷惑,最后迷失了自己。
我是@九卿臣儒,愿与您一同用脚步丈量时光,用文字温暖人生,动动小手关注我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非常感谢!)
-----
网友解答:
-----
蒲松龄的《崂山道士》,说明做任何一件事情不是一蹴而就 ,在过去普通人拜师学艺的必经之路,三年学徒,五年入行,十年为王,王生拜师学艺,开始安排随众上山打柴,他怕苦怕累,一个月之后就想回家,但又不想空手而归,要求学穿墙术,仙人授与咒语教之,并嘱:“归宜洁持,否则不验”,回到家中,在妻子面前卖弄法朮,想穿堂入室,心怀不轨,不灵验,碰得头破血流,终将一事无成。
-----
网友解答:
-----
《崂山道士》情节并不复杂,简单说就是一个叫王七的人,和崂山道士学道术,学会了穿墙术,回家炫耀自己的法术,却失败了。
这里面没有妖狐鬼怪,却有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比如:
一、
王书生是一个官宦二代,代表那一类有地位的人,高人一等的人。王生想学习道术,其实这也是吃饱了撑的,很不切实际的想法。但他还是去崂山了。
二、
老道知道他就不是学道的人,便也没有真心教他,事实上经过几个月的磨练他就厌烦了,萌生退意。这时候老道的把戏出来了,特意显露一些神奇的视觉画面,使得王生又坚持下来,后来他直接要求老道传授自己一个简单的道术,自己就回家死心了。
三、
传授其穿墙术,王生回家,和家人表演并出丑。
四、
其实前面老道展示神奇幻术的那一段,就是假的。后面王生穿墙而过的墙也是假 的,目的是让王生有先入为主的映像,他好相信,回家。
五、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王生这类人喜欢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所以就会有人满足他的想法,也可以说是“哄”着他,对于有一定地位的人,就是下面的人会特意溜须拍马,让他活在幻觉中,并且十分陶醉。
六、
幻觉得到满足后,就不能分辨真实情况,丑出百态。
七、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和巫术一样,根本就不存在,只是魔术或者骗局,但就是有人愿意相信。一旦他身边聚集了一些小人,那么他就会越来越自信,一直到撞了南墙也不知悔改。
八、
其他人解说的角度是王生不能够吃苦耐劳,所以不能学会道术,真人认为这只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结尾的部分,撞墙被人笑。
撞墙一方面是他技术不到位,更关键是他的愚昧和固执,愚昧是他居然相信一些不切实际的道术,固执是他不能够理性的听取他人意见,才最终做出荒唐的事情。
九、
学习知识和技能,刻苦固然是必须的,但也要学习真实有效的知识和技术,然后付出努力得到回报。
若学习一些不实际的东西,比如屠龙之术,世界上九没有龙可以屠,那么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无意义的。
想成为作家,就学习写作;想成为商人,就学习经商和金融;想成为音乐家,就学习演奏。
不是说想学习某一样技术知识,然后就向老天说让我成为某某大师吧,着是不实际的,荒唐的。
想赚钱就去店铺做学徒,世界上没有点石成金的技术,也没有一夜暴富的技术,有的只有骗子,有些人被骗了还不自知。
纯手工作答,如果这个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博而化易来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评一转都是对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伙伴们的支持!
欢迎大家留言,一起讨论。
-----
网友解答:
-----
为了回答题主的问题,本人特意从网上去看了一遍蒲松龄先生的《崂山道士》。读完之后,真的为蒲氏讲故事的犀利风格所折服。
作为一名普通人,掩卷之后,确实有一点感触想吐露。
首先,无论怎样奇妙的仙方道术,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生活体验,而想脱离生活体验的速成之术根本不存在,只能是天方夜谭式的奇闻。
其次,能够让身心自由出入六合而不为欲望所困的,只有洁静无尘的凡心;如果受累于身外之物的牵绊,又怎么能够让自己自如地行走,毕竟一墙之隔又如何能够阻断内外?!
其三,踏踏实实的人生旅途容不得任何的投机取巧,更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旁门左道或可以得逞于一时,但无法逐行一世,也根本打不开自然大道之门。如果人生当中心生妄念,又想卖弄一己之能,沦为天下笑柄也就难免了。现实当中,这种撞墙了却还不能回头之人并非少数;而将毒酒毒药当成灵丹妙药之人更是比比皆是。所以,误入歧途却不能迷途知返,耽于虚幻与阿奉却无以觉醒之流,读过此文之后当幡然醒悟了吧!
-----
网友解答:
-----
《崂山道士》情节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叫王七的人,和崂山道士学道术,学会了穿墙术,回家炫耀自已的法术却失败了,王不够吃苦耐,所以不能学会全道士,穿墙被笑,愚昧和固执不切合实际不听取他人意见,才最终做出荒唐的事情。
-----
网友解答:
-----
1.蒲老先生《崂山道士》梗概:
游手好闲的王老七,到崂山道观,想学仙术,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道士让他先学砍柴,磨炼意志。转眼二年多了,每天累得要死,也没学到一点法术,几次想回家,但又亲眼所见,道长们有吃不完的大鱼大肉,喝不完的酒。能让嫦娥陪他们喝酒等等。王老七要回家,请道长教一点仙术,回家后好有所交代。道长教他一招穿墙破壁术。
王老七忘了向道长的保证,不能告诉他人的密秘,回家便演示给妻子看。结果,墙壁没穿过,自已碰得头破血流。由此,王老七专心读书学习,十年后,考中进士,博取了官职,从此衣食无忧,家境渐好。
2.感言:1)天上掉不下馅饼来,没有不花钱的午餐。
2)万法都不灵,唯有读书高。不要好高务远,不要相信有什么救世主,从基础做起,脚踏实地,坚持努力,才是正道。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你相信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