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日本陆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射程最远的火炮是什么型号?
二战时,日本陆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射程最远的火炮是什么型号?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的第8458条回答。
当然是日本制造的所谓亚洲第一要塞炮。
这门410毫米巨炮本来是用来防御东京湾的,后来特别运到东北,装备了著名的虎头要塞。
虎头要塞是抗击苏军的重要支点,位于伯力和海参崴的中间,扼制苏联远东铁路。
苏军如果从这一线进攻,虎头要塞是无法逾越的障碍。
为了修建坚固的虎头要塞,日军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征用10多万中国劳工,修建了6年时间。
该要塞地下工事主要部分就长达10多公里,纵深达6公里,包括5个阵地。
这个要塞部署了大量重武器,包括70毫米、75毫米、100毫米、150毫米、240毫米、300毫米各种火炮。
然而,最强的是这门410毫米巨炮在1926年完工,全日本只有1门。火炮重达348吨,炮身就有80吨,炮管长达20多米。炮弹重达近1吨、长有4米,一共只有200发炮弹。
该炮在1941年从日本神户运到大连,拆卸成很多部分后,先通过铁路运到哈尔滨,最后运到虎头要塞。
日军花费很多心血将其组装起来,安装进入要塞内。
对于该炮的射程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最大射程为20公里,也就是2万米。也有种说法,可以达到30公里。
该炮不是对付战术目标的,而是一旦开战就轰击日军后方的伊曼铁路大桥,以及铁路线,彻底阶段苏联海参崴和哈巴罗夫斯克的铁路联系。
在1945年,苏军花费18天苦战,才占领了虎头要塞。
这门410毫米巨炮只发射了11发炮弹,就被苏军轰炸机炸毁。炮座的顶部混凝土盖子,完全被炸碎。
可见,20年代的巨炮在二战中,生存能力是很差的。
这几发炮弹,只有1发击中了苏军伊曼铁路桥,将其摧毁大半。但苏联有强悍的铁路修复能力,很快就修好了。
占领虎头要塞以后,苏军将这门410毫米巨炮当做战利品,拆卸后带回苏联。
虎头要塞里面,只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炮座。因保护不善,炮座内竟然成为了池塘。
后来博物院又做了复原,但是不是和以前一样,就不知道了。
这个410毫米巨炮的炮座,是唯一没有使用中国劳工的建筑,完全是日本工兵动手。
因为这是虎头要塞最大的秘密武器,日军怕中国劳工不可靠,会泄露给苏联人。
-----
网友解答:
-----
导语:日军地面火炮类型定义:
山炮
:口径75-105mm的驮载榴弹炮;
野炮
:口径75-150mm,射程低于15公里,重量小于8吨的轻榴弹炮;
野战重炮
:口径105-150mm,射程超过15公里但小于20公里的加农炮,或重量超过8吨的105-150mm榴弹炮;
重炮
:口径100mm以上,射程超过20公里的加农炮 榴弹炮,或口径超过200mm的其他类型火炮。
日本陆军的精华战斗力实际就是步炮结合战力,当日军能获得一定炮火支持时,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如果失去炮兵支持,那多数日军普通部队的战斗力也没多强,实际取决于日军的炮弹何时消耗完毕。
日本陆军另有
305mm,320mm,356mm,410mm,510mm要塞重炮与海岸巨炮,射程在20-60公里,
一些是榴弹炮。
一些是战舰主炮改装的远程加农炮,510mm海岸炮为被取消的超大和级战列舰主炮仅1门,部署吴港要塞,至于
305mm,320mm,410mm重榴弹炮射程均为20公里,356mm与410mm海岸加农炮则为战舰主炮,射程均在30公里以上
。
二战期间,
大正十四年式105mm野战加农炮
是日军中射程最远的火炮,日军在中国配属的主要野战炮最大的口径也就
150毫米
,主要有
3种型号
:
民治三十八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大正四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九六式150mm野战榴弹炮。
150毫米野战炮
民治三十八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
三八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是二战时期日军的重型火炮之一。
三八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主要在1911年到1945年日军使用在战场上,
口径是149.1毫米,炮管长1880毫米,重2090公斤,主要的配备的弹种是:榴弹、纵火弹、化学弹、破甲弹,弹头的重量是36公斤,炮弹的初速度是275米每秒,最大的射程是5890米。
由于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的威力比较大,虽然性能在二战时已经过时,但是新式的150毫米的野战榴弹炮制造成本比较高,日本人就没有淘汰这种火炮,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投降。
三八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
大正四年式150mm野战榴弹炮
大正四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的性能比38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的性能好,主要是用在战场上对敌方的火力进行压制射击。她的优点是重量很轻,射击精度极高,战场威力比较大。
大正四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
口径是149.1毫米,总重量2800公斤,炮管长2190毫米,最大射程8800米,炮口初速度是389米每秒。主要使用的炮弹是榴弹
。
主要装备在二战时期日军步兵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战重炮兵旅团,用于压制性射击,二战开战时已经接近停产,一直用到战争结束。
大正四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
九六式150mm野战榴弹炮
九六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被日军称作是最完美的150毫米口径榴弹炮,射程远,精度极高,主要用于压制射击用途。主要在1936年制成,到了1943年被迫停产。
九六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
口径是149.1毫米,总重4140公斤,炮管长3523毫米,炮弹初速是540米每秒,射速每分钟6-8发,炮弹重31.1公斤,最大射程11900米。主要使用榴弹。
九六式150毫米是二战时期日军主要装备的野战榴弹炮,也是在我中国战场上最常见的一种火炮。
九六式150mm野战榴弹炮 九六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
在常规火炮当中,日军侵华战争期间射程最远的火炮是
九六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
接下来我们看看重炮。
大正十四年式105mm野战加农炮
大正14年式105mm加农炮在1925年—1945年服役,大炮
口径是105mm,炮管长:3590.0 mm (L 34.1),重3115 公斤,主要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火炮俯仰角是-5 to 43.0 度,弹丸重量是15.76 Kg,弹丸初速是640 msec,最大射程是15300 m。
大正十四年式105mm野战加农炮主要是用来压制射击用途,是日军野战重炮旅团,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
大正十四年式105mm野战加农炮射程最远
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
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
是1929年制造,全部
重量10422公斤,上下射角 -5~+43度,水平射角左右各20度,最大射程18100米,炮口初速734.5米每秒,发射速度 1—2 发每分钟。
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使用93式榴弹(炮弹重40.6公斤、炸药7.77公斤、威力半径60米),93式尖锐弹(弹重40.2公斤、炸药5.47公斤、威力半径38米),运行状态到射击状态需要120分。
与同时期各国装备的150MM加农炮比较,重量较轻,但最大射程有劣势。
这种火炮在918事变后开始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发挥了巨大毁伤作用,对我中国军队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89式150毫米野战加农炮
明治四十五年式150mm重加农炮
明治45年式150mm重加农炮
主要是
海岸防御与压制射击用途
,装备日军要塞重炮兵联队,这种150mm重炮也非常有威力,不过与96式150mm重加农炮不同,移动式大炮的移动底盘与发射底盘是分开安装,移动到炮击地点后必须卸掉移动底盘,然后再把大炮安装在发射底盘上,野外移动型火炮最大发射仰角只有30度,炮台固定式为35度,所以野外式发射没有炮台式射程远。
明治45年式150mm重加农炮服役年代:
1912—1945年,口径:149.1mm,炮管长:71515.0 mm (L 50),重量:炮台固定带护盾22800 kg 野外移动带护盾26136 kg (同时带射击底盘与移动底盘,护盾重量8吨)。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弹丸重量:40.2 Kg,弹丸初速:875 msec。火炮俯仰角:炮台固定 -8 to +35.0 度 野外发射 -8 to +30.0 度。最大射程:炮台固定22600 m 野外发射20200 m。
这种大炮装备陆军第7师团函馆重炮兵联队,步兵第1师团横须贺重炮兵联队,步兵第20师团马山重炮兵联队等要塞炮兵联队,这几个师团有80门这种大炮,这种大炮还有改良式分别是大正7年式150mm重加农炮,90式150mm重加农炮,机动性比45式150mm好,野战发射底盘可以随炮机动。这种火炮只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过。
明治四十五年式240mm重榴弹炮(大和魂)
摧毁敌对要塞防御工事用途的攻城重炮,装备常设步兵师团野战重炮兵旅团的攻城重炮兵中队,
明治45年式240mm榴弹炮也是918事变时日军打出第1发炮弹的大炮,此炮在中国战场广泛使用
,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也曾参与过巴丹要塞总攻,发挥了巨大毁伤威力,不过美军的蛙跳反攻中,并没有遭遇到这种火炮的威胁,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这种火炮部署在拥有强大兵力的大前线重要要塞,而美军则跳开了这些日军苦心经营的坚固要塞,从而避免了与日军主力部队硬碰硬决战,自然也不会遭遇到日军重炮部队的打击。
大和魂滑膛炮
二战时,日本陆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威力最大的火炮是
460毫米
的超大口径的
大和魂滑膛炮
,但是只有2门,一门是是在东北的
虎口要塞
,一门运到了湖南,参加了
长沙会战
。
大和魂是民治四十五式二百十四厘米榴弹炮,属于
重型榴弹炮,总共建造了有80门。一门炮有炮组人员9个人,口径240毫米,重量是38058公斤,炮管长度是3.892米,水平射角是360度,初速387米每秒,有效射程是10350米,弹头重200公斤。
大和魂滑膛炮
由于大和魂滑膛炮比较重,难以运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在中国战场上主要参战记录是
轰击北大营和在虎头要塞抵抗苏联红军以及在后面的长沙会战中
。
大和魂滑膛炮
加式120mm重加农炮
加式120mm重加农炮主要是压制射击用途,该炮为海军换下的大正10年式与大正14年式120mm舰炮与高射炮改装,穿甲爆破弹对海有效射程16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可以有效击毁驱逐舰,用于地面压制时发射榴弹射程23公里,也可以用于防空。
加式120mm重加农炮服役年代:
1932—1945,口径:120mm,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最大射程:23000 m
加式120mm重加农炮装备日军重炮兵联队与要塞高射炮兵联队,日军台湾旅团也拥有这种重炮,并投入了武汉会战。
九零式240mm重加农炮
九零式240mm重加农炮主要是海岸防御大炮,这种大炮使用普通炮弹的射程超过50公里,极其夸张。
九零式240mm重加农炮服役年代:
1930—1945,口径:240mm,炮管长:12823 mm (L 53.4),重量:55382 kg。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化学弹,弹丸重量:164.95 Kg,弹丸初速:1050 msec。火炮俯仰角:0 to +45.0 度,最大射程:榴弹52100 m ,穿甲爆破弹50120 m。
装备要塞重炮兵联队,由于机动比较繁琐,一般不进行地面机动作战。
九六式150mm重加农炮
96式150mm重加农炮海岸防御与压制射击用途,是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的改进型。96式重加分机动式与要塞式两种,但都能整炮牵引机动。
96式150mm重加农炮服役年代:
1936—1945,口径:149.1mm,炮管长:7860.0 mm (L 52.7),重量:24314 kg。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纵火弹,化学弹,弹丸重量:50.2 Kg,弹丸初速:860 msec。火炮俯仰角:-7 to +35.0 度,最大射程:26200 m。
96式150mm重加农炮
96式重加农炮只装备常设师团的重炮兵联队,日军的重炮机动力一般不强,通常只在遇到坚固防线时才会调动重炮兵部队前往炮击。但都是舰炮或海岸炮,战争期间应该从未进行过地面机动炮击。
96式150mm重加农炮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实战纪录只有一次,那是在巴丹要塞总攻中有2门96式150mm重加农炮参与了炮击,至于其他炮击纪录都发生在中国战场。
96式150mm重加农炮最大规模运用是1948年,当时苏联把从关东军军火库收缴上来的要塞式96重加24门借给了解放军,这是国军根本无法抗衡的毁灭性炮击力量,东北战场国军很快土崩瓦解。
96式150mm重加农炮
九六式240mm重榴弹炮
96式240mm重榴弹炮是摧毁敌对要塞防御工事用途的攻城重炮,在太平洋战场也只在总攻巴丹要塞之战动用过。
96式240mm重榴弹炮,服役年代:
1936—1945,口径:240mm,炮管长:5782.0 mm (L 24),重量:带护盾37562 kg。配用弹种:爆破弹,化学弹,弹丸重量:185 Kg,弹丸初速:530 msec。火炮俯仰角:0 to +65.0 度,最大射程:16000 m。
96式240mm重榴弹炮装备常设步兵师团野战重炮兵旅团的攻城重炮兵中队,在中国战场运用的较多。
总结: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滔罪行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时刻要谨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射程最远的野战榴弹炮是:
九六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
但是射程最远的重炮是九零式240mm重加农炮,最远距离可以达到50公里以上。
-----
网友解答:
-----
如果算关东军的话,侵华日军使用射程最大的火炮是,90式240毫米列车加农炮,全重136吨,最大射程59公里。
如果只计算关内日军,那么侵华日军使用射程最大的火炮是,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和92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这两种火炮的射程都超过了18公里。在南京保卫战,日军的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射程可以覆盖半个南京。
在空中观测引导下,日军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经过2天时间逐个炮击,摧毁了南京外围的主要堡垒。据守在敦化镇的第74军第51师,就伤亡1400多人,团长也身负重伤,连长就伤亡9人。
因为射程和精度优势,在武汉会战,日军甚至以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在14.9公里以外,隔着几座丘陵,封锁在长江上的我国军队运输船。而我国当时的火炮和火炮观测技术,则无法对日军加农炮进行有效压制。
比如,日军空中侦察可以在几百米,乃至上千米空中利用观测设备和照相技术,对我国军队阵地进行实时侦察。以机载无线电随时将具体坐标数据报告给地面炮兵部队。日军就会以远程加农炮和榴弹炮进行打击。
而我国军队当时对日军这种战术,基本没有防御办法。因为制空权在日军手里,就无法驱逐日军的空中侦察。也就无法阻止日军发挥加农炮的射程优势。
日本炮兵最远的野战炮,实际上是96式150毫米加农炮,只是这种火炮没有部署到我国的记录。这种野战加农炮射程可以达到26公里。如果计算,日本海军在抗战时期,执行过岸轰任务的舰炮,也有几种射程超过20公里的火炮。
-----
网友解答:
-----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二战日本火炮?还最远火炮?你可拉倒吧,日本人这火炮搁到美国,德国,甚至于苏联,他这就属于瞎子夹豆腐,本身不烂的东西被他搞了个稀烂,夹都夹不起来的东西。
咋说呢?二战那会日本人的很多装备其实都不咋地。
就日本人的火炮,和他们家的歪把子一样,不靠谱中的不靠谱,他们自己人都表示相当不满意,满脸的嫌弃,臭名昭著的可以。
那么二战那会日本的火炮为嘛会遭人诟病呢?
这事说道根子上,其实就是日本人那小家子气生出来的毛病,其实这可以理解,毕竟就日本人那点子钢铁,干嘛都不够,造几把三八大盖的钢铁都不够,还得从美国人哪里进口废钢铁不是?
这就让日本人在心底里头,就有扣扣索索的属性。
咋说呢?军事装备这东西,你这么一扣扣,您感觉他这性能还能有个好?
别的不说,就拿日本人那小豆豆坦克,人家各个国家都造什么中型,中型坦克,而日本人还在造俩人凑一块的超轻型坦克,还把这些东西当宝贝嘎达的看待。
管中窥豹吗?从这一点您就能看出日本人的扣扣索索。
当然这还得加上日本人那点技术底子,工业水平。说的挺好,日本人完成了工业革命,其实说道根子上,还是不彻底,那么太好的物件,日本人也是搞不出来。
日本人的那点子技术基本上就停留在一战结束之后,十来年的时间里头了。
再往后这些个技术基本上就跟憋在池塘里头的乌龟,不是鳖他也是鳖了。
当然,日本人的技术之所以会停滞下来,还有一部分外在的因素,因为他们的主要敌人是咱中国人。
相对于中国,咱的底子更加的薄,整个就是一个农业国,工业还真就谈不上。
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咱中国的工业底子之所以这么糟糕。
完全是因为之前清朝的时候,和世界基本上是脱节的,而鸦片战争以来,咱是在一路寻求突破,洋务运动也搞了不少,但真正给力的很少。
毕竟无奈的很,环境不好,列强不仅主动挑起战争,还到处的挑事,清朝内部也不稳当。任何科研的发明创造,其实是离不开一个相对稳当的环境。
所以清朝结束以后,咱中国连个半吊子工业底子都没弄起来。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日本人就凭他们手里的那点子技术,形成的工业体系,就完全可以碾压中国了。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日本人就有点不思进取的意思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算是一个主因,最为重要的原因,日本人的家底薄,在历次的对外战争中,很多打的战争,日本人都是靠着从英国人美国人手里的借款才发动起来的。
您比方说甲午海战,以及日俄战争等等,这都是。
所以在没有太丰厚的家底的背景下,最为主要的敌人技术还差,那日本人的技术停滞,也就在所难免了。
说不好听的,日本人打中国,那会有那么点降维打击的意思。
不过话又说回来,降维打击又咋地,最后还不是被咱撵回他们那小岛子上去了吗?
本身就是一条蛇的肚子,非要去吞大象,最后把肚子给撑破了。
这唠的有点远了,咱把话头拉回来接着聊日本火炮的事情。
咋说呢?日本人最好的一门火炮,应该是一门叫一式四十七毫米速射炮。
就这门速射炮算是被苏联人硬生生的给逼出来的,要不然日本人压根就没那心思,造这么一门火炮出来。
咋回事呢?
大家伙都知道,当年日本在亚洲战场上的一个战略性的转折点,是诺门坎战役。
当时日本人侵华的时候,那兴奋的,如同接到绣球的老乞丐,兴奋的都发傻了。
打了鸡血似的开始进攻,为了彰显一下自己的武力,威慑恐吓中国人,到处的搞屠城,好端端的一个南京城,三十万人,没多少日子,这就成了一座空城。
结果日本人那战线拉的长有长,比拉面都长,终于撞到了武汉这块铁板上了。
日本人傻眼了,因为这一连串的战斗下来,他们的进攻部队基本上就折损在了武汉战役里头了,他们再想发动战争,积攒起来的那点子进攻部队,已经不足以对防守严密的中国阵地,产生太大的威胁。
就这么干耗下去,日本人觉得这就是一条死路,摸着干瘪的口袋,他们就想着另谋生路,于是我们在历史上就看到了,极为精彩的一幕——诺门坎战役爆发了。
那么这场战役当中,日本人被打了个稀巴烂,从里到外都透着那么一股子衰败的气象。
就连在一边观战的德国观察员,都给他们的国家打回去一份直摇脑袋的电报——日本人还处在一战的水平。
当然日本人也被这一仗打的有点回过味来了。
感觉他们确实有点不足,所以在一些个军事装备上,就有了一些变化。
这个变化,就促使了一式47毫米速射炮的产生。
不仅使用过的日本人夸这东西好使,就连美国人都赞叹这东西不错。
那么在诺门坎战役中,又是什么事初始了这款速射炮的诞生呢?
他是这么回事。
当时诺门坎战役中,日本关东军第二十三师团,这帮子九州兵组成的师团拉着他们家的三十七毫米速射炮,对着踩着油门,屁股上冒着黑烟的BT—7轻型坦克,以及BA—2023装甲车进行炮击。
您还别说,这家伙挺好使的,只要打中了绝对能击穿。
这让这帮子九州兵开心了一小段日子,后来苏联阵地上开始出现,前装甲得到加强的T—26轻型坦克的之后。
啥三十七毫米速射炮,这就是一个痒痒挠好不好,还破甲呢?一炮轰过去,那小炮弹直接就被弹飞了,弹头都不知道砸到那个地方的花花草草上头去了。
作战能力?完全没有的。
您反过来瞅瞅,苏联拉过来的反坦克炮,那口径足足有四十五毫米,还是四十六倍的。
您都不知道,就这炮,苏联人用来对付德国的三号坦克那十四点五毫米的钢板,可以明明白白的说毫无压力,更加别说英国的MK三型巡航坦克那十四毫米的前装甲了。
而日本人那小坦克,那叫超轻型坦克,皮薄的小编都不想说他们的数据。
在这门反坦克炮的轰击下,日本人那些个小坦克,小豆丁,爆了,碎了,冒烟了,还着火了,打个急救想灭火,表示没时间。
所以诺门坎战役结束之后,日本人尤其是他们的陆军,就迫切的想要获得一门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
至少在他们的眼里,咋也得能把苏联人的坦克给击穿不是?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日本人干脆就将我们在诺门坎战役中使用的三十七毫米速射炮,直接就进行了扩增,这就提到四十七毫米。
一说这数据,您听着是不是感觉日本人这次算是下了血本了?你可拉倒吧!您知道英国人在他们感觉火炮威力不够的时候,是怎么干的吗?
他们将原来口径三十七毫米的火炮,直接拔高到了五十七毫米,所以日本人还是有点扣,这小家子气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抹干净的。
那么这弹头的直径加大了,是可以增加炮弹的威力,毕竟炮弹靠的是动能进行破坏的,而动能中关键性的一环就是质量,这好理解。
但这么做其实还是不够,想要威力更加大,你还得提升一下炮管的长度和这炮弹的装药量。
为嘛呢?
因为炮弹是依靠炮管进行加速度的,毕竟炸药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送炮弹的时间越长,这炮弹离开炮口的初速度就越快吗?
至于装药量的提升,大家伙都应该明白,装药量多,这高温高压的气体才会多吗?这样推炮弹的时候,才能更加的快吗?
所以大家伙就看到了这款一式四十七毫米的速射炮就诞生了。
说真格的,这款炮其实也不是日本人发明的,他们仅仅是将德国的PaK3536型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放大之后的产物。
说的通俗一点,他这就是盗版,而且是没有付人家知识产权费用,拉入严厉打击行列的盗版产品。
其实德国的PaK3536型三十七毫米反坦克炮,也有点落伍了,他最出风头的日子,是在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中。
后来出了名之后,日本人这才进口了一批这种火炮。
咋说呢?这款火炮的买主不仅有日本人,还有美国,苏联,甚至于咱们也购入了一批使用。
所以人家这炮,本身的效果就不错,而日本人把这款炮进行放大之后,那么效果肯定差不了。
举个例子给您说明一下,如果您要是翻阅1945年日本少年坦克兵学校的那什么教典,就会发现有这么一段话:
对付美军坦克的时候,三十七毫米炮应该在敌人距离三百二十米的地方进行开炮。听着是不是很有道理似的,毕竟这数字有零有整的。
跟着就说四十七毫米炮,应该在敌人距离九百米的位置上进行开炮。
瞅见没,日本人对于四十七毫米速射炮那是相当自信的,您也能从侧面感觉出这门炮的威力确实比之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事实上,这门一式四十七毫米速射炮,他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十一公里。
是不是很牛的样子,而且还是那种有胃气胀的牛,不仅牛还带着气呢?
事实上,日本人夸大了他们的成果,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人的这款四十七毫米速射炮也不是没有和美国人的坦克较量过。
一式四十七毫米速射炮很少有击穿M4谢尔曼坦克的例子,您要知道谢尔曼坦克他仅仅是一款中型坦克而已。
当然一式四十七毫米速射炮,要是对上了轻型坦克,甚至于装甲车之类的对手,威力确实可以。
您比方说。1945年二月十九号的时候,日本人和美国人在硫磺岛打起来了。
日本人把整个硫磺岛修成了一个蚂蚁洞,而这上头就有一个由一式四十七毫米速射炮组成的第八大队。
就这么一门火炮,在滩头这个位置上,一连击中了美国十四辆水陆两栖装甲车,硬生生的顶住了一小会美军的攻势。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听着有点不对味了:“不是!你这小编,开头不是说美国人很赞赏这门火炮吗?”
是很赞赏,而这个赞赏不是说他的反坦克能力,而是他的一些便于操作的手段。
首先他这炮身比较低,那么正面的投影他还小,这样的结果就是比其他反坦克炮更加容易的接近对手。
当然这还有树立在炮手前边的那块厚度达到四毫米的倾斜装甲护盾,这玩意在枪林弹雨中,可以有效的抵御什么破片,流弹啥的。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门跑使用了橡胶轮胎。
您要知道日本人的后勤和运输,那是糟糕透顶的,开车少的可怜,基本上使用骡子和马匹进行运输和转移。
那么装了橡胶轮胎的一式四十七毫米速射炮,如果需要的话,凭人力也是可以进行推动转移的。
那么这门炮,有什么缺点没有?
当然有了,日本人为了增大炮弹的威力,加大了炮弹的初速度,但这种初速度,必然要带动装药量的增多。
那么火药这东西,他产生的气体不仅仅是用来推动炮弹的,他还对铁制品有一定的腐蚀性。
火药装多了,必然导致这种腐蚀性加重,那么炮管的使用寿命必然会大大的降低。
而日本那简单的钢铁工业,说道根子上,其实就是一战那会打美国学过来的技术而已,这要是搁在其他列强手里头,这落后的太多了。
所以照成的结果就是,日本人这门一式速射炮,那炮口,不知道啥时候就会崩开。
没了法子的日本人,扣着脑门想了一主意,给这一式速射炮的炮口,加了一钢铁造的箍子。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小伙伴加个关注不迷路,点个赞!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我是一个外行,无法回答。
-----
网友解答:
-----
侵华日军的火炮种类很多,分别依据作战规模、攻击距离投入使用,其中使用较多的是:九七式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炮及四一式山炮、九十式野炮等。
九七式迫击炮全称为“九七式曲射步兵炮”,并且有个广为人知的——小钢炮。
七七事变前,日本军队对迫击炮的使用采取保留态度。日本陆军在步兵支援武器上师承德国体系以步兵炮为主。此外日军的假想战场大多是视界良好的平原地区,步兵炮的性能基本上可以得到有效发挥,曲射武器的效益并不明显。
七七事变后,日军在与中国部队的一系列战斗中才逐渐意识到迫击炮的重要性,中国的华北或是华南战场都是地形不良的山地丘陵甚至是城市,步兵炮无法发挥有效射程。而当时的中国军队因后勤原因大多养不起足够的炮兵,迫击炮易于制造、价格便宜、训练保养容易,因此成为主流火力支援来源。于是便出现了在步兵中距离支援火力上中国军队优于日军的诡异现象。
鉴于战事的需要,日军决定让步兵炮除役并全军改换迫击炮。于是便自法国取得迫击炮的授权后,在性能一般的九四式迫击炮基础上,改进出的一款新式81毫米迫击炮。并于1938年8月便完成相关测试准备量产,1939年配发部队,取代部分取代九二式步兵炮,并定名为九七式曲射步兵炮。
该炮弹道弯曲,死角小;体积小,重量较轻,由九四式迫击炮的150公斤减至67公斤,便于机动;发射硝烟炮声较小;射速快,每分钟达20发。最大射程可达2850米。实战经验与测试都显示迫击炮的性能不俗,前线也肯定这种装备,日军一线官兵对于该炮给予良好评价,但因高射速导致的弹药浪费,与日军一贯追求的以最低弹药消耗取得最大战果的作战目标相违背,后被陆军部限制生产。
九二式步兵炮
九二式步兵炮是侵华日军自认为“理想”的步兵营支援武器,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装备至1945年战败投降,九二式步兵炮一直是日军的步兵主力装备炮。 该炮为70毫米口径,全重仅212公斤,最大射程为2788米,对运输要求低,既可畜力或人力拖曳前进,也可分解运输,对步兵大队的作战行动可提供较及时、准确、有效的支援;炮身矮小,易于藏身,可隐蔽部署在距作战目标较近的地点,突然、猛烈地压制目标,在二战后期的太平洋地区,日军充分利用了九二式的体积小的特点,将其隐蔽在混凝土工事背后等的地方与登陆美军展开战斗。且该炮结构简单, 不但方便战时生产,相应的,使用和维护也都很容易。
九二式步兵炮
四一式山炮
四一式山炮是日本陆军二十世纪初期开发的火炮, 为克虏伯m1908山炮的授权生产型号。该炮为三一式山炮的升级版,全重540公斤,口径为75毫米,最大射程可达六千米。设计基本上与三一式山炮相同,主要改进点乃加装当时刚开发的液压机械复合制退机构以提升射速,最初使用分离式装药炮弹便可达到一分钟10发的射击表现,在操作后期更换一体式炮弹时甚至缔造了每分钟20发的射速,在技术上属于最初期现代火炮。由于是用山炮理念作为设计核心,因此该炮设计可拆成六个模组在必要时可使用骡马驼运。该炮在明治44年(1911年)制造完成并配发至当时日本各师团之山炮中队(等同西方连级编制),成为当时日本师级部队火炮支援主力。
四一式山炮
九十式野炮
九十式野炮为日本陆军在1930年采购法国技术支援下开发的榴弹炮,也是太平洋战争开战前日本陆军最先进的一款75毫米火炮。该炮全重一千六百公斤,口径为75毫米,最大射程可达13890米。
在美国奥克拉荷马州锡尔堡的美国陆军野
九十式野炮的制作技术让日本从第一代后膛火炮进化到与各国同步的水准,该炮采用自紧式炮身制作技术,使炮身重量减轻,承受压力增加;开脚式炮架使炮身制退行程可以加长,因此可使用更高威力装药以及大仰角设计,驻锄则改善炮体稳定度;独特的液气压式制退机构,承受压力优于德式弹簧制退机构;且采用炮口制退器,缩短炮身制退系统所需行程。
由于加强装药以及加高炮管仰角的协助九十式野炮的射程大幅提升到14000米,在测试时炮兵部队对于射程有极高的评价。不过以日本参谋本部的立场,重量过重的九十式野炮机动力下滑有所质疑,因此一度建议停止开发转研发性能较差但是机动性较好的野炮;不过因为关东军第2师团炮兵部队的使用意见认为九十式的射程优势足以弥补机动性的不足,最后高层接受前线的意见继续进行九十式野炮的生产。
-----
网友解答:
-----
如果不计算关东军那些大型重炮,光是计算关内侵华日军的重炮,那么侵华日军射程最远的火炮是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和92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
这2种火炮的射程都是18.2公里,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最早投入我国战场是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为了压制从上海一直到南京的大纵深堡垒地域,日军出动了大量独立重炮部队。
从105毫米榴弹炮一直到240毫米重型榴弹炮,从105毫米野战加农炮一直到150毫米重型加农炮都有参战。在南京保卫战外围阵地,很多坚固堡垒,都是被日军加农炮在远距离摧毁的。
特别是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炮弹有40公斤重,在远距离直接打击南京外围的堡垒区,而守军任何武器都无法威胁到日军加农炮的安全,只能干挨打。日军就是利用加农炮的射程和精度优势,直接炮击导致南京外围的第74军发生崩溃现象。
日军的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和92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射程,超过了当时我国军队的所有火炮。因此在炮战当中,优势比较大。后来,我军在48年塔山战役正是使用92式105毫米加农炮打退了重庆号巡洋舰。
拥有重炮在实战当中,将会非常占有优势。重炮一炮就可以解决的目标,如果是步兵进攻。可能会打好几天,甚至还要损失上百人才可以做到。
-----
网友解答:
-----
谢邀。是虎头要塞巨炮。
虎头要塞建于虎林市虎头镇周边的高地丘陵之中。在关东军的所有边境要塞里,虎头要塞的炮火力量是最强的。“关特演”期间,日本军部曾将东京湾的410毫米大口径榴弹炮拆下来,运至虎头,又将从法国购进的240毫米口径加农列车炮调给虎头守军。两大巨炮,前者最远射程是20公里,后者最远射程可达到50公里。当时的用途是为了一旦进攻苏联,可用以击毁对面的苏军军事基地,并断绝苏军的运输线。
苏军第35集团军为了突破虎头要塞,特地建立了一个集团军炮兵群,其中包括破坏炮兵分群、对敌炮战分群,无论是火炮数量还是整体威力,都要远远压过要塞守军。
由于战前进行了详尽的侦察,苏军的炮击非常准确,命中率很高,要塞的地面工事、交通要道、通讯设施、军营、仓库、车站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开战不久,要塞就与其上级机关以及关东军总司令部失去了联系。
8月17日,苏军将两门203毫米火炮运至虎头地域乌苏里江右岸,使直接瞄准永备火力点射击的大威力火炮达到34门。一天激战下来,苏军陆续占领了虎北山西北各无名高地,虎头地域的态势得到进一步改善。
要塞的日军指挥官大木正已经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他在中猛虎山的地下工事内下令“全员玉碎”,也就是全体自爆死亡。按照他的命令日军在自己的栖息地放置炸药50公斤,140多名伤员率先“玉碎”。
8月18日,苏军下达最后通牒,敦促其投降。下午4时,被苏军俘虏的虎头港务局长森与一被作为军使,前去猛虎山主阵地劝降,不料竟被大木正的副官、一个同样冥顽不灵的疯子用军刀给劈死了。
日军死不肯降,苏军只得继续奉陪。8月19日,他们将所有可投入作战的火炮包括火箭炮都集中起来,对猛虎山进行不留一点缝隙的覆盖式轰击。边防卫队本部、中猛虎山和东猛虎山守军以及日军的炮兵部队全部被消灭。三天后,西猛虎山的守军也集体步入黄泉。事情还没有完。在要塞后方的虎啸山山洞里,仍然躲着70余名日军。8月24日,这些日本兵伺机向苏军炮兵阵地连续发射了3颗炮弹。
这正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闯进来”,苏军立即予以还击,炮弹如雨点一般倾泻过去。一众捣蛋分子被吓破了胆,急忙如游鱼脱网抱头而去。
8月26日,苏军将虎啸山团团包围。虎啸山守军或弃阵而逃,而束手就擒,虎头之战方告收官。
-----
网友解答:
-----
按照你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说,在侵华战争中日本用过的最远射程火炮,如果只是关内的使用武器记录来看,射程最远的火炮是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和92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
在当时的战斗环境下,日本这两种炮的射程远超于中国军队的火炮射程,其中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被最早用在中国的战场,而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也同样威力强大,二战时期也被日军拿来当做各类战车的主炮。
89式150mm重型加农炮和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威胁。毕竟二战时期的中国军事实力是比较薄弱的。所以中国军队在面对这两款火炮的时候通常都是处于“干挨打”的状态,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
网友解答:
-----
89式150毫米重型加农炮和92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这两种炮的射程都在18公里左右
-----
网友解答:
-----
用了240炮和410炮的。其中410炮在东北要塞用的防苏联的。国内是240炮的。如九一八就是240炮开了第一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