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殊的艺术品或艺术形式?
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殊的艺术品或艺术形式?
-----
网友解答:
-----
第一种。行为艺术。第二种。波普艺术。第三种装置。第四种。综合材料。第五种。就是当代的中国油画看着像中国画。
-----
网友解答:
-----
打树花
打树花是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特色古老节日社火,至今有500余年历史。
打树花是用融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
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打树花也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寓意:向往甜美生活的美好愿望!
最早记录打树花活动的,是唐代诗人李白,他在《秋浦歌十七首》中写到: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754年(唐天宝十三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往来于池、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秋浦所做。《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固产银、产铜指区。 从李白的诗中可看出,唐代的冶炼工人倾倒铜渣时“打树花”的情景,紫烟中红星红星乱闪,极为美丽,并且有声有色,伴以歌舞。
2019年7月19日
,河北省张家口市,“打树花”艺人一改以往正月表演的传统,身着厚重羊皮袄,用新出炉1600多℃的铁水打出万朵金花,为观众送上一场视觉盛宴,展示和传播独具魅力的非遗文化。
-----
网友解答:
-----
如:木雕艺术品,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
网友解答:
-----
有麦杆皮画,贝壳画,烙画,铁画,沙画,剪纸画,编织画,铅笔画,钢笔画,粉笔画,木雕画,自然石板画!!
-----
网友解答:
-----
我国的烟火艺术家–蔡国强啊。,作品绝对让你震撼。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大脚印,就是出自蔡国强之手。
祖国七十周年华诞联欢晚会烟火总导演。
或者这些对大家来说比较熟悉一点,下面我大家看一下他其他的艺术作品。
《九级浪》
在香港的一条大船上,以天空为画布,有点中国水墨画的内核在里面。
《天梯》
经过法国,上海,都未成功,最后在自己的互相,作为奶奶的百岁礼物,中午成功了。
这些都是烟火作品,用我们平时放的烟花,创造了这么多震撼人心的作品。
-----
网友解答:
-----
1.被包裹的凯旋门
大地艺术家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他们完成的作品很少,但每一件作品都举世闻名。从1962年第一个户外大型作品开始,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创作了一系列大地艺术作品。
他们的作品极具颠覆性,使得这对夫妇艺术家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大胆、最有创造力的大地艺术家。
运用简单平实的技术和材质,创造影响世界的艺术作品。
这个暂时性的大型艺术品,是用布料将凯旋门全部包裹,用这种震撼宏大的表现形式展现着自然的力量。
2.吴冠中先生笔下的残荷之美
最初看到这几幅作品的时候只觉用笔潇洒,构图舒朗,但无法完全体会到其中意趣,总觉得所有感受都浮于表面。
直到后来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张照片。
残荷新柳,意境方显。
这些作品既有抽象美术的表现意识,又准确描摹了残荷实景,人人都对盛夏莲荷极尽赞颂,却少有描绘残荷之景。
先生对于绘画和艺术处理手法了然于心,他在书中说到,所要描绘的已不再是荷花的盛衰,而着力想要表达生命的春秋。
这种洒脱却又严谨的画面组织力,一再打动人心。
3.包豪斯“大师之家”
有句老话说,经典永不过时。艺术设计界经典的事物永远在源源不断为艺术家、设计师们提供着灵感来源。
1925年,包豪斯的校长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亲自为德绍包豪斯校园的高级教师们设计了一系列半独立式住宅和一座独立式别墅,这些住宅被命名为 "大师之家"(Meisterhäuser)
“大师之家”不仅是杰出的高级教师们之家,更是激进的现代主义的建筑宣言,也成为了新建筑和新生活的范本。
我在初学设计史时对各类艺术风格的感受一直流于表面,这也是很多人最初面对艺术作品时的真实感受。因此大多数人都更关注一件作品表面所呈现出的信息或者猎奇的创作形式。
因此哪怕很多美院的学生甚至也对于那句名言“少即是多”理解并不深刻。
实际上在当时受到这种建筑风格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建筑领域,各设计领域都受到了这样的影响。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这样的建筑风格是不是随处可见?
是的,当代社会随处可见的水泥方格楼,其实就是受到包豪斯“少即是多”的影响,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这种风格仍在延续。
实际上这样高度集约化的建筑形式,最初就是为了节约建筑成本,省略繁杂的设计步骤,将设计美学寓于简约的建筑形式之中,甚至这样的观念和美学思想直到现在仍处在极高的地位。
这些建筑作品时刻都在展示着,这就是设计的力量,哪怕是今日,现代社会仍处处都是它的映射。
4.艺术无意识
美国抽象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第31号》(Number 31),1949年。
杰克逊波洛克的“滴画”可以说是开创了艺术绘画的新形式。他深受超现实主义“艺术来自无意识”观念的影响,认为绘画拥有自己的生命与感知,而当他进入绘画时,他是没有自我意志的,完全无意识地表达。
实际上,杰克逊波洛克的这种表现形式,也是为了抨击当代艺术价值观中“虚假的自由”。
所谓虚假的自由,就是画面看似在表达随意潇洒,实际上也是受到了种种作画观念的影响和束缚,并不是真正的“意识自由”。
这样狂放的画面效果,也与他自己的艺术信仰息息相关。
5.莫兰迪色中的东方审美意趣
莫兰迪色指的就是色调单纯,调性统一的颜色。
所谓调性统一,就是色彩与色彩之间对比和谐平衡,事实上这与当时流行的色彩风格不甚一致。
中国宋人追求“逸”,也就是和平优雅,从容自若的意识风格。与莫兰迪的色彩追求异曲同工。
实际上二者都是在追求变化事物中的相对和谐,不同事物的共同美妙。
而这样的画面效果想要表达的东西,往往也并不局限于绘画技巧或者追求某一种艺术形式,而是将艺术家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融会贯通进画面,表达属于自己的艺术哲学。
-----
网友解答:
-----
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殊的艺术品或艺术形式?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令我印象深刻的特殊艺术品中我认为有以下三件作品,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1、瑞士艺术家组合 Peter Fischli 和 David Weiss 创作的《雪人》(snowman,2016)
在纽约的MoMA室外雕塑公园内展示的《雪人,2016》(Snowman,2016)是根据Fischli和Weiss于1987年在德国完成的定域艺术(site-specific work)而进行改版完成的。在1987年,德国热电厂委托这对艺术家组合完成一个艺术作品,结果这哥俩用极其幽默讽刺的手法,进行了创作——在室外堆了一个雪人。
制作一个永远不会融化的雪人,就需要如发电厂这样的技术支持,用于保持雪人永久冻结不会融化。但是,发电厂又往往直接制造和附加产生了许多热量,甚至是导致了全球变暖,会危机无数个其他雪人们的「生命」。而Fischli和Weiss的小雪人,却用十分乖巧可爱的样子,一年四季守在发电厂的门口。
尽管雪人像是一个“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制作的雕塑”,仅仅通过滚三个差不多大的雪球,并将它们叠在一起就可以完成,但Fischli和Weiss的《雪人》却又不一样的「超能力」——依赖于技术复杂的冷藏设备,来实现其一年四季的生存。
2、乌尔斯·费舍尔(Urs Fischer)的蜡烛人像雕塑作品。
在2011年,在54界威尼斯双年展上,Fisher展出了一组用蜡制成的人体雕塑,其中有形象有希腊神话里的雕塑、戴眼镜的中年男子、靠背转椅等。而每个雕塑的多个部位都留有蜡芯,它们在开展的时候被点燃,随着时间的推移,蜡像就一点点的燃烧。
这些人像有的代表了传统的古典主义的神像,还有西方中产阶级的人像也一点点地消失,观众每一次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形态,直至其完全烧尽,雕塑在时间上的停滞性被打破,空间感也被消解了。
在蜡烛的燃烧下,烛光点亮展厅,日常用品消失了,古代神话消失了,连貌似游客的眼镜大叔也消失了。消失着的艺术品,让观者保持着新鲜的视觉体验,好像每一次走进展厅,看到的艺术作品形态都不一样,销毁的过程甚至还有些华丽的视觉效果,但多少也让人们隐约感到无力与失落。
这微弱的烛光即温暖又可怕,它一边照亮一边毁灭。在Fisher的这组蜡质人像里,艺术家用具体而逼真的形状刻画赋予了雕塑一种生命,而这种生命转眼间就会化作一滩虚无,而且我们作为观众,正好目睹了这一场消亡,也是一次充满生命哲学的实地演练。
3、巴西当代艺术家Cildo Meireles用书本累积出来的一片蓝色海洋。
Cildo Meireles是巴西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职业生涯超过50年。他的作品在他的祖国和海外都很有名。常常会运用颜色来抒发情绪。
在2006年的个人展览中,他重新制作的装置艺术作品《膨胀》(Marulho,1991-2006)的想法就非常简单——在一个蓝色的房间里,搭上栈道,然后在地板上铺上许多蓝色的书籍,打开书页,那些反光的书页就形成了一片蓝色的海,似乎还在泛着波澜。
他的这个装置艺术的想法很简单,他说:“我喜欢玩大的和小的想法,这部分总是发生在我的一些作品中,我总是想到这些作品的规模(由小及大或反之)。这与巴西有关,这个国家的规模很大。你很容易在小小的事情里发现很大的问题,或者大问题中发现很小很微妙的关系。
这个蓝色大海的装置艺术作品很显然有一些这方面“由小及大“的思考,但是造型和氛围上又特别美丽,安静,全方位,十分吸引人,具有沉浸式艺术的特色。
以上就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三件特殊艺术品,每一个都非常有艺术特色,让我无法忘怀。
-----
网友解答:
-----
1.错觉艺术
错觉又叫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
视错觉绘画就是艺术家通过对轮廓线、暗色调、边缘线的使用使自己的作品在视觉上产生错觉,同时,这幅画也具有了悖论与双重意义。
如荷兰错觉艺术家Maurits Cornelis Escher,他的许多版画都源于悖论、幻觉和双重意义,他努力追求图景的完备而不顾及它们的不一致,利用几乎没有人能摆脱的逻辑和高超的画技,将一个极具魅力的“不可能世界”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这幅图到底有多少视角呢?
鸟儿到底往哪里飞呢?
还有一些立体3D画,画家通过对透视的把握,使得观众在特殊的角度上来看,画即现实。
还有美国的雕塑艺术家,他将雕塑与错觉艺术相结合——
2.扎染
扎染作为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在近年来变得特别流行。
比如说,衣服——
但传统意义的扎染,主要是以蓝色为主(云南当地的是用板蓝根做材料,这种植物染液可以饮用,染成布穿在森上还能起到消炎止痒的功效,并且越洗越好看。)
之前在看过美国艺术家Rachel Switzer的一些作品,真的美炸了。
这张真的很能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一方面,扎染是我国的传统手工染色技术,在东晋时期就已经成熟了;
另一方面,月亮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韵味,背背古诗词就知道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还有一些其他扎染的作品也很美丽——
3.NFT艺术品
当前NFT艺术品全球成交价最高的顶峰之作,是《the first 5000days》。
作者Beeple,从2007年5月1日开始,每天原创并上传一副数码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的是一些随笔,有的是精良之作。
截止到2021年,在13年半的时间里,坚持了整整5000天,最后把5000张作品拼在一起,取名为《the first 5000days》,最终以6934.6万美元的价格通过佳士得拍卖行拍出。
这个价格当前在世艺术家的作品交易额排行榜中排行第三。
这幅作品我认为是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的,作者将颜色相近的作品放在一起,而且左边偏明亮右边偏昏暗,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艺术风格的。
至于一些头像啊什么的,可能我的艺术造诣太浅,没看出什么艺术价值,反而其所具有的商业价值令人咂舌。
但是谁知道呢,毕竟梵高活着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的作品一般,
可能NFT作品也是来自未来,它超前了一个时代,得等未来来了,才知道其中的韵味。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我只是列举了「美术」、「绘画」方面的三个例子。
未来我还是很想去体验一下其他的艺术种类的,因为我认为艺术是相通的,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艺术,都具有击穿灵魂的功能。
——而这种功能,正是我无味生活中最好的调剂品。
-----
网友解答:
-----
我个人十分着迷“野兽少女”早稻的作品。
国画的意境和创意的灵气完美结合!
淋漓的水墨和肆意的色彩缠绵不休!
亦庄亦谐!
侠气又天真,
沉稳又中二!
是我心中的国漫之光!
-----
网友解答:
-----
这是一方端砚摆件,雕工栩栩如生,第一眼还以为这蜗牛是真的。真心佩服!
-----
网友解答:
-----
蔡国强的《天梯》,徐冰《背后的故事》《何处惹尘埃?》
------------------
推荐阅读:
一碗白米饭和一碗小米粥,哪个对血糖的影响大?糖尿病人该如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