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了,得糖尿病可以活多大年纪?
46岁了,得糖尿病可以活多大年纪?
-----
网友解答:
-----
糖尿病控制好并发症,基本不影响寿命。我认识的糖尿病患者,去世的都是因为并发症。
一型糖尿病一定要注射胰岛素,用胰岛素笔,其实挺安全,挺精准的,针头很细,也不怎么疼。
我母亲从1999年查出糖尿病,已经21年了,她一直注射胰岛素,一天两次,今年63岁,10年前的过一次脑梗,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她主要是听话。
医生让她吃什么她就吃什么,医生让她每天走多少路,她就走多少。刮风下雨也不间断。脑梗出院后,她每天走3-5公里,一直走了三年多,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这在我们老家村子都传位佳话了!
糖尿病,她每天坚持吃药,注射胰岛素,从不间断,21年未出现并发症,脸色,长相,皮肤都比同龄人年轻5-8岁。心态很重要,控制饮食很重要,注射胰岛素同样很重要。
褚时健也是糖尿病,80多岁走的吧!
与其关心自己能活多少年,不如关注自己的生活习惯了!别杞人忧天。我大学同学33岁,跑步都能猝死,年龄有用吗?没用,人生在世,活一天赚一天,别想那么多,做好眼前事就好了。
-----
网友解答:
-----
我三十岁确诊糖尿病,现在四十岁了,已经十年了,现在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尿酸居高不下,两个月不吃肉不吃高嘌呤食物,一天六片小苏打片尿酸还是600以上,别嘌醇,非布司他之类的药吃了无数盒,痛风还总是一个月范一次,每次只能吃秋水仙碱到拉肚子才能好!我父亲糖尿病十五年四十九岁的时候心梗去世,我二叔糖尿病十年,三十九岁的时候脑梗去世。我也不知道我能活多久,希望能看到儿子娶妻生子吧!
-----
网友解答:
-----
大家好!我是杨医生,一个专注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管理的普通医生。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得了糖尿病到底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寿命?我在看门诊的时候,也总是有病人在问这个问题。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有一篇研究提示,2019年,在全球约4.63亿的糖尿病人中,有420万人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死亡,40~60岁的糖尿病人预期寿命平均减少4~10年,我国在2000年诊断的50岁糖尿病患者,与同龄人相比平均寿命要减少9年。
大家看到这些结果会不会有点吓着了?
大家不必过于惊慌
。张学良从41岁开始就有糖尿病了,不也活到了101岁了吗?宋美龄、陈立夫也有糖尿病,寿命也都超过百岁。
实际上,糖尿病过早死亡的风险主要来自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比如发生了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等慢性并发症,还有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或者同时合并有严重感染、癌症等疾病。
得了糖尿病,首先是要调整好心态。
糖尿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这点要清楚。但并不是说无法治愈,我们就“放弃治疗”了。糖尿病虽然无法被治愈,但我们能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使用降糖药控制好血糖。血糖控制好了,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减少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寿命也就延长了。
还有就是坚持长期控糖也很重要。
正是因为糖尿病无法治愈,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很多人刚开始得糖尿病的时候,血糖控制得挺好,但时间久了有的人就感觉疲倦了,总是感觉这也不能那也不能吃,一不小心就放松,血糖又变差了。所以,坚持“生命不息,控糖不止”的原则,对血糖的长期管理、减少并发症同样非常重要。实际上,糖尿病人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吃,只要每天控制总热量,坚持低糖饮食、均衡饮食、规律饮食,我们也能吃得既健康又营养丰富。
另外,除了要关注血糖,关注血压、血脂、尿酸也很重要。
这些指标也和心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都是属于代谢相关指标,而且相互之间还互为因果。这些指标如果我们都能控制达标,那么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将会更低。所以,还要坚持每年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找医生进行指导。
此外,如果已经有并发症了,把病情稳定在现在的水平,不要让病情进展其实就算是成功了。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了,如果你觉得讲得还可以就点个赞呗~有疑问可以关注我获取更多相关健康知识,感谢您的阅读
-----
网友解答:
-----
46岁,离法定的“老年人”年龄60岁都还有十几年,完全是一个正当年华的中年人。
46岁,得了糖尿病还可以活多大年纪?其实真的没必要这么“丧”。因为我知道的糖尿病人,活到七八十岁的,也大有人在。
甚至有一些人糖尿病人,比大多数普通人还要活得更为精彩,生活更为充实。
曾经我分享过不少糖尿病友的故事,他们大多数是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但都有个共同点:积极乐观、身体健朗。
案例1:60岁得糖尿病30年,没有并发症
王阿姨60岁,第一次见到她的人,基本不能相信她已经这个岁数了,而且还有糖尿病,30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她就很关注自己的身体,毕竟,家里有遗传史,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那里。
王阿姨虽然得糖尿病多年了,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并发症,这得益于她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保持了这些好习惯:
从三十年前开始,王阿姨就保留了父母辈的好习惯,勤俭节约,每天都尽量自己在家做饭,只要有时间,就会在家研究怎么一家人吃饱吃好。特别是早餐,总是很讲究食物搭配,保证全家人的营养。
王阿姨自己制作五谷豆浆
,一般都会用黑豆、黄豆、芝麻、坚果、枸杞、小米等等来做原料,
自己搭配杂粮主食,家里吃的馒头、包子、饺子以及面条等等,都是她自己亲自动手做的。而且周末闲暇的时候,就会去采当季的野菜,比如蕨菜、水芹菜、马齿苋等等,吃不完的就晒干了存放起来。
另外,运动方面,王阿姨多年来坚持运动,每天至少会走一万步左右,风雨无阻。
如今王阿姨已经60多岁了,但是空腹血糖基本低于7,餐后两小时血糖不超过8,身体很好,时不时还会跟家人去户外运动。
案例2:近80岁老糖人患糖尿病42年,很少有并发症
年近80岁的李大爷是名老糖人,在糖友圈子里也算“小有名气”,人很热情,而且控糖方面堪称模范。
他经常活跃在糖尿病的各个论坛里,时不时分享一下自己的血糖值跟饮食。
老人家在控糖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糖友学习的经验:
饮食方面,每天基本是吃6两米,粗杂粮搭配大米,菜类尽量多点颜色,活动量大的时候,会适当多吃点主食,以免低血糖。
运动方面,他自己经过多年摸索,发现只要运动超过30分钟,达到微微出汗的地步,就可以使得过高的血糖下降10%以上,随着年纪增加,李大爷自己减少了运动量,主要以散步为主。
在预防并发症方面,李大爷做得比较好的一点是,坚持用药,不排斥中西药,既用降糖药,
也会在医生建议下服用一些对血管有好处的中药,久病成医,如今他也学会了根据饮食以及运动量大小来调整降糖药物的量。
虽然李大爷偶尔也会有一些并发症,但是都不算严重,在开始阶段就注意治疗,虽然一把年纪了,但身体还算是健朗,血糖比较稳定,总体很少出现大的波动。
之所以分享上面的两个案例,其实是想告诉这名46岁的糖尿病友:
得了糖尿病,能够活到多大年纪,其实主要取决于自己,有得了糖尿病活到七八十岁的,有三十来岁就出现并发症的,关键在于自己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糖尿病!
如果坚持饮食控制、积极锻炼、坚持用药,病情就可以控制好,而如果放任不管,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那么后果就没法预料。
影响糖尿病寿命的,并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
但是只要长期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等指标,就能稳定病情,大大拖延并发症到来的时间,也不会影响寿命。
坚持治疗、坚持做好自我监测,完全有可能实现长寿!
我是控糖人,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知识~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我。
如果您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幸福安康!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参加了一次医疗伤害的鉴定时遇到一例40岁骑电瓶车时突发不能缓的剧烈胸痛,当即去某三甲医院急诊发现心电图呈ST段抬高的急性前壁心梗,并立即做PCI术发现三支病变,左前降支全闭,打通血栓后植入支架一枚,一周后第二次准备在狭窄90%左廻旋支再次植入支架的过程中患者猝死于手术台上。在鉴定会上观看了第二次手术的视频,未发现明显操作不当,但最后还是定了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负有次要责任。
患者10多年的糖尿病是却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治疗,随意服用二甲双胍也不进行血糖监测,入院时的空腹血糖为16.8mmolL(正常值3.9-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15%(正常值4-6%)。患者无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2mmolL。10多年的糖尿病,基本没治疗、不检查、不控制,导致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且均有重度狹窄,以致发生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第一次左前降支植入支架救了命,术后即出现少量胸水和心包积液等心衰症状,医方认为患者年轻,根本没认识列到十几年糖尿病对整体冠脉系统和心肌微血管损害的严重性,且心肌酶TnT和CK-MB峰值髙第四天才出现稍下降趋势也说明了心肌坏死在梗塞后仍在继续,且支架术合即出现心衰。专家分析后一致认为医方对长期未控制轻年糖尿病患者心梗后或支架植入后远端血管和心肌储备功能极差认识严重欠缺,引起一周后望图再过第二次支架手术来改善左廻旋支血供解决心衰,结果却是术中必然的产生的短暂缺血可能引发残存的心肌泵血功能彻底崩塌导致心源性猝死。
鉴定会上专家们的意见一致认为医方对患者严重糖尿病导致致冠状动脉整体弥漫性名级血管病变及对糖尿病并发心肌病的风险评估严重不足,死亡与医方治疗有直接因果关系。可能许多做介入的心血管医生会觉得很寃,手术操没有错误,况且知情同意书上也写明了可能发生各种意外甚至死亡,家属也签了字,可为什么还要这么判?这涉及到跨学科的问题,心血管医生关注的是大血管病变,缺乏对糖尿病可能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甚至伴有糖尿病性心肌病(该病在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之基础上引发心肌广泛灶性坏死,出现亚临床的心功能异常,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重症患者甚至猝死)。故长期未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心肌梗塞几乎很少有可能形成有效的侧支循环,而且梗塞更加重了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损害,因此这种患者心衰和死亡率会大大增高。因此心血管医生长期治疗不充分的糖尿病患者(尤其血糖控制不力),并发心血管事件后的全面评估必须十分充分!
糖尿病
性心脏病是指糖尿病患者所并发或伴发的心脏病,其中包括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糖尿病性心肌病
、
自主神经
紊乱所致的心律(有时甚至是致命性的)及心功能衰竭,如合并有高血压的患者还可以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的进展,而约有70%~80%死于心血管并发症或伴随症。
糖尿病肾病占
糖尿病病人30%-50%,也是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糖尿病可以影响到肾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导致肾脏血供缺乏,同时,还可以又想肾小球肾小管病变,因此早期肾小球通透性增强,蛋白从小便中漏出,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逐渐增加最后发展为终未性肾病,靠血透才能维持生命。
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为20%~40%,约为一般人群的4~5倍。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45岁左右的患者中40%患有高血压病,在75岁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中这一比例上升至6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使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均显著增加,有资料显示80%是死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引发脑梗死
的死亡率大约在15%左右,主要取决于梗塞灶大小和梗塞的部位,与患者的发病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为大面积脑梗塞,
脑干梗塞
时患者一般病情较重,多数患者可以出现
意识障碍
,包括嗜睡、昏睡和昏迷。有些患者可以出现特殊的意识障碍,包括去大脑皮质状态和植物状态。患者一般有
脑水肿
和颅内压增高,严重颅内压增高时可能会引起
脑疝
,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所以回答46岁的糖尿病患者能活多少年,关键是看糖尿病发现是否及时,检查,治疗是否达标。当然,现在绝大部分的观点都认为:二型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富贵病”,因为大量摄入富含高热量的动、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各种糖类(包括果糖),过度嗜酒导致胰岛细胞功能过早衰竭,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引起血糖过高。如果你还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肥胖、抽烟等多种危险因素,会使你大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加快导致血管狹窄脏器供血不足,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发生心梗、脑梗;同时全身弥漫性微动脉血管损害发生得更早使重要脏器发生不可逆的损伤。
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 2020)重磅推出丹麦研究团队的重要研究,该研究探索了丹麦全国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梗和死亡风险趋势,研究结果非常引人注目:2型糖尿病患者在充分控制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其心肌梗死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呈显著的降低,这更加提示我们要严格控制危险因素。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FOURIER、ODYSSEY OUTCOMES、DAPA-HF、LEADER等大型临床研究,均指向更加严格对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可以带来心血管更大的获益。
总结一下,糖尿病患者究竟能活多久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关键是你对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做得如何,尤其是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至少小于2.6mmolL以下)、戒烟、血糖的达标。这些心血管的危险因素首先要从改变以前不健康的生活模式,严格控制饮食,减肥,增加运动,把血管的危险因素控制在达标范围内。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会使你血糖稳定。千万不要像我前面举的那个病例,40岁有着十几年糖尿病史的患者,由于不重视、不治疗,最后那么年轻死于心肌梗塞,同时给家庭带来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2021.1.14 #行业人士招募计划##我是推广官##周末开大课#
-----
网友解答:
-----
其实得了糖尿病你应该高兴的,为什么?因为从你查出有病那天,为了活命,你肯定会强制性的去改变你以前的生活方式。如果你不去改变的话,那么得的不一定是糖尿病,并且糖尿病不是一下子要了你的命,至少它有给你拼命的时间。我在十年前查出糖尿病,刚开始也一直在考虑你考虑的问题,但是后来我明白了,命是自己给的,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呢,想明白了就是了。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各种指标达标了。但是就有这好的心态还不够,要多学习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具体为什么得糖尿病?糖尿病怎么用药?糖尿病的影响?总的一个目的就是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这一切都是葯物,运动,心态,营养的结果。当你把这一切弄明白了,一切都在你掌握中了,不要去担心活多久了,活得久不如活得好呢?活得好了当然也可以活得久了。
-----
网友解答:
-----
得了糖尿病,不影响寿命的。
一般糖尿病是治不好的,跟随你一生,所以也叫做富贵病。
但我身边有一朋友,得了糖尿病,最后却奇迹般地好了。两年多了再也没有复发。
千真万确,不说假话。
比较体胖的他,比较喜欢喝啤酒。得了糖尿病以后还是戒不掉。
他可是天天打胰岛素的,自己打,用一根一次性的针头往肚子上面打。
动作已很熟练。我说,唉,落下这种病,就跟吸毒差不多。
他乐呵呵地说,没事,死不了。
每次都是饭局时,事先打一针。之后就是该吃吃,该喝喝,什么都不变。
一直就这么过了,有两年多。直到有一次因行差踏错,被抓了进去。
作为好友,在里面我是非常担心他的病情。因所犯的事情不大,一直没判,也就不给探视。
最后判了一年半,等判决书下来时已经就是期满出狱了。出来当天第一时间给了我电话。
我看他神采奕奕的,特别开心。问糖尿病怎么样了?他神采飞扬地说,没了,好了!
我俩一起开心了好久好久,跟随一生的富贵病,就这么离开了,就这么走了!!
虽然进去了,有了污点。但是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个牢坐得太值了!!!
后来他慢慢回忆说,一日三餐吃不饱,但是饿不死。而且饭菜很淡,几乎就是不放盐。
每天晚上9点必须得躺下休息睡觉,早上5:30必须得起床。
他总结说,这一年半的粗粮淡饭和严格的作息时间,换来他现在一个健康的身体。
出来以后到现在已经有两年多了,身体又慢慢地在发胖,将军肚又在慢慢地重新鼓起来了。不过糖尿病已经离他远去,永远地走了!
-----
网友解答:
-----
因人而异吧。
我亲妹夫25年前查出患糖尿病。他条件好点,香港人,公务员。吃药不花钱。每星期回香港取药。
现如今70多了,仍健在。整天喝早茶,打麻将,逛街。精神很好。
心态很重要。
-----
网友解答:
-----
何必如此悲观!
别说46岁得了糖尿病,就是36岁或者更小的年纪得了糖尿病,也完全不必过分担忧,只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应对糖尿病问题,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得了糖尿病的人,一样可以活得很长寿!
糖尿病有不同的类型
在这里说的不同类型,并不是我们通常谈到的胰岛功能缺失的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而是指对于最常见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的严重程度,病程发展的速度,也不尽相同。
有的朋友得了糖尿病,没怎么控制,20年后仍然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问题,而有的朋友得了糖尿病,没有积极控制,几年下来就已经出现了心梗,视力下降,糖尿病足等问题,这种不同进展速度的糖尿病问题,当然也就会影响具体个体的寿命。
但这种不同严重程度的糖尿病,不同发展速度的糖尿病问题,与个人的遗传基因,胰岛素抵抗严重程度,体内胰岛细胞损伤程度,以及个人体质,个人生活习惯因素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跟人不能比,同样是糖尿病,其控制难度和预期寿命,可能也会不尽相同。
因此,发现了糖尿病,首先要做的不是害怕,而是评估自己的糖尿病严重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程度。但无论是低风险,还是高风险,都应该积极地引起重视,结合风险情况有效地控制好血糖水平,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
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
46岁得了糖尿病,之所以担心害怕,觉得自己可能活不久了,还是基于对于糖尿病这种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其实真的大可不必,糖尿病虽然几乎不可能被治愈,但却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一种慢病问题,随着对糖尿病认识和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只要能够科学合理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和并发症风险,糖尿病人同样也可以活得健康长寿。
糖尿病是一种慢病,也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的疾病,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糖尿病完全可以做到有效地调理控制,甚至可以保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发生因为血糖升高而导致的并发症问题,因此,如果您发现的糖尿病问题只是新发的糖尿病,血糖升高水平不高,胰岛细胞功能也还存在,这时候就要积极地对血糖升高的问题重视起来,合理地调控好血糖水平。
糖尿病的控制首先是血糖的控制,而控制好血糖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糖带来的健康危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而对于血糖的控制,我们需要抓住3点——
尽早地加强血糖控制调理,越早控制,身体健康受到糖尿病的影响就越小,健康获益就越大。
合理设置血糖达标目标,积极地控制到达标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血糖控制目标,并通过多种手段,积极控制。
保证血糖控制的稳定性,保持长期稳定的达标,这种稳定性包括长时间内的稳定性,也包括在24小时内的平稳性,这两个稳定都应该做好。
如果我们能切实地做好这3点,又何惧糖尿病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寿命呢?
控制好糖尿病,尽量减少健康影响,做好4点很重要
想要减少糖尿病带来的健康风险,
尽早、稳定地控制血糖达标
,是关键和重点,如何合理控制血糖,我们说了很多了,今天还是要老生常谈一下。
关于如何控制血糖的问题,建议同样也要结合自身情况,个性化地制定适合自己的血糖控制方案。我们就拿46岁发现糖尿病的这位朋友来说吧,如果你的血糖仅仅是轻微超标,身体也没有相关的并发症和其他的血压血脂方面的问题,都不一定非得要急着吃药,可以先通过生活上饮食控制,加强运动等方面来加强血糖的控制。而如果是一发现就是较严重的血糖升高,而且还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就应该尽快地启动药物治疗,有时候甚至可以短期应用胰岛素,把血糖先快速地控制下来,然后再制定相应的血糖控制方案,加强血糖控制。
糖尿病的控制,绝不仅仅是吃药那么简单。生活调理应当是首先优先于服药控制的血糖调节手段,饮食和运动,这两点缺一不可。
饮食的控制,是调节控制血糖升高的重要方面,这一点是从源头上控制身体的能量过剩,尽量地减少因为饮食的过度摄入而导致血糖升高的风险。但对于这一点,一定也不要矫枉过正,糖尿病的饮食控制,绝不是吃糠咽菜,而是应该在合理为身体补充营养的基础上,把控好摄入的量,尽量地减少能量过剩的出现,因此,营养均衡又适度的健康饮食习惯,才是糖尿病调节血糖的真正科学饮食方式。
运动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获益是巨大而且多方面的。运动可以有效地加强身体的能量消耗,加强肌糖原的代谢利用,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从多方面降低血糖水平,与此同时,运动锻炼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对于减少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都是很重要的方面。因此,糖尿病患者想要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风险,一定要合理地安排和坚持运动锻炼。
对于积极做好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血糖仍然无法有效控制到达标水平的朋友,不妨在医生专业指导下,通过合理的用药方案来加强血糖控制。一般推荐首先选择口服药物,如果口服2种或更多种降糖药物,血糖仍无法控制到达标范围的朋友,则建议尽早地应用胰岛素来加强血糖的控制,具体的用药方案,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除了合理用药以外,控制好糖尿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血糖监测。只有做好血糖监测,才能够了解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是不是达标,有没有得到平稳控制,因此,这一点也不容忽视。
总而言之,46岁发现得了糖尿病,真的没什么好怕的,与其在这里害怕担心,还不如积极地行动起来,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配合生活调理和合理用药,控制好我们的血糖水平,控制好我们的并发症风险,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活在当下多好!
-----
网友解答:
-----
我四十一岁得糖尿病,现在还活着,每天吃三次药,空腹10.0左右,现在没有并发证,想吃就吃,心态好,六十四了。
-----
网友解答:
-----
我觉得糖尿病要控制好是没问题的,首先要吃饭控制好饭量,每天要锻炼身体,能走的一定要多走走,吃药一定要按时,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
我也是糖尿病患者,今年59周岁,这是我前几天老年人聚会,照的像片,我得糖尿病8年了,我吃药一天不拉,锻炼身体,但是也要有一定的毅力,不能吃的东西,一定不要吃,管住嘴,迈开腿,血糖就一定能控制好
祝所有的糖友们,身体健康,永远年轻漂亮,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一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多吃粗粮,多走走,这样才不会有血糖高的现象,爱惜自己,从我做起,我认识一位朋友,也有糖尿病,本身糖尿病患者不能喝酒了,吃太多的甜食,整天喝酒,不注意饮食,浑身发痒,用手挠的血淋淋,而且腿烂个洞,总不封口,可吓人了,就这样还是喝酒,为什么不爱自己呢?他这是破罐破摔了,真为他可惜,50多岁正是好时候,得了糖尿病就好好对待,把饮食放到第一位,爱自己就是爱家人,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家人负责,祝糖友和家人们永远幸福安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