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
“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
-----
网友解答:
-----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 “宰予昼寝”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值得好好探究!
首先,宰予昼寝肯定不是宰予白天在寝室作画。因为从宰予的老师——孔子的反映就可以证明。
先圣师孔子是敦厚善良的人,尤其通情达理。张嘴骂人的事,是极少发生的。除了骂厚葬甚至殉葬的人,他骂了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其他很少见到他勃然而怒。
《论语》记载:孔子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甚至认为宰予已经不可救药了“于予与何诛? ”显然不可能是宰予在卧室画画。
(原文: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 ——《论语· 公冶长第五》)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 孔子说: “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 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 对于宰予这样的人, 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
孔子倡导“中庸之道”,主张“以及不予,勿施于人”,为什么如此激烈批判宰予“睡觉”呢?这个事件反映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他对于后世有什么影响呢?
先说人的“睡眠”,人的一生约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过。世界上大多动物都需要睡眠。睡眠本是个生理问题,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却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乃至文化问题呢?
西方基督教世界里,记载着耶稣批评弟子彼得“睡觉”的故事。
以历史的角度比较,在西亚传教的耶稣可比开门收徒的孔子,圣彼得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首,堪比宰予。据《圣经》记载:
主耶稣知道了犹大为了三十两银子要卖他,而他为了担当世人的罪将要被钉十字架。
主耶稣基督离世的日子近了。在被钉十字架的前夜,他带着门徒来到客西马尼园祷告。主叫他们坐着,警醒祷告,等他回来,如果彼得认出耶稣来,耶稣则可以免于死亡。但主三次祷告回来,他们全都睡着了。尤其是跟随他三年,亲身享受他的大爱的十二门徒中的大弟子彼得。耶稣曾预言彼得将三次不认主,然而彼得却信誓旦旦地说:“众人虽然跌倒,我总不能。”“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
然而当耶稣也需要他力救助时,门徒却都睡着了。 耶稣当时非常忧伤,极其难过,几乎要死,祷告时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然而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和小偷一起,被罗马总督定死在路边的十字架上。
基督教世界的这个故事,或许是想告知我们:世人的肉体是孱弱的,意志是脆弱的,灵性是软弱的,即使是耶稣亲炙大弟子彼得在挽救耶稣生命的关键时刻,也被睡眠捕获。因此,只有不断的向上帝祈祷,从神性中汲取意志和力量,才能抵御诱惑、战胜自己的欲望,得到救赎。
在佛教世界里,还有一个出名的关于睡眠的故事:
相传,释迦牟尼在古印度传教时,座下有十位是最著名的弟子。他们道行最出众,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并因此得到佛陀的赞许和众僧的拥戴,成为原始佛教教团的中坚力量。 阿那律尊者是佛的堂弟,也是大弟子中的一位。
有一天,佛发现他白天睡觉,就呵责他:
咄咄胡为寐,螺蛳蛤蚌类;
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 咄咄,这是责怪之辞;胡为寐,你为什么要睡觉?你就好像海里那个螺蛳蚌蛤似的,一天到晚总眯在壳里边睡觉。一睡就睡了一千年,也听不见佛的名字!)
这就是佛发起脾气来骂他,你这个东西啊!真是没有出息,你真是不长进!这么懒惰,就知道睡觉!
尊者被佛这样呵斥之后,就发了惭愧心了,从此以后,他就不睡觉了,白天也不睡觉、晚间也不睡觉!一天到晚也不准自己睡觉!一连七天七夜没有睡觉,把眼睛搞都瞎了。
释迦牟尼佛对他生一种怜悯心,因为精进研究佛法,把眼睛都瞎了。于是就教他修“乐见金刚照明三昧”;他依法修这种的三昧,即刻得到天眼通。
回到本问题:为什么孔子反对白天睡觉?
当代人可能不理解,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大爆炸的时期,社会上出现大量的知识。孔子之后不久的庄子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面对知识的大爆炸,道教追求“小国寡民、弃智绝圣”,”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中国社会是世俗化为主体的文化结构,尤其是佛教传入之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强调积极入世,通过知识和社会活动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圆满。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强调人的价值和意义来自社会的实践,无需求助于“神性”,无论这个“神性”被称为“上帝”还是“安拉”。人生的价值与当世展现,”孔子不语怪力乱神“,”不知生,焉知死“,佛教的”灰身灭智“,涅槃宁静”更不是孔子的价值追求。
孔子十五岁有志于学,乃至老而弥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一生价值追求的体现。即使到了晚年,勤读《易经》乃至“韦编三绝”(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只有在对知识无限追求中,不但可以“知天命”,“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实现人生的意义和终极价值的唯一途径。
“业精于勤荒于嬉”,由此才能理解孔子为什么对宰予如此严厉的批评了!
-----
网友解答:
-----
问题:“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
前言:
首先,我们看看这句话的出处: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一一一《论语·公冶长》。
其次,这段话大体意思就是说:(孔子的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看到这种情况孔子很生气地说:“宰予呀!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就是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琢,用粪土垒砌的墙面,不可以任意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我们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似乎说完这些先生还不能解恨,又补充说明了一下: “起初我对于任何人,道听途说,听了他说的话就信以为真,就相信他的所作所为;而现在我对于一个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释义:
孔子先生的这段言论,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不同的诠释。就我个人观点,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的说法,似乎更加合情合理,我比较赞同他的观点。
钱穆先生说:“此章孔子责之已甚,或因宰我负大志,居常好大言,而志大行疏,孔子故作严词以戒。”这个观点以全方位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的阐述。
孔子先生作为“一代文圣”,这个说法当然是从孔子的“听其言信其行”、“听其言观其行”而进一步演化而来的。
其实,先生责骂弟子的严厉程度,在没有影像录音的历史年代,我们是很难根据字面,作出准确的判断先生说话时的脸色、神态和语气。
猜想一:
孔老夫子当时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两句话的时候,怒不可遏,青筋绽出、声嘶力竭的样子,那这次责骂是一次很尖刻严厉的斥责。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可能,圣人也是人,都有喜怒哀乐。
猜想二:
如果孔子当时说这两句话时,言谈不露声色,或许冷嘲热讽,态度慢条斯理,或者王顾左右而言他,意语悠长地说出来的,甚至可能只是一种自嘲和戏谑,这种情景完全符合孔子的个性和教学理念。特别是熟读《论语》的人,对这一方式绝不怀疑,孔夫子应该完全具备这个幽默感和潜质。
结论:
所以说通常解读《论语》,一般人喜欢从常规思维模式出发,从语言表面理解,用平常心解读的同时,难免片面夸大孔子的愤怒程度。
这主要由于“朽木”“粪土之墙”这两个比喻,便会认为用词严厉,恨铁不成钢,骂之极狠。
其实针对孔子本人的性情,以及教育家的修养,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仅仅是两个比喻——生动、形象有力、准确,但一颗温润的心里,也并不见的有多么愤怒和严厉。
不言而喻,我们解读古人的曾经,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代大儒,旷世师尊,见多识广,久历江湖绝不是乡野村夫,贩夫走卒,动不动就火冒三丈,吹胡子瞪眼,甚至泼妇骂街吧!
再次感谢文友提问邀答!感谢悟空问答平台!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原创不易,敬请关注。
-----
网友解答:
-----
\"宰予昼寝\"出自《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意思是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愤怒异常,一反他的温良敦厚,气愤异常把宰予臭骂成:朽木粪土般的废物,不值得教诲。从此以后,我再也不能听信说的,而要听其言观其行了。
孔子为什么会如此暴怒,古代人也觉得不可理解,最早是汉朝的
王充在《论衡-问孔》中:寝之恶也,小恶也;朽木粪土,败毁不可复成之物,大恶也。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使宰我性不善,如朽木粪土,不宜得入孔子之门,序在四科之列。使性善,孔子恶之,恶之太甚,过也。“。
可是对于王充的疑问,许多人并不认同。自先秦以来人们是: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孔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都要求人们珍惜时光,而把白天睡觉视为浪费时间和懒惰。因此,对于
宰予昼寝
孔子十分气愤,斥责也不为过。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昼寝,谓当昼而寐。……言其志气昏惰,教无所施也。与,语辞。诛,责也。言不足责,乃所以深责之。……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于予之事而改此失,亦以重警之也。
可是,仅仅因为“昼寝”这样的小事,大发雷霆甚至怒不可遏,也确实说不过去。
对子孔子暴怒,梁武帝萧衍,唐-韩愈等提出了新的解释:
宰予不是白天睡觉惹火了孔夫子,而是,僣越了。
《论语-公冶长》
不是
宰予昼寝
而是
宰予画寝。
按周朝礼制
诸侯雕木画寝;大夫寝室用丹色(红色);士庶用垩土(白灰)。
也就是
宰予画寝
严重违反了孔子的等级礼仪教导。所以孔子暴怒。
把
宰予昼寝
改为
宰予画寝。
这一新创意一经提出,即刻引起了千年争辩。
韩愈、李翱《论语笔解》: “
昼当为画字之误
也。宰予四科十哲,安得有昼寝之责乎?假或堰息,亦未足深责。\"。晚唐-李匡义 “《论语》宰予昼寝:郑司农云:‘寝,卧息也’,梁武帝读为‘室之寝’,‘昼’作‘胡卦反’,且云:‘当为‘画’字,言其绘画寝室,\"。 南宋周密《齐东野语》、清代李联琇《好云楼集》等,都持此说。
“画寝说”依据主要有二,一是繁体字“画”(畫)与“昼”(晝)字体相近,文中“昼”应是“画”字之误;二是如果宰予仅仅白天睡觉,不至于使孔子大动肝火,只有理解为宰予装饰他的卧室,孔子才会对他严厉斥责,因为这是公然违反礼制的行为。
但反对者认为,“昼”与“画”二字虽然古字形相近,有字误的可能性,但并不必然。王力先生说:“
我们在注释一句古书的时候,除非有了绝对可靠的证据,否则宁可依照常义,不可依照僻义
。”
也就是自南北通朝的梁武帝到今天,
宰予昼寝
还是
宰予画寝
仍然是争论不休。
但,题主说宰予白天在寝室作画肯定是不严谨的,如果改成
宰予画寝
也是可行的。
-----
网友解答:
-----
问题:“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
宰予昼寝一般理解为宰予白天睡觉,通过查询了解到“昼”是“画”的意思,那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宰予白天在寝室作画?
前言
这个词出自《论语·公冶长》: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是“昼”是“画”,可以看看后人是怎么使用这个典故的。
一、孔子的愤怒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生气了,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烂墙也不值得粉刷了。意思是说虽然我付出了努力,但是像宰予这种,我也无计可施,反而浪费我的精力。
宰予这件事,改变了孔子教育的方式,原本孔子听弟子说就相信弟子怎么做,改为了听弟子说了以后,再观察他们怎么做。
二、昼寝还是画寝
关于宰予昼寝,是指“白天”睡觉,还是说在“画室”里睡觉。确实有这方面的争议。
清朝的周亮工《书影》里讲到:
如《昼寝》章,先君谓“昼”当读“画寝”。寝,庙也;画寝者,画其寝庙也。诸侯画寝,大夫以丹,士庶以白垩,春秋僭乱成风,宰予习焉而画其寝,过斯甚矣。
朽木粪土,所以明其贱,何诛之责,所以甚其失。不然,一昼寝耳,罪岂至是!
又考字书无“画”字,三宿而後出昼,又读作“画”,即“画”也,亦是“画”字。“昼”作“画”,其必然乎!然昌黎《论语解》,已有此说。
“雕木画寝”是周天子、诸侯享受的豪宅待遇,宰予在这种房间里睡觉,完全是一种僭越。所以孔子很愤怒,骂他是朽木和粪土之墙,说你宰予太膨胀了,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
周亮工说当时没有这个画字,所以昼这个字也读作画。而且说“画寝”的解释早在唐朝韩愈就提出过。韩愈的《论语笔解》中写到: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子与何诛【旧文作画字】 韩曰昼当为画字之误也,宰予四科十哲安得有昼寝之责乎?
不过,在《钦定四库全书》中指出,“画寝”不是韩愈提出的:
然唐李匡乂,宣宗大中时人也,所作《资暇录》一条云:“《论语》‘宰予昼寝’,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卦反,且云当为画字,言其绘画寝室。今人罕知其由,咸以为韩文公所训解。
这个说法出自与宋朝王谠的《唐語林》:
論語宰予晝寢,梁武帝讀為寢室之寢。晝,胡卦反,言其繪畫寢室。故夫子歎“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今人皆以為韓文公所説,非也。
原来是梁武帝萧衍提出来的。
三、宰予昼寝在古诗词中的应用
古人作诗喜欢用典,从用典上可以看出,文人对于“宰予昼寝”与“画寝”的理解。
1、昼寝
a、《昼寐(一作寝)》(唐·李群玉)
筠桂晚萧疏,任人嘲
宰予
。鸟惊林下梦,风展枕前书。
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人间无乐事,直拟到华胥。
唐朝李群玉的这首诗明显是“昼寝”而不是“画寝”。
b、《次韵和邵不疑假书江邻几知方酣寝为诗通意》(宋·司马光)
江翁顺天和,心迹两夷简。虽如边韶寝,且异宰予懒。
边韶寝,也是大白天睡觉,和宰予一起用,也是昼寝之意。出自《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韶寝”称眠。
c、客来惊睡(宋末元初·仇远)
长昼清和时,惟有睡乡美。宰予边孝先,毋乃今我是。
门外有客来,推枕矍然起。请啜一杯茶,万事且不理。
仇远也是把宰予和边韶两个典故一起用,都是昼寝的意思。
2、画寝
《和答陈总戎远惠诗轴》(明·区元晋)
声远题高古不如,六年再睹右军书。春光四壁龙蛇动,画寝能醒病宰予 。
春光四壁龙蛇动,表示房间内有雕饰,此处应该是“画寝”的意思。
结束语
从古人的古籍来看,一般以昼寝为正宗,但是“画寝”似乎也解释的通。
@老街味道
-----
网友解答:
-----
“宰予昼寝”是什么意思,先别忙,找到它的出处你就明白了。
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公冶长篇》第十章。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白天在床上睡懒觉,孔子见了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烂泥土垒砌的墙不堪涂抹!但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我又有什么责备的呢?”他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样的改变是由于宰予的事造成的。”
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因为白天睡觉,被孔子发明斥责其为“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而且,孔子感慨到,通过这件事说明,看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说什么,还要看他的行动。
孔子认为宰予就是一个懒惰的人。但他又不予谴责,因为孔子发现,既然之前我未发现,这只能说明自己的修行不够,这怨不得宰予。这件事也教育了孔子,看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说什么而还要看他的行动。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孔子是一个时时刻刻自省的人。
注:图片来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熟读<增广>会说话,活用<论语>治天下。宰予昼寝,便出于<论语>,问答提示,据查资料说,昼是画意,却不言是何资料,是不是在误导人引争议?我在想,昼与画是有繁体的,其繁体字很相似,必是昼画不分了。昼晝,画畫,上同下不同,上聿是一样,昼下是旦,画下是田一,不小心就晝畫不分了,以为昼是画了,昼是白天,画是画画,划分,谋划。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有关宰予昼寝的原文是: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污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这都成孔子的名言,后人常拿\"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听其言信其行,听其言观其行\"来引用说事。这一段话,用现在的说是: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了,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了。对宰予这样的人,不值得责备呀!\"孔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为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度的。\"
<论语>是孔子弟子后来辑录的,并非孔子在生时亲笔所写。为说事明理,所言之事未必全都真实。但所论之理,是很有说服力的。传说孔子弟子三千,贤人才七十二,说明孔子学生中也有不肖弟子,或许,在孔子眼里,宰予就是其中之一,不然,不会把他拿来说事,还比喻成朽木不可雕,粪墙不可圬,后又因其改变看人态度,是对他失去了信心,不值一提了。
或许,真实的宰予并非朽木不可雕,昼睡也许是夜学太疲惫了,这都让人有想象空间。而孔子比喻是很帖切的,说理性极强,今天还可借鉴,有实用教育意义。
-----
网友解答:
-----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就是宰予大白天睡觉!然后孔子根据宰予为反面教材,说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根据孔子的思想,说明当时人们很朴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自然规律而生活。而宰予呢,竟然大白天睡觉!想想他晚上干嘛去了……哈哈。宰予这样的做法违背了自然规律!孔子又说这样的人,说他有什么用呢!这就可以窥探孔子的思想了!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说多了反而不起作用!什么事都要作用在点子上才行!
-----
网友解答:
-----
和孔子相关的,所有都必须和礼制联系起来,因为孔子一生所有的言行都是一以贯之→就是要恢复礼制!(其实,孔子非常容易理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有类似孔子的人,比如计划经济时代,经历过激情狂热革命时代的一些人,面对改革开放后的巨变,特别是近几年,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全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变化,他们自然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然后就是各种不自觉的对比和怀念,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孔子,热衷于批判现实各种现象,而年轻一代在不断的打开新局面,他们从骨子里都是新的,以前的观念是无法影响时代的进步,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宰予)
礼制规定,天子,诸侯,士大夫,国人,野人平民,奴隶等所有人都在等级制度下存在,他们的生老病死,吃穿用度,衣食住行等规格标准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当然包括他们的寝室,绝对不能超标!就像今天大企业出差,什么级别的坐头等舱,经济舱,住总统套房,或者快捷酒店等,都是有明文规定的,超标不报销,当然,周代越礼是犯罪!
可是,当时代发展,生产技术,制度创新,兵器制造,导致周天子被架空,权力逐渐转移到诸侯和士大夫手中以后,原来的礼制金字塔就出现被颠覆的迹象,有的新兴地主有钱了,然后就超过规格享受生活,影响最大的就是丧葬制度,甚至引发社会风气变化,比如厚葬之风,于是才有了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那一段话。
“畫寝”,就是画自己的卧室,孔子从宰予的画中看到,这个孩子把自己的卧室收拾根本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再加上之前宰予和孔子讨论过丧葬制度中的守孝时间规定,可以看出来宰予就是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三年时间太长,虽说孔子解释幼儿必须被父母在怀里喂养三年,可是,宰予的观点是成人正是做事情的时候,居然要浪费三年,实在划不来!虽然经过孔子教训,宰予口头上说懂了,可是心里还是一万个不服气!
繁体字来看,“晝”和“畫”确实很像,通用也是极有可能的!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礼制,所以说,孔子大发雷霆,义愤填膺的时候基本都和有人破坏礼制有关,比如“八佾”事件,结合宰予以前对孔子说过非常正确的话,对于恢复礼制也是表过态的,可是竟然无意中做出“畫寝”这样僭越之事,所以感觉这家伙已经被时代不良风气腐蚀了,烂到骨子里了,没法纠正他了!孔子才说以后要听其言也要观其行!
-----
网友解答:
-----
宰予是人名,姓宰名予,字子我。是孔子的学生,鲁国人。昼:白天。寝:睡觉。连在一起,意思就是——宰予白天睡觉。
不过,宰予的这一觉,可睡得太不值得了,因为老师不高兴,又说了几句话,于是宰予就一直受影响到现在。
而我更在意的是“宰予昼寝”的时间、场合和原因,所以就试着说一说。
在西周的时候,据说还没有具体的春夏秋冬的划分,但是到了孔子时代,已经有了。虽然这样,但是我们还是搞不清宰予到底是在哪一个季节里睡的。
然后是在白天的哪一个时间段睡的呢?根据我的翻阅查找,已经能缩小在上午九点到下午四点之间了。虽然字典上的解释就是“白天”两个字,但是我们的古人一直更是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来安排一天的时间的,这日出与日落之间就是标准的白天。然后再根据古人的“朝昼昏夕”的细分,就得出了上面的那个时间段了。举一个学习时间安排的例子:“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既然在这个时间段,那是不是宰予提前两千多年前就先来了个“午睡”?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古代每天只有两顿饭,早上八九点是早食,下午四五点是晡食,不像现在的大学生要吃午饭,又有午休午睡的。
正因为古代一天两顿饭,天黑就睡觉,没有现在的夜生活,都长夜漫漫、漫漫长夜了,所以白天再睡觉,就让老师很生气。
宰予最迟应该在他26虚岁的时候就跟孔子拜师学艺开了。因为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497年孔子就开始周游列国了,而宰予也是从游学生之一。当然宰予也有可能是孔子54岁以前收的第二期学生中的一个,主要在孔子为政的几年期间,但是想比来说,那他在从游的这十多年里昼寝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所以孔子也能一下子就发现了。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见了70多个君主,都没有得到重用,心情肯定不好受,所以宰予受到了批评。孔子是老师,又比他大29岁,所以怎么批评也不为过的 。
虽然这样,我也还常常为宰予感到惋惜,于是就常常有这样的一种设想:因为宰予与孔子的大多数学生的身份不一样,他是世家子弟,地位很高,可能因为娇生惯养,一时受不了周游列国的疲劳,甚至就是病了,这才白天睡了一觉。但是他知错就改,以后发奋学习,终于成为孔门十哲,并且在言语这一科,名次还排在了子贡之前。因为只有这样,才配做孔子的学生。
孔子弟子三千,贤能者七十七人,但是《论语》中提到的总共只有二十七人。《论语》总共二十篇,五百一十一章。我曾经按每一章人物出现的次数进行了排序,子路最多,41次。子贡第二,38次,颜渊第三,21次。而宰予和闵子和公西华都是5次,并列11。这个次序,和他在孔门弟子中的地位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和他在孔庙里的排位和封号基本上是一致的。
最后一句话,也可能他的昼寝,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早早就完成了,于是在自由练习的最后,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也就是快吃晚饭的时候睡觉了。因为孔子一天的教学,是学、思、习、行这四个时段——我多盼望这才是最好的,也是最可能的一种睡觉原因(总算没有在老师讲课的时候睡觉)。
-----
网友解答:
-----
宰予昼寝的正确解读是这样的。
一方面,宰予为什么昼寝,他对孔子讲的仁义道德不感兴趣,还挖苦孔子,设圈套让孔子往里跳。有一天,有所预谋的宰予问孔子:老师,对于一位仁者来说,假设有人告诉他井里掉进人了,他会奋不顾身纵身跳下去救人吗?宰予是七十二贤人之一,能言善辩胜过子贡,聪明过人,他本以为跳与不跳的行为都是不仁让孔子难以回答,但是圣人毕竟是圣人,孔子说:怎么能那样呢?君子可以近前看看,能救则救,不能救就另想办法,不要跟着跳下去。这个回答使宰予的歪意落空了,孔子是随便被捉弄的人吗?当场就给了宰予一个回击!孔子紧接着说: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愚弄。由此看出宰予是个调皮捣蛋的学生。
另一方面,宰予为什么昼寝,他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礼仪规范有抵触心理,导致他在课堂上睡大觉,以此行为表达他的不满情绪。也有一篇对话为证,宰予问孔子:为父母守孝三年,时间太长了!一年就可以。这句话在当时可谓是大逆不道!孝悌仁义,孝为至上,孔子天天讲,当时的社会也孝治天下,宰予的神经是否有点儿错乱?孔子听了也没怎么生气,只是问他:你吃着上等的米饭,穿着锦缎衣服,不体量父母的辛苦竟说这话,你心安吗?宰予的回答让人难以想象,即使拿到现在也能让人十分惊讶,也会十分气愤!对这样的学生,生气和谴责有什么必要呢?所以,孔子就对他说:你觉得心安,你就那么做吧。孔子说的看似平和,其实他的内心是什么滋味我们都能感受出来。等到宰予出去了,孔子才对学生们发出一番感天动地的感慨,原文是: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最后一句振耳发愦:宰予能有父母对待不到三岁的自己那样的爱意来对待父母吗?真是一针见血,对现在的人们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话里体现的孔子批评艺术和内心涵养很值得寻味。
从以上两段对话,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宰予是怎样一个人了。孔子骂宰予昼寝,言语过激,主要是因为以上两件事,宰予昼寝只是作为道火索罢了。宰予目无孔子,最后结局如何呢?据史记记载,他官至淄博大夫,因参与叛乱被杀,死于非正义。
孔子骂宰予昼寝,说他是粪土之墙,朽木不可雕,在论语一书里这是最重的,现在来看是轻得不能再轻了,当今社会,最少能获得老师的两个嘴巴,如果老师脾气大,还有可能再加上两脚。
应该!
-----
网友解答:
-----
宰予是孔子的学生,曾因为不听话,被孔子骂作是“朽木不可雕”,但你可千万别以为宰予是个坏学生,因为宰予除了在《论语》中被骂过几次以外,孔子还是非常器重他的,经常夸宰予能说会道,到晚年还非常想念宰予。
同时,宰予也是“孔门十三贤”之一。
那么,宰予昼寝到底说了见什么事,孔子又为何会骂他呢?
昼寝
宰予昼寝该如何解释,想来有几种争议。
一、昼--画
唐朝以韩愈为主的一些古文运动倡导者,认为“昼”应该是“画”的意思,原因很简单,繁体的昼写作“晝”,画写作“畫”,可能是假借字。
所以如果按照这个解释,结合原文大致可以理解成宰予在画(装点)寝室,孔子看到了后跟他说“你这个寝室的梁柱已经腐朽了,墙壁跟涂粪似的,不值得在进行装饰了”。
这种解释看似有道理,但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说,显得十分牵强。
另外,题主问题描述中说“白天在寝室画画”这种理解肯定是错误的,昼作白天解,就没有画,昼作画解,就没有白天,题主的解释重复了。
二、昼指中午
这里指的注意的是,我们现如今所讲的“昼夜”,是指白天和黑夜,但在春秋时期,昼除了与夜相对指白天外,还是一天中的“四时”之一,也就是朝、昼、夕、夜中的昼:
“侨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
昼以访问
,夕以脩令,夜以安身。”——《左传·昭公元年》
按照这个理解,昼应该是中午的意思。
在古代,照明系统没有如今这么方便,人们读书学习都要抓紧白天的时间,到晚上挑灯夜战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十分浪费的事情,毕竟古代很多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油,还要用油去点灯读书,简直奢侈。
因此,春秋时期的古人,也没有午睡的习惯,白天抓紧时间多学习,晚上天黑了就早点睡觉。
我个人认为,昼指中午(或白天),比解释成画有道理得多。
宰予昼寝
解释清楚了“昼”的意思,我们再来说宰予的事情,先看原文: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第五》
这一段记载非常有趣,孔子看到宰予睡午觉,于是骂他是朽木,是粪土之墙,然后还说了一句
“于予与何诛”
,意思是老子真的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了。
孔子对宰予说的话非常重,而且难掩失望之情——这不是凭空而说的,后文孔子自己的话可以印证这一说法。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第五》
孔子说,以前我听了别人的言辞,就相信他的行为,如今不一样了,我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是(
宰予昼寝
)这件事,让我发生了这样的改变。
根据史书对宰予的记载,他是一个
能言善辩
的人,曾经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很受孔子器重,同时也经常挨骂。
从能言善辩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大致推断,宰予以前可能跟孔子写过保证书,内容大概是“我一定勤奋学习,绝不偷懒”之类的,可是那天他大白天在寝室睡午觉,被孔子老师撞个正着,所以孔子大发雷霆。
让孔子生气的,不只是宰予白天睡觉,不认真学习,更是因为他前后言行不一,辜负了孔子的信任,因此孔子也从宰予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从今以后对待人,一定要听其言、观其行,不在轻信别人的一面之词。
------------------
推荐阅读:
县级乡镇派出所(正式警察编制)和地市级市直参公单位,选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