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士要经济独立吗?
读博士要经济独立吗?
-----
网友解答:
-----
读博有国家补贴,还有课题资金,经济可以独立了。
-----
网友解答:
-----
经济独立?客观地来说,因为国家资助政策的作用,读博基本不需要以“经济独立”为前提。但如果要读得轻松一些,特别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博士生来说,因为课题经费的有限、使用的要求等,有好的经济基础非常重要。但多少算独立呢?因此,说到这个只能是“呵呵”啦!褚殷更是直言不相信年轻人经济独立:近十年工资涨了300%,房租涨了1000%
2021年,全国共招收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分别为12.58万人、105.07万人、448.74万人、552.58万人,在学博士、硕士、本科、专科人数分别为50.95万人、282.29万人、1906.03万人和1590.10万人,合计3829.37万人(本专科不含成人教育)。
从数量上来看,博士在学总人数约占在学高等教育总人数的1%。能够戴上红色流苏的博士帽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读博是幸运的,对于绝大多数未曾就业、或者已经在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单位工作的人来说,博士毕业后的就业绝大多数也是比较好的,能够为以后的经济独立打下一定的基础。但读博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主要来自于学业和生活两个方面:
一方面,最大的压力来自于学业。2020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在强调“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适度超前布局”的同时,还指出,“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中,积极支持严把质量关、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较大的培养单位”。显然,这意味着有很多人不能够按计划完成学业、取得学位。据个人了解,一些专业按期毕业率仅为25%左右。但在当前,如果在科研院所工作想要取得发展,没个博士学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生活的压力也是存在的。2017年,国家将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全日制中央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12000元提高到15000元,地方高校博士生从每生每年不低于10000元提高到不低于13000元(具体标准由省级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确定,财科教〔2017〕5号)。尽管“经济独立”虽然难以实现,但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重要的是除了少数直博的优秀分子外,来自于家庭、工作等其他方面的压力才是更显著的。自己一位大学女同志因为读博,直到40多岁才找到人生伴侣。而另一位博士经过8年“抗战”终于毕业时叹言:最初美好规划因为8年抗战而一切都改变了……
但无论如何,个人以为能够始终勇敢面对挑战,始终拥有一个充满奋斗精神的人生还是值得和幸福的。
(每次都是认真的回答,能够看到最后的请点个关注[祈祷])
-----
网友解答:
-----
我在读博士期间怎么做到经济独立的?
父母理论上应当在子女18岁成年后停止经济支持
在父母何时停止对子女经济支持的问题上,我是有点偏西方的。
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在子女18岁成年之后,父母便没有义务再抚养子女。当然,如果子女没有生活来源,而父母又有经济实力,也可以继续给子女钱。但这是情分,不是义务,子女要懂得感恩,不可以理直气壮地“啃老”。
在学业方面,父母给孩子钱,让他读到大学毕业,拿到毕业证、学位证,能找一份工作,有工资收入,就算尽到了义务。
父母没义务继续供子女读完硕士、博士,甚至在子女赋闲在家的情况下还要继续提供经济支持。一个巴掌拍不响,有“啃老”的子女,就有将子女惯成“啃老族”的父母。
我在18岁成年以后,努力做到经济独立
我读大学期间每年都拿奖学金,生活补助是每个月50元;硕士研究生读的是计划内非定向,不用自己掏学费,每个月还有200元普通奖学金。当时是在一个地级市读的,物价较低,一碗面条才2元钱,尽管补助不多,也勉强够我的生活费。我是女生,吃得少,当时对美食、漂亮衣服也没有太多的追求。
我是2007-2010年期间读的博士研究生。也是计划内非定向,不用自己掏学费,当时学费是10000元+,省大钱了。
北京的物价比地级市高很多,在食堂吃一顿饭差不多得10元钱。前两年,学校每个月只发200元普通奖学金 ,的确很困难。但我通过讲课、写文章挣稿费、获奖学金等方式,挣够了生活费。讲课是给成人教育学院讲课,当时是一节课50元,每次上4节课一个半天,就是200元,总共讲了半年。写文章挣了几百元钱,出版社约书稿挣了2000元钱。当时学校只有科研奖学金一种,貌似只有1000元,我在博士二年级的时候因为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较好,就拿了一次。
大家不要误会,我父母也不是不帮忙。我每年回家两次,每次回学校的时候,父母都要给我钱,我都说不要。父母非要给,我就少收点,然后攒着,舍不得花。
第三年,学校发的普通奖学金涨到每个月1000元,我的生活质量突飞猛进,不用父母支持,也不用创收了。这一年,主要是写毕业论文、找工作。
博士帽(头条免费图库)
对在读博士或者准备读博士的同学的建议
现在读博士,比我们当年的创收渠道更多吧?如果你家庭困难,就跟导师说说,导师总能帮你找些助研、助教的岗位。作为过来人,我建议广大在读博士或者准备读博士的同学,以学业为主,不要为了创收而荒废了学业。在选择创收的途径时,尽量选择能够对自己以后工作有用的。
给导师或者其他老师“打工”就是一种特别好的方式。
1、你参与他们的课题,他们会给你一定的报酬,解决你的生活费。2、所有的课题经历都能写到你的简历里,如果你以后准备做研究工作,这简直是如虎添翼。3、你在做课题的过程中,会受到系统的研究训练,你的课题研究能力将会大幅提升,这将是你以后从事研究工作的重要助力。
我博士毕业以后,在一个国家高端智库从事政策研究工作。发现我们单位在招聘时,就特别喜欢那些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历和较强的课题研究能力的同志。这样的同志到了工作岗位上,不用领导教,不用老师带,给他个什么任务,他都能很快上手,特别受领导器重和同事欢迎。
如果你以后准备去高校当老师,科研成果、科研经历、科研能力是“敲门砖”,它们的作用无需我赘言,
通过做课题可以实现收入积累和科研积累的双重目的。如果你还想提高自己的讲课能力,也可以在读博期间找一些讲课的兼职,
少讲一点就行,不用把它作为主要渠道。
好了!我的经验和建议就分享到这里。如果还有想了解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
我是@孔副研究员话养老,博士毕业、从事研究的我,愿意解答您在求学和科研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喜欢就请关注我!谢谢!
《我们渐行渐远的青春》之《高中故事》(2)高考真较量
-----
网友解答:
-----
读博是发工资的,我那个时候,大概十年前了,国家补贴1000多,导师还给1000多,自己周六日做做家教也有2000多,可以经济独立了。
-----
网友解答:
-----
当然要~
-----
网友解答:
-----
按年龄来说应该独立了,事实上能做到的不多,一路读书读到博士,全靠父母支持的人,拿什么独立呢。父母支持,自已又考上了博士,就好好学习升造吧,争取今后能报效父母就行了。
-----
网友解答:
-----
经济当然要独立。理由:一是多数研究生都属于公费,即使取消公费,奖学金覆盖面广,也能保障基本的生活需要。二是很多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有数量众多和覆盖面很广的奖学金可供申请,只要你的学习足够努力,一般都可以申请到奖学金。比如本人在读博士期间,获得复旦大学谢希德美国研究一等奖学金1次,学院三等奖学金1次,复旦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1万元,基本解决生活开支。三是博士生可以参与导师课题,如果你导师不是葛朗台的话,一般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收入。
-----
网友解答:
-----
最好是能够自己自立,以减轻父母经济上的窘迫。想想读博士什么岁数,始终由家庭全面供给,吃的好,睡的安吗?你家有钱可以,没钱怎么办呢!往后就不敢想像了。那个由卖老鼠药老爹供给出的留美博士後,失踪已经十年。这是作的什么孽啊!
-----
网友解答:
-----
必须的
-----
网友解答:
-----
不管国内国外,读博一般都是全奖的,除了学费全免,每月还有生活费。运气好点比普通人上班挣得都多。博士相当于工作了,不需要先经济独立再去读。
-----
网友解答:
-----
先看你读博的目的,如果读博的目的是追求学术科研更高的成就家里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用考虑经济,潜心钻研。
------------------
推荐阅读:
上一篇:站桩五年以上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