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发生过哪些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民国时期,发生过哪些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
网友解答:
-----
1,美龄小姐喜欢
法国梧桐,我就把梧桐树种满整个南京。-----蒋中正
2,我常识不够又不懂英语,缠足行动又不便,帮不上先生什么忙,愿先生与我各寻良人,我爱你是真的,可我不能阻止你,奔向比我更好的人吧。-----
卢慕贞
3,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到结婚,遇到你,结婚这件事,我没想过和别人。“我也是”
-------杨绛钱钟书
4,不许你在叫我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中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特此警告。
-----
朱生豪
5,我不能爱天津和上海,因为我心里有个北平。-----老舍《想北平》
6,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张爱玲
7,有一句话我只问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说了吗?
----梁思成林徽因
8,朱先生恰在那一刻瞧见她的模样,转身离开涝池上了官路,对媒人说“就是这个了,八字不合也是这个”----白鹿原
9,梁思成在林徽因去后续了弦,而
金岳霖却终生未娶...
10,你告诉我什么是爱情,呵呵呵呵呵呵
11,那时候的爱情可以跑七八百公里,只为说一句”我想你“
12,如果可以,我想去民国看看,刀枪弹雨的爱情。
13,所有人都只记得鲁迅和
许广平之间的爱情,却忘了有一个叫朱安的女子,等了他一辈子。
14,可你忘记了民国爱情,十有九悲。
15,我总不能阻止他奔向比我更好的人吧,可我就是觉得除了我谁都配不上他
——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
16,人间的真话本来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长话
——老舍(
舒庆春)
17,周恩来:你的信太官方都不说想我
邓颖超:周总理是大忙人,哪有时间来想我
周恩来:闲人怎么知道,忙人多想闲人
18,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19,我是
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朱生豪
20,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
——
席慕蓉
-----
网友解答:
-----
蔡锷和小风仙
将军壮志驱窃国,
鳌鱼困顿皇城河。
青楼幸逢奇侠女,
风仙妙计金钩脱。
云南义旗逆风起,
遍地狼烟卷帝阙。
佳人豪杰心系国,
柔情铁血救共和。
2021.4.11号
-----
网友解答:
-----
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1990年,被囚禁五十余年之久的张学良将军终于恢复了自由身,从此远遁美国,再也没有回到大陆。而在同年三月,张学良将军原配结樆的发妻,也是前妻曾经的东北第一夫人,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孤独的安然逝去。
在她的遗嘱中,特意交代将死后的所有财产全部留给张学良,并在她的墓旁留了一个空墓,希望张学良可以百年之后死后同穴,而墓碑上的名字,也是张于凤至,冠了夫姓。
虽然他们已经五十余年未曾见面,天涯海角万里之遥,虽然他们早已经签署了离婚协议。
在她去世后不久,张学良携赵四小姐曾去她的墓前拜祭,看到墓碑上的“张于凤至”四字,不由得叹道,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
是啊,身为一代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子,皇姑屯惊天一炸张作霖惨死,他仓促即位,在当时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掌权东北后更是迅速的东北易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不仅使得那些在东北想要自立的野心之辈再无可乘之机,更是提前结束了北伐内战的局面,少死了太多人,而后他审时度势中原大战拥蒋反冯,令这场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得以结束。再往后,便是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一枪不发丢了东北三省,国耻日,张学良也被称为不抵抗将军,但是随着台湾方面公布了蒋当年的手稿,说张学良是代蒋受过也是情理之中。
事到如今,大家皆知张学良一枪不发放弃了东北三省,背负不抵抗将军的臭名,却不知当年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到底是谁在暗中支持,更不知蒋在其中,也有重大责任。
西安事变,张杨二人为了枪口一致对外,形成统一战线,更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杨虎城被囚禁,在解放前夕更是死在了毛人凤的手里,而张学良从此也身陷囹圄,被囚禁长达五十余年。
张学良晚年自评: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
因此,对于国家和民族,张学良问心无愧。
而今天,我们来说说,这位令少帅平生深感愧疚的东北第一夫人,于凤至。
于凤至,富商于文斗之女,在张作霖得知他的女儿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深信“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是难得的姻缘后,便令张学良娶了于文斗的女儿做了他的儿媳。
可是,当时西方民主自由的思想涌入东方,张学良十分反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老传统,但是向来识大体顾大局的于凤至,深得老帅张作霖的喜欢。
没有于凤至的成全,就没有赵四小姐的传奇。
1927年,张学良结识了赵四小姐,两人一见钟情双双坠入爱河,对于这样的情敌,于凤至没有失却昔日风范,待她如同姐妹。
西安事变后,蒋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张学良身陷囹圄,为此于凤至曾多次搭救未果,在此期间于凤至身上的积郁成疾病情加重,急需治疗,而后让赵四小姐陪着张学良,她赴美治病。这一年,是1940年,这一走,便是天人永隔,半世流离,张学良和于凤至再也没有相见。
前往美国的于凤至,住在了女儿张闾瑛家里,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女儿的照顾下,于凤至的病情好的很快。这位昔日的东北第一夫人,为了生存便孤身闯入了华尔街股市,并在这里靠着自己的学识和遗传下来的经商基因,顺顺利利的赚到了第一桶金,为日后张学良在美国的良好生活,打下来经济基础。
1964年,在蒋的政治胁迫下,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远在美国的于凤至不得不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但是在于凤至心里,她是不承认这份离婚协议书的。
其后,她在美国买了两处豪华别墅,并将这两栋别墅按照当年北京顺城王府内家里的居住式样装饰一新,她自己住一处,将另一处留作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共度晚年的地方。
可惜,她并没有等到和张学良重逢的那一天。
更可惜的是,她在万里之遥都昼思夜想的那个男人,也并没有完成它的遗愿,没有和他死后相伴,死后同穴。
2001年,张学良溘然长逝,葬在了夏威夷东海岸著名的神殿之谷纪念陵园,和赵四小姐生前厮守,死后相依。
到如今,大家都艳羡张学良和赵四小姐一见钟情长厢厮守生同衾死同椁,却不知背后却有一个女人倾尽所有无怨无悔爱而不妒的付出,却也只得到了张学良的敬。
于凤至这份爱,令人动容,爱而不得,莫过于此吧。
-----
网友解答:
-----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故事,就很让人感动,赵四小姐没有名份一直追随张学良。
赵四小姐是个大家闺秀,能找个很优秀的丈夫,在没有名份的情况下一直追随张学良,很让人感动和羡慕的。
-----
网友解答:
-----
共产党员在刑场,在就义前宣布结为夫妻。
-----
网友解答:
-----
陈寅恪,字鹤寿,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
他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傅斯年评价他:
“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唐筼是广西灌阳人,生于1898年。
唐筼毕业于金陵女校,曾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就是她的学生。
陈寅恪说过他的爱情观,他把爱情分成四等:
第一等是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也;第二等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也;第三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也;第四等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第五等便是无所谓情矣。
1926年,陈寅恪从国外学成归国,在清华任教。
鉴于他当时是三十六岁的老光棍,父亲严重警告他:如果你再不找媳妇,那我就帮你找了,你别说老父是包办婚姻!
陈寅恪如同现在被催婚的青年一样,心中烦闷不已。
陈先生有个同事,是个热心肠之人,受陈父之托帮陈先生物色媳妇。
他素知陈先生禀性,知道普通方式必然成功率低,便在一次闲谈中,故意向陈先生请教:
北女师有一位女教师,家中悬挂一卷诗幅,字写得极好,署名
“南注生”
。
但他查遍资料,不知“南注生”的来历,特向陈先生请教。
陈先生一听大喜,问道:
“此女住在何处?带我去登门拜访。”
原来南注生便是唐景嵩,是陈先生的偶像之一。也是唐筼的祖父。
这位同事想替二人牵线搭桥,便想了这个计策。陈先生自从拜访这位女教师——唐筼之后,对她的思想、情怀、知识所折服,两人情投意合,相见恨晚。
娃都有一堆了:
1928年,他们走到了一起。
陈先生与唐筼的婚后生活并不顺利。
大女儿出生之后,唐筼便得了心脏病,身体非常不好。
陈寅恪除了做学问,别的家务什么的基本不会。唐筼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婚前也不曾做过家务,与陈先生结婚后的几十年,她以柔弱之躯撑起家庭重担,做饭、养花、带孩子,从没让陈先生过问过。
1937年,陈先生一家为躲避日寇,拖家带口,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们的三个孩子,大的才九岁,小的仅四个月,全家人一路由北平、天津、广西漂泊,最后到达香港。
陈先生在香港安顿好家小,便去西南联大教书。唐筼在香港一人带着孩子,有一次心脏病发作,幸亏朋友相救才死里逃生。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人看中了陈先生的名气,想出资四十万让他当文化汉奸,陈寅恪坚辞不允,带着全家逃离香港,辗转西南。
由于生活条件的恶劣,加上工作辛苦,陈先生患上严重眼疾。
1945年,陈先生双目失明,内心十分痛苦。唐筼拖着病体照顾丈夫,在照顾陈先生并打理家务之余,为先生查阅资料,读书读报,代写书信。
为了节省开支,给陈先生增加营养,朋友送唐筼一只哺乳期的黑山羊,从此她便学着挤奶。她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每天为陈先生挤一碗羊奶。
她是个讲究生活品质的女人,他们的家被她布置得温馨安适,小院长子里种了葡萄,葡萄架下种一点蔬菜和瓜果,特别温馨自然。
唐筼在照顾陈先生生活之余,还记录先生口述的著作。
那部《唐代政治史略稿》,就是两人共同完成的。唐筼为这部著作找文献,查资料,呕心沥血,完成了先生的心愿。
1962年,陈寅恪不慎摔断右腿,长久不能下床。唐筼的心脏病也愈发严重。
陈先生以为她要先自已而去,写下了摧人泪下的《挽晓莹》: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
1969年10月,陈寅恪在弥留之际,牵着夫人的手,老泪纵横。
他舍不得这个女人,放心不下这个女人。唐筼握着陈先生的手;轻轻的对他说:
“你不要着急,等等我,我很快就来陪你。”
果然她没有让他等太久,一个半月后,她追随他的脚步而去。
生同眠、死同穴:
陈先生和唐筼的爱情也许并不浪漫,也不惊心动魄,催人泪下。
但他们做到了一生相濡以沫、生死相随。这难道不是爱情吗?相比民国某些大师的始乱终弃、轰轰烈烈的“爱情”,孰高孰低,不是一眼就能分辨的吗?
作者:歪眼小史工作室 ——冯生
-----
网友解答:
-----
民国时的爱情,让人看完,最让人意难平的,莫过于齐邦媛和张大飞两人之间的生死恋了。
你看一遍,心就会被虐一遍,关键被虐完之后,你还会忍不住再次想起,那个帅帅的,令人泪目的,最终折戟蓝天、殉国沙场的年轻人。
齐邦媛、张大飞
张、齐的这段感情,超脱于以往咱们所见的男女浪漫情爱,两个被时代洪流所裹挟的年轻人,他们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就烙印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前些年,宫崎骏的动漫《起风了》热映,那段云端间的爱情,一时收割了不少影迷的眼泪。然而,相比张、齐两人之间的生死爱恋,即便是国际顶级大师操刀的动漫,也难免会立时相形见绌。
宫崎骏的《起风了》
读齐邦媛的《巨流河》,你会不由沉浸在张、齐两人的爱情之中,而这种爱情纯纯得令人泪流满面。
在战火纷飞的天际,刚从死神怀抱中挣脱,落下地面的那一刻,我便想起了你。
而你,此刻正在江边的细雨之中,撑开了油雨伞,眺望着云端那边,我刚飞翔过的方向……
颠簸少年
1936年,齐邦媛第一次遇到了张大飞,那一年,她12岁,而张大飞刚18岁。
九一八事变后,不少无家可归的东北青年,流落在北平、南京各地,同是东北子弟的齐世英说服教育部,建立起了“国立中山中学”,专门招收、救济初一到高三的流亡学生。
当年学校的泥墙上,有人在上面写着: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齐邦媛的母亲是一个贤惠的女人,她觉得每个没有家的东北孩子,都是她的孩子。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她经常招呼这些孩子们来家中吃饭、缝衣,给予了那群失意落魄的孩子们,最渴望的温暖和母爱。
齐邦媛的母亲(中)
这里面,就包括年少的张大飞。
张大飞的父亲在伪满洲国成立之时,是沈阳县警察局局长,因为在任期间,帮助释放了不少抗日志士,被日本人拉到广场上浇油漆,残忍烧死。
张大飞的父亲——张凤岐
父亲被烧死的那天夜里,张家所有人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杀,被迫四散逃亡,在逃亡的过程中,张大飞与弟弟、妹妹失散,与母亲音信断绝,成为了一个游荡在天地之间、孤苦伶仃的孤儿。
多少年后,齐邦媛依然清晰地记得,在那个寒冷的夜晚,自己第一次遇见张大飞的情形:
“他用一个十八岁男子的一切自尊,忍住号啕,在我家温暖的火炉前,叙述着家破人亡的悲惨故事……”
那一刻,齐邦媛看向张大飞的眼眸中,充满了同情和怜惜……
少女的同情,最为柔情,而遇到一个暖男,则更加让人难以抗拒。
很显然,张大飞就是一个很温暖的大哥哥。
温暖
在齐邦媛的心中,有一件事儿永远难忘。
在南京的日子里,有一天,吃了饭后,齐邦媛的哥哥齐振一和七八个同学一起去爬牛首山,年幼的齐邦媛也缠着哥哥们非要去。
众人在山上玩了一下午,四点多下山时,齐邦媛遇到难题了,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加上年幼,齐邦媛渐渐一个人落后了。
年幼的齐邦媛(左一)
当哥哥齐振一和其他大孩子跑下山时,齐邦媛还在半山之间,一个人抱着一块岩石,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当时,半山腰中,年幼的齐邦媛一个人在山风之中哭泣,泪眼朦胧之际,她看到了山的隘口,有一个男孩儿回头望着自己,这个男孩儿便是张大飞。
在那个接近黄昏的下午,张大飞再次爬上山,将哭泣的齐邦媛牵下山。山风凛冽,张大飞脱下自己的学生棉大衣,裹住了齐邦媛瑟瑟发抖的身躯,安慰她道:
“别哭,别哭,到大路就好了。”
在那个山风萧瑟的下午,十二岁的齐邦媛感受到了从未感受过的别样暖意,以至于在其随后的几十年间,每每经过山头、隘口之时,她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回首眺望自己的那个少年。
“他眼中的同情和关怀,是我这个经常转学的十二岁边缘人,很少看到的。”
云端书,雨中别
后来,两人并行的人生开始分道扬镳,张大飞考入航空学校,和其他热血青年一起,高喊着“中国有我,不亡!”投身报效国家的战火之中。
张大飞
而齐邦媛则遵从父母的希望,继续读书,在战火中,一路颠沛流离,两人的联系,只有简短的书信维持。
两个年轻人的情思,开始随着张大飞的翱翔,在云端纠缠。
每周,从驱逐机上降落的张大飞,都会用浅蓝色的航空信纸写信寄来,他对齐邦媛说,她们家便是自己唯一能报平安的家人了。
而每一封信,齐邦媛都会认真地看,细心地回复。
那段时间,两个人分享着彼此的不同经历,张大飞在云端,敌人的机关枪、高射炮火网中,做着生死搏斗;而齐邦媛则在地面上逃避炸弹的空袭、在废墟中为亲友哭泣,在绝望中大喊着“中国不会亡……”
那段时间,每每望向天际,齐邦媛的心都会想到,那个曾经熟悉的少年,正在天空中翱翔,在为捍卫这片河山血拼,那个时候的张大飞,又岂是齐邦媛一个人的崇拜英雄。
以至于有的时候,齐邦媛都不敢用私情去亵渎张大飞信中的倾诉。
张大飞存照
两人的感情在不断升华,虽然两人都没有说,但这层纸,总归有捅破的那一天。
1943年4月的一天黄昏,一个初中女孩跑到齐邦媛的教室,告诉操场上有人正等着她。
齐邦媛跑出去后,看到了穿着雨衣的张大飞,正肃立在操场之上,静静地看着她。
“邦媛,你怎么一年时间就长这么大,这么好看了呢?”这是齐邦媛第一次听张大飞亲口赞美自己,心里不由小鹿乱撞。
当天,张大飞的部队在重庆换机,在赶回白市驿机场之前,他赶过来,就为看齐邦媛一眼,校园门外,队友的车正不熄火地等着他。
那天,两人一直默默地走着,走到一半,骤雨劈头下来,张大飞拉着齐邦媛跑到门口,在一个屋檐下站住,把齐邦媛拉进他那全身戎装的雨衣之内。
当时的齐邦媛,头贴近张大飞的胸膛,倾听着他那如鼓的心跳,紧张而又甜蜜。
“我必须走了。”这温存只有片刻,却匆匆散去,张大飞随后跑入了雨中……
当时的齐邦媛没有想到,这竟然是她最后一次,见到张大飞。
绝命笔
在随后的战争当中,张大飞辗转于蒙自、个旧、云南驿、腾冲,身边一起飞翔的战友,相继在战火之中凋零,残酷的战争,让张大飞后来的信,再没有先前的“我多么爱你,多么想你”的情意,而是更多的成熟和冷静。
齐邦媛也能感觉到,彼此的情愫即便再深,自己也无法触摸得到,张大飞每天所接触的血淋淋的现实。
齐邦媛
在那段时间里,张大飞一直在告诫自己,必须把这段情归结为兄妹情,否则,他的死,会害了齐邦媛一生。
“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朝着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
为了早日终结这段感情,张大飞随后在驻地与一名中学教师,匆匆结婚。
然而,他的狠心,却最终没有掐断彼此的恋意。
1945年5月17日晚,八年前随他一起考入航校的最后一个好友,当晚出航没有回来。准备第二天升空作战的张大飞,已经预料到了自己可能身死的结局,便写下了给亲人——齐家的绝命书。
这封书虽说是给齐邦媛哥哥齐振一写的,但通篇四分之三的篇幅,都是与齐邦媛相关。
“你收到此信时,我已经死了。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祷告,我沉思,内心觉得平静。感谢你这些年来给我的友谊。感谢妈妈这些年对我的慈爱关怀,使我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全然的漂泊中有一个可以思念的家。也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既拿不起也未早日放下。……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几天后,回到重庆的齐邦媛看到了航空部队寄回张大飞的遗物,当她看到桌子上那个深绿色的军邮袋时,那一刻,即便是她的母亲,也难以分辨,齐邦媛脸上流的是汗还是泪。
张大飞的遗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夜里,消息传到重庆,整个山城沸腾了,人们欢呼着来到街头庆祝胜利。
齐邦媛随着人群一起庆祝胜利,在经过南开校门口时,她突然想到了当年,张大飞从操场上向自己走来的那一幕,那一瞬间,周边的喧嚣全部沉寂,泪崩的齐邦媛推开人群,跑回到家中,放声恸哭了整整一晚。
从此,张大飞这个名字,再也没有被齐邦媛提及过。她将张大飞的遗物收拾好,与自己约定,等以后什么时候自己坚强了,可以真正面对了,再打开它好好看一看。
而这个时间,最终一晃过去了几十年。
多少年后,当白发苍苍的齐邦媛,沿着肃穆的阶梯,走上紫金山,在抗日航空烈士公墓中,苦苦寻找着那个曾经熟悉的名字。
站在墓碑前的齐邦媛
那天下午,她的指尖在冰冷的墓碑刻字间寻觅,并最终触碰到了M号碑上刻着的那行字:
张大飞,上尉辽宁营口人,一九一八年生,一九四五年殉职。
墓碑上的张大飞
那一刻,她仿佛又看见了,暮色山风之中,在隘口边回头探望自己的那个少年,一如从前,一如昨天……
“张大飞的一生,在我心中,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
张大飞和齐邦媛
致敬张大飞,致敬消散在历史当中的那段,没有墓碑的爱情。
-----
网友解答:
-----
说到民国的爱情故事,想必大家总能想到那么几对,比如鲁迅与许广平、林徽因与梁思成、钱钟书与杨绛、徐志摩与陆小曼等等。
但他们身上多少带着些文人的浪漫,并通过文字的记录,给予了人们无限的联想。如果问,民国第一传奇爱情是哪对儿,想必很多人会一时愣住,无法回答。
在《走向共和》中,开篇就出场了好几位人物,其中有一个就是袁世凯。而跟随袁世凯同时出境的,便是一代名妓苏玉英,在这么紧张的历史人物冲突下,导演为什么着重描写他们俩呢?
他们俩在历史上,又存在怎样让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沈玉英在剧中号称京城名妓,但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讲,沈玉英其实是天津农家女,后来被生活所迫进了妓院,并跟天津小站练兵的袁世凯相识。但袁世凯的女儿袁静雪说,沈玉英其实是苏州名妓,当年她跟落魄的袁世凯在上海相识,并资助他进京赶考。
显然,袁静雪的说法更靠谱一些,也就是在那时候袁世凯跟沈玉英相识。
在剧中,老鸨子要赶袁世凯走,沈玉英不让:
“别忘了这些年是谁支撑着这个门面,我拿自己不当人,才养活了你们这一大帮子人!”
后来沈玉英成为了袁世凯的大姨太太,虽未能替袁世凯生个一儿半女,但仍备受袁世凯宠爱。而其未能生育的原因,就跟她当初当妓女时有关,如果结合剧中的说法,都拿自己不当人了,失去生育能力也就符合常理了。
当初袁世凯一心想考取功名,结果几次应试均名落孙山,一怒之下,袁世凯烧掉了书箱,打算浪迹天涯:
“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不过天涯没有浪到,却浪到了上海的一家妓院,于是跟沈玉英相识,并一见钟情,难分难解。
沈玉英跟袁世凯天天厮混在一起,老鸨子当然不高兴啦,就想赶袁世凯走,沈玉英说了这么一句话:
“袁爷天生出将入相的命,你们也配说,就是秦琼还有卖马的时候,杨志也有卖刀的时候。”
这句话在剧中也有体现,就不重复了,总之她慧眼识珠,对袁世凯死心塌地,就是认为他总有一天会出人头地,成为人中之龙。
也正是沈玉英的大力鼓舞,袁世凯重拾信心,启程投奔了淮军将领吴长庆,临走前对沈玉英说:
“有朝一日,待我出人头地,决不相负于你!”
在剧中,袁世凯面对沈玉英的遮风挡雨,也确实很伤自尊,为了体现自己的大男子主义,拒绝了沈玉英要养他的说法:
“要个婊子养我一辈子,你把袁世凯看成什么人了?”
沈玉英听他这么一说,立马掉下了泪,觉得袁世凯还是从骨子里看不起她,但袁世凯又补上一句话:
“你是婊子没错,但你这个婊子比那些假模假式的君子强多了!”
临走时,沈玉英弹奏了一曲琵琶曲,并告诉袁世凯,她会给自己赎身,一心等待袁世凯回来接她,而袁世凯给她留了一副对联:
“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音少;英雄落魄,百年岁月感慨多。”
多年之后,袁世凯回到了小站练兵,派出自己的心腹寻找沈玉英。此时的沈玉英确实遵守诺言,给自己赎了身,并在乡间居住,也是一心在等待袁世凯。
找到沈玉英之后,袁世凯马上把她立为了第一姨太太,在很多公开场合甚至介绍说是“袁夫人”,显然已经把她当成了第一夫人。
那么,沈玉英何德何能,为什么能获得袁世凯如此眷顾,并不离不弃?
首先,毋庸置疑,沈玉英绝对是绝顶美人,不然她也无法称为名妓,也无法获得年轻袁世凯的一见倾心。
其次,沈玉英眼光独特,押宝袁世凯实属她的幸运,如果跟小说《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一样,押宝李甲,那最终这段缘分必将烟消云散。
再有,沈玉英有一定的才情,能跟袁世凯兮兮相惜,在袁最落魄的时候资助了他,还把首饰卖掉,孤注一掷,资助他进京。
最后,沈玉英也有毅力和恒心,外加一定的幸运,能坚守到袁世凯发达的那一天,始终如一,夫妻恩爱。
由于袁世凯在认识沈玉英之前就已经有了正室夫人,所以沈玉英最终排到了九房姨太太的老大。袁世凯有一个夫人,九个姨太太,一共给他生育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但这些孩子中,没有一个是沈玉英所生,但并不妨碍她受宠。
袁世凯给这些儿子定的有规矩,他们管正室于氏叫“娘”,管自己的亲生母亲叫“妈”,但是管沈玉英,也就是大姨太太叫“亲妈”!
或许也是考虑了沈玉英无法生育,袁世凯又把次子袁克文过继到沈玉英下面,这个继子也是备受沈玉英宠爱。
虽然于氏表面上是正室,但在袁府管事的,其实是沈玉英,她管事相当严厉,曾经因为某件小事把三姨太金氏绑在桌子上打,致使金氏的腿落下了终身残疾。
但沈玉英一生都守着袁世凯,即使最后因为袁世凯称帝,众人反对,她始终不离不弃。到最后袁世凯生病,弥留之际,俩人的对话也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袁世凯问道:“你想当皇后吗?”
沈玉英:“想,凭什么不想?”
袁世凯大笑。
沈玉英:“你笑什么?”
袁世凯:“一个婊子都想当皇后。”
沈玉英大笑。
袁世凯:“你笑什么?”
沈玉英:“一个流氓不也能当皇帝。”
袁世凯与沈玉英两人同笑。
袁世凯,身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对苏州名妓沈玉英不离不弃,就凭这一点,足矣看出一个男人的担当,他们的爱情也称之为民国第一传奇爱情!
想不到袁大总统也有真性情的一面……
-----
网友解答:
-----
有人说,张学良欠她太多,今生还不清了,只有来世再还。
(于凤至)
一说张学良,很多人就会想到赵四小姐。其实还有一位更爱张学良的人,为张学良牺牲更大的人,那就是传奇女子于凤至。
于凤至是张作霖亲点的儿媳妇,善良美丽智慧,而且对张学良一往情深。两人结婚的时候,于凤至18岁,张学良15岁。
当时张学良很反对这门亲事,他觉得是包办婚姻。但是张作霖一再坚持,甚至同意他可以在外面寻花问柳。
婚后,张学良一直称呼于凤至大姐。可能有人觉得,这样的婚姻,能和谐美满吗?
于凤至真的与众不同,她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张学良这样的花花公子,虽然心里不是滋味,但是她识大体顾大局。并没有吵闹,也没有甩脸色。而是
认认真真的担起自己夫人的角色,细心的灌溉两人的婚姻。
作为张家的儿媳妇,于凤至对长辈们彬彬有礼,又博学多才,平易近人。张家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张作霖脾气大,生气的时候没人敢去劝,于凤至过去说两句,张作霖很快就会消气。
张学良并不笨,如果说他不爱于凤至,又怎么会和她生出了一子三女呢?
(张学良于凤至结婚照)
后来张学良认识的赵四小姐,带回家之后,于凤至没有一点苛责,她对丈夫的小情人如同姐妹一样好,悉心照顾。张学良大为感动,对赵四提出:如果愿意跟随自己,没有夫人的名分,对外只宣称是自己的秘书。
从此,她们三人一起出出进进,生活在了一起。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扣押张学良。于凤至那时候正在美国,带着子女求学。听闻消息,她立刻回来,想尽办法营救自己的丈夫。
此后几年,于凤至跟随张学良四处辗转,陪伴着他。
但是,由于乳房烂疮越来越严重,不得不赴美求医,离开了张学良。在美国,于凤至经历了多次手术,身体慢慢的康复。此时她意识到,必须要挣钱。张学良被软禁,如果没有钱,子女的教育和在美国的生活,以及丈夫获释以后的生活,都会没有着落。
就这样,一个娇生惯养的大家闺秀,毅然来到了华尔街股票交易大厅,开始在美国四处拼杀,积累财富。
于凤至远在美国,压力要比张学良大得多。她知道,自己需要照顾好张家的血脉,自己要为他们夫妻渺茫的未来积累财富。
(于凤至、张学良)
但是,于凤至没有等来丈夫的获释,反而等来了离婚的消息。
为了张学良的安慰,于凤至同意了离婚,她在回忆录中说:“
我思考再三,他们绝不肯给汉卿以自由。汉卿是笼中鸟,他们随时会捏死他,这个办法不成,会换另一个办法。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了字。但我要向世人说明,我不承认强加给我的、非法的所谓离婚……
”
1964年7月4日,于凤至同意离婚。之后,张学良和赵一荻正式结婚。
而于凤至,再也没有见自己的“丈夫”一面。1990年3月20日,于凤至去世了。
是于凤至成就了张学良,成就了赵四小姐的爱情传奇。但是,赵一荻永远取代不了于凤至的地位。
于凤至,一往情深的对待张学良。但是,执子之手,未能偕老……
-----
网友解答:
-----
错过了,就是一生
——高君宇与石评梅
印象最深的是高君宇与石平梅的爱情故事——堪称近现代最凄美最令人心疼最令人惋惜的一对!
大学时看过唯一流泪的一本书就是《石评梅传》——当时是在图书馆看到,借到书后,直到深夜一口气看完,那个时候正值青春时期,心里深深为两人的爱情感动的流泪。
高君宇是我党早期杰出的领导人。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奶奶的爱情媒人。邓颖超奶奶曾经说:“我和恩来对君宇和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对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
高君宇
石评梅,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原名汝壁,因爱慕梅花之俏丽坚贞,自取笔名石评梅。
石评梅
高君宇红叶表白:“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石评梅:“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着鲜红的叶儿”。 石评梅曾在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不管黄昏,不论深夜,醉卧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这段话,表达了她对高君宇的无尽的悔恨和深情。高君宇生前苦苦追求石评梅,却遭到了一次次的拒绝。直到阴阳两隔,石评梅才幡然醒悟。他们原本是两情相悦的一段佳话,以悲剧结尾的背后,却让后人无限扼腕长叹!
高君宇与石评梅
一、命中注定的邂逅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爱情到来的时候,人眼里只有一树一树炸开的喜悦。石评梅和高君宇在一次同乡会相识,那时她正值青春最美好的年纪,他英俊潇洒,在台上侃侃而谈,是聚会的焦点。慷慨激昂的演讲、磁性的声音,让台下的许多女孩子心中小鹿乱撞,石评梅就是其中一位。演讲结束后,她并没有随人流散去,而是留下来和高君宇打招呼。
高君宇与石评梅
除去对高君宇的欣赏,还因两人有一定的渊源。石评梅出生于书香人家,父亲是清末举人,母亲知书达礼,是名门闺秀。在父亲的教导和熏陶下,她成长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女,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而高君宇曾经受教于他的父亲,还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肯定。由于石评梅经常听到父亲谈论高君宇的优秀,便对此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两人谈论下来,觉得很是投缘。
高君宇石评梅墓
高君宇十分欣赏石评梅的诗,不自觉就吟了一句,让石评梅十分开心。高君宇每次激昂的演讲都能让台下的观众兴奋欢呼,石评梅就是观众中的一位,这时候的她对他是多么的崇拜,她那一身简单的五四装,白衬衫加黑裙子也深深地吸引了他。 而石评梅也欣赏他的才学和抱负。一个是才华横溢的才女,一个是满怀理想的才子,两人的邂逅如命中注定一般。两人经常通信,谈文学、谈理想、谈国家,情愫也在通信中不断滋长。
石评梅著作
二、刻骨铭心的相思
随着交往的增多,两人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那时,他们都在为解放民族而努力。为事业不断奔忙的高君宇积劳成疾,在西山养病。深秋时节,枫叶染红了思念,他不堪思念的苦,采下一片红叶,题诗表达自己的感情。“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在高君宇的介绍下,石评梅加入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之后他们的友谊进一步升温,他有给她一份甜美爱情的冲动,但是他克制了自己的冲动,石评梅这时候正在和一个叫吴天放的报社记者处于热恋中。但是他们依然保持书信联系。高君宇借红叶,表达了自己深藏于心的浓浓爱意,却遭到了石评梅的拒绝。石评梅回应:“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片鲜红的叶儿。”爱人的拒绝,让高君宇十分伤心,不过他并没有放弃,依旧以知己好友的身份站在她身后。其实,高君宇在老家是有妻室的,不过是父母包办,名存实亡的婚姻。他坦诚地告诉了石评梅,并决心和家中妻子离婚。即使如此,石评梅依然紧闭心扉,不愿意接受高君宇的一片深情。
就在高君宇暗暗失落的时候,石评梅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和痛苦之中,因为她深爱的吴天放是有妻室的人,他向她隐瞒了,这位可怜的姑娘几乎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吴天放。羞涩难当的她立即果断地结束了她和吴天放的关系,但是吴天放却每天都给她写几封情书,这种“糖衣炮弹”的轰炸让她痛苦万分。但是这位善良的姑娘想到吴天放妻儿是无辜的,所以她不想做第三者破坏他的家庭。
虽然后来她一如既往地和高君宇通信,但是内容风格却变了很多,字里行间充满愁苦。没错,她的内心已经崩塌,她害怕看高君宇,但是她又渴望高君宇关注自己,也许只有他能够救赎自己。当时的高君宇一直在关注“二七惨案”,并且做过一些善后处理,所以对石评梅的爱情悲剧一无所知。直到后来石评梅写信告诉他,她需要他的“救赎“,这时候的高君宇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就跑去看她。听泪水涟涟的她讲完了全部的故事,他只说了两个字”卑鄙“,他想开口说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临别的时候,高君宇送给了石评梅两本书《向导》和《工人们需要一个政党》,他希望石评梅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人运动上来,重新振作起来。接下来的日子里,高君宇经常邀请石评梅到陶然亭去听关于工人运动的演讲,有时候石评梅在想,自己让他来“救赎”自己,这算不算是一种引诱呢?
后来,石评梅高师毕业,他去了高师的附属中学教书,想要通过教育事业来支援革命,住在了一个被她称为“梅巢”的宿舍里,之后高君宇会经常去看她,有一次散步的时候,高君宇告诉她,他自己有一段十年的包办婚姻,但是他从没承认过,是父亲强制包办的……
石评梅的内心再次遭受巨大的打击,这让她太悲伤,高君宇告诉她想要结束这段包办的婚姻,但是石评梅什么也没说,她没告诉她因为吴天放的事情,她已经暗暗发誓终身不嫁。
后来,他在执行任务九死一生,却依然不忘石评梅的生日,他买了两个象牙戒指,一个自己戴,一个寄给爱人。石评梅当然明白这个戒指意味着什么,只不过她依旧犹豫不决。
忧愁幽思中的石评梅病了,高君宇来照顾她,但是每次高君宇过来都是在床边坐了半晌,她一句话也不说,高君宇只能掖了掖她的被角,之后默默的离开。但是他刚出门,石评梅一下子从床上爬起来,飞奔窗前,看着高君宇的背影心如刀绞……他们已经到了两情相悦的程度,却又只能相互折磨。
就在不久后,高君宇被繁重的工作压垮,住进了医院。面对病重的高君宇,石评梅的内心有了些许的松动。她一直陪伴照料,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不幸的是,高君宇病情恶化,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他在最后,也没有等到石评梅的回应。
三、郁郁而终 陶然同丘
陶然亭公园高君宇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段话,是他短暂一生的真实写照。高君宇去世后,石评梅才幡然醒悟,看清了自己的内心。事实上,她并不是不喜欢高君宇,只不过受过严重的情伤,不敢轻易相信爱情。
面对高君宇的追求,她也无数次动摇,却没有迈出第一步。她痛苦万分的写道:“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高君宇患病动手术后于第二天突然去世,对石评梅犹如晴天霹雳,后悔当初没有接受他的求爱。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了他生前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并作《墓畔哀歌》表达刻骨的思念之情:“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永久勿忘的爱心。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我愿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此时的她,才发现自己原来早已爱上了对方,却没有冲破内心的魔障,最终遗憾终生。按照高君宇的遗愿,他埋在两人经常约会的地方。
高君宇与石评梅
她说:“不管黄昏,不论深夜,醉卧在你墓碑旁,任霜露侵凌吧!我再不醒。”或许是悲伤过度,抑郁成疾,石评梅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
高君宇的去世给石评梅极大的打击,她觉得自己太脆弱,太不果断,没有及早地和高君宇结合。于是,石评梅每个周末到墓前哭泣忏悔,说自己害死了高君宇,欠了他很多。在高君宇的墓碑上,石评梅写着:“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两年半后,即1928年9月,悲伤过度年仅26岁的石评梅病逝于北京。临终前,她的手上仍然戴着那枚白色的戒指。人们把她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二人“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
愿每个人遇见爱情时,都能勇敢追求。
-----
网友解答:
-----
1982年,在修葺杨开慧故居的时候,工作人员在离地2米的泥砖缝中找到一封写给毛主席的信,此时主席已离世6年,但我们却看到了一段革命爱情佳话。
她的父亲是毛主席的老师——杨昌济,因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做助理员时,经常去老师家,两人因此结缘。
她是受五四运动影响较大的民国新女性,她和毛主席结婚时,采用简朴的方式举办婚礼,而且一不坐花轿,二不要嫁妆,三不用媒妁之言,自由与毛泽东结合,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毛主席创办早期共产党组织后,一直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她不仅加入到党组织中来,并且帮着毛主席做了很多党的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她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边界的地下武装斗争,努力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她在被军阀杀害时,曾说出这样一句话:
我死不足惜,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毛主席听到她被军阀杀害时,万分悲痛和内疚。曾说: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她牺牲后的第27年,毛主席为她写下一首《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她牺牲后的第52年,人们在她的故居卧室内侧离地约2米的墙缝中找到了这封没有寄出的信件。
她在信中写道:
润之,几天睡不着觉,无论如何,我简直要疯了。许多天没来信,天天等,眼泪。
我不要这样悲痛,孩子也跟着我难过,母亲也跟着难过,简直太伤心了,太寂寞了,太难过了。
我想逃避,但我有了几个孩子
怎能
?五十天上午收到贵重的信,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泪也要缠住你的尸体。
你是幸运的,能得到我的爱,我真的是非常的爱你啊,不至于丢弃我吧?
你不来信一定有你的道理。普通人也会有这种情感,父爱是一个谜,你难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吗?是悲事也是好事,因为我可以做一个独立的人了。
我要吻你一百遍,你的眼睛,你的嘴,你的脸颊,你的额,你的头,你是我的人,你是属于我的。
为什么说50天前收到的信是一封贵重的信呢?
因为当时的秘密交通点被敌人破坏,她和毛主席之间的通信被迫中断,也许是想着说不定交通点重建之后,还能寄出去,又或者信中的思念和压力无处诉说,只能通过写信的方式寄托。
而50天前收到的那封信,则是毛主席写给她的,信中用暗语的形式说:生意一开始不好,现在好了,开始兴旺起来了。
这说明革命形势大好,她自然十分欣喜,但地下交通站已被破坏,回信已无法寄出。
信中的这段话,可以看出一个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对他安全的担心。
战乱的年代里,丈夫从事着高危事业,通信也中断了,相爱却不能相见,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昨天我跟哥哥谈起你,显出很平常的样子,可是眼泪不知怎样就落下来了,我要能忘记你就好了,可是你美丽的影子,
你美丽的影子,隐隐约约地看见你站在那里,凄清地看着我,谁把我的信带给你谁把你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
当时,地下交通站已被破坏,信件无法寄出,到处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中,谁又能冒着生命危险把信送到井冈山呢?
所以,她在信中说,谁能帮助带去给丈夫的信件,谁就是恩人。
天哪,我总不放心你,只要你好好的,属不属于我都在其次,天保佑你吧。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你,晚上睡在被子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你病了,而且是积劳的缘故,没有我在旁边,你不会注意的,一定要累死才休,你的身体实在不能做事,太肯操心,天保佑我吧。
我要努一把力,只要每月能赚够到60元,我就可以叫回你,我不要你做事了,那样随你的能力,你的聪明,或许还会给你一个不朽的成功呢。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你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你,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我要哭了,我真的要哭了,我怎么都不能不爱你?我怎么都不能。
人的感情真是奇怪,我真爱你啊,天哪,给我一个完美的答案吧。
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到她饱含深情的爱意,也有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为他安全担忧,为他身体担心。
还有自己面临的压力,思念无处诉说,自己得一个人照顾年幼的孩子,心中有压力但看不到任何抱怨,在这种很无奈的环境下,她依然很坚韧。
生逢乱世,恰又身负重责大任,爱情也变得身不由己,相爱却不能相见,最后连唯一的通信通道也没有了,无奈又无助。
很可惜,这封信被找到的时候已经是1982年,此时毛主席已去世6年,没能再看到这封信。
最后,思来想去,还是不点原创了,因为点了可以获得收益,总觉得点了原创标签,不好。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想和收益产生联系,因此决定不点原创标签。
------------------
推荐阅读:
刑满释放后的生活补贴是一个月多少钱还是一年多少钱,要补多久?
上一篇:你查到中考成绩的时刻什么感觉?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