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心算(速算),有什么口诀或技巧可以快速提升心算速度?
对于100以内的加减法心算(速算),有什么口诀或技巧可以快速提升心算速度?
-----
网友解答:
-----
我是王老师,专注于小学数学,很高兴为您答疑解惑!这是我小学数学领域的第
948
个悟空问答!
提升心算速度,使之变成本能的一种自然反应,这是100以内加减法心算的终极目标。熟练都是有个过程的,一年级下学期学了,二年级还会继续学习。所以建议放弃走捷径的思想,数学不是记忆的学科,数学也不只是计算。
100以内加减法心算的基础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心算,基础掌握好了,自然心算就快
。发展心算是一二年级重点内容,是在掌握计算方法基础上逐步提高口算的准确性,速度以及灵活性。·下面详解,供您参考!
如何提升100以内加减法心算速度
不管多大的数加减,也不论心算或竖式笔算,基础都是20以内加减法法则和计算技巧,提升心算速度,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数字事实,以后解题过程中直接提取即可,节省了很多认知资源。数字事实的构建过程是必要的,前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技能。
如果说小学数学运算最主要的速算和巧算原则就是
凑整先算
。
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前期理解阶段应该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多样化的基础上逐步优化,形成与自身匹配的高效方法。
进位加法~凑十法
进位加法~加法口诀
其实不建议在初期阶段记忆口诀,没有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利于运算技能的真正掌握和熟练,在提升口算速度阶段可以尝试下加法口诀。
退位减法~破十法,平十法
20以内退位减法初期可以采用很多方法,比如破十法,平十法,减法口诀,逆算法,数数法等等,后面通过不断地练习,逐步提升口算速度。
退位减法~减法口诀
结语
作为最基础的内容,建议跟着教材进度反复练习,可以制定每天10分钟到15分钟的练习计划,坚持1个月,保证准确率基础上稳步提升心算速度。另计算的目的是去运用去解决问题,不建议过分单练!以上!
附:
二年级速算与巧算技巧
欢迎关注王老师头条号及悟空问答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学习方法
-----
网友解答:
-----
作为小学生家长,也是老师的我。我介绍一下小学100内的加减法速算是怎么练习的。这也是我的孩子练习过的方法。
首先一年级学会10以内的加减法。会被口诀: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这是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最快的方法。学会后勤练习。
一年级下学期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熟练后,再练习进位、退位加减法;然后再学习100内的加减法,再练习进位、退位加减法。
在练习过程中加入应用题,练习孩子的反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逐步练习,逐步提高难度,熟能生巧。
慢慢地学生就学会了。
-----
网友解答:
-----
100以内的加减想快速计算的话,可以采用凑十法!最简单而且最准确,
无需进位和借位那就不用说了,个位和十位直接分别相加减就行,无需凑十,非常的简单,
重难点在于借位加减上,关键在于凑整十!
对于进位加法:将其中一个加数个位拆分和另外一个加数个位凑整十,计算过程中只用看两个加数的十位相加结果加“1”,补上个位余下的数就行。比如:38+26=38+22+4=64,心里默想: 3+2=5 6+8=14 结果等于64
借位减法:和加法相反,用被减数的十位数减去减少的十位数再减一得出的数写在十位上,用10减去减数个位上的数再加上被减数个位上数,所得结果写在个位上。
比如57-38 十位5-3-1=1 个位10-8=2 2+7=9 结果为19
-----
网友解答:
-----
我说的简单点吧,先练习好20以内加减,然后在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时尝试凑整,孩子一开始可能会慢,习惯了会越来越快。比如54+11,可以先用54+10=64,最后再加1,孩子习惯了拆分凑整,心算会轻松。
-----
网友解答:
-----
速算
不仅能简化计算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又会提高计算效率。
较简单的:
速算口诀
凑十法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看
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大数记心里,小数记手里。一加九,十只小蝌蚪,二加八,十只花老鸭,三加七,十只老母鸡,四加六,十只金丝猴,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看到6想到4。看到大数加小数,先把两数换位置。
破十歌
减九加一 减八加二 减七加三 减六加四 减五加五 减四加六 减三加七 减二加八 破大数,加小数。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2、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3、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退位减法
1、退位减法要牢记,先从个位来减起;
2、哪位不够前位退,本位加十莫忘记;
3、如果隔位退了1,0变十来最好记。
连续退位的减法
1、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
2、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例题
例1、8+5=?
解析:
加法8+5,看到8就想到2,因此5可以分成2和3,8和2组成10,10+3=13,所以8+5=13。
“凑整”先计算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则先计算。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2+88=100,35+65=100,21+79=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
补数”;79叫21的“补数”,44也叫56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较难的
:
等差数列
计算等差连续数(等差数列)的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1,3,5,7,92,4,6,8,103,6,9,12,15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
例题4.
计算1+2+3+4+5+6+7+8+9
解:原式=5×9(中间数是5,共9个数)=45
计算 1+3+5+7+9+11+13
解:原式=7×7(中间数是7,共7个数)=49
2,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
例题5.
计算1+2+3+4+5+6+7+8+9+10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
解:原式=(1+10)×5=11×5=55
基准数法
先观察各个加数的大小接近什么数字,再把每个加数先按接近的数字相加,然后再把少算的加上,把多算的减去。
例题6.计算23+22+24+18+19+17
通过观察发现所有的加项比较接近20
解:原式=20×6+3+2+4-2-1-3=120+9-6=123
计算103+102+101+99+98
所有加项比较接近100
解:原式=100×5+3+2+1-1-2=500+3=503
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
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题7.计算 400-63-37
式= 400-(63+37)=400-100=300
1000-90-80-10-20
式=1000-(90+80+10+20)=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
尾数的减数。
例题8.
计算4622-(622+149)
=4000-149
=3851
3,利用“补数”先凑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题9.
计算505-397
523-289
358+997
解:式=500+5-400+3(把多减的 3再加上)=108
式=523-3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223+11=234
式=358+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1355
加减混合式的运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
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
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
例题10.
计算下列等式
200-20-10-30100-40+30
解:式=200-(10+20+30)=200-60=140式=100-(40-30)=100-10=90
2,带符号“搬家”
例题11.
计算 545+47-145+53
解:原式=545-145+47+53=(545-145)+(47+53)=400+100=500
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7,-145,+53。而54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54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例题12.
计算18+2-18+4
解:原式=18-18+2+4=6
-----
网友解答:
-----
不要求孩子在学习方面上向速算神算方面发展,会给孩子增加学习压力,顺其自然学习的方法最好学习到什么程度就掌握到什么程度,在学习上要求孩子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是强扭的瓜不会甜的,是什么种准就结什么果,这才是符合孩子们正常学习进步成长中的自然规律!硬撵子鸭子上架学习的方式都不能起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效果的,而且会有费力不讨好结果会起反向作用。如果要是有的家长要自己孩子有脑瘫后遗症的子女去硬考清华北大上学去学习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可能成实现立的事情,往往父母的一方情愿总是有费力不讨好的现象产生出现[what][what][what]。
-----
网友解答:
-----
大家好,我是#华哥#,小、初、高阶段屡获全国奥数竞赛一等奖,高一入选数学集训队,16岁(高二)进入北大。一直专注于K12阶段数学基础教育体系和国内外奥数竞赛的教学和研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为新冠疫情的关系,开始尝试在头条上与大家分享数学学习的一些事。
在基础教育(k12阶段),学好数学需要三大能力,其中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而逻辑思维能力则是绝对核心,空间想象能力则与几何密不可分。所以,对于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计算绝对占据了最最核心的位置。那么,如何提升计算准确性与速度,也就是怎么算得又快又准成为许多家长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一、计算模型在我们大脑中的运转模式
要想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进行数量计算的!
(一)叠加模型的建立
当一个孩子努力学习从1数到10的时候,在他的大脑里就开始产生了数量——也就是如何准确计量多与少的准确概念,当孩子遇到一道加法运算题“3+2=?”时,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呢?他会在脑海里尝试构建出一个最基本的数学加法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分为三部分:
◆确定基数
:确定以3作为基数(人们习惯性的会将较大的数字作为基数);
◆依次递增
:加2即为2次递增,以3为基数开始计数。第一次递增1次计数得到4;第二次递增1次计数得到5;
◆核准次数
:递增2次,满足“+2”的要求,停止递增,得出答案为5。
同理,计算“5+4=?”依然是以5作为基数,依次递增计数4次,分别得到6、7、8、9,得出答案为9。
这样的一种通过依次叠加进行数量计算的思维模型叫做“
叠加模型
”,对应着孩子“
数手指
”的计数阶段。而减法作为加法的逆运算,孩子们同样可以运用叠加模型的反向操作来进行计算。
叠加模型的建立使孩子能初步认识并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一般应用在20以内的数字区间。此模型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缺陷:“
问题大小效应
”。也就是计算的数值越大,花费的时间就越长,出现错误的概率就越高。就好比8+5要比8+3要更复杂一点,需要的计算步骤更多一点。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应用叠加模型计算出错的情况,也就是即使采用了数手指的方法来计算问题,却依然会出错。孩子们的常见错误主要会出在以下三个方面——“顺序不清错误”、“加减混淆错误”和“起点偏移错误”。
◆顺序不清错误
由于对于数字顺序的掌握不太熟悉,导致出现跳跃性计数。例如计算“5+3=?”时,在计算过程中以5作为基数第一次递增计数到6,第二次递增计数时,数字直接跳到了8或9……
◆
加减混淆错误
由于孩子混淆了增加和减少的概念,使得计数时的增加减少交替出现,甚至出现循环。例如计算“8+7=?”时,在计算过程中以8作为基数,第一次递增计数到9……第5次递增计数到13,第6次递增计数不是增加到14,而是返回到了13甚至12、11……
◆起点偏移错误
由于孩子在计数开始时选择的起点发生了偏移,使得计数结果与正确结果不符。例如计算“7+3=?”时,在计算时应该7作为基数,第一次递增计数到8,第二次递增计数到9,第三次递增计数到10。但实际计算时却按照第一次递增计数到7,第二次递增计数到8,第三次递增计数到9,最后得出错误答案……
(二)提取模型的建立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孩子们进行计算的次数越来越多,计算的熟练度也会随之越来越高。不同数字组合之间运算的不断重复,使得运算结果在脑海中形成“
长时记忆
”,并逐渐形成网络状结构。直到这个网络囊括了所有10以内的某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的所有组合的全部结果,并以二维表的形式储存在脑海中。
表格形成之后,当孩子遇到任何一个10以内的加法问题时,就可以方便快捷地直接从不同数字交织所形成的表格中提取出答案。这种从长效记忆中直接提取出答案的思维模型就叫做“
提取模型
”。
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提取都是对表格的一种记忆强化,使其从长时记忆逐渐变化为接近本能的永久记忆。以此类推,20以内的加法表和九九乘法口诀表都是经典的提取模型的应用。
从“
叠加模型
”到“
提取模型
”的过渡是随着计算熟练度的提高而自然形成的一种自动化进程。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自然完成这一自然转化过程,但对思维模型的理解程度才是培养“
数感
”的最重要因素,从而使有些孩子能表现出思维的更大灵活性。
(三)大数的计算
在实际运用中,叠加模型不仅仅能运用在较小的数字运算上,也是我们在进行大数字运算时的重要基础。当从简单计算过渡到复杂计算时,数字的位数会越来越多,计算量也会随之逐渐增大。此时就需要先用叠加模型来辅助理解,再运用提取模型进行快速计算。随着学习的深入,无论是多位数的乘法和除法,还是小数和分数等理解和计算,都离不开叠加模型的辅助理解,再结合提取模型延伸出的运算规则。
比如:13就可以理解为“1个十加上3个一”;487可以理解为“4个百、8个十和7个一”叠加在一起, 8795可以理解为“8个千、7个百、9个十和5个一” 叠加在一起,以此类推……。那么我们是如何利用两个模型来实现大数字运算的呢?以加法为例:
计算327+241的详细步骤:
先根据叠加模型对数字进行反向拆分;
327=300+20+7…………(3个百、2个十和7个一)
241=200+40+1…………(2个百、4个十和1个一)
再把个位、十位和百位的数字分别相加
300+200=500…………(3个百递增2次或直接提取)
20+40=60……………(4个十递增2次或直接提取)
7+1=8…………………(7个一递增1次或直接提取)
最后利用叠加模型把得到的结果进行组合
500+60+8=568……………(5个百、6个十和8个一)
如果将上述运算的步骤加以总结并简化,就形成了人们熟悉的竖式运算规则。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同样可以利用这两种模型进行解读,这种解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学习中,往往很多孩子并没有对这两种思维模型的原理进行深入理解,而是将重点放在“
强行记住
”运算规则和步骤上,使得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理解障碍。
就好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当学习并掌握住十以内加法12+3=5后,有的孩子能迅速“
理解
”和自动延伸到更高位数的计算“120+30=150(12个十加上3个十)”,“1200+300=1500(12个百加上3个百)”,“12000+3000=15000(12个千加上3个千)”……,并在此基础上迅速通过叠加模型对数字的拆分组合过渡到更复杂的多位数计算,而有的孩子则需要通过很多的训练来“
记忆
”运算规则和运算过程。
同样,当学习并掌握住“4+4+4=12”时,有的孩子能迅速拓展到3×4=12时,并理解和自动延伸出“3×40=120和30×4=120”,“3×400=1200、30×40=1200和300×4=1200”……,同时理解不同算式之间为什么会出现结果的同质性,有的孩子则需要对每一个知识点都重复进行记忆。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中,对两种模型以及总结简化出的竖式计算规则的理解,是彻底掌握,还是机械记忆,将会造成运算速度以及准确性的巨大差异,使得部分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练习来熟悉并掌握,而有的孩子则能迅速抓到关键点。同样,小数和分数等进阶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所以在学习过程中:
对计算本质属性的理解程度不同,会直接影响学习进阶数学问题的效率。
这一现象会随着年级的增长和数学运算的越来越复杂而逐渐变得明显,甚至部分理解不深孩子会出现“
卡壳
”现象——遇到理解障碍。这也是部分孩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知识点不管如何努力都无法理解的原因。
二、具体的运算技巧
当我们了解了运算模型是如何在大脑中运转时,我们就能充分的理解并不断总结适合孩子自己的运算技巧了,所有技巧的核心都是让模型运转的程序变得更少更便捷,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
计算步骤的最简路径与结果的叠加更便捷
(一)牢记各个数字间的“好朋友”——凑整
加减法:1-9 2-8 3-7 4-6 5-5
加法举例:
①19+23=?
转化为19+1+22,把19与1合并为20,再与23叠加为43
②4+7+16=?
首先找到好朋友4-6,然后凑成20,再叠加7得到27
这就是“凑十法”
减法举例:
③16-9=?
先把16破开变成10和6,10减去9得到1,再与6叠加得到7
或者把9拆解为6和3,转化为先减去6得到10,再减去3得到7
这就是“破十法”和“平十法”
乘法我们同样牢记:
2-5 4-25 8-125这些特殊的数字组合,具体例子就不再一一列举。
(二)理解各种运算的意义
比如说“平十法”有的孩子容易“卡壳”,把拆分的第二个数字从减变为加。此时,我们可以辅助其进行理解
16-9=?
16个苹果拿走9个苹果,苹果是一个一个拿走的,那么,我们先拿走6个,再拿走3个,是不是一共拿走了9个。
比如乘法的简便运算
4×11+6×11=?
可以理解为4个苹果加6个苹果为10个苹果,那么,把11看做一个整体,替换掉苹果,就是4个11加上6个11为10个11,很方便地得出结果。
篇幅问题,不再进行详细的描述,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作为头条新人,希望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会不定期发布一些较为深入的视频或者文章!
-----
网友解答:
-----
我还是比较喜欢数学的,曾经高中数学,我也是经常考满分的。
我也教过孩子加减乘除,他们总是把借一,和进一,搞错,导致整个题目做的很乱。
我曾经查过一些巧妙的计算方法,如果是三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印度的数学计算规则,是比较快捷的,只要画图数交点就可以了,感兴趣的人可以搜索一下。
我认为,这些不适合交给孩子,印度这种巧算没有实际意义,不具有实际意义,咱们的竖式计算虽然反锁,但是对于3位数乃至10位数,都是非常有用的。
我教他们计算,两位加减乘除,也想过其他便捷方法,因为他们对于竖式计算的学习几乎让我绝望。
我想的方法是八年级的,利用八年级,多项式方程的因式分解,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中的数分成,10的倍数,和个位数,分别计算,最后求和。
比如56-28 我们计算56-(30-2)计算56-30+2这避免了进一,借一的麻烦
比如56+28,我们计算56+(30-2)计算56+30-2只要是借一或则进一的计算,我都让他们避免了。
乘法也一样,56×28 计算(50+6)×(20+8)
计算50×20+50×8+20×6+6×8
利用因式分解,化简为繁琐,但是复合人的思维方式,简单的学习一下,我们就可以心算两位数乘法,至于加法也一样。
有很多巧算技巧,加减乘除规律,网上有很多,后来我发现真不能教他们巧算,除非你想毁了他。
你利用大学知识,去解高中的题目,利用高中的知识去解初中的题目,利用初中的题目去解小学的题目,学的好孩子会得意忘形。学不好还会毁了孩子。
课本上的计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因为这关系着后期的学习,竖式计算不会,后期除数运算就没办法
------------------
推荐阅读:
我的钢琴老师每次上课就是先让我弹上节课的曲子,然后就叫我练新的曲子了。你们的钢琴课都是这么上的吗?
上一篇:蛋白质粉有什么作用?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