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铺天盖地的升学宴怎么看?
大家对铺天盖地的升学宴怎么看?
-----
网友解答:
-----
我发现越是一些偏僻的地方,穷规矩越多。除了婚丧嫁娶,生孩子要喝,搬家要喝,升学更要喝。
现阶段,由于政策上的扩招,很多地方的大专线都划到了150分,你说750分的总分你考个150分还好意思喝酒?你考这点分都没有一个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高,你还好意思办个升学宴?其目的说穿了也就是想把原来撒出去的钱要回来而已!
大家都是普通小民,不是什么大款,没必要去充大尾巴鹰。就算你的钱受得了,你的身体受得了吗?
将友情变成一种恶俗,真是悲哀!
-----
网友解答:
-----
个人认为升学宴应该要办,毕竟是全家的一件大喜事,大家高兴高兴。但是要注意两点:
一、不能把升学宴办成敛财宴,特别是公职人员,借孩子升学大肆敛财,成了腐败的一种手段。
二、不能把升学宴办成谢师宴,君子之交淡如水。前几天,一位学生考上重本,其学生和爷爷亲自来请我这个小学班主任参加庆祝宴,被我婉拒。
总之,规模不能太大,自己的家人和小部分直属亲戚参加就行。例如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舅舅舅妈、叔叔婶婶们等参加就可以了。
感谢你的阅读;关注我,方便你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
网友解答:
-----
目前而言,我所在的地方,办升学宴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近入八月份,我老公和我一共参加了5次升学晏了,去年更多,我老公参加了4个,我同事的学生扎堆上大学,共8个,同事们一起笑谈,八月份,大家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但毕竟办升学宴是高兴事,大家一起分享孩子考上大学的喜讯,倒也开心。
但是对于一些同事中,孩子没有考上学的,好像就不大公平了,去年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初中升高中没有考上,跟我诉说,觉得不去参加这8个同事家孩子的升学宴吧,面子上过不去,去吧,觉得自己孩子与大学无缘,又丢人又吃亏。我说:“你孩子不是上“3+2”学前教育直通大专班去了吗,你也可以办啊。”她觉得毕竟不是真正的上大学,名不正言不顺,最终也没有办,但还是去了所有同事家孩子的升学宴。
听祖辈人说,最早的办喜事或办丧事的风俗形成,是因为古时候,生活困难,结婚,生孩子或办
丧事的钱,普通老百姓都掏不起,于是亲戚朋友和乡亲们都一人添一点,帮助办事的人度过难关,而现在这一层意思基本没有了,纯粹是一种人情关系的往来,事实上是大家都有孩子,你也办我也办,兴旺的是饭店,亏的是大家自己。
但是这升学宴一旦兴起来,估计想不办也难,因为大家的份子钱已经出了,总有个你来我往的礼尚往来。
前几年,人们日子过得紧,份子钱又不低,如果真遇上一个月连着有几家办事的,还真会出现经济周转不灵的现象,但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估计对人们办升学宴也不那么反感了,反正我是觉得大家一块聚一聚,乐一乐挺开心的。
-----
网友解答:
-----
很多人在心里都认为:只有考上了二本以上大学的(毕业有学士学位),才算是真正考上了大学,才会办升学宴。
其实,那些只考上了大学专科的,很多人家也办升学宴,主要原因并不是她们真的想办升学宴,而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得不去办升学宴。
那么,那些只考上了大专的孩子父母,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呢?
1,因为亲友们急着要还人情,非要借口来讨杯喜酒喝(包了大红包),在推三阻四没有办法拒绝的情况下,只有办升学宴。
2,虽然自己的孩子考的成绩不理想,只能去上个大专,但是一来因为自己的孩子不想去复读了(主要是担心孩子的基础差,即使是去复读一年,希望也不大)。
二来是因为,自己家已经陆陆续续花出去了许多人情,一直都是“只出不进”,总觉得不收回来一点,实在是有点亏得慌,心里有点不平衡,所以就借此也办升学宴。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际关系。
大家都知道,但凡能来参加升学宴吃喜酒的人,主要是由家人、亲戚、好朋友,以及好同事、好同学这个特殊群体构成的。
因为这个特殊的群体,平时基本上都有互相之间的来往和走动,也就是说,彼此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密切,即使不是亲戚也胜似亲戚!
所以,有些人就不愿意欠下亲友们的人情债。有些人纯粹就是为了图个热闹,想去吃喜酒。
正是基于上述几种原因,所以,即使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只考了个大专,也只好顺手推舟收下亲友们的人情——去热热闹闹地办个升学宴。
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考得好,办了升学宴,而不赞成考得不好的人家去办升学宴,那么,岂不是有点轻蔑别人、或者是看不起别人之嫌疑!
谁又愿意被别人说三道四呢!
再者说,有些考得不好的父母可能会认为:难道我家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就是大水漂来的,就应该向那些考得好的人家去“进贡”!…
如果只有考上了好大学,才有资格去办升学宴,那么,恐怕以后去吃酒席的人,也就只有熙熙攘攘的几个人了!
我之所以站在这种立场上说话,并不是因为我自己的孩子考得不好,所以才这么说,而是站在客观事实上,对办升学宴一事,做个全面的分析和阐述。(我的孩子是985硕士)
您觉得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还有点道理吗?
-----
网友解答:
-----
人生三大事: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既然金榜题名那么喜庆,当然好好好庆贺一下。好菜摆上桌,好酒从地窖拿出来。一醉方休。
等等。我们先看看什么是金榜题名。
金榜题名最早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本义是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由此可见,最开始的时候是中进士才算金榜题名,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类似现代教育制度中的博士学位。
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戊子举于乡,己丑成进士。”
而目前高考考上一个大学,和古时候考中进士还有着天大的差别。就现实情况来看,有的家庭有孩子被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录取,设宴告知亲朋好友还说得过去。但是有的考上个大专或者职业技术学院也好意识打电话叫亲朋来席设四五十桌。这样的升学宴,只有主家不尴尬,赴宴的人互相之间无不尴尬。
人们喜欢操办升学宴,主要可能有以下一些考虑。首先是一个家庭,从办了生孩子的酒宴后,一般也就是乔迁宴,一个家庭能办乔迁宴的次数不会太多,然后就是老人的大寿,但是寿酒不到八九十不好大办。而且小孩还在读高中,老人也不会太老。所以一个家庭,每年都这里那里吃酒,自己却十来年没办过酒席。送出去的礼金收不回来,趁机赶紧办个酒来收收红包。
还有的是家长自己本身没什么文化,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学历。那么自己的小孩能够被大学录取,这份高兴肯定是想和自己周围人分享。
但是,由于有的人把升学宴当做结婚酒或者乔迁酒来办,广邀亲朋好友参加。这样容易让人反感。因为,考个大学,对其他人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喜事。
幸好这几年来,对党员和领导办酒这方面有了约束,他们也不敢随意操办酒宴。即便是婚丧嫁娶等,也控制宴请人员范围。在他们的带头下,一般老百姓也慢慢理智看待这件事,不再攀比办宴席了。
奢侈浪费之风得到一定的扼制。
-----
网友解答:
-----
如果孩子高考成绩好,进入了理想的大学,摆几桌庆贺一下无可厚非,大家吃着心里也高兴!可有的考生成绩还没有他爸爸血压高呢!并且成绩还没有下来家长也大操大办,也不知道咋想的,丢人不[捂脸][捂脸][捂脸]
-----
网友解答:
-----
中国人新生陋习之一,圈钱方法一种,当然,也是人情付出后收回成本的一个机会。
同时,更是中国人复杂人际交往关系的一次表演,参与人都被迫而来,有苦难言。
另外,是一种对人的折腾,一项辛苦的活动。
最后,表达一种意思,可以对得起亲朋好友了。
还有,今天不说了。
-----
网友解答:
-----
考的好可以庆祝一下,考的差就不必了,不让别人笑话。
-----
网友解答:
-----
什么问题就怕变味,亲戚朋友小孩考上大学,应该庆贺一下,未尝不可。可有人把这变成了一种敛财方式,如果说走个好点学校,至亲至朋就行了,不一定收礼。所以,事情一变味就不好了,形成了攀比。有的为了敛财老母猪下崽也摆几桌就让人厌恶了,坏习惯也形成了。我女儿升学时,至亲至朋五桌,任何人的礼不收,没意思,要认真,踏实做人,别让人背后骂咱
-----
网友解答:
-----
关糸特好的朋友子女儿孙考上大学,还是要去的,不去与情与理说不过去,但对平常沒交往,事临来请的一概不去。
-----
网友解答:
-----
办升学宴是好事,国家也从没有说过不让办升学宴。一个家庭最重要的事情也就那么几个,自古就有金榜题名时的喜事之说,如果家里出了一个大学生,有条件,全家人聚在一起祝贺一下是很好的事情。如果你没有条件,就没有必要办升学宴了。
国家三令五申的是教这个考上学学生的老师们不能收受任何形式学生或者家长的礼品,礼金,特别是宴请。也就说不能参加学生的谢师宴。学生家长自己办升学宴,教师也不能去,更不能吃。是对老师说的三令五申。谢师宴教师是绝对不能参加的,如果被举报老师可就麻烦了,不光被通报批评,有的还因此丢了工作。河南就有这么一个例子,家长办升学宴,三番两次去请老师参加,老师回绝了多次,结果被家长和朋友连拉带扯地拽到酒店,参加了宴请,结果被人举报,这两位老师受到了通报批评,还降职降薪。他俩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对教师自古就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说法,教师就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老师们且不可以犯同样的错误。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