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为何坐着快没油的吉普车去开会?为什么纵容部下偷油?
巴顿为何坐着快没油的吉普车去开会?为什么纵容部下偷油?
-----
网友解答:
-----
时任陆军三星中将、美国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在给夫人的信中写道:“我只需那可恶的40万加仑汽油,就能赢得这场该死的战争,现在阻止我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他们”!巴顿嘴里的“他们”指的是谁们呢?一多半是英国人蒙哥马利,一小半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因为他们把第3集团军的任务从主攻变成了助攻。
(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中将)
在1944年9月1日之前,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并没有正式出现在欧洲大陆,而是坐镇英国协调三军行动,蒙哥马利则以第12集团军群总司令的身份,对所有美英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有监督和协调之权,这也是美英两国军方互相妥协的产物。当报纸上每天铺天盖地都是“蒙蒂的部队”等新闻时,美国人终于忍无可忍了,马歇尔致电艾森豪威尔:“陆军部长和我以及所有的美国人都强烈的认为,现在是由最高统帅直接指挥美军的时候了”!
于是艾森豪威尔过海到达法国,宣布自9月1日起接管所有地面部队的指挥权,而蒙哥马利当然不想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这厮灵机一动,提出来一个让美国人很难拒绝的计划:取消原定沿阿登山脉南北两侧“两路突击”的计划,代之以把盟军四个集团军、40个师全部投入东北方向,实施“一路突击”的方案。这样,北线战役总指挥还是他蒙蒂,从而可以变相地继续掌握绝大部分部队指挥权。
(第21集团军群总司令布莱德雷)
蒙哥马利的理由是,这个方案可以迅速歼灭加莱地区的德军残部,夺取重要的安特卫普港和荷兰南部,极大加快盟军自英国向欧陆运输物资的速度。同时还可以摧毁那些讨厌的德军导弹基地,顺便建立盟军自己的空军基地,然后再挥师向东渡过莱茵河占领鲁尔工业区,进而深入德国腹地。这其实就是蒙哥马利后面“市场--花园行动”的战役蓝本,反正貌似很有道理,艾森豪威尔一时也拿不出反驳的理由。
但是这将意味着南线的美军主力放弃继续前出齐格菲防线的计划,要么主力被调到北线接受蒙哥马利的统一指挥(北线以英军和加拿大军为主),要么就得削减物资供应优先满足北线的作战需要,因为在英伦三岛的物资虽然堆积如山,可是诺曼底诸港口破坏严重,吞吐能力非常有限。以布莱德雷为首的美军将领对此方案强烈反对,艾森豪威尔最后进行了折中处理,只把霍奇斯的美国第1集团军拨给蒙哥马利指挥,但同时也削减了其他美军的物资供应。
(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
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对此愤怒不已,因为他的部队将不得不因此停下来,他甚至要拉着布莱德雷(第21集团军群总司令)一起辞职,以要挟艾森豪威尔改变决定,理智的布莱德利没有答应。尽管艾森豪威尔没有全部采纳蒙哥马利的意见,但后者仍然取得了大部分胜利:争得了主攻地位,争得了美军第1集团军的指挥权、争得了地面部队作战协调权,唯一让美军将领稍感安慰的是:巴顿集团军在被剥夺了大部分汽油的情况下,仍然被允许继续东进,以策应北线的行动。
为了抬高蒙哥马利的地位,同一天经过丘吉尔提名和英国女王批准,宣布晋升蒙哥马利为陆军元帅,把一众美军将领气得半死,布莱德雷大叫:“蒙哥马利不过是个三流的将军,别人打不赢的战争,他也打不赢,更不必说打得比别人更好了”!巴顿直言自己感到“恶心”,因为他相信当面德军已经非常虚弱,只要让他放手大干,完全可以在10天内突破齐格菲防线杀进德国本土。
(巴顿在战场上)
巴顿对着自己的集团军群总司令大吼:“MD,布莱德,只要你给我40万加仑石油,我就能在两天内把你送到德国去”!而后者无奈地告诉他,从今以后分配给第3集团军的汽油会很少,最后可能连一滴都没有。果然,第二天巴顿只得到了32000加仑的汽油补给,这还不够一个装甲师一天的用量!向默兹河渡口推进的美军第12军只好停止前进:否则一旦德国人反扑,美国坦克就动弹不得了。
急性子的巴顿在日记里破口大骂,同时写道:“为了迎合蒙哥马利的需要,大部分汽油都拨给了第1集团军,结果我们手中一滴汽油都没有了,要是我能偷一些汽油就好了”!脑袋一转,说干就干,巴顿第二天就怂恿他的后勤处长马勒上校去动员士兵们偷油,于是第3集团军上下八仙过海开始了“偷油大战”。有的部队把送油给巴黎的车队劫走,有的部队去油料仓库直接弄管子偷吸,更有甚者,还有部队打着第1集团军的旗号冒领汽油,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巴顿则非常开心地纵容这样的偷油行为,并且对偷油数量最多的官兵还给与“放假三天”的奖励,他本人也是个戏精,为了亲自弄一点汽油回来,他会驾驶仅有一点油的吉普车前往集团军群司令部公干,然后当着布莱德雷的面,要求司令部人员给他的座车加满汽油。但是无论怎么弄,跟整整一个机械化集团军的消耗比起来,巴顿和手下偷来的油仅仅是沧海一粟,几天后,第3集团军只能就地转入防御。
对于二战进程而言,这是一次致命的停顿,否则美军可以在希特勒加固莱茵河防御体系之前,一鼓作气在南方突破齐格菲防线深入德国,德国人甚至都不会再有力量组织“阿登反击战”,战争局面在1944年底可能会大不相同。而随着后来蒙哥马利在北方的惨败,美英盟军不得不在冬天放弃进攻转入休整,其结果是让希特勒多活了好几个月,根本原因在于美英两军的矛盾和蒙哥马利的无能。
(巴顿晋升四星上将)
-----
网友解答:
-----
1944年8月25日,巴黎迎来了解放,正式宣告诺曼底战役结束。盟军经过2个多月的战争,消耗是巨大的,作为当时以高效、立体化后勤补给的美国也吃不消了,准备进行一段休整,建立后勤保障系统,储备战争资源,养精蓄锐。
然而,战局的发展太快,为了避免给对手以喘息之际,也为了能与苏联抗衡,美英两国领导人一致赞同盟军应尽快渡过塞纳河,消灭纳粹德国。但在制定作战方案时,双方的争议却很大,这让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很为难。
蒙哥马利的方案为什么被优先考虑?
蒙哥马利主张第21集团军(以英军为主,加上加拿大军队和部分美军)向东北方向一路出击,最终攻占德国鲁尔区;而布莱德雷清醒地认识到英国人要“贪天功为己有”,于是主张以美军为主从南路进攻,与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形成两路,合击德国西部防线。
其实,蒙哥马利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自西西里岛战役开始,以巴顿为首的美军实力大大彰显,风头已盖过了苦战2年的英军;登陆法国,虽然他被任命为盟军地面总司令并指挥英军部队参加作战,但又被巴顿抢了风头,没有任何存在感。
眼看欧洲战事进展顺利,德军成溃散之势,英军再不“有所作为”,就真成二流部队了。于是,蒙哥马利极力主张“一路突击”的战略,甚至不惜软硬兼施的游说和要挟,艾森豪威尔出于对大局的考虑,优先考虑蒙哥马利的方案。
首先,英美两国是“同宗同族”的关系,二战爆发后,美国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援,同时也想利用英国来控制欧洲。自美军主导的诺曼底登陆,在兵员、物资、装备数量上远远的超过了英军,并显示出强大的军事实力,确定了“老大”地位。
而昔日的列强英国自然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他们要争取一次胜利,证明自己的实力,刷一下存在感。这对于美国来说影响不大,从平衡两国关系的角度来说,提高英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还是有必要的。
其次,根据情报得知,德国的“黑科技”V-2导弹即将问世,在当时来说是很难进行拦截的。这意味着英国本土将在其威胁这下,而那里正是盟军进攻欧洲的出发地和物资中转站,一旦受到攻击将遭受巨大损失,必须一路追击,快速攻占德国,解除威胁。
更重要的是,由于战线太长,后勤补给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汽油,以巴顿的第3集团军为例,该部一天就需要45万加仑汽油,但每天只能空运1.2万加仑。如果再采用两路进攻的模式,势必增加补给的难度。
最后,艾森豪威尔采取折中的办法,以蒙哥马利的北路为主,并将美第1集团军加强其实力,进攻德国鲁尔区;而布莱德雷从南面对德国腹地进行攻击。说白了还是让美军充当配角,这让巴顿再次大骂:“在这场战役中,美军绝不能输给英军”。
这一次,巴顿想与蒙哥马利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南路的美军进攻由于不是重点,巴顿的第3集团军下属的4个军被抽调了两个军去执行其他任务;法军第2装甲师还在巴黎享受着人们的掌声和鲜花,没有归建。但好在其最精锐的3个装甲师和4个机械化步兵师仍在他手中。
巴顿自信满满,带领他的部下依旧快速突进。他们渡过马恩河,驰骋在一览无遗的平原上,让第3集团军官兵高兴的是,沿途都是欢迎的人群和庆祝胜利的情景,看不到德军的影子。他们就像惊弓之鸟,毫无抵抗能力。
此时德军的防线已经崩溃,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快速推进。巴顿命令部队抢占各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渡口和桥梁,保证部队能够快速前进。在他看来,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然而,让他十分生气的是他的部队没油了,只得停下来。
原来,为巴顿运送物资的飞机,都被派去支援蒙哥马利执行空降任务了,尽管盟军总部采取了“红球快车”行动,每天组织几千辆民用卡车往返于诺曼底和前线之间运输物资,但依然满足不了部队的消耗,尤其是汽油。
更可气的是,艾森豪威尔虽然同意巴顿和布莱德雷主张的两路进攻,但汽油等物资的优先权给了蒙哥马利。同时还限定了第3集团军的用油量,从而控制巴顿前进的速度,这种“吃里扒外”的做法,自然招致美军官兵的一片谩骂。
等待配给燃料再行动,不是巴顿的风格。
一是,为了节省油料,他把坦克、装甲车装上火车一路向东,给人的感觉不像在战斗,倒像是一场胜利大进军。与此同时,他要求把汽油集中起来使用,保证部分坦克能够继续前进。
二是,纵容部下想办法搞油。“有什么样的官,就有什么样的兵”,他的后勤处长沃勒尔.马勒是美军中一位传奇式人物,他被誉为“整个欧洲战区最会捞取物资的后勤处长”。有他在,第3集团军往往获得更多的“优惠”,有时竟比其他部队多分得将近一倍的物资。
眼下他要绞尽脑汁,尽最大的努力搜刮汽油。主要是战场上的缴获,在部队推进途中缴获了几十万加仑的汽油。对于这些战利品,马勒既不造册记录,也不上报战果,而是尽快地分发到各部队手中,以解燃眉之急。
同时,在他的挑唆下,一些官兵冒充第1集团军的人,去油库冒领汽油,甚至一些士兵则干脆到其他部队去干偷油的勾当,以致第1集团军一段时间以来经常向总部汇报,油库经常发生“失窃案”,而“嫌疑人”始终抓不到。
这些“出格”行为,巴顿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友军的指责他既不否认也不赞同,对方往往是气呼呼地来,又气鼓鼓的回。而他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到处“哭穷”,经常坐着快没有油的吉普车去开会,临走时加满他的油箱。
更有意思的是,第3集团军缴获了大批美酒,其中还有不少陈年好酒。这对喜欢开怀畅饮的美军来说,是最具有诱惑力的。巴顿一面犒赏官兵,一面吩咐部队给每一个为第3集团军送油和物资的飞机员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礼品。
这一方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空军的飞行员们都争先恐后的为巴顿的部队运送物资。尽管这样,仍不能彻底解决严重缺乏燃料的问题,第3集团军的推进时断时续,从而失去了大踏步前进、一举击溃德军的良机。
而德军则由此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迅速建立起有效的防御体系。也难怪有人说到:艾森豪威尔拥有最优秀的将领和美国有史以来造就的最优秀的军队,但在决定时刻,却不会使用他们。
大家认为如何?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巴顿》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友解答: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石油产量占到了世界的一半以上,凭借着巨大的能源优势,美军构建了十分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每当美军到达一个新地方作战的时候,美国的运输部队就会把源源不断的物资运送到前线,来保障前线的美军的弹药充足。不过在诺曼底登陆后,后勤保障充足的美军也遇到了能源问题。因为美军的部队推进速度过快,消耗的石油量过大,后勤部队无法将足够的石油提供给前线的美军。
在石油量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美军部队都减慢了进攻的节奏,唯独巴顿的军队一直猛打猛冲,宁可将石油全部消耗光,也不愿意停下来节省石油。巴顿是二战时期的美军中的“另类”,他打仗敢打敢拼,与其他美国军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敢打敢拼的作风,巴顿的军队歼灭敌人的数量要高于其他美军部队,但是巴顿军队的战死人数也比普通美军部队更多。
在石油最困难的时候,巴顿为了能够节省每一滴石油,经常开着马上马没油的车子去开会。当车子到达会议地点的时候,巴顿再从会议地点加上满满的一箱油回来。不过巴顿从会议地点骗来的石油,对于军队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了能够搞到更多的石油,巴顿也采用了一些坑蒙拐骗的手段。
巴顿让手下去拦截其他军队的运油车,明目张胆的夺取石油。同时巴顿还让手下去其他军队的油库“偷”油,甚至还打着其他部队的旗号,去军需用品处领油。虽然巴顿的这些做法损害了友军的利益,不过把这些石油给巴顿使用,要比放在其他将领手中更加的有用。因此美军统帅部对于巴顿的行为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真正追究过巴顿的责任。巴顿也没有白拿这些石油,他的第三集团军是美军欧洲战场上的主力,在诺曼登陆后立下了无数战功。
-----
网友解答: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之后呢,盟军方面的因为两个派系一个呢是以英军为首的派系,其代表人物就是蒙哥马利,另外一个呢,就是以美军为代表的派系,个都代表人物呢,就是巴顿。当然,艾森豪威尔这个花花公子呢,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平衡两派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这两派会出矛盾很简单,战场上面的功劳就这么多,打一点儿就少一点儿!谁不愿意趁着这场战争的尾声痛打落水狗,甚至于拿下柏林成这样载入人类历史史册的威名,谁不想要的巴顿想要蒙哥马利想要英国人想要美国人也想要,前苏联人也想要!
所以当时英国和美国之间的争斗就已经开始出现模型!双方之间在战场上面互相倾轧,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说美军曾经有一支军队单独渡过了莱茵河,结果呢?后方,如果指挥部和美国指挥部吵成一团,最后呢,等着德国人把那大桥一仗,这8000多美国士兵瞬间成了一只孤立无援的军队!
如果说这个事情还属于比较隐秘的,或者说大家之间互相不承认的,那美国名将巴顿和英国名将蒙哥马利之间的矛盾,那是摆在台面上的,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蒙哥马利带领的是第一集团军是主攻,所以所有的好的装备物资基本上第一时间就送到第一集团军去了,而巴顿所率领的第三集团军的属于配合第一集团军作战的一支军队,因此挑东西的时候,那基本上就是挑剩下的就扔给你!
但是问题是,巴顿是一个严格的装甲军大纵深理论的支持者,什么意思?就是他坚持要求自己的部队全部换装机械化!我的部队后面在开车,要么就睡在车上!一刻不停地朝着敌人的心脏地带出发进攻!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巴顿的集团军式西线盟军所有集团军里面攻占面积最广,俘虏敌人最多,战功最卓著的一支集团军。但是这是有一个前提和基础的,就是你必须得给我油,你没有我怎么开车,我怎么跑,难不成靠我士兵两条腿就跑路吗?
艾森豪威尔自然明白巴顿这个人能力怎样,但是他也知道巴顿这个人脾气怎么样,巴顿这个人脾气差到什么地步。当初盟军在和纳粹德国作战的时候,所有的盟军都在那骂纳粹德国不是人就这个人提出来,我同情纳粹政府!在这之前,因为殴打士兵,那次巴顿差一点不允许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这么一个暴脾气的人,你把所有资源全给他,回过头来他把英国人风头给抢了,那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就增加了吧,毕竟是客场作战,所以该给英国人面子的时候还是得给,否则。到时候冷战的时候就是美国和前苏联直接面对面!
因此呢,艾森豪威尔必须要掌控一下巴顿这个能力比较强的人,如何才能够掌控他的不给油!
本身法国的那些港口是具有大宗货物吞吐能力的港口,也就是说我拿下来之后可以运输大量的石油燃油补给物资,但是由于纳粹德国的破坏,这些燃油的补给能力瞬间下降!大家都知道缺油,这个时候艾森豪玩儿就明确的跟巴顿说,你的油我全部调拨给了第一集团军,你的第三集团军想要燃油自己想办法!
巴顿对这个事情自然是不同意,因此呢,他就一刻不停地跟奥森豪威尔打报告说我没有,我推进不了,(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我没有,我打不了仗,我要回家,但是艾森豪威尔说好,你要回家,你自己回家去!
当然回家是不可能回家的,这事情也只能属于发发脾气,真的要解决的还是不对的燃油问题,因此巴顿就想了一个办法,作!
怎么作死呢,就是自己去偷燃油,每天送给第一集团军的燃油有很多条运输路线,巴顿手里面也掌握着几条线,因此他拍自己手底下的人,不停地去偷油,不停的去抢油!
甚至于出现了一个名场面,就是巴顿自己开着车去偷油!那有人就会说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巴顿这么折腾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不算他总账吗?可问题就在于八顿无论怎么偷油,事实上也并不影响二军之间的合作,偷的那点油只能算得上是杯水车薪,数量很少,而且基本上也是偷偷摸摸的干,当然这个偷偷摸摸是打个引号的,也就是只是象征性的,像是小孩子发脾气一样去拿了几升油就过来!
至于说艾森豪威尔的他也知道巴顿是跟自己发脾气,但他必须得平和英国和美国人之间的那个矛盾,所以也就对这件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我不能总是向着英国人吧,到时候美国总统问我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也不好解释!我已对这件事情也就基本上不了了之了,这就是说蒙哥马利他确实可能会发脾气,但是看巴顿干这件事情干的这么猥琐,而且美国指挥部那边也的确挺配合自己的,所以也就懒得去发脾气了!
-----
网友解答:
-----
二战时的美军已经是一支机械化部队了,军事行动严重依赖于燃油供应,如果美军想发动任何一场进攻行动的话,那么油料供应保障是优先,最为优先的事儿,但是在当时的情况来说,由于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诺曼底登陆以后,美军一时半会没有控制重要的港口,可以保证大规模的吞吐量。即便当时控制了一些港口,但是也由于德军破坏等原因,卸载能力非常的有限。
当时西线的盟军面临着巨大的物资供应压力。为了保证主攻方向上的作战行动顺利,只能压缩次要方向上的物资供应。当巴顿上任成为第3集团军司令的时候,所领受的任务就是在担任次要方向的行动,自然没有物资的优先权。他当然不干了,想自行其是,那么解决物资供应是一个重点,只能想尽办法去这么干了,自己开着没油的车去加油,只是做一个表率作用,多加了一箱油不解决什么问题,却可以让自己的部下知道连总司令都去偷油了,不能再闲着了,这是一个必要的行为。
-----
网友解答:
-----
巴顿将军1944年8月1日前后,开始指挥美第3集团军开始横扫法国,由于在之前的战斗中,德军的大量有生力量被消灭在了,诺曼底附近,法国境内的德军已经是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所以美军以及英军都开始迅猛进军。
在诺曼底登陆后,经过苦战,盟军打破了德军的封锁,开始向法国内陆进军,这一段时间盟军开始高歌猛进。
盟军已经全部完成摩托化,所谓的步兵师其实就是摩托化步兵师。
美军和英军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陆军的摩托化,部队中的车辆多,这样的好处就是机动速度快,但是问题就是对于油料的需求量非常大,当时美军一个师每天消耗的物资大约有500-700吨,其中大部分是油料。而当时盟军在法国并没有一个特别大的港口,瑟堡虽然被攻克,但是港口设施已经被德军破坏的很严重,一时半会无法正常使用了,所以盟军现在向前推进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问题。
当时,美军和英军之间对于主攻方向是存在争论的,以蒙哥马利为代表的英军将领主张一路突击,就是重点放在北路就是沿着西欧的海岸tu线从北德进入德国,这个计划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西欧国家的港口,但是就是西欧国家的道路条件并不优良,水网密集,而美军将领是主张的中路突破,就是直奔德法边境,这样的距离最近,但是由于法国的铁路网在之前被美英空军破坏,所以补给就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当时巴顿已经开始一路狂飙,向着德法边境的齐格飞防线冲过去。
巴顿将军是二战中美军将领中,极具个人魅力,而且经过电影巴顿将军的渲染,巴顿在中国也是拥有众多的粉丝,象亮剑里边丁伟的原型钟伟,有些老人都说怎么跟巴顿似的。
由于缺乏铁路运输,盟军的运输全部依赖汽车,美国人组成了红球快车,就是把汽车当火车用,这样是组成了一条还算能满足前线需要的运输线,但是当战线继续向前推进的时候,红球快车自己就跟不上了。一方面是油料的消耗巨大,还有就是把这些卡车使得太狠了,就算是美国的10轮大卡也经不住这么使。在这种情况下,盟军就必须要确定一个优先地供应方向。但是其他方向也是要齐头并进,相互掩护自己的侧翼。
不过,德国人在荷兰海牙附近向英国发射的V2导弹,加重了英军北路方向的重要性,按照电影巴顿将军中的说法,就是德国人每天在伦敦杀死的市民,比战场上的士兵都多,这些发射场都在蒙哥马利的区里边。这种情况下,在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只好削减巴顿的供应量,不过在一段时间内,巴顿的第3集团军还是一路高歌猛进,这是因为巴顿缴获了大量德国的燃料,这些缴获的燃料支持巴顿能够继续向前,但是缴获的燃料也有用完的一天,而巴顿的命令是继续向前,用掉最后一滴汽油,然后再开步走。
巴顿坐着吉普车到处视察部队。
而人能走,但是坦克可就没有这么方便了,于是,巴顿也就默许了手下的士兵进行各种搞汽油的办法,无外乎是坑蒙拐骗偷之类的手段,而且不只是汽油其他的一切,包括土豆什么也净是从法国的农民那里去弄,一时间巴顿的第3集团军成为了一支声名狼藉的部队,但是偷来的物资还是不够,当1944年的冬天到来的时候,巴顿的第3集团军也是停下了进军的步伐。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是达到了原计划登陆后一年才能达到的战线,而他们只用了100天不到。
图片来自网络。
-----
网友解答:
-----
不适他纵容部下偷油,军费紧张大家都知道,与其等待拨款不如直接变现来的容易,你懂得兄弟!
-----
网友解答:
-----
非常简单。因为盟军发生了汽油危机,而最大的汽油缺口,却不是在盟军这块。
在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后,战线依次推进,战果不断扩大。盟军不断占领新地盘。
问题在于,占领了一块地盘,这块土地上的居民民生问题都要考虑进来。一个人吃喝拉撒简单,一群人吃喝拉撒那就是大麻烦大问题了。
而盟军百万大军的后勤需求,本身就是天量。光是巴顿的第三集团军,曾经一天需要的补给品就是1.3万吨。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一列火车几十节也才拉个5000吨。这个1.3万吨,光是满挂的火车就需要好几列,还仅仅是一天的量!
所以当战线推进到巴黎之后,作为全球顶级的大城市,满足巴黎市民的民生需求,也就成了盟军的首要问题。这个,是政治脸面的问题。否则,被巴黎民间叨叨几句,现在过得日子还没有德占时期过得好!你让这些解放者脸面何存啊?是吧?
所以王师解救黎民于倒悬,那就肯定要吃的喝的要比过去好!
引一段巴顿将军传记里面的话来说吧,“盟军的确需要大量的汽油来供给已经解放的巴黎,而且这不仅仅是为了维持这座大城市的机构继续运转。大部分转拨汽油被一眼望不到边的卡车消耗了,这些卡车把品种繁多的救济物资,从粮食和药品到刚印好的自由法兰西钞票,运到城里。甚至连酒也必须大量运进城里,主要是受人欢迎的普列蒙坦啤酒。。。要是不供应的话,他们(普通法国人)恐怕会造反的”。
这个,是一方面。民生领域和军用领域争夺有限的汽油。
其次,军队的不同集团,也在争夺汽油这种宝贵的军用物资。
二战的英军美军德军苏军,都是机械化军队,大量的坦克,卡车,飞机,消耗着天量的汽油。而巴顿的美军集团和蒙哥马利的英军集团,第十二集团军群和第二十一集团军群之间,也在互相想着多获得一些汽油份额。
此时巴顿仅仅是第三集团军司令。虽然最多也带了几十万人(据统计,最多54万),但是比起布莱德利和蒙哥马利这两个集团军群司令还是低一个档次。
所以巴顿就放下面子,找里子。用各种办法,多获得汽油。他坐着快没油的吉普去上级开会,就是专门做出样子给布莱德利看的。老子快没油了,多给点!
除了向上级要,还有别的办法。缴获的汽油不列入战利品清单(那样上级后勤部门就知道了,下拨的油料更少),直接划入本军后勤物资清单,自个用。这就是所谓的偷油了。还有,用特殊办法,把四分之三的坦克停掉,抽出停掉的这些坦克的油箱里面的所有余油,供四分之一的坦克使用。反正就是尽量向前冲。不过这也就是西线德军实力不强,不像苏德战场那样死磕,所以巴顿能这样干。
就写这么多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解惑。
-----
网友解答:
-----
巴顿这样做,一是因为部队确实没有油料了,二是为了确保部队进军速度,和蒙哥马利争功。至于坐着快没油的吉普车去开会,则就是故意演戏了。不过这一切的根子还是盟军的后勤供应出了问题。
盟军诺曼底登陆
随着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解放法国全境就成为进攻德国本土的当务之急。8月份,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到达法国以后,蒙哥马利提出要调整作战计划,变原来的“两路突击”为“一路突击”,以此确保诺曼底登陆作战期间对所有盟军地面部队作战行动的监督协调之权不受削
“霸王行动”态势图
弱。后经艾森豪威尔协调,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原来南北两线作战方案不变,但将南线美军第一集团军抽调出来,划拨蒙哥马利指挥,而南线美军第三集团军在巴顿指挥下继续东进。这一调整,正成为巴顿“偷油”的开端。
第3集团军司令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盟军登陆欧洲以后,因诺曼底等港口被打得稀烂,物资吞吐能力很小,致使对岸堆积如山的物资难以送达作战部队,给部队造成不少困难。同时,为了安慰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削减了南线美军的供应,优先保障北线和美第一集团军,巴顿的第三集团军成了“后娘养的”,最紧张的时候每天只能得到不足一个装
第21集团军群司令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甲师的油料消耗量补给!要知道第三集团军下辖4个军,一共12个步兵师和装甲师,就这还没算集团军的直属部队。正常渠道没有油,而部队还要跑得快,怎么办?那就“偷”呗,这个“偷”泛指所有见不得光的手段。比如,派部队去油库偷,在半路上抢,冒充第一集团军去领,等等,不一而足,反正谁弄得油多就能得到奖励—放假三天!至于巴顿本人,也经常开着快没油的车,在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利面前“揩油”,也算是本色出演了。
第12集团军群司令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那有人问了,既然没有油,干嘛还要打呢,停下等等不好吗?这事,放别人身上或许可以,但是巴顿停不了!第一,巴顿就瞧着蒙哥马利不顺眼,憋着劲准备打脸呢!南北两线的指挥官分别是巴顿和蒙哥马利,而这两人不太和谐。盟军实施“霸王行动”的时候,巴顿并没有参与,而是在别的地方“显摆“,充当诱饵,对德国进行战略欺骗。因为巴顿名气太大了,他在哪,那盟军主要攻击方向就在哪!这就是德国人当时的思维定势。眼看盟军地面部队在蒙
欧洲战场盟军
哥马利指挥下成功登陆,耀武扬威,巴顿怎能不眼红?!现在蒙哥马利又是要人又是要物资,巴顿已经很生气了,更令巴顿瞠目的是,蒙哥马利此时又被晋升为陆军元帅,这刺激果真不小,那非要见个高低不可。第二,希特勒遇刺,巴顿觉得机会难得。“霸王行动”一个月后,一个反希特勒军官组织企图暗杀希特勒,希特勒在大本营被炸。巴顿由此判断德军军心不稳,坚信十天八天就可以杀到德国境内,再困难也不能停止前进。
盟军诺曼底登陆
巴顿“偷油”只是当时欧洲战场的一个“片花”,靠那些手段当然不可能解决油料供应问题,后来巴顿的第三集团军还是不得已停了下来。而蒙哥马利的北线作战也以失败告终,由此也间
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接导致了后来“阿登战役”盟军的失败。我不禁想,若当时艾森豪威尔能抛开门户之见,采纳蒙哥马利“一路突击”的方案,把地面部队指挥权继续让给英军,是不是可以改变盟军这一连串失败的命运呢?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正义的一方终究还是赢得了战争。
-----
网友解答:
-----
巴顿说,我没有油了,我的车回不去了,回不了前线,打败仗,谁负责?我态度多好,就是没有油了,快点恩典恩典吧!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有意思,这就像现在利用辅警,零时工来执法一样。待遇就这么低,要求蛮高,怎么办?灵活运用,变相默许还能搏一个好名声,体现人文关怀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对于初学者来说手动挡车怎么开?
下一篇: 担任过国家副总理的开国将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