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苏州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首先,向北发展是明确的,看看现在哪个区限购最严格就知道了,高铁新城应该是未来10年的北部发展中心。
其次,园区已经可以自动造血了,后续新政策肯定继续倾斜,新政策的试验田,会不停的更新换代。
然后,西北部就要看苏州能不能拿下苏州国际机场了,如果拿下,就没西北部啥事情了。如果拿不下,肯定要掉头搞好硕放机场,西北部的相城,新区地界,都会更进一步。且城北路扩建修通,加上两头延伸,整个那一线从最东园区昆山交界到新区,应该都会受益。
主城区就不说了,坐在中央,地铁,运河什么都绕不过。什么好处都能分一点。
南部就没啥说的了,吴江太新可以说就是吴江新城。要相信吴江的实力。吴中太新这边也会慢慢赶上,不过吴中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估计一时半会都赶不上吴江太新。
东南部就看G60走廊给不给力了,但这毕竟涉及两省一市的事情,有的扯皮的。
至于南部其他地方,南部水乡线不是白叫的,基本农田还是要保留的。
所以综合起来,不考虑新机场情况下,我觉得高铁是最有潜力的。其次城北路且两头延伸从市区地图最西到最东覆盖三老城区那一带。然后就太新。其它就要看国家政策了。
-----
网友解答:
-----
个人认为,苏州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要考虑3个方面。
1.用地的发展方向,也就是空间拓展方向。
下图是苏州2020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图。
可以看到,由于苏州西侧的山地较多,基本不可能向西发展。而南侧吴江区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建设用地,同时南侧的景区和生态敏感区较多,高强度的开发对南侧地区的发展不利,因此摆在苏州面前的选择有两条路:
向北或者向东。
实际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思考,这两个方向也是最佳选择。
为什么呢?因为城市之所有比乡村发展速度快,主要是集聚效应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同样,城市与城市之间也需要相互集聚,形成城市群,这种效应并不是人为的,而是市场自发形成的。在这种趋势下,苏州的各类资源必将上海、无锡两大城市布局,未来的苏州高铁新城和工业园区也必将绽放光彩!
2.产业发展方向
了解苏州的人都知道,苏州的经济有很大程度上都依托于苏州工业园区,而苏州工业园区则靠的是各种零部件加工厂。这些工厂每年都能获得全世界的大量订单,为苏州贡献了非常丰厚的财政收入。尽管最近几年里,苏州靠着这些工厂一直发展速度平稳上升,但由于这些产业技术含量并不高,未来的天花板触手可及。
同时,回头看看杭州这两年的发展,靠着阿里巴巴的快速崛起,人家早就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一路小跑的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因此苏州的产业转型也迫在眉睫。
那么,该怎么转呢?
(1)以生物医药为主的纳米科技园
事实上,纳米科技园所处的位置恰好在独墅湖高教区附近,这为其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创造了绝佳的条件。毕竟这里有很多名牌大学的研究所,产学研一体化将对其研发起到非常强大的助推作用。
(2)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制造业转型,迈向先进制造业
这两大产业园区未来的方向,将是向着引进国际大牌厂商,制造一些高溢价的产品,同时靠着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跨越。这里我就不细展开了。
3.城市总体发展愿景
上面我从空间拓展方向和产业发展方向简单阐述了一下,但大家不要忘了,在历史上,苏州可是号称人间天堂的啊。所以,未来的苏州,旅游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这些定位绝对不会是口号,城区的各项基础设施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也许苏州在经济上没办法做到全国数一数二,但它的综合品质一定在全国名列前茅!!
-----
网友解答:
-----
因为保护太湖的需要,苏州湾是个错误的发展方向,那里的开发会受到环境承载能力的限制,所以只能往宜居和休闲旅游方向走,不适合产业的发展。吴江再往南是嘉兴,苏州不应该投入太多在这个方向上,让其自由发展即可。高新区往西是太湖和山,空间有限,发展也是受限的。至于向东,虽然园区是苏州最有经济活力的区域,但是昆山是经济最强县,受上海辐射,其自身主动对接上海的意愿又很强烈,苏州目前阶段很难将昆山撤县设区,所以为将来长远考虑的话,苏州接下来应该主动调整政策,以高铁新城为中心,向北发展,最好把市政府迁往相城,尽量争取苏州机场落地常熟,用5年的时间把常熟撤县设区,只要常熟变成苏州辖区,昆山和太仓设区就只是时间问题,常熟的地理位置对苏州太重要了,其通江达海,南北方向通苏嘉高铁和东西向南沿江高铁的交汇处,如果争取到苏州国际机场落地,可以与相城区共同发展成为整个华东的物流中心,如果苏州国际机场最终泡汤,也可以积极与无锡合作,争取苏南国际机场二期,把军用机场与民用机场分离,共同打造成江苏最大的国际机场,同时苏州无锡进行全方位的融合,基础设施全面对接,打通断头路,建设机场轨道交通,甚至可以在无锡硕放和苏州漕湖之间统一规划,共同建设产业园区,为将来苏州无锡同城化打下基础,一旦条件成熟,如果苏州无锡强强合并,成立一个新的东吴市,完全可以引领江苏的经济建设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
网友解答:
-----
可以很明确的回答,这些已经苏州都有了,你的目标太小了:
1.苏州有一直有自己的机场叫 苏南硕放机场!位于无锡和苏州交界的机场叫苏南硕放机场,苏州一直都是有机场的,苏南硕放机场距离苏州中心40km,虹桥机场距离苏州市区90km!
苏州一直在喊着一个机场,却不如尽快把苏南硕放机场流量做上去,而不是舍近求远,爬去100km外的上海!这是长三角的心理鄙视链在作怪!
2.苏州基本实现了全片城市化,下一步是要工业园升级,腾笼换鸟,形成多中心的高科技产业化;
3.苏州已经和上海,杭州是城市群了,城市群不是同城化;类似于美国的五大湖区的城市群一样,长三角已经基本实现,只是需要进一步优化;至于城市群内部是否会形成类似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同城化方式,我认为不会,因为长三角上海一家独大,不会和其它进行同城化链接,上海只会增加他的虹吸和聚合作用!进一步巩固其老大地位!
苏州的梦想其实并应该是以上这样的,苏州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国际化城市,让通过上海窗口来的人都要来苏州一趟!这个命题就大了,需要重新定位和拆解!
-----
网友解答:
-----
苏州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淘汰落后的组装工厂,转型升级高新制造业。
所以,没有核心技术的低端外资工厂会持续倒闭,转型研发中心才是苏州的未来。
苏州下辖的昆山,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产地,世界上每两个鼠标就有一个产自昆山。但是,苏州主动把没有核心技术的组装工厂转移给内陆的重庆,当然也是因为苏州的土地和工资成本逐渐升高。
这是未来相当一段时期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低端工厂会关门,没有核心技术的蓝领将会面临失业的风险。
生物制药和纳米技术是苏州主要发展的方向,未来苏州需要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苏州“工业”园区将会成为苏州“技术”园区,高新制造业将会占据99%以上的市场。
苏州经过这些年的资本和技术积累,以及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已经站在了工业和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已经具备了在绿水青山条件下获取金山银山的条件。所以,关闭落后工厂以及升级研发中心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蓝领失业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更是绝对的大趋势。
过去相当一段时期,各种跨国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工厂设在苏州是普遍情况。现在,苏州终于“熬”出了头,苹果、微软、三星、华为相继在苏州设立了和北京、上海、深圳同级别的总部级研发中心,苏州的低端组装工厂也相继迁往内陆省份。
以前的苏州,说白了是给外资打工,赚点辛苦钱。而未来的苏州,已经不需要遍地工厂,所以继续靠辛苦赚钱在苏州越来越难,外来务工人员会大批离开苏州,同时苏州也会不遗余力地高薪酬引进高层次人才。整个苏州的人口结构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也是苏州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
网友解答:
-----
首先明确
告诉你,苏州市未来是东南亚中心城市之一。
随着十百千万城市计划的开展,上海市定位为全球中心城市,而与苏州相近的南京市与杭州市也将面临国家中心城市的抉择。
目前苏州市相比于南京市和杭州市,其行政地位较低,目前苏州市仅为地级市,而其他两城市都为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虽然苏州市经济水平要比南京市和杭州市高,但是由于是地级市在国家中心城市的选择上概率较低。
但我们不要忘记了,随着我们国家的崛起,未来我们国家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定位为全球中心城市、国际中心城市、东南亚中心城市。
那么,
苏州从国际上的定位应该是东南亚部分比较知名的中心城市之一。
苏州市2019年GDP超过1.9万亿,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前5,及经济非常发达,特别是苏州市的第二产业,企业比较多,所以实体工业经济非常发达。
苏州市的人口较多,是我国少有的千万级地级市,超过1070万人以上,我考虑流动人口,那么苏州市的人口可能会突破1800万人。
苏州市不管主城区还是下属县级市都比较均衡发展,其中昆山市2019GDP突破4000亿,张家港市、常熟市分别突破2510亿和2200亿。
苏州的城建与交通也非常发达,特别是苏州的地铁,未来的苏州地铁将联通下属所有的县市区,就目前苏州已规划超过20条地铁线路。
苏州依靠长江三角洲、太湖和上海产业外溢给苏州插上腾飞的翅膀,经济发展看苏州。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苏州安家,不管是在苏州主城区,还是在昆山、张家港。
随着长三角地区市域轨道与城际铁路的建设,未来苏州将于南京、上海、杭州紧密相连,未来可以实现早上去上海看东方明珠,中午去乌镇互联网小镇,晚上回苏州看太湖的美好生活。
选择苏州是人生新的起点,相信苏州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
网友解答:
-----
应该是往北发展相城区,或者往东撤并昆山,
苏州南部吴江区相对靠南吴江主城区已经和苏州相连,再往南是吴江各个乡镇,往北发展相城区相比于苏州主城区周边开发强度比较低,
拆迁用地成本比较低,规划容易落实,向北发展接近苏州大市范围地理中心,拉进了和常熟的距离,更容易产生中心效应。后续常熟并区更容易,往东连接昆山,
2023年轨交s1的通车必将加强苏昆,沪昆同城化的强度。经济联系也更为密切。
-----
网友解答:
-----
谈到方向,我们就从地理和经济角度来考虑吧。
我们先看地图,看看哪里还有空间让苏州发展:
西边不要想了,和无锡已经交叉在一起,地理上就没有空间。
南边和湖州、嘉兴相连,如果去过吴江的一定知道下面的盛泽,它和湖州的南浔也已经交叉在一起了。
北边稍微好点,至少到长江边都是苏州的地盘。
东边也不错,空间上留有余地。
也就是说地理空间上留给苏州的就两个选项北和东。
先上个数据备用:
先看北。
行政区域上分别有相城区、常熟、张家港。
经济规模上以去年的数据为基础列3410位。
需要注意的是相城区尚不足1000亿元规模。
当然目前苏州也开始强力打造相城,比如企业总部基地、园区相城合作、京东等大企业入驻等等。
但效果几何尚需观察,不过好消息是传说中的苏州机场可能在常熟,这或许是该区域最大的一个潜在发展动力。
东边。
昆山和园区两个GDP规模占据了苏州整体的超过35%!
尤其是园区,已经连续四年(2016、2017、2018年、2019年)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位列第一,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五,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在201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园区再次选中,是江苏省三个区域中的一个。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园区的发展从基础到政策都是非常扎实和充足的。
另外,从地理区位的角度考虑向东发展的苏州完全可以和上海连成一片,这对深化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苏州也可以借此从上海的“1+N”升级为“1+1.+N”。
所谓方向是什么?
日出东方吧!
-----
网友解答:
-----
城市定位和发展方向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所以我只能从我在苏州怎么多年的一个普通市民观感的角度说一下。
其实苏州早就意识到经济模式过于依赖卖地皮,开工厂,从前的苏州可以说世界好多电子产品,几乎都会买到是苏州组装的,可是到了近几年,很多工厂,如日立、三星、希捷等等大工厂陆续关门或是迁走, 苏州现在正处于转型期。
以前有人说苏州市是1.5线城市,中央以把苏州定位特大型城市,GDP也紧跟北上广深后面,所以基础生活很优渥。另外,紧靠上海,周边环境有点像京津翼,动车也就半个小时的距离,生活成本比上海低的多,所以现在住在苏州在上海上班的已经很多了,潜力巨大。
所以未来定位肯定是一线城市,发展方向也会是往文化、科技、互联网、服务行业等会成为主导。还有苏州的旅游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
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点赞,谢谢!
-----
网友解答:
-----
首先整个苏州是很大的,苏州市区,还划分了常熟市,昆山市和太仓市。
苏州市中心也在不断完善,而且独立出来了一个苏州园区,非常出名。
苏州工厂多,重工业和化工业非常多。
苏州之前的发展也是靠这个起家的。
随着苏州园区的崛起,苏州有了高科技产业园。不在是工厂中心。而且工厂外迁的也比较多。
苏州开始了重视环境,抓环境保护。
苏州未来的方向肯定是消除重工业,打造高科技产业园。还有创新型企业。
目前苏州的分化非常严重,发展严重不均衡。苏州应该趁着昆山的经济发展的势头,大力链接苏州与上海的交集。打造覆盖全市的多轨交。目前11号线地铁已经超负荷,链接嘉定。应该再打造一条苏州到昆山到青浦到虹桥的地铁轨交。
这样就可以完全的盘活两大城市的联动性。可以大大节约交通成本和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
苏州市一定要盘活市中心以外的地方,这样才可以把经济持久发展。
不然完全靠劳动力输出输入,总有枯竭的一天。
昆山市必须全面铺开,做好交通枢纽,即是卫星城,也是联动经济效益。
太仓常熟把南通苏州和上海连接起来。
目前来看昆山还没有完全发现起来,与大城市还有很大差距,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交通。昆山并没有联动区域的地铁轨交。
苏州需要联动所有的区域来发展(未来的方向)不能仅仅靠化工厂跟苏州园区。
-----
网友解答:
-----
苏州再平衡:从“金鸡湖时代”迈向“大太湖时代”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苏杭均迎来自己的新时代。前者迎来“全球宜居时代”,后者迎来“全球宜商时代”。一城落子美好生活,另一城落子美好工作。在此,笔者主要评析苏州,以期择机评析杭州。
苏州,建城2500年,属吴越争霸时代春秋大城;苏州,历来才子佳人辈出,文曲星层出不穷,曾诞圣典《孙子兵法》;改开40年,苏州起苏南模式,汲沪溢效应,外引内生,多元包容,统合综效,创新突破,不经意间竟“后来居上”,综合实力居于全国10强。
十九大后,苏州发展进入新时代,正在逐步跨过“一切门庭靠外企”的阶段,其内涵外延现已超越“GDP论英雄”的阶段,而悄然站在了“建设美好生活”新阶段的起跑线上。可以说,苏州正在全力巧施“回归性突破”发展大略——回归“人间天堂”,突破“智创边界”。
顺便一提,苏州年度GDP数据被外地超过时,曾有人暗讽苏州经济“只长骨不长肉”。试问全国有几城的生活水平、社会状态、经济品质、发展空间以及人文环境等真可与苏州等量齐观?要看全景GDP,不是单看年度增速,更要看GDP下的美好生活信心与美好生活增量。
事实上,当前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再平衡”阶段,即从以苏州工业园区各国外企、昆山台企、太仓德企等为高显示度特征的“金鸡湖时代”(以金鸡湖CBD为核心),逐步迈向以青山绿水、蓝天净空、鸟语花香、天伦之乐、交通迅捷等美好生活要素为高显示度特征的“大太湖时代”。加码建设苏州湾,就是苏州“大太湖时代”来临的最佳注脚之一。
苏州湾经由吴中区与吴江区之间的太湖水面,轻巧地拐了一个弯,留下了一片波光潋滟的湖面和连绵成片上百里临湖风景带,可逐步打造成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全球的休闲度假地。目前,苏州湾教育设施配套已有吴郡小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湾实验小学、北外附属苏州湾国际学校苏州湾实验小学、吴江中学等;交通设施配套已有中环、西环南延、轨交4号线、多条线路在建;商业设施配套已有吾悦广场、万宝财富商业广场、银泰环球城、绿地中心、爱琴海购物公园等;娱乐休闲设施配套已有苏州湾黄金海岸、苏州湾水秀天地、苏州湾阅湖台等。相比而言,苏州湾的建设规格,超过金鸡湖地区。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太湖,苏州城的水源地。苏州人文,历数千年而日久,且越发兴盛,从根本上说皆因太湖之水居功至伟。唐朝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就曾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可见,水,是苏州的灵气,是苏州人活灵活现的生活气象。小小金鸡湖,曾经的一洼水塘,今已给世界“汪(旺)”出了一个叫做苏州工业园区(SIP)的“聚宝盆”,金鸡湖也随之成为SIP的“心眼”。众所周知,苏州工业园区,聚中国与新加坡两国之力,从无到有,站位“通天”,堪称“外引”的旷世杰作。但是,社会是发展的,文明是进步的,“外引”终究还是为了孵化“内生”。
不可否认,包括SIP在内的外企助力了苏州的经济腾飞,让苏州有了“三苏州”之说——老苏州(古城区),新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洋苏州(苏州工业园区),这是“外引”的功效,但在全球经济加速融合与分野的全局背景下,“过于外向”的苏州已走到了要回归“适度内向”的发展节点,需要有新的“内生”动力。建设苏州湾,就是这种内生动力。
十九大之后,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大局中,苏州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认识与实践,开始更加深彻、更加审慎、更加开阔了起来,即寻求智创突破,寻求高等教育突破,寻求美好生活突破。2018年,苏州获评“全球最宜居城市”,既是实证肯定,也是鞭策领引。未来,苏州人的美好生活密码或恐是“双湖时代”:从“金鸡湖时代”迈向“大太湖时代”。目前,苏州湾,就是苏州抢抓长三角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提高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的历史机遇。
苏州,从巧致金鸡湖“小时代”,走向淼淼太湖“大时代”,是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发达国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验证过的路径,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客观需要。发展经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美好生活才是真正目的。苏州虽小,但她甘冒风险,愿先行先试,为探路“中国版”美好生活而积极尝试。冀望苏州吴江区太湖与苏州吴中区太湖夹角而成的“苏州湾”足以成为承载苏州人民美好生活的“福流,福源,福地”。
总之,一言以蔽之,苏州已进入“再平衡”状态,就是实现工作与生活的真正平衡,实现目的与手段的真正平衡!这或恐就是苏州未来的方向,即"人间天堂"。认识苏州,认识苏州工业园区,认识苏州湾,希望这是一个相对公允、公开、公益的视角!
------------------
推荐阅读:
能放进口袋的APS-C相机都有哪些推荐(除了理光GR系列)?
上一篇:工地土工布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