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发大水为什么不能及时排向大海?
长江流域发大水为什么不能及时排向大海?
-----
网友解答:
-----
因三峡下游清江、汉江、洞庭湘江,鄱阳湖水系等流域汇入长江,且不可调控,安徽江西又多山地势高江面窄,近期这些水系全部下雨,同时汇入长江。尤其江西全省巨量洪水经壶口涌入长江抬高江面,导致江汉平原江水流速放缓,流入大于流出。
三峡只能调控宜昌上游的流量,近期普遍降雨的鄂西清江、洞庭湘江、鄱阳湖等水系,三峡无能为力。武汉的汛情主要因下游洪水占用和抬升江面排不出去所致。江西放晴,武汉无恙。
要一劳永逸,则可把鄱阳湖水经赣江引入韶关珠江水系,在桃江和浈江分水岭附近建个大型水库,水库既连通桃江也连通浈江,长江汛期用泵站抽赣江水入库开浈江闸汇入珠江,珠江汛情则抽浈江水入库开桃江闸经赣江汇入长江。第二方案就是在湖口至南京段修一条泄洪道,平时可以是公园、农田、湖泊、公路,不得建住宅,汛期当上游警戒水位时,泄洪道则开始淹水,釆取自然泄洪,不用泵,缺点是建设难度大。
-----
网友解答:
-----
这是个令人揪心的问题。
作为我们的母亲河,长江也是我国最大和最长的河流,这里不仅在历史上孕育了极其璀璨的文明;数千年来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水资源,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源头;其数千公里河道更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连接起了我国最繁荣的经济带。
但这条孕育了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却也在不断地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尤其是98年洪水,成为所有中华儿女最刻骨铭心的回忆。
而当前,愈演愈烈的长江洪水再度让亿万同胞胆战心惊。
我们都知道长江之所以频发洪水,直接原因就是长江洪水无法及时排入东海,河水的不断汇集是长江水位不断上涨并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的重要原因。
那么,为何长江洪水不能及时排向东海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河水落差太小
长江下游水位落差太小,是长江下游一再出现洪水险情的直接原因。
虽然长达6300多公里的长江落差高达6600米,平均每百公里的落差也达到了84.4米,但宜宾以上3300多公里的上游落差就高达6200米,这意味着中下游的长江水流极其平缓。
事实上长江中下游分界线,即江西九江市湖口县的海拔只有68米,这意味着长达938公里的长江下游总落差只有几十米!
如此平缓的水流,自然极其容易导致洪水淤积、水流不畅。
2、入海口太少
长江下游排水不畅,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入海口太少。
我们从长江流域图可以看出,长江中入海口附近的流域宽度很窄,这极其容易导致河水的猛烈淤积。
而在长达6300多公里的长江,有岷江、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等诸多支流汇入,其水量的叠加效应是极其可怕的。
事实上黄河等河流也有同样的问题,淮河甚至没有入海口,当所有河水都涌向干流时,其水位不断升高的结果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珠江等多河道入海的情况就不容易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
3、降水太集中
三哥不断作死时,很多人提议截断雅鲁藏布江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但问题是恒河水量尤其是汛期水量主要来自于降水补给,来自上游的冰川融水对于总径流量来说微乎其微。
长江也是一样的道理,长江中下游之所以洪水频发,根源在于气候影响。
由于锋面气旋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季节性移动,长江流域在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都会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天气,这就是梅雨时节。而随着锋面气旋的缓慢移动,长江中下游的支流都会陆续迎来汛期,长江也会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形成集中性的洪涝灾害。
4、人为破坏太严重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愈演愈烈,除了一系列自然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为原因。
规模宏大的西部大开发,在给广大西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西部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而西部地区是我国大部分河流的源头,这就首先导致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
而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直接结果就是长江含沙量的大量增加。而在下游水流极其平缓的情况下,泥沙的大量淤积必然导致河床的不断升高与通江湖泊的容量骤减。
再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流域的开发强度也越来越大,填湖造田等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使得长江流域的泄洪湖泊越来越少,当洪峰来临时,水位必然是不断升高。
三峡等水利设施的修建,对于调蓄洪水自然有着巨大的作用,其创造的社会效益也非常可观,而且通过对长江泥沙的阻拦,下游泥沙淤积的速度也大为放缓。
但如同雅鲁藏布江的困局一样,三峡再厉害,它的位置也是在中游,即便它能拦住中游以上的洪峰,对于三峡以下的下游地区,尤其是因持续降水而导致的洪涝灾害,三峡注定是无能为力的,毕竟水不能倒流。
虽然长江下游地区人口稠密,人地关系极度紧张是客观事实,但如果仍然不重视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那么长江的洪涝灾害只能越来越恐怖,届时我们承受的灾难也必将越来越可怕。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
网友解答:
-----
长江流域发大水,为何不能及时排向大海?
最近,长江干流暴涨,给长江沿岸地区造成非常大的防汛压力。进入汛期以来,长江干流的水位和流量快速增长。7月3日,镇江辖区高潮水位已达7.10米,首超警戒水位(7.0米),大通流量53000m s。7月4日,高潮水位就上涨到了7.34米,大通流量达58300 m s。
简单来说,长江上的水,很着急,急着要奔向大海,谁要是拦着路,就直接淹过去然后冲向大海。
有朋友想问了,为何长江的洪水不能快速奔向大海,给人们造成巨大的人身财产损失的威胁?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长江流域状态,便于洪水汇集。
长江从西向东流,一路吸收了岷江、赤水、沱江、嘉陵江,乌江、汉江、雅砻江、湘江、沅江、赣江和清江等诸多支流的水量。南北方向支流同时汇集到长江来,这种集中式水系状态,是最容易造成洪灾的。
2,长江流域降雨集中,长江泄洪能力有限。
长江上游受到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双重影响,降雨量本身就比较多。关键是,长江每年的降雨量一半集中在七八月份。如此集中的水量汇集,让长江干流承受巨大压力。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在宜昌,海拔仅有60到100米,中下游分界点芜湖,海拔更是只有十几米。在数千里的干流上,水位落差只有100米不到,自然泄洪能力很受限制了。
3,长江流域开发较多,人口产业密集。
长江流域从宋朝开始,农业开发越来越大。原本的八百里洞庭湖,如今几乎是洞庭河,原来的千湖之城武汉,水域面积也大大下降。鄱阳湖也有类似情况。这些湖泊具有很好的蓄洪作用,但是都被填作耕地。并且,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具有最大规模的城市群和人口密集地。正是因为长江沿岸有巨大的财富,人们才格外重视长江洪水。
4,大量维护造田、泥沙淤积等现象,让洪水无路可走。
人类活动的频繁,不仅让长江沿岸损失了大量的湖泊和河道,更多的湿地也被开发和硬化,长江的水域面积减少的太快了。再加上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很容易淤积起来让河道变得更浅更窄。这样天灾人祸双重作用下,长江的洪水无路可走,只能从人类和城市的头顶夺路而走。
5,长江支流水利建设滞后,蓄洪能力不足。
解决长江洪水问题,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水利设施建设。如果长江各大支流兴建更多的水库进行蓄洪,长江干流的流量有可能大大缓解,长江的安全性也会大大提高。同时,长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也要加强,毕竟,泥沙淤积也是造成洪水的重要原因。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我们的黄金水道,同时,长江会发脾气淹没城市和农村。
善待长江,就是善待自己。
-----
网友解答:
-----
最近长江洪水灾情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由于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流域持续降雨,在7月2日长江2020年的第1号洪水已经形成,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四省水位都大大超过了警戒水位。
(洪水已经倒灌进入武汉市)
(不仅是武汉市,就连鄱阳湖也出现了长江水倒灌的情况,湖口站水位21.81米,超警界水位2.31米)
(洞庭湖也已出现倒灌,7月11日,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将防汛II级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这也是2010年以来江西首次启动该响应)
本次洪水之所以如此汹汹,是由于长江流域遭受了持续的强降雨袭击,导致长江水位持续暴涨。
在此先给大家介绍下什么是流域?
流域是指一条河流的集水区,例如长江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在该区域内所有的降水先流入长江的各个支流,再通过各个支流会汇集到长江主河道。
(长江流域地图,在这个范围内的所有降水,除了蒸发以及被植物、动物获取以外,其他的降水全部都会汇集到长江主干道,再由长江排入大海)
在日常情况下,长江主干道是可以顺利代谢本流域内的所有降水的。但是当碰到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或者百年一遇的强降水时,长江主干道的宽度和深度就无法容纳过多的降水。
(进入七月份以来,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说的直白一点,长江主干道就是一条很粗的下水管,你平时往里面倒一盆水,这条下水管可以轻松地把水排掉。
不过就算这条下水管很粗,排水能力很强,但它的排水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你一次性倒五盆水,就超过了它的排水能力,水就会漫出来。
所以说在遇到强降雨时,大量的降水涌入长江主干道,超出了长江了承载能力,江水就要漫出河道,这便是洪水。
(长江洪水漫过两岸堤坝)
其实在自然界中,洪水是很常见的,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对于人类而言,这就是一种自然灾害。因为人类文明和城市基本都是沿河而建,遇到洪水就会淹没城市,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对于长江洪灾,建国后一直在不断治理,尤其是在三峡大坝完工之后,长江发生全流域洪水的几率大大降低,因为三峡工程可以最大限度的化解来自长江中上游的洪峰。
然而这次强降雨是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在三峡工程的管辖范围内,因此形成了供水。
总的来讲,洪水的形成是由于降水太多太突然,而长江河道的宽度和深度是固定,无法承受过多的降水,导致江水漫过大堤,形成洪灾。
-----
网友解答:
-----
首先,2020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进入7月以来,各地洪水频发,特别是长江流域一带,四川,重庆,湖北,江西,连降大到暴雨,这几天更是一直在下,长江有些河流或者支流的警戒水位甚至超过了1998年特大洪水的水位,特别是湖北和江西,更是拉响洪水一级响应警报!
为什么长江流域的水不能及时的排向大海呢,就是因为下的雨太大,持续时间长,水太多,洪水从上游的各个支流不断的汇入长江,水就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流向大海的水跑不赢流进长江的水,而且湖北江西地势平坦,从上游四川重庆汹涌来的水在湖北速度会放缓,上游水多了,三峡大坝就得开闸放水,还得保证大坝和上中下游所有群众的安全,提前预警,做好安全措施,有备无患,人定胜天!
-----
网友解答:
-----
长江的水是金贵的,但在梅雨季节,长江的水却因不能及时排向大海而发大水危害中下游,这是一个令国人尴尬的话题!
那么,为什么长江水不能及时排向大海呢?
其一,长江中下游不但地势平缓,海拔也太低。河道地势又平缓,行洪能力(流速、流量)太差了;落差太小,还容易导致泥沙积淀;海拔低,长江水入海能力也差,还有海水倒灌的风险。
其二,长江中下游地势平缓、海拔低、经济发达、寸土寸金,没办法再建一个三峡水库。
其三,长江自西向东流,中下游流域在同一纬度,往往要遭遇共同的雨季(梅雨季节上下游同期高强度降水),同时发大水,不好错峰。
其四,长江、淮河、太湖还面临长江口这一通向大海的共同通道,三者的洪水期还往往同步,再加上这一区域的海拨实在太低,江河的地势太平缓,江水流速太慢,河道行洪压力太大了,长江口水位稍微抬高一丁点儿,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富裕的长江三角洲伤不起。
其五,中华之肾受伤严重,调蓄能力下降。洞庭湖、鄱阳湖、洪湖、巢湖(另外的湖泊甚至是消失或与长江隔绝了)是中华大地的肾,对长江起着调蓄(旱时补水,涝时蓄水)的功能,但近年对湿地的侵占太严重了,面积大大缩水,库容严重下降,长江洪水滚滚东流。。。
其六,长江入海通道一面东移,一面又越来越长,越来越窄。几千年前的入海口在镇江一带,现在到了崇明岛以东;而崇明岛只有千年历史,现在却在不断壮大。。。长江入海口是一大瓶径!
其七,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开发过度,植被破坏严重,造成人为的水土流失,江水含沙量高,在中下游沉淀;与其同时,禁止采沙,河道淤积严重。
其八,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寸土寸金)的河道、湿地、湖泊侵占太厉害,虽然堤坝修得太高太好,没垮坝,对本地没危险,但江水的过境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径,严重危害“上游”。
其九,长江中下游的行洪区(平垸行洪)建设矛盾多、压力大!
其十,对三峡大坝盲目崇拜,过度信任,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意识不够,动力不足。小本认为,三峡大坝是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水利枢纽工程,但错峰、调峰能力还是有限,一是不能解决千年一遇的洪水,二是对长江中下游的降水管不着。
其十一,人们往往忽视一个问题,长江每年都有泥沙沉淀,每年都需要一两次洪水来冲涮江底,但自三峡大坝建立和湖南、江西开始搞梯级开发以后,是不是忘了这一大自然必须的(可控的)洪水?
小本认为,长江的水是金贵的,不要想着急于排放入海,还是想想怎么合理、有效地留下和综合利用吧(见小本的文章)!
-----
网友解答:
-----
江水流入大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自2020年夏季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形成了强降雨天气,短时间内如此多的降雨量想要及时汇入长江自然便会存在问题。并且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地势有高有低,在遭遇长时间的强降雨时,雨水很容易在地势低的地方汇聚起来,造成涨水的现象。
同时,长江的水流量有限,当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很有可能溢过堤坝,淹没农田和村庄。在7月11日,江西省鄱阳县就因为一段120米长的圩堤决口,导致几十万亩农田淹没,受灾人口达几百万。
长江流域地区两个最重要的湖泊就是洞庭湖和鄱阳湖,分别位于湖南和江西,这两个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吞吐一定水量,起到调节长江中下游水位的功能。然而,今年降雨量异常迅猛,鄱阳湖的水位也已经超过了警戒水位,水位突破1998年的历史极限。
整个长江的长度约为6280千米,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覆盖区域如此之大,在多个地区遭遇强降水的情况下,一时间内依赖长江将洪水汇入大海是非常困难的。
-----
网友解答:
-----
1. 离开长江出海口东海路程还很远,
2. 下游缺乏级梯级地形快速排水,
3. 地形限制无法挖运河从东面入海。
比如上海的黄浦江早年就在腰部浦东侧向东面大海方向开挖出大治河和川杨河两条笔直的人工运河,汛期可不经过长江而直接开启水闸排入东海。
-----
网友解答:
-----
因为降雨量超出了长江河道的最大流量。。。
就跟你突然往你家卫生间洗手盆里倒一大桶水下去是一样的,洗手盆的泄水管道不够粗,所以洗手盆里会装一盆水。然后才慢慢的流下去。
-----
网友解答:
-----
长江流域的湖北段地势平坦,容易积水,洪水经长江下游往上海排泄不及时,历史上是年年修年年漏,可否向北开挖一条排洪时令河,延南水北调中线以东,20公里建设一个蓄水湖,经过河南的信阳,驻马店,周口,开封,安阳,河北的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沿途串联50余条河流,让引水延串河向东自然流淌,这条运河要宽,要深,还要可以开展旅游航运,流量要大,要把多余的长江水分储到缺水的中原和华北,
-----
网友解答:
-----
长江还是那条长江,大水为何不能排入大海?有五个原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长江黄河孕育了神州大地,造福中华民族几千年,成就了中华民族现如今的辉煌面貌。
长江发源于具有“世界屋脊”美称的唐古拉山脉,全长6300余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东于崇明岛注入东海。长江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经过约2亿年的变化形成了今日的水系结构,流经我国多个省市和自治区,流域面积高达18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为重要的水量组成部分之一,具有
“水能宝库”
之称。
长江养育了中华民族,然而在推动中华民族发展之时也给中华儿女带来了诸多灾难,甚至将不计其数的中华儿女卷入滔滔江水之中。如今7月,又到了长江水洪灾泛滥的季节,尤其自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多地发生多轮强降雨,造成南方多地屋毁人亡,受洪涝灾害十分严重。而据江水利委员会预测声称,未来两天长江中下游各个干流主要控制站洪水监控点将进入历史上洪峰水位前列。
长江东入海,然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都要饱受洪水折磨,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洪水泛滥的程度更加严重,
既然是东入海,那么长江流域发大水时为什么不能及时排向大海呢?
一、 夏季暴雨集中且频繁
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从东部海洋携带的水分十分丰裕,降水量
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长江流域,季风性极其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加上大陆气团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极易出现暴雨。
据相关数据统计,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可高达1100毫米,光夏季降水量即战区全年降水量的85%,而隶属长江流域的不同地区降水量不同。强降雨加上河流枝干多而复杂,暴雨过后从不同地方汇入长江,导致长江水位迅速上升,然而长江长度位居世界第三,河水流经路途遥远,所以流入大海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水含沙量高
长江上游地区主要流经高原、山地,流经的中国第一阶梯海拔高度约3500—5000米,
地势挺拔陡峭,水流湍急。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海拔高而气温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而流经的高山地段因土层薄弱,夏季逢暴雨易导致山体滑坡或大雨将坡地泥土直接冲刷入江,造成长江含沙量高。本来生态环境就脆弱、地势陡峭而土层薄的上游地区加上近年的认为破坏,生态环境更加恶劣,被雨水携带入江的泥沙更多了。
三、 中下游地势平缓,泥沙沉淀
长江下游地区主要是丘陵或平原,地势低矮平缓。由于长江地势东高西低,落差十分大,上游地势可谓是“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水速堪称”千里江陵一日还“;然而下游地势却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由此可见长江之水上下游水速落差非常之大。
地势悬殊造成的水速落差,使得长江上游携带的大部分泥沙在下游沉淀,导致下游河床、河底抬高,从而进一步导致河水漫过河岸形成洪涝灾害。下游泥沙的堆积也会进一步导致河水水流速度变慢,从而引起下游洪水灾害恶性循环。
四、 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长江中下游其实有很多湖泊,其中洞庭湖、鄱阳湖等对其影响巨大。湖泊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不仅能够满足附近居民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等功能,对于河流具有调节作用调蓄作用,其面积与调蓄能力成正比。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位于长江流域的各大湖泊均遭受到了严重破坏,尤其是位于长江下游地段的鄱阳湖,由于填湖造陆等经济项目的开发,加上泥沙的堆积,鄱阳湖面积正在以惊人速度缩小。鄱阳湖承5河通长江,是5河入江的重要“中转站”,但由于面积在不断缩小,其蓄水能力已经大大减弱,对长江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弱。
五、 入海口变狭窄
长江于崇明岛入东海,受岛屿地势影响入海口本来就不大,加上从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于入海口,使入海口宽度不断缩小。
综上所述,长江虽有入海口,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严重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矛盾突出,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越来越泛滥。人类取之于大自然,就应该敬畏自然,在经济发展之时更加注重保护自然,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生存资料而不予以回馈,大自然也会给人类教训的。
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一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
------------------
推荐阅读:
俄乌冲突近尾声,美国的“海马斯”运抵乌克兰,俄军将如何应对?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