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大理国,领土在古代也不小,为什么影响力这么小,或者说存在感很弱?
南诏国、大理国,领土在古代也不小,为什么影响力这么小,或者说存在感很弱?
-----
网友解答:
-----
南诏国的存在不低吧!
一度是唐的劲敌,唐与南诏国的战争中,唐也是败多胜少!
还是南诏国自己服软的!
谁人写唐史,也不能不提,唐军李宓为统帅的十万大军,在洱海的全军跟南诏打。
南诏军队当时还是从各个部落纠结出来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加上当时的南诏国总人口超不过三百万,连南诏王都没底气。
但是,李宓全军覆没,整整十万大军就这样没了,包括主帅李宓都葬身洱海。
后来还是南诏怕唐朝再来打自己决定示个软,也不想生事,把死在洱海里的唐朝士兵捞出来埋葬了,给李宓立神位,修庙,现在还在洱海边呢!!
李将军庙,香火旺盛!
南诏还一度攻入成都西城,抓走几万川人工匠和妇女。
从此,南诏工匠的技术水平可以和西川相媲美了。
抢夺四川腹地后,嵯颠还派遣使者
理直气壮
上表道:
“我国近年来一直向贵国称臣纳贡,岂敢擅自侵犯边境,只是由于杜元颖不爱护士卒,士卒痛恨他,才争相做我的向导,请求我出兵诛杀杜元颖。不料此行未能将他诛杀,我已无法安抚西川士卒,实现自己的诺言,希望陛下能将他杀掉。”
唐文宗还不是打落门牙和血吞又和南诏签订友好条约,规定两国互不侵犯。
一场赤裸裸的入侵就以南诏疑似干涉内政的解释一笔勾销,高层人士一笑泯恩仇!
拳头大才是王道。这叫存在感低吗?
大理国
大理国和宋差不多同一时期存在,战斗力比不过南诏国,也是因为内部不团结。
在唐朝灭亡前几年,权臣郑买嗣杀南诏王篡位,建大长和国,随后三十几年间内乱不止,换了大天兴国大义宁国,最后937年段思平建大理国。
加上学习南诏很多制度仿效唐朝,也设有六个节度使,但和唐朝一样悲催,南诏境内各路节度使各自坐大,到了大理国时,大理国实际是各大家族割剧管理。
到后来,几乎不尿段氏家族,段氏的家族几乎是傀儡,所以段氏国王出家当和尚的多,当牵线木偶,还不如出家当和尚爽。
就这样了,南宋北宋也没敢动大理国一下呀!
到南宋的时候,大理国就在南宋背后,卧榻之旁,甚容他人酣睡,南宋也没敢动大理国一下。
大理国也没找宋的麻烦,互相之间做做生意。南宋用丝绸和金银去换大理的马和牛皮甲等!
当时的大理国和金,宋,西夏,都属于主权独立的国家,之间就没有任何藩属关系。
但大理国也一直老老实实的做生意,从未没有去找过他们的麻烦。
不是大理国不想找麻烦。而是有钱赚,有粮食吃,何必去找人家的麻烦嘛!
还有要打到中原内地去,必须要从四川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加上还有条长江呢,那有那么容易,不像他们东北马上民族,加上中原一马平川,冲过来就可以了。
老实孩子存在感就低了,打两下南宋存在感就高了,搞破坏的,存在感总很高的,打疼了呗!
蓉儿总结下
大理国南招国的存在感并不低。
所谓低,是相不看史书的人,只看演义,听评书的人。
不知道而已,主要是没被打疼。
还有南诏大理没打到过内地去,在西南中南半岛存在感不比辽,金低!
网上还有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误以为,尤其是看了杨家将,以为杨六郎被发配到了云南,柴家当云南王,这都是评书演义瞎扯。
当时的云南和南北宋就是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怎么可能让柴家当云南王吗?也不怕惹火了大理国国王,然后又让宋,送钱灭火,让到处送钱养别国的宋朝,更是雪上添霜。
所以杨廷昭更也不可能发配到云南去,云南不可能成为宋朝发配犯人的地方。
每一个文章都是我的原创,视力有残,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前四张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网友解答:
-----
南诏国与大理国是彝白两族共同建立的古代国家,请看本人短文《南诏国与大理国》。两国影响力小是由于古代种姓制,使得人们别说什么国家及民族认同感,连基本的社会认同感都没有。种姓制把国民按不同种族分为几个无法跨越的等级,老死不相往来。无法形成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哪来什么影响力呢。
远古中国云贵高原下的东南亚各国王室都是南下古羌人建立的,加上交通不便,处于各自为王的状态。各路诸侯没有统一的愿望,不像中原王朝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加上云贵高原和东南亚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但物产丰富,各路夷人酋长只想在自己的地面上享清福,不想去招惹是非。
古代夷人是种姓制社会,没有家国情怀。夷人酋长之间相互通婚,或夷人族内通婚,不与外界通婚,不与当地人通婚的风俗。又由于古代夷人是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只有部族观念,没有国土观念,所以夷人没有大一统国家的理想与抱负。种姓制是由游牧民族胜利一方制定和继承的且使人们无法跨越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游牧民族部族观念的具体体现。古代夷人部落同属一个种族,使得夷人内部事情自行协商解决,而一致对外的种族心理,所以古代夷人一般不愿相互撕杀。
在这种民族心理情况下,没有人敢公开站出来统一夷人各部,再说也得不到支持,最后还是大家相安无事的好。现在的彝人还认为,彝族是一母所生的六子而分成彝人六部的传说,所以打族内战争者得不到支持,所以无法统一整个夷人社会。古代夷人无法建立一个像蒙古帝国一样的国家,所以影响自然就小。在这点上,夷人与印度三哥倒是有点像。
种姓制社会无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所以印度阿三哥想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南亚霸主,只能呵呵了。中国则不同,由于汉民族具有包容性和粘合性,能把全国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中华民族。中国自古就有帝王将相宁有种呼和英雄不问出处的说法,可见中国人自古就有的平等思想。正是由于中华民族具有的强大向心力及文化的先进性,使得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纷纷加入了中华大家庭。如满洲人就是用非正常的手段即战争方式,主动加入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南诏与大理国的影响小,但夷人美女的影响力却很大。大唐与南诏国的战争、大清与滇北土司的战争,开始于封疆大吏看上了土王或土司的老婆。相传民国唐继尧也看上了部下旅长的夷人老婆,指使人在战场上打黑枪。泰国美女Lise叫'拉莉(小名)+萨玛(大名)+诺磅(血统)',这是个标准的古代夷人王室贵族的姓氏。
大唐与大清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与南诏国和大小金川的战争有关,耗尽了国力和财力。明王朝的灭亡始于采取了不成熟的改土归流政策,引发了奢安两小土司叛乱,十七年的平叛战争引发了更巨破坏力的陕西农民大起义。说到底,大唐大清大明的灭亡,都与没处理好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问题有关。其实这些战争都没有打的必要性,这些西南土王或土司只是维护自身利益,对中原王朝根本就没有什么威胁。朝廷可让小土司们联合起来去抗衡大土司,坐收渔人之利。朝廷撸起袖子亲自下场与土王或土司们打得头破血流,既耗尽了国家的人力财力还丢了朝廷的面子,太不值得。
总之,夷人决不是来自什么印度,夷人是南下的古羌人后代。汉藏彝匈皆源于羌,属同一语系民族。希望有胞波情意的缅甸能加入中华大家庭。
(顺便说件事,网上传说西南土司享有属部姑娘结婚初夜权及摔头个鞋子的传说,这种话只有洪天王的后代才说得出来,粪草人洪秀全就有两三千个老婆。古夷人自古就是一夫一妻制,许多土司也是一夫一妻制,云南王卢汉将军是一夫一妻制,缅王夷人德钦.昂山只有一妻一女。)
-----
网友解答:
-----
南诏国、大理国都是西南边陲的两个国家,以我们现在的观点来看它们两个国家都是西南地区的国家,并不是多么大的国家。其实这里我们就有错解了,这两个国家疆域都很广阔,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国家。不过也可以看出大家对两国的印象并不深刻。
大家对两个国家印象不深,原因其实很容易就得出来。南诏与大理都是位于西南边陲地区,不是与中原王朝一样统治中国,这样内地接受它们的文化影响就特别小,它的文化圈只能辐射附近的几个国家,不能扩散至内地十八省。没有文化的渗透,大家对他们的了解肯定没有多少。而且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在中原建立过王朝,自然来说影响力就远远不大了,它们的文化圈就是是西南地区有影响。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纵观中国千年历史,很少有政权能够从南打到北,很多都是从北打到南建立政权。另一个就是两个国家没有竞争力强的文化形态,像中国的儒家文化形态,不仅仅是在中国流行,在整个东亚文化圈都极具有影响力,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当然,按照中华一统的观念来说,南诏、大理的文化都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它们的文化在历史上不够出彩罢了。
一个国家存在要是想要强,无非就是要统治一下这个地方,但是以南诏、大理的实力,想要统一中国是一件难事,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文化始终要被汉文化所同化。
-----
网友解答:
-----
首先,这几个国家虽然领土不小,但是存在的时间不够长,不具备影响力,号召力,没有延续性。
其次,他们不具备有影响力的文化底蕴,不像中原王朝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天下一统的观念深入人心,每一个建立的政权都想着统一天下,而不是满足于当一方霸主。
最后,这几个政权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他们人口基数小,经不起战乱和天灾。
在古代,只要生存条件稍微恶劣,甚至一场自然灾害或是瘟疫都有可能让他们自然消失,所以他们一有战乱、自然灾害的破坏就会消亡,无法承受时间的考验,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无法长久的传承。
-----
网友解答:
-----
大理,南诏所在的位置上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少数民族聚居,直到清朝年间才完成了改土归流,实行流官制,以前当地土司等就是土皇帝。
另外,受地理环境制约。以前说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只不过现在第三句话说的少了罢了。
-----
网友解答:
-----
主要他们的实力比较弱小,经常依附于中原王朝而存在,文化又落后,又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影响力了。
------------------
推荐阅读:
现在股市跌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在不断卖出去亏损的股票?
有个门面,第一种转让费8万,房租4千一个月,第二种是直接6500一个月,哪种划算?
上一篇:古代瘟疫对我国古代的影响有多大?
下一篇: 巴基斯坦和伊朗,哪个国家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