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曾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为何美苏英法还允许两德统一?
德国曾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为何美苏英法还允许两德统一?
-----
网友解答:
-----
随着德国大选结果的出炉,社民党凭借25.8%的得票率成为联邦议院的第一大党,而基民盟和基社盟只获得了24.1%的得票率。由于组建联合政府还需要漫长的党派谈判和妥协,默克尔仍将作为看守内阁总理直至下届政府完成组阁,如果她能任职到2021年12月17日,将会打破由其“政治导师”科尔所保持的德国最长执政纪录。
现年67岁的默克尔既是德国第一位女总理,也是德国第一位科学家总理。在她任职期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和记录,而“渡过欧债危机”、“经历难民潮”、“最有权势女性”、“对抗美国霸权”和“重视对华关系”等通通都成为了她的标签。
尽管默克尔足够优秀,足够卓越。但是,文史不假个人坚持认为,她对于德国和世界的贡献,依然无法匹敌赫尔穆特·科尔。他执政期间,不仅力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更亲手促成了东德和西德的统一,被誉为是
“二十世纪后期最具影响力的欧洲领导人”。
1930年4月3日,科尔出生于德国的路德维希港,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父亲汉斯·科尔是一个税务官,母亲塞西莉亚则是一名家庭妇女。当希特勒在1939年9月闪击波兰发动侵略时,他还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对于战争和伤亡并没有什么概念。
1944年,德国纳粹政权的败相已经非常明显,但希特勒还在苦苦进行挣扎。科尔随同一批同学一起被送往贝希特斯加登接受军事训练,准备在日后被送上战场,不过他在德国覆灭前便逃了出来。
科尔虽然没有亲身参加过二战,但对于战争并不陌生,反而是刻骨铭心。因为,他的父亲汉斯和哥哥瓦尔特均上了战场,而且瓦尔特还死在了战场。
受此影响,科尔不仅给儿子取名“瓦尔特”以纪念自己的哥哥,而且还树立了和平与反战的理念。正是这种坚持和执著,极大地影响了他今后的人生和选择。
德国投降后,国内已经是千疮百孔的窘境,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都惨遭破坏。为了谋生,科尔来到明斯特附近的一家农场打工,可随着东德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廉价劳动力,他只得离开了人满为患的农场。
回到家乡后,科尔考入中学继续自己的学业,对历史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他顺理成章地加入新成立不久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并成为了骨干力量,在家乡创立了“德国青年联盟”。
1950年,科尔进入法兰克福上大学攻读法学,之后又考入海德堡大学攻读历史并且取得了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成为了海德堡大学阿尔弗雷德·韦伯研究院的一名助理研究员,凭借一篇题为“1945年后普法尔茨的政治发展和产生的党派”文章而引起了共鸣。
1955年,科尔被推选为基民盟莱法州的执委会委员,几年后就成为了该州最年轻的议员。为了得到广大中青年的支持,他再次被基民盟委以重任,成为了议会党团副主席,正式步入了党内的领导层。
1963年,科尔终于成为州议会党团主席,三年后更是当选基民盟莱法州主席,时年仅仅三十六岁。又一个三年后,他在政治上步步高升,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州长。
在州长任上,科尔积极推行自己的一系列政治抱负和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基民盟的政治地位。期间,他开始竞选基民盟的党主席,可惜却败给了当时的主席赖讷·巴泽尔。
1973年,由于基民盟在大选中失利,赖讷·巴泽尔宣布为此负责并且引咎辞职,科尔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基民盟的主席。在1976年的大选中,他第一次被推举为党内的总理候选人,可惜以微弱的劣势败北了。
1982年,由于执政的“红黄联盟”在许多问题上渐行渐远,导致施密特总理没有通过信任案投票,只得率领内阁总辞职。之后,科尔终于登上了联邦德国总理之位,成为最年轻的总理。
成为西德总理后,科尔终于可以践行自己多年来最大的夙愿,那就是尽快实现国家的统一。在联邦会议讲话时,他旗帜鲜明地表示:
我们德国人不甘心祖国分裂,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懈追求,在自由自决中实现德国的统一和自由。
二战结束后,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实施了分区占领。由于东西方之间的冷战,美国、英国和法国将各自的占领区进行了合并,共同防备苏联的占领区,期间还出现了“柏林危机”。
1949年9月20日,美国、英国和法国在自己的占领区内扶持建立了联邦德国,史称“西德”;1949年10月7日,苏联在占领区内扶持建立了民主德国,史称“东德”。从此开始,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德国。
由于东德长期受到苏联影响,片面甚至是畸形地发展计划经济和重工业,导致了关系民生福祉的各种用品都日益匮乏。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东德人逃往西德,引起了日益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1961年8月13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下令关闭东柏林和西柏林之间边境站,开始修筑墙体进行强制隔离。依照赫氏的性格,给这道隔离墙还起了一个拉风的名字“反法西斯防卫墙”,俗称“柏林墙”,成为东西方世界冷战的最前沿。
从二战结束到柏林墙修建,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从柏林墙修建再到科尔成为西德总理,又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这样算来,东德和西德已经分裂了将近四十年,两德统一绝非易事。
1989年,东欧巨变给德国的统一带来了希望,也给科尔带来了机会。在联邦议会上,他郑重提出了自己的“统一计划”:
发展德国两个国家的联邦结构,目标是联邦,即在德国建立起联邦国家的制度。
科尔深知,想要实现两德的统一,必须首先赢得外部势力的支持,尤其是美国和苏联的态度更是重中之重。他选定西方世界的大佬美国作为突破口,希望首先赢得对方支持。
在意识形态和冷战对抗的问题上,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布什比他的前任里根更加务实和含蓄,不愿意引发全面的对抗。在此背景下,科尔郑重承诺未来统一后的德国将继续留在北约内,将继续唯美国马首是瞻,于是美国开始默许德国实现统一。
搞定美国后,苏联就成为两德统一最大的障碍和拦路虎。戈尔巴乔夫向科尔表示,如果两德统一后不加入北约的话,苏联乐见其成。可是,加入北约是美国布什政府唯一的要求,德国自然不敢答应苏联。
好在,由于戈尔巴乔夫的“全面改革”,苏联国内外已经乱成一片,急需大量资金来摆脱困境。因此,西德除了不断向苏联妥协外,更在经济上慷慨解囊,终于换取了苏联的默许。
征得美国和苏联默许后,科尔将下一个目标选定为英国。二战过后,英国虽胜犹败,彻底丧失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逐渐矮化为二流国家。况且,希特勒在二战期间没少收拾英国,他们自然不会愿意德国重新统一。
不过,眼见美国和苏联都默许了,英国一时间没了主意。况且,他们认为自己远离欧洲大陆,德国统一后受影响最大的是法国,与其让法国独霸欧洲大陆,还不如让德国和它相互制衡。
事实上,反对德国统一最坚决的国家应该是法国。因为,只要德国不统一,自己就是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任谁都不是自己的对手。
因此,科尔深知自己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金钱去摆平法国。因此,当法国提出在欧洲内部统一使用欧元时,尽管德国并不想放弃自己相当坚挺的马克,但科尔还是无奈答应了法国总统密特朗的要求:
法国支持德国统一,德国支持使用欧元。
终于说服了几个大国,科尔实现德国统一最后的障碍就剩下了另一个当事方东德。由于长期的社会主义制度,东德内部已经习惯于共产党的执政。为了顺利统一,科尔极力扶持“德国联盟”党参加大选并且最终上台执政。
1990年夏,东德引进了西德的马克,原本应该四比一的兑换汇率,却被以一比一的汇率兑换。仅此一项,相当于变相增加了东德百姓的财产,自然赢得了百姓们的大力支持。
1990年8月,东德人民议院统一并入了西德议会。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了联邦德国,之前的宪法、议院和政府都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从此,分裂了40多年的东德和西德重新统一了。
两德统一后,科尔在其担任总理职务10周年之际公开表示:
完成德国统一是我在任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我觉得能够为这个目标努力是一种幸福。
不出意外,科尔所属的基民盟在大选中再次赢得选举,他也一直担任德国总理到了1998年。退休后,科尔返回故乡居住,从此彻底淡出了政界,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直到2017年6月过世。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样评价:
科尔在柏林墙倒塌一年之内使德国实现和平统一,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他还帮助开创了欧洲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而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一位东德的物理学家也深受感触,竟然逐渐从枯燥的物理转向了政治。很快,这位物理学家加入了基民盟并且得到了科尔总理的青睐,同样在日后成为了传奇总理,她就是安格拉·默克尔。
默克尔曾经不止一次评价自己的政治导师科尔:
他是一个伟大的德国人,一个伟大的欧洲人。
-----
网友解答:
-----
当时是有国家反对两德统一的。一个是波兰,波兰曾经被德国蹂躏,而且当时波兰还没有加入欧共体(欧盟的前身)和北约,处于无依无靠的地位,所以波兰反对两德合并。为此,德国做了波兰很多工作,与波兰签订了领土条约,明确承认波兰与东德原有的边界,并且声明放弃对但泽、东普鲁士等地的领土要求。美国也出面调解,最后终于换来了波兰的点头。
另一个反对的国家是法国。法国总统密特朗当时心情复杂,处境尴尬。原本,法国与西德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密特朗一直打算依靠法德轴心来主宰整个欧洲的命运,然而,政治形势的突然变化,让密特朗有苦难言。德国的合并意味着其经济实力将远远超过法国,法国有可能在欧洲的话语权下降。但是,在冷战时期,法国不知有多少次高调支持两德统一。如今真的要统一了,法国就叶公好龙了。它不好明着反对,只能暗中使劲,尽力地拖延两德的统一。
英国当时也不赞成德国统一。英国传统的政治理念是让欧洲越分裂越好,所以撒切尔夫人当时也反对德国统一。
不过,聪明的德国人知道,真正的世界老大是美国,美国对于欧洲事务的发言权其实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要大。因此,德国紧紧地依靠美国。首先他们保证自己会留在北约之内,如此一来,北约的实力扩充,美国乐见其成,于是就赞成两德合并。
同时,在苏联还没有解体的时候,德国还与苏联签订条约,放弃了对于加里宁格勒等地的领土要求,还向苏联提供经济援助,换取了苏联的点头。
接下来,德国又承诺自己绝不会成为一个军事大国,绝不拥有核武器和其他进攻性武器。1990年海湾战争时期,很多欧洲国家参战,包括意大利、荷兰都派军队去了。但是德国出于统一方面的考虑,没有参与这场战争,没有把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派到海湾去(但是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援助)。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努力,德国终于使得欧洲各国都点头同意了两德统一,两德统一大业最终完美达成。
-----
网友解答:
-----
说一句实在话,在一个分裂的国家当中,除了这个国家的人民,甚至说连这个国家的某些能力都不希望重新统一,当年两德统一应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当时最大的阻碍有两个,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苏联,但是当时的苏联已经是快要解体的时候了。在这个情况之下,西德利用庞大的经济援助换来了苏联的支持,再加上美国的不反对,导致东德和西德有了合并的可能,但这其中统一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法国。
很明显对于欧洲国家来说,特别是对于法国来说。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德国的,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的历史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恩怨情仇,所以说德国也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终说服了法国,支持了德国,统一说实在的,法国如果有本事阻止一定会阻止的。美国这个时候都已经不反对,美法国单枪匹马也很难阻止,所以最终在得到了一些好处之后也没有反对。
-----
网友解答:
-----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横扫欧洲大陆,给欧洲大陆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但战后德国纳碎的势力得到清算,法西斯卷土重来的土壤得以铲除,德国统一所产生的威胁大大降低。欧美诸国之所以助力两德统一,主要还是出于坚强北约和欧盟的力量,来平衡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的军事威胁。
-----
网友解答:
-----
德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曾是欧洲的噩梦,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就可证明。
肢解德国,是一战“协约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共同所为。当时俄国被红色苏联取代,虽退出了“协约国”集团,但它也没有理由不支持。
再次肢解德国,是二战“反法西斯美欧盟国”共同所为,包括由美苏英法分4片区域全部占领德国,波兰攫取了西普鲁士大部分,苏联则将东普鲁士收入囊中。
后来美苏英法还政与德国,但把德国割裂为东、西两个国家。
德国曾被称为“普鲁士德国”,被誉为在漫长历史上所向披靡的“普鲁士骑士团”战神附身,那“铁十字军徽”,令欧洲望而生畏。普鲁士是“万恶之源”(丘吉尔语),二战后已经被美苏英法刻意的彻底抹去!
为何在1990年,美苏英法同意“两德”统一?
这源于欧洲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二战后美苏拉开冷战序幕,苏联上升为欧洲主要威胁,德国虽然被割裂为两个国家没有了威胁,但分裂出的东德成为了苏联的傀儡。
削弱苏联与加强德国相比,前者更重要!这就是美英法允许德国统一的直接原因。
苏联同意德国统一并非心甘情愿。那时苏联病入膏肓,处于崩溃的前夜。它无力阻止两德合并。
苏联在接受了西德付出的好处费(支付巨额资金和优惠贷款,用于苏联从东德撤军,帮助俄罗斯度过经济、金融危机)后,眼睁睁看着东德加入西方阵营。
德国果然了得!统一后民族凝聚力暴增,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与日本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虽然德国忌讳重振军备,仍然被美英法严厉看管。
随俄罗斯逐渐衰竭,德国的威胁又隐约显现,现在已经成为欧盟的主心骨。美英法没有办法,因为世界从来没有十全十美之事。德国还与俄罗斯重现了历史上的暧昧合作关系,被特朗普怒斥位“德国已成为俄罗斯的俘虏”!
今天的德国已忍不住对外面的世界指指点点江山。它能走多远?拭目以待吧!
-----
网友解答:
-----
二战德国战败后,美苏等过分区占领了德国,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苏联和盟军分别建立东德(民主德国)和西德(联邦德国),德国有一次进入分裂。
1990年,东欧剧变,东德加入西德,德国再一次为统一。
德意志民族在历史长期处于分裂,就像德国诗人席勒的感叹(德意志,你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知道俾斯麦的出现德国才走向了统一。
主要是在一战是,二战,美国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主张宽宏大量的处置德国,在者在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怎么会忍受家门口有一个和自己不同心的主儿,也有德意志民族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的情怀。说到苏联也有些无能为力吧!
还要就是两种意识形态下的东德和西德经济差距的悬殊让许多东德人产生了移民和偷渡的念头,随着东欧剧变,东德的邻国口岸开放,源源不断的东德人通过第三国家进入西德,迫于压力东德放松限制。
在东西德国统一的问题上法国是给点好处就同意,而英国是最坚决的反对者,因为欧洲的团结是英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尚未统一的德国和与英国实力不相上下的法国恰好形成均衡状态。美国高高在上无所畏惧,再者一个统一的德国对美国来说是有利的,东西德国统一,但联邦德国的主体没有变,美国可以将北约的边界东移,更靠近苏联。至于苏联,有心无力,卖掉东德及时止损。
-----
网友解答:
-----
有个词语叫地缘政治,
也有句话叫: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统一后的德国(最初叫普鲁士),因为只赶上了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发现全世界都被英、法、美等国瓜分了,
从国家利益出发,肯定要抢殖民地,抢各种资源,
这时跟英法的矛盾必然不可调和,
于是一战爆发。
德国打不过英法俄美等国家组成的协约国,
被揍趴下后在巴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
但英国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没有对德国进行严厉制裁,目的就是为了让德国跟法国达成一种地缘政治的均衡。
不过就算如此,德国也是怀恨在心,认为英法美俄这些国家的欺负了自己。
自从纳粹党希特勒上台以后,他一直调动德国人民的民族情绪,大力发展军备。
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二战后的历史跟一战后惊人的相似。
英法俄美,只不过这个时候俄国变成了苏联,组成的盟国德国进行了分裂,德国变成了东德和西德。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英法美占据了西德,苏联占据了东德,于是这个国家就一分为二,变成了两种政治制度下的两个国家。
美苏由原来并肩作战的盟国,变成了新时期的敌人。于是德国就变成了一颗美俄争霸之间的一个棋子。
既然是棋子,就一定需要产生它应有的作用。西方国家这个时候大力扶持德国经济的发展,利用西德对苏联进行牵制和制约。
这个时候的德国已经不是英美的敌人,而是变成了他们的盟国,尤其是北约建立后,德国成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桥头堡。
-----
网友解答:
-----
别的不说。两德统一1990年,苏联解体1991年。你觉得那时候苏联还有力量阻止两德统一?
-----
网友解答:
-----
首先给世界带来灾难的不能简单的说是德国,应该说是法西斯德国,或者说纳粹德国。这样说就比较合适,不会产生歧义。
二战时德国德国确实给世界带来很大的破坏。可是二战后的德国很好的反省了那段战争历史。德国政府甚至禁止国民哼唱法西斯德国时期唱的自一些民歌。国家从小就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认清那段历史。战后的德国可以说表现出了很高的民族自省能力,表现出很成熟的民族性格。德国政府至今还每年从财政中拿出相当一部分钱来偿还二战期间收到法西斯德国迫害的人,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犹太人。可以说二战后的德国彻底的与法西斯德国划清了界限。但是并未因此就停止赔偿和诚恳的道歉。不管怎么样,法西斯德国政府也是当时德国的政府,虽然那个政府不在了,但是他们犯下的罪还得继续赎。以上其实是德国能够统一的内部因素。下面我们来说说外部因素。
二战后世界出现了两级对峙格局,就是所谓的雅尔塔体系。美苏关系一直出于冷战状态。这种情况也波及到了德国,于是东西德出现了分裂。可以说德国的分裂是美苏两极格局对峙的结果。事情到了上世纪的80年代末,那个时候苏联的实力大大下降,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中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苏联国内经济是一片凋敝。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最终走向了末日。苏联对东欧的影响力自然也是大不如前。当这种控制力减弱的时候,东欧的一大帮盟国自然要寻求改变。这就是后来的“东欧剧变”。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最终得以统一。苏联人自然不希望两德统一。但是这时候的苏联连自己都保不住,那还管的了德国。
其他的欧洲大国比如法国、英国,还有苏联的最大对手美国自然很乐意看到德国统一。因为这是美国在冷战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胜利✌。
而且当时的民主德国国内经济因为深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确实不行,老百姓生活水平跟联邦德国比起来差距实在有点大。因此民主德国的人民其实也想统一啊。在统一前就有很多民主德国的人经常偷偷的逃到联邦德国。
因此两德的统一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
网友解答:
-----
并不是美苏英法同意两德统一,而是因为苏联在输掉“冷战”后,已经无法继续维持民主德国的发展,而民主德国在苏式传统社会主义失败后,又没有时间来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德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得已与联邦德国统一来换取生存。
而且两德在二战后虽然社会性质不同,却对纳粹同样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算,到了两德统一时期,基本上至少杜绝了纳粹主义者重新掌握政权军权的可能。这样就让德国纳粹的复苏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程度!
另外,美国对冷战的胜利在即,加大了它对当时欧洲各国的影响力,让欧洲任何国家都无法在美国政治影响力与军事震慑力下,再有纳粹德国般兴起的可能。北约组织的存在,也能最大限度防止德国般的历史重演。
所以,一个统一后的德国对欧洲乃至世界不再构成威胁,更能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庆祝冷战胜利的标志之一,何乐而不为?至于苏联,有心无力,正一步步走向解体命运,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管德国的事情?
-----
网友解答:
-----
出于不同的利益~
------------------
推荐阅读: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