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中发生过哪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
中国近现代史中发生过哪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
-----
网友解答:
-----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的历史。
首当其冲,就是"虎门销烟"的爱国壮举
。
英帝国最早用鸦片来毒害国人,钦差大臣、湖广总督林则徐首先率国人,在1839年5、6月收缴鸦片237万6千2百54斤,在广州虎门一把火烧了鸦片(6月3日一直烧到6月25日),第一次掀起了轰轰烈烈反抗英帝国主义的爱国禁烟运动。
英帝国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失败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等,中国从此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但"虎门销烟"点燃的反帝之焰,从此在神州大地不断燃烧,鼓舞了多少志士仁人去奋起寻找救国的真理。
"虎门销烟"的爱国精神在两广生根开花,爆发了广西金田"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催发了孙中山同盟会等武装起义。更有了国共两党联合创办广州黄埔军校,开始了铲除旧军阀的北伐战争。
-----
网友解答:
-----
1858年,英法联军进逼天津,欲打开通往北京的前大门,威胁咸丰皇帝,换取清廷给予的好处。强敌压境,
天津沉侵于恐怖之中,百官寻思潜遁,封疆大吏,直隶总督谭延襄也躲了起来,知府石赞清此时认识到只有自己身不怕邪,才能稳住市民阵脚,威服百官。于是,他叫人在台阶前放两个大瓮,各盛满水,说:”英人入胁,则吾与妻死此。“大有冒死殉职之气慨,官员们受此贞烈之行为感动,多能留守天津。后来清廷派钦差大臣桂良与英议和,英侵略者退出天津。
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入知府署衙逼石赞清搬走,以便他们在此驻兵,石昂然应曰:”断吾头,衙署不让也。”当时天津军民正在奋勇抗击英法联军,侵略者不敢轻易得罪之个刚直不阿的知府,无不为他的凜然正气所震慑,只好离去。后来,天津军民又计划焚烧敌船,英军人少力单,怕动了众怒不好收拾局面,就谋划让石赞清知府作人质来威逼军民不要烧船。一天,他们派500兵卒进入府署,将石挟持抬上肩與,劫入领事館。石被劫为质,怒骂敌人,并以绝食抗争,英军怕死人后把事情闹大,事实上天津人民闻石被挟持为质,已群情激愤欲找英人算帐,英人就打算把石放回,但石认为此事不能便宜了侵略者,为了做到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他凜然正气地说:”吾如何来,当如何归耳。”英人无奈,只好又命500名兵士整队作为前导,再用肩舆将石赞清恭恭敬敬地抬回知府衙门。
石的行为大大长了中国人的自信与自尊,尽到了一个爱国的,有民族气节的官吏的责任,不独天津军民引以自豪,广为传颂,清政府闻讯也欣然嘉称其忠国气节,甚至外国侵略者也无不表示佩服。后有诗赞曰:石公胆如石,国危见忠诚;秉公明职守,身名两可全!
-----
网友解答:
-----
在这里我想推介一下章太炎和邹容之间革命情谊的故事。
十九世纪初期,章太炎已经是一位学贯中西、闻名遐迩的民国时期的学术泰斗和大师级人物,而弱冠之年的邹容却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革命青年。共同的反对清庭和拥护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与理想,把这一壮一少二位风云人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时,、章太炎先生是34岁,邹容只有18岁。相差16岁的章邹二人成为了患难之交、革命之交和诗律之交。
因《苏报》案章太炎被捕入獄。邹容为了大抱不平和声援章先生,也主动进入獄中伴随章先生苦渡铁窗岁月,他与章先生在獄中互相支持,互相声援,互相鼓励,结成了牢不可破的革命情谊。
邹容因名望较低,所写《革命军》一书无论在影响上和发行上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这本揭露清庭腐败、宣扬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思想的优秀文章得不到广泛宣传。后来,章太炎则主动为《革命军》一书作序,邹容则以“革命军中马前卒”作为笔名。从此,发行量剧增,影响巨大。
邹容在监獄中被折磨致死,其时年仅21岁。章太炎出獄后与蔡元培等人将其葬于上海,并亲自为邹容写了墓志铭,号召人们学习邹容的革命精神。
邹容和章太炎(章炳麟)就是这样一对革命的忘年交。
-----
网友解答:
-----
中法战争时期,两广总督张之洞急需英文翻译,辜鸿铭经人介绍进入张之洞幕府,两人初次接触后张之洞便对辜鸿铭的才学刮目相看。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令张之洞对辜鸿铭大加赞赏。
中法战争后,张之洞深感中外军事方面的差距,决心编练广胜军,并“远募洋将,以资教练”。经过一番考察,张之洞选中了德国军官雷芬、柏庐、欧皮茨七人担任教官,并特赐他们穿戴清军的官服顶戴。七名德国人对此欣然接受,但听说要向总督大人行跪拜礼时,他们却严辞拒绝了,并且不容讨论。张之洞则稍退让一点,允许他们行半跪拜礼,以明确上下级关系,体现总督威仪。
眼见张之洞公开接见七位洋教练的日期就要到了,双方却在礼仪问题上却仍没有达成一致。张之洞屡次派人劝说,洋人却振振有辞:“外国公使觐见中国皇帝都不需要行跪拜礼,我们德国军官为什么要身总督行跪拜礼?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辜鸿铭站了出来,主动要求去说服德国人。辜鸿铭先用流利的德语与他们闲聊,赢得他们的好感,然后问他们:“总督大人对你们如何啊?”七人同声答道:“总督大人对我们很好,我们非常感激,但要我们行跪拜礼是不容讨论的,因为我们从来不做这种事。”辜鸿铭接着又问:“你们在德国真的不行跪拜礼?”七人答道:“当然不啦。”辜鸿铭听完之后哈哈大笑,说道:“你们骗傻子吧?在德国你们面对耶酥和德皇时,不照样行跪拜礼以示敬意?”德国人虽然被辜鸿铭揭了老底,但仍是倒驴不倒架子,坚不行跪拜礼。于是辜鸿铭抓住西典制、入乡随俗、七人此次来华使命等问题与洋人唇枪舌剑展开辩论,并指出:如不对总督大人行半跪拜礼,那便是有负德皇的重托,而且,行半跪礼是对总督表示敬意的文明之举,是万万不能废除的。在辜鸿铭的七寸不烂之舌的劝说下,七人最终竟然被说服,接受了行半跪拜礼的要求。
于是,在张之洞接见七位洋教练那天,总督大人端坐椅上,七位洋人则身着大清官服,在大庭广众之下,恭恭敬敬地对张大人行了半跪拜之礼。在当时,这可是破天荒的事,令张之洞大大地风光了一把。
-----
网友解答: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挨打,任人宰割,以至于有了“东亚病夫”的诨号。就是因为整个国家和民族都集体性的陷入了暮暮沉沉、昏昏噩噩的情绪中去。
那时候的很多仁人志士,也有上层建筑,不是不想带领国人奋起,可是他们无一例外失败了。
许多外国人写的世界史里,对当时中国的描写:“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人震惊,它的特征是施与对象众多,施与结果严重,以及施与者和被施与者的傲慢与屈辱的鲜明对比!”
也许正是这一段时间的悲催遭遇,撼动苍天,降下来一位“大能人”。他领导中国人先国内,再国外,清除了一切损害中国人利益的有害要素,荡平了所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之事。最终,奠定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今天的基础。
人民群众只是人多,其实意味着麻烦也多,问题也多。必须还得有一人告诉你:“站起来”,带领大家拧成一股绳去前进,才能真正紧紧扼住命运之神的喉咙,走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历史!
-----
网友解答:
-----
大唐王玄策,一人灭一国!
-----
网友解答:
-----
戊戌变法,北伐战争虎门销烟。
-----
网友解答:
-----
溥仪在故宫装了部电话,打给了胡适,这位留洋的博士竟也感激涕零,去故宫拜望皇上,还逢人就显摆。
末代皇后婉容在皇宫骑自行车。这位姿容绝美、时髦聪慧的皇后从纯真少女堕落成为非人非鬼,不知是封建礼教毒害,还是性格使然。
徐志摩抛弃了怀孕的发妻,陆晓曼摆脱了堪称绅士的丈夫,自以为是郎才女貌,神仙眷侣,让老师梁启超证婚,谁知梁当着众人面,痛斥二人用情不专,德行欠佳,两人那个尴尬就别提了……
-----
网友解答:
-----
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要不今天头条都不知道在哪
------------------
推荐阅读:
女生28岁、本科三本、硕士双非,这样的情况有必要继续读博士吗?
有人说彩票除非中一等奖,否则其它的奖迟早都会全部还回去,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