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刘据的结局还会那么悲催么?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刘据的结局还会那么悲催么?
-----
网友解答:
-----
要想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把卫青,霍去病和刘据的关系给简单的介绍一下。
刘据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长子,他早早的就被汉武帝立为了太子。
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也就是说卫青是刘据的舅舅。同样,卫青也是霍去病的舅舅。这也就是说刘据和霍去病是表兄弟。
卫青因为姐姐卫子夫受宠,被汉武帝提拔为将军去打匈奴,因为卫青的天上就是打仗的料,他和匈奴交战,基本上都是大获全胜。
这样汉武帝对卫青十分的倚重了。
那时候汉武帝不但把卫青给封为了侯,而且还把他的三个儿子一起封了侯。
可见,卫青在汉武帝心里的地位有多么的高。
卫青最为权贵的时候,朝中的大臣见了他都要行跪拜礼的。这也就是说,卫青是汉武帝之外,朝中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样的人物,肯定谁都不敢得罪了,巴结还来不及呢。
所以,卫青若是活着,肯定是没有人敢找太子刘据的事情的。更何况卫青还有一个汉武帝十分赏识的外甥霍去病。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那个时候,谁敢得罪卫青整个卫氏家族,等待他们的肯定是死路一条。
因此而得出结论:若是卫青和霍去病不死,太子刘据的命运也不会那么悲催。
下面我们说一下太子刘据是如何死的?
刘据是在汉武帝晚年,被人陷害到了巫蛊之祸之中,然后蒙冤而亡的。
陷害刘据的人,正是汉武帝晚年最为倚重的酷吏江充。
江充因为充当汉武帝的爪牙,十分的飞扬跋扈。他在执法的时候,得罪了太子刘据。
两个人从此就结下了仇怨。
随着汉武帝的年龄越来越大,江充越来越感到害怕,因为万一汉武帝一死,继承皇位的就是刘据。
刘据若是当上皇帝,肯定会第一个杀了他的。
为了先下手为强,江充就想趁着汉武帝,让他审理巫蛊之祸的时候,把太子刘据也给卷入进来。因为他知道,只要在汉武帝朝,卷入到巫蛊之祸中的人,无论是谁,都必须处死。
当江充陷害刘据,说太子刘据家里埋有诅咒汉武帝的小人。他就把这个情况给上报给了汉武帝。
刘据因为害怕,就把江充给抓起来私自杀了头。
汉武帝得知消息后,以为刘据要造反了,就让丞相带兵来平叛。
刘据看到父皇的大军来了,就赶紧逃跑了。在逃跑的路上,他就自杀了。
这就是刘据死亡的大致原因。
说实话若是卫青,霍去病在,江充怎么敢对刘据下手呢?
卫青若是想弄死江充,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
江充之所以这么猖狂,还不是汉武帝比较年老昏庸了,然后太子刘据身边又没有倚重的人了。所以,他才敢选择向太子刘据下手。
-----
网友解答:
-----
如果卫青和外甥霍去病两人不死,刘据肯定能接刘彻的皇位。民间常说的一句话:人在人情在,卫青一生为人谨慎,在朝中从不树敌。比如,在以后随着卫青地位的日益尊重,汉武帝希望群臣见大将军行跪拜之礼,汲黯却依然行揖礼,卫青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尊重汲黯,经常向他请教国家和朝中的疑难之事。可见卫青并不像有的功臣骄横跋扈,自然拥戴他的人就多。
其外甥霍去病比卫青脾气暴躁,不过功劳无人可及,卫青和霍去病关系亲厚,漠北大战时,李广因丧失了立功封侯的最后机会,以及迷路的过失将会受到的军事审问自尽。一年后(元狩五年),继承其父郎中令的李敢怨恨卫青,击伤了大将军。卫青没有追究这件事,霍去病知道后,没多久就射杀了李敢为卫青复仇。汉武帝知道后,只是轻微处理,足见舅甥两人威望之高。
卫青、霍去病都因军功封侯,为大汉朝做出重大贡献。所以即使卫皇后失宠,二人在朝廷的地位也丝毫未受影响。
还有重要的一点:《资治通鉴》记载太子和皇后日渐宠衰后常常担忧,汉武帝主动找到卫青表示太子温厚好静能安天下,是最合适的守城贤主,并让卫青转告。卫青在世的时候,从无人敢构陷卫太子,直到他去世之后,很多臣下认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支持,企图陷害太子的才逐渐多了起来。
武帝后期许多为祸之人,如李广利、巫蛊之祸时的江充等也均是在卫青去世几年或十几年之后,才开始担任职务。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若二人在没人敢动太子刘据,也没人敢栽赃太子巫蛊事情了。
-----
网友解答:
-----
太子刘据的悲剧命运,引起了很多人的同情。如果卫青、霍去病在的话,他是否还会这样悲剧呢?我觉得,即使卫青、霍去病在,刘据的命运也不会改变。
即使卫青不死,他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为汉武帝很早就已经开始冷落他了。霍去病崛起之后,汉武帝就更信任、重用霍去病,而冷落卫青。大汉朝最精锐的骑兵,都由霍去病统领,卫青掌握的都是战斗力较弱的部队。卫青的门客也大多都投奔了霍去病。在卫青最荣耀的时候,他三个年幼的儿子都被封侯。但在卫青晚年,三个儿子的侯爵又都被汉武帝收回。汉武帝对臣下的管控很严,而且非常喜新厌旧。卫青即使多活几年,也会越来越不被重用。
卫氏家族中也缺乏有政治头脑的人。卫青以谨慎忠厚著称,但却不够精明。以他的性格和政治能力,只能自保,并不足以保住太子。太子的生母、皇后卫子夫,只是以美色获得了汉武帝的宠爱。但她并不擅长宫廷斗争。在卫子夫年老色衰之后,她很少能够再见到汉武帝,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至于霍去病,虽然军事才华出众,但却缺乏政治头脑。从他私下杀死李广的儿子李敢这件事就能看出,霍去病只是个头脑简单、肆意妄为的贵族子弟而已。靠他来辅佐太子,一点也不靠谱。他自己不闯祸就不错了。
而太子刘据本人也是能力平庸、缺乏政治头脑,而且他为人做事也不像卫青那样谨慎、忠厚。刘据的家臣在只有皇帝能用的驰道上驾车,被武帝宠臣江充逮了个正着。刘据去向江充求情,江充还是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汉武帝,两人因此结仇。驰道只有皇帝才能用,太子的家臣竟敢在上面行驶,可见太子平素对手下缺乏管教。他的手下恐怕有很多不法行为。
刘据并不能重用贤人,他手下几乎没有一个靠谱的人,反而给他添了很多乱子。他的家臣在驰道上驾车行驶,被江充逮住,因此与江充结怨。在巫蛊之祸中,江充准备陷害刘据。刘据的手下人也没有提出什么好的建议,反而建议他矫诏杀死江充,并发兵谋反。
其实,江充只是汉武帝的一个打手。汉武帝只是拿他来震慑那些不法的皇亲国戚而已。江充并没有扳倒太子的能力。即使江充以巫蛊之事陷害刘据,汉武帝也不会因此就废掉太子。所以刘据并没有杀掉江充的必要。
即使杀了江充,刘据也没有必要起兵谋反。对汉武帝来说,江充只是他养的一条用来吓唬人的狗而已。汉武帝不会因为太子杀了江充,就重罚太子。太子只需要跟汉武帝认个错,就不会有什么事。
刘据是在惊慌之下,听从了部下的建议,起兵杀了江充。其部下这么建议,是为了自保。因为江充诬陷太子,汉武帝不会轻易的严惩太子,但肯定会拿太子的部下开刀。太子的部下完全是坑了太子。而皇后卫子夫,在这时候也没有劝太子冷静,反而支持他发兵。
最终,刘据不仅杀了江充,而且发兵与汉武帝对抗。这样就是谋反了,汉武帝不可能会放过他。
太子发兵谋反的另一个原因,是怀疑汉武帝已经死了,有奸臣拿着武帝的命令在陷害太子。刘据不想再重复秦朝扶苏公子的命运,因此发兵反了。但是,卫子夫做了近40年的皇后,刘据做了30多年的太子,他们在汉武帝身边却没有一个可靠的人。关键时刻,刘据连汉武帝是否活着都弄不明白。可见,刘据、卫子夫缺乏政治斗争的基本素质,又如何有能力打赢各路政敌、顺利继位呢?
刘据、卫子夫的政治智商都不够,他们是很难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生存的。卫青即使活着,也难以再被汉武帝重用,很难保住太子。霍去病则是个缺乏政治觉悟的纨绔子弟,更不可靠。太子刘据的悲剧命运很难改变。
-----
网友解答:
-----
汉武帝曾经非常后悔逼死太子,因为当时他意识到了巨大的危机,那就是储君年幼,而且能力也不强。刘据当年虽然不是特别的出色,但是绝对不会太差,相反刘据在朝野之中威望非常高,而这些都来自他的舅舅卫青。刘据的背后是强大的外戚集团,没有那个皇子可以比拟,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汉武帝放心不下。
如果卫青不死、或者霍去病不死,汉武帝不会把太子怎么样,因为汉武帝相信卫青和霍去病。刘据有卫青在,就相当于有军队的支持,这足够保住他的太子之位。当时太子死于巫蛊之祸,很多人都说那是江充所为,故意诬陷太子。其实这背后还是储君之争,汉武帝之所以会逼死太子,不是因为江充,而是他感觉到了太子不足以继位。
汉武帝当时也追求所谓的长生不老,太子则认为这十分的可笑,暗地里说过汉武帝的不是。这让汉武帝大为恼火,汉武帝当时正被术士迷惑,居然相信了永生之法,于是太子在巫蛊之祸中没能幸免。而那一次汉武帝也是铲除了外戚的势力,卫子夫也为此而自杀,这算是汉武帝一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造成的影响是汉朝的衰微。
曾经多次分析汉武帝晚年求长生是为了什么,毕竟汉文帝时期就说过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也就是说当时承认了不可能长生不死。但是当时提出了类似于“君权神授”的思想,汉武帝作为一个雄才伟略的君主,晚年居然和秦始皇一样发起了疯,实在是令人叹息。太子刘据也成为了汉武帝长生的一个牺牲,简直就是人间悲剧,可怜生在帝王家啊!
-----
网友解答:
-----
事情远远的没那么简单。
汉武帝诛灭卫氏全族,逼死太子刘据,不是因为卫青,霍去病死了,汉武帝就忘恩负义,秋后算账。
汉武帝是一个权力欲极重的君主,他不能容忍别人分割他的大权,再加上即位之初,处处受窦太后掣肘,所以他并不过分信赖外戚,然而卫青霍去病确为罕见将才,于是他们边重用边打压。
卫青霍去病在长期征讨匈奴和在朝为官的过程中,因为婚姻血缘军功渐渐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他们仰仗着皇后卫子夫,依赖着”至亲骨肉“太子刘据,两汉极重外戚,不出意外,他们不仅能在武帝朝显赫,在刘据即位后依然可大权在握。
因为两汉极重外戚力量,那么霍去病和卫青的相继去世,确实对卫氏共同体造成了重大打击,加上卫家再无大将,这对刘据的地位也造成了削弱。
刘据地位的削弱,不仅仅因为武帝压抑卫氏共同体,还在于其和武帝的政策思想有严重矛盾。
武帝和太子在政策思想上有严重分歧,不仅是思想不同,甚至在朝中形成了派系,不喜武帝强力政策的臣子都在支持太子,指望着太子改变武帝的政策。
武帝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自己的强力政策,于是打压太子。
封建社会,皇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怕父子,谁敢挑战,谁就死无葬身之地。汉武帝晚年另立汉昭帝刘弗陵时,就先杀了刘弗陵的母亲。汉武帝怕年幼皇帝的母亲胡作非为,威胁到刘氏江山。
-----
网友解答:
-----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那么汉武帝刘彻应该要提前驾崩了,而太子刘据将顺利登基成为汉朝的新一任皇帝。
推测刘据应该可以成为汉朝的一代明君贤主,毕竟辅佐他的人都是名臣良将,卫青、霍去病、霍光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独当一面。而其母亲卫子夫,能够在汉武帝面前得宠那么多年,如果没有远见才识,只靠美色是做不到的,到时候的卫太后也必能助其子一臂之力。
外戚专权,自汉朝立国之后的吕氏就已经开始了。特别是在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汉武帝刘彻为了防止子少母壮,外戚把持朝政,首创了“子立母死”的制度,他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立刻就赐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赵婕妤。
刘彻虽然到了晚年,还是很有远见的,到了唐朝,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自立为帝,奉李渊为太上皇,也主要是因为外戚长孙无忌做了推手和坚强后盾。
卫青、霍去病如果没有那么早去世,那至少外戚“贰师将军”李广利可以歇着了,领兵打仗的事情,不出意外还是霍去病的职责。而在朝廷内部辅助汉武帝主政的将是卫青。
卫青是太子刘据的舅舅,而霍去病是太子刘据的表兄弟,他们两人和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的利益息息相关,只要不是突然脑筋急转弯,必然会全力维护太子和皇后。
卫青自不必说了,为人低调,有城府。卫青在世,大臣们没一个人敢构陷太子刘据,更不要说还有霍去病了。霍去病为了维护太子刘据,也曾上书武帝,让武帝立三位年龄较大的儿子为王,并就任封国,离开京城。
即使是退一万步,宦官江充还是借机挑起了“巫蛊之祸”。那么太子刘据起兵讨伐江充之时,将会得到卫青的强力支持。太子刘据调不动驻守京师的北军任安,还有守城的田仁等将领和军队,但是卫青可以呀,这些人全都是卫青的旧部。再加上霍去病及其部下的支持,太子刘据可以稳坐钓鱼台了。其他很多观望的大臣,甚至一些原本支持丞相刘屈氂平叛的大臣,恐怕都会重新站队,改而支持太子刘据。
刘屈氂的平叛大军面对汉朝的两大顶级将领,将会败的很快很彻底。再加上宫城内有皇后卫子夫接应,武帝刘彻也没地方可逃。
太子刘据兵变成功,即使事后刘彻说既往不咎,应该也没人信了。在刘彻看来,刘据敢做第一次,必然可以做第二次。而在太子刘据等人看来,难保武帝不会秋后算账。怎么办?只能是结束武帝的时代,迎来刘据统治大汉的新时代了。
-----
网友解答:
-----
孤立无援的太子
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的话,刘据在面临巫蛊之祸江充的陷害时,他去请教的就不是自己的太子太傅,而是卫青或者霍去病,这两个人自然不会建议他矫诏除掉江充,更不会建议他起兵谋反。卫青或许会带上刘据直接去面见汉武帝,揭发江充的阴谋,至于霍去病,也不会采取这么过激的行为。
不怒自威的将军
说得夸张一点,如果卫青和霍去病在的话,巫蛊之祸就不可能发生,江充等人也不会有机会去构陷太子和皇后。以大将军卫青的沉稳,以冠军侯霍去病的狠辣,只要稍有风吹草动或者苗头出现,江充之流早就被斩草除根,扼杀在萌芽之中了。说的夸张一点,如果卫青和霍去病还在的话,借给江充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折腾这件事情。
汉武帝的情绪,刘病已的命运
但是卫青和霍去病去世以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在朝廷中,就成了孤家寡人,大多数朝臣对他们并不支持,加之汉武帝也不喜欢自己儿子。
同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已经老了,人老了会更容易受情绪所左右,而失去理性的判断,在巫蛊之祸上,汉武帝过于情绪化的状态,偏听偏信,错误的判断,直接导致刘据的失控和最终悲惨的命运。
不过冥冥中自有定数,经历的若干年后,太子刘据一脉的刘病已,成为了大汉天子,也就是汉宣帝,这位平民天子将大汉带向了真正的巅峰。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
网友解答:
-----
会更悲惨!尾大不掉会成会刘彻的心病!即使没有巫蛊之祸也会找借口除掉这一威胁
-----
网友解答:
-----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两个词语。一个是功高震主。一个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从这两个词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刘剧的结局恐怕比这更加悲摧。
刘据,汉武帝的儿子,当朝太子。卫青,刘据的舅舅,霍去病,刘据的表兄。无论是卫青还是霍去病,都为汉家的江山稳固贡献出了毕生的力量,卫青曾九战九捷打破匈奴,收复了河南地。霍去病也是多次横扫匈奴,封狼居胥。特別是卫青,他死后,几个儿子都被封候。若是卫青不死,霍去病活着,其势力可谓一手遮天,炙手可热,妥妥的外戚专权的前奏啊。汉武帝一生杀伐决断,断不会让刘据的外家一人独大。不然也对不起他千古一帝的封号。
可能是受祖母吕后的影响吧,汉武帝为保汉家江山,其实一直都谨防着外戚势力的发展。特别是他晚年,欲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太子,又怕钩弋夫人做大,竟然赐死了他所宠爱无边的钩弋夫人。
因而,如果卫青霍去病不死,汉武帝会提前着手布置削弱外戚权力。事实上,卫青死前,汉武帝已经着手准备了,不但以献给朝廷贡金成色不足的理由夺去了卫青儿子的爵位,卫青死后,汉武帝又借巫蛊之事,处死了卫青的长子。那样,太子刘据很有可能会受到波及。
-----
网友解答:
-----
《资治通鉴》中的刘据戾太子刘据在《资治通鉴》中的形象是“仁恕温谨”的“守文”之人,这一说法广为流传,在影视剧《汉武大帝》中也沿用了这种形象。按照通鉴的说法,汉武帝认为刘据的守文政治路线与自己不同,性格不像自己。随着刘闳、刘旦、刘胥、刘髆的出生,汉武帝对刘据的宠爱大不如前,母子二人非常不安。汉武帝察觉到后便告知卫青(注意,是告知卫青,而不是直接告知卫子夫或刘据,可见汉武帝相对稳定母子二人而言,更看重稳定卫青),大意是:我如今征伐四方,劳民伤财,太子能够守文,继承之后天下可以安定。我如今所作所为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卫青拜谢,卫子夫羞愧请罪。太子的守文路线,使其身边围绕着一批“鸽派”朝臣,这就使父子二人关系十分微妙。卫青死后,卫子夫年老色衰,武帝任用江充,江充与太子有矛盾,害怕太子继位后报复自己,于是捏造巫蛊之祸陷害太子,逼反刘据,刘据也兵败自杀。《汉书》中的不同然而,作为一手史料的《汉书》记载刘据完全不是敦重好静之人,反而身边围绕一群奇人异士:刘据成年并居东宫时,“上为立博望苑,使通宾客,从其所好,故多以异端进者。”对于巫蛊之祸,《汉书》记载十分简略:江充在太子宫掘出桐木人,太子少傅石德怕株连自己,问太子是否真的运用巫蛊,并劝太子起兵。
而“太子急”,最为重要的是太子没有回答,斩杀江充后便匆匆起兵。从《汉书》叙述来看,刘据不像蒙冤逼反,而更像事迹败露匆匆造反。这一结论在随后的记载中也得到了侧面证明:汉宣帝为自己祖父刘据议定谥号,定为“戾”,谥法中“戾”即“不悔前过”。而先行巫蛊,后兴兵犯上不就是“不悔前过”吗?如若蒙冤,宣帝为何不为自己祖父平反?
而《资治通鉴》关于刘据形象的塑造引自《汉武故事》,此书系伪书,多无稽之谈,实不足信。刘据反因话说回来,刘据为何兴兵谋反?原因很简单:一者母贵子贵,母亲卫子夫年老色衰;二者数位同父异母的弟弟降生使自己地位动摇,而自己讨好武帝又没有明显成效;最重要的就是,作为奥援的外戚卫青、霍去病过世,朝中红人李广利、李延年一内一外是李夫人奥援,朝中无可靠重臣,而父子隔阂日深,希望在自己未被废前采取行动。
-----
网友解答:
-----
如果卫霍不早逝,能熬到汉武帝先死,刘据极大可能成功上位。卫青在生时,汉武帝后期宠幸李夫人等人,卫子夫和太子刘据有不安的感觉,刘彻就对卫青说,我现在四出征伐,不是喜欢动武,而是要为后代扫清天下,还他一个太平世界。我之后,必须有一位文治之君继承,太子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希望你把这些话转告给他们。这席话可看作汉武对刘据的态度,和卫青的存在在武帝心目中的份量。
卫青霍去病是武帝手中两张王牌,无论在制衡老将,牵制丞相为首的外朝而建的内朝,起到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卫霍二人的早亡,导致武帝后来手里无牌可打,穷途末路,昏招百出,险些重蹈亡秦覆辙。(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首先,在拥护太子刘据的立场上,卫霍是一致的,在漠北大战后,霍去病封狼居胥,功高盖世,晋升大司马骠骑将军,不久,霍去病就上疏请武帝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三人为诸侯王,诸侯王必须“就国”,这是明显维护卫太子的做法,不让诸王在侧免生枝节,也逼武帝向天下表态,刘据太子位不可动摇,武帝听从了。
卫青对外甥刘据的支持没有问题,他在生时,虽刻意不交结朝臣,对士大夫们有礼,对将士们有恩,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对外辱强敌有力回击;而对待同仁,则谦和仁让,气度宽广,桃李满天下,淮南王将欲谋反,因顾忌卫青而不敢动,卫青在时,从无人敢构陷卫太子,直到他去世之后,很多臣下认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支持,企图陷害太子的才逐渐多了起来。霍去病也类似这样,但他比卫青更早逝世,事实上的羽翼不多。(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卫霍二人能否保全刘据,还在于武帝的态度,从史书只言片语和所载内容推测,武帝并没有换太子的心思。后人常以阴谋论认为刘据之死是刘彻有意为之,也太过了。如果说幕后有人推动,说是武帝,倒不如说是钩弋夫人赵婕妤这一派,此人的入宫到产子,都含有满满的套路,武帝晚年出游至河间,就有观天相、占卜吉凶的“望气者”对汉武帝说此地有奇女,寻访之下找到这位出世就握拳无人能开的女子,武帝伸出双手将这女子手轻轻一掰,少女的手便被分开,在手掌心里还紧紧地握着一只小玉钩。这是奇幻小说才敢写的情节,却在史实上出现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另有一奇事,六十二岁的刘彻竟然与这位女人生下儿子刘弗陵,还怀孕十四个月!说与尧帝一样,史书还记载说武帝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这是有所图谋前的造势活动,或许武帝无心中真说过这句话,也或许是旁人附会,不得而知,反正,刘弗陵出生渐大,刘据的悲剧就开始了,随着江充的入宫,苏文等小黄门的串通,武帝多病不见外人,连皇后也难以见到,父子夫妻被隔开,才致惨剧发生。如果卫霍二人在,这些宵小连进宫的可能性也没有,就算发生了,有武帝二位心腹爱将在,也能阻止事态恶化,把局势扳回正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