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记录了许多皇后,怎么没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谁?扶苏、胡亥的生母是谁?
《史记》里记录了许多皇后,怎么没提秦始皇的皇后是谁?扶苏、胡亥的生母是谁?
-----
网友解答:
-----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而闻名,《史记》中却未记录中国第一位始皇后,要想寻找始皇后的踪迹,要从现有的史料中进行推测。
先来分析一个问题,为什么秦始皇直到病死都没有册立继承人,只留下召回长子扶苏回咸阳主理自己的丧事?
秦国的王位继承制度是十分严格的,并且很早就已经确立。在位的秦王,正式册立王太子,王太子的继承人,也预先确立。秦王去世,太子继位,太子继承人成为王太子,一切按部就班、井然有序,在制度上保证了秦国政权的长期稳定。
以我们熟悉的这段历史为例,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在位时,便册立安国君为王太子,这时候的嬴异人在吕不韦的辅佐下被确立为王太子继承人。秦昭王去世后,安国君继位成秦王,嬴异人变成王太子。安国君在位没几年便去世了,嬴异人继位成秦王,嬴政被确立为王太子。嬴异人去世,嬴政顺其自然成了秦王。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一事,不但在政治上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也是一件不合秦国制度的事情,不能不说是异常。
那就要追溯到秦始皇的继承人上,扶苏是秦始皇的皇长子,扶苏第一次出现是在秦始皇三十五年,记载了曾经提到过的“坑儒”事件,前面文章曾经提到过,扶苏因为长生不老药的事情与秦始皇意见相左,被派到秦国北部的上郡守边。
按照当时扶苏皇长子的地位和才干,是最大可能成为继承人的,最后秦始皇没有立扶苏为太子,真的只是因为扶苏反对自己长生不老吗?
皇室中的皇子的命运,很大一部分是会受母亲的影响。比如皇上宠幸了宫女意外生下皇子,便会给皇子另外找一个德才兼备的额娘,纵然生母身份低微,但皇子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养母的身份。像《甄嬛传》中弘历一样,认了熹妃做了额娘,皇宫中的妃子背后是代表着一定政治势力的,这些势力都会成为皇子的助力。
扶苏作为皇长子,母亲极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扶苏的身份同样如此,秦始皇对他的态度一定会受扶苏母亲的影响,扶苏母亲背后又代表着怎样的政治势力呢?
由此可以猜测,秦始皇始终未立扶苏作为秦国继承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母亲身份的影响,而扶苏母亲是始皇后最有可能的人选。
既然到此找不到更多的证据,我们先跳过这段历史,从后往前看来推测下始皇后的身份。
纵观当时的历史背景,扶苏死后不到一年,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爆发,除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口号之外,还有一个标志性举动:“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扶苏和楚国大将又复活了。
项燕是项羽的祖父,战国末年的楚国大将,陈胜吴广是推秦扶楚,打着楚国大将的口号很好理解。可扶苏是秦始皇的儿子,差点就成了秦国的继承人,为什么会成为反秦的代表人物呢?这里不得不让人联想起扶苏的母亲。
扶苏身上有着秦国和楚国的皇室血脉,扶苏被无辜杀死,楚国人民义愤填膺打着正义的旗号讨伐秦国。所以扶苏的母亲极有可能是楚国王室的女儿,嫁给了嬴政生下扶苏。
如果扶苏母亲真的是楚国公主,秦始皇为什么这么怕继承人和楚国产生关系,这里就要结合秦统一天下的历史背景以及秦始皇晚期对于外戚的态度。
秦楚联姻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追溯,从秦惠文王时娶了楚国的宣太后,到后来安国君娶了华阳太后,两国联姻代表的是两国之间共同的利益,秦楚一直在政治上相互依靠,互为连理。
当时嬴异人有嬴政和成蟜两位继承人人选,嬴政背后依靠的是华阳太后,这位养祖母背后代表的是楚国的政治势力,成蟜是韩夫人的儿子,背后代表的是韩国的政治势力。很明显,楚国势力是完全强过韩国的,嬴政在华阳太后的庇护下,顺利登上了王位。
嬴政13岁登基,此时后宫掌权的依旧是华阳太后,前朝势力正盛的是昌平君,有历史学家推测,昌平君便是楚国质子留在秦国的儿子,论辈分应该是嬴政的舅舅。对于此时尚未亲政的嬴政来说,前朝后宫都要受到楚国外戚的钳制,可想而知是相当痛苦的。
直至华阳太后去世,昌平君被贬黜后反秦复楚,楚国外戚政权才走向没落,可以说嬴政在30岁之前基本是没有政权自由的,在这五年后,嬴政便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基本重要工作。
嬴政本身对于外戚干政就是持强硬态度的,加之统一六国的关键时期,楚国又是最大的疟疾,如果选择有楚国血统的扶苏作为秦国继承人,是会产生很多政治隐患的。
嬴政继位后大婚选妻,当时在位的正是权势最大的华阳太后,华阳太后一定会给秦国选择一个母国楚国的王后。
我们姑且猜测始皇后是楚国公主,嫁给嬴政后生下长子扶苏。那胡亥的母亲又是谁呢?
胡亥对于赵高的感情,更像是幼子对父亲的依赖。胡亥绝对信赖赵高,他收到以李斯为首的老臣请求清除赵高的上书后,曾经回信请求老臣们不要怀疑和加害老师赵高。
胡亥在回信中把赵高视为始皇帝死后自己唯一的依靠,赋予了儿子对父亲的信赖。这封信见于《史记·李斯列传》,原话是这样的:“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
“少失先人”意思极有可能是说胡亥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所以秦始皇为胡亥找了赵高这位老师,赵高是一流的书法家和法律专家,也是车技高墙的武士、干练的能吏,虽然最后被权力蒙蔽了双眼,犯上作乱,但不能否认秦始皇是为胡亥选择了一位好老师。
战国时代,各国语言并未统一,两国之间文化存在很大差异,秦始皇选用赵国出身的赵高作为胡亥的老师,极有可能是因为胡亥从小熟悉赵国的语言文化,比如始皇帝的母亲是赵国人,吕不韦为她找的面首嫪毐也是赵国人。
胡亥生于秦王政十八年,当时,他的祖母帝太后赵姬还在(十九年去世),赵姬是赵国人,这可能是胡亥与赵国关系密切的因素之一。不过,在胡亥与赵姬之间还有一位人物,这就是胡亥的母亲。
胡亥的母亲,或许出身于赵国?她的赵国出身,正可以将赵姬、胡亥、赵高等赵国元素连接起来,为扑朔迷离的历史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
-----
网友解答:
-----
立后和立太子是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秦孝公开始,立后之是便已制度化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历史却跟人开了一个玩笑----秦始皇自己却终身没有立皇后,他也是后制形成以来唯一没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致秦始皇陵园里一幕独尊而没有皇后墓,这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根据近代对秦东陵考古探查,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与养祖母华阳太后、父亲庄襄王与母亲赵太后都是夫妇合葬在一地,符合当时制定,亲祖母夏太后与高祖母宣太后的墓也是规模宏大,不过因为这两位太后都是侧室而不是正妻,所以选葬在别的地方,这些都合乎礼制。
而秦始皇陵也只有一座大墓,并没有合乎之墓相伴,在其附近的一些墓葬也被认定是陪葬秦始皇的没有生育的妃嫔,并没有独立的皇后墓。
秦始皇之所以不立皇后,后世的专家提出了各种猜测。
1,秦始皇相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到处探访能延年益寿的仙丹,这种厚望的特殊要求延迟了他立后的进程。
2,秦国的几位皇太后的生活不检点,像宣太后、华阳太后都侍养宠男,特别是自己的母亲赵太后,与吕不韦偷情,甚至还和嫪毐生下两个孩子,这件事对秦始皇的影响甚大,由怨恨母亲到仇视女人。
3,秦始皇不立皇后可能和他幼年的经历有关,嬴政出生于赵国邯郸,嬴政和父亲作为人质在赵国,8岁才得以回到秦国,继位后对太后的专权深恶痛绝,早期的宣太后,后来的华阳太后,自己的母亲赵太后,因此对于女人惨遭极度仇视,亲政以后,坚决不立皇后,因此直到他在巡游路上死去也没有立后。
秦始皇有着非常庞大的后宫,但没有立下皇后,那时候的女子都没有名字,后宫的女子都是以自己的国名为姓,地位低的称为“姬”,地位高一点的称为“夫人”。
公子扶苏的母亲郑夫人是郑国人,郑夫人的地位比较高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地位尊崇,他从小谦逊有礼,爱好学习,又是秦始皇的第一个儿子,秦始皇对扶苏非常器重,母凭子贵,这也就使得扶苏的母亲深受秦始皇的宠爱,地位也就高了起来。
扶苏母亲是郑国一个普通的歌女,被秦始皇收入后宫,她喜欢吟唱郑国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后来她生下了秦始皇的第一个孩子,秦始皇便给他取名扶苏,“扶苏”最早出自《诗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扶苏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从小接受正规的皇室教育,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明锐的政治眼光,最先认识到民心的重要性,秦始皇也非常器重他,一直将其当做接班人来进行培养,扶苏也没有令秦始皇失望,不仅在政治上做的非常好,在民间的名声也是非常好的。
方式为人仁弱,非常推崇儒家的孝义之道,为人也非常正直谦逊有礼,礼贤下士,他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也正是因为扶苏的正直,才为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当时秦始皇的宠臣赵高,因为犯事被扶苏逮到,扶苏坚持要处死赵高,但是秦始皇保住了赵高的性命,赵高因此对扶苏怀恨在心。
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多次冒死进谏,都遭到了秦始皇的训斥,父子两人的关系渐行渐远,再加上赵高从中挑拨离间,扶苏被派到了苦寒之地,和蒙恬一起管理长城的修筑工作。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赵高等人篡改遗诏,赐死了公子扶苏。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母亲胡姬,生于亥年,就是猪年,所以叫胡亥,胡姬具体的名字史书上也没有任何的记载,这可能跟秦始皇故意封锁后宫消息有关。
胡亥作为秦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很短,仅有三四年时间,他的这个位子还是赵高伙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得来的,赵高是秦始皇身边一个掌管车马印玺的中车府令,胡亥自小就跟随赵高学习法律,受到了赵高的耳濡目染,赵高把胡亥逐渐培养成自己的一颗棋子,胡亥从小就很听赵高的话,可怜的胡亥,即使出身高贵,也不过是赵高阴谋的一部分,以为赵高对自己是忠心的,没想到自己也不过是被人操控的工具而已,任人宰割,而胡亥继位就是赵高阴谋达成后的结果。
胡亥继位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刻苦钻研如何吃喝玩乐上了,朝政大权都落在了赵高手上,他趁机除掉了绊脚石李斯,自己当丞相,还将屠刀指向了胡亥的兄弟姐妹,对他们大开杀戒,最终胡亥逐渐也成为了赵高的刀下鬼,秦朝也就葬送在赵高的手上。
-----
网友解答:
-----
秦始皇女人多的如无上飞鸟掩无暗地,美不胜数,他不是一位纵情于声色犬马的帝王,也不能雨露均沾,花墙月下,儿女情长,他一心一意行王道走正途,是千古一帝的伟大君王,垦定有帝后,他所以伟大就在于此,无八卦正大光明,人正不怕影子歪,,,好象他最喜欢韩国的一位公室女子,二情相怡一生一世,,,
-----
网友解答:
-----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姓嬴,名扶苏,传说扶苏母亲是郑国人,应该是秦始皇的大夫人,秦始皇称皇帝之前应该是秦王后,秦始皇称始皇帝之后应该是皇后,但《史记》只记载了秦始皇称始皇帝的事情,对王后改皇后只字未提。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丞相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上议“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追庄襄王为太上皇。王后变皇后根本没讲到。或许,秦始皇刚开始,还没想到王后变皇后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扶苏的太子位,也就迟迟未决!其实,刚开始时,这种情况很正常!
“扶苏”是《诗经》中的诗句,《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既然以《郑风》中的句子为公子取名,其母亲来自郑国的可能性极大!
公子扶苏应该立为太子,不知为何,秦始皇一直未立太子。扶苏聪明机智,正直仗义,仁义孝顺 ,深得秦始皇喜欢,也有意立其为太子。只是,正直的扶苏因上谏焚书坑儒的政事,犯了父皇的龙威,拂了龙颜,被秦始皇发配到上郡,协助蒙恬修长城防御匈奴!
直到秦始皇驾崩沙丘,遗诏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但为时已晚,遗诏变成了赵高矫诏,令扶苏自杀!
至于胡亥,是秦始皇的十八子,也应该是最小的儿子,姓嬴名胡亥,至于胡亥的母亲,传说是西域来的胡姬,而胡亥又出生在公元前230年的某一天亥时,秦始皇就“胡亥”为名,既纪念母亲为胡姬,又记录出生时辰。
由于胡亥母亲是胡人,而始皇巡北时,见燕人卢生,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就让蒙恬领三十万大军北击胡,没想到却是身边的胡姬生的儿子胡亥,使秦王朝灭亡,所以史书记载极少,讳莫如深!
由于以上原因,《史记》中既没有秦始皇皇后的记录,也没有扶苏与胡亥的母亲记录!只能是推测,既然是推测,说法就有多种,以上仅仅是其中之一!
-----
网友解答:
-----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冠以皇帝称号的近五百人,其中名气最大的秦始皇,而谜团最多的也是秦始皇,从他的生,到他的死,以及身后继承人的选择,历史记载也不尽相同,更让人不解的是始皇帝嬴政为秦王36载,在皇帝位11年,竟从未有过关于他王(皇)后和后宫妃子的一点介绍,甚至他的帝陵也不像之前国君陵寝那样呈现国君、王后、夫人等多中心的状态,而是只有一座高大的坟墓,充分显示了一冢独尊的特点。
水一白下面就试着根据历史记载的蛛丝马迹来推测一二,如有不同见解还望不吝赐教。
一、秦国的王后们
我们先来看一些秦国国君之前选择妃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吧。
有一个成语叫“秦晋之好”,其本意就是说春秋时代秦、晋两国的多次婚嫁,这既是国与国之间相互交好的表现,也是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制约。这种国与国之间联姻的现象在秦秋战国时期还是非常普遍的,不过晋国在战国时期已经不复存在了,秦国君主又会将目标转向哪个国家呢?
还记得电视剧《芈月传》嘛,那个威风八面的芈八子,后来大名鼎鼎的宣太后,她就是一位正宗的楚国贵族女子。算起来,秦始皇应该是她的玄孙。
当时的宣太后权力非常大,他的儿子昭襄王直到很晚才开始掌权。在宣太后掌权期间,为了巩固楚国外戚的势力,她就又选了一个楚国宗室女,嫁给了儿子秦昭襄王,即叶阳后。这种风气在后来的汉朝也得以延续,比如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就为孙子汉景帝选了一个薄姓女子做正妃,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也是他亲姑姑馆陶公主的女儿陈氏。
后来,秦楚联姻就更加紧密了。秦孝文王(安国君)的王后是楚国贵族女子华阳夫人,而在秦国的楚国质子熊完则娶了昭襄王的女儿,生下了昌平君,后来,熊完回楚国成为了楚王,昌平君和母亲则留在了秦国。
不过,由于华阳夫人无子,不得不收养子楚的时候,楚女为后的局面就改变了。
子楚,本名异人,是安国君众多儿子之中不受宠的一个,很早就被送去赵国当质子,后来认识了吕不韦,才扭转命运。他的正妻赵姬,原本是吕不韦的姬妾,生于赵国商贾之家,二人结合之后生下了嬴政。
所以,当子楚接替孝文王即位的时候,他的王后是赵国人赵姬,而没有延续楚人的“传统”。
二、嬴政的王后
从秦国王后的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也是政治婚姻的一种体现。一般来说都是掌权的太后为维护自身和母国的利益,来选择母国的贵族女子作为继承人的妃子。
那么,秦王嬴政即位之后,是不是也是由他的母亲赵姬来为他选妃呢?
似乎并不然。
一来,当时掌权的依旧是华阳夫人;二来,赵姬出身商贾之家,并不具备赵国贵族血统。所以,嬴政的婚姻很可能还是由养祖母华阳夫人来操持,由表叔昌平君来负责选择适合的楚国贵族女子。这个女孩很可能就是公子扶苏的母亲,秦王嬴政的王后人选。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来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会假借公子扶苏和名将项燕的名头,很可能就是因为扶苏是楚人之后。
三、为什么秦王后没有历史记载?
问题的关键很可能出在秦灭六国以及昌平君反水上面。
昌平君是一个生在秦国、长在秦国的楚人,他的父亲是楚考烈王,母亲是秦昭襄王的女儿。由于华阳夫人的关系,昌平君当上了秦国的重臣,他还曾经参与了平定嫪毐之乱。毫无疑问,他是华阳夫人及秦王后的重要倚仗。
不过,随着华阳夫人的去世以及秦国对其他六国灭国战的发起,像昌平君这样的其他国家王族、贵族之后就不可避免地会被边缘化了。终于,在一次朝议之上,昌平君因意见与秦王嬴政相左,就被安排去了郢陈安抚楚民。结果,到了郢陈之后,心怀不满的昌平君公然举起反秦大旗,后来又与名将项燕一起为楚国续命。
虽然昌平君最后还是兵败身亡了,但他此举无疑会直接影响到秦王后的地位。华阳夫人的去世、昌平君的失势,已经让秦王后的生存空间非常狭小了,再加上这次昌平君的叛秦之举,我们有理由推测,秦王嬴政就是在此时废后的。公子扶苏很可能也是受此影响,迟迟未被选中当继承人,后来更是被派驻到了北疆。
从此以后,感受到伤害的秦王嬴政便终身未再立后了。至于包括胡亥母亲在内的其他妃子,她们当中的不少人应该也都是六国贵族女子,不受重视、没有记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有人推测胡亥的母亲是赵国贵族,这个可能性也不能说没有,只是没有那么大。主要是胡亥的年纪要相比扶苏小很多,以当时秦赵的关系,联姻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除非胡亥还有一个同父同母的亲生哥哥,并且比他年纪大很多。这样也可以更好理解秦三世子婴是“二世兄子”的说法了。
在二世胡 亥即位以后,也没有尊太后的记载,是不是说明胡亥之母也已经因为六国被灭的原因,被秦始皇废黜了呢?
-----
网友解答:
-----
不是司马迁不想记录,而是搜集不到跟秦始皇皇后有关的资料。这跟秦灭六国之后,为了消灭六国遗民对故国的记忆,焚毁六国史书。那时候识字的人不多,仅限于上层阶层,六国国史最权威的流传载体就是史书了。楚国的国史,应该被焚烧得差不多了,而这是跟秦国羁绊最深的一个国家,对秦始皇嬴政一生影响最大的国家。
秦国史书虽然得以保存,但是关于来自六国的各位夫人的记载,都涉及六国娘家,也有可能被有意识地删除了。这就导致了,关于秦始皇后宫的记载,几乎等于零。他娶的皇后是谁?他的各位夫人从哪里来?统统不知道。想要了解秦始皇的皇后是谁,扶苏和胡亥的生母又是谁,先从秦楚两国特殊关系开始研究。
春秋时代,秦国和楚国被中原各国视为文化落后的夷狄,秦国被视为西戎,楚国被视为南蛮,他们都不是所谓的华夏正统。秦楚两国王室世代通婚的记录,也湮没于历史中。北宋仁宗嘉祐年间,凤翔府出土了一件秦代的石刻,上面刻有古朴的文字,全文一共三百二十六字,内容是秦王遣使宗祝(巫师长)向大神巫咸诅咒楚王不到,祈求打败楚国的文章。这块石刻虽然在宋金的战火后下落不明,但是流传下来了石刻拓本,这便是著名的《诅楚文》。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
“昔我先君穆公及楚成王,是戮力同心,两邦若壹,绊以婚姻,袗以斋盟。曰枼万子孙,毋相不利。”
这句话透露了一个《史记》所不载的信息,从秦穆公和楚成王的时代,秦楚两国就约为婚姻。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从前,我秦国先君秦穆公与楚成王,合力同心,两国关系紧密若一,又连成婚姻,结盟起誓,告诫子孙万千,不做不利于对方的事情。”
《诅楚文》笔锋一转,严厉指责楚怀王在国内荒淫无道,在外对秦国背信弃义,“兼倍十八世之诅盟,率诸侯之兵以临加我”,这句话指责楚怀王亵渎神明,背叛了秦楚两国十八代的诅咒盟誓,率领诸侯各国的军队进攻秦国。关键是“十八世之诅盟”这一句话,是破解秦始皇皇后到底是谁的密码。
自秦穆公和楚成王以来,到秦惠文王和楚怀王的三百年间,秦楚两国间竟然有十八代的联姻结盟关系。到秦惠文王和楚怀王的时代,秦楚两国关系开始破裂,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但是,秦惠文王依旧娶了楚国妻子,大名鼎鼎的宣太后芈月,就是楚国公主。
到秦昭王继位之后,芈月的儿子从楚国迎娶楚夫人,穰侯魏冉和华阳君芈戎(宣太后的弟弟)一度主宰秦国国政,这种情况到秦昭王四十二年,年老的宣太后去世后才结束。楚系外戚的势力一度旁落,但是芈戎的孙女华阳夫人,嫁给了秦昭王的儿子安国君。
华阳夫人是秦始皇嬴政的养祖母,她没有生下儿子,就收养了秦始皇的爸爸秦庄襄王子异。安国君和秦庄襄王在位的时间都非常短,嬴政是13岁被立为秦王,在他尚未亲政的时候,秦国主政的是楚国外戚势力。华阳夫人成了太后之后,跟当年芈月一样,倚重娘家的子侄昌平君和昌文君掌权,年幼的嬴政婚姻大事,也是华阳太后安排的。可以说,
嬴政从出生到成人亲政,一直活在华阳太后一系的掌控之下,为了维系楚系外戚的势力,华阳太后最有可能给他娶了楚夫人。
华阳太后一直活到秦王政十七年,也就是嬴政三十岁的时候。嬴政22岁行成人礼亲政,23岁迎娶楚夫人,他的婚姻由华阳太后一手包办。这位楚夫人,生下了他的长子扶苏,就是后来被胡亥陷害自杀的那位。他年幼时,上有太祖母华阳太后庇护,下有娘亲楚夫人爱护,还有昌平君等当权亲族支持,所以早早就确立为继承人。
但是华阳太后去世后,嬴政放逐了昌平君熊启,大权独揽。他少年时代受到的楚系外戚的掣肘压制,导致了他对外戚势力没什么好感。
楚国外系势力土崩瓦解,楚国的王后也失势,但是嬴政一直对楚系外戚有强烈的戒备心,所以他一直没有立公子扶苏为太子。公子扶苏生母,秦王后,很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皇后。她在历史上几乎找不到痕迹,有两种可能:第一,她早逝,所以公子扶苏也是孤苦,被放逐在外;第二,秦国史官的忌讳,这位皇后是华阳太后一系的,嬴政不愿意提起,史官们尽量避开。
秦始皇特别宠爱幼子胡亥,但是胡亥的母亲一样不见载于史册。关于秦始皇后宫的资料,史书语焉不详。胡亥曾经说过一句话:
“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而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
这句话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是胡亥对李斯说的。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在嬴政去世之后,不为胡亥重用。胡亥要重用赵高,因为赵高是他的老师,又比较年轻。这句话信息含量很大,很有可能透露他的母亲是谁。
首先,“少失先人”是指他的父亲秦始皇过世,也有可能包括他的母亲。如果他的母亲还健在,按照秦国的惯例,太后可以掌权的,那么他就不用那么依赖赵高,以致于最后国家灭亡。赵高对胡亥,没安什么好心,最开始是讨好他麻痹他,方便自己掌权;最后天下大乱,竟然派女婿在望夷宫中杀掉他,根本就不是个可以依赖的长者。
其次,秦始皇为胡亥选定赵高为老师,是为什么?赵高是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和律法专家,车技高强办事干练,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他出生于赵国,是赵国的王族。这是秦始皇选他做幼子胡亥的老师最重要原因。战国时代,六国语言差异很大,同一国家出生的人,交流更为方便。胡亥年幼时,秦始皇尚未统一六国,秦始皇选赵高为幼子的老师,很有可能是胡亥从小熟悉赵国语言,跟从一个赵国来的老师更容易学到东西。
胡亥出生于秦王政十八年,那时候他爹已经亲政,亲祖母赵太后还在人世。胡亥的母亲,很有可能是秦始皇生母赵姬替他娶的赵国夫人。赵太后来自赵国,既然王后已经有华阳太后安排的楚夫人,那么为了培植自己在后宫和朝堂的势力,替儿子娶一位赵国来的美女是天经地义的。胡亥生母,最有可能是赵国来的夫人。
为什么秦始皇皇后和这位赵夫人不见载于史书呢?首先,秦国焚烧六国史料,对楚皇后和赵夫人有关的事迹,肯定有影响的。其次,项羽入咸阳之后,焚毁秦国宫室,估计很多图书也不能幸免于难。关于楚皇后和赵夫人的记录,也有可能随之湮灭。
-----
网友解答:
-----
一,秦始皇一生不立后,原因有多方面。
关键问题是,秦始皇的皇后应该是六国公主之一。六国作为亡国之国,它的公主能成为大秦帝国的皇后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秦始皇不立皇后,是有历史原因的。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太子没有确立,当然就不能\"母以子贵\"而立皇后了。
既然太子的位置没有确立,皇后之位也就无从谈起。
秦始皇在沙丘平台觉得自己实在是敖不过上帝的召唤了,才让扶苏回咸阳替他办丧事。但是,这个老家伙依然没有确立扶苏是太子。他只是想让这个这个忠厚的儿子把他安葬入郦山陵墓之中。
所以,我们不得不仇恨秦始皇实在是太莫名其妙了。他不早点确立扶苏的太子之位,以后造成了他的子女们的悲惨结局。
二,六国已经破灭,六国公主之一的秦始皇皇后,担不起大秦皇后的名分
他认为这些女人担不起与他始皇相应的皇后之位,所以,秦始皇不立她们中的一个为皇后。
杜牧的《阿房宫赋》,本来就是一篇规劝性文章。以时文以告诫唐朝的统治者,不要步秦始皇的后尘。但是他多少也说出了秦始皇的暴政。秦始皇不仅在国家问题上暴政。\"苛政猛于虎\",同时也说出了秦始皇的刚愎自用,在国家大政方面,完全颠覆周朝的行政制度,脱离实际地搞郡县制。在宗族和继承方面搞一元化,连自己的皇后也处之漠然,置之不理,这难道是对后世子孙后代着想吗?
说白了,秦始皇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权利交出去,是一种极度恐慌极度自私的处事方式。才形成了后来的赵高阴谋得逞。葬送了六百余年的历代祖先的辛苦经营。
秦始皇的皇后是谁,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没有文献记载。秦始皇的女人多了选不过来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六国公主进了秦宫,作为失败国的女人,一般不会成为皇后的。那么,秦始皇会在秦国内部选女人为皇后吗?显然是不可能。
三,公子扶苏和胡亥,他们的生母是谁?不要说出题者不知道,就是历史上上千年的问题专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公主扶苏,是个贤良的王子,也是秦始皇心目中有地位的王子,秦始皇为了锻炼他,把他下放到基层去锻炼。扶苏吃了几年的风沙,在漠北苍凉的长城内外,得到了锻炼。他一反秦始皇的酷吏政治,法治社会,提倡德治,与乃父背道而驰,秦始皇十分不说,但是,秦始皇还是看重这个儿子的。所以寄托在他的身上的大事从不改变。
不幸的是,赵高毁坏了这一切。扶苏最后死于秦始皇的自私与无能之中。
至于秦二世胡亥,他可能就是匈奴人的后代,不然,后来秦帝国的一切苦难就说不走理不顺了。
如果秦始皇的儿子们和女儿们是中原民族的后代的话,胡亥杀他们就是种族仇视了。赵高再败坏,没有秦二世点头,他也成不了事情。所以说,胡亥,就是匈奴人的一头猪,到了秦宫就成了一头狼,不把秦始皇的子孙消灭,他是不甘心的。
当初,术士带回了一封书给秦始皇\"亡秦着,胡也\"。
胡亥,胡害也。
煌煌大秦帝国,居然被一个小子给葬送了,岂不是悲催。
四,至于秦始皇的皇后是谁,就不得而知了,他的儿子们的母亲是谁,就更让人不知道所以然了
秦始皇在议论尊号的时候,已经点名明了他始皇称\"朕\",他没有说皇后称什么呀?在他的头脑中,女人于他,无所谓了。要不要没有关系。再说,他母亲赵太后对他的刺激已经够厉害了,所以为了避免后世子孙的麻烦,他宁愿不立皇后,避免了外戚专权的祸害,断绝了后世继承人的痛苦和混乱。秦始皇不立皇后了有他的考虑。
从秦始皇在沙丘平台的死,可以看出秦始皇以为自己就是神仙,不会死的。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还没有说扶苏是大秦的见继承人,不能不说秦始皇的后路留得太深刻了。他当然会相信神仙会保佑他,再掌朝廷的大权。
一个人过于的自信,置国家于危险之中而不顾,显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秦始皇违反人伦和宗法制度,个性又刚愎自用,促使自己的国家,子孙为奸臣赵高所窃,岂不是自掘坟墓。
-----
网友解答:
-----
可能嬴政还是秦王时有过王妃,但嬴政称帝后,终其一生都没有立过皇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首称皇帝,并重新制定了后妃制度,规定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但秦始皇在位37年,始终都没有册立过皇后,并且到目前为止,史料中也没有任何关于秦始皇妻妾的记载,至于扶苏的胡亥的生母是谁?也就不得而知。
至于秦始皇有没有立过皇后?为什么不立皇后?扶苏和胡亥的生母又是谁?我们可以根据目前已有的史料推测一二。
如何确定秦始皇没有立过皇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让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大臣商议帝王称号,最终确定了“皇帝”的称号。同时订立了一套等级划分大概为八级的后妃制度。
《汉书·外戚传》记载:“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適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
其中规定了皇帝之正妻称为“皇后”,其余的妾室皆称为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等称号的等级区分。比如秦昭襄王的生母宣太后,她还是没有成为太后时,原先的等级和称号就是“八子”,故称为芈八子。
以此可见,皇后称号最早是对应皇帝称号而产生,那么秦始皇都确定了皇后称号,为什么史料却没有提到秦始皇的皇后是谁呢?并且史料中也没有秦始皇的其他夫人、姬妾的记载。
《史记》记载:“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谥为帝太后。”
已知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去世后,谥号为“帝太后”,与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合葬在一起。而皇后作为秦始皇的正妻,为何在史料中连只言片字也没有留下,那么可能只有一个结果:秦始皇未曾立过皇后,因此在史料中并无记载。
其次皇后在礼仪上与皇帝平等,皇后是后宫之主,也拥有自己的官署,可以在宫中置卫尉、太仆、都尉、少府等官职,理论上后宫中所有的宫女、女官,以及皇帝的夫人都归皇后管理。
因此皇后拥有很大的权力,必须要经过皇帝册立才能成为皇后。而册立皇后属于非常重大的事件,不仅需要正式隆重的立后仪式,还要昭告天下,大赦罪犯,普天同庆,同样,废黜皇后也是国家大事。
如果秦始皇册立过皇后或是废黜过皇后,这么重大的事件不可能在史料中记载。而且秦始皇的陵寝之中只有一座主墓,并没有独立的皇后墓,所以秦始皇在称帝之后压根就没有立过皇后,自然史料中也就没有关于秦始皇正妻的记载。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呢?
秦始皇既然都确定了皇后称号,为什么又不立皇后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童年阴影
秦始皇虽然是秦国君主,但却因为父亲嬴异人的关系(早年在赵国做人质),是在敌对国赵国出生。后因秦昭襄王出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致使嬴政一家面临非常危险的情况,赵王想杀死嬴政一家泄愤,于是吕不韦拿出重金送给守城官吏,帮助嬴异人逃出赵国,但却丢下了嬴政和其母亲赵姬。
嬴政一直在赵国邯郸生活了将近十年,直到曾祖父秦昭襄王去世,父亲被秦孝文王立为太子后,赵国才将他们母子二人送回秦国。虽然嬴政最终还是回到了秦国,但他很早就切身体会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敌意,尽管史书中没有记载秦始皇幼年到底经历过什么,但攻灭赵国后,秦始皇亲自去了一次邯郸,将所有与母家有仇怨的人全部坑杀。
以此可见,幼年的经历给秦始皇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阴影,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又不是聪明坚强的女人,他的童年危机四伏,命运把握在他人手中。可以想象,幼年的秦始皇内心之中充满了无助感和无力感,尽管母亲在他身边,但却不能真正抚平他的恐惧和不安,幼年的嬴政只能靠自己克服。
这样的经历通常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性格:畏首畏尾的懦弱、自强不息的刚毅,很明显秦始皇属于后者。而他克服恐惧和不安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战斗,因为嬴政幼年时未能得到充分的贵族教育和培养,没有人给他灌输足够的善意,而周围的人则对他充满了敌意,这便给之后埋下了不好的伏笔。
之后唯一让嬴政比较信任的母亲赵姬也“背叛”了他,嬴政回到秦国没几年,父亲秦庄襄王盛年离世,母亲赵姬不仅和他的仲父吕不韦私通,还养面首嫪毐,并生下了两个私生子,最后居然还为了情夫和私生子同意消灭自己,让私生子继位,致使秦始皇形成了多疑猜忌的性格。
导致秦始皇对身边一切人和事都开始不信任,连他的母亲都能“背叛”,他又能相信谁呢?他不知道身边的女人会不会也会背叛他,又怎么会付出真心呢!加上每天有处理不完的政务,以及统一大业还未完成,秦始皇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女人身上,也就无从谈及立后了。
前车之鉴
秦国历史上,王后、太后干政的例子就有不少,秦宣太后、华阳太后、太后赵姬便是前车之鉴。
秦昭襄王继位之初,其生母宣太后芈八子便以太后之位主掌秦国朝政,太后专权,也是自她开始。虽然宣太后主政期间,大大发展了秦国的国力,同时消灭了义渠,彻底解决了秦国的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东进,但她也导致四贵干政,出现了私家财富重于秦国王室的局面。
并且宣太后主政长达四十一年之久,尽管秦昭襄王不是傀儡,也有很大的实权,但也使秦王的权力受到了掣肘。之后的华阳太后和太后赵姬虽然没有像宣太后干政那么严重,但他们对并没有什么帮助,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如果不是华阳夫人,嬴异人很可能就不会被秦孝文王立为继承人,并且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外戚势力也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国政。而太后赵姬基本上起到的都是反作用,嫪毐也正是有赵姬的支持,才从一介平民成为长信侯,其组建起来的政治势力甚至可以和相邦吕不韦相抗衡,最后又爆发了嫪毐之乱,给秦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王后、太后的权力过大,就必然会削弱君主的权力,而他们的权力正是秦王赐予的,如果秦始皇没有立王后,或是皇后,那么就不会出现皇后、太后干政的情况。或许秦始皇不立皇后,也是为儿子将来继位考虑,担心自己百年之后,皇后成为太后,手握大权,干涉朝政。
不想分权
《史记》记载:“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
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称帝后,天下无论大事还是小事都由皇帝一人决断,秦始皇处理政务,群臣领命执行,从早到晚都有奏折呈上,每天批阅的奏折都要称量,不批阅完就不休息。可见秦始皇对权力的控制欲有多么强,可以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
如果册立皇后,就必然会分散皇帝的权力,对于秦始皇而言,这并不容易,因此秦始皇不愿意册立皇后,甚至就没有想过册立皇后一事。
眼光过高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完成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他自命不凡,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对皇后的选择标准也非常高,他希望能遇到一个才能与自己匹配的女人为皇后,但这样的女性在当时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可能只有巴寡妇清那样的女性才能被秦始皇认可。
巴寡妇清去世后,秦始皇专门为其筑“女怀清台”纪念,以昭天下,能得到秦始皇如此赏识的女性,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
《史记》记载:“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并且秦始皇后宫中的女人太多,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每攻灭一国,都会抢来美女,安置在秦宫之中。可能秦始皇的夫人、姬妾人数过多,加上政务繁忙,秦始皇留给众多夫人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无法确定立谁为后。
秦始皇在位长达37年,终其一生都没有册立过皇后,其中存在的原因应该有很多,各种原因不一而足。史料中也并未记载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皇后,并且秦始皇身边所有的女性,史料中也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字的记载,至于是哪种原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史料进行推测分析,可能和秦始皇的性格、经历有着直接关系。
而且秦二世胡亥也没有皇后,虽然他在位时间不长,但三年时间也不算短,有足够的时间选择,册立皇后,那么为什么胡亥也没有立皇后呢?
可能胡亥也是受父亲的影响,或者秦始皇生前曾定下了“不立皇后”的规矩。就如废除皇帝去世后追加谥号的做法,不准儿子议论父亲、大臣议论君主类似。不立皇后是为了不让皇帝的权力分散,导致太后权力过重,给后代皇帝造成掣肘。
扶苏和胡亥的生母是谁?
从上文可见,史料中并没有关于秦始皇妻妾的记载,所以扶苏和胡亥的生母,在史料中也没有记载,更没有留下任何姓名。
根据推测,可能扶苏的母亲是楚国人,胡亥的母亲是赵国人。
因为嬴政年仅13岁就继承王位,父亲已经去世,那么嬴政的婚事就落到其他长辈身上。当时最具权力的是秦始皇的生母太后赵姬和华阳太后,华阳太后是楚国人,赵姬是赵国人。
于是两人各自从母国挑选一些女子和秦王大婚,嬴政就算嬴政不喜欢,但碍于长辈的意思也只能接受,不过嬴政并没有立王妃,因为无论立谁为王妃,都会影响到秦国最后的统一战争。
结语:
至于史料中为什么没有记载秦始皇的后宫嫔妃,可能是秦始皇对后宫的管理比较严格,不准任何外人靠近,因此后宫中很少有消息透露出去。加上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胡亥又下令将后宫中没有子女的嫔妃全部陪葬,为此也没有几个人能活下来。之后项羽入关,对咸阳城展开了清洗,不仅将秦宗室之人全部杀掉,最后又放火烧了咸阳城。
因此从秦宫中流传出来的消息少之又少,最终秦始皇的后宫在现今成为了一个谜团。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
网友解答:
-----
谢邀!秦始皇没有皇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他的母亲赵姬要负很大责任。
赵姬初为吕不韦之妾室,吕不韦为了笼络质于赵国的秦国王子异人,为了积攒自己的政治资本,毫不犹豫将之献了出去。
赵姬成为异人姬妾后,很快即生下嬴政,夫妻俩变成了一家三口,及至后来异人与吕不韦逃回秦国,这一家三口变成了母子俩。
嬴政母子二人被赵人日夜监视,惶惶不可终日,这段时间内,母子之间的这种依赖关系进一步加深,可以说,这时候嬴政在这个世界上最信任的人,就是他的母亲。
然而回国之后,这一切都变了。
因为与吕不韦本来就关系亲密,赵姬与吕不韦迅速欲火重燃,甚至在秦庄襄王去世,嬴政继位后,吕不韦与赵姬仍然宣淫后宫,毫不避讳。
还是少年的秦王嬴政,心里应该是在滴血吧?这个时候的他还是一个傀儡,大权被这二人把持,即便愤怒,他能怎么样呢?
单单如此倒也罢了,吕不韦抽身之后,又给他的母亲赵姬找了一个替补——嫪毐。
嫪毐擅长床笫之事,很快便俘获了赵姬的欢心,而且,俩人还生了两个孩子。
作为大王,颜面荡然无存,对母亲的爱与依赖,逐渐转变成恨。
嬴政握权之后,他的报复是这样的:嫪毐车裂,二子套于麻袋之中,活活摔死;母亲赵姬逐出咸阳,母子不再相见。
对母亲的恨意虽然发泄了,但也给秦始皇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从此女人对他而言,仅仅是作为发泄的对象罢了。
任何人都无法在攫取他的爱意,自此,秦始皇不立后。
扶苏、胡亥生母。
因为秦始皇不热衷后宫之事,他的妃子见于记载的也比较少。
扶苏之母一说是故郑国人,一说是楚女,这极有可能就是秦灭六国,兼并天下之后裹挟而来的众人之一。
郑妃好吟故国情诗《山有扶苏》,扶苏之名,可能便取之于此。
胡亥之生母应为胡姬,为襄戎国羌人。也有一种说法,说胡姬是楚国公主。由于缺乏可以佐证的史料,这些也都无从考证了。
秦始皇之一生固然辉煌,兼并六国,君临天下,然而作为他的家人,无疑都是不幸的。
不论是父母,还是妻子和儿女,他们的一生都是历经坎坷,大部分人不得善终。
也可以讲,秦始皇本身,就是一个可怜人。
-----
网友解答:
-----
秦始皇的皇后不见于史书的记载,很可能他没有立过皇后,但是按照合理的推理,他是曾经有过王后的。
秦孝文王王后华阳太后(华阳夫人)也就是秦始皇的嫡祖母的生卒年份是约前296—前230年,也就是说在生于前259年的秦始皇30岁的时候,她才过身,我们再看秦始皇的亲祖母夏太后,她在前240年过身,这时秦始皇20岁,而秦始皇的生母帝太后(赵姬)在前238年因为嫪毐叛乱事件而被踢出局,因此在秦始皇(当时的身份还是秦王)立后的时候,后宫中有决策话语权的只剩下华阳太后一人,其实吧,即使夏太后、帝太后还在并能有建议权,从身份地位的尊贵程度看,话语权或许也在华阳太后这里。
华阳太后是出身楚国贵族家族女子,他很可能是宣太后(芈月)的侄孙女,因为出身的关系,她很可能为秦始皇安排了楚国贵族女子作为王后,这个王后很可能就是扶苏的母亲。
从这个角度,陈胜吴广反秦义军『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将秦朝的合法继承人与楚国抗秦名将放在一起作为号召,也就解释得通了——扶苏从母系角度来说也是楚国的子弟。
那么从秦始皇的角度,在秦楚关系恶化,楚国遗民念兹在兹复国亡秦的情况,原来的王后不能立为皇后,又没有很适当的新的人选,所以很可能就搁置了立皇后这件事。
扶苏的生母很可能就是这位出身楚国的王后,但是这只是一个推论,并不完全肯定,胡亥的生母可能是一个出身赵国的嫔妃,不过这也是一个推论(基于胡亥与赵高的紧密关系),而且比关于扶苏生母的推论说服力更加弱一些。
-----
网友解答:
-----
《史记》为何从未提起秦始皇的皇后?扶苏和胡亥的生母是谁?
《史记》被称为信史之一,里面记录的很多事情,都有一定的真实性,其中秦始皇的皇后一事,《史记》未写明,当然不是秦始皇没老婆,而是有别的原因。题主问为什么从来没提起,我个人觉得是秦始皇可能也没立皇后,《史记》没有材料支持,以司马先生的人品,自然不添油加醋。
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
许多朋友觉得是因为他的母亲赵姬的事情,给了他相当大的打击,他对女人有阴影,我觉得吧,也许会有一定的影响,但肯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雄霸天下,这一点不会成为他治国的障碍。
他不立皇后的原因,应该还是基于政治的考量居多。
嬴政即秦始皇统一六国,他想建立万世不灭的王朝,首先要防范的就是六国势力死灰复燃,只要有六国贵族在,这点隐患就不会消失。在漫长的几百年里,通过联姻的方式,七国(甚至更多)之间结了无数代的亲,什么舅舅外甥,什么侄子姑奶奶,亲戚关系根本理不清,更斩不断。秦国也不例外,早先秦国弱,更是靠着这点关系,得到了宝贵的发展时机。秦始皇的后宫,各国女子都有,生了子女的也有不少,立谁为后,谁将来就有更大的势力,换句话说,万一继承人不敌,秦朝的招牌还能不能继续挂下去?立哪国女子为后,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那么立秦朝重臣之女为后呢?这也不见得就好到哪里去,老秦人的忠心肯定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女人的能力未必行,万一自己将来挂了,继承人也管不了,再出现一个赵姬,怎么办?就算是不出赵姬,再有其他重臣不满,怎么办?
对于他来讲,立后很麻烦,立皇后以后的事情更难预料,于是选择不立。再就是秦始皇本人自视极高,天下哪有那么一个完美的强悍的女人,能配和他并肩,统治这大好河山?没有,那就宁缺勿滥。
题主所问的扶苏和胡亥的生母,据《秦谜》所推,扶苏的生母是楚国女,楚国人最先起义,打的就是替扶苏报仇的旗帜,我比较认同这种说法。至于胡亥的生母,我不是史学家,不是很清楚。就酱紫吧,交卷。(文宛如清扬 图网络)
谢谢大家,给个关注,点个赞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