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如何评价南宋开国皇帝赵构?
-----
网友解答:
-----
一个帝王,就是一个大地主资本家。工人农民起义造反,要求换老板被震压。鹤立鸡群,被赵家公司拢断经营百年,培养忠臣良民一大帮,发现可疑份子,采取先发制人打击。
呼家将,岳飞等都是先发制人打击成果,确保天下千秋万代归赵家所有。千秋万代对人民进行奴化宣传教育。梦想江山万年牢,还让拍马屁者给他起个小名,称他万岁。他万年牢了,天下人万年没有机会了。
人类社会停止不前,永远象蜜蜂世界一样。有两个蜂王也要互杀,只剩一个,独一无二没有可选可比性。说他是天下最独裁自私者呢?还是天下第一大公无私者呢?都一样分不清。
由于没有可比性,只有维一性,让天下人民世世代代好坏香臭分不清,人民大众永远给他当牛马羊,他掌握生杀大权。他就成了神,变成了天下人的主人。
-----
网友解答:
-----
长期以来,赵构都是一副软弱无能、四处逃窜的形象。近年来更有甚者,将岳飞的死都赖在赵构的头上。也正是这样,便造成了今天赵构负面的形象。
其实赵构也并非一无是处的,最起码正是在他的领导之下,宋室朝廷得以延续,而且在他任内解决了农民暴动、兵变、游寇等棘手的问题,稳定了政局。《宋史》更是将他与夏少康、周宣王、唐肃宗并论,称为\"中兴\"之主。
事实上,赵构能够被《宋史》称之为\"中兴之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点体现在他为数不多的几个正面形象当中。
第一张面孔:一代才子的形象
如同其父宋徽宗赵佶那样,赵构完整地继承了父亲在艺术上的天赋。天性聪明,知识渊博,博闻强记的赵构,自幼便精于书法,笔法洒脱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从陶宗仪对赵构的评价,不难得知赵构在书法上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如此赵构的书法还影响了整个南宋书坛,如果不是出身帝王家,赵构完全可以与其父亲赵佶、兄长赵桓并称\"三赵\"。
可惜出身帝王家,父亲、兄长又都是亡国之君,才使得\"三赵\"在艺坛的地位低微。
第二张面孔:勤勉君王的形象
在两宋交接之际,国内外政治、军事环境险恶。远的不说外有金兵南下追击,内有苗刘兵变。在这种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下,赵构能够稳定朝局、让南宋不至于像南明那样短短几年就覆灭,靠的正是他的\"勤政\"。
相传赵构每次退朝,阅章奏之后,如果有闲暇就当即读书,到了申时便练习射箭,晚上又开始处理政务。一日复一日都是如此,以致于当了三十六年皇帝的赵构都感到疲倦,到最后竟然主动将皇位传给养子赵昚,自己当上了悠闲的太上皇。
第三张面孔:孝子良夫的形象
很多人不知道赵构是一个重感情的人,都以为赵构不迎回在北国受苦受难的父兄是不孝之人。
其实不然,赵构并非不孝不想迎回\"二圣\",只是他也清楚迎回\"二圣\"将致自己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从赵构对待哲宗废皇后孟氏就可以断定赵构是一个孝子。
在赵构继位的过程当中,这位哲宗废皇后孟氏曾两度垂帘听政,为赵构即位,南宋建立和渡过危局做出了特别贡献。赵构也对这位孟皇后心怀感激,十分尊敬。
感情专一,主要是因为赵构在不知原配邢秉懿生死的情况下,十六年来一直都将中宫之位空着,等待邢秉懿的归来。最初在靖康之难时,赵构与妻子邢秉懿失散,但是赵构南下建立南宋之后,当即遥册邢秉懿的为皇后。
可惜的是邢秉懿没有一天享受过皇后的待遇,在绍兴九年就去世了。到了韦太后回国后,将皇后去世的消息告诉给赵构的时候,已经是过来十六年了。身为皇帝的赵构,身边自然是不缺女子,但是却为空置中宫之位十六年,只是为了等待原配的归来,用情专一可见一斑。
第四张面孔:睿智而开明的皇帝
撇开岳飞一案,其实赵构也算得上一个头脑清晰、政治开明的皇帝。事实上赵构并不昏庸,他的头脑也不像后人想的那么的\"弱智\"。这点从赵构对待所谓\"祥瑞\"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了。当时的抗金名将刘光世以枯秸生穗为瑞,奏之。帝曰:\"岁丰,人不乏食,朝得贤辅佐,军中有十万铁骑,乃可为瑞,此外不足信。朕在籓邸时,梁间有芝草,府官皆欲上闻,朕手自碎之,不欲生此奇怪事。\"辅臣叹服。
其后,孔庙生芝、芝九茎、瑞瓜等祥瑞频见,秦桧帅百官称贺不断。秦桧死后,高宗说:\"近年四方奏瑞,文饰取悦,像信州官员报称秦桧父祠堂生灵芝,那佞谀也太露骨了。\"赵构能看出献瑞者意在\"文饰取悦\"、阿谀权贵,说明他头脑清醒看得明白。
容忍吴球的\"恶攻\",则体现了赵构的政治开明。宋建炎三年,福建路吴球以本路第六名中榜。廷对时,他第一句话就说:\"陛下任相非人,太学生陈东以直谏见诛,臣恐异日有赵高者,指鹿为马,终无敢发其奸者矣。\"又说:\"陛下有畏避小心而无规恢远略。\"如此大胆抨击时弊,直指最高领导,赵皇帝没有喝斥\"大胆!\",更没下令割断言者喉管,而是照样录用。
正是因为赵构有着这么几处为数不多、难能可贵的正面形象,才为他在《宋史》当中赢得了\"中兴之主\"的美誉。
-----
网友解答:
-----
南宋赵构高宗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也算是一个有爭议的皇帝,他最大的交点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抗金的岳飞。
岳飞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带领“岳家军”抗金,打了很多的胜仗,他背上的“精忠报国”令无数国人钦佩。
赵构为什么要杀岳飞?我想不外乎这样几个理由:
一,岳飞要直捣黄龙,救回被抓去的二位先帝,这样,就威胁了赵构的皇位。
二,赵构想求和,岳飞却主战。
三,功高震主,赵构怕岳飞以后会拥兵自重。
权衡利弊,赵构还是以莫须有的罪名除掉了岳飞。也由于赵构杀了岳飞,成为了历史上有爭议的一个人。
我知道,赵构的书法和作画造脂极高,留下了不少珍贵的作品。
-----
网友解答:
-----
南宋的皇帝中,实事求是的说,宋高宗赵构应该算最有能力的一个。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北宋灭亡后的情况。
一者:北宋灭亡时,宋朝的皇族从宋徽宗到宋钦宗,再到皇子皇孙,所有能够抓到的全部都抓了,而且俘虏到了金国,可以说这个时候,宋朝当家人的赵氏皇族,除了因为当时被派到金国去当人质的康王赵构,在半路上被人拦下来而没去金国外,其他的赵氏宗子全部成了金国的阶下囚,皇室凋零,无人支撑局面。
二者:宋朝人被金兵赶往南方的过程中,当时并没有一支可靠的军队。赵构虽自号天下兵马大元帅,但这个元帅却在被金兵追得东躲西藏,当时并没有一支真正经过正规训练的军队供他调遣,而即便是后来成为“中兴四将”的张俊、岳飞、韩世忠、刘光世等人,他们所率领的军队,也大都是招募的盗贼或刑徒,既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也无军纪,在这种情况下,赵构能够保全自己,也算不错了。
三者:金兵侵略后留下的,是满目苍痍的北方和人心惶惶的南方。北方被金兵洗劫,特别是北宋都城汴京,经历兵火之后,十室九空,那些金银珠宝,不但国库中的为其掳掠殆尽,就是老百姓手里的钱帛,也被搜刮一空。当时,金兵要求宋朝赔款五百万两金,五千万两银,一百万匹锦缎,北宋再富,国家哪里有这么多现银布帛,不足部分,就从汴京老百姓家里抢夺。
因为有了上面三个方面的情况,金兵几乎将北宋斩草除根,而且连人也一起劫走之后,作为皇族仅存的人赵构来说,面临的问题是,国家既无法自立,军队又无法御敌,最后竟然没有让金人给灭亡,既有大难不死的运气,当然也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
金兵立了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后,就北撤了。张邦昌忠于赵氏,本来就非常不愿意当皇帝,金兵北去后,他从民间找到了当年宋哲宗的废皇后孟氏,请孟太后垂帘听政,并让赵构继位,是为宋高宗。赵构当了皇帝,金兵又发兵南下,要逼赵构退位,赵构从北至南,一路逃跑,到达扬州,金兵追到扬州,又到达杭州、建康(南京)、明州(宁波)、昌国(浙江象山)等地,后来逃窜到海上,就在这种狼狈的情况下,赵构最后通过向金求和,竟然建立了一个朝廷,偏安一隅,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
当然,赵构的屈膝偏安并不值得称道,但这一过程,也足见他的确有过人之处。
-----
网友解答:
-----
该怎么说呢,我觉得,宋高宗赵构完全就是一个暴发户,他的人生,他的行为,完完全全体现一个暴发户的心态。
天上掉下个王位
高宗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九子。本来按照正常的皇位继承原则,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如果不是时局变幻,他可能就在封地过着王爷的生活。
怎奈上天要降皇位,怎么挡都挡不住。高宗的老爹太会胡闹了,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的。金朝派兵打过来。他把皇位传给宋钦宗,自己一溜烟,跑了。钦宗也是个孬种,把救援东京的军队解散了。这下可好,金国本来已经撤走的,一看。来了一个送人头的,毫不犹豫的把他给收了。顺便连北宋的其他皇族的人给一锅端了。
皇帝被抓,怎么办?另立一个啊。可是北宋很多皇族都被抓了,咋办。老将宗泽站出来,说:“我这里还有一个没有被抓的”。行,就他了,他就是康王赵构。
烫手的金钻
金人北撤之时,另立张邦昌为帝,建号“齐”。好在张邦昌不敢受,把皇位让给赵构。康王赵构接过的这个王位可是一个烫手的金钻。金国在北方虎视眈眈,随时南下。南方也爆发了起义。自己的威望不足。骄兵悍将经常反叛。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构大赦天下,任用良将李刚。宗泽等等、抵抗金兵。同时整顿吏治。于1127年五月在南京称帝。
但是金朝人听说张邦昌让位给赵构,又帅兵南侵。攻城略地。直言活捉赵构。并攻破长江防线。攻入临安。四处捉拿赵构。逼得赵构四处飘零,躲避抓捕。直到1130年,大将韩世忠在黄天荡取得大捷,差点断了金军后路,金朝不敢再轻易南下,高宗才转危为安。
精心呵护,治国有方
在政治方面,赵构即位初期。任用良将,抗击金兵,镇压叛乱,从1130年开始,南宋的政治局面逐步稳定下来。后来,逐步打压军中的主战派,并与金兵签订和议。使得宋金对峙局势缓和下来。
在经济方面,鉴于南宋初年战争频繁,军费紧张,向百姓征收赋税又引发农名起义的状况,宋高宗一方面促使宋金议和,减少军费负担,一方面着手整顿经济。实行经界法,按照田亩好坏征收赋税。安置南逃难民,发行纸币,推进海外贸易。这使得南宋的经济蒸蒸日上。
王位谁都不能指染,不惜让父兄受辱,残害忠良
在局势稍微稳定的时候,许多大将主张北伐中原。岳飞是其中代表。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但是岳飞等人的主张遭到了宋高宗的打压。一方面,局势刚刚缓和,一方面,宋朝的皇帝,除了宋太祖和宋孝宗之外,基本上都是软骨头。高宗也不例外,对金人怕得要死。
还有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把金人打跑了,他们把宋徽宗。宋钦宗等迎接回来,宋高宗该如何处置?高宗是绝对不会把皇位让出来的。为此,在宋金局面缓和下来之后,宋高宗启用投降派,打压主战派,以“莫须有”的罪名,和主张投降的秦侩一起害死岳飞。把罪名全推到秦桧的身上,真够腹黑的。
后继有人,安享晚年
宋高宗在选择皇位继承人方面眼光非常独到。选了赵匡胤的子孙宋孝宗赵昚。并且于1162年让位给孝宗,自己当上太上皇。孝宗皇帝英明神武,又非常孝顺,使得高宗得以安享晚年。更难能可贵的是,孝宗皇帝雄心勃勃,想北伐中原,帮岳飞平反。积极北伐中原。可惜南宋那个时候大将青黄不接,韩世忠等等已经去世,孟拱尚未出生。北伐以失败告终。
终宋高宗一生,我们看到,他并非碌碌无为之辈,其实是个很“腹黑”的家伙。手腕挺高明的。他稳定政局,发展经济,并不昏庸。他畏金如虎,屈膝投降,留下千古的骂名。他完完全全的就像现在的暴发户,开始默默无闻,一朝暴富,想尽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不惜牺牲别人。晚年时候使得自己的财产得以顺利继承给儿子。完完全全就是个暴发户的形象。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网友解答:
-----
赵构是宋朝的第十个皇帝,南宋的第一个皇帝,伙同秦桧杀害岳飞父子的原凶,宋徽宗赵佶是他爹,宋钦宗赵桓是他哥哥。
赵构在国难当头、国耻家仇深重,从未励精图治,报仇雪耻,却抛君弃父,卑躬屈膝,一心苟和,残害忠臣良将,纵情声色,导演了一个时代的闹剧、丑剧和悲剧。
1127年4月二帝与宗室和及北宋一些大臣被金兵俘掳北去,一路上宗室女子多被奸淫,稍有反抗就被杀。为便于进行大规模奸淫,翰离甚至要求医生对怀孕妇女进行流产。他们还强令女子梳妆打扮、更换舞衣,供金军将领享乐。不久保福、仁福、贤福3名帝姬和2名皇子妃被折磨而死。
1128年8月,金太宗举行牵俘虏祭祀祖宗庙宇的活动,命令徽、钦二帝及其后妃、宗室、诸王、驸马、公主都穿上金人百姓穿的服装,头缠帕头,身披羊裘,袒露上体,到金朝阿骨打庙去行“牵羊礼”。
在这种情况下金人扶持张邦昌,刘豫和被废的孟太后做傀儡。但这些人登基称帝终究名不正言不顺,所以金国把赵构放回来,扶成皇帝,赵构就是在北宋朝廷被金朝连锅端的危机时刻登上帝位,他为美化自己,编造一个泥马渡康王的神话故事,说是上天助他从金国逃回来的。
赵构胆小、怯懦,重用投降派和奸贼,按照投降派的意见,一再奴颜婢膝地屈辱求和,做金人的“侄子”,在靖康之变中,赵构的亲生经父母,妻子、女儿和皇室及大大臣家属被金军掳掠而去,并曾多次遭到凌辱蹂躏,父兄二人坐井观天”但他非但感到耻辱和对金人恨之入骨,甚至为了坐稳皇位,他罢免韩世忠和岳飞,向金人赔款五百万两金,五千万两银,一百万匹锦缎,不足部分,就从汴京老百姓家里抢夺,以表达自己甘当儿皇帝的决心。
有种观点认为:议和是使宋金两国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事实上绍兴和议后,秦桧为其金国主子搜刮“岁币”,想方设法地榨取民脂民膏,不断地增加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自桧当国二十年间,竭民膏血以饵犬羊,迄今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这就是有些人所宣称的和议之后带来的“繁荣”!
赵构以牺牲岳飞与国家尊严及利益的双重代价,换来了二十年的所谓“和平”。宋高宗终于可以高枕无忧,过过皇帝瘾,然而这只是金国的稳军之计!
因为当时蒙古人时常侵略金国北境,对金国的都城——上京产生了很大的威胁。因此金国的精锐主力都调往北疆,围剿蒙古。在南线金人就立了伪齐来应对宋军的反击,此时金人已经疲于南北两线作战。
金军灭亡北宋后时能力卓绝的熊虎之将,如魏王完颜宗望、郑王完颜斡鲁、鲁王完颜闍母、辽王完颜斜也、诜王完颜娄室、潞王完颜宗辅、秦王完颜宗翰等一个接一个地在无休止的酗酒和纵欲下,暴卒而死。
所以,并非是金人不南侵,而是金人的实力不济,可惜如此大好局面,却因赵构的“恐金症”早已病入膏肓,十二道金牌强令各路宋军退兵,就这样,多次在战场上被南宋名将痛击的兀术,利用高宗的软弱胆怯,成功的利用反间计借秦桧之手杀掉了心腹大患岳飞,为金国获取了战略缓冲期。
绍兴和议二十年后,金国背盟,金主完颜亮举重兵攻宋,高宗闻讯吓得尿了裤子,在他的有生之年终尝恶果.
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宋论》写道:“李纲之言,非不知信也;宗泽之忠,非不知任也;韩世忠、岳飞之功,非不知赏也。……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这是对赵构最精准的评价。
-----
网友解答:
-----
宋高宗赵构在后人的眼里一直是个负面人物,他软弱无能,重用奸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民族英雄岳飞。 有些时候,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总有很多地方弄不明白,赵构作为南宋的皇帝,为什么要杀害替他扫除外患的岳飞呢?这不是自己在坑自己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回到公元1127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一件大事,金人南下,围攻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皇帝宋钦宗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了弟弟康王赵构,命他急救都城汴京,可当金人破城时,康王赵构也没有带兵来救他,最后的结果是:宋钦宗和父亲宋徽宗一起被金人掳走,这一天是公元1127年1月9日,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北宋由此灭亡。
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入侵时,宋钦宗任命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让他组织兵马增援汴京,可不知怎么回事赵构却让宗泽救援,自己却在大名府(河北)和东平府(山东)兜圈圈,难道赵构是有意为之,真不好揣测。 1127年4月,金人扶持傀儡张邦昌为皇帝,国号楚,5月份,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商丘)称帝,改元建炎,史称南宋,赵构即宋高宗,由此开启了南宋王朝。可宋高宗赵构在家仇国恨面前,不是积极备战,救回父母兄弟姐妹,而是选择南逃,先逃到扬州,接着又逃到杭州,最后把都城定在杭州,妄想以长江天险来阻止金人,长江以北的土地全部沦陷金人之手。 就算宋高宗逃到杭州,金人并没有就此罢休,战事频发,不过在此时岳飞的岳家军势力不断的壮大,一次次的挫败金人的锐气,以至于金人都没有斗志和信心,岳飞想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没想到的是宋高宗用12道金牌召回岳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父子杀害,南宋在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同金人议和,其作为让后人嗤之以鼻!
这个宋高宗到底是个什么人呀! 宋高宗赵构(1107~1187年),字德基,北宋灭亡后,他建立了南宋,赵构是宋徽宗赵佶第9个儿子,也是靖康之变唯一没有被金人捕获的王子。赵构登基后重用主和派黄潜善、王伦、秦桧等人,一味地求和,以保南宋的太平,可金人能让他消停吗?不能,实在没有办法,宋高宗也学他的父亲宋徽宗,禅位给儿子赵昚,自己做太上皇帝,完全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皇帝。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满江红》一直在南宋的天空回荡,可南宋的帝王却仿佛无动于衷,在金人哪里受尽屈辱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望眼欲穿,期盼赵构和后人们去救他们,可直到死去他们也没有等到这一天。 难道赵构真的是脑子有问题?是个昏君?当然不是,根据史料记载,赵构从小就聪明过人,记忆力特强,是个相当有能力的人,而且还是个书法大家。 南宋有岳飞和韩世忠这样的将领,完全有能力打败金人,迎回徽、钦二宗,可赵构并没有这样做。我个人认为赵构之所以这样做,主要还是舍不得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如果迎回二帝,他就没有办法摆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宁可杀死岳飞,力求同金人议和,可以说宋高宗赵构是一个没有格局,没有天下的人,他的心里只有自己,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
-----
网友解答:
-----
现代人评价古人时总会情不自禁地带着现代人的思维,这首先就会造成评价的不客观。
如何评价赵构?我们不妨看看古人的评价。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
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
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虖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
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这是元代官修《宋史》在赵构本纪之后的“赞”。
这篇“赞”对高宗的评价可谓既肯定又批评。
首先点出高宗才不足。
“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
,说赵构做个守成的君主绰绰有余,但是做个逆境挽救国家的则不行。这个评价是很客观中允的。
其次,指出赵构面临的处境很艰难。
《宋史》是将高宗和夏代少康、周宣王、汉光武帝、晋元帝和唐肃宗并称为中兴之君的,并指出宋高宗和晋元帝和另外四位相比在“克复旧物”方面有差距。尤其突出高宗面临的处境“时危势逼,兵弱财匮”,处境比其他君主更加艰难,令人同情。
这个评价我觉得有点过了,像汉光武帝、晋元帝面临的处境并不比高宗容易多少,高宗接受的摊子并没有糜烂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再者,批评高宗将局势弄得越发不可收拾。
“
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
指出高宗继位之处,国内有大量勤王之师,又有李纲宗泽这样的良相良将,“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事情是大有可为的。高宗接受起码牌面上是不错的。
但是他受黄潜善、汪伯彦的蛊惑,一味南逃,以致于丢失中原,又发生苗刘之变,后来又受制于秦桧,使得局面越来越差,只能“权宜立国”。最后害死岳飞,让有识之士“扼腕切齿”。
最后,说他“偷安忍耻,匿怨忘亲”
这个直击高宗的软肋,赵构是主和的,没有恢复中原的志向,忘记了被俘的父兄,只知道因循苟安,“卒不免于来世之诮”,会让后人耻笑的。
我觉的古人的评价就已经很到位,比我们这些不熟悉古代历史之人的评价更有说服力。
-----
网友解答:
-----
普通小白认为赵构是废物…
稍微了解一些历史以后,会发现赵构还是有能力的,不然不会南渡建立150多年国祚的南宋,像南明当年的局面多好,也没有这么成功,草草坚持十几年,在大陆的统治就分崩离析了。
再多了解了解以后会发现,赵构是一个矛盾人物,他面对金军懦弱,犹如老鼠见了猫一般,但他能力还可以,将南宋初期的混乱局势稳定下来,消灭了军阀拥兵自立的萌芽。
而且赵构还比较腹黑,比如冤杀岳飞,赵构不同意谁敢杀呢?
说白了赵构就是杀岳飞的最大主谋,但赵构会玩啊,晚年回忆起来,说到秦桧擅权,自己害怕的都要在靴子里藏刀以自保,意思是秦桧要杀岳飞,自己也没办法阻止啊!因为我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虽说秦桧的权力的确大,可他的权力来源于赵构,不至于反客为主的威胁赵构统治的。
但赵构为什么这样夸大的说呢,说白了就是要让秦桧背杀岳飞的黑锅!
所以说赵构身为宋高宗并非是一个合格的中兴之主,但表面上虽然懦弱无能,背后却是一个腹黑有权谋之术的主儿,可以说是相当矛盾的一个皇帝。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
网友解答:
-----
中兴之主还是无耻昏君?关于赵构的评价从来都是两个极端!
说他好的,把他捧得高高的,说他的大宋王朝的“刘秀”,是他拯救濒临灭亡的赵宋王朝,是他将赵氏皇族延续了一百多年,是他让江南汉人得以免受金人铁蹄践踏之苦。
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宋史》
说他坏的把他踩得死死的,说他是逃跑皇帝,懦弱无能,只知道求和。说他昏庸无道,残害忠良,是杀害岳飞的罪魁祸首。说他贪恋权势,为了保住自己地位,甘心让父母兄长在敌人手中受尽凌辱,还美其名以孝为尊,虚伪至极!
但是,回顾历史总要理智地看待其功过是非,在我看来,宋高宗赵构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
对,没错,他是逃跑皇帝,建炎南渡之时被金军追的像一条丧家之犬,狼狈之极。
“所行益穷,所投日狭”,“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
河南河北的大片土地因此而沦丧。不过,在批评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此举多少有些不光彩,不负责任,但确确实实为赵宋王朝保住了血脉,如果他不跑,很可能最终的结果就是皇室被一锅端,宋朝灭亡。届时天下有将会是一个乱世!
对,没错,他胆小如鼠,畏金兵如虎,只知道一味的求和。求金朝统治者“见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进军。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亡国的前夜,他被当做人质的身份送入敌营(当时的金),在金的军营之中,不惧金军的刀剑。同时绍兴和议,也确实奠定了南宋后期的和平局面,使得江南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纵观历史,不论战争的胜败,最终受苦的皆为平民百姓,他在位期间争取到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让百姓们过上安逸自得的生活,不用受战争的苦。着其实比什么口号都值得称赞。
对没错,他听信谗言,任用小人,为了与金求和与秦桧设计残害岳飞,造成了千年冤案,岳飞冤死,这无法原谅!但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他曾经举国半数之兵权交予岳飞,但岳飞一心抗金,多次不受君命,功高震主之威胁,任何皇帝都会谨慎待之。
对,没错,靖康之耻,皇族蒙难,父母兄长沦为阶下囚,赵构却听之任之,按兵不动,如此行为,谈不上一个孝字。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之所以屈辱求和,很大原因就是一个“孝”字。
“朕有天下,而养不及亲,徽宗无及矣。今立信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
所以,赵构或许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也绝非一个昏庸无道之君!
-----
网友解答:
-----
宋高宗赵构在靖康之乱后,被扶为皇帝,复国有功。但是他性格懦弱,胆小怕死,落得个逃跑皇帝之名,之后又杀害忠良,与金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关于赵构早年的所作所为,评价已经很多了,我不仔细说,这里主要说说他的晚年思想的变化。历史人物都是复杂的,不能用一种单一的眼光来看待。
怯懦的朝廷以牺牲岳飞与国家尊严及利益的双重代价,换来了二十年的所谓“和平”。宋高宗终于可以高枕无忧,过过皇帝瘾;然而,屈辱来换取安定,本就不是真正的和平。二十年后,金国单方面撕毁和约,卷土重来,晚年的宋高宗终于还是蒙羞了。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大举南侵,动用的兵力多达六十万人。
南宋政府荒于兵事,以致于大战来临时,在战场上一溃千里,备战严重不足。所幸的是,曾为岳飞部将的李宝在
唐岛海战大破金国水师;一介文人
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大放光芒,险中求胜。这两场关键性的胜利,更多的是依赖两位英雄的沉勇与智慧,而并非南宋军队的强大。倘若不是金国突然政变,而完颜亮又意外死于兵变,那么战争之结局难以预料。
这次战争,让年老的宋高宗在对金作战的立场上有了变化。
首先,在采石之战中立下奇功的虞允文被任命为川陕宣谕使,他向高宗皇帝进言:“金亮既诛,新主初立,彼国方乱,天相我恢复也。和则海内气沮,战则海内气伸。”宋高宗居然对虞允文所说的表示赞同。
不过,宋高宗毕竟是胆子小,虽然同意虞允文的主战意见,毕竟怕事。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他出人意料地宣布退位,由太子赵眘继位,史称宋孝宗。
宋孝宗上台后,便做了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为岳飞平反昭雪。他登基后不到一个月,便下诏追复岳飞原官职,隆重改葬,并寻觅岳飞后人,加以录用。对于岳飞平反这件事,宋高宗肯定是默许的。这就是说,到了他晚年,他实际上是以这种委婉的方式,承认自己的过错。
按照中国的政权传统,宋高宗虽然逊位,权力还是很大的。但在孝宗北伐一事上,高宗并不持反对立场,这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晚年的赵构是有所变化的。
还有一件事可以说明。
虞允文出任宰相后,曾被
御史萧之敏上书弹劾。一直不理事务的宋高宗却破天荒地站了出来,
为虞允文辩护,并说:“采石之功,之敏在何许?毋听其去。”就是说,当年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立下奇功,你萧之敏人在哪呢?太上皇开了金口,宋孝宗打算罢免萧之敏。此时虞允文却站出来为萧之敏说话,认为他品行端正,皇帝应该留用以广开言路。
要知道虞允文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没有他在采石之战的出色表现,南宋恐怕就灭亡了。宋高宗晚年思想的变化,是从被金国撕毁和约扇了一记大耳光后,有所清醒,意
识到委屈求全最终还是满足不了敌人的胃口。他对虞允文的态度,也可视为对主战派的一种鼓励与赞赏。
虽然我对年轻时的宋高宗很深恶痛绝,但他在年老时能有所悔,从这点看,还有可宽恕之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