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开科举、修运河、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为什么被称作昏君?
杨广开科举、修运河、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为什么被称作昏君?
-----
网友解答:
-----
隋炀帝杨广(569—618)是隋朝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在历代帝王中,他被赋予了少有的恶谥“炀”,即“去礼远众”的意思。
但是在大多数史籍包括以隋炀帝为题材创作的诗文、戏曲、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杨广都是以一名暴君而非昏君的典型形象出现的。
昏君,一般指昏聩不明、荒淫无道,容易听信小人谗言的君王。而暴君指专制无道的君主。简单来说昏君智商低,能力弱,而暴君性格不好,也就是说隋炀帝其实并不是一位昏庸的君王,相反地,他很有手腕,也很有才情。史书称杨广“美姿仪,少聪慧”,题目中列举的种种功劳也可以看出杨广是一名颇有才干的君主。
所以我们不妨来看看为什么史学家和民间习惯将隋炀帝杨广称为暴君呢?
吕思勉先生在《隋唐五代史》中从“炀帝夺宗”、“炀帝荒淫”、“炀帝黩武”、三个方面论证了隋炀帝个人行为恶劣,描述了一位暴君的形象。
一是杨广夺取了太子之位。
杨广通过种种手段,联合独孤皇后、杨素等人陷害杨勇,最终隋文帝废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如今看来不过是正常的权力斗争,但在礼制森严、尊卑有序的封建王朝谋害储君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二是杨广荒淫无道,大兴土木。
据《通典》记载,杨广兴建东都时,每个月征募劳役两百万人;兴修运河时,也征召了一百多万人,“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杨广游巡期间,招待得好的地方官员就被提拔,招待得不好得被贬黜。所以地方官纷纷以民脂民膏取悦杨广,《食货志》记载,为了在一天之内收集完制作仪仗的装饰品如皮革、齿牙、羽毛,百姓便漫山遍野地捕猎飞禽走兽,可依旧不够,地方官便向豪门大户收购,造成当时这类物品的价格飞涨,杨广荒淫享乐可见一斑。
三是杨广穷兵黩武,频繁发动战争。
杨广在位十四年,灭了土谷浑,征讨占城、契丹、流求、三征高句丽。尤其是三征高句丽,不顾国家实际情况,大肆征召士兵,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至民不聊生,随后爆发了隋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杨广也无暇顾及高句丽,内忧外患共同爆发,隋朝迅速衰败灭亡。
除了杨广的个人原因以外,杨广被称作“昏君”也有外部原因。
虽然隋朝的灭亡是由种种因素造成的,但后世不可避免地将隋朝的灭亡与隋炀帝联系起来,认为如果不是隋炀帝的种种行径,隋朝或许命数未尽。这样一来,对杨广的评价就会有失偏颇。同时,后世的帝王在接受教育时经常需要一个反面例子为鉴,隋炀帝杨广便成了历代君王乃至民间口口相传的“暴君”,这也是杨广被称作暴君的原因之一。
如今史学家对于杨广的行为也有不同的解释,比如认为杨广数次亲征实际上起到了展现国力,震慑边疆的作用。修运河客观上也有沟通南北经济贸易,促进国家统一的作用。还有开科举、改官制等行为也颇有益处。
-----
网友解答:
-----
称呼杨广为昏君其实是唐朝有点妖魔化他了,自唐以后,荒淫无度甚至成了杨广的代名词。但是我觉得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杨广的利举当褒扬,而他的过错就应该贬斥,而不是一味的将他妖魔化,将他贬低为一个只知穷奢极欲、荒淫无度之人。
(隋炀帝杨广画像)
我们现在隋炀帝的叫着感觉很顺口,但是这个“炀”字却是古代哪个皇帝都不愿意要的。因为“炀”字在谥法里是属于恶谥,有逆天虐民、好大殆政、离德荒国之意,但李渊偏偏就给他贴上了这个恶的标签!要知道其实在杨广去世以后,隋恭帝杨侑曾经给他上谥号“明”,也即隋明帝,这是一个褒谥!后来李渊又专门追谥“炀”,无不是贬低之意,以示李渊得位之正!有的人说杨广是千古一帝,有的人又说杨广是昏君,那么他究竟有何功过呢?
杨广之功
一、首开科举
在隋朝以前,选拔人才和官员要么是察举制,要么就是九品中正制,但无论哪一种形式最终都沦为了世家大族的工具,以致贵族子弟坐地升官、平步青云,而寒门子弟却几无为官的可能,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科举考试)
而隋炀帝在前人的基础上,首开科举(虽然只是雏形,但也是开天辟地之举)并逐渐得到后朝的完善,成为了之后1千多年各朝各代的主要取士方式。虽然仍然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但至少普通学子也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相对于之前是公平了很多。
二、开凿大运河
在当时,洛阳是毫无争议的政治中心,而大量人口也是聚集在洛阳周边,中原地区已不足供给如此庞大的人口。随着南方的开发,经济中心已不再在中原,转而来到了南方。在这种情况下,开凿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就是迫在眉睫。
因此从杨广即位伊始,就下令开凿大运河,经过六年时间,先后完成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这些渠道南北连通,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
(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通,无论是对当时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一直到现在,大运河仍然在持续贡献,可以说这是一项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三、开疆拓土
杨广自登基以后,为了实现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向南征讨占城、向西攻灭吐谷浑、向北击败契丹、向东征讨流求,为了收复东北地区和击败潜在的对手高句丽,而不惜三征高句丽,为确保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广之过
很大程度上,杨广的功也正是他的过,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杨广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正是建立在当时百姓的沉重苦难之上的!
其实杨广是一个有伟大理想的皇帝,他的目标就是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伟大帝王,这从他以“大业”作为年号就可见一斑!然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太着急了,以至于他的要求远远超过了百姓所能承受的,伤民太重,耗损国力!
(杨广影视形象)
从大业元年到大业十四年,短短十四年间,他就完成了多个大型工程或者战役。
大业元年(605年),营建东都洛阳,在短短十个月内就完成了一座巨大的,而这是每月200万民夫日夜不休才完成的,而当时除了运送建材的车辆就是运送尸体的车辆,可见百姓所承受的苦难!
同年,大运河的一段通济渠开挖。大业四年(608年),永济渠开挖。大业六年(610年),疏浚河道为江南河。六年间,动用数百万计的民夫才完成了这项巨大的工程!
除了工程以外,战场前方和后方也遍布民夫的身影,这里就以三征高句丽为例。
(隋军三征高句丽)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下诏举天下之兵进攻高句丽。大业八年,一百一十三万士兵进攻高句丽,为此他征发了二百多万民夫,然而最终是一败涂地。据记载,为了按时完成打造渡海战船的任务,民工不得不日夜的站在水中,因而皮肤溃烂,腰以下都生蛆了,死者无数。
大业九年,不甘失败的杨广决定再征高句丽,然而因为杨玄感的叛乱而不得不撤兵。
大业十年,杨广第三次发兵攻打高句丽,此时经过三年战争的高句丽也是国力不支,无奈投降,隋朝就此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
三征高句丽,前后动用了以千万计人力与物力,大量的士兵和民夫在战争中丧生。
(杨广影视形象)
而除此以外还有数十次的其他的军事行动都需要极多的民夫来保障军需物资的运输,可以说在杨广在位的十四年间,隋朝上下几乎达到了全民服役的地步。因为大量士兵和民夫丧生,这造成了农村极度缺乏劳动力,以致于民生凋敝、田园荒芜,在忍受了多年以后民怨早已沸腾,最终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杨广也在这场规模浩大的战争中丧生,而隋朝也就此灭亡。
总之我觉得,对于杨广的功与过要分开来看,不能一味的贬低和丑化他,还一个最真实的杨广!
-----
网友解答:
-----
杨广
,职位:隋炀帝,其历史上对他的褒扬低于贬低之词的君主,他的文治武功确实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都不足以将他列为明君之列,那么杨广做了这么做,为什么还会被称为昏君?不妨一起分析看看。
先看看他所获得的历史评价
隋炀帝承文帝余业,海内殷阜,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身戮国灭,为天下笑。
这是李世民在《贞观政要》中对隋炀帝的评价,其实已经点明他的功与过,不过笔者认为评论有贬低之嫌,什么叫余业?是想说隋炀帝的功都是他父亲隋文帝的功劳?修运河,三征高句丽,难道也是隋文帝的事情?再有
若能常处关中,岂有倾败?
历史上处于关中之地的恐怕不在少数,也没见得能力挽狂澜,倒是后面
遂不顾百姓,行幸无期,径往江都,不纳董纯、崔象等谏诤,
点破了隋炀帝骄奢淫逸,不听忠臣谏言,朝政荒废,这样的情况下,隋炀帝之前的所作自然被取代也几不奇怪了。
从来国家之败亡也,非财用不足也,皆骄纵所致耳。若夏桀、商纣、秦始皇、隋炀帝、金完颜亮,咸贪财好色,沉湎于酒,昼夜宴乐,不修国政,遂致身死国亡。
这是努尔哈赤在《清太祖高皇帝圣训》给出的评价,直接点明隋炀帝沉迷酒色,并且把他与夏桀、商纣等暴君同列,看来隋炀帝在后世人眼中确实比较差,不听臣子忠言,不朽国政,他们都指出隋炀帝之所以迅速败亡的原因所在。
其次,不要把暴君和昏君混为一谈
隋炀帝初平陈,斩五佞人以谢三吴,当时天下称贤。及其无道,乃过后主,深可叹也。
这是宋真宗赵恒在《宋史全文卷六》中对隋炀帝的一番评述,肯定其功,直言其过。那为什么说隋炀帝时暴君而非昏君?好好翻看他在14年位期间的功绩,统一江山、修通运河、西巡张掖、三驾辽东等。似乎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对,其实问题就在这些功绩中,其他不谈,就单单运河一事,他就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难道他不知道这是劳民伤财的举措?他知道,那为何又要做呢?如果单纯以为他是想巡游扬州便利,那就太片面了,隋炀帝做了这么多事,是想有所回报,怎么样的回报呢?青史留名!这点在著名的近代学者蒙曼的《蒙曼说隋_隋炀帝杨广》一书有提及,他的“暴”是希望建立不朽的功勋,而他的“昏”不能单纯已经江都沉迷美色而论,原因很简单,如果这是喜新厌旧的主,那他的妻子萧后却深得他的宠爱,而且是不改往昔。
总结:
隋炀帝的霸业野心是有的,可是连年的征战,连年的出巡,这些最后都要隋朝子民买单的,时间一久便出现官逼民反的事情发生,随之而来的蝴蝶效应是他未能想到的,而那些手握重兵的大臣自然会以隋朝腐败为由,趁机也掺和进来,例如李渊之流,曾经辉煌的隋王朝随之分崩离析,隋炀帝的急功近利,终究将隋王朝推到了历史的终点,不是他的文治武功不行,而是被严重低估了,笔者坚持认为说他是暴君不为过,说他是昏君,应该说是脏水被泼得最多的一位了。
相关历史资料:
1.《隋书·卷四》
2.宋真宗赵恒在《宋史全文卷六》
3.努尔哈赤在《清太祖高皇帝圣训》
4.李世民在《贞观政要》
5.胡戟:《再评隋炀帝》
6.蒙曼.《蒙曼说隋_隋炀帝杨广》: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网友解答:
-----
对历史的贡献跟对民众的政策是不同的,用历史的眼光他是有作为的,拓疆扩土、开凿运河、实行科举等等,但民众对征兵、服苦役又造成了明不聊生、苦不堪言……
-----
网友解答:
-----
全拜李世民所赐!后唐、不如此诋毁前朝杨广怎么证明自己的名正言顺?
所以看历史应该带着思维去看:去伪求真!
没有杨广修大运河,哪有后来的大唐盛世?杨广借举国之力修大运河给李世民做了嫁衣!
事实证明,大运河现在依然造福中国!
大运河福泽华夏子孙后代!功在千秋!
杨广堪称中国历史上千古一帝!当之无愧!实至名归!
-----
网友解答:
-----
因为他在错误的时间干大事情,因为他失败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老百姓第一件事是要吃饱饭,在这件事没解决的时候任何大事都不是大事。
-----
网友解答:
-----
昏君,是古代对无道的君主的贬称。群情激奋,民怨沸腾的,甚至于最后亡国的,再聪明,那也是小聪明,功劳再多,也不能抵过,
最终亡国之君都要担了昏君的骂名。
杨广便是这样的一个皇帝。
杨广其实和李世民好有一比
。这二位都是行二,一个是杨二,一个是李二。都是开国皇帝的儿子,又都在立国过程中创下大功。而且又都是用非正常手段上位的。可以说真的很像。
但是这二位,历史上的评价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唐宗宋祖的唐太宗李世民,那是千古皇帝里的劳动模范。一个却被追谥炀帝,看着就难听,名声非常坏。
李世民的皇帝位子,是明目张胆地抢来的。杨广的皇帝位,是靠装好人玩阴谋偷来的。
李世民在他老爹李渊造反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是他再三再四地建议李渊,首倡晋阳起兵。开府建衙,早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秦王班底。等唐朝建立时,李世民实际上已经尾大不掉,他不想当皇帝,秦王府的人都要推他当。当与太子建成一派爆发冲突后,果断来了个玄武门之变。他老爹不得不传位给他。李世民虽然强横暴力,但是光明正大。
杨广在他爹当皇帝后,封他当晋王时才十三岁,当面还有他哥,太子杨勇。后来虽然也去外面打仗,但是个人能力一般,不是对手弱,就是手下有能人。但杨广这人有心眼,装贤,装孝顺,大讨皇帝和皇后的欢心。同时还不断地埋汰太子。他这样装孙子二十年,终于阴来了太子位。然后忍不住杀了老爹,终于当了皇帝。
李世民行霹雳手段继位后,又采取宽容作法安天下,安臣僚。
派司空、魏国公裴寂在南郊烧柴祭天,大赦天下。武德元年以来由于直言被责罚流放的人都放回。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先前无爵位者赐给爵位一级,六品以下加勋级一等。天下免赋税徭役一年。
杨广继位后,逼太子杨勇自尽,又杀了不少杨氏诸王。
李世民任上,史称贞观之治。选贤任能,有“房谋杜断”之称。从谏如流,让魏征留下千古美名。重视法制和制度的建设,深得治国精髓,留下给后世皇帝的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无大工程建设,珍惜民力。对外战争,虽然大胜,但都是防御战,不好战。
杨广当皇帝独断专行,
对不同意见的重臣,轻则重罚得则杀人抄家。好皇帝身边才有能臣,杨广没有。他继位后,一改在当晋王时的朴素,喜奢侈,广进女色。滥用民力,大肆修建行宫。修建东都洛阳。又修大运河,造数以万计的船只。可以说把隋文帝多年的积累消耗一空,又让天下百姓承受着苦不堪言的劳役。以当时的国力承受一样都是比较困难的,可杨广全开工了。隋朝是被他累垮的。杨广最后作死的作法就是劳师远征高句丽。穷兵黩武。兵以义动,没大义的借口,也可制造出来一个,不是你想打就行的。兵以利动,没利你打什么。可杨广就干了。
杨广所有的做法,都和后来的李世民相反,他的天下怎么能安定呢。
隋朝,一般也称大隋,是一个统一的,强大的王朝。如同大秦一样。
可是也和大秦一样,二世而亡。它们之间也可以对比一下。秦朝立国以后,没有过多地在轻徭役顺民心上下功夫,推行滥用民力的暴政,以为武力开国,也能武力治国,殊不知,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暴君不是傻子,但是暴君失民心,失臣心,失天下 ,他就是个昏君。
-----
网友解答:
-----
隋炀帝不仅是昏君,更是暴君,得益于网络地摊文,成为最近洗的最白的皇帝,洗白隋炀帝的大多都踩一脚李唐,无非就是改史,抹黑这种没证据的瞎猜。
开科举——上过义务教育的都知道,开科举这是他爹杨坚干的,而且有隋一代科举的有官员举荐才能参加
修运河——隋炀帝时期是把之前的大大小小的河道疏浚汇聚起来,这当然是好事,但是这条大运河需要唐宋花钱用人持续疏浚才能使用,根本不是想象的一劳永逸,更别说有的人都分不清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就把功劳都扣在隋炀帝头上。
亲征吐谷浑,高句丽就没什么好说了,网络地摊文不会告诉你隋炀帝是惨败,惨败中的惨败。顺便一提,征高句丽是隋文帝就开始的目标。
隋炀帝的破事还很多,根本说不完。
其实很简单,如果不是天降李渊李世民父子,隋炀帝留下了国内四分五裂的势力,外部民族虎视眈眈,妥妥第二个五胡乱华,如果隋炀帝都可以吹,那司马晋朝凭什么不可以吹。
-----
网友解答:
-----
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广,隋朝第二个皇帝,历史上却被黑的最惨的一个。但是没办法,成王败寇,丛林法则,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特别是春秋过后。
其实纵观中国历史,大乱过后总有一个过渡王朝,然后才是大治,这就好比大地震后总有那么一次两次余震一样。
杨广为什么会被称为暴君,却不知道暴在哪里,一般来说暴君的帽子基本上三个,第一修运河,劳民伤财;第二个,三打高句丽,劳民伤财;第三个,得位不正,不是老大。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人,又觉得杨广非常厉害。大的原因也是有三个:
第一个开科举,因为这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就像某个老师说的,你个三无人员,除了好好学习上大学拼自己外还有出路,科举制度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世袭制,普通老百姓才有机会;
第二个修京杭大运河,在现在看来是一个大的利民工程,水路交通便利。可是在当初国家初定,百姓急需要休养生息,那就会被认为时机不到,并且当时会被认为是自己想游山玩水方便。
第三个,大规模的持续的对外战争。战争都知道是一个烧钱的游戏。富三代汉武帝刘彻前半生三十年的战争就耗掉他爹他爷的所有积蓄,中后期就是靠各种明目收费。因此杨广对外战争是所有有血性男儿的根本,就是要征服,并且亲自上阵打仗,而不是天天坐在皇宫里饮酒作诗,坐拥佳人。
小结杨广的做法是有超前意识,可是在那个时候,不合时宜。
1.兴科举是和老世族,大门阀对垒,得不到支持
2.开运河,需要大量劳动力,是和老百姓对垒
3.对外战争,是和周边国家对垒。
作为国家初定,需要休养生息,却偏偏遇到一个有太超前意识的领导,那么肯定会被不认可,那么结局就一个,退出历史舞台。杨广出生太早了,如果像汉武帝刘彻一样,有他爹和他爷的积蓄和稳固,那绝对是一个千古一帝的大人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非功过是需要时间来定的。
-----
网友解答:
-----
1.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按照皇位继承的规则,老大杨勇才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但是杨广权力欲望熏天,为了夺得皇位继承权,他不惜陷害自己的大哥杨勇,在父皇杨坚面前肆意地诬陷抹黑杨勇,最终导致杨坚对杨勇彻底失去了希望,转而将杨广确定为皇帝继承人。
2.杨广登基后,不顾五代十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民不聊生,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的事实,大肆地征用民工,修造大运河,又不惜国库空虚的现状,率领大军远征高句丽,劳而无功,劳民伤财,致使对百姓的横征暴敛更加严重,百姓生活进一步身陷水火之中了。
3.另外,杨广还是道德败坏的伪君子,他将大哥杨勇干掉之后,对姿色出众的嫂夫人早就垂涎三尺的杨广,干脆将嫂夫人据为己有,供自己淫乐。此外,杨广对自己的亲妹妹也不放过,也是肆意的戏弄。
4.杨广还是个巡幸的瘾君子,在他短暂区区十五年的执政生涯中,他多次率领豪华的船队,携带大批的宫娥才女乘船,沿着大运河游览自己治下的江南风光,沿途官员不惜耗费民脂民膏,极力的供给杨广一众人等锦衣玉食,此举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的矛盾。
杨广虽然首开科举考试的先河,从此贫困百姓中也可以走出科举人才,但是,他统治期间,滥用民力,任意发动战争,导致了隋朝了灭亡。
-----
网友解答:
-----
杨广最大的问题便在于他是一个失败者,在历史上大家对于失败者的指责往往更多是苛责的,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不是因为隋炀帝在内部的享乐,而是因为开通西域之地,隋朝的版图再杨广的手上达到了最大,这是无法否认的功绩,攻打高句丽也不是因为他的实力不足导致失败,而是因为他太过好面子才导致这场战争的失败,隋朝的富庶与强大让杨广心中的自信心不断膨胀,这次的失败让他自然不能够接受,于是他不顾现实情况主动发动了第二次的高句丽之战,这一次由于天灾的原因导致很多百姓消亡,大众出于生存的考虑只能够选择叛逃,聚众为盗,由此开始局面便一发不可收拾,随后的第三次征伐更是将这种事态进行了扩大,朝廷大臣的反叛终于成为了压倒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杨广最后也被人所弑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