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
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
-----
网友解答:
-----
\t汉文帝刘恒活了46岁,在位24年。
\t汉景帝刘启活了47岁,在位16年。
这两位皇帝加起来执政40年时间,创造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积累了大量财富,为汉武帝踏平匈奴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可是对于他们俩的寿命,很多人都觉得比较可惜,因为都是在知天命的年份之前,就驾崩了。那么为什么他们这么短命呢?
\t汉文帝非常勤政,是活活累死的。
汉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因为他比较勤劳。之所以如此勤劳,是因为他要解决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他是22岁登基的,这个时候刚刚经历了剿灭吕后之乱,对吕家遗留下来的力量,汉文帝必须要采取各种手段打压消灭。
在这之后,汉文帝还要处理跟朝臣的关系。汉文帝在做代王的时候,有一套属于他自己的领导班子,按理说这些人应该会跟着汉文帝富贵发达。
\t可是在拥立汉文帝这件事上,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包括他们所代表的一帮力量,都是有很大功劳的。这就会产生一种矛盾,汉文帝到底要亲近哪一派成了头疼的问题。
\t其实他一直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最终因为周勃和陈平是东道主,所以代地的那些臣子总是被他们打压。
代王王后生四男,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乃代王为帝后,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汉书》
做皇帝当然没有做诸侯王那么轻松,汉文帝为此还要着手发展全国经济。这里又有一个问题,要想国家富有,就得剥削百姓,要想百姓富有,那就得减轻税赋。
汉文帝的理想是做到减轻赋税的情况下,使得国家也能富强起来。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单项的赋税减轻,势必就会导致全国税收减少。百姓在田地里的产量必须增加才能弥补国家的损失,这件事容易吗?当然不容易,汉文帝恨不得上天给他派一个袁隆平。
汉文帝还要应对诸侯王的叛乱,还要应付匈奴人的入侵,还要注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还要想办法从权臣手里一点点夺回军权,而且还注重节俭,自己不胡乱花钱,从来不出宫微服私访一下,锻炼身体的机会都没有。这些都是非常伤神的事情。
古代帝王的寿命可能有长有短,但是能够安然做24年皇帝的,其实还真的不多。所以汉文帝虽然早逝,可是他做皇帝期间,所解决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t汉景帝是被人际关系给烦死的。
有人一定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我们来一起看看汉景帝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到底有多复杂,而汉景帝又是如何处理的。
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的太子刘贤入宫跟刘启下棋,可是刘贤的性格骄纵傲慢,甚至对刘启都是好不尊重。结果刘琦就拿起键盘,哦不是棋盘,把刘贤给打死了。这可是一件大事,汉景帝立刻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所以就躲在了老爸汉文帝的背后。
汉文帝大手一挥,把刘贤的尸体给送回了吴国,也不说个一二三来,实在是霸气的很。汉景帝却始终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因为这件事导致了吴王刘濞和汉景帝之间的仇恨。后来吴王刘濞联合其他诸侯王发动了八王之乱,其实也有这件事的原因在里面。
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师傅皆楚人,轻悍,又素骄。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于是遣其丧归葬吴。吴王愠曰:“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是怨望,稍失籓臣礼,称疾不朝。---《汉书》
\t汉景帝的老妈窦太后,非常喜欢自己的三个孩子,所以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至高无上的富贵。长女刘嫖是个女娃子,没办法做皇帝,所以窦太后在她丧夫以后,一直把她养在自己身边,享受富贵和地位。
\t长子汉景帝刘启已经是皇帝了,再也没有比他所拥有的还高的地位和富贵了。只剩下小儿子梁王刘武没有得到至高无上的富贵。所以窦太后总是要求汉景帝将来要把皇位传给她的小儿子刘武。
\t汉景帝是有一票儿子的,哪里轮得到刘武来继承皇位呢?但是他又不能公然忤逆自己的母亲,所以这一层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比较麻烦的。
\t再说立太子的事情,他也是烦躁的不行,他儿子众多,所以可以成为太子的人选也比较多。最初就立了个长子,也没多想什么。后来夺嫡之争愈演愈烈,长公主刘嫖又参与其中,最终在多人操控之下,刘彻才成为了太子。
还有就是杀晁错的事情,他明知道晁错是忠臣,为什么他还下手杀掉他呢?因为他惧怕诸侯王们的叛乱。晁错已经为汉景帝分析的非常清楚了,就算杀了晁错,诸侯王们也不会罢手。
结果汉景帝杀了晁错,依旧没有换来和平。只好再次带兵出征,但是这件事却缠绕了汉景帝一生,甚至于现在,大家对他杀晁错的事情,依旧耿耿于怀。所以可见这件事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汉景帝的人际关系实在是太复杂了,因为除了老爸早逝以外,其他亲人都还活着,如此庞大的一个交际圈,使得汉景帝难于应付,毕竟他的能力比不上他老子,更比不上他儿子。
\t总结:人还是不要自寻烦恼。
汉文帝的私生活是比较有节制的,他并没有太多的老婆,窦皇后的位置始终都没有动摇过。但是汉文帝这个人的心思太多,心思多了就烦恼。这就是他早逝最重要的原因。
汉景帝的私生活就没那么有节制了,他比父亲的处事能力差,但是其他方面却不比汉文帝差。所以汉景帝极有可能是操劳过度而死,当然他身边的烦恼也比较多。
\t所以两个人都是40多岁去世,我认为是因为自寻烦恼导致的。人应该还是想开点,该吃吃该喝喝,已经到了那个位置了,还想那么多干什么呢?做一个平庸的皇帝又会怎样?刘禅安安稳稳做了41年皇帝,到了曹魏那边依旧还能享受荣华富贵,他就是想的不多。
参考资料:《汉书》。
-----
网友解答:
-----
汉文帝活了46岁,汉景帝活了47岁。跟普通老百姓比,他们的寿命是短了点,可是,要与中国古代所有皇帝的平均寿命比,他们俩算是“高寿”了。跟西汉其他皇帝比,他们可以算是寿星佬了。
有人统计过,中国559位皇帝(包括草头皇),平均寿命只有38.2岁。其中皇帝平均寿命最长的是清朝,达到52.3岁,宋朝次之,46.6岁,唐朝再次,44.6岁。
西汉十一帝:太祖刘邦60岁,惠帝刘盈21岁,文帝刘恒45岁,景帝刘启46岁,武帝刘彻69岁,昭帝刘弗陵20岁,宣帝刘询43岁,元帝刘奭42岁,成帝刘骜44岁,哀帝刘欣24岁,平帝刘衎14岁,平均寿命39.2岁。
同为刘邦之后的东汉,皇帝们的受命更惨不忍睹,平均寿命只有29.9岁!
在西汉一朝,寿数比文帝、景帝高的,只有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所以,从皇帝的职业来看,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受命不算短。
如果你拿寻常百姓比,他们过着吃喝不愁,营养丰富的生活,还有良好的医疗条件,确实不应该这么短寿。之所以人到中年就“跑路”,原因既有所有皇帝的共性,也有他们的个体原因。
其一、繁重的工作量
皇帝这种职业,除了开国之君,剩下的基本都是靠命,不是奋斗的来的位置,所以,自古蠢材皇帝一箩筐。没关系,他们再蠢,帝国照样运转,愿意干活的人有的是。所以,一辈子混吃等死的皇帝很多。
可是文景两代皇帝,把权力看得比命都重要。这就注定他们必须是勤奋敬业的一类,尤其是汉文帝,几乎事必躬亲,工作量超大。
西汉初年不像后期,开国之初民生凋敝,又缺乏治国良臣,皇帝基本上兼任了丞相的职务。这是帝制结构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带来的弊端。后期的帝王们则要幸福得多,官僚机构日趋完善,朝政决策和执行监督的重任,已经不需要压在皇帝一人身上。
其二、巨大的精神压力
皇帝们普遍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文景两代皇帝也不例外,甚至比一般的皇帝要大得多。
汉文帝以藩王之身入主皇宫,在平定诸吕治乱中未有寸功,因此他的皇位始终遭到诸侯王们的质疑和挑战。汉景帝时期,诸侯王们直接集体反叛,发动了“七国之乱”,差点搞掉汉景帝的皇位。
除了内政,他们还要面临匈奴铁蹄的践踏,边关时时传来的报警,让他们寝食难安。
其三、不良的生活习俗
文景两代皇帝虽然是明君,但是身上依然有一般君王的好色本性。
景帝刘启只比父亲小十五岁,他前面其实还有四个哥哥,可见汉文帝初为人父的年龄有多小。汉文帝晚年宠幸慎夫人,礼遇常常与皇后平齐,遭到大臣们的诟病。
汉景帝的好色,可以排在西汉帝王的前前三位,他活到成年的儿子们就有十四个。我们发现,西汉末年,甚至东汉末年,刘姓子弟提到自己的祖上,都会论到汉景帝这里。比如新朝末年,当时先后有十个割据军阀称帝,其中七个或真或假,都是汉景帝的后人。
史书记载,汉景帝的姐姐刘嫖,隔三差五就替他寻访美女,以此派弟弟的马屁。
刘邦的子孙们还有一个不良嗜好——同性恋。汉文帝的男宠邓通,是当时最有名的富豪,他被汉文帝授予了铜矿开采和铸币权。汉景帝时期有个郎中令叫周仁,高度疑似是景帝的男宠。
当然,皇帝的寿命短还有其他很多原因,比如不规律的生活特性、享有过度优越的物质条件等等。总的说来,我觉得文景二帝的寿命,真的不算短,正常范围内。
-----
网友解答:
-----
这是西汉的“人口常态”,汉文帝和汉景帝皆是十岁出头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诞下子嗣,实话说,他们的寿命并不算短了,甚至要高于西汉的人均水平。
汉文帝和汉景帝是父子,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便是他们两人执政期间的“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乃是自封建时代以来,第一个被明确记载的“王朝盛世”,他们父子二人花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来完成国内经济、社会盛况的打造。
而汉文帝自公元前180年登基到公元前157年驾崩,在位整整二十多年,他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文帝刘恒的在位时间,在古代皇帝的历史生涯中,并不算短,虽然刘恒一生仅活了46岁,可是放在西汉的人口年龄标准来说,刘恒的寿命已经算是不短了。
汉景帝刘启更是如此,在位时间虽然没有汉文帝那么长,仅有十六年的时间,可在历史长河中,也属于在位时间平均水平以上的皇帝。
而刘启其一生活了47岁,和父亲汉文帝相差无几,要说他特别长寿,那必然不算,可归根结底,这都是属于正常的范畴之内。
首先要知道,在先秦时代,还有秦汉时期,这个阶段的人口“健康率”是很低的。
西汉时期,人口呈现“增长”,甚至是快速增长的趋势,但在实际的社会中,人口的生存率却不高,人口之所以能够快速爆发,得益于西汉的“人口政策”。
在西汉以前,为了快速发展人口,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们纷纷想出了“降低婚嫁年龄”的办法,以此来推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秦国长平之战中,秦昭襄王召集秦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参加对赵国的围剿,这其实也反映了,当时客观的“成年”年龄,就是在十五岁这条年龄线。
事实上,无论是男女,只要超出国家制定的婚嫁年龄线还未成婚,就会触犯“法律”,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
而为了鼓励人口增长,西汉皇室纷纷作出表率。
例如汉惠帝刘盈和皇后张嫣,张嫣嫁给刘盈之时,仅仅是十岁出头,连生育都无法完成,那些比张嫣幸运的,则是可以早早诞下子嗣,就是这样的婚嫁环境,决定了当时社会的“遗传”基础注定有些薄弱。
因为早生早育,必然伴随着大量的问题,这样的隐患,同样也在拉低人口的健康率。
虽然刘邦长寿,但在西汉的皇帝群体中,刘邦和汉武帝才是“另类”的,刘恒和刘启反而算是正常的、正常水平往上的那批人。
这种现象其实在古代中国一直都不能被改善,因为生产力发展并没有跨时代的建树,所以人口一直是推动古代中国进步的最大动力,那么后来的时代,依旧注重“早生早育”,即便到了清代,皇室内还是如此。
可后来的人却逐渐“长寿”了,这难道是基因变强了吗?
其实并不是,自汉代以后,古代中国的人口健康率提高,寿命更长了,根本原因是在于“医疗”的完善,也就是在后天的治疗手段中,杜绝了很多疾病对人的致命性。
再回到汉文帝、汉景帝当时的环境。
要知道,刘邦是死于“箭伤”,在平定英布之乱时,堂堂大汉开国皇帝刘邦被“射伤”,最后严重致死,这就意味着,刘邦当时的“医疗水平”有着一定的局限。
在后世,箭伤即便不能说百分百治愈,但起码鲜有皇帝因为中箭而驾崩。
对于汉文帝、汉景帝这么“年轻”就驾崩的原因,后世人众说纷纭,但是疾病还是正常死亡,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要说汉文帝的基因遗传就是“命短”,可他的孙子刘彻却又长寿无比。
当然啦,除了汉武帝以外,汉武帝之子刘弗陵年仅二十一岁,这个寿命简直比汉惠帝还要短。
所以也可能说明汉武帝是一个特例,而普遍“不长寿”,才是汉天子的生命常态。
除了“大环境”的因素以外,再者也需要从汉文帝、汉景帝二人的执政生涯出发来看待他们的寿命。
他们父子俩并不是那种“混吃等死”的休闲皇帝,反而是兢兢业业的“能君”,创造了文景之治,可以说是中兴之主。
而当中兴之主,本身就非常消耗精力。
在汉文帝登基的时候,大汉的环境没有那么好,当皇帝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因为当时的局面是,北有匈奴虎视眈眈,国内生产仍旧处于落后状态。
而朝堂上,因为铲除吕氏集团的势力,正属于元气大伤的状态,这一切交给汉文帝,对他而言不是简单的事情。
汉文帝本来就是一个“闲散”王爷,当年刘邦镇压动乱,把代地封给了汉文帝,虽然代地未必是什么“养老”的仙境,但起码还算安逸。
汉文帝当年还特别年幼,忽然当上皇帝,这对于他的人生跨度来说,是非常大的。
因为是被“选中”,而不是嫡传,汉文帝比任何人,都想要做好这一个皇帝的身份。
于是汉文帝时期,对待匈奴,他依旧忍辱负重,也培养将领御北,守卫边境。
最重要的是关于国内政治的构造和国内生产的重视,这是汉文帝成为“太宗皇帝”最重要根源,那就是汉文帝打开了刘邦、吕后都没有打开的良好局面。
可想而知,如此巨大的转变,是对其本人的一种“损耗”。
汉文帝不是太子,不是按照储君的模版来培养的,所以他做起一切来,要比当年的太子刘盈更难。
在看到大汉良好局面的同时,也要考虑在刘邦当年一众“开国大臣”逐渐凋零后,汉文帝所要付出的努力。
就这点而言,对于汉文帝的“寿命”必然是有着影响的,正所谓能君不寿,乃是千古奇巧,后世的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也同样是因为劳累过度,积劳成疾,最终五十多岁驾崩。
而刘启所面临的局面,也未必是好。
刘启是被当成太子培养的,但刘启继承的,是一个快速上升的大汉。
刘启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以前是考虑外患,到了他这里,还要考虑到“内患”。
最耗费刘启心神的,必然是“七国之乱”。
削藩,这一个在后世大明才在世界流行的命题,刘启早早行动了。但是削藩就意味着“分裂”的风险存在,于是“吴楚七国之乱”,让汉景帝头疼不已,也因此下定决心一改以往的混乱。
虽然七国之乱被平定,但这种宗室之间的“自相残杀”,对汉景帝的打击极大,再者来说,汉景帝也同样承受着来自于匈奴给予的压力,而国内的经济还要发展,还要修复内乱带来的倒退。
汉景帝的工作不仅不比汉文帝轻松,甚至更重。
所以汉武帝,在后世人眼中看来,他是享受了祖父和父亲的“红利”的,汉武中兴,本质上是文景之治的延伸。
汉文帝也好,汉景帝也好,他们从未想过逃避苟且,而是选择隐忍,最后通过三代人的努力,将匈奴赶出漠北,完成千古壮举。
汉武帝也属于“雄主”,但比起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多了享受。
纵观汉武帝一生,他并不是祖父、父亲那样节俭的人,而汉武帝还有些随心所欲,比不上父辈的克制,所以汉武帝的生活条件更好,这也是他长寿的一大根源,再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把“寿命”省了出来,让汉武帝享受。
总的来说,汉文帝、汉景帝的寿命,还是属于汉代正常的范围之内,比起后世朱棣这一脉的皇帝,那可是正常得太多了。
而为何不能更加地长寿,这是他们的时代和人生轨迹所决定的,或许没有肆意地过着皇帝的生活,这就是他们“短命”的原因吧。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
网友解答:
-----
汉文帝后背长了一个大脓疮,宠臣邓通趴在他背上把脓吸了出来。为此汉文帝奖励给邓通一座铜矿,让他随意铸币。没想到邓通却因穷困而死。
在现代社会,得了脓疮是个小病,做个小手术,用点抗生素应该就能解决了。
可是在汉朝,没有这个医疗条件。汉文帝的脓疮发作时,非常痛苦。
邓通吸脓只能暂时减轻汉文帝的疼痛,并不能缓解病情。这都让汉文帝感激地赠与他一座铜矿和铸币权,可见汉文帝的痛苦是多么地深重!
后来,汉文帝的脓疮再度发作时,太子刘启过来问安,汉文帝想试一下他的孝心,就让刘启过来给自己吸脓。
这下可把刘启给恶心坏了,但又不能流露出不开心,只好强忍着吸了几口。
刘启事后一打听,知道这事和邓通有关,心里恨死了邓通。他继位后,将邓通的财产全部没收。邓通变得一贫如洗,在饥寒交迫中去世了 。
一、汉文帝和汉景帝短命吗?
汉文帝驾崩时只有46岁。刘启继位,即汉景帝。
汉景帝比父亲寿命长了仅仅一年,因病死于47岁
。到底是什么病,史书上没有记载。
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强劲,老百姓安居乐业,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46岁和47岁,在现代社会绝对是英年早逝。可是在2000多年前,这个年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西汉15位皇帝,超过50岁的只有两人。
汉文帝和汉景帝比西汉绝大多数皇帝,活得时间都要长。
可是按照遗传基因来说,他们的寿命确实没有达到预期。
汉文帝的父亲刘邦活了62岁。母亲薄太后生年不详,但是比汉文帝还多活了两年,推算一下,她至少活到了68岁。
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在汉景帝去世后,还活了6年,如果窦太后15岁就生了汉景帝,那么她也至少活了69岁。
这样看来,汉文帝至少要活到60岁以上,汉景帝也应该活到55岁以上才符合常理。
可是,他们为什么都比预期寿命短了很多呢?
二、文景二帝的寿命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
从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直接死因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生病死的。
医疗技术落后是古代人寿命不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很多在现代社会看上去并不严重的小病,在古代都可能是不治之症。
比如汉文帝背上的脓疮,也叫做背疽
,
项羽身边的谋士范增,明朝的徐达,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等等名人,都是因为背上生疮而死,这个病相当凶险。
这种用消炎药就可以轻易解决的疮口感染问题在古代是个大难题。其他例如肺结核、糖尿病等等,更是无药可解。
在医疗水平不高的时代,除了意外,
一个人的寿命长短主要取决于体质
。
体质不强,抵抗力弱,更容易被病毒和细菌感染。
汉文帝和汉景帝都没有活过预期寿命,与他们的体质不够强壮息息相关。而造成他们体质弱的因素很多。
1】过早结婚生子,男女之事过于频繁
古代皇帝除了治国安邦,最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
延续皇室血脉
。
因此,他们常常年纪很小,尚处于发育期就匆匆结婚生子。
汉文帝出生于公元前203年,汉景帝出生于公元前188年。
汉文帝在15岁就生下了汉景帝,再加上怀胎十月,汉文帝14岁就和窦漪房发生了关系。
更让人吃惊的是,在窦漪房之前,汉文帝原本还有一个王妃和四个儿子。
四个儿子中不止一个比汉景帝年纪大,那么汉文帝应该在12、13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夫妻生活。
12岁在现代社会来说,还是刚上初中的年龄。身体刚刚开始发育,虽然理论上可以生育,但是尚未成熟,过早地结婚生子会影响身体健康。
更何况,汉文帝的妻妾还不仅仅只有王妃和窦漪房两人。
汉文帝登基后,妃嫔更多,他共生了8个儿子和2个女儿。
相比汉文帝来说,汉景帝更是钟爱美女。
《史记》中,不止一处隐晦地写着汉景帝的后宫生活非常淫靡。
司马迁曾经写道:
“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
这里说的是,汉景帝的宠妃栗姬心里特别生长公主刘嫖的气,因为汉景帝身边的美人都是长公主拉线搭桥介绍的。
“得贵幸,皆过栗姬”
,这些美人受到汉景帝宠爱,都超过了栗姬。
他还写到过一位叫做周仁的“精通医术”的大臣。
“景帝入卧内,于后宫秘戏,仁常在旁。”
汉景帝进入卧室和妃嫔们行床第之事时,周仁常常在旁边陪侍。
在这些隐藏的线索中,可以发现汉景帝是个“好色之徒”,后宫生活相当风流。
他的生育能力更强,有14个儿子和3个女儿。
2】为国事操劳,压力过大
刘邦死后,太后吕雉的儿子刘盈登基为帝。
此时汉文帝刘恒远在偏僻的代国,与世无争,只想安稳度过一生,对皇位从来没有过奢想。
他是刘邦心血来潮,为了发泄欲望,偶尔临幸了母亲薄姬才得到的附赠品。
在刘邦眼中,看不到隐忍内敛的薄姬,也把她所生的皇子视若草芥。
刘恒从小接受母亲的教诲,
低调不张扬,从不与人相争。
刘邦瞧不上他,将他他早早地打发到贫瘠的代国,自生自灭。
没想到这样却因祸得福,当朝廷中为了皇位和权力,斗得你死我活时,他却守住一方岁月静好。
特别是刘邦死后,吕太后大权独揽。心狠手辣地除去一个又一个可能对她的权力有威胁的皇子。
吕太后去世后,群臣诛杀吕氏家族,除掉了傀儡皇帝。想另立新君时,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六个死于非命,只有
四子刘恒和七子刘长幸存人世。
群臣都觉得刘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拿捏刘恒应该轻而易举。
有人提出无可辩驳的理由:
薄姬是个清心寡欲的人,没有强大的外戚胡作非为,所以不会再出现吕后把持朝政的局面。
各方都感觉不到刘恒的威胁,因此都同意拥立刘恒为帝。
远在代国的刘恒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大馅饼会掉在他的头上,直到京城的使者来到了他的面前,他还不敢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
刘恒犹豫不定后,小心翼翼地向长安进发。
群臣以臣礼拜见刘恒,跪着送上天子玉玺。
刘恒西向两次辞让、南向三次辞让,在五让天下后,终于同意即皇帝位,史称汉文帝。
这样登基的汉文帝不但没有强大的靠山可以依靠,而且周围很多有权势的人认为他非常好拿捏,各怀鬼胎,对他虎视眈眈。
这些拥立汉文帝登基的大臣们虽然是他的恩人,却也是想利用和摆布他的人。
汉文帝当然不想受他们的气,要摆脱大臣们的控制,没有靠山的汉文帝殚精竭虑,花费了不少心思。
汉文帝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迅速掌握了军队。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该镇压的镇压,很快就巩固了皇权,将汉朝从诸吕之乱的泥潭中拉出来。
随后他又大力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在位期间奉行无为而治,厉行节俭、兴修水利、轻薄赋,营造了一种休养生息的局面,国家得以富强。
同时,汉文帝对自己颇为苛刻,从不以奢靡为喜,而是崇尚节俭。特别是对待自己和妃嫔们,俭朴到有些抠门的程度。
他曾经想要修一个露台,算一算需要花费一百金,于是立即取消了这个想法,说:“一百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现在有先帝的宫室,还修建露台干什么呢?”
对于自己的陵墓,汉文帝下令不准使用金银装饰,随葬品中全部使用瓦器,甚至不准修建高大的坟丘。
除了对内费尽心思治理国家,汉文帝还要想办法防御边疆,对外抗击匈奴的入侵。
汉文帝统治期间,虽然汉朝和匈奴之间没有大的战争,可是匈奴单于隔三岔五骚扰汉朝边界,动不动就掳掠汉朝财物。
此时汉朝的国力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攻击战,只能采取防御战为主,汉文帝心里憋屈,烦不胜烦。
汉景帝登基后,所面临的局面并没有汉文帝时期那么复杂。
他继续沿用汉文帝“休养生息”的策略,让汉朝的经济得以有机会繁荣发展。
不过,汉景帝时期,各地的诸侯蠢蠢欲动,谋反之心越来越显而易见。
于是,汉景帝下决心削藩。
吴楚七个诸侯国不愿意束手就擒,联合起来叛乱,非要把汉景帝赶下台不可。
这件事让汉景帝很头疼,幸好大将军周亚夫比较争气,平定了“七国之乱”,让汉景帝迈过了这个坎。
以汉文帝和汉景帝的能力,种种内忧外患都得到了解决。
可是,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个诺大的国家,大事小事此起彼伏,都需要一国之主来处理,可想而知,压力有多么大。
三、结束语
做皇帝虽然掌握天下生杀予夺的权力,却也要操着普通人几辈子也操不完的心。
所以中国3000年历史中,虽然皇帝拥有当时条件下最好的医疗资源,生活环境也是顶级的,可是长命的并不多。
作为汉文帝、汉景帝这样的明君,更是殚精竭虑地考虑民生经济,体力脑力都消耗巨大,很容易就处于亚健康状态。
这么看来,还是做个普通人,只操心自己一小片天地更为快乐和健康!
你怎么看呢?
-----
网友解答:
-----
不只是汉文帝汉景帝寿短,历史上几乎全部皇帝都是,乾隆算是寿命最长的皇帝,活了89岁,若放今天来看,马马虎虎吧,算不得多么了不起。
所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对比的前提是同等条件。
唐代诗史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中,他感叹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就当时的条件,活到七十岁的人十分稀少。根据相关统计,唐代平均寿命27岁。
如此,封建社会普遍崇尚“生育”,后来更是宣称“无后乃最不孝”,元阳至、天葵到时,便可娶妻生子,二十成年,三十成熟。
“早婚早育、多生多育”便是对付寿命短的最佳办法。造成这样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医疗条件低。
第二,不断地战争。
第三,灾荒。
皇室算是基础条件最好的家庭,但清康熙三十五个儿子中仍旧有15个夭折。就更别提普通百姓人家。
高的夭折率是平均寿命低的最主要原因,封建社会大背景便是这样,再来说刘恒和刘启。
刘恒活了四十五岁,刘启活了四十七岁,四十多岁驾崩,汉朝人的平均寿命是22岁,比起大多数人来说,算是寿长。
汉代皇帝一共26位,平均寿命28岁,说明低寿命的皇帝占绝大多数,统计来看,四十五岁以上有8位。二人算是寿长。
但由于高的夭折率拉低平均寿命,所以只能算中等水平。
从数据说来,汉文帝汉景帝算不上短命,属于中等水准。另外,再从短命定义来看。
少壮而死算夭,也就是未成年的人是为夭折,一般指十八岁及其以下。而短命则是十八岁到三十岁左右,好听点是英年早逝,不好听点是短命。
就算短命年龄区间不对,但也不会高到四十岁。
所以,汉文帝汉景帝算不上短命,寿命属于中等水平,若刘恒身无毒疮,刘启不纵欲,我猜想,活到五十五左右,没问题。
-----
网友解答:
-----
汉文帝和汉景帝确实很短命,都没有超过50岁呀!
他们表面上是荣华富贵,事实上,天天受气,外边受“凶神恶煞”的匈奴人欺负,大汉天子在外边大气不敢喘!
举个例子,被别人莫名其妙的打了一顿,抢了财物和女人,第二天,还得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送过去,还得赔上彩礼钱,嫁女儿!还得给“地痞”女婿彩礼钱!
这事要是搁在普通人那里,早就气死了!
幸亏文帝是学老庄的,无为而无不为,吃亏是福,有一点修养,但是,他们两个皇帝又没有得道成仙,所以白天受气,晚上就得去消气!
那个窦太后!最后说自己的儿子刘启唯一的爱好就是晚上和妃子们快活快活,以此忘却自己还是一个皇帝,一个大汉天子!
为什么汉武帝天天打战,累得要死,居然长寿,文景之治,天下太平,两个文治皇帝为何短寿,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想想呀!
汉朝内部也是豪强林立,文帝节俭,诸侯王却可以自己造钱,以此他们居然富可敌国!
人比人气死人!皇帝也是如此
比较一下楚王刘鼻,看着他富可敌国,不要说文帝心里不是滋味,太子刘启也是气得七窍生烟。
据说,有一次太子和楚王刘鼻的儿子下棋,就因为一个不守下棋的规矩,太子气不过,拿起棋盘就把对面的堂兄弟给活活打死了!
年纪轻轻居然打死人了,太子怎么火气怎么大!
这个也是消消气啊!真的不是一时半会了,肯定是忍了又忍,实在是忍不住了!
长期压抑自己,能不短寿吗?
休养生息,学老庄之道,学的好就能够益寿延年,学的不好,就是一个受气包,混到最后里外不是人呀!
事实上,年轻人是不能学老庄的,文帝和景帝都是青壮年男子,不比窦太后老了,清净无为可以益寿延年!年轻人本来就阳气太重,应该有个发泄火气的地方。
遇上非常恼火的事情,偏偏又不能生气!还得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看看电视剧《汉武大帝》,边关烽火又起,边境八百里加急,匈奴人在边界为所欲为,杀人放火,大将军们都来到宫门前,等待皇帝的召见,超级帝国大战随时可能爆发。
此时此刻,景帝居然把自己关在大堂里,不敢见将军们,这是何等焦虑,何等烦恼,何等无奈呀!
这样“里外不是人”的事情,要是遇上昏君也就罢了,可是景帝偏偏又是一个少有的明君,能不着急上火吗?能不短命吗?
看来,文景之治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太平无事,太平盛世与太平无事差别太大!
景帝和文帝都很短命,就说明打天下难,守成更难呀!
刘邦那么艰难困苦还活了60多岁,文景之治的文帝和景帝的寿命居然比不过刘邦,可见他们都活得很压抑,有说不出的痛苦啊。
总而言之,还是这文景父子二人,忍辱负重太过,没有调理好自己的状态,黄老之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管用,估计他们都是明白人!很多事情早知道了,却忍住了,这样当然就非常消耗身体呀!
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关注!
@龚柳辉
-----
网友解答:
-----
在古代,抗生素没有发现之前,一场类似于感冒的风寒都能要了人的命。欧洲中世纪的一场黑死病,杀死了当时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更别提什么现在依旧视作难题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了。汉文帝、汉景帝都活了快五十岁,在当时已经不算短寿的。
一、文景二帝死后七、八百年,一直到了唐朝,三十多岁的人已经自称老夫了
由此可见,即便在盛唐这个高度繁荣的时期,人的寿命也是极为有限的,能上六十岁的都不算多,年过五十算是不错的。古人十多岁结婚生子,到三十多岁已经自称为老,这和当时的生存环境、医疗条件是相适应的。
譬如一代明君唐太宗、宋太祖两个,都是比文景二帝晚得多的人物,他们都不过刚到五十就驾崩了,仅仅只比文景多活几年而已。再后来的明朝开创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才活了三十六、七岁,比文景更是不如。
二、都说古代皇帝荒淫,因此大多短命,其实和同时代的平民相比,他们恐怕还算长寿的
在中国古代,活过九十岁的皇帝就没有,活得最大的就是乾隆,八十九岁,这已经是封建社会晚期的事儿了。活过七十的皇帝都屈指可数,大概有汉武帝、梁武帝、武则天、忽必烈、朱元璋、乾隆那么些个。
三国时曹操六十六、刘备六十二、孙权、司马懿都是七十多点,因为他们长寿,才能在三国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屹立潮头。要是五十四岁的孔明能增寿一纪(十二年),活得和曹操一样长,还真不知道会是怎么样。
当然,古代也有很多短命的皇帝,但总体平均来看,皇帝们的寿命其实并不比当时的平民更短。至少,皇帝的营养总比平民要好得多,医疗条件也比平民好得多。
三、文景二帝在古代并不算短寿,因此才能开创文景之治,看朱元璋的经历,应当知道天然的抵抗力在古代有多重要
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景帝在位十六年,在位时间都不算短,这才能开创文景之治。在古代,所谓的瘟疫经常爆发,这个瘟疫并非只是指黑死病,而是包括了霍乱、疟疾、风寒等等一些的疾病、传染病。那时候,根本没有现在的特效药、抗生素等,只能靠人体硬扛。看朱元璋起兵之前的惨痛经历可知,朱元璋一家人几乎在饥寒瘟疫中死光,若非朱元璋身体素质够好,就别说什么以后的明朝了。朱元璋后来能或七十多岁,在位三十多年,样样事必躬亲、大权独揽,得益于他良好的身体素质。以至于他的后代皇帝们,都没法做到他这样,并非是这些皇帝不想大权独揽,而是他们的身体实在吃不消。事实证明,明朝中后期,怠政、懒政的嘉靖、万历二帝其实都是身患疾病,无法负担繁重的独裁工作。
所以啊,比较来说,文景二帝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正常寿命了。大约是东汉明帝之后,皇帝寿命才都有点可怜,造成了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直到三国。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
网友解答:
-----
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是西汉时期极为重要的两位皇帝,他们将汉王朝从诸吕之乱中拉出来,以“无为而治”为施政方针,政策相对温和,轻徭薄赋,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汉王朝也因此强大起来,于是就有了文景之治。
后续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征伐四方,与匈奴一次次开战,所依仗的也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所留下来的遗产。从这里就能看出汉文帝和汉景帝在西汉时期的重要地位。
不过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间并不长,两位皇帝在位时间加起来也不过才40年,还没有乾隆皇帝一个人在位时间长,而在位时间长短和寿命有很大的关系,在没有意外情况发生的情况下,寿命越长,自然在位时间就越长。
汉文帝去世的时候46岁,汉景帝去世的时候47岁,很显然,仅从这数据看来,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寿命都算不上长,但这能算短命吗?
这个年龄在现在来说确实算得上短命了,就我国来说,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七十岁以上,四五十岁不过是人的壮年时期,连老年都算不上。男人四十岁还是一枝花,再下去十年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自然是有些短的。
但如果放在古代的整个群体来说,就又是另一回事了。我们都知道,古代人类的寿命并不长,平均寿命很短。
根据学者林万孝在《我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一文中所做的统计,古代各个时期人的平均寿命从先秦时期的18岁到清朝的33岁不等,而汉朝时期只有22岁。
当然这个数据是就整个古人群体来说的,里面包括大量的夭折孩童和战争造成的死亡人群,如果扣除这两个极大的因素的话,古人的平均寿命也能达到四十岁左右。而且朝代越远,平均寿命越低。
就汉朝来说,四五十岁即便算不上长寿,也绝对不是短寿,当然确实有不少人活到了七八十岁,但更多的数据集中在四五十岁左右,从这里来说,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寿命算是居于中间水平。
这是从整个古人群体来看的,如果我们只看皇帝这一个群体,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古代皇帝从秦始皇算起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结束共五百多位,其平均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真正高寿的皇帝实在不多。
其中,寿命在六十岁以上的也不过才四十几个人,这个数据还没有四十岁到五十岁中间的皇帝数量高,应该说,处于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皇帝数量是最多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寿命其实已经算长的了。
我们可以举例来说明一下,不说隔得远的,这里只看从秦朝建立到王莽篡政之间的历史,一共是十六个皇帝。
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59年,病逝于公元前210年,是49岁;其子胡亥出生于公元前230年,被赵高逼死于公元前207年,是23岁。这是秦朝的两位皇帝,再来看看西汉时期的十四位皇帝:
汉高祖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247年),病逝于公元前195年,是61岁(或者52岁);
汉惠帝刘盈出生于公元前210年,病逝于公元前188年,是22岁;
汉文帝刘恒出生于公元前203年,病逝于公元前157年,是46岁;
汉景帝刘启出生于公元前188年,病逝于公元前141年,是47岁;
汉武帝刘彻出生于公元前256年,病逝于公元前87年,是69岁;
汉昭帝刘弗陵出生于公元前94岁,病逝于公元前74年,是20岁;
汉宣帝刘询出生于公元前91年,病逝于公元前48年,是43岁;
汉元帝刘奭出生于公元前75年,病逝于公元前33年,是42岁;
汉成帝刘骜出生于公元前51年,病逝于公元前7年,是44岁;
汉哀帝刘欣出生于公元前25年,病逝于公元前1年,是24岁;
汉平帝刘衎出生于公元前9年,于公元6年去世,是15岁;
除此之外还有年纪很小就被废杀的西汉前少帝刘恭和汉后少帝刘弘,以及不知道出生年月、仅仅做了27天皇帝的海昏侯刘贺。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十六个皇帝里,寿命排在汉文帝和汉景帝前面的只有秦始皇、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三人。这样一看,汉文帝和汉景帝不仅不能说是短命,甚至有点长寿了,至少在皇帝这个群体里,他们的寿命还真就处在中位数以上。
而且汉文帝和汉景帝不仅寿命排在中位数以上,其在位的作为更处于古代皇帝的前列,是西汉乃至整个古代难得的好皇帝。
当初,吕后怎么也没有想到她生前百般打压刘汉王室、千般扶持吕氏家族,结果她病逝后,诸吕之乱被迅速平定,皇位就像是一个大馅饼,从天上掉下来砸到了远在代国安分守己的代王刘恒头上
说起来刘恒的皇位来的确实是非常容易的,当初不管长安怎样的风起云卷,刘恒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安静地待着,甚至都不需要刻意经营,也不用暗地里积蓄力量,就突然的发现长安变了天,然后长安的使者到代国请刘恒入主长安。
当然,平定诸吕之乱的重臣们未尝没有扶持傀儡的想法,至少他们有拥立之功,想要一个听话的皇帝,但刘恒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他卓越的能力,他不是一个软弱的皇帝,不会受制于重臣。
因此入主长安的刘恒进京之后迅速掌握军队,然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该镇压的镇压,很快就巩固了皇权,将汉王朝从诸吕之乱的泥潭中拉出来。
随后刘恒大显身手,开始了他的治国之路,励精图治的刘恒在位期间奉行无为而治,厉行节俭、兴修水利,轻徭薄赋,营造了一种休养生息的局面,国家得以富强,开“文景之治”之端。
王夫之曾说:“汉兴,至文帝而天下大定。”
汉文帝病逝之后,其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他在位期间继续推行汉文帝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汉王朝的富强更进一步,遂成文景之治。
不过,如果将汉文帝和汉景帝这对父子做个比较,汉景帝的作为和成就显然是比不上汉文帝的,应该说,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汉文帝都是为人称道的好皇帝。
司马贞有言:“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如今汉文帝的霸陵已经被发现,相信会让我们对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有为皇帝有更多的了解。
-----
网友解答:
-----
当代社会将“短命”的界限定在六十岁以下,而今我国的人均寿命为七十七岁。但古人云“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之年”。也就是说古人在五十岁时就听天由命了,能活到到七八十简直是奇迹。而且古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三十岁。所以今人眼中的短命放在古代算得上长寿,而汉文帝和汉景帝亦是如此。
汉文帝
汉高祖四年(前203),刘邦在河南宫内成皋台生下儿子刘恒。自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以后,就很少有机会再见到刘邦。后元七年六月初一日(前157),文帝因病在未央宫逝世 ,享年四十七岁。群臣上庙号为太宗,谥号孝文皇帝。同年六月初七日,葬于霸陵(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
汉景帝
汉惠帝七年(前188)汉景帝刘启出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正月,刘启患病,病势越来越重。没过多久就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在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张家湾村北),谥号“孝景皇帝”。
这两位皇帝真是父子连心,均于不惑之年薨世。虽说这个年龄远高于汉代的平均死亡年龄,但是放在现今确实有点短命,那这是为何呢?首先有个大前提我们需注意,汉景帝和汉文帝乃九五之尊,且生于和平年代,所以他们不会受贫穷与战乱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再开始分析,笔者认为以下两点最为重要:
1、励精图治,整日为政务繁忙
文帝与景帝当政时期均属于战后修复阶段,故而他们在思想上倡导“无为而治”,于行动上采取“休养生息”。从文帝被相中继承帝位开始,他就谨言慎行、处处提防,深怕中计丧命。来到长安后,因为母族毫无势力,为了巩固帝位,苦心经验。终于把控朝堂了却逢诸侯叛乱,镇压成功后又忙于政治。
他每日励精图治,不仅兴修水利、改革刑制,还采取和亲的外交政策,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景帝一上台就重用晁错实行削藩,谁料众诸侯竟联合反抗终究引发七国之乱,好在景帝及时调任周亚夫,用时三月方平定叛乱。虽然他军事上采取进攻的方式,但是经济上仍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这不仅使人民减轻负担,还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父子俩的政务如此繁忙,想必早已心身疲惫,能活到快知天命的年龄已然不错。
2、病入膏肓,医疗条件有限
上文提到他俩均死于疾病,尽管他们享受当时最顶级的医疗团队,但也无济于事。至于民间的普通郎中,他们可能连个风寒都治不好。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在铁犁牛耕的时代诊断病情只能靠把脉和症状,这种方式虽说具有一定的原理,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即使症状相似病症可能不同。这样的话就根本无法对症下药,自然就医治不了。
总而言之,文帝和景帝的“短命”是由他们的使命与生产力决定的。但是我们看待历史不能跨越时代,得注重历史本身的条件。这样去思量,他俩就不算短命了。
-----
网友解答:
-----
汉孝文帝(简称汉文帝,以下全部用简称)、汉景帝40来岁就驾崩了,这就会让您强烈的认为,他俩怎么这么短寿?其实并非如此。
短不短寿要看跟谁比。
1、跟历史上的盛名显赫的明君们比,他们的确短寿。
开创“文景之治”盛世的西汉两位皇帝,在年富力强之际就英年早逝了。帝五代汉太宗刘恒,45岁就驾崩了。帝六代汉景帝刘启,比他的父亲汉文帝刘恒强一点儿,也不过活了46岁。
在声名上他们比不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年龄上更是这样,宋太祖49岁,唐太宗50岁,秦始皇51岁,汉孝武帝活了69岁。文景二帝比起他们的儿孙武帝,少活了二十三、四岁。汉武帝光在位时间都比汉武帝的祖、父的寿命还多八、九年(岁)呢。从这方面来看,汉文帝、汉景帝的确短寿,但如果放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您就不觉得他们爷俩短寿了。
2、跟西汉多数皇帝及当时民众平均年龄相比,他们并不短寿。
西汉皇帝共计11位,寿命最长的是汉武帝(69岁),最短的是汉平帝刘衎(14岁),从寿命排名来看,汉景帝(46岁)排名第三仅次于汉武帝、汉高帝(61岁),而汉文帝又比汉景帝差一点名列第四。之后是温柔乡乡长刘骜汉成帝(44岁)、汉元帝刘奭(shi,43岁)、汉宣帝刘病已(42岁)、汉哀帝刘欣(24岁)、汉惠帝刘盈(23岁)、汉昭帝刘弗陵(20岁)、汉平帝刘衎(kan,14岁)。能在11位皇帝中排名前三、前四这寿命不算短了,而当时黔首民众,其平均年龄只有20来岁。汉文帝、汉景帝都过了不惑之年,无论是跟老百姓还是东汉的诸帝平均27岁的寿命相比,都可以说是当时的“小寿星”了。
汉文帝、汉景帝为何不够长寿?
他们跟南越超长待机王(后来是超长待机帝)赵佗相比,可就差很多了。赵佗一个北方人在南方,说起来又是颠沛流离,又是水土不服还有战乱,竟然活到了103岁的高龄。于是,一些学者就对赵佗的年龄产生了质疑,这么长寿不科学啊?说起来,汉文帝、汉景帝养尊处优、出身高贵而且也没有水土不服的因素,这么寿命有点短呢?至少以今天的标准来看,确实有点短了。
为什么汉文帝、汉景帝不够长寿呢?在我看来他们没有长寿的原因是一样的,只是表现不同而已。
1.汉文帝不够长寿的原因。
第一、巨大的精神压力。
代王时期的刘恒。我们都认为汉文帝是一位非常幸运的王子,只有当时的代王的刘恒,身在大汉的边陲,没有遭到吕后的迫害。可这并不意味着,薄姬(刘邦的夫人)和代王安枕无忧,他们看到刘邦的儿子不幸的下场,充满了恐惧和担心。尽管吕后没有为难代王,但对于代王,吕后依然通过将吕氏家族的女性嫁给刘恒,来实现对代王的监控乃至控制,而这越发让薄姬母子担心。
吕后死去的刘恒。陈平、周勃这些功臣派和强势的侄子齐王刘襄、朱虚侯刘章等人联手诛杀诸吕,功臣迎立代王。代王为了表达诚意害死了原配妻子吕氏以及吕氏所生的四个儿子,正是刘启的四个哥哥非正常死亡,他才当了太子。刘恒被周勃他们逼得下定决心,杀害自己的妻儿时,无疑是背负着很大的压力。
皇帝时期的刘恒。刘恒由藩王入京继承大统,可以说是“调虎离山”,非常担心功臣像对前少帝、后少帝一样对待自己,心中充满了少年时期的惶恐。后来刘恒不顾母亲薄姬的哀求,逼着自己的亲舅舅自杀。刘恒逼死舅舅也承受着极大的心里压力,来自朝堂的、舅舅的、母亲的等诸多压力。后来,太子刘启下棋时,激动地用棋盘砸死了吴太子刘贤,激怒了吴王刘濞让刘恒有很大的精神压力。
第二、巨大的工作压力。
汉文帝是个“老实人”,他为了工作,已经放弃了原配妻子和他的四个儿子,舍弃了舅舅。这种“大公无私”是为了证明他是个好皇帝,他也只有成为了好皇帝了,树立好自己的权威和贤德,才能避免成为功臣的傀儡。为此,在对付功臣、藩王上,他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而且为了打造自己的英明,他可是做足功课,这都需要付出超强的劳动。
第三、纵情声色的代价。
汉文帝只比汉景帝大15岁,但之前他已经有4个儿子了,就是这4个儿子是四胞胎并且比汉景帝大一岁的话,那汉文帝也在14岁就当爹了,可见结婚太早了。结婚太早,对身体发育是不太好的,后来汉文帝继位后还宠爱着邓通,这种好男色之风也不会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的。
2、汉景帝不够长寿的原因。
第一、巨大的精神压力。
汉景帝生于公元前188年,吕后去世时,他才8岁,可以说儿童时期的汉景帝在奶奶和父亲的严厉教育下,对吕后产生了恐惧心理,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汉景帝作为误杀刘贤的当事人,尽管吴王没说什么,刘恒也没说什么,但他依然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后来以吴王为首闹起了七国之乱,对他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还有就是他的母亲窦太后,一直逼着他让他把皇位传给他弟弟梁王刘武。汉景帝喜欢刘彻,后来逼死了自己的长子刘荣,他虽然不喜欢刘荣,但刘荣的自杀对他也是很大的压力。
第二、巨大的工作压力。
七国之乱前夕,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汉景帝面对如此大的工作压力。他对他的恩师功臣晁错玩了个丢卒保帅,在晁错上朝的路上给杀了,并且还杀死了晁错全家。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最大的工作压力,一旦失败,并且丧失所有。
第三、纵情声色的代价。
汉景帝当爹时,才18岁,但汉景帝结婚却要比这个时间早得多。他的原配是他奶奶的侄孙女,不错,这又是包办的婚姻。更悲催的这个薄太子妃还丧失了生育功能,刘启又纳了不少妻妾。汉景帝继位后,他的妹妹馆陶公主还不断给汉景帝挑选美人,汉武帝的妈妈和二姨入宫都是馆陶公主的功劳,而且汉武帝的妈妈曾经还嫁过人生过女。从汉景帝的子女数量,我们也能看出汉景帝挺英雄本色的,他有十四个儿子,三个女儿。
以上为我个人浅见,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
网友解答:
-----
汉文帝刘恒享年47岁,汉景帝刘启享年48岁,这父子俩都没能活到五十岁。
如果用现代的标准来说,汉文帝与汉景帝的确是短寿,可在古代,这两人虽然不能算长寿,但也已经是非常正常的寿命了。
纵观历史来进行比较的话就会发现,汉文帝与汉景帝活得还真不算太短。
整个汉朝,西汉与东汉所有的皇帝加一起,平均寿命也才33岁而已。
古人本身寿命不长,皇室也不例外
由于生活水平与医疗技术的限制,过去的人普遍都是活不久的,像是七十三岁去世的孔子与八十四岁去世的孟子,在那个时代是极其罕见的。
汉朝相较于先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人们依旧不长寿。
皇室的生活条件,自然要比普通百姓更好,按理来说他们算是活得最久的了,然而仔细来研究一下,发现古代那些皇帝也大多不长寿的。
历史上一共八十三个王朝,共计五百五十九位帝王,其中不少早夭、英年早逝,超过六十岁的就屈指可数,而所有皇帝平均寿命才39.2岁。
汉朝二十多位皇帝之中,活过40岁的只有11人,其中仅有5人超过了50岁,更是有16人连40岁都没能活到就驾崩了。
千年之后的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活到60岁的只有3人,50到60岁的只有1人,有10个居然连40岁都没活到,其平均寿命还不如之前的唐朝,更不如宋朝。
整体来说,古代皇帝真正长寿的是清朝,十二个皇帝有六个活过了六十岁。
从这方面来说的话,汉文帝与汉景帝虽然都没能活到五十岁,但是在古代,父子俩的享寿已经不算短的了,放在明朝都能位列前茅。
文帝景帝的病逝,主要因为医疗不行
按照史料的记载,汉文帝刘恒与汉景帝刘启驾崩的原因,都是因为重病,是病故的,至于到底是什么病,并没有详细记载。
古代很多的人不长寿,都是因为疾病,汉朝这样的尤其多,比如霍去病。
不少人觉得霍去病出身军武,身体肯定很好,但不要忘了“去病”这个名字,取这么怪的名字的一个很大可能,就是霍去病天生身体不太好。
文帝景帝崇尚俭朴,从小生活得就没有那么优越,身体素质也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强,而古代对很多现在人看来很寻常的症候,其实都是要命的。
即便皇室之中拥有技术最好的医生,但大环境之下,他们也无可奈何。
说到这里,总是有人不忘踩一脚传统的中医,觉得是中医不行,然而看看同时期的西方医疗技术就会发现,还远不如中医。
中医的见效比较慢,西医倒是自古以来见效快,古代到近代的西医直接把人给送走,最出名的就是不管什么病,先放两桶血,头疼就在头上开个洞让撒旦离去之类。
文帝与景帝很有可能并不是什么大病,只不过当时的技术见效缓慢,两人本来身体不好,而且都年近半百了,因此都没能撑住,最终离开了人世。
勤劳的帝王,总是比较艰难
汉朝前期,家底其实相当薄弱,历经春秋战国、秦朝与楚汉争霸,连绵数百年的战乱,使得整个中原天下都相当凋敝。
也正因如此,汉朝初期施行无为而治,也就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到文景两朝,这个大策已经施行了很久了,不过整体上无为,但内里的烦心事还真是不少,因此无为而治的时候,并不代表皇家就没事做了。
文景时代,经历诸吕之乱,内有诸侯王虎视眈眈直到七国之乱,外有匈奴步步紧逼,各种需要打理处置的事情,还是非常繁重的。
在历史上,汉文帝与汉景帝都是非常优秀杰出的帝王,他们在位期间相当勤勉,对于朝政的处理也非常上心,没有什么荒唐的行为。
可千百年岁月里,有很多优秀的帝王,都是因为太过勤奋而早早去了,比如最典型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与后周世宗柴荣。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过劳导致的意外,挂在了工作岗位上。
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汉文帝与汉景帝的生活条件就不是那么好,加上两人都相当刻苦勤勉,身体不太好很正常,能活到将近五十岁已经算很好了。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如何看待《妖精的尾巴》的结局?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