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经济真的能支撑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吗?
古代的经济真的能支撑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吗?
-----
网友解答:
-----
答,谢谢邀请!
莫说古代的经济难以支持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就是现在的也不可能啊!要知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句话什么意思?不是一打起来就可以获得黄金万两的收益,而是花钱比流水还快啊!
一个人一天要吃一斤多粮食,几十万人就要几十万斤,过去打仗都是步行,百公里,来来回回的就算一个月,胜利以一百天算,几百万斤粮食,要是人来运,当时全中国的男人都不够用,打仗,运输。
长时间没有什么人耕种,土地的荒芜退化,产量会更低的,这个时候,国家因为打仗而没有什么资金投入,解决粮种问题,可能性的出现问题。
过去的粮食产量低,并且还是单一,品质不怎么样,适合大规模运输,储存的数目更少,民以食为天,所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网友解答:
-----
实际上史书中几十万人的大战并没几次,除秦朝统一战争外,就数隋炀帝百万大军征高句丽最终玩崩了。而司马迁之前的史料,比如长平之战是秦对赵60:45万,秦灭楚之战,秦又派了60万。当然,这些人数肯定是包含后勤人员的。但是,这个人员又不仅仅只是后勤人员,必要时也要拿起武器上战场。
当战场进行到惨烈时,所有人都要参战,不会分男女老弱的。长平战役最后阶段,秦王亲自到河内等地就地征发平民,“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这些被征发去长平断赵军粮道的秦国河内民众,大约每人发根长矛就上战场了,都是兵了。
比如《商君书》指: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当年是古典军国主义时代的巅峰,全民强制兵役制度,只要十五以上六十以下还能走路的百姓,都得上战场。
花木兰时代,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古代是如何征兵的: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从《木兰诗》可以看出,当时军队连马匹,鞍,武器,都要自己提供,而不是由军队供给。而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也证明了,秦帝国士兵还写书信给家里面要钱买布做衣服。
正因为如此的征兵制度,导致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是较轻的。提供粮食让士兵吃饱就可以,士兵自己准备武器,马匹、服装也得自己出钱。国家再提供一些标准化的士兵方阵所需要的武器,攻城武器等……
所以,史书上动辄几十万的大会战,24史中也就这么几次,数目字吓人一则是战国秦汉之前不分战兵和后勤,也不区分参战贵族自带的随从、仆役、家丁什么的,一股脑儿都算作士兵人数。
二则那些写书的史家说明了,有宣传的意图,三国志国渊传:
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
报捷文书都至少是以1为10的,把斩首数字夸大10倍以上,都是为了给老百姓展示“大武功”的。
(注)史记秦本纪:七年,公子昂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
(注)史记魏世家:五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
雕阴之战,同一场战事,双方记载的人数却有差异,魏军才4万5千人,结果秦军斩首8万。原因很简单,魏世家里的魏军兵力数4万5千人,来源于少见的魏国记载,而秦本纪的斩首8万来源于秦国单方面的宣传,天知道秦军斩首8万夸大了多少倍。
而职业军人开始出现后,军队人数开始下降,毕竟大家都吃皇粮,还要领工资。以古代的生产水平,维持几十万上百万军队的职业军人那就是财政自杀,实际上职业军队人数直接下降,唐朝府兵制是兵农合一的最终推行不下去,还得以征募的职业兵代替。并且战争中都不算后勤,后勤人员是属于服役的普通民众。明朝打算靠卫所制兵农合一维持百万大军,最后卫所兵都成了农民,还得靠征募的兵应付危机。
-----
网友解答:
-----
古代也有粮仓,国征购!
-----
网友解答:
-----
谢邀。
古代战争主要靠人力。而战争与人口互为因果。
秦
秦时期全国人口大概在3000万左右,但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
秦时期动员能力很强,根据秦简显示,秦军士兵可能需要自备衣物等战备物资。因此,战争成本实际上被分摊到了普通士兵的家庭中。
仅北击匈奴,南开象郡这两项军事行动,就需要80万左右的军队。
此外,修长城,修建直通边疆以便攻击匈奴的高速公路——秦直道等,都需要征发大量劳役。这些劳役虽然不算军队,但实际上都是为了军队服务的,而且多是东部六国地区的人口。
这样算下来,秦朝军事行动的全部动员规模可能在150万以上,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20以上。此外,还不包括营建各种宫殿等大型工程的人口,如果再加上他们,可能要达到115以上。
115基本已经接近全民动员,110人口基本上就算人类社会的动员极限,再扩大动员整个社会就要停摆。
这里面就产生了一个悖论——
秦朝的开疆拓土需要大量人力来完成,但是在封建时代,聚集如此庞大的青壮人口从事艰苦的劳役本身对于封建王朝就是一种潜在危机。
聚集大量青壮年参加劳役,实际上导致农业生产停顿。
大泽乡起义实际上就是走投无路的秦末劳役人口发动的。
再加上秦灭六国时间不长,还难以服众,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终于导致了秦末大起义的爆发。
匈奴
从历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规模看,最早的匈奴兵力其实十分雄厚,达到了40万左右。当时匈奴的人口应该在150-200万左右。这样算的话,匈奴的40万军队实际上应该是18-55岁的全部男性人口了。
当然,匈奴扩军,实际上也有应对秦汉威胁的意图。因为古代战争,军队的人数是个重要指标。当然,也有不对等的。
这里提匈奴,主要是为了方便与后来的蒙古、清朝作比对。
汉
汉初,因为北方叛乱连带匈奴,刘邦发动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从军队人数上说,和秦军北击匈奴的人数差不多。
但实际上很不一样。
因为,秦末战争,导致中国人口基数下降了接近一半。汉初的人口数量,大概在1500-1800万之间。
也就是说,仅仅北击匈奴一场战役,汉朝就调动了全国125的男性人口。这应该是汉初全部的机动兵力了,基本可以说,会打的全上了。
结果就是白登之围,汉朝差点提前没了。
在这种情况下,汉朝如果想击败匈奴,就需要更大的动员规模,而再度大规模动员,就会接近动员极限,很可能会走秦朝的老路。
在汉初,出于种种原因,对秦朝的批判十分广泛。普遍认为秦朝亡于过度劳役,不知民间疾苦。因此,司马迁写史记,要把陈胜算作世家,单独列传,肯定大泽乡起义的历史地位。
因此,汉初选择了秦朝相反的道路——打不过就不打了,宁肯忍让,也不愿大兴军役。同时,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去年的考古消息——汉初就连皇帝建陵寝都不盖封土堆了,所以去年刚找到。减少劳役,以秦为戒。
经过休养生息,汉朝人口快速恢复,汉武帝时期已经突破3000万。
在此基础上,汉朝开始北击匈奴。动员50万军队,14万匹马,开始对漠北匈奴的大规模出击。
50万军队,占汉朝全部人口的160,男性人口的130。
这次将匈奴打跑了。
但是,汉武帝时期的用兵,也造成了汉朝相当程度的消耗。因为攻击匈奴不是一次两次战役,而且几十年的大规模作战。考虑到战争也是门专业,一般人搞不了,汉武帝时期全国130的男人可能处于军事待命状态,有可能一些人打了一辈子仗。
另一方面,匈奴的动员比例比汉朝高的多。匈奴人口一百多万,常规兵力在8万左右,动员十几万,几十万很常见,一直是极限动员状态。这样的状态,主动进攻还可以抢一些战利品,如果陷入被动防御,主基地被抄,匈奴的生产力就垮了。所以汉军远征,掳掠牛羊百万之数,匈奴一下子就跑了,不跑也不行,社会停摆了。游牧民族也是人,大家都得吃饭睡觉。
唐
马镫已经发明。
经历大分裂时代后的初唐,人口数量还不如秦汉的帝国时期,2500万人左右。此前北朝政权臣服于突厥,也是因为虚弱无力。
所以,唐初应对古突厥的攻势,也是比较被动的,最著名的是渭水之盟,突厥兵临长安城下,大boss太宗骑马出来退兵,这就不是小事了,弄不好又是一个白登之围。
这一时期古突厥的威胁,应该比汉初匈奴的威胁更加严重。
但是,自隋朝开始,一箭双雕的鲜卑人长孙晟,也就是后来唐太宗的老丈人,就开始在古突厥布局,制造突厥贵族之间的矛盾,有拉有打。提出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
这一策略在渭水之盟不到20年后,居然成了,古突厥分裂成为东西两个政权。
操作空间有了,唐朝马上出击。
这里多说一句,唐宗室的母系有鲜卑血统,的确不假。但,唐宗室的父系单倍群,那可是飞将军李广。发三箭匈奴望风而逃啊,还不够资格吗?
老李家和那帮马背民族玩儿了几百年,混得很熟。结果嗨了,北族的射雕英雄和射雕英雄的克星——龙城飞将军的后代,两家居然喝喜酒了,太宗李世民出世。
按现在的话说,为民族融合作出了突出贡献。
初唐的所有制度都是中原式的。为何?因为隋朝的鲜卑人文化上已经被同化了,后来的唐朝不能算是少数民族王朝,而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原王朝。
另一方面讲,突厥分裂不仅是长孙晟造成的,也有部分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渭水之盟后,古突厥遭遇了灾变,历史记载为霜旱,而且持续时间跨年。这种霜旱必然导致古突厥人口减少。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突厥贵族内部矛盾加剧,战斗力降低。再加上唐朝的合纵连横,导致古突厥的大分裂,唐朝有了出兵的机会。
唐朝的迅速出击使传统上的中原王朝经历大分裂时代之后再一次扩张。唐朝的人口增长与它的领土扩张是同步的,这就是它之所以称为盛世的原因。
唐朝在长安——洛阳的唐帝国中心区域设置折冲府,总数为633个左右,总兵力在60-65万左右,这就是著名的府兵。府兵需要自备一般性武器,朝廷也会供给一部分,府兵可以免除杂役,但需要参加军训以及狩猎活动。
边境,随着唐帝国势力推进到朝鲜半岛和阿富汗巴米扬、古克什米尔地区,交通变得越来越困难。边境上大量唐军由效忠于唐帝国的突厥、高句丽、契丹士兵组成。每支军队的人数大概在4-6万左右。所以,在大唐西域看见湖人队的队员,没准儿是自己人。
安史之乱爆发前,中国人口第一次达到8000万,盛唐是有数据支撑的。
安史之乱的爆发,实质上是唐朝过度扩张导致的内线、外线兵力失衡。毕竟唐朝已经开始讨论往伊朗派官员的事项了。安史之乱爆发还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北方人口大量流向南方,南方的经济开始超越北方。
如果没有这个结果,后来的南宋支撑下去会比较困难。
蒙古帝国时期
蒙古崛起之时,蒙古高原气候相对温暖。
北宋建立时,宋、辽、西夏等,全国人口4000万左右,比安史之乱之前减半。
蒙古兴起之前,全国各政权人口约1.2亿。其中北方人口,即金、西夏等政权人口为5000万左右。
蒙古灭金、西夏后,北方人口1000万左右。元初,全国人口7000万。
蒙古与金为世仇,金朝对草原各部实施残酷的人口绞杀战略,称为减丁。造成了草原各部仇杀不断,连年征战。
蒙古灭金,首先进攻中都地区,造成难民由北向南逃亡。之后,金朝迁都河南,蒙古联合南宋猛攻河南,这些难民又往北逃。
蒙古帝国建立时,军队为95个千户,军队138000人,战马数十万。按每户10人算,蒙古初期人口在百万左右。进攻中都后,战马高达上百万,形成了高机动远距离进攻的能力,这样一支军队,征服了数亿人。
清
清朝的复杂程度远超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后金建立之时,女真人口大概百万左右。努尔哈赤担心的就是手底下人少。后金时期的军队人数一直在5万左右,占女真人口的120,后来有蒙古、汉军的不断加入,八旗兵力达到13万左右。
入关时期的八旗人口,基本上达到了全民皆兵的程度,也就是极限动员。而当时的中原地区处于大顺、明两军拉锯的状态。
什么事就怕分裂,古突厥怕,中原也怕。于是,清朝得以入主中原。清朝入主中原和蒙古汗国崛起,背景都是中国地区处于分裂混战状态。于是,清朝得以极少的兵力,迅速扩张,辅助以高超的手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所以清朝的军事动员有二元性。
长城以北,接近极限动员。
长城以南,动员得很少,一般来说,都是扶持几个得力将领,让他们带兵,作战时和满蒙兵力进行混合编制。
清朝统一后,大的战役其实比较少,就是对付准噶尔人。准噶尔60万人,动员4万人就接近极限了。清军靠八旗加上蒙古王爷们的兵,基本上就能扛住。
一直到鸦片战争,此时,中国的人口数据为4.2亿(1850年)。可是每次和英国人打,兵力上总是不成优势。
清军的军制仍然是游猎民族式的。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定居化、城市化。这个时候,清朝往往需要从蒙古、东北再度召集人马入关作战,造成了当地青壮人口的大量减员,而清军的战备也没有近代化,临时招募的兵力,并没有经过充足的近代化训练便匆匆投入战场,等于以卵击石,飞蛾扑火。
参考书目:人口与疆域 葛剑雄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需要怎么去看。
按照现代观点来看,打仗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打钱,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古代和现在一样,打仗也是打经济仗,古代粮食产量低,交通运输通讯不便,打仗更加重视粮食等后勤保障问题。“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秦朝能消灭六国,统一全国很重原因是关中平原等地产粮。汉武帝时期能反击匈奴,是依靠“文景之治”等打下了经济基础。由于汉匈之间战争跨度时间长,战马大量损失,耗费了大量粮食,西汉经济面临了困难,以致有农民起义发生,汉武帝晚年下罪已诏,停止了对匈奴的战事。
古代打仗汉民族政权往往后勤保障人员多于实战人员,唐朝军事家李靖曾专门论述计算过后勤给养问题。游牧民族以骑兵为主,像成吉思汗铁木真蒙古军往往一名骑兵有几匹预备马匹。
古代经济应该能支撑几十万人规模的战争,几十万人规模的战争也是多种多样。长平之战估计秦60万,赵45万,是打打谈谈进行三年,是秦赵双方举国之战。赵国缺乏粮食,从齐国等借粮没借成。王翦率六十万大军灭楚,项羽率军破釜沉舟打巨鹿之战,彭越之战,垓下之战等等都是投入几十万人。淝水之战、隋灭陈之战、隋炀帝杨广攻打高句丽之战等等都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数的大战。这些人数众多的战役有的是逐渐集结军队,例如淝水之战,前秦在前线二十万军队,其余六十多万军队还在道路上,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就遭到失败了。
古代也存在由于经济问题导致战争中止。汉献帝刘协原本计划投奔吕布,吕布由于缺粮而养不起汉献帝等人员。曹操搞“民屯”“军屯”也是发展经济来支撑战争。诸葛亮北伐有的由于粮食不足而撒兵。薛仁贵与吐蕃大非川之战失败也是粮草辎重地丢失。粮草缺乏,经济不行常常进行不了战争。明朝灭亡存在缺粮、缺钱财政困难,经济不行的因素。有的人当兵打仗是为混口饭吃,而经济不行,军饷发不了,常常出现士兵闹哗变,没法进行战争。
古代有时经济好,能支撑几十万人的战争。有时经济状况不好,就支撑不了几十万人的战争。
-----
网友解答:
-----
没有那么大的战役规模。
但也不绝对。比如,秦灭六国,攻击楚国就出兵60万。但是秦国体制不是后世朝代敢学的,耕战制度最终让秦朝灭亡。
偶尔的统一战争有这么大规模,比如西晋统一战争之实际只用了20多万兵力,就筹划了11年之久。
实际上,真正作战远没有那么多。比如三国时期官渡战役,袁军大约11万,曹军最多四五万。赤壁之战,曹军南下也就10万出头,加上荆州投降军队约23万,对阵刘备2万不到,周瑜3万,孙权2万。刘备东击孙权的夷陵战役,兵力最多5万,陆逊大约六七万。
因为军队后勤补给支持不了。普通士兵平时吃一斤粮,作战就需吃两斤,还需肉类与蔬菜,才能补充体力消耗。马匹平时吃豆子与草,作战的时候就需要吃精粮甚至鸡蛋。而军队作战的时候,一般禁止
就食于外,
吃当地粮食很容易造成反抗甚至不能保证安全。远程运输粮食的代价,超过二三百公里的路程,基本就是运输1斤损耗2斤甚至5斤以上。
所以,过去的军队一般分为禁军卫军两个体系。禁军就如西汉的南军北军,宋代禁军,清朝京旗,现代野战军。卫军就是边军,戍军,厢军,绿营,军区类,都负担不同的军事任务。需要禁军出动才调集远程作战,但禁军的数量不多。比如三国曹操集团的曹仁夏侯惇张辽这些,就是卫军类型的镇守军,但虎豹骑,夏侯渊这些就是禁军类的机动作战军团。
-----
网友解答:
-----
古代一次性出兵几十万的情况并不多见。
首先以咱最骄傲的盛唐为例,当时最牛的天宝十节度各有多少兵力呢?
《资治通鉴·唐纪三一》:
是时,天下声教所被之州三百三十一,羁縻之州八百,置十节度、经略使以备边。安西节度抚宁西域,统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治龟兹城,兵二万四千。北庭节度防制突骑施、坚昆,统瀚海、天山、伊吾三军,屯伊、西二州之境,治北庭都护府,兵二万人。河西节度断隔吐蕃、突厥,统赤水、大斗、建康、宁寇、玉门、黑离、豆卢、新泉八军,张掖、交城、白亭三守捉,屯凉、肃、瓜、沙、会五州之境,治凉州,兵七万三千人。朔方节度捍御突厥,统经略、丰安、定远三军,三受降城,安北、单于二都护府,屯灵、夏、丰三州之境,治灵州,兵六万四千七百人。河东节度与朔方掎角以御突厥,统天兵、大同、横野、岢岚四军,云中守捉,屯太原府忻、代、岚三州之境,治太原府,兵五万五千人。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恒阳、北平、高阳、唐兴、横海九军,屯幽、蓟、妫、檀、易、恒、定、漠、沧九州之境,治幽州,兵九万一千四百人。平卢节度镇抚室韦、靺鞨,统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屯营、平二州之境,治营州,兵三万七千五百人。陇右节度备御吐蕃,统临洮、河源、白水、安人、振威、威戎、漠门、宁塞、积石、镇西十军,绥和、合川、平夷三守捉,屯鄯、廊、洮、河之境,治鄯州,兵七万五千人。剑南节度西抗吐蕃,南抚蛮獠,统天宝、平戎、昆明、宁远、澄川、南江六军,屯益、翼、茂、当、巂、柘、松、维、恭、雅、黎、姚、悉十三州之境,治益州,兵三万九百人。岭南五府经略绥静夷、獠,统经略、清海二军,桂、容、邕、交四管,治广州,兵万五千四百人。此外又有长乐经略,福州领之,兵千五百人。东莱守捉,莱州领之;东牟守捉,登州领之;兵各千人。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馀匹。开元之前,每岁供边兵衣粮,费不过二百万;天宝之后,边将奏益兵浸多,每岁用衣千二十万匹,粮百九十万斛,公私劳费,民始困苦矣。
十镇总兵力四十九万,没有一镇超过十万的,而且总体规律是离中枢越远,兵力就越少。比如战斗任务最繁重的安西、北庭二镇(辖区位于突厥、回纥、大食、吐蕃势力夹缝中,而且民族结构复杂),就都只有两万多兵力。为什么不多派一些啊?不就是怕后勤供不上吗?煌煌大唐如此,其他阿猫阿狗又能如何?
《孙子兵法》说得明明白白: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一场战争能投入多少兵力,不在于参与政权人力资源几何,而在于他能够提供多少补给。
另外古代军队数量未必靠谱,很可能是虚张声势号称而已——
《三国志·国渊传》: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 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看到没有,古人就会作假帐了!即使挤去“号称”的水分,剩下的也不见得都是战斗兵员——
《商君书·兵守》: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
这里面可能包括大量的非战斗人员,主要做后勤工作。
-----
网友解答:
-----
中国冷兵器时代,最大的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灭楚之战。
秦二次出兵,第一次二十万人,基本上都被楚军消灭。第二次,秦出倾国之兵,计六十万人,楚国也基本上集中了全部兵力约40万人。在大概河南平舆县周边,双方对峙。楚国国力不支,准备后撤时,被秦大将王翦抓住战机,全线攻击,楚军防线崩溃,秦就此灭楚。
这之后,直至清灭,中国冷兵器时代也再也没有出现过双方兵力达百万的战争。毕竟再加后后勤等人力运输规模,基本上人力基本上也就算动员完了。
咱们开始算算帐,农耕时代,生产力基本上没有大的进步,秦代一个人可以耕种多少地,清末的一个人也就是耕种那么多。‘咱们以小麦来算,一亩地产300-400斤左右。一个人可耕种约30亩地。都折算成平年,折中数算就是10500斤.以一家四口算,一天合用粮5斤,一年需用粮 2000斤,(那时没有那么多的副食可吃,油水也不足,一个家庭一天用五斤粮,并不多,数字以按现在斤数折算)那么,一个农民家庭可以贡献出8000斤的粮食。
一个士兵也按一天5斤粮计,养一个兵,一年2000斤粮食。一个农民可以供应4个士兵。
按这个标准来折算,把士兵所需都折算成一供四的比例(兵器、服装、运输、)一个人生存必需。也就是一个人可以供养一个兵。
出兵六十万,秦的后勤最低也要保证在60万,再以一个家庭4口人计,480万人。查资料后基本上和史料上的人口数一致。
也就是说,古代是可以支持住几十万人规模的战争。
可为什么秦之后,终二千年多年的历史,再也没有这种规模的战争出现呢?
秦之后,休养百年后的汉武帝时期,国力达到顶峰,汉武帝开始与匈奴作战。最猛的名将霍去病只带骠骑万人,驰骋在大漠草原。要供养这一万人的军队要多少人来供给呢?
查史料就能知道,一个兵后面需要28个人做后勤补给,一个兵三匹马,当时的战马,你就理解成现在的坦克,(养一匹战马的成本极高,想知道为什么高,自己查吧,不展开!)一个人三匹马,折算成人力来说,就是约需50人。还有兵器战甲等,折算30人。还有其它的,还有兵的抚恤等,又要折算百人。也就是说,这一万人的后面,就需要108万人的生产总值来供应,再把家庭人口折算上,就是424万人。如果再折算成霍去病本人的待遇,(食邑二千二百户)就要再加上万人的规模。
其它的军队远比不了霍去病的,以1抵5计,汉武帝共计用兵25年左右,常年保持用兵规模在15万左右,这此共需6000万人口规模来支持,而汉武帝时,人口规模约5000万。
可打了二十多年仗后,人口规模只剩下2500万左右,汉初百年积攒下来的财富也基本上消耗一空。国家也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汉武帝之后,至西汉灭亡,人口。财富、实力等也没恢复到汉武帝上台时的状况。
再以后的封建王朝的军队用兵,供应比基本上也就这样了,换算成更简单的方式,就是一个兵需要消耗一百家的所有产值。
一个王朝用兵的消耗就是,打一年耗三年,就是要打仗,打一年的话要消耗三年的国家全部收入。有些人会说,我养它个六年,不就能打两年了?不能这么算,过去俗话讲,一年旱来一年涝,就是可能三年里只会有一年丰收,那么拉平三年只能算一年。这么一来,国家十年能打一仗,基本上国空了,仗要连上二年不停,基本上也就快坚持不住了,还要向下打,国破家亡也不是不可能。比如明末时期,实际上,国家的经济情况是不错的,只是没钱(没实物白银,那年月又只认那玩意,)结果就是南粮运不到北方,要只是抗清,没问题,要只是剿匪,也没问题,要只是练兵,也没问题。可不光这三项,还有明朝的王爷们的损耗,明朝是真顶不住了。亡 了。
所以清朝时,雍正朝只是在西北用兵三年,基本上国家也到了山穷海尽的地步,再打,那就是到了连抄家都抄无可抄的地步,雍正落下个抄家皇帝的名头,也是没办法的事了。
总结,纵观我们的历史,每一次王朝更替,战争爆发,带来的都是人口大规模的消减,所以让我想起一句词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最后还有首诗 黄巢(唐)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网友解答:
-----
以古代中国的人口和经济体量,当然能支撑几十万人规模的战争。但以欧洲的散装状态则是很难发动几十万人大规模的战争。人们对战争参战人数有一个不清晰的误会,以为作战军队人数就是赶到前线作战的人员。事实上,军队作战需要大量的粮草辎重军械支撑,这些粮草军械需要人来运输,那么这些运输的人员也算进军队人数中,数量就会非常庞大。
事实上,一个古代国家进行战争,由于交通运输落后,需要大量人员以人力和部分畜力来运输粮食辎重武器等物资前往前线,不可能所有动员的军队都会赶到前线作战,但这些军队也是被动员起来经过训练的,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例如,汉武帝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动员了五六十万大军步兵,以支撑霍去病、卫青不到十万人的骑兵深入匈奴境内打击歼灭匈奴的骑兵,而在大多数战役中,汉军只有几万人在前线与匈奴军作战,大部分步兵难以快速机动赶到前线参战。
而著名的淝水之战,前秦军有八九十万大军,但在淝水战役的前线,实际上只有二十多万人的部队,而其他军队,要么在后方运输辎重粮草,要么在其他作战方向,而晋军北府军八万多人的部队全部压在前线,但渡过淝水与前秦军直接接触作战的人也不过一万几千人。
很多喜欢历史的人,总是站在欧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以为欧洲古代不能发动几十万人规模的战争,以为古代中国也不能,这是错误的。
-----
网友解答:
-----
那是肯定的,研究一下历史就知道古代几十万军队打仗从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谈到经济的问题,这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古代人对于食物的消耗远比现代人要低,食物一般是一日两餐,且不讲究什么配比。二是古代对于平民收取的税赋要比现代高很多,且平民还有诸多的劳役任务。对于几十万大军的后勤保障,古代都有专门的办法解决。
-----
网友解答:
-----
古代你要是有几千人马都可以割据一方了,别信动不动就几十万大军,超过十万的战役屈指可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