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硬就能硬抗?如果慈禧不跑,清军能抵抗八国联军侵华吗?
强硬就能硬抗?如果慈禧不跑,清军能抵抗八国联军侵华吗?
-----
网友解答:
-----
庚子国难中国能否有效的进行一场抵抗侵略战争,根本不在于慈禧做为实际的统治者跑于跑,而是在于慈禧的执政能力。
首先一点,说慈禧贪权无能的理由是,正是在慈禧掌国期间,以李鸿章为首的督抚拥兵自重形同军阀的时候,清庭已经处于实际上的分裂状态。
这一点中日甲午战争时已经表现得相当明显了。倭寇倾全国之力发动战争时,中国海军总体规模是超过日本的;中国的经济能力也是超过日本的,当倭寇为建联合舰队皇室带领全国人民捐款时;中国却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即使挪用了七百万两左右的海军军费,北洋舰队从1875年开始筹建到1888年正式成军、再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19年当中总投资仍然达6900两白银。而实际购舰费用仅800万两,剩余6100万两用于岸防、人员开资、军需供应舰队维护训练费用等等开资。而这仅仅是北洋一家的,当时中国有四支舰队,当然福建水师的军费全让北洋占了,但另两支水师规模并不大也总是要花钱的吧。
然而,甲午开战时除南洋水师有三四艘舰船调到战场外,并未做到集中全国海军迎战!陆军也同样如如此。
所以说中日甲午战争是以中国局部力量迎战倭寇倾国之攻。
而到了1900年庚子国殇时,中国就更是一盘散沙。
从国家正规军来说,李鸿章能在列强已入侵清庭不得不宣战的情况下拒不奉召任职抗敌职务不说;反而与侵略者列强达成谅解组织所谓的“东南互保”汉奸组织,至使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安徽、江西九省军力置身于国战之外。特别是山东袁世凯部为当时清庭的最先进的近代化主力部队能近在咫尺拥兵坐观列强入侵。
从民众动员来说,清庭京畿、山东、河北地区对民众自发组织的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反抗侵略的武装团体,大多官僚以镇压为主;后来战争临头,才想起编练“义和团”精锐投入抗敌前线,固然在廊坊战役中“义和团”起到了不小作用,但是前线领兵主将聂士诚因长期镇压“义和团”原本与“义和团”矛盾就深,在开战后又把“义和团”精锐当作炮灰,至使数千“义和团”精锐基本上在列强联军和聂士诚部的双方火力之下损失殆尽。至使“义和团”余部与聂士诚部各行其事不说,更是相互成了牵制力量。
而福建水师在李鸿章、张佩伦(李鸿章女婿中法战争时福建水师的最高指挥官)为首的主和派的指挥下,在中法已经开战的情况下、当法国舰队都进逼到福建水师军港前都严立领不许抵抗,结果福建水师停泊在驻锚地时被法国舰队全歼!
北洋水师在李鸿章统领下,有卖给倭寇军舰的优质动力煤(精煤和大米军需物资甲午开战后都一直在卖给倭寇),而北洋水师连劣质煤都保障不了!弹药更是奇缺,负责军火供应的李鸿章外甥却偷盗炮弹卖给倭寇谋利数十万两!平时北洋水师根本没可能进行实战演习。直到大东沟海战时,北洋水师携弹量仅有半个基数,而且大多是廉价的实心弹,以镇定二舰为例,两舰主炮一共三发标准开花弹。这种情况大东沟海战怎么可能打赢?最后又是在李鸿章指挥下龟缩不出、全军覆没于军港!
可以说经中法、中日两战,清朝洋务运动建立起来的两支主力舰队在李鸿章贪腐卖国的行动之下全军覆没!
而就是李鸿章这样的人渣,慈禧却因军权在人家手中,而不敢处罚不说仍然任其位列封疆!
所以说到庚子国殇时,因慈禧的贪权无能,不仅洋务运动所建近代军事力量让李鸿章基本败光了,更是在李鸿章叛国之下国家已经四分五裂,根本不可能打赢对外战争!
-----
网友解答:
-----
感谢邀请。
慈禧太后如果不逃跑也扭转不了乾坤。
第一,从双方战斗力上来说说。清朝在甲午战争以后,财政状况更加糟糕,根本无力重新组建海军,新式陆军也只有袁世凯手上的几千人,而且也被袁世凯带到了山东,用于剿灭义和团。像袁世凯这种比较有见识的官员都知道清军与西方作战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才有了几个省份联合的“东南互保”,他们都是清醒的。
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这中间没有隔几年,清朝军队绝大部分还都是旧式军队,与西方列强的军队已经形成了“代差”。义和团几万人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区,连人家一百多人的卫队都无法消灭,可见战力悬殊有多大。
第二,从慈禧太后的动员能力上来说说。慈禧太后此时虽然已经当政几十年,可依旧非常任性,思维也比较陈旧。她在清朝统治阶层内部的威望虽然无人可比,可在民间,她的威望并没有那么高。八国联军登陆后,清朝百姓多数是看笑话的心态,甚至义务帮助外国军队运输给养,当然,西方军队大部分还是付了工资的。一个没了公信力和威望的政府,缺乏动员能力,根本无力战胜八国联军。
所以,慈禧太后还是聪明的,她要是不逃走,无非就是被俘虏,不可能有其他办法。
-----
网友解答:
-----
1900年,以英,法,美俄等列强为代表的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占领京师,并且逼迫大清王朝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大清王朝共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大清王朝不得向海外进口军火两年;大清王朝有责任对一切反抗外敌入侵的行为实施惩罚。
《辛丑条约》签订完之后,大清王朝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朝廷成为了外国列强侵略的傀儡了。
条约签订的直接原因是1900年清军败给了八国联军,那么如果慈禧坐镇京师居中协调,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能够抵抗八国联军吗?答案是,抵抗不了!
原因很简单,1900年的大清王朝和八国联军之间的实力相差巨大,无论慈禧是否在京师坐镇都没有能力打败八国联军的入侵。
众所周知,京津一代八国联军总兵力最高的时候达到了5万余人,而当地的清军数量只有八国联军的2倍,并且在八国联军之役开始之前袁世凯已经将他所训练的新式军队精华带到了山东地区,这是唯一的一支从战斗力上可以和八国联军相比的军队。
此外,京津一带的清军绝大多数都是传统的部队,装备差,训练差,士兵的成分也是良莠不齐,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八国联军在向京师挺近的时候,虽然乱哄哄的却打赢了绝大多数的战斗。
当然,如果慈禧下定决心把京津一带的武装力量全都动员起来,有可能会给入侵的八国联军造成很大的麻烦,毕竟八国联军在占领京师之后派往华北其他地方的远征军面对义和团的袭击一筹莫展,甚至竟然打到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地步。
所以说,如果当时能够有效的把当地清军和义和团组织起来,这5万多八国联军还真不见得能在京师一带形成优势。
可是,这仅仅局限于京津一带的战斗。
当时世界局势却非常不利于大清王朝。
首先,八国联军入侵的军队力量仅占到了所在国的一小部分。
虽说八国联军总兵力在京津一带有5万余人,但是1900年正是各国列强军备竞赛的高峰,入侵的8个主要国家总兵力已经达到了300余万,并且在短时间内有能力将军队的数量提高到1,000万人。
所以,一旦战争持续,列强有可能会继续向京津一带增兵。
当然,英国、美国深陷于南非和菲律宾可能增加的部队不多,但是德国、日本、沙俄却很有可能像这里调集大量兵马。
先说日本,甲午战争结束之后,虽说日本取胜了,但是胜得非常困难,所以利用大清的赔款继续建设现代化的陆军,到1900年已经初见成效。
所以,八国联军之役之初,日本是最积极的一个国家,因为他希望通过这场国际战争展示日军的实力,也是八国联军之役中派兵最多的国家之一,出兵2万余。
然后就是沙俄,沙俄帝国早有侵华的想法,所以八国联军他的兵最多,除了京津冀一带的1万余军队之外,在关外也聚集了10余万人马,随时准备南下。
德国更不用说了,德国在崛起之后也希望通过对外战争展示自己的实力,所以这一次德国竟然派一位元帅前来坐镇,经历了扩军备战之后,德国正是有力气无处使,所以一旦战争继续,他也是最有可能向东方增兵大规模增兵的国家。
以上三个国家向京津至少可以增兵20万,所以即使慈禧坐镇京师,也难以抵消这20万大军。
-----
网友解答:
-----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慈禧不跑,情况只会更糟。
不仅是首都被攻破,大清国的脸面也被丢尽了。
为什么?
向全世界宣战的是慈禧,这就够了。
慈禧向全世界宣战后,利用义和团开始无差别攻击,愚昧的满清统治者根本不懂什么国际公法,把使馆区当成洋大人们的本土,这无疑是在洋人脸上狠狠的打耳光。而洋人们之所以组织八国联军,打的口号也是惩罚罪魁祸首慈禧,所以她敢不跑吗?
此时的清政府,军心民心尽失,南方的汉人督抚们直接认为慈禧的命令是乱命,拒不奉诏,搞了个东南互保,俨然就是另立一国了,北方的义和团被慈禧利用后成了被丢弃的旗子,北京的老百姓们甚至帮着八国联军运粮食,抬梯子,大有这位在我头上坐着欺负我几百年了,你们来揍他们,太好了,我给你们鼓掌欢迎大力支持之势,而此时,最忠于满清的满蒙骑兵在六里桥也被全部歼灭了。
她留下来有用吗?一点用都没有,如果慈禧不跑,结局依然是,北京被攻破,列强们的报纸上甚至会出现邪恶的大清国太后被吊死的照片,这才是最屈辱的。
所以她必须跑,因为她留下来也没什么用,不仅没有用,甚至会让大清国再次成为世界的笑柄。
再说,这位所谓的女政治家,真有能力么?或许宫斗剧里,她是个人物,但在国事政治上,她不过是个白痴罢了。
-----
网友解答:
-----
正是因为打不过八国联军,所以慈禧才逃跑的。要知道那时候的大清,连八国联军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打不过,就不要说让慈禧对抗八个国家了。
若是慈禧举全国之力,和八个国家对抗,毫无疑问迎来的最终也就是全面的溃败。若是这样的话,他们爱新觉罗家的江山,肯定就保不住了。
所以,这就是慈禧不敢一战的原因。
大清王朝,从道光年间就开始被英法联军,吊着打了。那时候他们尚且打不过英法联军,更何况到了慈禧这个时代。
慈禧这个时候的大清,已经到了没路了。只要假以时日,不用别人来打,它们就会自己消亡。
可以说到了慈禧这里,在面对西方列强的时候,慈禧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了。这样的她肯定是不敢和八国联军抗击的。毕竟人家船坚炮利,武器装备先进,大清的军队,根本就不是人家的对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有无数次证明,大清是不可能战胜西方列强的,更何况还是和八个国家一起作战。
那么既然是这种结果,慈禧为何又会激怒八国联军呢?
不得不说,这是慈禧的无奈之举。
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想伙同谭嗣同等人,把慈禧给杀死在颐和园。
但是,因为袁世凯的告密,这件事败漏了。
慈禧就把戊戌六君子给送上了断头台,然后光绪也被囚禁了起来,慈禧本来想杀了光绪帝,然后再重新立一个俘虏皇帝。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八国联军出来干涉了,因为光绪是维新派,他的变法对西方列前有力,他们当然不同意慈禧杀了光绪,另立新皇帝了。
所以,不得已慈禧只好无奈的选择听从了,但是,慈禧始终是不甘心的,毕竟让谁当皇帝,不让谁当皇帝,这是她们的家事,外国人这时候插一手,你说算什么事?
也正是在慈禧对八国联军十分不满的时候,她听说了义和团。而且义和团这一伙人,还不是普通的人,他们会一些邪门的功夫。甚至都是刀枪不入的。
慈禧听说这件事之后,很高兴,赶紧让他们来给自己表演。结果义和团里派了一些会气功的人,来到慈禧面前表演。
慈禧发现,他们用长枪刺自己的脖子,枪都弯了,自己的血肉之躯竟然没事。
慈禧看到这种情况如获至宝,既然这一伙人打不死,那让他们给八国联军干仗去吧。
正是这一伙义和团触怒了八国联军,慈禧授权他们去打八国联军的。不过八国联军见到义和团之后,开始调转炮口,把义和团打的是血肉模糊,死伤无数。
慈禧得到了前方失利的消息,觉得自己被义和团给坑了,所以,她不得不重新考虑退路了。但是,还没等她合计出一个123来,八国联军的部队,已经到达了通县。
这下如何是好,这时候若是再不跑的话,就有可能被打来的八国联军给灭了。所以,慈禧看到大事不好后,带上光绪帝,就开始潜逃了。
他们逃到了西安,慈禧是逃跑了,但是,北京的事情,还是要处理的呀,她还授予留在北京的奕忻等人给外国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就这西方列前在利益方面,得到了满足,所以,才放了慈禧一命的。
-----
网友解答:
-----
历史没有假设,就像张学良对日寇不抵抗!历史就像生物体上的细胞老化的死去,新的又生成。当你病入膏肓一切化作尘埃!
-----
网友解答:
-----
清朝光绪26年(
公元1900年
)6月11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打响。同年8月14日,清朝都城北京沦陷,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等一干清朝贵族狼狈“
西狩
”,直至到达西安附近才堪堪停下脚步。这场被后世称之为“
庚子国难
”的战争,让我中华民族之脊梁彻底沦陷在西方列强的屠刀之下。
百年之后的今天,有很多历史学家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
即如果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慈禧太后没有选择狼狈地逃跑,而是亲自与光绪皇帝坐镇北京,且死战不退,那历史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如果屏幕前的您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那可以接着往下看,下文是笔者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见解,如有不对还请指正,谢谢。
一,双方僵持不下,最终互相让步
提起百年前的清军战斗力,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觉得非常不堪,毕竟战斗力强悍的话也就不会有西方列强入侵这一说了。但事实上,当时的清军战斗力或许比不上西方列强,但凭借主场作战优势以及人员数量优势,不说打败这八国列强,起码跟他们僵持一下是没什么问题的。
笔者曾考证过当时的一些资料,而考证后则发现了这些“
有趣
”的内容。当时清政府的武卫军(
守卫京城的部队
)标准武器为75毫米克虏伯野炮,毛瑟连发制式步枪,毛瑟连发骑兵枪等。而且仅在天津一地,清政府的子弹和炮弹储备就高达400万发及数十万发之多。除此之外,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如湘军粤军等地方武装就已经配备了很多火枪,而且经过长年改进,其威力或许不如西方进口的那样强大,但凭借数量优势,也并非不能与其一战。
不仅如此,在慈禧太后等一干皇室贵族“
西狩
”后,部分群龙无首的清政府军队还打出过如“
天津塘沽之战,平型关之战,娘子关之战
”等多场胜利战斗。因而笔者相信,凭借这些优秀的指挥官以及丰富的军事后勤物资,再加上北京城坚固的城防系统。如果说慈禧太后真的下定主意要和八国联军打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那谁胜谁负真的还不一定。因为在笔者个人看来,八国联军的装备优势一旦无法短时间内打出效果,那与清政府一人退一步还真不是一句虚话。
二,慈禧光绪被俘,清政府垮台
因为是历史假设,所以我们既然假设了慈禧太后死战不退,并且与八国联军互相让步这样的好结局。那自然也得假设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兵败被俘,最终导致清政府灭亡的坏结局。同样,我们以正版史料为假设前提。
根据史料《
京津蒙难记
》记载,当时在北京城附近负责防守的清朝军队是杂牌的甘军与正牌的武卫军,以及少量由纯八旗子弟组成的亲军,而且这些军队的数量少说也有5万人之多。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笑令人发指!
史料记载,八国联军还未靠近京城的时候,城内的守军就已经乱作一团,而且那些缺少管控的武卫军和甘军,竟然趁着混乱开始公然抢劫甚至当街屠戮自己治下的百姓。更可笑的是,因为当时慈禧太后已经有逃离的打算,所以许多清朝亲军便当街叫卖自己无法带走的烟土和古玩,而且那些烟土还出现了“
胡乱堆积如盐包一般
”这样的情况。
此外,史料《
清军与八国联军之役
》中记载,当时的清军战力极其低下,开枪时有“
故多发虚弹
”的情况,发射炮弹时有“
中而轰死人少
”的情况,训练时有“
无准头无搏命精神
”的情况。我们可以试想一下,用这样的军队直接去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八国联军精锐部队,那真的能凭借人数优势来获胜吗?
这里或许会有朋友感到疑惑,疑惑笔者为什么不假设慈禧太后等人,打胜了是什么样子什么后果。关于这个疑惑笔者只想说,不是不想假设,而是实在假设不出来,因为当时双方的差距,或许可以通过主场优势和人数优势来弥补为平手,但要想战胜,那实在是不太现实的。
说到这儿笔者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那就是南美洲曾经有一个印加帝国,他们很强大,但是后来被西班牙殖民者仅用168人组成的探险队就给击败了,而且事后还被屠国灭种(
也是因为宁死不降
),可谓凄惨到不行。
最后,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时,如果慈禧太后选择死战不退,那会是什么结果的这个问题,笔者个人觉得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双方平手,因为慈禧太后可以凭借人数和地理优势,再加上宁死不屈的精神来与八国联军抗衡;其二是慈禧太后兵败被俘,因为当时双方的差距确实很大,如果慈禧太后不能做到宁死不屈还不肯撤退,那么兵败被俘甚至命丧当场也是有很大可能的。
参考资料
:《清军与八国联军战役》《京津蒙难记》《清实录》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网友解答:
-----
这个问题其实这么多年就一直在讨论。因为仅从纸上谈兵来说,清军当时的兵力要比八国联军多不少。
据统计,当时的清廷正规军就有八万余人,而义和团甚至有几十万之众在守卫北京,而联军号称5万人,其实后来考证也就2万余人,并且当时的清军装备并不差,
如果慈禧死守北京,难道无法抵抗吗?
我认为:不行。因为战争从来就不是数学题。
如果慈禧死守,她将迎来历史性的审判!
1、失败的战略意图
北京的门户是天津,大沽口战役中,清军表现的十分英勇,但还是失败了。因为当时的守军数量有限,没有增援!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时的慈禧太后是准备死守的,但她的目的只是死守北京,她将所谓的精锐部队都集中在北京一带,这才让联军有了登陆的机会。当时的清朝军队,除了武器装备是现代的,其余包括军事理念、指挥系统等,都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2、没有统一的部署
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慈禧与光绪皇帝的帝后之争,而这种争斗直接导致了朝廷内部的分化,他们有主战派和主和派。内部无法统一,离心离德,这这场战争打得十分混乱,清军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官,也缺乏一个统一严密的参谋系统。这就使得清军各自为战。
另外,很多官员与义和团也有嫌隙,聂士成就和团民不对付。而慈禧对于义和团的态度也是摇摆不定,事实证明义和团也成了最后的替罪羊。
就这样,联军面对着一盘散沙的清军,还能不胜?
3、战斗意志已丧失
当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的时候,清廷内部自己先动摇了。
在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时,慈禧连续5次紧急召开御前会议,商讨是留是走的办法。而前来开会的人越来越少,他们都在私底下去转移财产和家人,然后转移自己。最后一次御前会议,来的只有3个人。统治者们都这个德行了,何况下面的士兵?
其实北京城高水深,联军一时半会是攻不进去的。但在北京外城的战斗中,不少清兵自己先逃跑了,顺便还洗劫一些老百姓的家。而他们攻进内城的方式竟是从“下水道”,据说是当时的英军很早就搞到了进入内城的图纸。
就这样,联军攻进了北京内城,皇宫就在眼前!
所以说,当时的形势还真不是硬抗就可以的,当时的清廷经历了太多的失败,政府从上至下都是毫无信心,而对于老百姓来讲,这帮洋鬼子和那些清兵没啥区别。这样一个民心已丧、信心已失的国家还有什么救?
-----
网友解答:
-----
肯定不能了!慈禧逃跑后两个小时,北京城被全部占领,由此可见,慈禧并不是在战前逃走的。她不过是在城池即将被攻破的时候才突围逃走的。因此,她已经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在阻止这场惨剧发生了,只可惜有心卫国无力回天。
当时的清国汉奸太多,当时清军驻守北京的部队只有13000人左右。而整个京津地区竟然有高达5万人在帮着八国联军当伙夫,挑送武器弹药,这已经比侵华的八国联军数量还多了。这使得八国联军可以把兵力全部投入战斗而不用担心补给问题,按着当时的战斗勤务比大约是1:1左右,等于让八国联军战斗力直接翻倍。
其次,失去了主场优势。当时登陆并攻入北京城的八国联军数量大约是20000人,其中前锋有7000人,但是在攻城的时候,参与协助攻城的京津当地人高达20000人,这些人除了帮八国联军扶梯子之外,还会帮忙带路,给清兵战士打黑枪。这使得清军的地利全失,八国联军仅用5个小时就进入北京城,这不得不说,没有这些带路的人根本办不到。北京外城尽失,内城无险可守,失落是迟早的事。
-----
网友解答:
-----
很抱歉,慈禧跑不跑都无法改变战争的任何结果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慈禧其实已经无法控制全国呢,要想硬抗八国联军,清军在哪呢?
正是因为慈禧无法指挥足够多的清军,对抗八国联军的时候,才动用的是民间的义和团。如果不是国内的实力实在无法调动,谁会动用这样根本不是正规军事力量的义和团呢。
事实上在整个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清朝的正规军队就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抵抗。
当时的东南互保,北方和八国联军开战,南方宣布中立,不服从中央的指挥,允许敌国船只停靠。
在这样指挥不通,军队调动不动,民间抵抗实力低下的清朝,能说是想硬抗就能扛得住的。
其实别说清朝,哪怕是现在,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的四个联手,再加上日德这样的经济大国,哪怕今天的国家也未必扛得住啊。
-----
网友解答:
-----
1900年8月,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慈禧早已逃出紫禁城,临走前她派荣禄、徐桐、崇绮留京办事,此时京城各大城门口人山人海,拥堵不堪。大家都想逃离这个是非之地。
清朝兵力,初期以八旗为主,约有二十万。到了乾隆时,八旗荒废已不能用,这时绿旗兴起,全国约有六十四万。作为全国防务的重中之重,京城的卫戍部队兵力常年保持在十万左右,光绪年间,慈禧把持朝政,1900年,作为京城十万卫戍部队的头头直隶总督,正是慈禧的亲信荣禄。
荣禄掌管的这支卫戍部队,由五支部队组成,分别是聂士成的前军驻守在芦台(天津),把守山海关门户,董福祥为后军,驻扎在蓟州,监管通州一带;宋庆所率的左军,驻扎在山海关,袁世凯所部为右军,驻扎在天津小站,扼守西南要道。荣禄所统帅的亲兵为中军,设备齐新。这四军就是清廷战斗力最强的北洋新军,五军中宋庆、董福祥统辖的部队虽作战经验丰富,但是使用的设备和操练方式都是旧式的。
论战斗力以聂士成、袁世凯两军的战斗力最强。1899年,因山东巡抚毓贤支持境内的教民捣乱,破坏德国人修建的胶济铁路,德国人以保路为借口,派部队镇压,当场击毙闹事者二十多名,向清廷索赔局内三千四百多两,并要求撤除毓贤的职务。慈禧迫于列强的压力,派袁世凯前去管理山东,袁上任,当即宣布山东境内所有拳民是违法行动,积极镇压,暗中保护帝国主义。
1900年7月14日,天津沽口沦陷,清廷派聂士成、宋庆、马玉崐前去支援,所统领的北洋军约有三万之众。八国联军则有一万二千多人,尽管聂士成等人死战到底,但依旧不能挽回失败的局面。联军一路攻城掠地,到8月4日终于把部队打到了北京。
荣禄认为拳民不成气候,但不敢公然跟慈禧作对,6月28日时,清廷对列强正式宣战,董福祥的后军积极围攻北京的使馆区,由于久围不破,董想向荣禄部借调几门新式大炮用来攻城,等半天也不见荣禄大炮支援。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上海临港未来房价会上涨还是下跌?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