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慈禧太后同意了戊戌变法,会是什么样呢?
假如慈禧太后同意了戊戌变法,会是什么样呢?
-----
网友解答:
-----
那毫无疑问,大清很快就要凉了。
因为戊戌变法根本就不是教科书中描述的那样伟大,简单来说,戊戌变法只是一个在科举上不得志的人纠集了一大帮门生试图另辟蹊径让自己飞黄腾达的闹剧。
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空前的高涨,一时间各界人士都展开了爱国图存的运动,其中有孙先生领导的革命党起义,试图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中国。而另一帮则是试图保住大清,用变法维新来挽救大清帝国的命运。在这维新派中,最有名的便要说康有为一党。
康有为其人在科举上属于屡次考试不中的那种,再加上当时的国际环境,使得康有为认为科举乃是国家的祸患,读书人只会之乎者也而不讲科学,这是大清官场落后的原因。1895年公车上书失败之后,康有为考上了进士,授工部主事。同年五月初六日又呈送《上清帝第三书》,提出了变法的步骤,指出自强雪耻之策有四:即富民、养民、教士、练兵。当时光绪皇帝看过此书之后,一时间心潮澎湃,认为康有为乃是振兴大清的栋梁之才。
然而真的如此吗?我们可以看一下戊戌变法中的改革内容。包括拟定宪法、开制度局、禁止妇女缠足、裁冗官、置散卿、废漕运、撤厘金、裁绿营、放旗兵、废科举、改书院、废淫祠,保护工商业,要求重练海陆军。
看上去很有那么回事,但是事实上很难办。
我们知道,改革中最大的阻力就是既有利益者的阻挠,因为原本已经分好的利益蛋糕,现在又要被重新分配,因此很多所谓的“保守派”自然是不同意的。
变法是好事,但是历史上失败的变法,往往都是因为其中有很多不切实际的东西,或者没考虑还怎么安置保守派。
康有为很有想法,他认为科举出来的举子只知道做学问,不懂得振兴大清,这倒是也不假,确实,自打元朝以后,儒家的宗教气息愈发的浓厚,出现了大批只会空谈、不切实际的腐儒。而在清代,因为先前大规模的文字狱,清代的腐儒数量已经达到了历代最高。他们霸占着官场,给官场注入的都是些迂腐之气。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康有为废除科举没有问题。
但是科举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你说废除就废除,却没有想过如何安置试图通过科举谋求官道的读书人。要知道自大清一统以来,科举就成了更新官场的主要渠道,而为了当官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又是数不胜数,就这样不加考虑的废除掉人家的仕途之路,这自然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那结果就是本来支持维新变法的读书人纷纷倒向保守派,因为这么一大帮人你不管,最后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想想当年的洪秀全,不就是个读书人吗。
再就是废旗人和绿营,却没有说给个什么失业保障,这也是去断人家后路。尤其是旗人,这在大清来说就是国家的原始根基,你说砍就砍,却不管人家以后怎么活,典型的不切实际。
还有在商业税收方面,康有为走起了乌托邦路线,认为税收的最高境界是无税,这属于典型的空想主义。
说实话,维新变法刚刚开始搞的时候,慈禧太后也是支持的。但是越到后面味道越不对,慈禧太后也就开始出面干预了。原本只是说让维新派不要太出格,却让康有为以为老太后要阻挠变法,于是串通光绪皇帝准备发动政变,结果被袁世凯告密,最后维新派四散而逃,这个心怀大志的康有为也是远逃国外,留下了一腔热血的谭嗣同等人替自己送命。
假使慈禧太后真的放任康有为不管,那怕是大清帝国就看不到20世纪的太阳了。
相比之下,被诟病为“窃国大盗”的袁世凯,倒是真的会变法图强。
1901年,袁世凯奉命实施新政,同年他在山东建立了山东大学堂。
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以小站练兵的军队为基础,编排了北洋军。同时创办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
1905年后,袁世凯任职直隶总督,在此期间,他大力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其中袁世凯还开设了大量的女子学院,一时间赢得了妇女们的支持。
有了新学堂的铺垫,科举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而之前的儒生们有能力的也被划到新学堂去教授国学。所以当1907年撤销科举的时候,就很难再掀起打的反对风潮。
训练新军也是一样,北洋六镇中,也不乏旗人子弟和绿营老兵,有了再就业的保障,八旗的削弱和绿营的裁撤才变得一帆风顺。
所以什么叫只会空谈,而什么又叫办实业,一目了然。
-----
网友解答:
-----
我们只能说,万幸慈禧没有同意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根本无法取得成功。不过是一个空中楼阁的政治妄想。从政治上的角度来说。慈禧的行为是对的。
戊戌变法历时一百零三天。又称百日维新。
他首先就是光绪为了夺取最高权力,摆脱慈禧的控制。然后才是为了变法图强。而他所倚重的康有为,梁启超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不过是书生意气想当然
。根本没有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的能力和权力。而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实权派也不看好。因此变法失败就是必然的。和慈禧的关系真不大。
回头再说慈禧,难道他她就不想国家强大,以雪国耻?但政治经验丰富的老太后已经看出变法本质。根本不可能成功(当然也有怕失去权力的原因)。
章宗祥(五四运动挨打那位)出任日本大使回国。慈禧与他谈话言道:皇上今天变法学德从,明天变法学英,再变法学日。没有一个固定章法。各地督抚也是分分革新。而出去留学的人又天天鼓噪。皇上心思以乱,根本无法理政。这是章宗祥晚年回忆录所写。应该是真实的
,这也表明,当时的变法已经成为\"时尚\"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实际上慈禧支持还是反对都是维护自己的统治,慈禧支持洋务了运动,清末新政比戊戌变法还激进。
但这必须有一个前提。不能削弱慈禧本人的权力统治。也就是不能拿老太后开刀。 维新派也不是啥好东西,维新103天,这帮人有80多天在忙着争权夺利。清除老臣。康梁二人最大的失败就是见事不可为,策动袁世凯兵变控制慈禧,进而实现控制朝局的局面,这简直就是坑死了光绪
。也映了那句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慈禧作为一个经验老道的政治人物,在二十七岁刚刚出道就可以扳倒肃顺八大臣。
因此上说,慈禧知道康梁变法根本就不现实。无法成功。慈禧支持变法。只能说慈禧糊涂了。再就是。光绪真的没有能力,亲政十几年居然一个亲信大臣都没有。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的汉臣,荣禄,奕匡这样的满臣和宗室。袁世凯这样新贵集团都不是光绪的人。可见光绪多无能。
过早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又急功跑去抓慈禧。慈禧必然要动手。戊戌变法的康梁之辈只有做鸟兽散。根本不是成大事的人
。从各个方面来说说。慈禧都不可能支持变法。即便同意也不会成功。因为变法本身就不切合实际。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
网友解答:
-----
可以从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着手,变法要求:1.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3.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4.训练新式陆军海军
5.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变法涉及了政治,经济工商业,教育,军事及考试制度等等,若能一一实现,晚晴气象将为之大改。
康梁的行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同时期早一点的日本明治维新相比,我们来看,仅20年,日本从列强欺凌到成为工业国,也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其内容与清朝很像,日本政府进行的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等。
假如慈禧同意了光绪的举措并予以支持,晚清会像日本一样发展起来,但绝不会走军事扩张的道路。可是留给清王朝的时间已经不多,马上就要到庚子年(1900年),中国大地又将混乱不已。
-----
网友解答:
-----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清朝历史。(约760字,阅读需2分)
历史不容假设,不过有些问题如果假设一下还是挺有趣的。比如这个,假如慈禧太后同意了戊戌变法,会是什么样呢?
我给出自己的判断:戊戌变法收效甚微,慈禧太后的态度也会转变。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次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第一次是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第二次就是这个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当然还有之后的辛亥革命也是学习了西方的政体。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在戊戌变法之前是极力宣传西方的君主立宪的。因为当时在甲午战争打败中国的日本就是君主立宪,所以维新派认为败给日本不在于器物的不强大(事实上北洋海军实力恰好是非常强的)而是政治制度的不先进。不过,当我们看到光绪皇帝下发变法诏书的内容时会发现,根本就没有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这一项。诸如练新军、学习西方教育之类的措施如果慈禧太后同意,这些措施肯定会实施,会在客观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不过戊戌变法所变之精髓却失去了,也就说维新派最想实现的理想没有达成。
不过百日维新里面还有些内容肯定要出问题,比如裁撤一些地方巡抚和中央的一些衙门,裁就裁了,但却没有具体的善后事宜,被裁撤之人的生活怎么办?光绪皇帝的措施严重损害了满人的利益。
另外,就算是慈禧太后同意光绪皇帝的百日维新,但慈禧太后对康有为的讨厌依然会存在。
光绪皇帝自亲政后其势力经过戊戌变法会逐渐增强(比如罢免反对光绪变法的官员,扶植自己的亲信),到时候帝党势力强盛,这可不是慈禧太后愿意看到的,这一点相当重要。
还有,一个小小的工部主事康有为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有这么大的能力主持住全局吗?维新派内部可能会出现分裂,比如当时在湖南地区的维新派就闹了不可开交的矛盾。
总之,百日维新如果推行下去,会有一些好处,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当问题突出时老佛爷肯定会站出来反对百日维新,毕竟,对慈禧太后来说,自己权威的稳定是大于一切的。
两分钟走近历史现场,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
网友解答:
-----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假设的历史结局一定都是完美无缺的。常抱有这种想法的人要么是无聊,要么是无知。历史,无论悲惨还是喜悦,都是事实,我们要尊重事实,研究历史发生的缘由和历史事件的进程,特别是要研究的是历史人物的作用,尤其是历史人物根据他(她)当时的思想认识、知识水平、信息量多寡所做出的决策,从而给我们启迪,让我们时刻记着“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历史规律,要时刻警醒自己现在也是“当局者迷”,认真处理好当前的每一件事。
-----
网友解答:
-----
慈禧后来搞的新政比戊戌变法力度更大!
-----
网友解答:
-----
有大清特色的改良封建主义,治标不治本没用,变法方向是好的,向当时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学习,向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学习,西为中用。
兴学堂,办学校,修铁路,建微型发电厂,用电灯,用抽水马桶,买洋枪、洋炮,学习英、德陆军、海军,这一切好不热闹,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算是大清政府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睁开眼向西方蛮夷学习,但具体是谁来操作这一切,靠的是“戊戌六君子”为代表的维新改革派。
退一万步来讲,“老佛爷慈禧太后”同意或者是默许了戊戌变法,最后中国社会就会变成超大号印度,虚假的君主立宪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注定仍会失败!
戊戌变法成不了晚清的救命稻草,即便成功也只能短时间让晚清政府回光返照,不经过彻底的社会变革,不经过彻底的土地革命,积贫积弱的晚清中国仍不能从水深
------------------
推荐阅读:
上一篇:你认识网赌的人,后来怎样了?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