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统治播州700多年,一直拥护朝廷,为何明朝万历时就造反了?
杨家统治播州700多年,一直拥护朝廷,为何明朝万历时就造反了?
-----
网友解答:
-----
谢谢悟空之邀。
播州杨氏,一个传奇的家族,占据西南700多年,历经4个朝代,传承了29世不衰,明朝倾全国之力征讨,发兵24万,8路兵马,历经数月,最终才飞灰湮灭。杨家700多年基业尽毁。
01
打南诏国太原杨氏劳苦功高,杨端被唐僖宗封为播州侯,自此杨家成为一个世袭的家族政权。
(1)唐朝末年,西南崛起了南诏国,屡次侵入播州,烧杀抢掠,唐朝已衰落,平南诏国有心无力。
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皇帝昭告天下,招募天下勇士出兵收复播州,收复播州者可永袭播州。
时任越州太守的太原人杨端,向朝廷请缨出兵播州。杨端自筹军马粮草,帅领当地9家豪强子弟兵4000余人前往播州。
杨端帅军大败南诏国,唐僖宗封他播州候,成为世袭的家族政权。
(2)杨家经历了唐、五代、宋、元、明朝,一直是播州地区的世袭统治者。元朝入中原的时候,杨家是宋朝抗元主力,元朝建立以后被招抚。
经过几代朝廷的封赏,加上杨家自己的经营,“统辖了19个司和诸苗族峒寨,范围至今贵州东北部和重庆綦江”。
明朝建立后,杨氏降明,此后被视为苗疆土司,继续世袭播州。
02
播州杨氏最后一任土司杨应龙
狂妄自负,
阴狠嗜杀,极不重承诺,
树敌无数,杨氏基业尽毁。
杨应龙是杨氏政权第29代统治者,阴狠嗜杀。万历十四年(1586),杨应龙升任都指挥使,因从调有功,加封为骠骑将军。
(1)杨氏祖上一起打天下的“五司七姓”(七姓指的是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家,五司指重安张氏,余庆毛氏,白泥杨氏,容山韩氏,瓮水犹氏),700多年来势力盘根错节。
杨应龙掌权后,因其为人狡诈多疑,好杀人立威,所辖五司七姓不堪其虐,纷纷叛离,和杨氏分道扬镳。
(2)杨应龙早有不臣之心,欲占据整个四川,独霸一方。他的居所雕龙饰凤,内用太监,俨然以皇帝自居。
(3)这只是杨应龙作死的开始,接着他又做了一件更愚蠢的事,杀了原配,最终引发了朝廷灭播州的导火索。
杨应龙宠爱小妾田氏,听信小妾谗言,竟然把原配妻子杀死,就是一败家子。
其原配妻子是张天师族女,“张天师家族的祖上是张道陵和张鲁,当过曹操的亲家,和孔孟家族一样是汉人中的千年名门”,其族女嫁给杨应龙是下嫁,杨应龙高攀了。
(4)一时间杨应龙家里家外仇人遍布,不仅只有天师府,几门亲家都成了仇敌。
有野史说杨应龙喜爱的小妾本是族弟杨瑞龙的未婚妻田雌凤,具体如何无法考究,如果真有此事,杨应龙可以说把自己作成了播州最大的祸害了。
03
杨应龙反叛朝廷,不久在播州之役中败亡,传承了700多年的杨氏统治消亡。
(1)杨应龙杀人立威,夺宋氏田庄,杀宋氏族人,宋氏也是杨氏祖上一同打天下的家族之一,逼得宋家上京告御状。
(2)“此后杨应龙又抢夺余庆长官司长官毛守爵家的土地,夺取播州长官司何氏的地产,把何家掌门人何恩逼得弃官而走”。
(3)天师府也告御状,状告杨应龙预图谋反。当年与杨氏一起打天下的部属与之离心离德,不但跟着天师府告御状,还在播州之战中消极怠工。
(4)杨氏政权传至杨应龙时,播州已经经营的既富又强。“播州介于川、贵、湖之间,远于王化,山川深阻,地势险要,方圆二千里,为西南夷中之最大者,民悍而财富”。
养马城中,百万雄师擎日月;海龙屯上,半朝天子镇乾坤。——海龙屯对联
杨应龙又建海龙屯,固若金汤,杨应龙有恃无恐。
(5)初时明万历皇帝并没有真正想拿下杨应龙,还是想让播州政权承袭以往。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土司杨应龙反了。
明朝没有防备,措手不及,此时明朝正在抗倭援朝,派出攻打播州的军队迟迟不能攻下,还吃了败仗。
万历皇帝大怒,第二年又派李化龙从8省调24万大军,分8路向海龙屯进发,在海龙脱惨烈鏖战144天,双方死伤4万多人,最终平定叛乱,杨应龙自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平播战役”。
自唐朝以来历700多年,传承29世之久的播州杨氏政权,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04
结束语。
任何豪强家族的崛起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营,但再厉害的家族也会出现某代败家子。
杨氏的行为一直以来非常低调,不管是真心向朝廷,还是神离貌合,杨氏都能做到与朝廷相辅相成。
可惜到了杨应龙掌权时不仅跋扈嗜杀,周边汉人州府和苗人土司都深受其害,祖宗经营的人脉让他断绝干净。
不安分的行为任何朝廷都不会相融,最终只会走向灭亡。
“平播战役”虽然明朝胜利了,但明朝倾尽国力,庞大的消耗使得明朝国力空虚,从此走向衰落。有人说明朝的衰落是从万历年间开始的,原因就在此。
杨家统治播州700多年,一直拥护朝廷,最终却毁在最后一代土司杨应龙手里。
-----
网友解答:
-----
杨应龙造反,原因不在于朝廷,在于他自己。
盘据播州将近八百年的杨家
杨家发迹始于唐朝,而令杨家飞黄腾达的杨家先祖太原人杨端,在当时只是一个越州太守。
“杨端其先太原人,仕越之会稽,遂为其郡望族,后寓家京兆。”——《杨氏家传》
唐朝末年,李唐皇室早就没有了开国初期那种见谁打谁的军事力量,就连国内的那种地方政权都掌控不了,就比如位于云南的南诏国。
南诏国虽然不大,仅仅在云南一带,但是依靠着山川繁多的优势,愣是将李唐皇室抵挡在门外,还经常跟李唐皇室唱反调,联合其他国家攻打唐朝。
对于反复无常的南诏国,唐僖宗忍无可忍,但是又无能为力,只能出下策,要是谁要是能够拿下南诏国,南诏国就归谁所有。
作为越州太守的杨端准备搏一把,看能不能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率领当地九家豪强子弟,前往云南。
唐僖宗怎么想都没有想到,他一直拿不下的南诏国,竟然被杨端拿下。
其实杨端能够拿下南诏国,这主要是由于南诏国的统治者不怎么精明。
虽然在士兵数量上高于杨端,但是却被杨端欲盖弥彰,出其不意,给直接拿下。
杨端表面上是攻打的娄山,但实际上却是在度赤水,度过赤水,就大举进攻,要了南诏国的命。
话都已经说出来了,不能不算数,再加上杨端已经夺取了南诏政权,取代了南诏政权,要是唐僖宗出尔反尔,说不定杨端就是下一个南诏政权。
自此之后,杨家便在当地扎下根来,唐朝的时候他们说了算,宋朝的时候他们说了算,元朝的时候还是他们说了算,明朝的时候也是他们说了算。
而他们在这长达四个朝代的时间里,并没有闲着,一直忙着扩张势力,等到明朝的时候,他们的势力范围已经以播州为中心,扩展到了上千里。
四川、云南、贵州都有一部分的领土属于他们的势力范围,拥兵是将近十万。
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历经四个朝代不衰,其主要原因在于特别会来事。
他们知道自己偏居一隅,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不可能是中原王朝的对手,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向中原王朝臣服。
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或者是元朝,以及后来的明朝,他们采取的态度都一致,虽然当地是我管的,但是该交的税收,我是一分钱也不会少。
杨家这么懂事,历代的朝廷自然也不含糊,再加上杨家占据的地方大多数都是穷山峻岭,朝廷也没有必要跟他们来争夺
如果杨家就这么老老实实的在播州呆下去,他们一定能够坚持到清朝,但可惜的是出现了一位叫做杨应龙的家主,将杨家的基业直接毁掉。
为非作歹也就算了,竟然动了吞并整个四川的野心
杨应龙跟他以往的先祖都不同,他的先祖基本上一个个都安分守己,而他一不安分,二不守己。
如果说他仅仅在播州杀几个人,或许明朝不会管他,毕竟因为几个百姓的命,就影响到他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实在是不值。
真正让朝廷看不下去的是,他竟然在播州当起了皇帝,虽然他之前的先祖实际上是播州的皇帝,但是却不敢像他这么明目张胆。
竟然敢将自己的生活规格提升到皇帝的层次,皇帝有什么,他也有什么。
云南、四川、贵州的官员都将杨应龙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但是却没有人向朝廷上报,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旦打起仗来,拖累的就是他们。
到时候如果打了败仗,说不定还会被拉出去砍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看不下去,播州分别有七大姓:张、田、袁、卢、谭、罗、吴,都是地方上一手遮天的宗族。
如果将杨应龙比作是皇帝,他们就是诸侯。
杨应龙的正妻张氏是张家的,但是杨应龙由于宠爱小妾田氏,冷落了张氏。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么后来肯定掀不起什么大波浪。
可恨的是,田氏独占了杨应龙的宠爱还不够,还想要杀掉张氏,但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女子,势单力薄,杀掉张氏几乎不可能。
所以他动用了一招传统的独门绝技——枕头风。
日复一日的败坏张氏的名声,以至于有一天张氏跟杨应龙发生冲突,杨应龙直接将张氏杀掉。当时张氏的母亲也在现场,也被杨应龙杀掉。
这口气,张家怎么可能忍得下去,当即就将杨应龙的所作所为都上报到朝廷。这一上报,贵州的官员也跟风上报。
但是四川的官员却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为杨应龙的版图三面挨着四川。
杨应龙统治的地区,基本上是山区,而山区的人由于落后,基本上都不读书。不读书,自然就逞凶好斗,远远强于四川的官兵战斗力。
每当附近有少数民族叛乱,四川的官兵都应付不了,都是要找杨应龙的士兵才能应付得了。时间一久,杨应龙就意识到四川的官兵根本不堪一击。
再加上四川方面的官员态度比较温和软弱,于是他动了一个绝对不该动的想法,占领四川,公开与明朝作对。
因此,从万历二十年起,他就时不时地攻打明朝的城池,而明朝也时不时的对他发起进攻,但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纷争。
最大的一场,朝廷也就是死了三千人。
当时朝廷已经有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再压制不住杨应龙,说不定附近的少数民族都会揭竿而起,到时候整个西南都将乱成一锅粥。
但由于当时的明朝正在朝鲜与日本作战,注意力也都在朝鲜,如果同时再对抗一个杨应龙,两面作战,恐怕会出现意外。
朝廷采取的态度是安抚。
万历二十二年,朝廷为了稳住杨应龙,特地派了副部级官员兵部侍郎到四川与杨应龙谈判。
杨应龙多多少少还是识趣的,他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要是朝廷举重兵打过来,至于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
因此,杨应龙给足了朝廷面子,朝廷要他将职位让给他的长子,他就让,要他将他的次子送到重庆当人质,他就送。
朝廷为了他能够记住自己的错误,特地罚了他四万两银子。这四万的银子对于朝廷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他一个土皇帝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杨应龙从始至终就没有想过真正臣服于朝廷,他之所以臣服,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等到兵部侍郎一回去,他就又重操旧业。
别说是四万两银子的,他就连一千两银子都不会给明朝。
恰巧的是,他的次子病死在了重庆,他想要回次子的尸体,但是重庆的官员不肯,要你儿子的尸体可以,拿四万两银子来换。
他一怒之下招集八万大军,明摆着与朝廷对着干。很不巧,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结束,而他即将完蛋。
自食恶果
对于明朝在朝鲜的战争情况,杨应龙并不是不知道,但不知道他是由于在大山里呆久了,目光短浅,还是缺了一根筋,或者想学他的先祖杨端。
虽然实力上有着明显到不能再明显的区别,但是他依然敢大规模攻打南川、江津、綦江。这一打,彻底激怒了万历。
原本万历并不打算讨伐他,毕竟万历与他的关系也不算差,每次万历要修宫殿,他都会将上品的木头送到京城。
为了嘉奖他,万历还亲自命他为都指挥使,虽然只是个衔,但足以看出万历对他的看重。
万历命令李化龙持上方宝剑,率领八路大军,总计二十万的兵力攻打杨应龙。这种势头,明摆着就是奔着要杨应龙的命去的。
杨应龙本来以为靠着娄山关与海龙囤这两道在山里的天险,足以抵挡明朝的大军,等到时间一长,再与明朝谈判。
但是却不曾想,这两道天险仅仅只两个月的时间就被明军攻破。大势已去就杨应龙知道明朝不会放过自己,哭了一场就上吊自尽。
历经一百十四天的播州叛乱,终于平定,而以他的长子以及弟弟为首的六十九个人被押到京城,处以磔刑。
从此以后,播州纳入了朝廷的势力范围,再无杨家。
如果杨应龙多读一点书,或者到京城去走一走,了解一下天下的大势,再认识几个朝廷的朋友,播州叛乱就不会发生,杨家的统治也不会结束了,杨应龙输就输在不知天高地厚,葬送了祖祖辈辈打下来的基业。
-----
网友解答:
-----
播州之乱的起因不算复杂。
明朝建立后,原臣服于元廷的贵州土司悉数归顺明朝,统治播州的杨氏家族也在其列。
起先很长一段时间,明朝与土司的关系都还算不错,明廷没想要逼反土司们,而包括杨家在内的土司们也没想过要造反。毕竟杨氏家族统治的播州盛产木材和铅,这都是明朝需要的重要物资,而杨家人也特别懂事,每笔贸易都会拿一半利润出来打点衙门的各级官员,生意做得飞起,所以明朝和杨家的关系没得说,大家有钱一起赚,其乐融融。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家合作那么愉快,为什么杨应龙和明朝会打起来呢?
归根结底来说,两方面原因。
第一,杨应龙是个不安分的人,据说他小时候在北京的国子监学习过,不仅接受过很好的教育,而且还颇有眼界。他虽然只是区区播州土司,但他的志向很大,并不只安心于在播州地界称王称霸。
第二,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凋敝,播州的生意不好做了。逼得杨应龙只能向外发展。
万历年间,小冰川期效果开始显现,水旱灾害频繁,农业减产。与此同时,西班牙还被英国揍了,一直在给明朝输入白银的西班牙人突然完蛋,这对明朝东南沿海的出口外向型经济是非常严重的打击。
对于明朝社会而言,东西卖不出去,而朝廷又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宏观调控手段,于是这导致的结果就是“白银荒”,社会经济凋敝,包括播州杨家的木材贸易在内,大家生意都不好做了。
生意不好做,没经济来源了,该怎么办?一般来说,两种办法——等死,或者出去抢。
前面说了,杨应龙不是软脚虾,他是有大志向的人,于是他就选择了后者。在当时,围着播州一圈,无论是其它土司的地盘,还是明朝直接统治的地界,都让杨应龙这厮给祸害惨了。
当然,如果杨应龙仅仅只是祸害百姓,这都算了,毕竟万历时代,朝廷非常虚弱,地方政府要粮没粮,要兵没兵,尤其是夹着播州的四川布政使司和贵州布政使司,除了贪官不缺,别的什么都缺,每年地方官都需要靠别的省和像杨应龙这样的土司接济,不然衙门穷的连工资都发不出了。所以杨应龙在下面胡搞,四川和贵州的衙门都懒得管。
但问题是,杨应龙他不是只欺负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他见明朝官员不管自己,就愈发的无法无天,不仅把其他土司也揍了,就连朝廷的面子也不给。
比如杨应龙当时因为宠一个妾,将原配妻子与丈母娘杀害。而他的妻子是诰命夫人,这等于是打了朝廷的脸。
还比如当时播州的罗氏家族,也是世代承袭播州宣慰同知职位的世袭土司,在播州是地位仅次于杨氏的大姓,然而就因为抢地皮这种小事情,杨应龙居然杀了罗氏全家,简直无法无天到了极点。于是就有了所谓的“五司七姓”联名告杨应龙谋反事件。
PS:明朝西南有真、播、白泥、余庆、重安、容山六长官司。以及田、张、袁、卢、谭、罗、吴七个世为目把家族。五司七姓联名告杨应龙,等于是所有土司一起跟杨应龙翻脸了。
杀诰命夫人,而且还土司告土司,这事情肯定是盖不住的,所以官司很快就打到了万历皇帝那里。但由于当时万历皇帝不太想管这事,于是这个事情就又被推到了下面,交给四川和贵州巡抚负责。
当时的贵州巡抚叶梦雄主张收拾杨应龙,但四川巡抚李化龙却有不同意见,因为他当时要调杨应龙的军队协同防守松潘,于是他就上奏朝廷希望暂不调查杨应龙罪行,让杨应龙戴罪立功。而杨应龙也就躲过了这一劫。
过了一段时间,朝廷再次询问,让四川和贵州会审这个案件。杨应龙不傻,贵州方面肯定会要他命,而四川方面好说话,于是他就跑到重庆接受勘问。不过四川官员经过一番调查核实后,也认为杨应龙有罪,且依刑律当处死,于是杨应龙就被四川官员借机狠狠敲诈了一把,表示愿以二万金赎罪。
正在杨应龙筹钱赎罪时,明朝在朝鲜与日本打了起来,急需要征兵援朝,杨应龙见机立即上奏,愿率五千播兵讨倭以赎,同时把儿子留在重庆做人质,于是朝廷也就准奏,释放了杨应龙,准他戴罪立功。
不过,由于此前征倭大军已经出发,杨应龙没赶上趟,而没有征倭也就无军功可供他将功赎罪,所以杨应龙虽然被释放,但并不表明他的罪行被勾销了,于是四川的官员就继续催促杨应龙,交钱赎罪。
杨应龙当时已经回到了播州老巢,四川衙门的继续勘问,他当然是懒得理了。同时由于他扣押在重庆的儿子水土不服死了,而他讨要遗体时,四川方面坚持让他先给钱再赎遗体,激怒了他,于是他就派人杀了前来勘问的官军,正式走向了反叛的起点。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杨应龙虽然准备就绪了,如果朝廷那边还是靠地方政府那帮混吃等死的家伙,这仗肯定是打不起来的。只要杨应龙愿意交钱,这事最后肯定还是不了了之。但杨应龙运气不好,他反叛时,明朝已经打完了朝鲜的战争,十几万身经百战的大军,以及一大波很会打仗的猛人,比如刘綎,麻贵,吴广等回国无事可做,于是这帮精锐就都被万历皇帝派到了播州。
最后的事情没什么好说的,朝廷铁了心的要削平播州,在刘綎,吴广那帮人眼里,这哪是去打仗的,完全就是去抢劫的,他们的大刀早已经饥渴难耐,杨应龙此时就算他不想反叛也不行了,于是播州之役也就因此到了无法收拾的局面。
-----
网友解答:
-----
从某种方面来说,播州杨氏恐怕是自秦一统天下以来存在时间最久远的“割据政权”。
自唐乾符三年(876年),播州杨氏第一代领袖杨端率兵入播州,从播州前任首领罗太汪的手中夺下播州的统治权后,杨氏历经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等五代,长达725年的时间而屹立不倒。
而播州杨氏之所以能屹立播州725年的时间而不倒,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杨氏识时务。
自播州杨氏掌控播州以来,纵观杨氏历史,除末代首领杨应龙公开反叛朝廷外,其余历代杨氏首领皆是服从于中央政府的统治,从来不反抗朝廷,更不会反叛朝廷,中原王朝让他干嘛就干嘛,出兵就出兵,出钱就出钱,出粮就出粮,从不反驳一句。
唐亡宋立,播州杨氏第五代首领杨实率播州上下军民归附宋朝,赵匡胤仍命其掌控播州。再宋亡元立,杨氏第十六代首领杨邦宪就于向忽必烈上书:
“本族自唐至宋,世守故土,将五百年,今愿纳土内附”,
携播州上下军民向元廷投降,忽必烈任命他为绍庆、珍州、南平等处边宣慰使职,仍掌播州。元亡明立,杨铿率播州上下军民归附明朝,朱元璋让其仍领播州宣慰使,执掌播州。
从中可以看出,每当旧王朝出现必亡的趋势后,播州杨氏就不会再对其效忠,而是会迅速的携播州等世袭地投靠新王朝。当然,播州杨氏的降是那种纯粹的投降,只要中原王朝没有露出败亡的迹象,他们就绝不会出现降而复叛的情况。因此,每次新王朝的统治者一看到杨氏这么识时务,也就不会过多的为难杨氏,为了安抚民心,也多会让杨氏继续执掌播州。
但是一个政权,一个家族总有灭亡的时刻,这点就连汉唐这样强盛的王朝都不可避免,因此播州杨氏自然也就无法避免。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杨氏第三十代领袖杨应龙起兵反明,播州杨氏也就走向了覆灭。
随着杨应龙的公然反叛,明万历皇帝任用前都御史李化龙为平叛大军统帅,总督四川、湖广、贵州三省军务,征浙江、福建、云南、广东等省24万兵士,分兵八路征讨播州,其中
总兵刘珽出綦江;总兵马礼英出南川;总兵吴广出合江;副总兵曹希彬出永宁;总兵童无镇出乌江;参将朱鹤龄出沙溪;总兵李应祥出兴隆卫;总兵陈璘出白泥。
而后,明军历经114天,耗资二百余万两,斩杀杨应龙军2万余人,最终平氏杨氏叛乱。如此,杨氏对播州长达725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那到这里很多就不明白,为何杨氏保持了700余年“识时务”的传统,会在杨应龙的手里被破坏掉呢?杨应龙为何就一定要反叛明朝呢?
其实杨应龙最初是没有反叛明廷的意图的,在万历二十八年前,杨应龙对于明廷还是十分恭顺的,朝贡、替明廷平叛等事情是没少做。《明神宗实录》中,“杨应龙差杨羙等进马二匹贺登极,赏表里钞绽如例”、“杨应龙备马匹差官赵凤鸣等赴京进贡及庆贺”、“杨应龙差长官杨正芳进马匹庆贺万寿圣节”、“杨应龙遣长官何邦卿等来朝贡马三十匹……时应龙又以开采献巨材六十”等杨应龙朝贡明廷之事是随处可见。
此外,在万历十五年,杨应龙还曾因进献明廷良木有功,被万历皇帝赏赐飞鱼彩叚,授予“都指挥使”职衔。再如据《明史纪事本末》所载:
“蜀三面邻播,属裔以十百数,皆其(杨应龙)弹压,且兵骁勇,数赴征调有功”
,当时蜀地多发生土司叛乱,而这些叛乱多数由杨应龙率兵平定。
由此可知,杨应龙在此前是绝无反叛之意,如若想反,他就不会隔三差五的朝贡明廷,更不会出兵替明廷平叛。
到这里,很多人就不明白,为何此前如此恭顺的杨应龙会突然反叛明朝吗?这之中到底有何隐情呢?
实事求是的说,
杨应龙的反叛多半是明朝地方官逼出来的结果
。
在说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搞懂播州的行政区划问题。在明朝,播州的区划曾经过数次的变更,先是洪武五年,播州归四川布政司管理,洪武十五年,播州又被划归贵州都指挥使司管理,到了洪武二十七年,播州又重新划归四川布政司管理。再之后,播州大部分地区归四川管辖,但黄平、凯里地区却是归贵州管辖的。
就是说,在理论上,四川、贵州两省主官对于播州都有管辖权。
就是在这样混乱的管理下,最终间接造成了杨应龙的反叛。
万历十八年(1590年),杨应龙听信小妾田雌凤的谗言,杀害嫡妻张氏及其母,妻叔张时照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人为报仇,遂向明廷诬告杨应龙谋反。黔蜀两省主官在获悉此事后,则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在四川则谓应龙无可勘之罪,在贵州则谓四川有私庇应龙之心”
,贵州巡抚叶梦熊力主勘问,并希望借此事来剥夺杨氏对播州的世袭统治权,改由朝廷直接派官员管理。而四川巡抚李化龙觉得此时松潘地区动乱不安,播州周边的明军又被外调,不应再刺激杨应龙,所以
“疏请暂免勘问,候征兵御虏之后再为议处”
,即希望暂免勘问。
此后,朝廷在接到奏报后,因播州隶属贵州、四川两省,遂下诏让四川巡抚李化龙、贵州巡抚叶梦熊协同处理“杨应龙谋反”一案。而后,杨应龙在接到朝廷要审问他的诏令时,他并未反抗,而是老老实实的前往今重庆受审。受审期间,因主审官之一四川巡抚李化龙并未想处置他,再加上当时四川士大夫们纷纷向朝廷求情,他们认为杨应龙有功于朝廷,蜀中叛乱多由他率兵平定。再之后,时丰臣秀吉进犯朝鲜,朝廷急需用钱用人,而杨应龙又愿意献金赎罪并带兵征倭,朝廷遂下令将他释放。
而后,因杨应龙正欲前往朝鲜,战事就已结束,所以他得以重回播州。可就在这时,新上任的四川巡抚王继光是个强硬派,他重提要勘问杨应龙一事,要求杨应龙再次前往重庆府受审,可这次,杨应龙却并没有乖乖的前去受审,而是抗命不出。这下可好,王继光本来就认为杨应龙有谋反之心,这次杨又抗命不出,就更是让他坐实了杨有谋反的意思。于是乎,在接到杨应龙抗命不出的消息后,王继光就与总兵刘承嗣进攻娄山关,欲直接擒拿杨。
可王继光这人打战是真不行,非但没有擒获杨,反而是被杨打的大败而回。随后,不甘心的王继光就上奏万历:“乞会同贵州抚臣相机酌处,止擒首恶,不及无辜”,希望朝廷允许其调用周边卫所军去擒拿杨应龙,随后万历答应了王继光的奏请,但也同时下诏:
“如应龙父子悔祸,许自缚请罪,即与奏闻定夺,否则罔赦”,
只要杨应龙自缚请罪,就网开一面。
而杨应龙最初对朝廷用兵,其本意并不是谋反,
只是因为不堪朝廷的审问,故而加兵泄恨
。在本质上此时的他还是不想反叛明廷的,所以在得知朝廷欲动用大军来捉拿他时,他就立刻上奏朝廷
“何思之愬,七姓之词,皆属仇陷,乞戴罪立功”
,杨应龙希望朝廷能允许他戴罪立功,赦免他的罪行。可杨应龙这个请求并未被朝廷所接受,因为万历的要求是“自缚请罪”,然后由朝廷来依律治罪。
再之后,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兵部侍郎邢玠就任贵州总督后,即
“檄重庆知府王士琦诣綦江,趣应龙安稳听勘”
,此时杨应龙眼见朝廷已经要动真格的了,遂赶紧
“面缚道旁,泣请死罪,愿执罪人,献罚金”,
他自缚请罪于邢玠,并自请死罪,当然他也希望朝廷能免他死罪,只要能免死罪,他愿献黄元等12人抵斩,并愿献银四万两赎罪。同时杨应龙为表示对明廷的忠心,还自愿辞去他的宣慰使之职,让其长子杨朝栋代行土司之职,并让次子杨可栋留在重庆作为人质。
可以说,杨应龙的诚意是很足的,不但自愿辞去一切职务,还让自己的亲生骨肉前往重庆去做朝廷的人质,认罪态度可谓是非常好的。
可此时,明廷的做法让人看起来好像是一定要让杨应龙造反似的。先是杨应龙留在重庆的质子杨可栋不明原因的暴病而亡,后地方官又直接拒绝杨应龙要接回儿子遗体的请求,并不顾杨应龙的丧子之痛,要他先缴纳赎金,再提迎回其子遗体的事情。
如此,明廷这般做法,总让杨应龙寒透了心,就在明朝地方官的步步紧逼下,他自知明朝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他,于是杨应龙先是拒绝缴纳赎金,后又
“分遣土目,置官据险”
开始防备明廷接下来可能的进攻,最后又派兵袭掠余庆、大呼、都坝,四川江津、南川诸邑,贵州洪头、高坪、新村诸屯等地。就这样,杨应龙与明廷彻底决裂,正式起兵造反。
总得说,杨应龙会反,多半是地方官处置不当的结果。正如时任礼科给事中杨东明所言:
“第重庆之狱,未结即放,既放旋提,我多反复,致其生疑,非真有叛状而遽请用兵,遂据险出掠,冒难逭之诛,皆处置失宜之过也 ”,
他认为最初将杨应龙定罪后,就不应该放他,而后既然放了他,也就不要再追究。可是地方官在处置这件事,却是反反复复,拿了又要放,放了又要拿,这样做让杨应龙岂能不生疑呢?而后,杨应龙初也根本就没有反叛之心,可地方官却擅自对他用兵,最终就在地方官这一步步的处置失当下,终让杨应龙走向了反叛明廷这条道路。
当然,或许逼反杨应龙,是明廷故意为之的事情。毕竟在当时,明廷一直想将播州这块西南最富庶的地区划归中央直接管理,只是当时明廷一直找不到借口去动杨氏,因为杨氏实在是太恭顺,如果平白无故的动他,很有可能会导致西南地区直接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而这绝不是明廷想要的结果。由此,很有可能当时的明廷为了找了个借口去动他,再做出逼反杨应龙一事。
-----
网友解答:
-----
播州主要就是现在的贵州遵义,播州的土司杨应龙之所以造反,不是蓄谋已久,而是被朝廷刺激坏了,不得不反。
杨应龙不是成心要造反,是被逼反的,而杨应龙这次造反,选择跟明朝军队死磕,消耗了明朝国力,实际上等于是万历为孙子朱由检挖了个大坑。
说起来杨应龙是不折不扣的播州土皇帝,但杨家从唐朝唐僖宗的时候就开始对播州进行统治,可以说\"自古以来\",杨家就是播州的主人。
千百年来,播州的老大一直姓杨,历经五代十国南北朝、宋朝、元朝,多少皇帝都能跟杨家和睦相处,不说君臣好,也是哥俩好。
总之,大家彼此相安无事,天下太平。
历代皇帝不是不想收拾杨家,而是成本太高。
你想,播州地形复杂,山高路远,属于偏僻地带,粮草难以保障。
而且杨家在播州经营了近七百年,可说是树大根深,盘根错节,到处都是他的打手,到处都是他的臣民,关键是人家也从来不反对中央朝廷,你们爱哪朝哪代,我们奉你正朔,但你也别来我这一亩三分地指手画脚。
百姓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杨土司伟大,正确、慈祥、仁爱,是当地人民的好领头羊,中央朝廷想把他摆平实在是太难了,犯不上跟他生气。
小小的播州跟神州大地相比就是九牛一毛,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只要他不造反,听号令,有头脑的皇帝才懒得管他。所以说,杨土司的统治比皇帝还要牢靠,都说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土司,除了遇到脑残皇帝,杨家统治一定是幸福平安万年长。
可是杨应龙土司点儿背,偏偏遇到没有头脑的皇帝万历。
要说杨家也不是跟朱家有什么仇,朱重八建立明朝后,杨家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赶紧千里迢迢到京城表忠心,献礼物,承认朱家的领导,这不是很和谐的吗?
而明朝皇帝也够意思,继续认可杨家对播州的统治,还把杨氏先辈追认为宣慰司,还对他说播州的赋税你意思意思得了,只要你拥护朱家领导,其它事都不是个事儿。
公元1571年隆庆五年,杨应龙世袭了父亲杨烈的宣慰司一职,成为播州第29任土司。请注意,公元1572年,朱翊钧即位,这是个10岁的娃娃。杨应龙听说后是个小朋友当皇帝也没有当回事,心说中原的事跟自己无关,还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而已。
可是没想到,正是这个小朋友日后要了自己的命。
杨应龙情商很高,很会来事,他上任15年间,几乎年年向明朝进贡,每次都是捡好的送,自己有什么,就给皇帝送什么;自己没有的就是去外面买也要送。
尤其是,万历皇帝要大兴土木装修皇宫的时候,杨应龙一声令下,大量稀缺木材就源源不断运到了北京。
而且杨应龙也不仅仅是经济上讨好万历,政治上也紧跟皇帝的步子走,和朝廷保持高度一致。
每当边疆局势发生动荡,少数民族发动叛乱的时候,杨应龙不但没有袖手旁观,而且积极配合帮朝廷搞定叛乱,维持社会稳定。
杨家的军队有战斗力,每次他出手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是力挽狂澜。
说的这里大家都纳闷,杨应龙这样的优质地方领导,居然会造反?就像陈佩斯说朱时茂,你这样浓眉大眼的家伙也会当叛徒?
说白了是万历吃饱了撑的,手下大臣脑子进水。
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离不开女人,杨应龙故事也起源于女人,这个女人叫田氏,是他的小妾,长得漂亮,很讨人喜欢。
一旦小妾得宠,正室就很受伤,土皇帝家的土皇后就不干了。
女人吃醋后,一哭二闹三上吊,还搞什么封建迷信厌胜之术,想夺回失去的爱,但难免会用力过猛,掌握不了分寸,反而适得其反。
其实男人变心之后,你越是努力,男人越厌烦厌恶,你怎么做横竖都是错。
女人在老公跟前闹大不了离婚,可是女人在杨应龙这样的土皇帝老公跟前闹,那就不是离婚那么简单了,杨老公直接把正妻杀了,还搭上了岳母。
杨应龙杀了岳父岳母,这对土司统治者来说,简直太平常了,根本就是不是个事,可是妻叔张时照不干了,就诬陷朝廷杨应龙。
这时候贵州巡抚叶梦熊也妒忌杨家的统治,垂涎播州土地,还说杨应龙不尊重他,不买他的账,就趁机落井下石,也告了杨应龙一状。
这样一来就连不上朝的皇帝万历都犯浑了,拿杨应龙开刀,派遣十万大军围剿杨应龙。
1592年杨应龙兵败被押送到四川会审。由于造反的大罪,按明律,杨应龙当斩。
就在这时,倭寇进犯朝鲜,杨应龙便主动要求戴罪立功,走到半路朝廷反悔,令杨应龙班师。
随后,新上任的四川巡抚王继光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翻出杨应龙的案子,要将他搞臭,杨应龙再次跟朝廷翻脸。
这时候杨应龙也始终没有打算跟万历死磕,他积极向皇帝认错,决心\"痛改前非\"。
万历皇帝听从了大臣建议,愿意给他\"重新做人\"的机会。这时候其长子杨朝栋承袭了他的职务,次子杨可栋留在四川做了人质。本来这事就算过去了,可是不久之后杨可栋突然死了,好好的一个小伙子,说死就死了。
人家来问死因的时候,你好歹找个借口,不管说是躲猫猫,吃饭死、睡觉死都行啊,可四川官员就是不说明白,他老子杨应龙能不急吗?
而且四川官员不但不明不白让人死在自己地盘,还不给人尸体,要拿钱来赎,这是人办的事吗?只要是个人都急了。
1596年,怒发冲冠的杨应龙反了,这次可是真反了。
杨应龙军队战斗力爆棚,明军战斗力很菜,杨家军所向披靡,明军望风而逃。直到明朝调动八省军队30万兵马,才将杨应龙摆平。
杨应龙死了,明朝也快完蛋了。因为这场万历发动的、纯粹没事找抽型的“内战”,断断续续打了好几年,耗尽了明朝的国力,让明朝这辆破船更加风雨飘摇,给了后金军发展壮大的机会,为西北快递员李自成真正造反奠定了基础,也给朱由检上吊准备好了绳子。
-----
网友解答:
-----
播州杨家是明朝万历皇帝统治期间,以杨应龙为核心的贵州播州土司政权。杨家是个古老而神秘的家族,说到底杨家由于在播州地界经营时间太久,俨然就是播州的土皇帝,对于明朝朝廷来说,他就是一个地头蛇坐地虎的身份。
播州杨氏溯源
播州是华夏文明西南部的一个割据政权,大概开始于唐朝僖宗干符三年(876),杨氏先人杨端起兵带领一干人马消灭原来播州的南诏政权,从此杨氏开始落户播州,逐渐变成名义上受中央领导,实际上割据自治的关门皇帝。
南诏政权一直就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对于播州的骚扰更是一刻没有停息过。南诏政权一直处在毫无政治立场的摇摆不定状态,先是依附吐蕃反唐,再是依附唐朝反吐蕃,后是向外骚扰扩张。
唐朝以前,各个朝代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播州问题。可以说播州问题是个老大难的历史遗留问题,即使两宋期间,特别是太祖建国初期,干德三年(965),当时的杨氏首领杨实欲奉上播州归附大宋,被太祖拒绝,所以仍然由杨氏代朝廷经营播州。
南宋末年,杨氏作为西南地区的一支强大军事力量在抗蒙的作战中表现的异常凶猛,屡立奇功。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元朝对播州实行招安,杨氏进而归附元朝。等到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播州又投降明朝。直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播州首领杨应龙反叛朝廷,最终兵败身亡,世袭二十九代,传承700多年的播州问题才得以解决。
悠悠播州,前恩后怨
杨应龙从父亲杨烈手里接管播州时,播州杨氏已经传位二十九代。作为一方自治的首领,能够游走在各朝代之间得以存活,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杨应龙生来天资聪慧,勇武过人,是个天生的军事家。不仅熟读兵法会带兵打仗,而且社交情商特别高,对于万历皇帝百依百顺,只要万历皇帝那边有动作,杨应龙必然积极响应。皇宫要整修,杨应龙赶紧将播州特产的上乘木材送到皇宫,万历皇帝对此非常欣悦,各种赏赐自然不断。
明朝自燕王朱棣承继大统以后,一直处在战争的状态,往后历代皇帝都要面临边患问题,杨应龙地处播州,对于整个西南的边患稳定贡献非常大。
播州历史久远,杨氏一直盘踞于此,与其说播州是明朝的,不如说是杨家的。如此根深蒂固的家族,又长期管理一个地区,杨氏族人必然会慢慢滋生出骄横跋扈的行为,在一些礼法规制上不免有僭越的地方。其实,杨应龙只是想多一些享受,没有谋反的意思。
只因女人,祸起萧墙
杨应龙的正妻是张氏,张氏的娘家背后是播州当地一股比较重要的力量。杨应龙和张氏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并无夫妻感情。过后多年,杨应龙又迷恋上一个小妾田氏,田氏很想转正,一直私底下说张氏的坏话,耳边风越吹越紧,终于杨应龙按耐不住将张氏和岳母杀掉,封田氏为正妻。
叔丈人张时照一下恼火,索性跑到朝廷告御状说杨应龙谋反,再加上贵州重庆等地的官员一同上奏杨应龙的诸多跋扈事情。万历皇帝和群臣商议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借机会拔掉播州这块心病。
万历皇帝顶不住大臣的怂恿,就命杨应龙到四川受审,审判的结果是杨应龙重罪该斩。此时,倭寇进攻朝鲜半岛,杨应龙借机向朝廷说自己愿意交赎罪金,并请缨带领播州军平定倭寇。
哪曾想四川巡抚王继光是个死脑筋,非要砍了杨应龙,还发兵攻打播州。杨应龙觉得没有回旋的余地,干脆反了得了。可谁知王继光是个不知兵的秀才,被杨应龙的大军连连挫败。朝廷一看这样不是办法,就派兵部侍郎邢玠与杨应龙谈和。最终朝廷答应放过杨应龙,但播州必须交纳银两,还得让杨应龙的二儿子杨可栋到四川做人质。
按下葫芦,起了瓢
事情原本得到完美解决,万万没想到杨可栋刚到四川突然暴毙。杨应龙向四川“当家者”索要儿子尸体,这原本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是四川知府就是不给,必须等到杨应龙把罚款交完才给尸体。
原本就遭受丧子之痛的杨应龙,一怒之下扯起造反的大旗。双方经过几个月的拉锯战,终于在明朝30万大军的压境下,播州城破。杨应龙仰天长叹自杀身亡,可惜自己剩余的七个儿子无一幸免于朝廷的铡刀。
杨应龙谋反的事件可以看出,人类危机关键时候丧失理智的愚昧和无知,更验证了那句话:冲动是魔鬼。但是反过来想,如果杨氏家族不是过惯土皇帝般的日子,近乎忘乎所以,也不至于落下把柄。同时也可以看出明朝士大夫阶层的顽固不灵,非要跟杨应龙死磕到底,以至于造成如此恶劣的事件。
-----
网友解答:
-----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当中,地方势力和中央朝廷的对抗与冲突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无论是汉朝的七国之乱还是唐朝的藩镇格局,都是地方势力野心膨胀的结果。
更多时候地方势力一直处于一直半独立的状态,作为“顺臣”的杨家,统治播州700余年,一直拥护朝廷,为何在万历年间突然撕开温和的面具,起兵造反呢?我认为和以下四点有关:
一、作为土皇帝的杨家拥有造反的实力与底蕴
俗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作为造反者的播州杨家必然拥有相应的实力和底蕴才能够扛起造反的大旗。首先我们来看播州杨家的底蕴,播州杨家其实就是割据西南地区的一个土司势力,形成于唐僖宗年间的杨端,灭亡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杨应龙 历时七百余年。
《明史》记载杨应龙这一代播州杨氏的地盘:“其域广袤千里,介川、湖、贵竹间,西北堑山为关,东南附江为池”。
可见当时的杨家俨然成为了西南一霸,拥有了争霸天下的实力和底蕴。
不仅如此,在杨氏统治播州地区的七百余年里,一直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状态,杨氏作为地方土司对于其治下拥有绝对的控制力与影响力,生杀大权皆掌握在一人手中。
《寰宇通志》:“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
经过七百余年的统治,杨家早已经将播州经营得铁桶一般,振臂高呼就有数十万人响应的地步。因此播州杨家敢在万历年间起兵造反正是因为有造反的实力和底蕴。
二、明朝中后期政局日益腐败黑暗,让播州杨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播州杨家选择在万历年间起兵造反还和当时大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当时的明朝昏君频繁出现,奸臣弄权现象屡见不鲜,内忧外患下明朝已经是岌岌可危,让播州杨家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万历年间社会矛盾已经是十分尖锐,首先是吏治已经腐烂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放眼望去朝廷上下几乎都是贪官污吏。除此之外,当时苛政频出,万历年间设立矿税,进一步压制百姓,
派遣太监坐镇地方,横行不法。“帑金百万犒边,尽罢天下矿税,起建言得罪诸臣。”
万历年间不仅仅有内忧,还有严重的外患,且不说西南土司蠢蠢欲动,有造反之意,更严重的威胁还来着北方的草原民族。自从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卷土重来,频繁的侵犯明朝的边疆地区。
频繁的对外战争给朝廷带来的却是严重的财政负担。
《万历三大征考》记载万历年间三大规模战役耗费的钱粮:“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内忧外患之下的明王朝在有识之士的眼中已经是岌岌可危,但是也该像播州杨家这样的野心加以希望,让他们看到了取而代之的曙光。
三、明王朝有意“改土归流”,对播州杨家等土司施加压力
造反毕竟是生死大事,若不是危急生死关头极少有人会放弃荣华富贵过上朝不保夕的生活。明朝统治者也深知土司制度的危害性,其实早在明朝初期就有意削弱土司,实行改土归流。
明成祖朱棣就曾经试过改土归流,然后因为中原因做罢,最后形成西南土司尾大不掉的局面。到了万历年间,当时的云贵巡抚叶梦熊和四川巡抚发生矛盾,双方抚按之争矛盾激化,作为夹缝当中的播州杨家更是首当其冲。
《明史》记载:“总督奏,仍以播归四川,而贵州思石兵备仍兼制播、酉、平、邑诸土司事,报可。”
后来杨应龙和朝廷发生剧烈的军事冲突,因为忌惮杨应龙的实力朝廷也不敢轻举妄动,
“是时,寇氛未靖,大司马欲缓应龙,专事东方,天子亦以应龙向有积劳,可其奏”。
最后杨应龙派遣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告终。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却是作为人质的杨可栋死于非命,让杨应龙极为恼火和深感不安。自认为被逼上绝路的杨应龙不得不起兵造反,对抗明王朝。
所以播州杨家在明朝万历年间“揭竿而起”和当中明朝政府的处理不恰当让杨应龙感到威胁息息相关。
四、播州杨家造反和当时的家主杨应龙的性格有关
万历年间播州杨家等主事人是杨应龙,
史书上对他的记载的凶狠好斗,心狠手辣。
杨应龙当时宠幸小妾田雌凤,多次在杨应龙面前诋毁正妻,不久后杨应龙便杀了正妻和岳母,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因为这件事便有人向朝廷告发杨应龙有谋反之心,“
妻叔张时照与所部何恩、宋世臣等上飞文,告龙反”。朝廷自然不会放过削弱土司的机会,双方矛盾激化后,杨应龙不得已起兵造反。
播州杨家作为一个有数百年历史底蕴的土司家族,拥有着造反的实力,加之当时腐败的明朝政府给造反者以希望,明朝政府在初期处理不恰当也是播州杨家造反的一大诱因,最后杨应龙残忍好杀的性格特点,给其造反埋下种子。
-----
网友解答:
-----
根据历史来说,杨家确实统治了播州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唐朝时期,该家族就因为一定的功绩被任命在了播州。这个所谓的“播州”便是贵州、四川一带,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地势险要,远离京城,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高皇帝远。也正是因为远离京城,这才使得杨家在这里的任职很是稳固,也因为该地位的根深蒂固,所以使得杨家是历朝历代皇帝都争相拉拢的对象。
在明朝万历时期想要反叛的杨家子弟是杨应龙。
杨应龙
他出生在十六世纪的五十年代初,因为父亲的去世,他从家族的手中接过了明代播州世代相传的土司一职。就杨应龙所在的家族来说,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统治了很久,在传到杨应龙手中时,已经传了有二十九代了。他在万历十四年的时候,因为一定的功绩,使得当时的明帝很是高兴,皇帝一高兴便赏了他很多财物,并将他的官职提升到了都指挥使,后来随着他的能力,以及对于大明朝的贡献,又在后来加封为了骠骑将军。可是,他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末,也就是在一五九九年的时候,因为一系列的原因起兵造反,可是因为准备不充分,以及中央军队的实力过强,使得他在后来兵败如山倒,他本人也在后来的时候自尽而死,那一年是十七世纪初,也就是在一六零零年的时候。
要知道,这些杨氏族人虽然在表面上很忠诚于皇帝,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早已经有了二心。就按照他们的构想来说,他们所在的地方是贵川地带,拥有着天然的山脉作为天险,只要趁着明政府对自己还没有重视的时候,率兵占领四川、贵州多地,便能够和明朝分庭抗礼了。
他对于皇帝和朝廷的阿谀奉承,便是他的高明之处。他一方面想要以这样的行为迷惑朝廷,以此来麻痹明廷对于他的戒心,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封地”内大加练兵,启用象征皇家权威的“宦官”,以及擅自使用皇家的图腾“龙”、“凤”。
后来因为被人举报等多种原因,杨应龙开始了造反。面对中央军队的强力围剿,该势力在万历二十年的时候被消灭,杨应龙因为害怕被罪责,在得知自己败局已定的时候选择了自杀。
为什么杨家会造反?
首先是因为杨应龙的性格。我们暂且不说他的祖先有没有做什么违法的事情,或者是有悖于礼仪的事情,但是他的祖先和先辈们却没有明着和朝廷对抗,给予了朝廷高度的面子,也正是这样的“自知之明”才使得杨氏家族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统治这么久。可是杨应龙的接班,彻头彻尾的打乱了先辈们所维持的“安稳”,他不仅四处得罪人,还明目张胆的挑战皇上的底线,正是这样嚣张跋扈的性格,以及不受人待见的原因,使得杨家会在他这一代造反。
其次便是朝廷的推波助澜。不论是那个朝廷,都不希望在自己的统治下,还有其他具有威胁的势力存在,所以明廷便很自然的将“杨家”视为了“假想敌”。
所以朝廷之前的赏赐和放纵,可能是对杨应龙的吹捧,目的便是让他得意忘形,目的便是让他早日出错,毕竟只有他出错了,朝廷才有理由治他,出错了,朝廷才有理由将这样的威胁一网打尽。
所以,杨家后来的造反,很可能是朝廷为了解决掉杨家,所进行的推波助澜和“捧杀”,为的就是将这样具有威胁的势力铲除掉。
-----
网友解答:
-----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杨家后院起火,二是杨应龙对万历的决心估计不足。
原因一:杨家后院起火
明朝万历时期,播州虽然名义上臣服于朝廷。实际上却是独立王国,领主杨应龙就是土皇帝。播州的最后一任领主杨应龙非常宠爱一个小妾。这个小妾有一心想取代正房的位置,所以不断在杨应龙耳朵边吹枕边风。久而久之,杨应龙居然真的听进去了,将他的正妻及岳母杀死,将小妾扶正。按说雄霸播州700年的杨氏说一不二,在自己的地盘做出这个事完全可以压住,不算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是,这次杨应龙遇到对手了。原来那位正妻的叔叔,看不下去侄女受屈而死。暗中跑到明朝京城北京去告状,说杨应龙意图谋反。
原因二:杨应龙对万历皇帝的决心估计不足
一开始万历确实不想把杨应龙怎么样,但是在杨应龙一再突破万历底线之后,也不得不出兵将其剿灭。起初万历也不相信杨会谋反,但后来杨应龙正真的带兵攻打成都府。最后万历皇帝气急败坏,命令湖广、甘肃、浙江、贵州、四川共计30万军队会攻播州,统治播州700年的杨氏家族宣告终结。杨应龙及7个儿子的尸体被运到京城,受到磔刑。可见万历皇帝对他们的痛恨有多深。
-----
网友解答:
-----
播州大致是在现在的贵州遵义地区,在隋末唐初,这个地区原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由于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为“南诏”。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诏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可在唐朝末年,南诏国逐渐强盛起来,并建国“大礼”,后来取代了衰落的吐蕃,开始不断侵犯唐朝疆域,多次打败唐朝军队,成为唐朝西南边疆地区的心腹大患,唐懿宗即位时,正是南诏入侵疯狂之时,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国力早已捉襟见肘疲惫不堪了,于是唐懿宗、唐僖宗发布诏令:招募勇士,收复播州,永镇斯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面对诱人的条件,祖籍太原的杨端经过深思熟虑,也为了大唐边境安全,更为子孙后代基业,杨端上书朝廷,要求出兵播州。唐僖宗大喜,立即同意。
杨端倾尽家财,自备精良武器和盔甲,率领属下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等八姓族兵开往播州,大破南诏。唐僖宗听到胜利的消息大喜,并履行诺言,封杨端为播州侯,令杨氏一族世袭罔替镇守播州。
从唐朝后期开始,一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播州都由杨家世世代代镇守,时间长达725年,历经29世,跨越唐、五代、两宋、元、明五个朝代,也可谓是历史上的奇迹。播州杨氏,历年来都与中央王朝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经常进贡捐纳土特产,而且还随时听候调遣,积极为朝廷效力,在杨氏历代家主的苦心经营下,播州杨氏的势力不断强大,盘根错节、缔结姻亲,统领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姓世袭土司,统辖面积已达7.5万多平方公里。
到了隆庆五年(1571年)杨应龙世袭为播州宣慰使,刚开始时,杨应龙多次帮助明朝统治者对其他土司的反叛加以镇压,并进贡大木给朝廷,由此取得了明朝政府的信任。
随着势力的日益增长,杨应龙也开始日渐骄横起来,变得为人残酷,经常以杀人立威,搞得播州人心惶惶。同时,杨应龙还招兵买马,有阴谋割据四川的嫌疑。不久,他又听信宠妾田雌凤谗言,杀死了自己的嫡妻张氏和岳母。张氏乃龙虎山道教张天师之女,有诰命在身,属下嫁杨应龙为妻,而且杨应龙擅自使唤宦官,宫殿雕龙画凤,由此,张氏叔父张归照遂与部属上奏朝廷,告杨应龙谋反。
万历二十年,杨应龙到重庆接受审讯,按当时法律,罪该当斩,杨应龙便请以两万金赎罪,恰在这时,日本侵略朝鲜,明廷向全国征兵,杨应龙当即上奏,请求自率兵士赴朝征倭,以此来赎罪。但新任四川巡抚王继光仍要求对他的罪责严加追究,并于次年,王继光发兵播州准备剿灭杨应龙的地方武装。在娄山关之战中,杨应龙先是诈降,然后又借助山势攻击王继光。王继光的军队死伤大半,只得撤兵。回师后王继光因征剿不力被革职。
明廷围剿战争失利,又赶上明朝当时正忙于抗倭援朝,无力顾及播州,就仍采取招抚的办法,准许杨应龙“输金以助采木”赎罪,并将他的职务革除,由其子杨朝栋代理,将播州宣慰使传给其子杨朝栋,并扣押杨应龙的次子杨可栋做为人质,杨应龙都应允了。
然而时隔不久,杨可栋突然在重庆暴死。杨应龙认为这是明朝故意所为,便拒绝缴纳四万两白银。次年,公开作乱。派兵袭击了余庆、大呼等地,接着攻掠兴隆、都匀各卫,甚至侵扰湖广四十八屯。消息传到明廷大为震惊,决定征剿杨应龙。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神宗命令总督李化龙率兵进剿,李化龙八路进军,平播战役用兵三十多万、历时一百多天,耗费财两百多万才最后取得播州之役的胜利。杨应龙自缢而死,其子杨朝栋、弟杨兆龙等被解往京师处死。这就是历史上的万历三大征(平定哱拜叛乱的宁夏之役、平定日本丰臣秀吉入侵的朝鲜抗倭援朝之役、平定杨应龙叛乱)之一的播州之役。
不久之后,明朝取消了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置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两省。盘踞在播州700余年的杨氏也就此灭亡。几场战役也几乎耗尽了明朝最后的军力和财力,所以至今都有“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仅仅二十七年后,明末农民起义就开始了。随后,在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打击下,明朝灭亡,清兵入关。
-----
网友解答:
-----
只能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播州,就是今天的西南贵州遵义一带,是世袭的土司之地。要注意的是,播州杨家并非少数民族的土藩,而是汉人,至少是完全汉化的土司。当初大明朝刚刚建立那会,杨家是第一个去南京朝贡的土司,意思很明白,我播州土司率臣民已归顺你大明千秋。
至于他为啥造反呢?
1,万历朝的腐败与衰落。播州土司其实并不是善茬,一直都是碍于中原汉人王朝的强大而臣服,在万历之时,朝廷在朝鲜打倭寇,地方官员都在借此机会吃空饷,可以说当时的大明,百姓困苦,粮食减产,贪官污吏中饱私囊,除了贪官啥都不缺。播州土司虽然不是明朝政府直辖,但是在这个大环境之下,当然也深受影响。加之万历之时,明朝国力业已衰落,机会就这么来了。
2,杨家本乃恶徒。杨应龙这人嚣张跋扈,鱼肉乡里,甚至为了爱妾杀了正妻一家,丧尽人伦,可以说播州百姓也无不深受其害。贵州的明军也剿过他好几次,奈何次次落空。杨应龙一看大明不过如此,加上一直以来的高度自治,让他萌生谋反之心也是理所当然的。
3,云贵高原易守难攻。播州土司在本质依旧是个军阀,适逢乱世,军阀的传统不就是造反?万历皇帝没啥能耐,杨应龙的儿子还稀里糊涂死在了重庆,这让杨应龙可找到了谋反的理由,明朝处理不当,而让土司暴动,太平常的理由了。云贵高原天生就是适合割据之地,如果万历没打过倭寇,说不定播州还真就拿不下了。
------------------
推荐阅读:
为什么中国女排暂停的时候都是商量打法,其它国家都听主教练说呢?
上一篇:历史上有哪些非常“命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