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孔子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孔子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
网友解答:
-----
\"孔子,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在思想上教育上建功卓著,应该说
他创立的学说和他的办学实践与办学思想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思想方面,孔子提出和践行”仁者爱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封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在教育方面,孔子提出和践行\"有教无类”,打破高低贵贱等级,开启了贫寒劳苦大众受教育和参与国家治理的上升通道。
(一)孔子生平简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二十七)出生在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去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后人把孔子的言行语录,作成《论语》。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
。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孔子怀着与人为善的理念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62岁时,曾形容自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二)思想政治学说的贡献——在思想方面,孔子提出和践行”仁者爱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封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的\"仁说\",既体现了人道精神,又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孔子主张的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
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
三)教育思想贡献——在教育方面,孔子提出和践行\"有教无类”,打破高低贵贱等级,开启了贫寒劳苦大众受教育和参与国家治理的上升通道。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
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
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
网友解答:
-----
孔子、孔圣人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为了宣传和完善他的思想和学问,曾带领一部分弟子,不辞艰辛周游列国十三年之久。
经过多年的坎坷奔波,精心考察调研完诸国的政治、文化、教育、民俗等具体情况,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整理,创立了符合当时国家、民族迫切需要的儒家思想教育体系,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儒家思想的提出,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是最具代表的一种思想教育,影响着之后千年的中国文化方向和民族的言行规范。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一度成为衡量一个人品德修养的标准,在晚年又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而儒家思想里提出的\"三从四德\",又无形的压抑了人类追求自由的天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本真和权益,其中一些迂腐的地方,说来话长,不说也罢。
孔子是圣人,能被人类尊为圣人的人,一定是为人类做了巨大贡献的人;一定是正能量的吹哨人;他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不惧苦难,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个目标、一个理念中去。他是为人类的思想教育、和谐发展付出了一生的人;他是一位让人类的思想品德受益千年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人们奉为圣人。
在他百年身后,其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故事,通过细心整理,汇编成了一本《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更有民间流传“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
网友解答:
-----
孔子的真正贡献在教育方面,其他的都是整理和传承,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
在教育方面,孔子践行教育多元化,开办私学,类似今天的什么新西方培训学校,并且实行了教育产业化模式(收取学费),这完全是跨越式的甚至是穿越式的思维,很先进。
为了教育产业化的顺利进行,孔子确立了先进的办学思想:有教无类!这就有效地保障了教育公平。经过孔子的努力,还探索出了一整套教学方法,比如:学而时习的方法等等。
所以孔子称教育家是没有问题的,至于其他方面,那就一般般了。
-----
网友解答:
-----
看了很多回答都以名利为重点,感叹文化已经快失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儒释道三教以“因果轮回,善恶分明”立为正法。儒家以“依理治世”利益天下苍生,流至于今,依然是“法制社会”。
杀人偷盗为什么不论功而定罪?为什么父母子女有伦理道德纲常……为什么要立文字?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建立国家?.....
什么是世界,什么是人?世界的起始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世界灭亡?......
关于人类世界所有问题,以因果轮回,善恶分明,有始有终都有完整理论体系。孔子以此推行,依理治世,人类便能和谐相处,长享太平!功德之大,位列三教之首!
道教,佛教则偏重于出家修行,惠济众生。示其有道可求,有道可证!
几千年来,各种人类世界来源的学说,从理论上漏洞百出,推敲之下,自相矛盾。常见的有“天生说”,“自然说”。都是不了义说。
目前的“进化论”,在疫情目前显得天真幼稚。不相信的人看看特朗普,所作所为都以进化论为依据。如果还有人怀疑,试以进化论做人,若干年以后人类再无伦理道德,动物还有跪乳之恩,反哺之情……那时候人类会怎样呢!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然后呢?乱伦必然发生!目前西方发生的已经不少!
各种理论落败,三教理论无人憾动。若干朝代,聪明智士无数,亦公认为正教!流传至今,应该只是一时兴衰。
理法治世,行之有礼,天下无不臣服……这是孔子以天下百姓为先。故此得名;孔圣人!
祝大家开心!
-----
网友解答:
-----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堪称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他的“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以及他的有着中国文化圣经之称的《论语》、他修的《春秋》、编的《诗经》等集文化之大成,不仅是国人的宝贵遗产,也是全世界不可多得的财富,对世界的影响深刻而久远。他被今人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确实是实至名归。
孔子对人类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下面笔者就为大家盘点一二:
政治上的贡献
孔子政治上强调仁政,他从“仁者爱人”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仁政德治,将社会公正、秩序、诚信和人民的福祉摆在第一位。提出为政要从自身做起,“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优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法治。他的政治理想,一是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一是实现“天下有道”的“小康”社会。
当然,孔子的德治思想只是针对他那个时代而提出来的,在今天看来,并不具有普适意义。德不是不需要法的,应该是在法律范围制约下的德,法治是德治的保证。
思想上的贡献
孔子思想上的贡献想主要体现在和谐思想上。以笔者看来,其含义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崇尚人类自身的和谐,并把这种和谐落实到礼治秩序上;二是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并把这种和谐提升到“天人合一”的高度;三是崇尚“中庸之道”,并把“和”提升为儒学体系的认识论范畴,为中国文化树立了“致中和”的精神。孔子的和谐思想以“仁”为基本内核、以“礼”为外在实现形式、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存在与发展等问题的无比关心,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情怀。
孔子对“和”的精神、“和”的价值,在前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相成相济”的思想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又有新的拓展和升华。孔子的“和”,是先个人心性之“和”,再推及人际之“和”、家国之“和”、人类之“和”、天人之“和”。孔子“和”的最突出贡献在于他把人类社会与人类生活所依托的宇宙结合起来、贯穿起来,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高尚境界。孔子认为,人类如果不能敬畏自然,甚至破坏自然规律,就会得罪自然,最终受到自然的惩罚,即“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孔子的这一思想既有见地,也符合实际,在今天也很有借鉴意义。
教育上的贡献。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他高举“有教无类”的旗帜,打破奴隶主阶级对教育资源的垄断,冲破教育上的分配不公,首开民营学校之先河。他先后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无论其教育思想还是具体做法,在当时都是很具开创性的。
孔子堪称“万世师表”,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在教学活动中,选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将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文史上的贡献
孔子的传世之作甚多,比如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就是由他整理成书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时有诗3000余篇,孔子选取其“可施于礼义”的305篇,按风、雅、颂分类,形成《诗经》文本,并作了解说。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也是孔子所作。全书仅1.6万余字,却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鲁国历史,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自孔子修《春秋》后,确立了许多书写历史的原则和凡例,即所谓“春秋笔法”——用简约的文字表达复杂的微言大义,褒善贬恶,“一字之褒,如同华衮之荣;一字之贬,无异斧钺之诛”。《春秋》通过把历史的原始记录改写成历史著作,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史学,也因孔子作《春秋》,“春秋”二字便成了历史的代名词。
总之,孔子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限于篇幅笔者在此只能是挂一漏万,定有许多不周和不当之处,欢迎朋友们指教!
-----
网友解答:
-----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属于中国;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又属于世界。
联合国孔子教育奖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设置有孔子教育奖,这是首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教育奖项,用于奖励在世界范围扫盲工作方面的成就和创新,并促进高效创新的文明社会的发展。
孔子教育奖的设立,彰显了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全民教育观念,对于弘扬儒家教育思想、促进世界教育事业发展、发挥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他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评价
1988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 :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
两千多年来,无数志士仁人通过精研《论语》,从中汲取智慧,上以治国平天下,下以修身齐家,难怪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奇迹。
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南怀瑾先生说 : “孔子学说与《论语》的价值,无论在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就能认识到其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孔子学院的兴起
资料显示,从2004年开始,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截至2017年底,146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
根据孔子学院发展规划,到2020年,将基本完成孔院全球布局。
孔院越来越受欢迎是中国文化升温的表现,这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是国家硬实力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提升。
孔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孔院以语言交流为纽带,以文明互鉴为平台,通过语言的传递之力,架设起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之桥”,相遇相知的之桥,成为“中国故事”的精彩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对外中国文化的象征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以及文化多样化的纵深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依存关系日渐加深。其中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成为各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展示文化底蕴的最佳平台。
当今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经济的背后是文化,什么样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呢?
这就是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的思想,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信守的是与各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战略,是致力于赢得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为中国发展赢得更多的共赢机遇。
-----
网友解答:
-----
孔子在中国人心中,是圣人,彪柄千秋,万世师表。
都会曰两句他说的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孔子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个时尚达人,一个先知。如果能在头条写作,保证吸粉无数,黄V加身。当然这种小技巧,孔老夫子怎么能看得眼来,他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要克己复礼来约束人们的欲望,他希望政治清明百姓居乐业。
那么他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呢?世人为什么对崇敬有加呢。
学习的重要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开篇就说到了学习。学习到新的知识,温习和实践学习过的知识,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人类其实就是在学习中成长的,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我们祖先通过学习认识天文地理,包括我们写的文字。而以上学习只为了生存的需要,并没有上升到精神方面。从孔子老人家开始,把学习提升到精神方面了,他反复提到,乐与悦。这都是在学习中得到的。人无时不在学习,但那种学习都浅显的,并没有认识到精髓。孔子把学习当作必生的追求,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概念。一个人如果有很好的学习力,就会带动大家都去学习,追求更高的善。我们看当今世界,为什么会当领导,就是因为他有很优秀的学习力。
著《春秋》警世人
。对于帝王将相,他们最害怕什么,最害怕的就是史书如何记载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孔子始,用春秋刀法,为帝王写史。好与坏,善与恶,永流传。这对帝王将相形成无形的约束力,不要以为做的坏事,无人管。做的好事,无人传。一部《春秋》,等于给帝王们带上了枷锁。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类为什么会有文明,会不断的创新文明,就因为历史供后人翻阅。我们想让后人记住,想让后人怀念,那么就要更好为国家努力奋斗为人类社会服务。孔子为人类提供最大的成绩,不是《论语》而是《春秋》。
正名的力量
。我们经常说名正则言顺。天地有名,则始;无名则废。我们一出生就拥有名字,这是一个人开始。名不仅有表层意思 ,还有理由的意思,我们要做任何事,都有个名,有个正当理由。这个理由来自己我们的内心,不愧。孔子反复提醒,一定先正名,后行事。就是在做这件事前,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去做。如果事由不充分,那么我们做的事也就不顺。许多祸事,就因为师出无名,事没正名。我们就去做了。我们不能由着性子去做事。这是孔子二千多年前为人类提出的思考,使人类在前进中,会问一下为什么。而当今社会,我们人类仍然没有学会正名,更没有去问为什么,盲目的追求快乐,木然无知的活着,我们没有认识到孔子提出正名的力量。这也是他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以上三点是个人的总结,并不能完全释义一个真正的孔子,一个伟大的孔子,他提前的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对人类的贡献,还有对老师尊重,提倡私学等等。做为一个圣人,容易被人神话,也容易被人曲解,他说话都对吗,他的的思想都糟粕吗。我们今天应该真诚看待这些问题,他的话是二千年前说的,二千年前是什么社会,不能相提并论。他的思想,二千年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进,完全否定孔子等于否定我们的过去,否定我们历史。我们不应该神话孔子,更不应该完全否定他的思想,他是一个对人类文明有着具大贡献先贤哲人。相信孔夫子看完我的回答会说:吾道一以贯之。
-----
网友解答:
-----
除了是呱呱叫的教书匠,舍此以外,——空空如也
------------------
推荐阅读:
《圣斗士星矢》圣域与冥界之圣战,圣斗士击杀冥斗士人数分别是多少,如何看?谁击杀最多?
上一篇:肩胛骨疼,怎么缓解?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