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被誉为“当代诸葛”的杨永泰,他的才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如何评价被誉为“当代诸葛”的杨永泰,他的才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
网友解答:
-----
我们在谈及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时,杨永泰这个名字,在红军长征的各个阶段,他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该承认杨永泰的文韬武略是出类拔萃的。在红军长征刚刚突破湘江防线,在向黔边移动之时,杨永泰竟然预言中央红军主力会步入当年太平天国运动的石达开的后尘。令会议参与者瞠目结舌。后来竟然真被杨的预测一言中的,真是奇人异士一个。杨在为蒋介石献谋策划之间,为蒋谋得云南、贵州、四川的实权贡献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今天翻看长征的书籍,无论是金一南将军的巜苦难辉煌》还是王树増的军事系列巜长征》,都会发现杨永泰的身影,仿佛他优雅的谈吐,他的真知灼见,依然闪烁着历史的光芒。只是他的晋材楚用,和布雷先生一样,明珠暗投,显得与大时代的格格不入。历史发展的方向,并不为少数聪明才子所能扭转。顺历史潮流者昌,逆时代潮流者亡,在国民党內有多少立志报国者只是空怀理想,无法抗拒历史的浩荡大潮。民间流传一句:男人就怕轧错道,道路错了,路线错了,方向错了,全盘皆输。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杨永泰能力极强,是蒋介石的头号智囊。
此人是类似于郭嘉的人物,足智多谋,深谋远虑。
而且,他也不仅仅是军师,还具有很强的军政能力。
正常来说,任何一个足智多谋的领袖,身边都需要一批高超的智囊人物,也就是智囊团。
为此,他一直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1931年杨就担任军委会秘书长。1933年任军委会委员长南昌行营秘书长。1934年任豫、鄂、皖三省剿匪司令部秘书长。嗣任军委会南昌行营秘书长、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被蒋介石称为“当代卧龙”。
这几年,杨永泰都是军师的角色。
然而,1936年初他任湖北省主席,成为一方大员。杨永泰也轻松胜任,直到被暗杀。
蒋介石的很多政策,都是杨永泰的点子。
比如第五次围剿,打垮了中央苏区在内的5大苏区,全国只剩下杨虎城控制区边缘的陕北苏区。
而第五次围剿中,杨永泰建议改变了以往单纯军事围剿的方法,采用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法。
国军采用碉堡战术,步步推进。
推进占领苏区的村镇后,立即屠戮这里的共产党员,对于参加革命的普通群众则比较宽容,允许自首。同时,这里进行三民主义和新生活运动的政治宣传,还进行保甲连坐制度。
这样一来,这一个个原本苏区控制的村子,彻底成为国军控制区,而不是形式上的占领。
最终就是中央苏区越来越小,不仅仅是军事上,也包括政治上,最终只有突围这一条路。
另外,杨永泰还是红军长征驱虎吞狼计策的始作俑者。
蒋介石执行这个计策,以伤亡大约2万人的轻微代价,收复了广东、湖南、贵州、四川、西康这5个省份,加强了对云南、广西2省的控制。
除了没有在大渡河消灭中央红军以外,可以说是大获全胜。
由此可见杨永泰的厉害之处。
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在汉口码头被暗杀身亡。1个多月后西安事变爆发!
一般认为,如果杨永泰还活着,是不可能允许蒋介石只带着40个卫兵赶赴西安,最终被捉的。
一切都是命运。
-----
网友解答:
-----
答:杨永泰为何能拥有“当代诸葛”之誉呢?
未出山就献策蒋介石“三分天下”,一如当年南阳隆中之对。
为虎作伥,一道“出师表”,就逼迫得我工农红军移师西去。
如此人物,堪称世之奇才。
可惜,其所辅非人,一味与人民为敌,最终血染扬子江畔,成国民党派系争斗的一缕冤鬼。
下面简略说一下杨永泰的不凡经历。
杨永泰生于1880年,广东茂名人,家境富裕,其父母早死,由伯父赡养。
杨家家风醇厚,族中多有俊才,族叔杨颐能文能武,办团练、中进士、点翰林,是族中瞩目人物。
杨永泰幼以叔父为榜样,其本人天赋异禀,聪颖过人,七岁时便名噪乡中,“逢塾师考问,应对如流”,有神童之赞。
1897年,17岁的杨承泰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高中榜首,有了秀才的功名,哄动当地。
如果不出意外,杨永泰应该会沿着科举这条路走下去,继续考举人、考进士,入朝做官,建功立业,甚至封侯拜相……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废除八股。
杨永泰眼光独到,预感到科考会遭到废除,转入张之洞在广州创办的广雅书院求学。
在校内,杨永泰系统学习各种中西知识——他虽是学校里年纪最小的学生,却也是见识最高的学生,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时局,他的见解总是高人一筹,发人深省。
在摒弃科举之路的前提下,有心从政的杨永泰选择到北京政法专门学校学习法政。
这样,当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杨永泰已经完成了法政专业的学习,领先了同龄人的好几个身位。
为了在从政获取政治声望,杨永泰率先投身报业,做《广南报》的编辑,不断发表各种深度文,引领舆论潮流,迅速成为了立宪运动在广东地区的代表性人物,于1908年选为广东谘议局的议员,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后,又被选为国会议员。
这一年,他才32岁。
到了1928年,政学系黄郛和熊式辉向蒋介石推荐杨永泰时,大赞杨永泰“既擅文事,又长武备;既懂立法,又精行政”。
蒋介石倾慕之心顿生。
杨永泰初见蒋介石,大发宏韬方略,纵谈天下大事,提出以经济方法瓦解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以政治方法解决阎锡山的第3集团军,以军事方法解决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以外交方法对付张学良的东北军等等奇谋。
不过寥寥数语,蒋介石却犹如拨云见日。
于是,杨永泰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一跃而成蒋介石的“首席智囊”。
这之后,蒋介石对杨永泰计听言从,遵循行事,莫不如志。
但如前面所说,杨永泰乃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与反人民的蒋介石同流合污,终不免死于非命。
可笑的是,杨永泰遇刺毙命之际,仍以诸葛亮自比,对左右侍卫说:“吾早知必有今日,身已许国,为国而死,夫复何恨?所可惜者,有志未逮,国祸方长耳。”
-----
网友解答:
-----
诸葛亮被誉为“天下奇才”,杨永泰也被誉为“天下奇才”。但是,诸葛亮这个“天下奇才”却能将同为“天下奇才”的司马懿压着打,而这方面的杨永泰则是远远和有军事家之称的诸葛亮没法相提并论。
同时,诸葛亮为蜀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杨永泰却因卷入国民党的派系内斗而亡,这一点也是没法与诸葛亮相比的。
其实,杨永泰的才华更多的体现在政治谋略上,而在军事上并无建树。所以,用“当代诸葛”来比喻杨永泰的才华并不准确,或许用“当代郭嘉”来比喻更加贴切,而他也更加适合“当代郭嘉”这个角色。
因为,杨永泰为蒋介石的“出谋划策”,几乎“无有不胜”。如:平定“诸侯”、逼走“共党”等。
所以,杨永泰的才华主要体现在政治谋略,这才被蒋介石视为“首席智囊”。那么,他在扮演“首席智囊”这个角色中究竟有哪些才华出众的表现呢?
上海隐居,以一篇“削藩策”赢得蒋介石礼聘“出山”
杨永泰,字畅卿,广东茂名高州大井镇大坡村人。
1920年10月27日,时任广东省省长的杨永泰,在桂系军阀与陈炯明的斗争中,因支持的桂系大势已去,于是通电辞职,回到上海过上了短暂的隐居生活。
1928年,蒋介石重新上台,任命政学系的黄郛为外交部部长,而黄郛则向蒋介石举荐了同为政学系的杨永泰:
“杨永泰先生乃天下奇才,胸罗经纶,足以佐治。凡我所能者,畅卿无不能。畅卿所能者,有时我还不及。国家大计,望公商之。”
同时,同为政学系的淞沪警备司令部熊式辉也极力向蒋介石推举杨永泰。
当时,杨永泰为了引起蒋介石对自己才华的重视,于是针对“各部军阀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政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方案。
正所谓
“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才是高手”
。因此,当蒋介石看了杨永泰的“削藩策”后,便认定杨永泰就是自己所需要的王佐之才。
随后,蒋介石效仿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亲自前往淞沪警备司令部熊式辉的官邸和杨永泰面谈。一番交谈后,蒋介石便当即任命其为自己的贴身“谋士”。
据杨永泰的好友陶隐菊在《我所知道的张季鸾和杨永泰》中记载,1933年,他去看望杨永泰时,看到杨永泰的行营二楼秘书长室的对面就是蒋委员长的一间办公室。
同时,陶隐菊还得知,在行营内,秘书长杨永泰的名次仅居于委员长之下,还在参谋长之上。这种排列法,在军事机关则是史无前例的。可见,蒋介石对杨永泰有多么的信任和倚重。
削藩四策,为蒋介石统一中国立下首功
对于蒋介石的
“知遇之恩”
,杨永泰则是
“投桃报李”
。
面对拥兵自重的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等军阀,蒋介石非常的苦恼,虽然也想“
削藩
”,却又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引起各部军阀联合。
对此,杨永泰根据各部军阀的特点,将自己的“
削藩
”策略归结为四大要点,即:经济制裁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政治瓦解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军事对付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外交解决张学良的东北军。
当时,蒋介石采纳了杨永泰的策略,仅用了3年时间,便将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张学良等军阀正式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从而实现了中国明面上的统一。
七分政治,变军事剿共为政治剿共,逼迫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5年5月23日,一直坚持
“攘外,必先安内”
方针的杨永泰,为了“剿灭中共”,他在四川县政人员训练所发表《我们应该怎样发挥七分政治的力量》的讲话,其核心则是
“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核心又体现在
“管教养卫”
四字上。
所谓“管”:
是指管理。按照由上至下的方式,将所有的百姓管理起来。如:省政府管督察专员,督察专员管县长,县长管区长,区长管保长,保长管甲长,甲长管户长。
所谓“教”:
是指“教化”。通过集中培训的形式,来提高百姓辨别是非的能力,以防被其他势力拉拢。
所谓“养”:
是指养育。就是解决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生问题,以提升百姓的向心力。
所谓“卫”:
是指自卫。是说百姓想要安居乐业,就必须要有自卫的能力,其实就是搞全民军事化,以提升百姓的全民战斗力。
同时,杨永泰将“管教养卫”作为“政纲”,与“政制”和“政本”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地方控制系统。
当时,蒋介石对于杨永泰提出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非常支持,并任命其为南昌行营秘书长,负责第二厅专营“政治剿共”。因此,杨永泰也被南昌行营上下戏称为“七分厅长”。
同时,蒋介石移营江西,全力“围剿”中央苏区。由于蒋介石准备不够充分,并未取得第四次“围剿”的胜利。
但是,在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调集了50万重兵,而“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方针则发挥出了奇效。国民党利用军队、行政官员、各省党部以及基层党队、各地乡绅等,对红军实施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立体式围剿,仅用了1年多时间,就逼迫中国工农红军向西撤退,最终踏上了长征之路。
卷入派系之争,力挫政敌掌控政局,却落了个喋血扬子江畔的悲惨下场
在杨永泰不断建功之时,国民党的三大党务派的内斗也日渐激烈。
CC系:
以党起家,代表人物有陈果夫、陈立夫,主管党政人事、教育等方面,在党政方面势力极大;
黄埔系:
出身黄埔军官学校的复兴社人员,控制着三民主义青年团,代表人物有胡宗南、戴笠;
政学系:
新兴的政治力量,代表人物有杨永泰、熊式辉、张群。
由于CC系和政学系存在较大的政治利益冲突,摩擦和斗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1932年1月,时任上海特别市市长的张群遭CC系干将潘公展“算计”,被迫辞职;1933年,时任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的黄郛,遭CC系排挤,被迫辞职。
因此,杨永泰等人决定找准机会对CC系反戈一击,以扩张己方势力。
1934年2月13日,杨永泰拉开了新生活动的序幕,并借助蒋介石支持“七分政治”和“融政于党”的方略,在“剿匪”过程中,大力安插己方人员。如:赣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借此机会兼任党部主任委员;鄂省党部主任委员由政学系骨干张群兼任等。同时,为避免落下任人唯亲的诟病,他又举荐非政学系成员的吴忠信和刘峙接手皖、豫两省党部权力。
自此,杨永泰从CC系手中将豫、赣、皖、鄂四省的党务大权一并夺取。当时,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也只控制了十几个省份,而以杨永泰为首的政学系却控制了四省的势力。
由此可见,杨永泰的政治斗争手段也是非常的高明。
但也因此,杨永泰成为了CC系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
1935年10月,行政院院长汪精卫遇刺后,杨永泰想爬上其位,以展更大才华,却遭到了CC系的坚决反对。但不久,杨永泰被蒋介石任命为湖北省主席,却又被CC系算计。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从汉口日本领事馆宴会返回时,在江汉关轮渡码头遭到中华青年抗日锄奸团的刺杀身亡。
所以,有人说,“郭嘉”的身份可能更适合杨永泰,因为靠出谋划策来立功,才会展现出他更大的才华,更不会因卷入派系之争而冤死。但他偏偏又扮演了一个靠追求权势来立功的“诸葛亮”角色,而他的才华又赶不上诸葛亮,这才落了个惨烈的结局。
图片来源网络
-----
网友解答:
-----
杨永泰这个人物太厉害了,从其一生的经历来看,他完全充当着一个谋臣的角色,但在他的早期政治生涯里,却极其不受待见。他早期曾投靠桂系首脑李宗仁,结果李宗仁还看不上杨永泰,后来他在熊式辉的引荐下认识了蒋介石,从而一生为老蒋出谋划策,是老蒋最负盛名的高级幕僚。
在老蒋看来,杨永泰的厉害之处便是对于政治军事在大势上的把握,他的谋略极其出众,而他一生为老蒋出谋划策,帮助老蒋干了三件大事情。
第一件事情便是削藩
老蒋在北伐之后并不是一家独大,相反,除老蒋这个总司令外还有其他三位地方实力派军阀,尤其冯玉祥拥兵四十多万,还有山西的阎锡山和李宗仁虎视眈眈。而在中原大战前,杨永泰便对老蒋进言,说道:
用政治手段解决阎锡山,用军事手段解决李宗仁,用经济手段解决冯玉祥
,这便是著名的削藩策。结果老蒋按部就班的实施杨永泰的计谋,使得李宗仁兵败下野,冯玉祥众叛亲离,阎老西至此之后一直龟缩于山西,杨永泰也因此被老蒋极其重用,誉为“当代卧龙”。
第二件事情“围剿”红军
杨永泰这个人是老蒋剿共的实际策划者,他为老蒋的几次围剿都是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且在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得出了所谓的“剿共”方针,便是所谓的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还有上中下三策剿共计划,以土地改革对抗土地革命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杨永泰确实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谋臣,如此智商,也不负诸葛之名。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著名的口号是老蒋的座右铭,但这却是杨永泰对老蒋的进言,是对其一统中国而进行的战略部署,因此老蒋在抗战前并不想打日本人,他想的就是先“围剿”红军,之后再平定各路军阀,来达到他蒋某人的一统,但他却低估了人民打爱国热情,双十二事变使得老蒋不得不抗日。
而杨永泰在国民党中的如日中天也引起了其他派系的嫉妒,因为杨永泰隶属于熊式辉的政学系,但却因为老蒋的宠信在国民党中权力不断增长,直接妨碍到了CC系的利益,这和二陈所把持的国民党内部势力直接产生了矛盾。最终老蒋将杨永泰派出中央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最终在1936年被刺杀于赴会途中,而这一天,离西安事变不足两个月。
在杨永泰死后,老蒋可谓失去了一大助臂,但也是我党的一大幸运。
这般人物,确实是一个怪才,堪称智冠天下,而纵观近代谋士,无一能有如杨永泰般的谋略,其被誉为“当代卧龙”,他确实配得上。
-----
网友解答:
-----
杨永泰这个人这几年突然就被人吹成近代诸葛亮了,从头看到脚,他哪一点配得上诸葛亮?
无论是外貌的仙风道骨,还是指挥若定,或者战略视野,或者事业成就,给诸葛亮提鞋都不配。
虽然他是给老蒋出了几个馊点子,最多可以成为谋士,距离国士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之所以这样说,我们来列举几个事例:
第一、诸葛亮不遇明主不出山,倘若不逢知己,宁愿躬耕于南阳,老死于深山。
是他找不到用武之地吗?非也,卧龙先生的威名早已名动江湖,他的哥哥诸葛瑾也已经在江东供职,他要出山,怎么也可以比他哥哥混的好。这点杨永泰与诸葛亮相比,无异于小人与君子,萤火与皓月的区别。
杨永泰的一生就是不断投靠的一生,如果说吕布是三姓家奴,那杨永泰就不知道几姓了。杨永泰最开始是投靠孙中山的,后来在护法战争中见孙中山没有实权,转而投靠西南军阀陆荣廷、唐继尧;当西南军阀失势,他马上北上投靠北洋政府;北洋政府垮台后,杨永泰又想再次投靠国民党,但是国民党看不上他了。后来他在熊式辉的引荐下认识了蒋介石,才算是稳稳当当混了一阵子饭吃。
从这里可以看出,无论是人品还是眼光,诸葛亮都可以甩他十万八千里。诸葛亮看准了落魄的刘备,一番隆中对,三分天下,为刘备奠定了两代基业。而且无论蜀国兴衰都绝不相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二、所谓的杨永泰谋略,不外乎为老蒋献计三条,我们来一起分析分析:
第一件事情便是所谓的削藩
老蒋的北伐,并不是真正靠武力打下来的,主要还是靠苟合。其好处是没有费多少刀兵捡了个领袖当,坏处是军阀割据依然,老蒋基本上是令不出中央。军队中、地方上派系林立,其中地方实力派军阀,就有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更不用说什么石友三、韩复渠、龙云、王家烈、刘文辉等等小派系了。中原大战前,杨永泰对老蒋进言用政治手段解决阎锡山,用军事手段解决李宗仁,用经济手段解决冯玉祥,这便是著名的削藩策。结果老蒋按部就班的实施杨永泰的计谋,使得李宗仁兵败下野,冯玉祥众叛亲离,阎老西至此之后一直龟缩于山西,杨永泰也因此被老蒋极其重用,誉为“当代卧龙”。
那么事实上呢?一、杨永泰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具体操作和方略还是靠蒋介石自己和智囊团完成的;二、削藩并没有真正成功,依旧是派系林立、各行其是,连蒋介石自己都刻意把嫡系部队和杂牌军刻意区隔,待遇、装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你以私心待人,却要人以公心待你,岂有天理?从后来的围剿红军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就可以看出来,直到败退台湾,削藩也没有完成。
第二件事情:“围剿”红军
杨永泰是老蒋剿共的实际策划者,他为老蒋的几次围剿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且在失败中不断吸取教训,得出了所谓的“剿共”方针,便是所谓的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还有上中下三策剿共计划,以土地改革对抗土地革命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这不是在帮蒋介石成就大业,而是害了蒋介石。孙中山先生毕生精力献给革命,不是为了组建一个独裁的国民党,而是为了建设一个强盛的新中国。特殊时期,他是用了铁腕手段,但是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组织纪律,取得革命胜利,最终实现三民主义。杨永泰把蒋介石彻底推向独裁,不符合时代潮流需要,最终蒋介石被中国人民唾弃,就是拜他的馊主意所赐。
原本,蒋介石循孙中山先生的遗愿走下去,实现民主、政治协商,搞多党民主政治,无论如何,也不会最后孤悬台湾、坐困愁城,有家不能回的境地。
第三件事情: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著名的口号是老蒋的座右铭,但这却是杨永泰对老蒋的进言,是对其所谓一统中国而进行的战略部署,因此老蒋在抗战前一直避战日本人,集中精力打内战,就是想先“围剿”红军,之后再平定各路军阀,来达到他蒋某人的一统,但他却低估了人民的爱国热情,西安事变逼老蒋抗日绝非偶然。所谓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辱,强盗的尖刀已经拨开了门栓,冲进来烧杀抢掠,你还在搞“攘外必先安内”,在家庭就是家贼,在国家就是国贼,这又是误了蒋介石大业的“奸计”。
从为杨永泰歌功颂德的这所谓三大计谋来看,结合杨永泰多姓家奴的行为,足以看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投机倒把的小人。他给蒋介石出的这些烂点子根本不是为了天下大局,而是为了媚上挣取个人功名而已。
他的人品格局注定他走不远,所以最终在国民党内也不被人看好,最终因为得罪了CC系,在1936年出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途中被刺杀,而这一天,离西安事变不足两个月。
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背弃人民利益者,终将被天谴也。
-----
网友解答:
-----
被誉为”当代诸葛”的杨永泰,他的才华具体体现哪些方面?
杨永泰国民党高级官员,蒋介石首席智囊,政学系的巨人,确实有其过人的才华,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资聪颖,17岁考上秀才。生于(1880— 1936年),广东高州市人。
说起他的才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我略述与你,至于他是不是“当代诸葛,”请你慢慢看来。
一。早期投身,摇摆不定。
杨永泰早期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运动。1916年投笔从戎回到广东,参加了护国运动,入滇军李烈钧部出任财政厅长。黎元洪任大总统时,恢复了国会制,他又参加了北洋政府的会章起草。
1917年,孙中山先生组织护法军政府,对其十分倚重,拟定他为护法军政府财政部部长。杨永泰觉得中山先生实力不够,不如西南实力派有前途,拖拖拉拉始终没有上任。
杨永泰虽足智多谋,他缺乏远大的政治目光。他的这种朝秦暮楚的投机态度,令中山先生周围的国民党人十分反感。
1917年,中山先生的护法军,与段祺瑞的北洋军阀激战于湖南、陕西、山东等十余省,就在护法军胜利之时,陆荣廷、唐继尧是政学会骨干的支持下,突然反对护法号召。
与北洋政府议和,西南实力派改组军政府,排挤中山先生,把护法军原来实行的大元帅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中山先生愤然辞职,离开了广州去了上海。
杨永泰是政学会的骨干,参与了改组军政府活动,中山先生的被迫离职,与杨永泰有直接的关系,引起了国民党和国会议员的痛恨。
1920年,杨永泰在西南实力派的推举下,出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同年又担任广东省省长。
但好景不长,粤系将领陈炯明回师广东,将桂系军阀陆荣廷驱逐出境,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唐绍仪把李根源、杨永泰等政学会所作所为合盘托出。
杨永泰自知如何对待中山先生的,无法在此立足,便投靠北洋军阀政府。
到了北方后,于1922年杨永泰再度出任北洋政府参议院参议员,但是随着曹锟贿选丑闻的披露,北洋政府土崩瓦解。杨永泰的政学会也烟消云散,无奈离去。
1927年,蒋介石下野后,杨永泰瞄准了桂系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并向其洋洋洒洒写下了万言书。李宗仁和白崇禧很佩服他的才华,可是回过头看看其经历,觉得此人 为人太差。
投靠过北洋军阀,投靠过孙中山先生,投靠过西南军阀政客,对他的摇摆不定的人格,嗤之以鼻,不予理睬。
二。投奔蒋介石,大展卖国求荣才华。
杨永泰作为政学会领头羊,结识了不少军阀名流,在求参政的仕途上遭到了冷遇,可是他的能量很大。与滇军将领熊式辉非常要好,熊式辉又是蒋介石的心腹干将,当然熊式辉向蒋介石推荐好友杨永泰,必然会受蒋介石的重视。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入侵中国一年多的时间了,蒋介石忙于指挥第四次反”围剿”。杨永泰看到时机已经到来,一方面是日本人入侵,一方面是剿灭中央红军。这两条线都是致命的硬伤,如何对抗当前的局势,他又献出了“万言书”,”露出卑鄙的才华”。
首先他向蒋介石进言,在对待日本鬼子侵略和红军的对策上,提出了
“攘外必先安内”
的卖国策略,这与蒋介石起初的想法不谋而合,蒋介石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攘外必先安内”并不是杨永泰的首创,早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就提出了这句口号。
杨永泰根据当时“三足鼎立”的态势,他认为抗日是以后的事情,先任由日本人横行霸道。当务之急首先消灭中央红军,对于前四次的反围剿失败,杨永泰总结出一套针对付红军的策略。
即”三分军事,七分政治”,说白了就是在军事上实行堡垒制,清乡闭野,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七分政治:即笼络民心,打击共产党员在国统区的活动,消灭农村基层党组织,使红军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以达到灭亡的目的。杨永泰的计策确实给我们中央红军造成不小的破坏性,以致中央红军被迫转移。
特别是湘江之战后,蒋介石认为红军必然要与红二六军团汇合,于是布置了三路大军包围歼灭之。杨永泰此时对蒋说:”如果红军有高人的话,可选去
贵州。”
他真的说中了我们的真实意图,可惜蒋介石没有理会他的意见。
有人认为红军被迫四渡赤水,举行长征是杨永泰的毒计结果,其实这里还有博古、王明、李德等错误的军事路线结果,湘江一战红军牺牲五万多位战士,间接的促成了这一事态的发展。
杨永泰被蒋介石誉为“当代卧龙”,如果他真有卧龙之才,为什么四渡赤水却败给了毛主席,言过其实了!
三。打压各地军阀为蒋削藩。
当时是军阀林立的时代,西有阎锡山的西北军,北有冯玉祥救国军,东有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大军。蒋介石发号施令等于零,其中最大的军阀属桂系,蒋桂之间素来积怨太深,终于在1929年爆发蒋桂战争。
以杨永泰的经验判断,真枪实弹的与桂系大打出手,蒋介石未必是对手。桂系的几个军实力不容小窥,便向蒋介石献策,在桂系内部采取瓦解收买的政策,使之分崩离析,桂系一定不战而败。
蒋介石也深蕴此道,更加佩服杨永泰的智谋,带着蒋的使命,杨永泰悄然入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先后劝说桂系的几位军事指挥官倒戈投降。小诸葛白崇禧还在一线指挥战斗,没想到后院起了火,只好弃甲逃命去了。
为了归置这些军阀大佬,杨永泰又给蒋介石出谋划策,用政治手段解决阎锡山,用军事手段解决李宗仁,用经济手段解决冯玉祥,这便是著名的削藩策。结果老蒋按部就班的实施杨永泰的计谋,使得李宗仁兵败下野,冯玉祥众叛亲离,阎老西至此之后一直龟缩于山西,杨永泰也因此被老蒋极其重用。
四。斗法派系,集权垄断。
国民党的派系林立,错综复杂,几大派系分别为:杨永泰为首的新政学系、陈立夫陈果夫cc系、黄埔系、蒋介石的军统戴笠系等等。
派系之间互相猜忌,明争暗斗使蒋介石也感到头疼。杨永泰知道在这些派系中,只有二陈的cc系,把持着党务,势力非常之大,
素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格局。
开刀须向肥壮汉,1934年,杨永泰抓住南昌大火案不放,与戴笠合谋破了此案。原来主犯为航空署长徐培根,盗用公款套购黄金,亏空无法弥补,遂放火烧毁库房以销毁帐目。没想到火势太大,竟然烧了蒋介石刚从德国买来十架轰炸机。
蒋介石恼怒异常,下令邓文仪查办此案,邓文仪接受了cc派的十万美金,谎称是意外事故,上报了老蒋。
杨永泰 破了此案后,也触动了cc派极大的利益,为此结下了梁子。这只是个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呢!
蒋介石是靠行武发迹的,开始主抓军事军界上的事情,连年的军阀征战,无暇顾及党务问题。杨永泰帮助他打败了李宗仁,赶走了冯玉祥,收拾了阎锡山。这回老蒋想把党政军全部掌握手中,cc派是他眼中钉肉中刺。
在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杨永泰瞅准时机,向蒋介石建议集中党、政、军力量于“剿匪总部”的建议,蒋认为这是削弱CC系的好机会,便接受了杨永泰的建议,把豫、皖、鄂、赣四省国民党组织变更,省市党部设主任委员,由当地军政大员兼任。
这样一来cc派在党政方面力量逐渐削弱,一落千丈,陈果夫想发泄怎奈有老蒋这个大后台,他深知老蒋的秉性与为人,只好暗气暗憋,发誓一定打垮杨永泰。杨永泰血染扬子江畔,这个下场,汇集了多少派系争斗恩怨情仇。
综合来说杨永泰早期摇摆不定时,可以说是怀才不遇,当历史把他推给蒋介石后,他以智慧和才华为蒋家王朝不遗余力,成了无畏的牺牲品。
如果说他是“当代诸葛”,他的确为主子出了很多计策,军事上、政务上、政治上等等,但是下场也确实让他这个诸葛难料啊!
才华横溢,才高八斗,他倒行逆施与人民为敌,所走的道路是为虎作伥,人间正道没有走好,多行不义必自毙,终究被埋在历史的烟云里,淹没在尘埃里。
-----
网友解答:
-----
杨永泰是蒋介石手下难得的谋士,陈布雷虽然号称文胆,但也仅仅局限于文字功夫和理论素养,在谋略上和杨永泰相比,是大大的不如。因此有人说,杨永泰的去世,直接左右了之后蒋氏集团的走向和命运。
杨永泰学贯中西,命途多舛,先后委身于北洋系、桂系和蒋介石,娴于政务,拙于谋己。他的谋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替蒋介石解决了最头疼的军阀割据问题,用经济问题对付冯玉祥,因为他的西北军最穷,收买韩复渠和石友三倒戈;用军事问题对付李宗仁,李宗仁兵锋最强且中央地方都有人,敲山震虎,李宗仁兵败下野;用政治问题解决阎锡山,阎锡山实力有限,注重名分;用外交问题解决张学良,东北问题本质就是外交问题,张学良很快也被分而治之。
二是替蒋介石解决了最头疼的红军问题,提出“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主张,用土地革命对付土地革命,革新政治,收买人心,铁壁合围,层层推进。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与其说是博古、李德等人失策,毋宁说是杨永泰的方法奏了奇功。三是替蒋介石解决中日问题,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可惜这个问题只结局了一半,他就去世了。不然以杨永泰的天才,必然能更好的解决西安问题,红军能否在陕北站稳脚跟都不好说。
也许是天妒英才,杨永泰的快速崛起,动摇了CC系在鄂豫皖赣的布局,所以很多人打他的小报告。蒋介石为了平衡,就让他当湖北省的省长,可惜在赴任途中,杨被不幸杀害。而他所领衔的政学系也从一个谋士的派系演变成张群领导下的统战团体。
-----
网友解答:
-----
杨永泰是蒋介石的顶级智囊,当年一条“毒计”逼的红军主力开始长征,部队十损七八,可谓是一度让最艰难时期的红军部队遭受了灭顶之灾,深受蒋介石器重。
足智多谋的投机政客:
杨永泰生于1880年,比蒋介石还要大七岁,既受过正统的封建教育,也学习过新式的西方教育,才思敏捷,小有名气。
1908年,因为在支持君主立宪上杨永泰出力颇多,担任广东省咨议局议员,开始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时值政局动荡,他又仅是一名辅助式的军师人物,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几易其主,投机的本质一览无余,先后跟随北洋政府、孙中山、西南军阀等,担任过广东省长等要职。
一直到1927年,几经沉浮的杨永泰嗅到了希望,给李宗仁、白崇禧写信自荐,但李、白二人鄙视他的为人,不予理睬,杨永泰遂通过熊式辉投靠了已经下野而准备复出的蒋介石。
“智计频出”大展才华:
跟随了蒋介石以后杨永泰才迎来了他事业和名声的巅峰,蒋介石当时正苦于手下幕僚没有一个顶级智囊,杨永泰的出现使他耳目一新,如刘备当年得到诸葛亮一样,如鱼得水。
两件事足以说明杨永泰确实有才华,不负首席智囊的称号:
第一件事:“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就要对红军进行剿灭,最好的办法就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政治围剿加经济封锁。蒋介石一字不落的采用他这一建议,一直都在贯彻的执行。
后来的事态发展,正如杨永泰所料,中央红军面对全新策略的第五次围剿,全盘失利,不得不开始大规模的军事战略转移,伟大的长征因此开始,不过这还没结束,蒋介石听从杨永泰的建议,于湘江设置四道封锁线,中央红军浴血奋战,冲破四道封锁线的时候,已经减员了五万多人,大伤元气,这些都是拜杨永泰所赐。杨永泰也因为“剿共”有功,被擢升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假道伐虢,夺取四川:
追击红军途中经过四川,蒋介石感叹天府之国的独特魅力,想借机拿下四川,除掉四川军阀刘湘等人。
杨永泰何等聪明,先是瞒天过海征得刘湘同意,在川内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后又用掏心计逐个分化四川军阀,架空刘湘,等到刘湘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已晚了,蒋介石已经牢牢控制了四川的军政大权,再加上处置了与红军作战失利的田颂尧,这一招“杀鸡儆猴”也让刘湘对蒋介石不敢有其他想法。
从此,在杨永泰的谋划下,四川牢牢的被蒋介石控制,抗战爆发后,蒋介石命令刘湘率部出川作战,后刘韩倒蒋,东窗事发,最终刘湘吐血而亡。
1936年10月,首席智囊杨永泰在江汉关轮渡码头被人刺杀,成为国民党派系斗争的牺牲品,蒋介石失去杨永泰,宛如当年曹操失去郭嘉。
-----
网友解答:
-----
杨永泰从小就聪明、好学,受过严格、良好的教育,十七岁便中了秀才。青年时的杨永泰接受过西方近代教育,后又考入北京政法学校学习法律。杨永泰积极主张君主立宪,撰写不少文章为立宪运动呐喊,并于1912年当选为广东省议员。杨永泰才华横溢,但政治上却是远见不足,他曾追随孙中山,后又投靠滇军军阀李烈钧,再转投北洋政府,曾先后担任过财政厅厅长、广东省长、北洋政府议员等职。曹锟贿选被揭露后,北洋政府的旧国会也被解散,时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的杨永泰便回到家乡蛰居起来。
杨永泰与国民党大员黄郛和熊式辉私交甚厚,这两人都向蒋介石推荐过杨永泰。黄郛大才,蒋介石曾想让其结束政客工作,来做自己的谋士。时任外交部长的黄郛却对蒋介石说:凡我所能者,杨永泰无不能;凡杨永泰所能者,我有时则不及。
1928年,蒋介石将杨永泰招致麾下,此时正是军阀混战时期,蒋介石对不能消灭四大军阀感到焦虑不已。杨永泰告诉蒋介石:要消灭这四大军阀不难:对李宗仁可采取军事手段;对冯玉祥可采用经济手段;对阎西山可采用政治手段;对张学良可采取外交手段。
蒋介石按照此四法,不久,以军事力量打败李宗仁,使其逃往香港。用金钱收买了冯玉祥的部下韩复榘和石友三,两人通电拥蒋,迫使冯玉祥下野。蒋介石再用政治、外交手段,不久也收复了阎西山和张学良。杨永泰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1932年,杨永泰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成了蒋介石的第一智囊。其时,正是蒋介石率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时期。杨永泰建议蒋介石剿共须 “七分政治,三分军事”。他认为红军不是军阀,他们不怕苦、不怕死、不受抚、不惧威,是一支有着政治信仰的军队,并与民众打成一片。若想消灭红军,必须先采用政治手段,如:整饬吏治、信赏必罚、整顿保甲、实行连坐,务使土豪恶霸横行乡里,对困难民众进行救济,加大宣传,使民众脱离红军,再假以强大军事力量进行围剿,必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蒋介石采纳了杨永泰的建议,致使红四方面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蒋介石故伎重演,不久,也便得中央红军退出苏区,被迫长征。
杨永泰属于新政学派首脑之一,由于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其私欲开始膨胀,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与国民党其它派系矛盾加深,特别是与陈氏兄弟领导CC派矛盾犹甚。杨永泰曾向蒋介石建议,以集中党、政、军力量于“剿匪总部”的方式,将鄂豫皖赣四省国民党组织变更,设立主委,由当地军政大员兼任。这样,CC派在这些地方的实力均由新政学派掌握了。这样,CC派对杨永泰就恨之入骨。
正是由于杨永泰与国民党其它派系矛盾加剧,他们就不断地声讨和打杨永泰的小报告。为了平衡各派系的不满,蒋介石任命杨永泰为湖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在赴宴回家途中被中统人员暗杀。
有人说,杨永泰是蒋介石的第一谋士,他的建议有独到之处,也很有效。如果他不死,国民党有可能消灭中共,蒋介石就不会败逃台湾。笔者认为,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不会因为有一个天才谋士而逆转。当然,可能在某个地域或某个时域会出现波折。但是,国民党是代表地主、资本家等少数人利益的,它最终会被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共产党这艘臣轮碾得粉碎,蒋介石集团也一定会被打垮,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
网友解答:
-----
1936年10月25日,杨永泰在汉口码头被暗杀身亡。凶手谭戎轩系受原国民党CC派中央党部宣传部副部长刘庐隐指使,后刘庐隐在上海被捕入狱,处有期徒刑10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杨永泰于1912年任临时参议院议员,当选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
1932年,当蒋介石在汉口组织“鄂豫皖三省剿匪总部”之际,时任秘书长的杨永泰借机大肆强调集中党、政、军力量于“剿匪总部”,杨永泰通过“剿匪总部”把鄂、豫、皖等省、市国民党组织予以变更,在省、市党部设主任委员,由该地军政大员兼任。
在河南,杨永泰让河南绥靖主任刘峙兼任河南省党部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之下设书记长,书记长多系主任委员私人。原来的执行委员与监察委员则一并被送进冷宫。杨永泰还在各县设书记长,同样把原来的执行委员与监察委员送走。不论省或县都由书记长负全责,工作报告径送到“剿匪总部”党政处。经费也减少,并由“剿匪总部”发给。从此这些省份的国民党省、市组织便由“CC”手中转到“新政学系”手中,而且其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成为当地军政头子的附庸。
对此打击,当时“CC”系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杨永泰的这种偷天换日之计,乃是以蒋介石名义实行之,并由蒋介石命令国民党中常会追认为合法办法。
CC系从大体上讲,锐气大减,对蒋介石亦起了离心,尝到了狡兔死,走狗烹的滋味。经过许多曲折的斗争,总算获得胜利,把三省党部的领导权夺回手了。不过,其组织则仍维持杨永泰时的原貌,并且还推行到其他省、市,都一律改为书记长负责制。
CC派系不甘示弱,“CC”的骨干打进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暗中发动部属们掀起所谓“护党运动”,实际就是护“CC”集团运动,叫各级党部向国民党中常会告状,称政学系正在进行毁党的活动,于是1936年CC派系暗杀了杨永泰,从此蒋介石少了一位谋臣。
------------------
推荐阅读:
上一篇:强奸犯刑满释放后,还能有未来吗?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