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现在还有六零后在买基金吗?
请问现在还有六零后在买基金吗?
-----
网友解答:
-----
我叔叔60后就在买基金。买基金的60后在我看来都市聪明人,别说基金都是年轻人玩的东西,投资了大半辈子经历过股市的高低起伏,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60后现在的年龄在52-61岁之间,2007-2008年股市第一波大浪潮时正值壮年,经历了6124到2000多点的牛熊转换;7年后的2014-2015又经历过一波杠杆牛到去杠杆熊的行情,当时60后依然是投资主力,手上也有不少积攒下来的资金,又是全方位经历了投资的悲欢离合。
经历过这两轮牛熊转换的60后算是彻底看透了投资的本质。60后可能当过韭菜、可能做过炮灰,但经历了那么多还能坚持在投资领域说明拥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基金对于60后来说反而算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投资工具了。不会像买到哪只牛股一样一个月就能翻5倍、也不会遇到买入后就经历连续多个跌停板的庄股。
同时,60后到了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上学、自己的身体也开始越来越差的阶段,对于高风险投资的追求开始逐渐减淡,投资不指望短期内发财而是希望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偶尔的资产大幅上涨或是大幅下跌并不能打破他们多年沉淀下来的投资理念,不会跟着年轻人天天满仓进满仓出了。
对于拥有这种心态的60后,基金是非常好的投资产品。我叔叔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从大概十年前就开始不直接投资股票而是定投公募基金的。当中买过房子,应该是赎回一些钱了,但之后仍然坚持定投基金。据他所说,十年的基金投资中有些年份赚、有些年份亏,总的来说收益率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去年,买的几只基金收益率都创了新高。今年虽然经历了大幅回撤,但这种级别的回撤和以前自己炒股时根本不能比,也完全在意料之中。他现在成了一位真正的长期投资者,主要还是心态发生了变化,愿意相信专业的基金经理了,而不是自己在那边听着各类个股的小道消息瞎折腾。
我相信和我叔叔那样的人是不少的,中年时经历了中国有史以来资本市场最大的造富神话、也见过不少“投资高手”从高点摔下破产后一无所有的样子。以前买基金都是去银行找客户经理,现在直接通过各类手机APP购买,每周或者每月定投一些,当做理财来做,只有需要用钱时才赎回一些。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 王五说财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
网友解答:
-----
我是1969年生人,我每月剩下的钱全部买了基金。
我每月发工资后,该怎么用就怎么用,不刻意节约,不故意浪费。等到下月发工资了,就把这月余剩的钱全部转进余额宝。周而复始。我在支付宝设置了基金定投,机器人每天给我的每只基金加50元口粮。这钱就从余额宝扣的啦。
我持有的基金见下图。
医药有两只:李佳存的招商医药养得久些,但感觉它今年的业绩增长不够强劲,我打算换成谢玮“小而美”的中信建投。两只都在定投中,一旦招商医药冲前高,我就把它清仓,只养中信建投一只。中信建投从高位定投不久,目前还在亏损中。但我坚信,它给我带来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白酒两只,招商中证白酒指数a和c。也许有人问,一只基金既养a又养c,是不是钱多人傻。其实钱也不多人也不傻。我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两只基金每天的涨幅是一样的,手续费的话,c更划算,且c更方便做t。于是我停止定投a,改定投c。等a的净值破前高后就清仓,专养c。
富国军工主题混合是我目前持有收益率最高的一直基金。我还在持续定投,等待它破前高。军工我不会长期养着,因为我觉得它的业绩增长不太确定,只适合玩波段。军工基金不建议基金小白玩,怕拿不住。
金融三傻我有两傻,目前还处于亏损中。我咬着牙在扛,割肉是不可能的。我觉得即使再下跌,亏损的空间也不大了吧。再说,转到哪去一定赚钱?与其去搏已经处于高位的基金,不如坚守处于低位的基金。
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刚建仓不久,不知是否抄底成功。
大摩进取优选股票是我用头条挣的收益买的,到后天头条提现后,又可以加300进去。这只基金,我不打算另外投钱,只用头条收益来养它。
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富国高新技术产业混合经过长期蛰伏后,正在起步。今晚过后,富国高新应该能红。
下面是已经止盈,重新开始定投的基金:
兴全合润还挣扎在回本的边缘。
去年11月我进入基场,成了一个基民。目前收益还不够理想,我还在成长中[耶][耶]
-----
网友解答:
-----
我妈妈就是60后,买基金那是非常起劲。
尤其是2020年,基金大牛市后,更是对基金情有独钟,每天都会看基金净值涨跌,是一个十足的基民,基金里的总资金应该也有个50多万了吧。
我觉得,买基金和年龄关系并不大,买基金不分老少。
就像炒股一样,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也有很多人非常热爱炒股。
妈妈接触基金非常早,那是在2007年的第一次基金热,银行开始大肆推动基金的销售。
当时是大牛市,基金的净值屡创新高,我妈、我舅、外公、外婆一大家子,都成了基民。
或者说是从股民,变成了股基混合的民众。
就好像九十年代买保险一样,那时候对于基金没什么具体的概念,就知道也是投资股票的,会上涨,能赚钱。
反正就是一窝蜂的入市,做了高位接盘的基民。
好在那时候钱不多,也就几万块给她折腾,也没亏太多,反正比起我爸炒股的巨亏,基金还是相对比较“稳健”的。
之后,她又陆陆续续在银行买过不少基金,反正每次都是3万5万的。
但凡是银行的理财经理推荐,但凡是手头有闲钱,她都会买一些。
那时候我还奇怪,为什么每次给她推荐基金的时候她总有钱。
后来发现,原来理财经理都是从后台看着她资金到账,然后让她买基金的。
为了完成业务指标,也真的是想尽了办法。
同时,她们还会经常告诉我妈妈,什么时候该卖了,什么时候又该买了,经常还换品种。
一般一只基金涨幅超过15%,就会让她卖掉一半,30%就清仓换新基金。
至于跌了,就告诉她,捂着就行早晚会涨的。
当然这话基本也应验了,2015年她买得最烂的军工基金,期间最大回撤超过60%,到2021年也顺利翻身,还赚了点。
只不过这6年的时间成本,至少也价值30%了吧。
这些年下来,基金或多或少赚了点钱,而且基本上每一只都是盈利的,还没踩过雷。
更神奇的是她2019年误打误撞买的一只华商智能生活的基金,到2021年居然累计涨幅超3倍,2021年更是实现了翻倍行情。
这只基金仅有3个多亿规模,竟然跑出了如此优异的业绩,这对于一些头头是道讲基金怎么买的,完全是打脸了。
这也让我颠覆了一些对基金的认知,原来基金行业还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就好像大佬们认为的垃圾股,也有可能走出翻身的走势。
只可惜,她听从理财经理的说法,净值涨到1.2的时候就开始抛售,等到净值3块钱的时候,仅剩下20%的仓位,即便当时买了10万,也没能赚什么大钱。
妈妈的心态很好,她总说,买基金就是赚点“小菜铜佃”,不求多高回报,但求跑赢银行存款。
这种见好就收,见差死捂,甚至补仓的方式,还真是有所收获。
比起我们这些所谓“科班出生”的基金投资者,赚的也不少,年化收益估摸着也有10-15%了。
至于,她到底是60后,还是70、80、90后,谁又在意呢,赚钱就好,开心更重要。
我自己也算是个基民,踏踏实实研究基金,已经第八年了。
不同于妈妈比较粗犷的基金购买方式,作为科班出生的投资者,我还是比较一板一眼。
基金公司的实力,基金经理的过往的业绩,基金管理的规模,回撤控制率,夏普比率,都非常的关注。
这其实也导致自己买基金的时候有一些束手束脚,总体的回报也就是市场平均水平而已。
不过,作为一个股民兼基民,有一些投资的方式,实践下来还不错,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
毕竟,买基金那么多年,也确确实实没有亏过钱,取得了百分百的正收益。
1、尽量在熊市里布局基金,也就是下跌途中。
几乎从不在基金上涨的途中增加仓位,而是在下跌途中不断加仓。
这是我的个人风格,也是我认为基金比较正确的投资方式。
因为基金的投资偏向于稳健,成长,白马类型,这些股票如果下跌,是更好的买入机会。
左侧交易本身就是基金应该有的投资风格,也是基民最好掌握的风格。
当然,如果大幅度回撤后,基金出现小幅度的上涨,还是可以加仓的。
但从底部反弹,已经收复一半的回撤过后,就不再进行加仓了。
基金的布局方式很多,这种是属于低风险的,相对比较稳健的。
不过,如果你发现一些基金经理的操盘水平明显弱于大盘,请谨慎选择。
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在下跌之后都会再涨上去,一些实在是垃圾的基金,可能会一跌不起,永远在低位徘徊,所以那些跌幅远大于同类平均的,要小心谨慎。
另外,有一些夕阳行业的主题基金,投资也要谨慎,因为行业没有复苏迹象,基金就很难再现巅峰了。
所以,也不是每一只基金下跌都是加仓良机,要有一定的辨识能力。
2、尽量采取定投的方式买入,不主张一次性投资。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哪怕是非常有经验的投资者,投资基金都建议定投。
尤其是在下跌的过程中,并不知道哪里是底部。
定投可以分散风险,尤其是在基金的“建仓期”。
即便一次性买入,恰好押准了基金的底部,其实对于整个建仓也非常不利。
因为底部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点,应该是一个周期,而在这个周期里,是需要资金积累的。
比如你在净值1块钱,买了10万元,之后净值上涨了,你加仓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但如果你在净值1-1.2区域长期定投,每次1-2万,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积累,定投金额有10万,20万,甚至更多。
定投不仅摊薄了风险,同时还可以积累本金,并且有效地增加了资金的时间效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所以,还不了解基金定投的基民,必须去了解一下了。
不过基金定投,并不是无脑投,而是尽量选择相对的低点去投资。
比如说最高点回撤20%开始定投,距离低点已经上涨20%,就停止定投。
实在不行就采取所谓的“慧定投”,就是跌多了,定投金额会增加,上涨了定投金额会减少。
总之,不要用炒股的思维对待基金的投资,两者不是一回事。
3、尽量选择熟悉的行业,或者看好的领域进行投资。
还有,对于基金的选择,尤其是行业的选择,还是要有一定的自主意识。
并不能完全地去盲目选择基金,要选择自己看好的,或者自己熟悉的行业。
之所以要注重这一点,是因为行业的兴衰,决定了基金投资赚钱的概率。
绝大多数朝阳行业的基金,即便经过大的波折,最终上涨的概率都很大,而那些夕阳行业,一旦被套顶,那么未来就是一片黑暗。
趋势这个东西,非常的关键和重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被定义和改变的。
行业的蛋糕,决定了基金未来的走向,蛋糕小的势必就差,蛋糕大的机会一定更多。
我们做投资,就是要往赚钱概率更大的地方去做决策,而不是盲目地选一个就好。
行业越熟悉,越了解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机会也就越多。
当然,有一些行业是明显有红利的,比如医疗大健康,不论哪个时代,都需要的,即便经济不景气,消费水平下降,只要人还关心自己的性命,就会带动大健康领域的发展。
所以,找到一些好的领域和板块,长期做基金投资,基本上是”稳赚“。
只不过是买点高低,时间周期的长短,决定了收益率到底能有多少。
4、尽量避开新手基金经理,尽量不选择波动大的基金投资。
不要去买那些没有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的基金,千万别买。
你可能会觉得不能否定一个新人,要给新人机会。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基金公司给新手基金经理搭配的团队,总体能力也是比较差的。
毕竟新手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不大,基金公司能赚到的钱也不多。
所以新手基金经理,总体的配置会低一个档次。
想要搏出位,只能采取相对比较激进的投资风格,争取一炮而红。
本身就经验少,加上相对比较急功近利,如果遇到牛市还好,遭遇熊市,结果必然是一塌糊涂。
做投资不是赌博,找更有经验的基金经理,一定没错。
新手基金经理,一般由老基金经理带着去做实盘,时间久了以后,自然经验就上去了。
另外一点,就是基金的振动波幅较大的,也尽量少参与。
一般也都是新手基金经理去把控,才会震荡比较大。
震荡大的基金,不要觉得通过定投可以拉平成本,获利空间大,一旦遭遇风险,很有可能直接一跪不起。
5、尽量不选择排名特别靠前的基金,选择前10-30%区间。
很多基民喜欢根据排名选基金,但经常掉坑里。
根据排名选,其实没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不能总选那头部的10%。
基金是长跑型,头部10%,大部分是短跑型。
这就像马拉松比赛,一开始领头跑的,往往不是最后的第一名。
而第一名一定在第一梯队里,在中间的位置上。
基金的第一梯队,就是前30%的排名,优质的基金,长期徘徊在10-30%的线上,爆发力没有那么强,但异常稳健。
你会发现,基金排名前10%的,几乎每年都在换,但10-30%中,却被一些基金长期占据。
按照排名来选择基金的时候,一定要看长期的收益率排名,按年来看,如果能稳定在前30%,那就是非常优秀的基金了。
还有一种看法,就是每个阶段,跑赢行业平均的阿尔法收益,到底有多少。
如果一只基金能够长期跑赢行业平均,也是非常优秀的,说明基金管理团队,能够长期地捕捉到行业内的机会,带来超额收益。
6、尽量选择大品牌的公司,管理规模大的基金。
不是说小基金公司不行,不是说小规模的基金产品,就跑不出优秀的回报。
而是大公司和小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真的是有差别的。
优秀的行业研究员,也更乐意去大的公司任职,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会更好。
小公司的研究员,有时候连研报都是抄大公司的。
不要觉得会有例外,有人会愿意去扎根小公司,这个行业有能力的最终都有做私募的梦想,没能力的都想混到大公司里去。
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越大,相对来说总体的资金就越宽裕,给到整个团队的资源就越多。
同样的,大规模的基金,每年的管理费分成也越多,就可以拥有越多的团队资源,提升本身的实力。
管理规模大的基金经理,能够调动的公司资源也会更多一些。
所以,不要觉得大基金小基金都一样,其实内在的差别还是很大的。
小基金靠激进的打法搏出位,大基金靠稳健的打法来赚取市场红利。
说实话,基金投资是真的适合绝大多数的投资者。
很可惜,中国的基民远比股民少,这导致股民亏钱的,真的比基民要多。
当然,投资基金亏钱的人也不少,因为买基热往往出现在市场的高点。
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决定了市场里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盲目的,也就更容易亏钱了。
基金的价值投资逻辑,其实是冲着市场的红利而去的,只不过基金的投资布局,尤其是仓位管理,和普通投资者的买卖热情,还是有关联的。
牛市的末端,往往基金的募集量会很大,就容易高位接盘。
熊市的末端,往往基金非常难募集,低位补仓的机会就很少。
投资基金和投资股票比,一定要有逆向思维,才有可能降低风险,赚到超额收益。
炒股需要顺势而为,是因为炒股更多的是依赖大资金的决策做反应。
趋势是由大资金决定的,所以顺势而为,更容易跟着资金吃到肉。
卖基金需要逆势而为,是因为基金更偏向于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越跌越买,越涨越卖,确保价值和价格正常挂钩。
所以,基金投资是相对逆向的投资方式,风险比起股票投资会略低一些,偏价值投资也不容易被大资金收割。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基金经理本身的投资胜率,是超过普通股民的。
这一点必须要承认,如果股民的平均能力可以超过基金经理,那股市就要乱套了。
散户机构化,是大势所趋,而股市之中,永远是适者生存。
当整个市场的资金越来越多,投资风格越来越趋同的时候,很多东西就会成为必然。
就好像基金抱团,就是第一次价值认同的表现。
只不过这种价值认同,在过分抱团之后,还是出现了分歧。
因为价值的上限是估值,当价值出现了泡沫,就一定会有分裂,一部分资金回想着挤泡沫,还有一部分却依然指望吹泡泡。
但这并不影响整个市场资金对于股票的博弈,已经从全面开花,转变成了集中在优质上市公司的博弈。
所以,在这里奉劝一些长期在股市中亏钱的股民,该重新思考一下,自己适不适合做投资,该不该把钱给到专业的人,来帮自己做投资了。
如果你这一叶扁舟,经不起大风大浪,是不是搭上一艘大船,情况会好一些。
投资这件事,不是说非要参与到某一个市场里来,如果不合适,可以放弃投资,寻找其他的渠道来赚钱。
即便是基金投资,也不是适合所有人,耐不住性子的一样不适合。
我们作为投资者,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形式,然后通过投资来赚到自己想要赚的那部分钱。
-----
网友解答:
-----
我56岁了,66年出身,正玩基,己有两年多,原来一直玩股票,也没有亏,赚的也不多,因为胆小,谨慎,有敬畏市场之心,仓位总控制在50%以内,剩余天天买国债逆回购,每年年化率在5一10%,50万资金,但随年龄越来越大,想从玩股转向指数基金,因为炒股很累,玩基轻松多了,至少不要天天盯盘,指数基金做波段,永远有20万底仓,剩余资金作补仓或减仓子弹,二年年化率也不比股票差,也做到8%年化率。
-----
网友解答:
-----
有。我就是一个六零后,坚持购买基金己有15年之久了。
记得是从2007年初开始购买基金的。那时候什么都不懂,和同事一起到银行的柜台上购买新发行的基金。也不知是什么行情,购了就涨,几个月过去有的就涨了2角左右,有的涨了4角左右,又不知止盈,放在那里不管。过了一段时间,又大跌了,才匆匆赎回了一部分。直到现在,还有十五年之久的基金。过去这么多年,才30%左右的收益,与存银行定期也差不多。
去年,学习了投资基金理财的一些知识,收益情况好一点。
有识人士常说,人不能赚到认知之外的钱。这话是对的。
要理好财,要学习还要有一个好心态。特别对于60年代的人来说,心态比收益更重要。
-----
网友解答:
-----
本人60后。挣的钱除了消费,余下的全部买基金,老公对我的激进行为很是无语,他比较保守。我买的基金有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偏债偏股混合类基金、指数基金,什么类型的都有,没有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什么的。拿得久的基金没有亏钱的,当然收益是坐了不少次过山车。牛年以来市场不好,主要买点偏债混合型基金(现在基金公司喜欢叫这类基金固收加)和短债基金,买短债基金主要是因为有些红包可以用,很划算。老公说我是个财迷[捂脸]
-----
网友解答:
-----
有啊,我是六零后,马上就花甲了。买基金的历史有15年啦!06年开始买基金,当时买了十万,到07年翻了一番。赎回来买了一辆车。09年又买了点,投资20万。持有到15年,赚钱1.5倍。赶紧赎回来。19年又买进去,投资40w,持有中,什么时时候翻番再赎回,否则就一直呆着。
-----
网友解答:
-----
我是退休的六零后,买基金差不多有20年了,以前就是蒙着买,现在通过学习,对基金的了解越来越多,而且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买基金越来越倾向稳健。相信长期持有定会有好的收益。买基金还会锻炼大脑,防止老年痴呆!
-----
网友解答:
-----
我,一位年过五十的女士,多年前操作股票和基金。股票本金20万,曾经收益45万,目前收益35万;近三年投资基金,曾经收益率36.8%,3月底收益率10.21%。
-----
网友解答:
-----
买基金不是几零后的问题,而是你对基金有没有深刻的认识。我是六零后,做基金定投近20年,在学习摸索中对基金定投的理解越来越深入,盈利也越来越好,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不断的提高!
-----
网友解答:
-----
68年,2003年开始买鸡,十八年了,啥也不懂在中行买的金鹰优选,这个基金当时业绩一般,05年买了华夏回报二号,2万元本一直到现在,收益6万6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