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汉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路?
为什么有人说汉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路?
-----
网友解答:
-----
我们汉字之所以与现今世上大多数文字系统不一样,不是因为两者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而是第一代原生文字与第二代次生文字的区别。
我们汉字属于第一代的原生文字;
而如今的西方文字,隶属于印欧语系。这些
字母文字都属于第二代的次生文字。
注意了,这里的第二代并不是第一代的进化产物,反而是低级别形态。
1、四大文明都是象形文字。
文字在诞生的初期,都会下意识的模仿所看到的事物来代表它的含义。
所以原生文字在初期,都是类似于图画的形式。
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文明,这里使用的是楔形文字。而
楔形文字就是象形文字。
公元前3400年左右,
苏美尔人就创造了楔形文字。
为何叫楔形文字呢?
因为苏美尔人的文字载体是制好的
泥板
,他们用削尖了的芦苇杆或者是木棒,在泥板上刻字。然后将泥板晾干、存储。
因为书写工具的限制,他们写的字一板一眼的,线条笔直,就像楔子一样。
所以后世发掘出来后,就命名为楔形文字。
再比如古埃及,因为北非沙漠化严重,所以古埃及人先用个小木棍将自己的象形文字划在沙地上,然后在
羊皮
上誊写。
古印度则是
印章文字
,他们用象牙、石头打磨成印章,然后在印章上刻字。
关于印度文字有个传说,说他们的创世神梵天创造了世界万物后,见人类只能用语言交流,为避免人类遗忘,于是按照万物的形状创造了文字。
所以,
四大古文明的文字,其实都属于象形文字,这是人类历史演变的规律。
2、次生文字的诞生
因为其他三大古文明相继灭亡,他们的文字也自然就成了死的文字。
在文明灭亡以前,因为文明的优越性,在交流中必要导致文字扩散,进而被别的民族吸收。
而外来的文字必定会进行本土化的演变,象形文字就在这种演变中消失了。
可能有的朋友要问,为何我们汉字演变怎么没有消失?
因为
我们是自己人来演变自己的文字,而另外三大古文明周边,是别人来演变外来文字。
这势必导致外来文字体系的消失,何况三大文明都消失了,其文明的优越性早已不再。
例如,楔形文字在青铜时代早期有大约1000个,而到末期已经只有500个左右了。
而美索不达米亚的
阿卡德人
在文字的演变中,更是
将楔形文字演变成了音节符号。
整个印欧语系就是属于音节符号式的次生文字。
也就是说它不属于最初原生的,而是外来的文字演化而成的。
现代西方的音节符号文字来源于
腓尼基人
的文字,被古希腊吸收,逐渐演变成古希腊自己的音节文字,最后随着古希腊的文明传播到整个欧洲。
3、汉字的优越性
汉字的优越性最重要的一点是:
它兼具了简洁与美感,且组合的多样化。
它可以单个字单个字的随意组合,而来表示新事物。
这一点在西方次生文字中绝不可能。
看看《大英百科字典》,只要有什么新生事物的产生,或从别的文明中吸收的事物,都必须专门为之创造一个单词。
比如中国的“大妈”、“广场舞”等,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就必须专门创造。
而长此以往,这个时代新生事物越来越多,
英语就会变得臃肿不堪。
要掌握英语,那么需要学习的词汇也就越来越庞大。
想想都可怕。
而西方其他文字还不如英语,因为他们根本
不吸纳别的文明中的词汇,这就会导致自己文字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最终被淘汰。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吸纳吧,自己文字会过于臃肿不堪;不吸纳吧,自己文字已经满足不了使用需求。
看看
韩国文字
,因为它是受原生文字汉字的影响,所以外形上也是单个字体。但因为它是表音文字,这样单一的次生文字现在已经出现了弊端。
比如,韩国的法律许多条文就必须要用汉字来辅助解释,否则只用韩文书写就会产生歧义,这对法律来说是致命的。
再比如
日文
。
日本历史上共有三次大规模的引进我们汉字,
一次唐代,一次明代,一次近代。
就是因为他们自己的文字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了,而现在他们又在引进我们的简体字。
再来看看我们汉字。
汉字的数量已经定型,基本上不用再创造文字,只需要字与字的组合就能应对现代社会的发展。
这是体系的优势,它不是一个字代表一种事物,而是内部的复杂组合,有点类似于围棋。
简洁、美感、复杂多样,这就是原生文字的优势。
以上。
-----
网友解答:
-----
汉字作为传承自上古的表意文字,在表音文字占主体的当今世界,可谓是独树一帜,大熊猫一般的存在。然而,终究是历史离我们太远,大多人忘记了它本来的面目。
拼音文字大行其道只是如今的状态,将时间回拨三千年,那时候的腓尼基文字才是独一份的拼音文字。
这时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腓尼基文字和其他文字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3000多年前,看看3000多年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世界文字格局变了天。
3000多年前,在四大原生文明区分别使用汉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字、古印度土著的印章文字。这在学术上叫作“自源文字”,即由使用这种文字的民族自行创制,并发展下来的文字。而这时候位于两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中间地带的腓尼基在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的基础上再添加几十个简单的象形字母,创造出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腓尼基文字的广泛传播
腓尼基人把埃及的辅音声旁变成辅音字母,希腊人又把用不到的腓尼基辅音变成了元音字母整个体系就这样形成了。这个体系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所以对于屈折无比复杂、辅音变形极多的闪语和印欧语来说,是非常合适字母体系反过来大面积吞噬了楔形文字。
在航运业的发展中,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殖民地。在塞浦路斯、马耳他、撒丁岛和马赛,在频繁的商业贸易中,与记录知识性内容不同,贸易相关的记录,不需要多少保存多少年份,所以精确度要求降低。此外,记录的货物都是重复的,这就使得文字简化成为贸易记录的最优先需求。
于是,腓尼基文字就在更早的象形文字基础上,逐渐抽取特定发音的简单象形文字字符合并作为类似速记符的表音记号。经历岁月优化,发展出世界上最早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
而这种字母简单好记,易于学习,而且还十分适合当时地中海的商业贸易,所以迅速向西传播到爱琴海和海腊斯地区,腓尼基字母表孕育了最早的希腊字母表,并成为所有西方字母表的祖先。在东方,它派生出阿拉美亚字母,由此又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莱、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国的维吾尔、蒙古、满文字母也是由此派生演化而来。
虽然拼音文字确实容易学,但稳定性差。因而,拼音文字对文明传承而言,其实是劣币驱逐良币。那么,对比航海文明的贸易殖民扩张,中国农业文明的扩张,是文教殖民扩张:即对新扩张地区进行制度、生产技术的输出。这一切都植根于文字。所以我们的扩张极度依赖文字,稳定度很差的拼音文字在中国完全没有生存土壤。
字母文字对中国汉字的几次挑战
东汉末年,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大量高僧西行带回来大量印度佛经,印度文字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但对汉字的地位挑战宣告失败,后世阿拉伯字母,甚至蒙古字母来写汉语的都很多,但他们完全无法撼动汉字。
直到近代,中国文化遭到了来自西方的压制,新文化运动大背景下,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汉字拉丁化,其中刘半农、鲁迅等最为积极。提出汉字拉丁化,设想以拉丁字母代替汉字,最终废除汉字。将汉字改造为字母文字,希望以此在短期内大幅增加中国广大人民的识字率,同西方国家接轨。但是其过程并不顺利,同时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也做了不少类似尝试,但除越南外都告失败。
不是因为汉字有什么魔力,而是因为华夏的文化一直如巨轮一样自我演进,具有无可媲美的稳定性。汉字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基因,试图以工具性字母代替,从根本上就没有可能性。
汉字的发展前景光明
原创文字从一开始相对于字母文字就是一种高阶语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字母文字只是一种上手较快的初级语言。以汉语和英语语言结构为例,英语的基础元素较少26个,其中只有两个具有意义:a、i,排列方式只有左右排列。从发展角度来看英文单词会越来越长,越来越多。
英语世界自己对这个硬伤也有清晰的认识,并且拥有一个颇有自嘲意味的长单词hippopotomonstrosesquippedaliophobia,意思是“长单词恐惧症”。
举几个例子,就可见一斑。如化学方面,看看元素周期表。化学元素的英文全拼复杂而绕口,从化学单词的简繁就可以明显看到人类对元素的认识掌握的过程,比如铜、金、铁、银、铅等最早能够使用的元素,对应的英文为copper、Gold、iron、silver、lead等。
人类历史初期,认识和使用的金属都相当有限,在创造相应单词时都显得游刃有余,字母较少,发音也比较简单,多为双音节或三音节即可。而到现在人类发现的元素已经增多到118种之多,创造相应单词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
比如镧系、锕系金属,拼音文字造字起来确实要麻烦枯燥的多,需要考虑与现有字是否冲突、能否符合读音规则、能否指定相应简写等,虽然加入了-ium等词缀,仍然很难缓解这一窘境。
而汉语就轻松多了,这种造字叫做形声字,只需要用“钅”字旁加一个比较顺眼简单的字就可以了,甚至读音都一并可以确定下来。金属元素就加“钅”字旁,气体元素就用“气”字旁,非金属元素就用“石”字旁和“氵”字旁,造字毫无压力。
汉语和英语就像两个不同风格的建筑。汉语根基深厚,占地面积也大,雕梁画栋、样式丰富,可以不断的添砖加瓦;而英语地基浅薄,占地面积小还只能往高加楼层,到达一定的高度后便难以为继,只好不断地新搭支架以维持建筑的稳定,往后还要定期拆除生锈的支架换上新的。
归根结底,文字的物理特性已经决定了语言的发展性。
中国较为封闭的地理单元以及与其他文明区较远的距离使得中国文明能够一直稳定发展并传承至今,虽然屡遭外敌入侵甚至国灭,但文化始终传承,汉字地位丝毫未能动摇,历经几千年为世界保留了唯一从上古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成为世界文字体系中最独特的存在。
然而正因为与众不同才更显得弥足珍贵。最令人赞叹的是古老的汉字在今天依然显示着它的优越性,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是中国的财富,更是世界最珍贵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为它感到骄傲!
-----
网友解答:
-----
谢谢邀请!汉字和其他文字相比较,汉字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宽范,目前全球有近五分之二的人使用汉字,不仅有华人的地方人们使用汉字。有些国家虽然不使用汉语,他们也使用汉字(日本等国)。特别汉字作为联合国官方用语,汉字的使用范围又在不断扩大。今天,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和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多,因此汉字的用范围还在不断深广,特别人民币在世界上一些国家,作为通用货币,对于他们认识汉字是个促进。以前英文、俄文、西班牙文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比较大的,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汉字肯定会超越这些文字!
-----
网友解答:
-----
汉字是一种最为特别的文字,它是一种主要以表意为主的文字。表意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也是人类文字产生时最初的形态。人类最早产生的文字,基本上都是以表意为主。但是,很多以表意的文字,都先后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没有流传下来。也因此,后来世界上的很多文字,都变成了以表音为主的文字。
不过,却有一种以表意为主的文字强势留了下来,这就是汉字。
那么,为什么人类早期产生的那些古老的表意文字,几乎都没有留下来,而汉字却留下来了呢?汉字究竟有什么玄妙的地方呢?
关于这个问题,一般的解释是,汉字之所以强势延续下来,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来没有断绝过。民族历史没有断绝,文字就没有断绝。
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的表意文字,但是随着产生表意文字的那个民族,被其他民族所征服,因此他们的文字也就没有留下来。我们都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感人至深。当法国师生最后一次采用法语来进行教学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极为复杂的,表情是极为悲壮的。好在于,最终法国在二战中成功实现了复国,法语也因此流传了下去。如果法国不能够成功复国,法语也可能像其他语言一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同样的,历史上有非常多的民族,他们被别的民族征服以后,他们没能再实现复国,他们的文字也就没有保存下来。
世界上的所有征服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也就是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被征服者的语言和文字。改变了被征服者的语言和文字,也就改变了他们的根脉,让他们不再形成向心力,这个民族,也就被征服者同化了。
不过,这个说法又不完全正确,为什么这么说呢?
历史上,中华民族也被其他民族征服过,但是,汉字却从来没有断绝过。
比如,历史上金国曾经攻占了宋朝的北方,原先金国是女真族,女真族是有文字的。但是女真文字并没有取代汉字,成为当时整个中国通行的文字。反而是汉字成了金国通行的文字。不但如此,金国上至朝廷,下至普通百姓,全部被普遍汉化了。
再比如,蒙古族曾经征服过中原国家。而且所征服的,还不仅仅是中原地区,而是整个宋朝。但是蒙古文字却并没有成为元朝的通用文字,绝大多数元朝人使用的还是汉字。最后,蒙古族被打败,离开中原地区以后,他们带着他们的文字,又回草原去。对中原地区的文字,几乎没有影响。
后来,清朝在征服中原地区国家以后,他们总结了经验,知道强行推广他们本民族的文字是没有什么用的,所以他们就使用了两套文字:满文和汉文。所有的官方文书都是两套文本。但是也没有什么用,最终汉文成为了全国性的通用文字,延续了下来,满文的运用范围则非常窄。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种表意文字能不能延续下来,与这个民族是否被征服过,关系并不大。汉字能够延续下来,绝对有别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有三点:最广泛的使用受众、最美丽的文字形态、最方便的使用方式、最丰富的表达能力。
说汉字有广泛的受众,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用汉字的人特别多。尽管中原国家也曾经被蒙古人和满人所征服。但是,汉民族一直是主体民族,人数占了绝大多数。无论是蒙古族还是满族,人数相对都比较少,因此蒙古文和满文受众很小,蒙古文和满文不能够取代汉字。
说汉字具有最美丽的文字形态,是因为每一个汉字,几乎都是一幅画。尽管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已经不再完全是象形、会意、指示几种造字方式,但是其外形的美观性,依然十分强烈,是其他文字很难取代的。
说汉字有最方便的使用方式,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非常适合古代印刷的需要,这也使得汉字非常容易流传。
说汉字具有最丰富的表达能力,这是因为,表音文字事实上有些过于依赖声音载体,它和语言联系过于紧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语言的一种重复形式。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它不仅仅具有语言性的功能,还成了一个很独立的系统。我们就算不识字,根据字形,就能猜中文字想表达什么。这就使得汉字比表音文字具有更强大的表现力。
以上四点,就是汉字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
网友解答:
-----
个人认为这么说是很有道理的,中国的文字属于象形文字,而西方的文字多为拼音文字,两者悬殊很大!
中国文字的基础为单音节单字,而西方为多音节单词
汉语的基础是由一个个单音节的字组成的,有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组,再用不同的词组组成不同的句子。我们单独一个字就能表达一个意思,一个事物的名字的字的组成往往就能反应这个事物的本质。例如“水”这个字就是表示一种液体,在大江大河中流动的液体水,而“水杯”就很明确的让人知道这个词说的是一个杯子,用来盛水的杯子。但西方的拼音文字就完全不同,每个事物都要有一个单独的完全不相关的单词来对应。比如英语中水叫做“water”,但是杯子就叫“cup”,跟water一点关系都没有!
中国文字产生新的单词或者词组只需组合现有的单字,而西方拼音文字则需完全重新创造一个单词
举个例子,我们中国人说“火”就是一团燃烧的火焰,说“箭”就知道是射出去的弓箭,当我们遇到了一个新事物比如火箭,我们是怎么给他命名的呢?因为它运行的时候往后喷火,又因为它在中国刚刚出现的时候真的是把烟火绑在箭上飞出去的,因此就叫“火箭”,简单的两个已经存在的单字一组合就命名了一个新的事物,汉子的字数并没有增加,只是产生了一个新词。而西方的字母语言则完全不同。他们把火叫做“fire”,把箭叫做“arrow”,但是他们叫火箭“rocket”,一个完全的新单词!于是乎我们发现社会发展到今天中国的汉子总数依旧是两万多字,常用字也就四千多汉字,但是英语单词数量却呈几何级数般的快速增加。我们一个小学生的识字量就能轻松阅读各种文字产品,但是西方社会可能一个高中生都不一定能够流畅的阅读专业型稍微深入一些的新闻期刊!
中国文字体系显得如此简洁而高效!
中国文字是形声字、象形文字,而西方文字是密码文字
我们看中国文字的演化史,他最开始就像画画一样,是个什么东西就画成什么样,慢慢简化成了现在的样子。所以中国字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意义在里面。比如我们知道“水”是河里流淌的白色液体,一看到“流”字我们就能想到他应该跟液体相关,因为他有一个三点水作为偏旁,因此他应该是带有柔软而流动的意思。但是西方文字则不一样,西方是一种密码文字,我们可以用“water”表示水,也可以轻松的换成一组其他字符,甚至一串数字来表示,因为字母本身并不能体现任何现实意义,他仅仅表示一种组合,这种组合代表水,当我们把这个组合换成另一种组合,并规定他就代表水的时候,西方人是不会觉得怪的。但是对于中国人,你写一个“火”字,告诉他从今天起这个字代表我们平时喝的水,中国人一定会认为你的想法“好可爱”,根本不搭理你!
综上可知,中国文字体系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字,是一种更加简洁高效的文字!我们应该为拥有如此优美、简洁、高效的文字而感到自豪!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网友解答:
-----
我不喜欢汉字这个说法。汉以前中文早就存在。汉以后中文依然存在。我们今天使用的中文与汉没有必然的关联。而且中文是有信仰有理念的文字。
首先中文不是简单的象形文字,也不是简单的表意文字。而是范式文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典范。即使象形、表意,亦是来自典范样式。象形文字犹之看图说话,可以各说各话。如“匕”。郭沫若说象女阴。有人说象勺子。皆非是。
典范样式有因由导向,具有唯一性。《说文解字》:“匕,从反人,相与比述也。”。从反人相与比述是匕之范式。反人是与正人比较后得出的结果。男女相比较,女人的正面与男人的反面相类。最大差别在于生殖器。所以匕指向了女生殖器。凡字中带匕的,皆与雌性、生育、生殖有关。如牝是母牛、麀是母鹿、妣是老祖母。古人在祭祀时将取饭取肉之器称为匕。以勺之中空取饭若女人怀孕将其称为匕。寓意生生不息。祭祀时取肉小剑被称为匕首。字的来源非常清晰。
匕是中文字义认识的典范。义来自对阴阳相交时担当的理解与认识。担当什么意义就是什么。也就是说意义本身就是一个相与比述。长短、高低、好坏、美丑、善恶都是比较后的一个认识。中文的意义是须要自己去比较认识的。
而其他文字的意义通常都是通过定义来认识的。中文与其他文字在这里有一条鸿沟。《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丨,下上通也。”。种子生根发芽指向于内是中之范式。相对种子外壳口的内部是中间,相对种子外壳口的内核是中心。相与比述。准确、精确、还明确。
范式不只是导向意思的表达。更传播了一种思想的方式。种子必有中心。种子的中心是仁。有仁的种子是好种子,没有仁的种子是坏种子。仁让判断好坏有了最基本的参照。从而传播一套完整的三观体系。而其他三字要想传播三观体系就必须另外建立哲学课程。
中文是从结绳记事过度过来,有一整套数位化管理模式。承接了结绳记事数位化系统工程。是在一个系统中关联产生的。用丿表示阳,乀表示阴。阴阳相爱是人之范式,阴阳相交是乂之范式,阴阳沟通是入之范式。我们从范式的元素中可以看见组合的理念、思想贯穿其中。不是一个字一个字来造的。文字本身就有思想性存在。他是自己的孩子。字即子。自己的孩子必须自己保护好。换子如戴绿帽子。
而其他文字,是靠定义来造的。谁定义谁就有话语权。他们的文字与思想不在同一个系统中。文字归文字,思想归思想。文字本身是没有思想性的。他只是工具。工具是可以随便换的。
造字理念的不同,便得中文和其他文字走在了不同的路上。
-----
网友解答:
-----
假设法老们的文化流传到今天,假设玛雅传承并未中断,你们觉得今天他们的文字会如何? 没有中文做对比,会不会觉得他们的文字才是真正的特别?
这个世界上有几种文字被称作是“自源”文字,楔形文字、圣书文字、古印度土著的印章文字、玛雅人的方块图文以及俺们汉字。 这其中只有汉字传承没有断绝,千百年来一直流传。
说汉字只有3000年历史,那是因为没有进一步的考古发现,但的确在七八千年前的文物上有字符类图形记号,只是不知能否判定做文字而已,但是这些记号已经毫无疑问是一种抽象了。 需要直接指出的是,没有一种自源文字是最终发展为拼音的!没有,就算是有这个迹象的圣书文字,最后到底也没能简化发展为拼音文字。
根据楔形文字,其发展趋势是简化。“在苏美尔的最早记录中,使用的符号约有两千个左右,但经过600多年的改进,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时,符号的数目已经削减到六百个左右。符号进一步简化,最后演变为楔形刻痕的组合,基本笔划有四种:横、竖、斜和折。
这就是楔形文字。”嗯,简化,汉字只是没有找到更早的版本而已。 甲骨文何尝不是由少数固定笔画组合而成的?和楔形文字有什么区别? 我们来看看汉莫拉比法典 除了不能像汉字来个横折竖弯钩那样的笔画意外,和汉字还是挺像的吧,但你考虑到人事写在泥版上的必然是选择那些容易下芦苇杆的笔划写法,不信你拿芦苇杆在粘土上给俺写个横折竖弯钩看看!! 呵呵,意思是,楔形文字其实和中文走的是一条道,之所以有差异,不过是因为书写工具和介质不同造成的。
看看早期的苏美尔文字吧,公元前3000年的泥版文书 汉字要能找到更早的版本,肯定与这个大同小异,因为这个构成和汉字构成几乎没有区别。 如果说上面的汉莫拉比法典已经是相当于中国的甲骨文字的话,那么这块泥版文书就对应甲骨文之前的汉字——从这块泥版文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文字发端伊始,大家的思路几乎相同。
说起来,几乎所有的自源文字都是方块字,楔形文字,我们在上面的汉莫拉比法典里看了,那跟汉字很像是不是?有一种文字比汉字还方块字,那便是玛雅文字,废话不说,上图 谁敢说汉字书写复杂?过来跪下都! 有些童鞋不相信玛雅文字是这样的啊,那放个实物版的,蒂卡尔4号神庙3号门楣上的文字 那我要是说几乎所有自源文字都有形声字呢? 呵呵,其实原创的文字大体路线相同,最后发展出来的结果可能不同,这是正常的,每一个文字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书写工具和介质、不同的邻居。
汉字很幸运,千百年来一直独立的不被打断的发展着,幸存了下来,而圣书文字也好、楔形文字也罢哪怕是远在万里之外的玛雅文字都无法避免文明被毁灭,传承中断的结局,所以,文字不存了。 然而在两河流域,古埃及和苏美尔虽然中断了,但是他们的文字还是被山寨了,山寨的结果就是字母文字。
于是这是结论 字母文字通常说明字母文字的创立者先有了成熟的语言,并且可能借鉴了自源文字才创立了字母文字,比如原始迦南字母肯定是山寨圣书文字的,属于二次创作。 而象形文字乃至其后续文字基本都是原创。 也就是说拼音文字或者字母文字不是自源文字发展而来,而是某语族借鉴了自源文字后二次创作出来的文字,以我跟成长的比喻来说就是: 最初有五六条搬运文字的大船下了历史之海,企图经过时间航线到达未来彼岸,这几条船的名字叫做圣书号、苏美尔号、古印度号、玛雅号、和中华号。
其中圣书号和苏美尔号先下水,结果不久就被迦南、腓尼基等海盗船打劫,下场:沉没,其搬运的文字被海盗们改编成迦南字母和腓尼基字母等等拼音文字。古印度号被雅利安海盗干掉,下场:沉没,文字被毁灭;而玛雅号被西班牙海盗干掉,下场:沉没,文字被遗弃;只有中华号由于船只较为巨大,又多在夜晚航行,所以顺利的通过时间航线到达了未来彼岸。
汉字之所以没有发展为字母文字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一直都是原版或者在原版授权上的创新。事实上就目前所知的所有自源文字都没有自行发展成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则是山寨,不肯让字母文字山寨的那些原创文字都被干掉了——好吧这句是我臆想的——但的确圣书文字和楔形文字都被干掉了,欧洲人破译圣书文字用了百多年,而发现甲骨文的王懿荣破译甲骨文大概用了十多天,这就是传承中断与否的区别。要是没有罗赛塔石碑,到今天能不能破译圣书文字都是问题。
字母文字的好处在于,表音,易书写。 原创文字呢,历史包袱很重,你总能看出这个字的来龙去脉,承载了很多文字以外的东西,字母文字就没有这些负担,可以很容易的被推广、被接受、被改造。 所以这个世界上,字母文字大行其道啊 闹得俺们中国在五四到建国那段时间那帮子搞文字的大师们止不住的有将汉字拉丁化的冲动啊,要不是老毛和老周,没准俺们现在就用拉丁化文字了啊——你没看错——就是这俩人宣布了汉语拼音只是作为汉语注音工具的命运,闹得吴玉章等大拿们那个纠结啊。
-----
网友解答:
-----
汉字之所以与其它文字不同,是因为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风雨洗涤。追随历史的车轮从远古走来;从刻画符号、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西周时期的金文、后期的大篆、秦朝的小篆、汉代隶书、三国时期的小楷、唐代真书……一路演变简化,到今天的文字。文字在每一个朝代都留下自己的印记,它是每一个朝代从繁荣到没落,及朝代更换也淹没不了的时代精华。
中国汉字是一种充满信息的符号,和大自然有着密切联系,是一种生命的符号。汉字博大精深,属中国人思想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文化精髓的传承。试问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有这么深厚的历史底蕴,这是任何其它文字不能媲美的。
一
:汉字与其它文字还有个不同之处,就是表音又表义,即同样一个字,音调不同,意义就不同。这种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遐想。
1.比如,字是以形表义的,这使得人们能够“望文生义”。根据一个字的形旁,大致能猜出该字的意义类属。如果看到“氵”字旁、“木”字旁、“草”字头的字,就可以知道这些字的意思大致是跟水有关、一种树、一种植物。
2.比如,表音的;好(hǎo hào)有两个声调,
a.今天的菜很美味,非常好吃。(读三声)
b.老王,每天游手好闲(读四声),且好吃懒做。(读四声)
同样一个字,声调不同,意义完全不同。
二
:汉字的象形造字艺术意义源自大自然,生活,特点是:与生活中一些具象的事物相似;
还有一种就是现代人告诫、激励新解,如图:
三
:汉字又是书法文明的产物,中国的书法艺术赋予汉字的另一种生命,\"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纵观世界上的其它文字,貌似只有汉字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汉字取自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书法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将情感寄予笔墨,由笔墨表现自然。
上面的三点总结出来就是文字的三美:
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所在!
拙见!
-----
网友解答:
-----
与其说汉字与其他文字走了不同的道路,倒不如说汉字比其他文字有更陈厚的历史沉淀,是稳固区域文明的必然产物。
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承载了人类经验和知识传承重任的符号系统,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和历史能够延续并蓬勃发展的基石。
文字的起源说起来有些草率,原始人在忙于生计的狩猎和食物收集过程中,也许没有太多娱乐项目,空闲时间比较多,涂鸦作画成了闲暇时消磨时光的活动,亦或是画画用于记录族群生活中重要事迹,于是文字的雏形便产生了,而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岩壁上的素描,二是在生活器皿上的刻符,这些用直观的视觉效果来记录事件的符画,便是最初承担文字功效的角色。
但随着人类群体的不断壮大,社会性也逐渐复杂起来,简单的图画已经无法满足记录事务和保存知识的需要,于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象形文字登上了历史舞台,最古老的的文明都经历了这个阶段,而这些文明创造出来的文字无一不是象形文字,比如埃及文明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中国的甲骨文以及美洲大陆的玛雅文字。
不难看出,如果简单的涂鸦是文字的雏形,那么象形文字就是世界文字的起源。根据学界对于文字发展历史的定义,世界文字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原始文字、古典文字和字母文字,很显然,表形的象形文字就属于原始文字,而此时的文字所能传达的含义依旧有限,并且由于文字的特殊性而仅被少数人所掌握。
在之后文字的需求继续促进着其不断发展,表意和表音的文字符号也逐渐被发明,文字体系进入成熟的阶段,也不再是简单的通过复刻物体外形来形容物体,并出现了更多的无实物表述文字,能够对动作、思想、虚构产物、创新意义等形成符号实体予以表达,古典文字时期开始经历漫长的发展进化。
这个时候各区域文字进入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上。古老的象形文字在大多数地区都没有得到完整的传承,比如美洲地区的玛雅文字,作为最复杂的图画文字,却因为外部文明的侵入而导致玛雅文字没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随着玛雅文明消散在历史长河当中,就连衍生文字都没有出现。
而在欧洲地区,楔形文字和圣书字也没有得到完整的继承和发展,而是以这两种文字体系的少量借鉴,形成了现代字母文字系统的源头——乌干特文字和腓尼基字母,这些字母文字都有一个统统的特点,那就是书写简单,字需要通过有限的字母通过特定的排列组合就能够形成表达特定含义的词语,不需要象形文字那样需要大量的文字库记忆。
另外欧洲的象形文字没有得到进一步传承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区域文明受到周边外来文明的干扰和倾覆,导致文字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发展空间也受到极大限制。
最后象形文字最好的发展案例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由于地域相对封闭的因素,中国的本土文明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象形文字随着中华文明的不断壮大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古典文字——汉字,虽然历史上汉字也经历过几个阶段的变革,但本质上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质,不仅没有受到西方的字母文化的侵袭,更是将其影响力扩展到周边地区,比如日本的文字体系,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发展出自己的表音字节,并多次吸收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老完善日文体系,韩国更是直接沿用汉字作为正统文字。
中国汉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地区使用的字母文字系统分庭而治,完全得益于原生文明得到完整存续和发展的历史功劳,中华文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隔绝了多数历史干扰因素,造就了强大的文化帝国,这才让原生文字体系没有遭遇破坏,甚至得以影响外部文明,同化外来民族,中国的汉字才能够成为最具历史沉淀的文字体系,而中华民族也因此拥有了最璀璨的文化财产。
-----
网友解答:
-----
我们的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了,但在数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发展之初,汉字却不是唯一的象形文字,比如埃及的古文字。
后来,我们的汉字一直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改进,包括现代的简化字,其实都没有脱离象形文字的原始气象。可以说我们中华文字从产生之初,包括甲骨文,一直到后来的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但是,其他文明,包括代表文明的最典型符号,都在不断的湮灭,而不是发展。大多数演变为字母文字,其实就没有什么文化含量了,当然也就没有文明的象征意义了。
值得庆幸的是,现代中国也有人提倡我们的汉字去象形化,而改用拼音,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中华文明也许就要改道。所以,每一个热爱中华文明的中国人,都要学习中华汉字,写好中华汉字,这也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贡献。
-----
网友解答:
-----
事实上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文字这个词汇是由两个彼此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构成的:所谓语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文字则是一种用于书面记录的工具。事实上语言的历史远比文字悠久。自300多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聋哑人都会开口说话,然而文字的发明不过是最近几千年的事。事实上迄今为止世界上仍有相当一部分民族只有口头语言而没书面文字。
我国的56个民族几乎都有本民族的语言,然而拥有文字的民族只有31个。美国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以及亚马逊丛林和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都没自己的文字。目前已有文字的民族中大多数存在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这种现象:历史上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以及中华文明这几大古文明较早形成了自己的文字,所以周边民族往往会对其文字进行借鉴。
世界上只诞生过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印度土著的印章文字、玛雅人的方块图文以及中国汉字这样几种为数不多的原生文字,而世界上其他的文字大多是在这几种原生文字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次生文字。早期的几种原生文字几乎都是象形文字。所谓象形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我要写一个“日”字就画一个太阳,要写一个“马”字就画一匹马,要写一个“人”字就画一个人......
象形文字是原始人根据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的直观印象画出来的,所以这种文字表达事物最直观最形象。文字在其诞生之初都会下意识模仿所看到的事物来代表它的含义,所以原生文字在诞生初期都是类似于图画的形式。古埃及文字、中东两河流域的早期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最早的汉字以及我国纳西族的东巴文、水族的水书都属于象形文字的范畴。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的军事行动使世人得以重见湮没两千余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当时法国远征军在开罗的一处神庙附近发现了后来被称作“埃及艳后之针”的方尖碑。1799年法国远征军官布夏尔在埃及罗塞塔地区附近发现的一块黑色玄武石碑上面刻着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埃及通俗体文字、希腊文三段文字。学者们大胆假设:这是同一篇文献的三种文字版本。
这时古埃及象形文字早已失传,然而这段碑文中的希腊文却为人们所认识,于是人们在正确译出那段希腊文以后再设法找到希腊文字和那些象形文字之间的关系。1822年到1824年期间法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商博良队罗塞塔石碑的研究译解出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结构。在1832年商博良去世之前已总结出了一些语法规则,还准备编写一本小型的象形文字词典。
在中东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因为贸易和行政管理方面的需要发明了自己的楔形文字:最初他们用用削尖了的芦苇杆或者木棒作为笔,而用扁平的椭圆形或圆形的黏土片充当“纸”。这种黏土做成的记录在经过太阳暴晒后会变得很硬,在炉火中充分烘烤后会变成不易磨损的泥板。时至今日考古学界仍能在中东两河流域的古代遗址中发现一些书写着原始文字的泥板。
古代苏美尔人在泥土上用芦苇制成的笔记录图形:首先斜着将芦苇切断,从而得到一个尖端,再将芦苇杆一分为二就制成了笔。他们把苇杆的一端压在黏土板上,然后把尖尖的那一端也压进去。这样泥土上就会出现一条线并形成一个三角。黏土板上的这些三角符号与楔子相似,所以这种文字就被称为“楔形文字”。这些楔形构成的图像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主要是书写在沙地和莎草纸上,中东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主要是书写在泥板上。古印度则在用象牙、石头打磨成的印章上刻字,所以古印度最早的原始文字被称为印章文字。大约在公元前2500~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就已出现了灌溉农业和城市建筑。在这里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石器、青铜器和印章,印章上刻有至今没能破译的符号。
古埃及象形文字、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都是已失传的文字。如今除了专业的考古学家之外没人认识这些文字,不过有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却一直流传至今:大约在一千多年前生活在如今西藏东部及云南北部的纳西族先民创造了自己的东巴文。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的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记录典藏。
大约有1400多个单字的东巴文能表达细腻情感,能记录复杂事件,亦能写诗作文。至今仍为东巴(祭司)、研究者和艺术家所使用。目前东巴文被学术界公认为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甲骨文更为原始古朴,因此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这种古文字对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质,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如今拼音文字在世界上大行其道,而古埃及、古印度等地的象形文字早已失传,像东巴文这种仍保留着原始形象文字特征的古文字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为罕见的,然而如果时光倒流三千年却是象形文字主宰世界的时代:那时古埃及文明、中东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东方的华夏文明所使用的都是象形文字,而腓尼基文字才是当时独一份的拼音文字。
为什么当初一度主宰世界的象形文字会逐渐示微呢?事实上象形文字的局限性是相当明显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客观事物可以画出来,然而缺乏实体感的抽象事物怎么画呢?比如呼吸的“呼”字怎么画呢?难道画一个鼻子不成?那么我也可以理解成你所要表达的是一个“鼻”字啊。由于象形文字存在复杂与学习难度高的固有属性,所以后来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象形文字逐渐被更容易学习和初步掌握的拼音文字所取代。
世界上最早的拼音文字是腓尼基文字: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腓尼基人“设计”出了22个腓尼基字母,后来希腊人在和腓尼基人交往过程中逐渐学会用腓尼基字母拼写希腊词语。如今西方国家所使用的字母体系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腓尼基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被认为是当今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腓尼基字母不只是如今西方各国文字的鼻祖,事实上腓尼基字母同样曾在亚洲广泛传播。
主要分布在今天的西亚两河流域到地中海东岸一带的阿拉米人引进了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并将其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阿拉米人还从埃及引进了作为书写工具的莎草纸和笔。阿拉米商人在西亚各地进行商业贸易时通过账单和收据等方式将他们的字母文字传播给了周围的其他部族。公元前500年前后阿拉米语逐渐取代楔形文字的阿卡德语成为西亚地区的官方语言,同时也是当时西亚主要的商业、文化和民间语言。
后来犹太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阿拉米人的文字创制了自己的希伯来文。阿拉米语的传播为后来与之相近的阿拉伯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事实上阿拉米语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中东的地域范围:印度的天城体字母以及中亚的粟特字母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阿拉米语的字母,而粟特字母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出回鹘文、突厥文、蒙古文、满文和锡伯文的字母。
事实上对象形字的改造在全世界都是一种普遍的趋势:腓尼基字母尽管是当代拼音字母文字的鼻祖,然而腓尼基字母凭空从天而降的。历史上腓尼基地区受苏美尔文明以及赫梯和埃及大国影响,也就同时受到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的影响。实际上在腓尼基字母出现之前在迦南或西奈半岛地区就已存在所谓的原始字母,这种“字母”基本还是古埃及象形符号。
腓尼基人正是以这种“原始迦南字母”为基础“设计”出了自己的22个腓尼基字母,由此可见腓尼基字母的形成事实上是吸收借鉴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和中东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经验。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象形文字的改造,东方的中国也同样对象形文字进行了改造,只不过我们所走的不是文字拼音化的路线。中国汉字实际上是以象形字为基础发展而成的意音文字。
国际上常有人把汉字认为是一种象形文字,甚至一部分中国人自己也把汉字当成是象形文字。这是因为中国汉字和世界上大部分地区所流行的拼音文字显得截然不同,然而实际上把汉字认为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实是存在一定误解的。中国汉字在最初诞生之时的确是一种象形文字,然而象形字的固有缺陷也同样存在于早期汉字中,后来中国古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汉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在中国汉字发展过程中增加的造字方法在《周礼》中被总结为六书: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立在原有的象形字上——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时至今日汉字仍保留象形文字的框架结构特征,这也是汉字在国际上容易被误认为象形文字的原因,然而实际上汉字在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之后已和最初诞生时的形象相去甚远。
当今世界所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字以及历史上曾存在过的已消亡的文字无论有多么花里胡哨基本上都可以归入表形文字象形文字、表音文字拼音文字、意音文字语素文字这三大门类。历史上真正发展成熟而又代表高度文化的语素文字只有西亚的楔形文字、北非的圣书字和东亚的汉字,然而如今楔形文字和圣书字早已失传,所以汉字就成为了当今世界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语素文字。
汉字的独特性不只是区别于英文、俄文、法文等拼音文字,同样也区别于历史上所曾存在过象形文字。时至今日世界上绝大多数象形文字都已被拼音文字所取代。象形文字在中国同样经历过变革,然而中国的汉字改革之路却不是走的拼音化路线。历史上越南、朝鲜、琉球等国都曾直接使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此外古壮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朝鲜谚文、日本假名、越南喃字等文字都曾受到汉文化影响。
汉族周边的民族或国家在创造本地区文字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曾借鉴过汉字。这些民族或国家对汉字的借鉴一般经历了学习、借用、仿造、创造四个阶段:有些民族直接借词,有些民族借用字音改变字义,有些民族借用字义改变字音。日本的假名、朝鲜的谚文通过借鉴汉字的基础走上了表音文字道路。由此可见汉字虽不是一种纯表音的文字,但它本身可以像古埃及象形文字一样从中孕育出一个字母体系来。
同时汉字也不是汉语这门语言的唯一载体。汉字不仅可以用汉语拼音进行标注,而且也同样可以使用其他拼音文字记录汉语发音。回族先民刚从中亚、西亚迁徙到中国时就曾使用过阿拉伯语字母书写汉语西北方言;中亚东干人用斯拉夫字母记录汉语西北方言发音从而形成了东干文;湖南江永县女性通过改变汉字形体创造了女书这一记录汉语方言音节的表音文字。由此可见汉语本身是可以被其他文字所记载的。
------------------
推荐阅读:
朋友借了我十万写了借条,已满两年,每次找他要钱,说自己穷得要命,会还给我,但是没有行动,我该怎么办?
上一篇:肝硬化的检查指标都有哪些?
下一篇: 金陵十二钗正册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