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挪威的森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
网友解答:
-----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另类小说,由于太有名,许多人误以为是村上春树的代表作。
其实《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继他的青春三部曲之后写的另一部青春小说。由于写得很通俗,又是一反常态地完全写实,很少使用村上惯常的隐喻,所以大受中国读者好评。
《挪威的森林》写的是一个生活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渡边澈感情故事。村上春树在这本书里使用他最常用的第一人称叙事,感觉就像作者在回忆往事。
我在东京上大学,我有两个女友:直子和绿子。
直子原来是我的好友,也是中学同学的木月青梅足马的女友。上中学时,我就被木月和他的女友深深吸引,特别喜欢与他们交往。木月是个很奇特的人,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可惜好景不长,木月有一天突然在自家的车库里自杀了,我和直子都失去了挚爱的人。
后来我来到东京读大学,偶然邂逅直子,俩人交往起来。其实直子也不太正常,她和木月一样患有抑郁症,很难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直子和我因为有共同的朋友木月,所以交往起来没有任何障碍。我很喜欢直子,愿意为直子做一切。
不过我们相处时就是走路,直子拉着我走,不知要去哪,也不知直子心里想什么,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急匆匆,走哪算哪。
有一天,直子拉着我在一大片草地上走,周围没有树,只是草,乱蓬蓬的草遮盖着一切,脚下什么也看不到,除了草。
直子说,就在我们的脚下,不知道的什么地方,掩藏着一口深深的井。那口井很深,如果掉下去了,只能等着被渴死和饿死,因为不会有人来救你,那个地方人迹罕至,呼喊是没有人能听到的。
这就是贯穿《挪威的森林》里的隐喻:深井是直子和木月的归宿。直子的走,看似漫无目的,实际上是在搜寻那口能收留她的井。
而我则是直子的追随者。直子其实是不爱我的,她是木月的爱人,她对我的好是出于感恩。她怕自己连累我,有意疏远我。可我却被她深深吸引,无法自拔。所以要想方设法接近直子,愿意陪着她走下去,哪怕是掉进那个作为归宿的深井也在所不惜。
直到有一天直子突然失踪不见了。这个时候,绿子登场。
绿子是直子的反面,是直子那面镜子的映射。
绿子是我大学低年级的学妹,与我一起上希腊戏剧史这门课。她是个活泼可爱、生命力顽强而旺盛的小女孩,她不惧怕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她热衷烹饪,曾经用买乳罩的钱买她最喜爱的煎锅。她能烧一手好菜,一边照顾着弥留之际的父亲一边打理着家里的生意。她喜欢讲色情笑话,喜欢到电影院去看色情电影。
绿子喜欢我,她非常渴望与我开始新的生活。可我却仍然爱着没有音讯的直子,根本没有做好接受绿子的准备。
直子突然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过了很久才收到她的来信,说是去了深山中的一个疗养院。我一接到信就赶去探望她,结识了她的室友,也是抑郁症患者的玲子。
在直子那里住了三天,我回到东京,继续与绿子交往着。
直到有一天,得知直子自杀的消息,我崩溃了。自责和怀念驱使着我,我独自一人出发去远足,漫无目的,带着自我惩罚的意味。
绿子在电话里对着我呼喊着,
我可是有血有肉的女孩,而且在等着你的一声召唤,只要你要我,我会义无反顾地投入你的怀抱!
我听到了,但心里却还在想着直子。
《挪威的森林》里,死亡和孤独似乎无处不在。木月死了,直子死了,初美死了。他们无一例外地死于自杀,看起来死亡是他们生命的追求。村上春树对此做了与众不同的解读:死并不是生的对立,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得以永存。
木月的死,直子的死,初美的死,都被村上赋予了新的意义:他们不是离去,也不是退场,而是以另一种存在的形式活在我们身边。
《挪威的森林》里,所有的人物都分属两个相对的阵营:一边是木月、直子、玲子、初美,甚至是那个深山中的疗养院里的人。另一边是敢死队、永泽、绿子,还有那些与我一起嘲笑敢死队的同学们。这两个阵营都在争夺我,拉扯着想让我加入他们的阵营。可我却在徘徊,游走于两大阵营之间。直子、木月和玲子是那么吸引我,让我心醉不已。不过有绿子在我耳边呼喊着,我最终并没有沉沦下去,否则就没有小说一开始,38岁的我在飞往柏林的飞机上的回忆起20岁时的青葱岁月了。
顺便吐槽一下,陈英雄执导的电影《挪威的森林》极其糟糕。它的糟糕之处在于,从演员到表演,完全背离了村上春树原著的精髓:演直子和绿子的演员也完全不对,陈英雄本人也完全没有读懂原著。说实话,电影《挪威的森林》在我眼里是惨不忍睹。
-----
网友解答:
-----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挪威的森林其实就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而成长的主体,是爱情。
挪威的森林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关键就是写了一些学生时代纯洁的爱情。
主人公渡边是70年代的一个文学专业的大学生。
渡边所处的时代,是日本动荡的时代。
7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然而社会矛盾也加剧,甚至影响到学校。
学生运动蓬勃展开,学生甚至占领了大学,迫使政府用武力抓捕他们。
然而在如此混乱又充满机遇的时代,渡边只对爱情感兴趣。
渡边深爱美少女直子,然而直子却并不爱他。
直子的男友木月,是渡边的好友,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好友。
直子和木月青梅竹马,从小就亲密无间,长大以后也感情深厚。
渡边和直子的相识,其实完全是因为木月。
甚至如果木月不在场,渡边面对直子就会沉默。
其实渡边不知道的是,他已经偷偷爱上了美少女直子,只是自己还不知道。
三人朋友的关系似乎很正常,木月和直子也是天作地和的一对。
然而,突然之间,身为高中生的木月自杀了。
而且木月自杀颇为奇怪,他是用汽车尾气自杀,前后最起码用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期间,他完全有机会选择不死,却始终没有停手。
这说明木月自杀的意志非常坚决。
而且,自杀前木月行为正常,甚至同渡边逃学去打桌球。
木月的死亡对于渡边和直子都是巨大的打击,两人的少年阶段发生重大的变化。
其实,渡边多年以后才知道原因。
木月自杀是因为直子,因为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和痛苦,选择了逃避。
直子是个品学兼优的美少女,但她患有遗传性的精神分裂症。
她的姐姐因此上吊自杀,目睹场面受到刺激的直子在少女时代就隐约有了症状,但并不明显。
直子同木月交往中,木月发现了女友的不正常。也就是直子因为精神原因,排斥同男人的亲密接触。木月深爱直子,直子也深爱木月,但两人无法像普通情侣一样发生亲密的事情,而且情况没有好转反而恶化。
木月意识到女友有病,但又不知所措,无能为力,感到巨大的痛苦。
他毕竟是个思想单纯的高中生,最终选择了逃避。他不忍心抛弃直子,就选择了自杀。
而木月的死亡,也可以说为情而死,对直子具有毁灭性的打击。
从此直子的精神分裂症加剧,并且在大学期间有了明显的症状。
这边,渡边和直子在木月死后就没有联络,两人意外的在东京遇到,他们都在这里上学。
渡边对直子有好感,而直子当时其实已经有了明显的症状,很需要一个人来倾诉。
在两人无数次类似于约会的见面中,渡边彻底爱上直子。
而直子在和渡边的交往中,却发现自己病情的严重,深感恐惧、沮丧和孤独。
在直子的生日期间,渡边用尽心思为她过生日,期间直子却因为发病而极度孤独和恐惧,不自觉的搂抱渡边试图获得帮助和温暖。
而渡边误以为这是直子爱情的表现,两人在激情下发生了性关系,当时直子还是处女。
让渡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这一次甜蜜让直子彻底成为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病情还非常严重。
当年木月之所以自杀,是因为无法和直子发生亲密的关系。而现在直子无论什么原因,身体对渡边产生好感,还能够顺利发生性关系,等于是对木月的一种背叛。
这其实是直子身体的背叛,而不是心里,但直子却也无法接受,从此陷入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中,几天后就被迫从大学退学,去了精神病疗养院。
渡边对此茫然无知,后来知道真相后没有选择同木月一样放弃,逃避,而是决定勇敢的面对。
渡边表示愿意同直子结婚,同直子相守一生即便两人不能有亲密接触。
为此,渡边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包括去疗养院多次陪伴直子。
其实,渡边并不是傻子,他明白直子对自己没有爱情。然而,渡边深爱直子,无论如何也不忍心放弃她。
直子的病情反反复复,渡边苦闷之余继续学业。期间有很多分支内容,比较重要的是渡边无意中遇到了绿子。
绿子和直子截然相反,是一个同传统日本女孩完全不同的活泼少女。绿子性格直爽,热情洋溢,敢爱敢恨,又颇为体贴,给苦闷的渡边很大的精神安慰。
两人以普通朋友来往,然而渡边逐步的被绿子吸引。
虽然渡边知道此时不能抛弃直子,选择绿子,他认为自己对直子富有衣服,却仍然逐步对绿子产生了感情。
期间,直子的病情反复,一度变得非常严重,到了生活无法自理的地步。
渡边心情极为沮丧,而同他很有共同语言的绿子,让他的心情有了很大的好转。
就在渡边纠结于对两个女孩的感情期间,直子突然自杀而死。
直子受不了精神分裂症的痛苦,对渡边也没有爱情,认为世界上并没有只得留恋的。
最初,她试图康复,但发现康复是不可能的后,直子选择自杀,不用再受苦。
让渡边伤心的是,直子死前同女性朋友玲子说了很多话,还赠送给她礼物,给她留下了遗言,却没有给渡边留下一句话。
而在得知直子自杀之前,其实渡边已经在心中选择了绿子。
而绿子虽明知道渡边爱着一个不知名的女孩,却也因为深爱渡边而选择同现任男友分手。
本来这段爱情应该以渡边向直子表白移情别恋而结束,然而直子突然自杀,却让渡边陷入背叛的巨大痛苦中。
渡边认为直子无论是否知道,是否爱自己,自己还是选择了背叛她,同木月一样让直子一个人承受痛苦。
由此,渡边悲伤不已,还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和悔恨,连续几个月在日本四处流浪。
但是,渡边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懵懂、优质的高中生。
最终,他在中年女人玲子(直子的好友,对渡边很关心)的安慰下坚强起来,回到了现实中,回到了绿子的身边。
挪威的森林是作者村上春树,半自传性质的回忆录。
本来村上春树只想写一个短篇小说,用于纪念书中先后自杀的木月、直子和初美(另一个角色,是渡边朋友的女友)。
没想到,一写就写成了长篇。
其实,现实的结局比小说要好。作者最终和小说中的绿子结婚(两人大学都没毕业),两人相守在一起几十年之久。
-----
网友解答:
-----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
挪威的森林讲述的是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一群年轻人在青春期,面对生活和爱情时彷徨,苦闷、迷茫。他们对待生活和生命态度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不同的人生结局。
有人在青春里迷失了,又走出来了。有人一直走不出自己,发疯了,自杀了。极少数人,生活目标明确,表面上游戏人生,实际上一直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
作品以第一人称的形式,以“我”的爱情为主线,用“我”37岁的阅历,转回头去看我曾经的青春。揭示已经逝去的青春期的种种现象,尤其是“发疯、自杀”现象,诠释引起这种现象的心理。
青春期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要经历的过程。无论你身处何方,属于哪个种族哪个国家?青春期焦虑是全人类共同的问题。也许你将要经历,也许你正在经历,也许你已经经历,但这是所有人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我、木月及其女友直子三个人是高中时代的好朋友。随着木月在十七岁那年的离去,我和直子多年没有联系。直到我在东京上大学期间偶遇直子,并发生了恋情。直子因为一直走不出木月和姐姐的死,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住进了精神病院。
我深爱着直子,也一直打算着和直子的未来,但这段恋情一直虚无飘渺。恰逢这时,我又遇到了绿子。从小生活充满了艰辛,在外人眼里看似有点13点的绿子,她真实、坦荡又乐观,深深的吸引了多少带点忧郁性格的我。就在我处于为了选择绿子而放弃直子而感到内疚的时候,直子自杀了。
青春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青春期自以为很深刻。但深刻未必是接近真实的同义词。在活的好端端的青春时代,相当一部分的人,居然凡事多以死为轴心旋转不休。
浑浑噩噩的大多数人活的热火朝天,反而是那些清醒优秀的孩子,不是陷入抑郁,就是选择了自杀。这是作品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和思考。
作品中不同的人物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木月、直子,初美是追求完美的代表。
木月有才华有才能。他总是希望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他总是想提高自己,又不能如愿,于是又是着急,又是伤心,最后在纠结当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直子亲眼目睹了木月和姐姐,两个特别优秀又最亲近的人的死亡,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虽然我和她的恋情,一度给她带来些许安慰。可是她始终走不出自己的心结。
直子和我一起的时候,总感觉对不起木月。后来她可以接受我的时候。却又想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在我的面前。她努力想做到,又无法做到。在不断纠结中,直子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在一个大雾迷蒙的夜晚,她选择了和木月一样的归宿。
初美,无论是家境、长相都趋于完美的女孩。他对永泽的爱情是她青春期的全部。当爱情无望的时候,初美同样选择了结束年轻的生命。
永泽,是青春岁月极少数人的代表。他自私冷酷却又懂得生活的方向。
永泽出生于一个高大上的政治家庭。他对自己的幸福和别人的幸福都不放在心上。他本事强大,意志坚强。他在青春期同样迷茫,他用滥交,用“性”来发泄,释放自己。
他对初美是有一点爱情的。但对他来说,爱情只是他生命的一小小部分。对他这样的人来说。青春期所有的人和事,所有的过往都是他达成目的的手段。他不会为了谁而停留。初美和这样的人一起注定了它最终的恋情是毫无结果的。
绿子却又是另一个代表。它是真实的坦荡的活的最自我的,但是她又从不苟且于生活。
绿子家境贫寒,早年丧母。她一边上学一边要照看店里的生意,一面还要照顾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她忙的连流眼泪的时间都没有。她每天考虑的就是如何生存,如何尽快解决眼前的不顺,如何面对明天的生活。她没有任何时间去傲娇。生活的艰辛反而磨砺出她乐观、不畏艰难、脚踏实地的性格。她是不完美的,都又是最本真的。
她的这些性格正是“我”和身边的几个好朋友所缺少的。她的这些性格正好可以引领“我”走出精神的困境。这大概也是“我”最终选择绿子的根本原因。
你在骨子里面可以做完美的人,但是你必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和世界的不公平。如果你不想变成精神病的话,你必须投入生活的激流。
读完此书。心灵的震撼,不言而喻。他让我反思之前对孩子教育的弊端。
越是优秀,越是追求完美的孩子。他们在青春期越难走出自我的世界,发疯、自杀的可能性越大。
我们总教育孩子要做好这,做好那,不允许他有任何闪失。却唯独没有教育他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世界的不公平。这种情况下,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是抗挫能力特别差,就是冷漠、自私。反而是那些从小一直在和风雨抗争的孩子,可以平稳的度过整个的青春期。
这也许也是这本书风蜚全世界的一个原因。您认为呢?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
网友解答:
-----
挪威的森林》具体讲的是什么?
我读《挪威的森林》——
先说说日本。在东海上空,俯视日本列岛,如蚕蛹伏在湛绿的桑叶上。日本列岛在大陆板块的边沿,历来多火山、地震,自然灾害频发。历史上,日本学习了中国的儒家,引入了佛教思想。为什么学不了道家、道教思想呢?道家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不是指不作为,以自然为本,人与自然合一。日本因为地理气候等因素,在自然中无法追求终极的和谐,于是特别注重静美人生。人生最快意莫过于有一个优美、雅致的死亡。形成了独特的死亡文化观念。古代日本上层人物特别喜欢汉语,都以能诌几句汉语诗为高雅。他们又通过自己的改造,创造出了有日本特色的诗歌——俳句和和歌。在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来上两首,歌以咏志吧。
战国时代的三雄之一的织田信长在他辉煌人生的起点“桶狭间夜战”和终点“本能寺之变”的两次吟唱,让这首叫做《敦盛》的和歌:
人间五十年,去事恍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同时代大将上杉谦信:
一期荣华一杯酒,四十九年一睡间;生不知死亦不知,岁月只是如梦中
还有中国人熟悉的丰臣秀吉
我如朝露降人间,和风樱花随春谢。四十九年一朝梦,一期荣华一杯酒。
明智光秀:
顺逆二无道,大道贯心源,五十五年梦,醒时归一眠.
人生比如草露,来日苦多。生如梦起,死如梦灭。这种思想笼罩东瀛四岛,弥久而不散
自然无情,世事难料,惟有死亡是确定无疑的。无法选择人生,何不选择自己的死亡呢?近现代,日本的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太宰治、芥川龙之介等文学大家都自己选择了自己的与世长逝的仪式。最后的劫波,他们没有选择涅槃。如果可能,他们可能打包把自己的经历一起带走,在一缕青烟中,了去一切。
想说说《挪威的森林》木月的自杀、直子的自杀。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木发现他的心灵有一层无形的膜,隔绝着外界。生于世间,他不喜欢纷繁复杂的外界,但他由不得不与外界沟通。虽然他有自幼青梅竹马的亲密爱人直子。在发现自己无法融入现实生活的时候,他心里充满恐惧。他期望和直子静好人生。但是他与世界的不兼容会把他亲爱的人拖入无底的深渊。绝望的阴影占有了他。木月也没有放弃努力,所以有了三人约会,恋人最私密的相会成了三人的郊游、聚餐等等人生阅历和社会活动。渡边是他适应社会的试金石,是他看清世界的眼睛,他想适应他面对的世界。然而常识告诉他,渡边终究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远离他,在他适应这个世界之前。或者他曾怀疑自己是不是永远离不来渡边。他不得为独自面临这个世界的风风雨雨。他的苦恼无人倾诉,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独自面对的。他努力了,但是仍陷入空荡荡的黑洞中。无助的情绪引导着他走向了提前离开这个世界。给直子自己应有的美好人生,把直子留给爱她的人,是他在挣扎之后唯一的选择。这是他能展现给直子最大的爱。像在绝境之中,他把粮食和水留下来,自己选择结束自己,让所爱的人生存下来,能体味生活的美好。在绝望和博大的爱的支配下,木月采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他把直子留给了这个世界,留给了渡边。
有人说“直子用她纯朴火热的爱情以身殉情的的悲剧人生,抒写了一代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炼狱般的精神历程”,我没看出来。木月的死,直子很悲痛。更让她不安的是,青木自杀前为什么要和渡边在一起。在青木的最后时刻,他说了什么。天之大德育曰生。有情物留恋红尘,本是人之本性。直子没有随青木去,而是到了东京,开始新的生活。当她生日邀请渡边,并依偎在渡边怀里时,她已经期待放下青木。当她献上她的第一次时,是她走向新生活的决心。她和青木心心相印,自然知道青木毅然决绝的动机和目的。她知道,积极寻觅新的生活,或许就是完成青木的遗愿。朝夕相处或许并不是爱的唯一方式。在爱的注视下,幸福的砍柴担水,关心粮食和蔬菜,可能是实现爱的最好方式。生活并不存在唯一的形态。
直子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坚定的走在深秋的东京街头,虽然只是默默的迈着脚步,但她走出来了,而且走的很远很远。
若无宗教情节,人生的意义何在?莫过于负爱前行。心灵不再孤单,步履不再沉重,前途不再飘忽,归途不再幽暗。有些人有生无爱,有些人有爱有生,有些人有爱却难生。青木爱的深沉爱的执着,却无法生活。直子走在醇厚清切的情感中,一把打开了生活的大门。
世界那么美好,人生又是那么无奈,对有些人而言,情感是人生行囊里的食量,他们是幸福的。对于有些人,情感是人生渡船的压舱石。无论走多远,经历多久,依然沉重,依旧放不下。
直子多次向渡边说起的“井”,在他们需要游历的地方有一眼深深的井,不知道确切位置,确切的是井真实存在。埋没在随风起伏的草丛中。别人找不到,只是存在自己的心里,而且知道不知何时何地,有意无意之中,自己会跌落下去。对井的忧虑吞噬了对未来的信心。
直子的悲剧在于她放不下压舱石,她不敢看她的背影,她知道那是青木依旧追随着她。爱是那样强大的力量,像武林高手的内功,却无法化作动力。身体先前,目光却向后。分裂的精神状态,依旧像恶魔吞噬了她所有的努力。自杀是她性格的宿命,是她的无法不做出的选择。
形容人坏,说“德不配位”。其实,每个人的性情如皿器,容量自有大小。切莫负载过多,即使是纯洁无瑕的情感。有时候想宁做寡情人,莫做留香处。
本来最想说的是初美的死。太长了就此打住吧。
-----
网友解答:
-----
阳光强烈,空气明晃晃炫目耀眼,天空清澄得仿佛失底,犹如音乐的通奏低音,轻柔又宿命地笼罩着所有的声音,所有的时间。在高大的无边的树林里,阳光被割成分离的碎片,投在泥沼地和枯草堆上,形成了斑驳的光影。于是,关于成长,关于生命,关于渡边,从这里开始。
《挪威的森林》小说是以“渡边”的口吻展开描述的。主要讲述了渡边与直子、绿子的成长故事,提出了令人深思的主题——生死。可以说,《挪威的森林》既是死者的安魂曲,又是青春的墓志铭。在小说中,无数次提到了“死”。渡边与直子共同的少年好友木月的死,直子姐姐、直子叔叔的死。还有最令渡边震撼也最令我震撼读者的直子的死。那么美丽,那么纯洁,拥有那么干净的灵魂的直子,是受到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才平静地决定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村上春树说,这本书是“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我想这话没错。这里许多人的死,令人感到揪心不已。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孤独、凄凉地放弃生命?我们如何去面对亲爱的人离世?我曾经无数次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对待死亡?我以前同渡边一样很害怕死亡,更害怕亲人离世,害怕死亡将亲爱的人永远分离,我无法接受,陷于死胡同之中,越想越难过。但是,读《挪威的森林》时村上给出的答案,令我心头一震。他借渡边之口说:“死非生的对立面,死潜伏在人们的生之中。”既然无论怎样的哲理,也无以消除所爱之人死的悲哀。无论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那么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中领悟到某种哲理。然后继续背上行囊,踏上原定的路线不断前行,前行。既然无论怎样悲哀都要来,那么就趁现在,努力去爱。
每天我们都在面对生老病死,我们不需要太纠结这些,有个人曾经来过这个世界,曾经爱过谁,为谁哭过笑过……这些都是他们存在的证据,而我们只要记住他们对我们的好,记得那些爱,那些关系,他们总会感知到这份存在,在另一个世界活得多彩幸福。 死亡并不可怕,那个人留下的一切,都还温热着。
当我完全地领悟到“死并非生的对立面”后,就释然了。我和渡边一样,穿越了那片无边的泥沼和阴暗的森林,开始了新的旅程。
所谓成长,恰恰是这么回事,人们孤独地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会在阳光强烈、天空清澄的某一天,坚强地继续活下去。
-----
网友解答:
-----
用村上春树自己的话来说:当我在写挪威的森林时,我也不知在写什么。事实的确如此,尽管一个作家在写之前会有提纲,但写作过程中常面临打破与重构。最后的成稿,与此前的设想,完全两重天地。
挪威的森林从故事层面来说,并不是多么优秀。它更像是作者的意识流动,随意凝固成文,就像他喜欢的爵士音乐一样。因此,它的成功之处在于整体情境的塑造,其中贯穿着反残酷物语式的平白叙事,写出了青春迷失的普遍性。
不是只有活跃的少年才有青春。即便是再平凡、再曲折的少年,也有自己的青春。渡边彻就是这样的少年。谁的青春不迷茫呢?但总是有记忆的闪光,某种情愫的停滞沉淀,以及在一杯酒、一首歌中的沉默过往。
可以说,挪威的森林正是因为写出了青春的平凡,才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所以,渡边君只是一根手指,他指的是月亮的方向。
-----
网友解答:
-----
当年看《挪威的森林》十七八岁,正上高中,那时村上正是当红,在东亚,那时我对日本文学的印象就是柔情,细腻,怀旧,就像日本的女人,让人一见就想扑上去,开个玩笑,哈哈!反正总是希望自己很深沉,很深情,很文艺。在学校门口的流动书摊上买了这本书,那人骑着个三轮车,每到周五下午就赶过来,知道学生周五回家的时候,买书的机率比较大。因为周末有点时间看书,那时候实在是太忙了,能挤出半个小时看小说都是一种奢侈!
就在某一个周五的下午,我兴冲冲地买了这本书,《挪威的森林》。我那时候畅想,这一定会是一本非常美丽,非常唯美的故事,一本让人流连忘返的书籍,就像我看过的那几本令我神魂颠倒的书,仿佛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
《挪威的森林》的那个开场,真是让人觉得深情极了,怀旧极了:
“三十七岁的“我”坐在波音747客机上,在飞机落地后,候机室传来的那一首《挪威的森林》不禁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追忆。如作者所言“那旋律一如往日地使我难以自已,不,比往日还要强烈的摇撼着我的身心。”
故事的主人公叫渡边,他的朋友叫木月,木月的女朋友叫直子,那时候他们上高中,不过那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故事就在主人公的回忆中徐徐展开。
木月自杀了,这件事情在渡边与直子心中都留下了深深的伤害。一年后,他们偶然相遇,相似的经历使他们熟络起来。直子二十岁生日的时候,他们发生了关系。可是一早直子便神秘失踪了,原来她去了一家精神疗养院。就在渡边与直子若即若离的时候,她在一家小饭馆认识了绿子。绿子活泼开朗,热情体贴,他又与绿子纠缠在一起。就在渡边在两人间不知所措的时候,直子自杀了。这个消失使渡边陷入了更大的痛苦与彷徨。在玲子的帮助下,直子精神病医院的室友,渡边慢慢走出抑郁。
这本书性描写太多,太辣眼。把我当年害得很痛苦,我把那本书在我家后院烧了。我当年也很彷徨,不知道怎样拯救这个世俗的灵魂。很显然,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答案。不过现在想来,这本书还是有它的价值的。不过定力不够的年青朋友慎入哦!
-----
网友解答:
-----
一本好书,会不断地唤醒人类的灵魂,让人们不再自欺欺人或自以为是
。通过阅读,使读者了解社会,明白他人,透过黑暗,找到光明。
我喜欢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重读挪威的森林
。每一次他都给我新的启发,令我倒吸一口凉气,发现我年轻时读书,不过是陶醉在情节的起伏中而已。
这不是一本爱情小说。这本书难得的是,透过性的描写,说明了一个残忍的事实,男生和女生对于感情和性的认识是如此的不同
。男人对性是不会犹豫的,对感情的承诺反而瞻前顾后。书里结尾时和凌子的那一段啪啪啪,很多女生读完了,觉得是一个败笔,但那就是男人对女人的客观态度。女性对真的感情是不犹豫的,但对男性热衷于生理满足却是顾虑重重。这个矛盾在渡边和所有女性交锋的主题中反复出现。
本书似乎是想告诉我们,男性只有经过性的迷惑期之后才会懂得感情,女性则需要认识男人对性的看法才能理解男人
。
村上之所以有能力陪跑诺贝尔奖九次,是因为他含蓄地剖析了人性以及人的成长之痛,
人类生活中正在出现更多的直子和木月,人们会逐渐认识到这一点
。
书中主要出现了八个人
,其中有四个人自杀了,木月、直子、直子的姐姐和初美。作者用冷峻的口吻把这些自杀依次摆到我们面前时,像抛下了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社会是一个艰辛的沼泽地,跋涉途中会遇到各种不测和伤害。现实和梦想距离很大,大到无边无际,令人绝望。如果不及早练就出钢缆般坚强的神经,断裂似乎是早晚的事情。
永泽是书中另一类典型
。
绝不同情自己——永泽对自己人生的定位
,是要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就是所做的事不一定是自己想做的,却是必须去做的。
绝不同情他人——永泽有一个长得不美,但是却令人憧憬的女朋友——
初美
。她聪明,善解人意,穿着高雅,一心一意地深爱着永泽。即便永泽向她表明自己没有结婚的愿望时,她仍然惟有等待而已。这样一个女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永泽在自己的生活与初美的需要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没有理会初美的痛苦,在初美割脉自杀之后,他仅仅发出了这样轻描淡写的感慨:“由于初美的死,某种东西消失了,这委实是令人不胜悲哀和难过的事。”
永泽的绝不同情的人生态度,使他变得极其冰冷而且强大到无欲则刚的地步——他是一个只爱自己并且往前走的人,任何人无法使他停下脚步。
初美如同一个同行的旅客,和他有了短暂的邂逅,但是该下车时,他会绝不犹豫地离开
。
这个世界上,的确有这样一个群体
,他们是刚强的,却是自私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在危机重重的世界里大显身手。不具备强大与冰冷这两个要素的人,只怕都只会背覆着沉重的“缺陷”,艰难地跋涉在泥泞中。
书里写了两类人
:主角之所以能让我们如此喜欢,是因为我们在书中看到了自己和渡边的共通之处——出身一般家庭;没钱但不贫穷;本身不是特别优秀,
总之,都是在这个社会中活得不算太如意,但也不是太艰难的一类人
。
与这群人相对的,村上的小说中,又有一类这样的人:
出身优越,有钱有才华又是颜值担当
。书中有三个人:
永泽
,初美和直子的姐姐。
但是在作者看来,太出色的人,似乎更是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直子的姐姐则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此看来,初美和直子的姐姐都是心灵不够强大的弱者。唯一例外的只有永泽。
他是这本书中,出了作者以外,最为丰满一个角色,尤其是他勇敢地吃掉三条鼻涕虫的描写使他瞬间跃然纸上,变得活生生了。
永泽是这群人中的典型
,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这个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冰冷灵魂”,
他们为自己而活着,这是作者刻画的非常成功的时代典型
。
我们喜欢永泽,是因为在他身上,找到了一些自己。他的生活方式——热爱音乐、咖啡、冷静地一个人生活、在孤独中独自发现生活中的小小乐趣……
除了永泽,初美和直子的姐姐都选择了自杀。
这绝不是巧合,作者没有经过深思不会如此去写
。
就像书里说的,直子对于渡边就像海浪中的孤岛永远无法真正接近。渡边一直在试图拯救直子,全书的走向,都是环绕着这个拯救的过程而展开。
最后,他失去了直子,没有为她撑起一把伞,本书是一部青春的祭歌
。
再回去读时,发现他在前面一一留下了不少伏笔
。因为这些铺垫和伏笔,直子的病情恶化和自杀的结局都变得顺理成章。
挪威的森林,你可以从任何一段开始读起,你可以读完了一段再拿起来,然后你看到和第一次不一样的收获
。一本深刻的好书,可以让人在不同的年龄,得出不一样的感悟。
对于文学爱好者,细细研究作品的风格,可以领悟到作者无限博大的心怀和无比丰富的想象。村上很多景色地描写带有屠格涅夫的风格,美到令人心碎。
他对音乐的修养,对女性的理解,思维的深刻,文字比喻的奇异,这些都会给我们这些初学写作的人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参照。
这本书贴近我们的生活,读来仿佛就是身边事一样。
这本书使男人了解女人,同时又使女人了解男人,它更是一本恋爱宝典
。
虽然是一本读起来又优美又沉重,又亲切又哀伤的书,但是,
读过痛过之后,成长便开始了
。
-----
网友解答:
-----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采第一人称及对话的方式书写。
故事讲述在1987年,已经37岁的“渡边彻”,乘飞机到达德国汉堡机场,飞机降落的时候飞机上播放着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渡边彻因此回忆起18年前死去的某位女性。
渡边彻一直游走在精神不是很稳定的直子和开朗活泼的小林绿子之间。故事的开始是直子自杀,渡边彻与绿子重新开始而结束。小说中的关系比较复杂,从而描写了感情的挣、迷惘。
关于春上春树的这本小说,就像“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在读这本小说的时候都有很强的代入感,结合自己当时心境,不同的时候理解都不一样。
-----
网友解答:
-----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为人所知的一部爱情小说。
故事的主人公渡边彻在神户高中毕业后到东京的私立大学学习,在文学部专攻戏剧。他喜欢喝威士忌,白兰地,爱看书和女人厮混。他不喜欢与人有深入的接触。他的第1个恋人直子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木月和直子从小相识,就成了恋人,但是后来木月自杀了,直子一个人生活。一年后渡边彻和直子在火车上相遇,便开始了交往。这时的直子非常的娴静腼腆,不过眼眸里不时略过一丝阴翳。在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在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半年之后直子来信,说她进了一间远在深山里名为“”阿美寮”的疗养院,那是一间集体治疗精神病患者的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直子,他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也同时认识了和直子住在同一宿舍的玲子。在离开前渡边表示会永远等待直子。
之后,在一间小餐馆路边结识了小林绿子,绿子和渡边同上《戏剧史Ⅱ》的课,她是大学一年级女生。绿子在东京内的大冢经营小林书店。她父母都因脑肿瘤去世,但绿子是个乐观开朗型的少女,不过十分的情绪化,喜欢跟人赌气,爱撒娇。她会做关西风味的菜式,也喜欢抽烟。因为绿子问渡边借了课堂笔记,两个人便熟络了起来,接下来便开始交往。
一边与绿子交往,一边渡边内心十分的苦闷和彷徨。他念念不忘直子的缠绵的柔情,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与迷人的活力。不久却传来了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开始了,失魂落魄的四处徒步旅行。直到他又遇见直子同房病友玲子。林子自小立志当职业的钢琴家,但因精神病而被迫放弃,后来和跟他学钢琴的男生结了婚。但一个跟他学钢琴的13岁的女同性恋者,令她被人误会也是同性恋者,引起了邻居的非议。最后不得不与丈夫离婚。最后,渡边接受了玲子的鼓励,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挪威的森林》取自披头士的歌曲。直子每次听此曲必然觉得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迷失在又冷又冻的森林的深处。这正写出了年轻人必须经历的彷徨,恐惧,摸索,迷惑。渡边不断的想拯救自我迷失的直子,不过他也迷失了方向。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人,在都市的空间越来越狭小的与人的疏离感却越来越大的对比中,慢慢失去了与人接触的那种欲望,成了年轻人的一种自我的保护罩。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是用片段式来进行描写的,但并没有让人觉得杂乱无章。小说中的人物都有强烈的都市化的标签。人物背景都十分的简单,而且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无论是渡边直子绿子,他们都追求纯真的爱情和独立的个性。
木月的死,直子的死,都是对自我的一种迷失,玲子有一句话“头脑的螺丝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把一种自我的迷失表达的那样淋漓尽致。不过为什么会迷失呢?他们所祈求的,既更是一种自我救赎。但是自我救赎的前提就是因为自我的迷失。
只有绿子不曾迷失自己,对于绿子来说,她有的只是寂寞,想将一颗紧闭的心灵之门敲的咚咚咚的响冲动。我不知道村上春树为什么为她取名叫做绿子,我认为她甚至是块绿洲,如果青春有时是一片沙漠,那她的那片绿洲就是唤醒整个沙漠的希望。绿子身上永远有那种来源于本身的一种快乐。哪一个读《挪威的森林》的人会不喜欢绿子呢?
对于自我的迷失,自我的救赎,村上春树描写的其实非常的简单,就是有人会成功,有人会失败。木月的选择是直子的爱情,渡边的友情来进行自我救赎,结果收获的却是死亡。直子选择的是渡边的爱情和玲子的友情,当然还有逃避,但她对认为木月的死负有直接责任这条无可救赎的理由,最后还是以死亡来结束。与此相对的是玲子选择是丈夫的爱情,但并没有成功,住进阿美寮疗养也是一种逃避,不过也没有成功。玲子选择了与直子和渡边的友情,并且抱着不愿在阿美寮呆到发霉的决心,最终回归人间,取得救赎的成功,也解救了迷失中的路边彻。村上春树描写的很有意思,玲子与渡边的自我救赎成功是因为他们也在对别人进行救赎。
《挪威的森林》是我阅读村上春树的第一本小说。一下子就让我喜欢上了这位作家,所以之后陆陆续续读过他不少作品。
-----
网友解答:
-----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的第五部作品,讲述了主人公渡边与两个女孩—直子和绿子之间的情感故事。
直子美丽而忧郁,原本是渡边高中同学木月的女朋友,三人常在一起聚会。木月在17岁时突然自杀身亡,一年后,渡边和直子邂逅并交往。后来,直子因为不适应现实社会而住进了与世隔绝的疗养院。在这期间,渡边遇到了开朗活泼的绿子,绿子热烈地爱着渡边,渡边却因为无法放弃直子而彷徨。最终,直子在疗养院的树林中自缢身亡,渡边在失魂落魄的流浪中拨通了绿子的电话……
小说并不局限于表达情感,还描绘了一群都市中孤独的年轻人丰富驳杂的形象
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和难以捉摸的隐喻,而这部小说却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人生阶段性的苦恼乃至心灵苦难,引发了读者的广泛共鸣。
在文学作品中,追寻的主题经久不衰
书中以渡边的视角写道:
“如果可能的话,有时我真想将她一把紧紧搂在怀里,但又总是怅然作罢。我生怕万一因此而伤害了直子。这样,我们继续在东京街头行走不止,直子在空漠中继续‘苦吟’不休。”
都市人焦灼、空虚的内心世界,迷乱、脆弱的生存状态跃然纸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挪威的森林》是一部有着长久生命力的都市文学作品。论者李德纯认为其符合都市文学的特质:
“多以存在主义的宏阔视角和神秘的梦幻,揭示城市居民在丰富驳杂而又变动不安的现实生活中,难以理喻的心态和病态的道德面貌。”
译者林少华也认为:
“距离感或疏离感,连同虚无感、孤独感、幽默感,构成了村上作品的基本情调。”
《挪威的森林》长盛不衰的另一个原因,是书中对直子、绿子等女性形象的出色塑造。
小说中的两个女主角直子和绿子都性格鲜明。直子充满神秘感,绿子则活泼大胆。直子有一种诗意、病态的美,绿子则有一种现实、健康的美。
在渡边眼中,直子是“尽管我的脸同她的脸相距不过30厘米,却觉得她离我几光年之遥”,绿子却“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
不过,不论是封闭的直子还是阳光的绿子,都是十分独立的女性形象,而非男性的附庸。
除了直子和绿子,小说还出色地塑造了玲子这个女性形象。
玲子就像是直面现实而坚强存活下来的直子,
一个屡受伤害、却勇敢走向未来的女性。
《挪威的森林》的影响
美国著名华人学者李欧梵
曾将《挪威的森林》列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部文学译著之一,
国内著名哲学、史学专家袁伟时
认为,《挪威的森林》体现的对个人主体性的尊重和张扬,在逐渐形成社会共识和风潮后,将有助于推动多元化公民社会的形成。
------------------
推荐阅读:
咱们浙江嘉兴本地生产的白酒有哪些品牌,口碑如何,喝的人多不多?
精神分裂症可不可以在外地工作,而药由父母在本地寄过来?这样会复发吗?
当你的股票被套后,下跌超过多少时,你会麻木装死,不再看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