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写通灵宝玉的历史时为什么有“白骨如山忘姓氏”这样恐怖的描写?
曹雪芹写通灵宝玉的历史时为什么有“白骨如山忘姓氏”这样恐怖的描写?
-----
网友解答:
-----
“灵”,就是真,“通灵”就是通真,“通灵宝玉”就是“石头记”,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虽然是幻相(假),但幻相所组合的文字——“石头记”是可以通灵通者。怎样通?就看后世解读者的通真能力。所以作者用“后人曾有人嘲云”,“后人”,就是指红楼梦流行面世后的读者。
“灵”,就是对人有用的自然物质存在,就是有助于人类提高生产制造技术,有助于国防军事能力提高的东西,这样的能扩大提高人类物质生产质和量的东西才是“真灵”。从这个意义上讲,“通灵”的方法只能是探索未知的实践作为,“人手”就是最普遍的探索者通灵者。人类人手的能力:持续深入探索未知自然的能力和持续创新前所未有新技术新制造的能力,就是人类的真灵。
人手的这两种能力,就是人区别于动物,或区别于猿猴、类人猿之类动物的自然属性,就是人的特殊性或特长本性。人的这种本质特性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我自然”,也即“人自然”。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对宇宙间万物各具特殊性的表达,每种物都有区别于它物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每种物区别于它物的特殊本质和进化方向。物的这种特殊内在性就是“物此”,同理人的这种内在特长本性就是“人此”或“人骨”(“骨”从形体上讲就是人的核心内在。)。“道法自然”,就是言道运化成具体各种物就是顺应各种物质特殊性而成物,因此,各物区别于它物的特殊性就是该物的核心本质,也即该物的道性。人类可以根据自然物的特性和规律性创新创造出各种人造物及各种工具来,所以人类将创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人造物或造物技术称之为“天人合一”。正是人所具有这种深髓的内在本性,才决定了是宇宙间最成功进化的物种,而与天地道齐并列“域中有四大”,也即“人一大”“人牛”都是由内在本性能力决定的。
由此可知,“人”是由自己的特殊性人手能力进化发展起来的,是由人的创造性劳动起源的。这就是可以戳穿“女娲造人”“女娲炼石补天”荒唐的所在。“又向荒唐演大荒”,“又”即“不一”“不单”“不独”“不孤”,就是没有深入“人此”和人手能力的观点,就是错误的人类起源观,正是这样的思想观点,引领世人“向(朝向)荒唐”且又“演大荒”,“演大荒”就是言扩张扩大了荒唐文化。正是荒唐思想文化的广泛充斥,排挤了中华民族优秀优良的正文化真文化,这就是“失去幽灵真境界”的文字文化和思想文化原因。“幽灵”就是言人类的“灵”“真”文化藏得很深,是很深的人类内在文化,浮浅观念是很艰认知真髓真骨的。不认识而错误解读就是“白”,那么,浮浅世俗的儒学情理仁义礼义文化观就是“白骨”,这种文化观以假乱真以假充真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势主流,就等同于妖精作祟,这就是孙悟空要三打的“白骨精”。不懂深髓“一”理,就是儒文化接受虚幻增添虚幻(幻来)和“亲就臭皮囊”的原因。
“好知运败金无彩”,就是言假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的运作漫延,颠覆挫败了“好知”文化。“金”是本该放光彩的,却不放光彩,岂不是可惜!可知“金”就是红楼梦中的真,就是“好知(智)”文化,“好”,即“女子”,“好知”即“女子知”,即造字鼻祖仓颉“女子”文化的智慧就是最具大价值的真文化和突出人类特长本性(何,人可)文化。仓颉为什么看重“女”?就是因为“女”具有“生”的本能。“生”是雌性动物的共性,但仓颉所看重的并非是这种共性,而是能表达人的特性的“生”,即“特生”,是用人手的探索创新功能“生”,所生之“子”并非肉体,而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制造“一”,正是这“一”的开端引领,才能形成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万物。“一”就是“先”,就是“先生”或“生先”。
“堪叹时乖玉不光”,“不光”,就是“无光彩”,可知“乖玉”形容的是“金”,是真,是“好知”。“堪”即“土甚”,“甚”就是过分或作的过分;“土”就是“尘”,就是多见的低价值的东西,过分看重这种多见“不一”“不新”“不鲜”的东西,就是“土甚”,“情感”就是“土”,过分过重情感情义就是红尘,就是“土甚”。“叹”即“口又”,“又”就是“不一”,按照仓颉“呸”字推理,“口不一”就应当被唾弃,就应当受谴责,那么“口又”就是不正当,就是破坏文字先祖仓颉的文理文风。因此,“堪叹时”就是造成真损失遗失的原因。
“白骨如山忘姓氏”,就是不懂人内在真骨人太多太多(如山),儒学世俗文化太重太甚(土甚),就是中华民族忘真遗失真的原因,所忘所亡的就是“女生(姓)氏”仓颉文化。“无非公子与红妆”,并不是除了公子就是红妆之意,“公子”指的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文化,技术创新就是对所有人有益的,“公”就是众,国家与个人,就是所有人。“非公子”就是私,就不能照顾所有人,儒文化就是“非公子”,“无非公子”,就是大兴“公子”,大兴正能量而无有负能量的“非公子”文化。“妆”,即人的外表外在衣服和装饰,“红妆”即热衷于美化人的外表外在,不看重人的内在。探索未知自然和创新创造新技术的能力就是人的内在。“无红妆”,就是有人的内在,也即佛理所讲的有人的自在本性支持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大。“女子”就是“好”,这就是脂砚斋“批得好”的道理。
-----
网友解答:
-----
红学发展到今天,越发离奇古怪了!
爱读、解读《红楼梦》的人很多,喜欢研究的人也很多,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所谓研究者往往侧重于猎奇和解谜,而忽略了该书的整体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像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下的学生学习状态,抠字眼儿,找生僻的冷知识,谁找到的知识越冷显得越有水平!
舍本逐末,南辕北辙!
中国学生最欠缺的就是整体通读和整体解读,缺乏站在全局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反应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切皆幻象,千种风情、万种风流的才子佳人到头来无非都变成冢中枯骨,千百年来亦复如是!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世间所有的相,都是过眼云烟、海市蜃楼!
世间所有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到最后不过黄土一抔,争的什么,斗的什么?!
-----
网友解答:
-----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段描写确实有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但这就是曹雪芹写作这部奇书的总基调:“因色而空”。该诗见第八回《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全诗是这样写的: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之所以在第八回写到,是因为《红楼梦》中最后成就的金玉良缘,也就是衔“玉”而生的宝玉,和配“钗”而生的宝钗结为了夫妻,宝玉、宝钗的见面和相识就在第八回,原文如下:
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
然后就有了“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段令人毛骨悚然的诗歌,实际上就是为后来这段失败婚姻埋下伏笔,大家知道,宝玉、宝钗成婚的当日,宝玉心爱的黛玉含泪去世,宝玉则痴痴呆呆出家做了和尚。
《红楼梦》中,与这首“白骨如山忘姓氏”意境相同的诗歌还有很多,如第一回中的《好了歌》中有“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好了歌注》中更直接有“昨日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的诗句,表达的都是男欢女爱不过都是一时欢娱的意思,所谓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连《红楼梦》一度的名字就是《情僧录》。
《红楼梦》写自色悟空,不仅有诗文,还有“风月宝鉴”的实物为证。贾府义学塾贾代儒的长孙贾瑞,贪图贾琏之妻王熙凤的美色,结果陷入王熙凤巧设的“相思局”中,病入膏肓之际,医生给他开出的药方中包括这面风月宝镜,这个镜子的正面是王熙凤的裸像,背面是一具骷髅,医生反复交待贾瑞只能看镜子的一面,但贾瑞按捺不住,终于在镜子的照耀下命入黄泉。贾瑞因情而死,因色而空,也是整个《红楼梦》中第一个殒命的人。
-----
网友解答:
-----
这比较复杂,关键是什么?是“忘姓氏:
先要说秦赵同源!
《史记.赵世家第十三》:「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
那么红楼梦中有描写吗:是有的: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有一段描写通灵宝玉历史的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其中“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值得思索:
公子指的是宝玉,指的是
秦国的传国玉玺和氏璧
,指的是
帝位
!
红妆也是指帝位,宝玉爱红妆,而他的丫鬟叫袭人,“袭”字上下结构,分开就是指龙衣!就是指帝位!
联系起来,就是为了
秦朝帝王之位的残酷斗争
。
那么为何“
白骨如山忘姓氏
?
是指秦王
嬴姓,赵氏
,他为争夺江山,忘记的姓氏,派“白起”攻打“赵”国,而赵国国君,也是
嬴姓赵氏
,
自家人杀自家人
,“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俘虏!真正是“白”骨如山忘姓氏!
红楼梦中的“贾”姓就是指清朝皇姓的“爱新觉罗”,
“爱新觉罗”本姓“赵”:
“爱新觉罗”是从努尔哈赤才开始使用的,在他之前,其原来的姓氏“伊尔根觉罗”;据《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伊尔根觉罗”
其汉姓为
\"赵\",
“伊尔根”这个词在满语里面是是贱民的意思。
“爱新觉罗”中“爱新”含义是像金子般高贵神圣的意思,是努尔哈赤为了提高家族地位而改的。
再来说第七回:宝玉会秦钟,有这么一段描写:
一时摆上茶果,宝玉便说:“我两个又不吃酒,把果子摆在里间小炕上,我们那里坐去,省得闹你们。”【甲戌双行夹批:眼见得二人一身一体矣。】
脂砚斋批语“眼见得
二人一身一体矣
”很明确告诉我们宝玉就是秦“钟”,就是秦“种”,那么指通灵宝玉就是秦国传国玉玺和氏璧,
贾家和秦家本
是一家人。
《红楼梦》中贾家大观园有一处景区,贾政的清客们,取名为“
秦人旧舍
”:旧字在这里有很深的意义:暗指贾家和秦家本为一家!
还有一处更为明显:《红楼梦》史家护官符“
阿房宫
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这里的史家和贾家本是一家,也是姓爱新觉罗,而阿房宫本是
秦国修建的新朝宫
。暗指贾家
和秦家本为一家!
1,清朝和秦朝的“清”和“秦”音相同!
而脂砚斋批语:“方知他学名唤
秦钟
。甲戌双行夹批:设云
“情钟”
。秦钟为情钟 ,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秦”同“情”,“情”字不光音通“清”,字型也接近也“清”,所以“秦朝”和“清朝”本是同一个种,同一祖先。
2,秦王“赢政”和贾府“贾政”相对应!
3,秦王赢政的
“赢”
的音通康熙的皇子的排行胤字的
“胤”
,是特大的巧合!
那么宝玉为“天下第一淫人”的
“淫人”
应该为
“胤礽”
。这两个字音是相同的!
脂砚斋在此处的批语为:【甲戌侧批:多大胆量敢作如此之文!】
这是脂砚斋对我们的提醒!!!
4,重中之重是什么?
秦始皇死后,胡亥他以矫诏袭位,对自己的33位兄弟姐妹展开了血腥的屠杀,上演了一段血淋淋的历史惨剧。
这和康熙死后,雍正矫诏,立雍正为皇帝,登帝位后,残酷的杀害自己兄弟。
这是能对应上的:
其实红楼梦多次出现了和矫诏相近的词:
比如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探春的“无心饰萎苕,价高村酿熟”
其中:
“萎苕”
通
“伪诏”
,
“价高”
音通
“假稿”
饰是掩饰的意思,是指皇子们无心帮助兄弟雍正,掩饰他矫诏登上皇位,但是雍正阴谋登基大势已成!
红楼梦大观园抄家时候,探春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
自杀自灭
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这里的
“抄家
”和
“自杀自灭”
暗指雍正残酷的对待和杀害自家的兄弟!
正式“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通灵宝玉在《红楼梦》中是暗指:秦国传国玉玺:它是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
最先提出这一说法的是
蔡元培
先生。
先看看秦国的传国玉玺的描述,我百度了一下好像有两种:
第一种:
秦王统一天下,称始皇帝,命李斯用篆文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字、环刻“双龙戏珠图案“、最下面有三道尖波浪线(代表大海)、双边(内边线较细、外边线较粗)。传国玉玺整个图案的寓意是:日照大海现双龙。这一玉玺,是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第二种: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和氏璧镌刻而成,为中国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下面就通灵宝玉和传国玉玺的相同处做说明:这个网上很多!!!
两块玉上所刻字体相同:
都是篆文
。 而《红楼梦》特别重视显示的是篆文,是以“图式”表达的,以真正的篆文的图式,交代这几个字!
两块玉上所刻字是能对应上的:玉玺上刻的是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通灵宝玉刻的是
“莫失莫忘 仙寿恒昌”
都是八个字,四个字为一组,其中
“寿”
,
“昌”
两个字是相同的。
“受命于天”
是指通灵宝玉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无材补天!
传国玉玺有一种说法是“其方圆四寸,
上纽交五龙
”,而对应的《红楼梦》中描写宝玉
“五色花纹缠护”
的五色通五龙。
宝玉
爱吃胭脂
,而
玉玺
最离不开
红色的印泥
!
宝玉落草口中含玉,
口内加
玉
,是
“国”
字,暗指玉玺!
再来说说,我的新的一些发现:
曹雪芹为了配合“通灵宝玉”的正式出场,主人贾宝玉穿着隆重之极!!!
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还是第八回“一面看宝玉头上戴着缧丝嵌宝紫金冠,
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身上穿着秋香色立白狐腋箭袖,腰系五色蝴蝶鸾绦,项上挂著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宝玉额上勒着“
二龙抢珠金抹额
”这和传国玉玺环刻“双龙戏珠图案”相对应!
通灵宝玉的来处是
青埂峰
下,其实
“青”
通
“秦 ”
,
“埂”
通
“根
”,通灵宝玉根处,来源就是秦国的玉玺!
-----
网友解答:
-----
近日读《红楼梦》,忽为一诗句所惊“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不但惊讶,而且惊悚,惊悚中又带有一丝虚无。
查其所由来,无非宝钗初会通灵宝玉时,作者假托后人写了这么一首诗来嘲弄顽石真相: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其实诗的前四句很好理解。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全书一开始被抛弃的补天石向一僧一道请求得入红尘受享的过程。
只是,作者在这里无论是对“女娲炼石”还是“红尘受享”,都是持一种虚无态度,认为女娲根本没有必要“炼石补天”。换言之,如果女娲没有炼石补天,那么也不会有这块剩余的补天石被抛弃在这里,更不会有后面的补天石因为被抛弃而自怨自艾,“失去了幽灵真境界”,从所谓的“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被携带入红尘,亲近眼前这“臭皮囊”,以更近距离来感受这富贵繁华的衰落过程。
总而言之,都错了,一切都错了,一开始就错了。不但错了,而且荒唐;不但荒唐,而且无稽。是以,这块顽石最开始的落脚地就是“大荒山无稽崖”。
顽石
这不免让人想起林黛玉打趣宝玉参禅的诗“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在这里,作者否定了“炼石补天”这样的建功立业,也否定了红尘富贵、温柔之乡。
人世间汲汲营营所追求的东西,大抵如此,但作者却认为人们因此失去了本真。
当然,“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也让人想起了《庄子·至乐》中的一个例子。大概意思是庄子在途经楚国的时候,在荒郊野外遇到一具骷髅,然后就用马鞭敲着骷髅大发议论,说先生你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是饿死的、冻死的,还是遇到国家灭亡而死的呢?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然后就枕着骷髅睡过去了。
晚上,庄子梦见骷髅给他托梦说,你说的那些都是活人的负累,在我们死人这里根本不存在的。我们既不用让国君统治,也不用日夜操劳,就算是南面为王的快乐也比不过。
庄子不相信,说那我让司命之神给你恢复身体,让你回到亲友中去,你愿意吗?
骷髅皱了皱眉,忧虑地说:“我才不要放弃南面为王的快乐而去再次经历人世的困苦呢!”
在曹雪芹看来,身而为人,就是“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早知人世要经历如此多的痛苦,一开始还不如不下凡呢!
但是没辙,谁让那个时候的顽石凡心已炽、执迷不悟,非要让一僧一道携带入红尘呢!
正如一僧一道早前告诫的那样:
“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倒不如不去的好。”
至于第六七句“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无非是说如宝玉、宝钗这样的人,就算真有本事,遇到时运不济,也是枉然。换言之,大厦将倾,覆巢之下无完卵。个人的那种无力感还是很沉重的。当然,这同样也照应了前面一僧一道告诫的话。
通灵宝玉
终于,最为重磅的句子来了,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白骨如山”的时候,大家都已经重新回到了“幽灵真境界”,自然也就忘记了自己姓贾还是姓林姓薛,是不是四大家族中人,每个人所承担的家族责任也自然谈不上了。这个时候再来看先前那些事情,无非是男男女女的红尘俗事罢了。古往今来,大抵也都如此。不独宝玉如此,他人亦是如此。凡心已炽的,是所有俗世中人。
当然,也可能有另外一种理解,那就是,就算我通灵宝玉面对着家族的白骨如山,忘记了自己的姓氏,不过却还能够记得自己曾经身为公子时与红妆们的那一段故事。
贾宝玉和姐姐妹妹们
这也就是作者一开始说的:
“当此时则自欲将已往所赖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已至今日一事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说白了,就是作者写这部书就是为了纪念那些“红妆”。
然而这样理解的话,却又与前面的将人世价值否定自相矛盾了。毕竟,《好了歌》中也曾说过,“好就是了,了就是好”,如若如此,仍是未了。
然而,作者既然写作,说明对人世余情未了,又如何能好。
所谓“好了”,不过是自己绝望之余的一种阿Q式自救心态罢了。
如此说来,佛教,不过是贾宝玉的一个精神避难所罢了。
他的心中有万千柔情,却无处解脱,最后只能跟随一僧一道回到自己最初的地方。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
网友解答:
-----
大清入关后杀了无数汉人,多的时候屠了好几个城池,少的时候也杀不少人。好多历史上都没有记载。说是白骨如山忘姓氏,一点都不夸张!
跛足道人借贾瑞风月宝鉴,重点叮嘱,千万不可照正面,照他的反面!贾瑞死后,代儒夫妇认为此镜是妖镜,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
风月宝鉴岂只是让贾瑞看反面,其实是作者让看红楼梦的读者,不要看正面,要看反面。看明亡时,人死骷髅如山,未死之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看反面就能解其中味,明白作者的一把阅辛酸泪!
这样红楼有两面,一面是家族兴衰,伴随情爱、世情冷暖;另一面是明衰灭亡。后一面比较隐蔽,以逃避清朝的文字审查。这样,以第一面为载体,让人痛惜并不忘明亡之历史。
-----
网友解答:
-----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红楼梦中这样的描述如果是写任何显贵家族的灭亡都太夸张了!结合红楼梦中各种奇怪情节和逻辑关系最可能的就是改朝换代所带来的大屠杀!那么可以毫无疑问的就是明亡清兴天下大乱之末世来临之际的社会历史!作者用隐笔曲笔和超现实风格的人物描写来影射这段历史!因为他非常了解人性,如果写真的历史人们不喜欢看,更何况还有文字狱的现实,不得不用表面风月才子佳人来敷衍当局和吸引读者而把自己的真史也隐于其中!因为作者自认为可以借红楼梦的传播也完成对真历史的了解,即“传他也可传我”的真实意图!
-----
网友解答:
-----
只有改朝换代发生大战争才会这样啊,姽婳将军那一节说明下来就要乱世了
-----
网友解答:
-----
你好,我是国风
因为通灵宝玉,就是石头的幻化!而红楼梦故事整部记录在石头之上,故为
石头记!
而这石头又不是普通的石头,乃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下,当初女娲炼石补苍天没用遗弃那一块。一个荒诞的故事。却包藏了非常隐秘的真相!
首先我们看书写这石头的来历:
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作者以此喻华夏十二州〈
尧帝时,划天下12州,谓冀、充、青、徐、荆、扬、豫、梁、雍、并、幽、营也。禹时重并九州。
〉上下5000年24史。这最后一块未用之石,暗喻了未被载入史册的
南明史
〈因为满清政府的极劲毁却和文化淡忘。这段历史几被世人忘却〉
最后这块无才补天〈
不能被载入史册
〉的石头所承载的历史,就是石头记故事,脂砚斋批:凡野史俱可毁,独红楼不可毁也!正是这个意思,石头记记载的绝对不是一个风花雪月的故事,而是一段不可毁的野史!
那么南明这段历史到底包含了什么呢?1644年福王朱由崧南京称帝,史称弘光帝。此时的南明无论是地盘还是人口,都比初入中原的满清强大的多。但朱由崧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救世明君,一味的穷奢极欲,排除异己。只做自己的皇帝梦。结果仅仅不到半年就被俘杀了,南明第一小朝廷就此倒台。
然后监国鲁王朱以海在江浙组织抗清,意欲置军北伐重振朝纲。然而他还没怎么行动呢,福建唐王朱聿健称帝,建立了隆武政权。隆武政权本该整备南方势力,联合鲁王一起北伐。可他确一面命令鲁王退位,一面按兵不动,坐视鲁王被击败,此役江阴血海,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满清为了一统中原,犯下了累累血债。
鲁王朱以海兵败后,流亡海外。看尽了笑话的隆武帝立即直面了残暴的满清,很快被打败,与蒲州被俘,遭到杀害!随后永历帝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是位南明最后一个皇帝,继续领导抗清。但永历帝整体势力已经远远不及当时的满清政府了。在大西政权〈张献忠〉降将李定国孙可望辅佐下。进行了长达16年的抗清活动。最终因为孙可望的叛降,永历政权溃败,1661年,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攻入云南,朱有榔被迫逃亡缅甸,后为吴三桂施压之下,缅甸王将其交出。被绞杀于昆明!
红楼梦以王熙凤,贾探春,李纨,贾迎春,影射了这四位风云人物。形象的刻板他们的人物原型性格以及不足。叙述了南明败亡的必然现实〈
覆贾家之败
〉这期间包含了无数华夏子民的血泪和牺牲〈
明崇祯年始,大明王朝共有1.13亿人。至清顺治末年,满清在籍人口仅仅3000余万。8000元华夏子民在满清一统中原这场入主之战中灰飞烟灭。清狗将这份罪过推给明末农民起义,炮制了李自成吃山西,张献忠屠四川等谎言。而真正的历史不会忘记,江淮大地上的白骨累累,扬州城内的血流成河,嘉定城中的鬼影重重。满清残酷的政治压迫,强迫汉人剃发易服。严令: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无数血性儿女宁肯断头饮血,也不肯毁伤父母之肤发!
〉
所以石头所记: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血淋淋的历史,又有什么不对的呢?
当然,如果仅仅把红楼梦当成一部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闺阁细事的家族败亡史。可能这些诗句就难以理解了吧!其实也不但这些。就是十二金钗的判词,也必然会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因为这些判词根本和红楼梦故事中的人物没有什么关系。每一词,每一句都映照着他们的原型人物的命运咎由!如果你不了解这些人,或者你根本不想了解。那么红楼梦中所有事关
梦幻
的部分,你都会不知所云。而作者也明确的告诉了大家:
此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真相就在这里!想不想了解就看你了!
〈
红楼梦确是一部反满吊明的政治小说,红楼即朱楼,谓朱家王朝遗梦,若然直接一点,理应直书为《南明遗梦》是也!这才是它的真相所在!
〉
-----
网友解答:
-----
记述的清皇室的宫里的事情,佩戴的宝玉,相当于玉玺,是战争中累累血骨中来的,忘姓氏,就是江山犹在,但统治者更迭的意思。
-----
网友解答:
-----
谈谈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顾名思义指的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但是比主要的毁灭大量动植物生命的冰期还是要暖和。历史上的“小冰河期”都导致了地球气温大幅度下降,使全球粮食大幅度减产,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人口锐减。
据专家警示:2019年最晚2030年地球进入新一轮的小冰河期。粮食危机,水资源短缺,极端气候,动植物生存挑战,人口下降迁移等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将面临小规模的毁灭。
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分别是第一次殷商西周初期,第二次东汉末年三国两晋,第三次唐末五代宋初,第四次明末清初,尤其是三次四次时间长破坏大,农作物颗粒无收,战乱不断,抗不了严寒天气就冻死了,据有关资料说当时死亡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而1644年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年。
这一年,冰雹大雪干旱虫灾瘟疫遍布全国,乌尽孝尽管给贾府带来很多珍贵稀奇的贡品,先别说他自己贪污了多少,按贾珍的话说乌庄头是“打擂台”来了,乌尽孝的回答是,四五尺深的雪,化了又冻,耽误了一个月零两日,还说:“回爷说,今年年成实在不好。从三月下雨起,接接连连直到八月,竟没有一连晴过五日。九月里一场碗大的雹子,方近一千三百里地,连人带房并牲口粮食,打伤了上千上万的,所以才这样。小的并不敢说谎。”贾珍便不再埋怨,看来这灾是真的。
查阅历史我们发现,只有1644年的雹灾有可能碗这么大,范围达到一千三百里。瘟疫侵吞了全国各地,老鼠满街都是,可怜的百姓吃人吃土,赤地千里,雪灾的地方一望无际。
人类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饥寒病,齐踵而至的天灾逼的农民揭竿起义,就有了著名的李自成张献忠的大顺,他们希望事事皆顺。
可是,亲爱的大清朝可不怕,他们长期生活在苦寒的大东北,骨子里就有超强的忍耐力。
李如柏说同志上呀!士兵甲说,俺没穿秋裤呀。
刘綎说不要抱团,大炮来了,士兵乙说,来就来吧,炮炮暖和。
毛文龙说,别撤退,士兵丙说,大家没穿鞋呀!
洪承畴说,誓死不能投降,士兵丁说,你为个娘们儿先投降了。
熊廷弼说,坚持住吧!士兵戊说,俺看见你人头了。
袁崇焕说,守住了呀!士兵己说,皇上要你回宫。
吴三桂说,我媳妇儿呢?刘宗敏说,我这儿呢,来北京打我呀!
王承恩说,李枣儿来了,朱由检说,让焕儿他们乔妆出宫,女的杀了吧,你随我上煤山。
就这样,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明军,加上崇祯帝的冤杀,我们超级可爱的大明朝就“倾国倾城”了。
倾城倾国,一扫而清,轻松灭国,冤孽冤情。
似乎一切都是注定,似乎有意安排,似乎天作地和,似乎谁都没错。
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明朝(不要以为唐朝最富,百姓富才是富)如此不堪一击,怨万历嘉靖,还是崇祯将领,怨天灾人祸,还是铁骑满清。都不是,我觉得泰极而否,否极泰来,都是自然规律,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真的无比渺小。
《石头记》的背景就是明亡清兴六十年的故事,从万历到崇祯,举国上下,尸横遍野,白骨堆积如山,通灵宝玉看到如此惨状,便一一记录下来,又迫于文字狱的忌讳,就用书中女儿的悲剧暗隐国家的灭亡,真是高明至极。
------------------
推荐阅读:
现在农村的贫困户,低保户很多,这一类人在村里是不是该干义务工?
上一篇:明朝真的是被清朝灭的吗?